时间:2023-12-15 15:46: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古诗的文学价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价值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梁启超曰:“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中国古代文学负载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传道价值、育人价值,是中华瑰宝,是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不仅教授理论知识,还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其情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当代价值的根本在于教人成为一位典型的中国人。孟建伟提出了“文化教育”这个崭新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这是一种以文化为导向的教育:它将吸纳人类文化中一切有利于人的成长和文化创新的元素,并将教育的过程变成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符合这个教育理念并能很好地解释它。古代文学教学的作用是隐性的,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使学生了解并感悟历史和现实的人文情态、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取代的功能和作用,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三、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当代价值的实现途径
古代文学的教学分为两大块:文学史和文学作品,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古代各类文体的演变轨迹、文化思潮的兴替、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文学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文学史为纲,作品只是穿插其中。但文学史教材一直在变化,各个版本的文学史教材注重的角度不同,所选的作品也不同。其次,文学史所讲述的多是知识性问题,比如文学发展的脉络、作家的贡献和地位、作者主张及相关的文学现象等,经典作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因此,古代文学教学应该注重作品本身,作品的教学可以从分析作品的艺术性,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从将心比心,和古代作家产生共鸣;深度挖掘,领悟真理三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作品,掌握方法
对作品本身的分析是鉴赏作品的第一步,通过细读、诵读、解读作品能实现对作品的初步把握。细读作品就是仔细读文字,细细玩味,关注的是具体的形、音、义及标点。细读作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单篇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不是文学史知识的多寡。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上阕开头“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读时要抓住似是而非。接着分层铺叙,先说杨花的飘坠“抛家傍路”,次写念远之人“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再写梦“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细读时要抓住分层的关键词。下阕直接抒发主观情感,“恨西园,落红难缀”,美好春光已经逝去。紧接“恨”的内容,同样分层次来写,“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飘飞的杨花变成了破碎的浮萍,此为第一层;“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伤春别离,此为第二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将伤春之情推向顶点,此为第三层。诵读作品指用适合的话语声音形态、语调和节奏,在一咏三叹之间慢慢体味朗读并背诵作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切的氛围、凄凉悲哀的感情多是通过叠字、入声字的韵脚来体现。正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叠字,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作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诵读作品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方法,通过对作品文字声音的感知达到理解作品、体悟情感的目的。解读作品。解读作品不是简单地讲析诗意,而是要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作品之外的东西。解读作品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与作者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与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把作品放在文学史的坐标上衡量其地位、贡献,等等。在解读秦观的《醉乡春》时,我们首先可以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贬谪广西时所作,“瘴雨”“椰瓢”等题材都带有典型的南方特征,说明词人在流寓广西时受到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其次,可以把这首词同秦观的其他词进行比较,发现秦观的大多数词作都写自己遭遇挫折、身处逆境之时不能解脱的愁和恨,而这首词写到“醉乡”中去寻找精神寄托,不再为谪居而自伤。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古代文学教学是让学生体验文学的魅力,体悟文学的真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多读、多揣摩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培养鉴别力的重要方法。
(二)将心比心,体验情感
古代文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读出作品中的情味。古诗词所负载的情感与今人有贯通之处。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所写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少年离家白首归的体验,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般领略到这种沧桑之感。李白的《静夜思》语言简单质朴,但诗歌中蕴含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思乡情感。孟郊的《游子吟》所写只是一件小事,却把人世间最朴实最高尚的母爱写得感人至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所抒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不仅是词人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更是处于同样环境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这种感受超越了时空,可以使我们产生共鸣。积极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在作品教学中至关重要。正如施议对先生所言:“将你心,换我心,必将有所得。”
1、爱国主义的情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许多篇章,高扬着古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是伟大人格凝聚的结晶,理应为当代青少年学习和继承。教师应积极开发古诗文中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爱国主义的人文情怀教育。
《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九死不悔之意志去追求探索“存君兴国”的理想直至生命的终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疑问,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博襟;《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此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五人墓碑记》中,视死如归,勇于赴死的民众……,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人文精神教育需要的范本,也是用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最好的精神食粮。这些优秀的作品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中学生,欣赏和学习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就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接受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2、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教育,尤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团结、气节、孝心、谦虚、节俭、仁爱、责任感、等等,这些传统美德理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予以足够重视。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教育学生宽厚待人,真诚交友;《训俭示康》可教育学生养成务行节俭,力戒奢侈的良好习惯;《陈涉世家》一文则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不可见利忘义。《左忠毅公逸事》则可让学生学习左忠毅公面对,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王忠肃公翱事》中的王翱处理任何事情都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不徇私情,廉洁自守,忠于朋友的无私品质在当前社会则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道德洗礼。
此外,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刘禹锡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博怀,……都是我们今天教育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的优秀示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并行之有效地贯穿于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3.严谨的治学精神
中学课本中选入的古诗文作品,有许多都是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与他们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对于其今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现书有感》)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短歌行》) 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它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可以说是出言警策,催人奋起。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名作《满江红》里也表达了相似的人生态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时,他更以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予后人有力的鼓舞和鞭策。《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情真意挚,语重心长,给后学者以深刻的启示。
《石钟山记》则告诉我们要想获得真知,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让学生认真体会“事不目见而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箴言,养成不畏艰险,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游褒禅山记》的作者以游褒禅山的见闻为喻,阐发了富有哲理性的见解,讲述这篇文章时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个中三昧。
此外,像《论语》中提到的“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都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么身处逆境之时,是消极避世,自暴自弃;还是积极乐观、奋发作为,不少古诗文作品也给我们做出了经典的回答。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可以说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报任安书》中的作者司马迁为了“成一家之言“,完成巨著《史记》,身处逆境,隐忍苟活。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给予后来者提供了一种人格榜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报任安书》和《渔夫》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司马迁和屈原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为后人做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抉择,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抉择。从而可以让学生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并进而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经典诗文的学习,可以培养中学生为理想和抱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能力,尽管遭遇许多曲折和坎坷,也要具备不懈追求、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将自我塑造成有勇、有谋、有智、有识的新时代综合性人才。
中国古诗文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最丰富、最生动的载体,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我们还必须看到,作家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与阶级的局限,纵使十分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其间包含的思想也可能存在落后的东西。例如,曹操的名作《短歌行》充满着壮志豪情,然而他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却明显地带有封建帝王的狭隘与自私,他所认为的天下不过是一已之天下。岳飞的《满江红》高唱着精忠报国的旋律,但他的爱国是与对封建君主的愚忠交织在一起的。《陋室铭》中,既宣扬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流化的高尚人格精神,也包含着随遇而安、躲避尘世的消极思想……
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发挥其“以优美的意境感染人,以深邃的哲理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独特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姚伯登《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南方论刊》,2008年第6期。
[2]文娟《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古典情怀的培养》,《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诸士积学待叩久矣,试以物理疑而未释者议之,可乎?天之运,何以机之?地之浮,何以载之?月之光,何以盈缺?山之石,何以欹侧?经星在天,何以不移?海纳百川,何以不溢?吹律何以回暖?悬炭何以测候?夫遂何以得火?方诸何以得水?龟何以知来?猩何以知往?蜥蜴何以为雹?虹霓何以饮涧?何鼠化为鴽,而鴽复为鼠?何蜣螂化蝉,而蝉不复为蜣螂?何木焚之而不灰?何草无风而自摇?何金之有辟寒?何水之有温泉?何蜉蝣朝生而暮死?何休留夜明而昼昏?蠲忿忘忧,其感应也何故?引针拾芥,其情性也何居?是皆耳目所及,非骋思于六合之外者,不可习矣而不察也。请据其理之实论之。[ ]
显然,王廷相是主张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研究科学的。而且他还认为,研究天地之道是学者“穷理尽性”所必不可少的。他说:
古之圣人,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乎地理,而人之道益明。盖以人性贯彻上下,通极内外,弥满于无垠,周匝于六合,苟一物之未知,是于性犹有所未尽也。故天地之道,虽悠远高深,学者不可不求其实矣。[ ]
王廷相不仅主张研究自然,同时自己也广泛深入地研究自然、研究科学。在天文学上,他进行过大量的天文观测,主张浑盖合一论,并且通过对浑天说与盖天说的优点加以综合,以解释各种天文现象;他还专门研究了古代天文学上的“岁差”概念的发展,撰有《岁差考》。[ ]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儒讲经世致用,与此相联系,他们也极力推崇科学,主张研究科学,包括研究天文学。
顾炎武对当时的王学末流提出批评。他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清谈“明心见性”之类,实际上是弃“修己治人之实学”,其结果是“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所谓的“修己治人之实学”,就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关于“博学于文”,顾炎武说:
君子博学于文,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 ]
顾炎武讲的“博学于文”,当然也包括研究科学。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十余卷“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证其谬误”[ ],其中也包括科技知识。《日知录》第30卷“论天象数术”,有《天文》、《日食》、《月食》、《岁星》、《五星聚》、《百刻》、《雨水》等条涉及天文学。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发民主主义思想的著作”[ ]。同时在该书中,黄宗羲还非常重视“学校”,认为学校不仅在于养士,更重要的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他认为学校除了有“五经”师,“兵法、历算、医、射各有师”。他还说:
学历者能算气朔,即补博士弟子。其精者同入解额,使礼部考之,官于钦天监。学医者送提学考之,补博士弟子,方许行术。岁终,稽其生死效否之数,书之于册,分为三等:……上等解试礼部,入太医院而官之。[ ]
对于取士,黄宗羲提出了8种渠道,有科举、荐举、太学、任子、邑佐、辟召、绝学和上书。其中所谓“绝学”,黄宗羲说:
绝学者,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之类是也。郡县上之于朝,政府考其果有发明,使之待诏。否则罢归。[ ]
显然,黄宗羲非常强调天文学的学习,注重选拔天文学人才。
黄宗羲在为学上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重要著作流传于世,同时也撰写了不少科学著作,其中天文学类著作“有《授时历故》一卷,《大统历推法》一卷,《授时历法假如》一卷,《西历假如》、《回历假如》各一卷”[ ]。
王夫之一生潜心著述,著作等身。除了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政治等有深入研究外,他对科学也有较多的关注。尤为重要的是,他把研究科学与理学的“格物穷理”联系在一起。他曾说:
密翁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惟质测为得之。[ ]
密翁,即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在学术思想上,他主儒、释、道三教合一,[ ]并且著有《物理小识》、《通雅》等科学著作。他认为,学问有“质测”、“宰理”、“通几”之分,[ ]所谓的“质测”就是要研究“物理”;他还明确指出:“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可见,方以智的“质测之学”就是指自然科学。王夫之以方以智的“为质测之学”解“格物”,实际上就是以研究科学解“格物”。把研究科学与儒家为学成人所必需的“格物”联系起来,足以表明王夫之对科学的重视。
王夫之不仅以研究科学解“格物”,他本人对科学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王夫之晚年著《思问录》以及《张子正蒙注》,其中《思问录》外篇和《张子正蒙注》的《太和》、《参两》等篇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方面的论述,涉及天文学、地学以及医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天文学上,王夫之反对盖天说,赞同浑天说。他认为,盖天说“可状其象而不可状其动也,此浑天之说所以为胜”。他还说:
乃浑天者,自其全而言之也;盖天者,自其半而言之也。要皆但以三垣二十八宿之天言天,则亦言天者画一之理。[ ]
王夫之还具体分析了历家的“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转”以及张载的“日月五星顺天左旋”,并且说:
张子据理而论,伸日以抑月,初无象之可据,唯阳健阴弱之理而已。乃理自天出,在天者即为理,非可执人之理以强使天从之也。[ ]
显然,王夫之不赞同张载提出的“日月五星顺天左旋”的观点。与此同时,他也不赞同张载用阴阳五行说解释日月五星各自运行速度的不同,并且明确指出:“五纬之疾迟,水金火木土以为序,不必与五行之序合。”[ ]关于日月五星运行的速度,王夫之说:
远镜质测之法,月最居下,金、水次之,日次之,火次之,木次之,土居最上。盖凡行者必有所凭,凭实则速,凭虚则迟。气渐高则渐益清微,而凭之以行者亦渐无力。故近下者行速,高则渐缓。[ ]
此外,王夫之对月食、月中之影、岁差等天文现象以及历法的有关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明清之际的陆世仪也非常重视天文学的研究。陆世仪(公元1611~1672年),字道威,号刚斋,又号桴亭,太仓(今属江苏)人。他赞同朱熹的格物穷理之说,反对王阳明的致良知。他说:“致良知虽是直截,终不赅括,不如穷理稳当。……天下事有可以不虑而知者,心性道德是也。有必待学而知者,名物度数是也。假如只天文一事,亦儒者所当知,然其星辰次舍,七政运行,必观书考图,然后明白,纯靠良知,致得去否?”[ ]陆世仪认为,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同于心性道德方面的知识,其认知方法也不相同;儒者应当学习科学知识、研究科学,而不是靠“致良知”。与此同时,陆世仪还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强调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他说:“六艺古法虽不传,然今人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于世,此当世所以来迂拙之诮也。”[ ]
清初大儒李光地对天文学也有研究。李光地(公元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榕村,福建安溪人。曾奉命主编《性理精义》、《朱子大全》等著作。李光地一生致力于理学,“以子朱子为宗,得道学正传。而又多才多艺,旁及天文算数之事,尤能贯通古今,洞明根底”[ ]。他说:“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仰则观于天文,穷理之事也,此则儒者所宜尽心也。”[ ]在这里,李光地把研究科学与儒家的“尽心”、“知性”、“知天”、“穷理”联系在一起。
李光地对天文历算有特殊的爱好,与当时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交往甚密。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梅文鼎奉昭参与修《明史历志》。当时的李光地因仰慕梅文鼎的历算才华,与他订交,并就历算的研究进行了交谈。此后,李光地经常前去求教,学问大进。期间,梅文鼎还根据李光地的建议编纂《历学疑问》。该书写成后,李光地为之作序,并刊刻行世。后来,李光地又将《历学疑问》以及梅文鼎推荐给康熙皇帝,梅文鼎受到了褒奖,于是名声大震。在与梅文鼎的交往过程中,李光地对天文学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其天文历法类著作主要有:《历象要义》、《历象合要》、《历象本要》等,主编《御定星历考原》、《御定月令辑要》等;还有论文《记太初历》、《记四分历》、《记浑仪》、《算法》、《历法》、《西历》等。
戴震是清代重要的汉学家。他除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外,还有著作《原善》、《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有清代考据学大师之誉。同时,他也非常强调研究科学。他说:
诵《尧典》数行,至‘乃命羲和’,不知恒星七政所以运行,则掩卷不能卒业。……不知古今地名沿革,则《禹贡》、《职方》失其处所。不知‘少广’、‘旁要’,则《考工》之器不能因文而推其制。不知鸟兽、虫鱼、草木之状类名号,则比兴之意乖。[ ]
显然,戴震把对科学的研究看作是整理、考订古典科技文献必要的知识基础。
戴震不仅强调研究科学,而且自己也深入研究科学,“凡天文、历算、推步之法,测望之方,宫室衣服之制,鸟兽、虫鱼、草木之名状,音和、声限古今之殊,山川、疆域、州镇、郡县相沿改革之由,少广旁要之率,钟实、管律之术,靡不悉心讨索。”[ ]正是对科技的深入研究,他撰写了大量的科技著作,其中有天文历法类著作:《原象》、《续天文略》、《迎日推策记》、《九道八行说》、《周礼太史正岁年解》、《周髀北极璿玑四游解》、《记夏小正星象》、《历问》、《古历考》等。
还需指出的是,明清一些儒家,比如黄宗羲、李光地等,他们在研究天文学时,较多地通过介绍西方的天文学知识,把中国传统的天文知识与西方的天文学结合起来。这对于西方天文学的传入是有积极意义的。
注释:
[1] 《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八《与彭宪长论学书》。
[2] 《论语为政》。
[3] 《王氏家藏集》卷三十《策问》。
[4] 《王氏家藏集》卷三十《策问》。
[5] 参见高令印、乐爱国:《王廷相评传》,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261页。
[6] 《日知录》卷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7] 《日知录》卷七《博学于文》
[8] 《日知录》潘耒“序”。
[9]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23页。
[10] 《明夷待访录学校》。
[ 1]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
[ 2] 全祖望:《鲒埼亭集》卷十一《梨洲先生神道碑文》,《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9册。
[ 3]《船山全书》第12册《搔首问》,湖南: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637页。
[ 4] 参见罗炽:《方以智的“质测通几”之学》,载陈鼓应等:《明清实学思潮史》(中卷),山东:齐鲁书社1989年版。
[ 5] 方以智:《通雅》卷首三《文章薪火》。
[ 6] 方以智:《物理小识》“自序”。
[ 7] 王船山:《思问录》外篇。
[ 8] 《思问录》外篇。
[ 9] 《思问录》外篇。
[20] 《思问录》外篇。
[21] 《思辨录辑要》卷三《格致类》。
[22] 《思辨录辑要》卷一《大学类》。
[23] 阮元:《畴人传》卷四十《李光地》,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老师翻到第一页的时候,老师看到了,带着笑容,重重表扬了他。
当老师翻到第二页时,全老师的脸一下子变得苍白,小明看到了自己的糟糕的作业,非常害怕。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中国古典文学非常繁荣,浩如沧海的古诗文作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路播撒着浑厚与芬芳,各类脍炙人口的佳句绝唱实在举不胜数。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价值。
1.体现在教学价值上,古诗文教学能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曾学习诗词歌赋的话,那势必会陷入词穷理枯、言之无物的境地。换言之,孔子是在强调古代诗歌实为学校教育中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最好材料。而通过对古代诗词作品进行一定量的研读与欣赏,学生就能够从中获得比较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程度文言美感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古代文化负责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认真研读和学习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化作品,尤其是关于唐诗宋词之类的经典文化作品,让他们通过诵读、欣赏、鉴赏和熏陶等方式获得汉语言文学艺术的精华,让他们在含英咀华之中逐渐赢取丰富而又深厚的语言底蕴,从而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此外,笔者根据教育实践和人生体悟认为古诗词等经典内容的训练价值,一方面在于实用,另一方面在于文化。由是观之,对于学生而言,其教学价值实在是非同寻常。
2.体现在审美价值上,古诗文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丰富情感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处于高中学龄的青少年,一方面对美的追求是无休无止的,而另一方面则由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社会思维不够成熟,审美思想比较缺乏,文化积淀不够厚重,再加之情感体验相对空白等多重因素,他们对美的感悟和领会既浅尝辄止又流于形式化。更有甚者,高中生的大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尚未定型,他们看待问题过于直接而又简单化、情绪化,审美心态往往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显得不甚稳定,如果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引领,在他们身上很有可能会发生审美过程中的一些偏差和错误。从这一角度来讲,运用古代诗词教学来增强审美教育功能,对高中生来说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必要。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和郑愁予在《野店》中发出的“是谁传下诗人这行业,在风中点起一盏灯”,都阐述了诗词能够传递审美功能这一道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这块重要园地和有效载体,来正确引领学生的审美走向,积极培养其审美能力,有效提升其审美价值,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新一代。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提出了“以发展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并强调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客观存在,古诗文内容的教与学没有得到应有程度的重视与发挥,弱化古诗文地位的教学形势严重削弱了其善施教化的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多年来,高考语文遭受社会指责最多,许多人错误地把板子打在了高中语文教师的身上,而实际上,祸根出在应试教育制度上面,具体而言,就是高考的指导思想、语文试卷内容与模式存在着一些重大问题。既然如此,古诗文教学不免有“殃及池鱼”之虞,不能独善其身。二是由于执教者“重今而薄古”,并且缺乏足够的古诗文修养,教学时自然不够深入和专业。三是如今的高中生性情浮躁,过于实际,对古诗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在缺乏理解的基础上强行记忆,以致产生“背诵快忘记也快”的不良学习现象。这种“应景之教和应景之学”渐渐地把古诗文学习推向愈发受冷遇的教学状态。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1.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吟诵、识记
许多唐诗宋词及其作者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背景故事,这是开展教学的良好切入点。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强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它的欣赏、理解与把握。如在教学《虞美人》一词时,可以首先描述李煜这位“皇帝词人”的趣味故事,以及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因为其“爱文不爱武”、“爱词不爱国”和“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个人秉性,最后落得个“亡国奴”和遭囚禁毒杀的可悲下场。他切身体验了“先王再侯后囚徒”的人生悲苦,在一次又一次地遥望南方“三千里地山河”之时,怎会不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沉痛悲叹呢?在“感受其苦、领略其悲”之后,师生共同吟诵、识记,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在情境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钱梦龙曾经说过,古诗词“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中国古诗词的生命就是吟唱。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的《虞美人》和《独上西楼》、李清照的《一剪梅》等都是悦耳动听的名曲。如著名台湾歌星邓丽君的《淡淡幽情》音乐专辑中收录了许多宋词经典作品,有李煜、苏轼、范仲淹和李之仪的许多作品歌曲。再如,琼瑶作品中的许多歌词喜欢借用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妙句,像“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等。对此,在课堂教学内外,我们都可以通过老师教唱、学生教唱或者多媒体播放这些诗词歌曲,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让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去寻找引用或化用古诗词的音乐吟唱。此外,在吟唱学习之余,可以鼓励学生围绕诗词或者其中具有文化内蕴的诗词句写上一段话,既检测学习掌握情况,又加强学生的应用锻炼。
3.在古诗文教学中凸显其善施教化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古诗词教学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因此,加大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分析
1.小学古诗词教学能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作为所有创造活动的一种思维源泉,学生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将会限制其对客观世界和事实的认知,想象力是伴随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讲,良好的想象力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发挥联想、补充和创造的能力,构建古诗词中的画面。例如:“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这句诗词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定置于一个开阔的环境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发挥学生思维创造的主导性,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作文写作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2.小学古诗词教学能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优秀的古诗词将文学的意境美、音韵美、哲学美等融为一体,具备了特殊的文学艺术的美学价值,学生能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感受历史和人文带来的精神乐趣。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等,既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心灵的一种体现。这些优美的诗词中体现出来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诗的文学素养。小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美古诗词的过程中,既感受诗词带来的文学美,又给小学生带来内心深刻的启迪。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就是一种审美素质提升的教学过程。“诗以明志”就是小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有效地扩展小学生的领会文学艺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领会艺术品的美的感受,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3.小学古诗词教学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古诗词中的文化阐述、历史讲解等途径,实现对小学生认知能力、历史了解能力、文学修养等的提升。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诗人思想与文学的结合,很多优秀的古诗词里面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既可以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优美与伟大,又可以提升小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所以古诗词教学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塑造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学习古诗词的校园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对校园诗词文化氛围的建设对于提升小学古诗词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良好的古诗词教学环境能够提升学生浸润诗香的效果,提升诗词学习的效率,发展学生的联想等能力。优秀的校园诗词环境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掌握。学校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年龄等特点,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诗词读写比赛等活动来提升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可以贯穿在课前、路队等过程中,例如:我校一年级学生放学时,就采用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既提升了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词的习得和理解能力,又借助古诗词的背诵,集中了小学生走路队时的注意力,可谓一举多得。多路径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也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有的韵味和情感。让学生理解了内容、领悟了诗境,在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
2.加大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整体写作风格的讲解,对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全面体会诗歌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歌结合,才会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体会古诗词的文化意蕴。通过古诗词教学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引导小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转变“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传统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课本内容的同时有更大的收获。
3.提升与拓展延伸,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由于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14-02
1.诵读经典古诗词对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1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去学习别的国家文化,那无疑是忘本,难免重蹈"邯郸学步"覆辙。只有本着"扬弃"的原则,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遵循全人类都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行为准则,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发展文化的同时,还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别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1.2诵读经典古诗词并不意味着"复古"、"后退"。以包括经典古诗词在内的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许多文学大师,如曹雪芹、王国维等,就是小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从小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1.3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经历过""、""之后,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国学在当今中国,却常常遭遇冷落,处于尴尬的境地,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毋庸置疑,当代人的国学底蕴已不如上辈人深厚,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再去读诸如"四书五经"之类的国学经典,许多人甚至连国学经典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更谈不上能读懂这些国学经典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有紧迫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补救。从小让孩子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提高其品质素养与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2.诵读经典古诗词会对小学生的影响
2.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真、善、美""平等、自由、正义"等极具人文价值的观念。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能简单理解为孝弟为仁本或克己复礼为仁,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盲目义气,更不是形式上的繁缛礼节。我们可以整合为充满博爱精神的"仁"、基于正义原则的"义"、突出平等尊重的"礼"、坚守善良本性的"智"以及胸怀真诚之心的"信"①。经典古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中的正面的人文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2.2诵读经典古诗词有利于小学生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提高理解、想象能力。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古诗词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孩子在课堂上的是否能集中注意力,能否持久维持,是决定孩子学习效率,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童年则是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反复诵读,是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最为有效的手段。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注意力提高了,也会相应地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如诺贝额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上初中的时候,利用两个暑假熟背《孟子》,当时诵读可谓是不求甚解,但是数年后,杨振宁不无感慨地说:"每过十年,我对《孟子》都会有新的理解。"按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一)通过古诗词鉴赏传承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样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语文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语文课程追求其中的内涵,追求价值层面上的内在涵义———真、善、美。在语文课程上,高职生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够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加对古诗词的认识,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文学层面上,古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古诗词的解读,可以分析作诗当时的社会背景,对研究历史有很高的价值,是一项重要的文献史料。而在价值层面上,古诗词鉴赏的价值更加体现在传承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古诗词不仅仅是折射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大学生从古诗词作品中可以学习到作品的意境,从中升华到人文精神层面上,而且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对其进行鉴赏和学习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从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在这学习过程中再升华到精神层面,传承人文精神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例如通过对宋代诗人苏轼的著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可以读出当时是中秋节,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表达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从中体会《水调歌头》的深刻意境。
(二)通过古诗词鉴赏提高高职生的审美水平
人文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鉴赏古诗词是一个发现美体会诗词之美的学习过程,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环节。古诗词鉴赏通过对古诗词作品的鉴赏和学习,在教师的领带下走进作品的意境中,亲临其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诗词作品所体现的美,在这一鉴赏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从诗词作品中升华到欣赏层面上,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深刻意境和内在涵义,从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鉴赏中提高审美能力。中国古代诗人追求的“博雅”中的“雅”是指“典雅而方正”,具体而言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旨趣和审美能力。在如今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在物质生活中迷失自我,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直盛行着,功利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功利化现象和拜金主义已经蔓延到高等院校中,尤其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拜金主义更为严重,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就业竞争大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拜金主义越来越盛行的背景下出现部分高职生审美情趣低俗的现象等问题十分值得我们去深思。在高职院校中审美教育这一环节比较薄弱,有时候我们会忽略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而审美教育如果真的能起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将对高职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而古诗词鉴赏是高职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堂上通过细细品味一些古诗词佳作,从作品中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感性认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艺术细胞,从而提高审美水平,体悟生活中、人生中的旨趣,而不会去追随那些低俗的志趣。
(三)通过古诗词鉴赏陶冶高职生的情感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要陶冶高职生的情感,通过人文教育提高高职生的审美水平,从而进一步升华到陶冶情感,而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个人素养,不仅仅只是学会专业知识,而是要综合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四有”青年,学会怎样去承担,承担自身的责任、承担社会上的责任。情感是人们认知的升华,高职人文教育需让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典型的古诗词作品的鉴赏,让学生从中得到价值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升华,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内涵,再进一步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陶冶情操。例如通过鉴赏宋朝岳飞的作品《满江红•写怀》,可以读到岳飞的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自己不在乎名利而是想一心为国战斗的情感,大有“捐躯赴国难”的情怀。虽然如今的爱国情感已经有了新的涵义,再也不像古代那么壮烈,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之情是一样的。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感受诗人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对于塑造高职生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I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68-03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代表性文化,它具有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征,易于朗诵和记忆,其中的名篇佳作更是经久流传。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而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文学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古诗词以其独特魅力与境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而广告文案,作为广告作品的语言文字部分,怎样更好的进行广告诉求一直是广告文案写作探求的重点。而人们总是较易接受自己了解的东西,如果在广告文案创作中能较好的运用古诗词,就容易拉近产品与顾客的距离,使产品获得成功。同时利用古诗词意境可以描绘出一种基于现实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的诗情画意,使广告文案更具感染力。
一、古诗词在广告中有悠久的传播历史
自从有了商品交换行为,为了推销商品,古人很早就开始有了广告,如春秋时期“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段精妙的文字不仅描述了酒家讲究服务态度,用美酒待客,还表明了他们已知道采用高挂酒旗的广告手段来招揽生意。有广告的诸多形式,必定有广告文字和文案出现。中国的古典诗词具备了广告文案写作的诸多特点,从中国广告历史发展来看,广告文案确实从一开始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常用古诗词形式来宣传某件事物。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客中行中》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也许可算我们至今能够确认的第一首广告诗。
宋代绍圣年间,坡被贬至海南儋州,当地有一位孤老太太所卖的环饼非常好吃,但因饼店处在偏僻的地方,生意清淡,难以维持生计。老太太仰慕苏轼的大名,恳请他为小店题诗,以之为生意扬名。苏轼十分同情老人,为她亲笔题写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米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诗中将环饼的色、香、味、形做了生动的描绘,使得该店声名大振,生意兴隆。
坡还有一首广告诗词“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是为了宣传他被贬黄州时所创的“东坡肉”所作。这首广告诗词通俗易懂,针对的目标受众比较大众化和平民化。它将“东坡肉”的制作工艺的独特性突出表现,而且美味经饱的利益点呼之欲出。更重要的是,开篇名义,好吃不贵是此产品当时独特的卖点。精简的文字,明确的传播主题,完美地表达了产品的独特信息和传播目标。使得东坡肉在今天依然有着的广泛的知名度和高度品牌价值。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曾作《都门杂咏一百首》,其中《水晶糕》一首为绍兴的“水晶糕”作了如下的广告:“绍兴品味手艺高,江米桃仁软苦糕。甘淡养脾疗胃弱,进场宜卖水晶糕。”
二、古诗词在广告中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流传最广的文学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千年流传的文化,它与流行并不矛盾,而正是因为这种强势的流行所以她有着永远的魅力。分析古诗词的传播优势,首先它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从音调、用韵和平仄三个汉语言特色角度进行的创作,由于这严格的格律规定使得古诗词具有极高的诵读性,富有音乐感染力。另外,古诗词在平面构成上是形式非常工整,蕴涵着建筑美学原理,能由平面文字写出空间美感。古诗词的语言文字凝练精美,字字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古诗词具有营造意境的特性,能够在有限的篇幅里达到言于此而意不止的效果,充分激发人的想象力,予人永久的回味与思考,加深事物记忆。
因此分析古诗词的传播优势对广告文案的创作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独特的音韵
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是:以元音为主,每个音节都有四声。中国古代诗歌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讲究节奏和押韵,极富音乐感。抑扬顿挫,平仄有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和节奏美。故其在传播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流行优势。因为古诗词的这个特性,它通常能够和以曲调,以音乐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广为流传的效果。
相比较于古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就缺乏这样一种音韵感,故而它们不如诗词一样流行于大众。从广告文案的写作目的出发,广告文案是为推销产品而服务的,产品有广泛的知名度是衡量广告作品优劣一个方面。因此,站在传播的角度上讲,古诗词拥有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比拟的大众化流行优势。
2.工整的对仗
对仗是汉语有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运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它也是充分运用汉语言语音的特性,在韵脚,平仄,句式对称方面都非常的讲究,而韵脚与平仄的对应则是为了使诗更富有音韵美,便于人们朗读与记忆。在语言中体现音乐美,能够有效的刺激到人们的听觉,以到达良好的传达和接收效果。而句式对称还有一种视觉效果冲击,给人一种工整有序感觉,表现在纸质上的句式排列还有着建筑的美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了汉字的构造特点的影响,追求整体文本形式构造的优美。古诗词的这种形式美在世界文学苑地中是独具一格的。
由古诗词发展而来的对联,是形式美的突出代表,它把声调、词性、词义、和句式的巧妙融合,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极便于记忆和传播。经常有一联而名天下传千古的情况。比如说:岳麓书院,它的名气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对联,从传播角度分析,此联仅八个字,且押韵,对仗工整,记忆起来非常方便,而便捷是传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材”字点出书院的核心,一个“盛”字言尽书院深厚底蕴。非常简洁明了,富于表现力。北京市某条街上有家烤鸭店,店外挂着一副对联“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它的上联引用的是的诗句,下联则是表达了店里的经营项目,对仗工整,意思表达非常明确。长城与烤鸭是北京的两大特色,你不能错过。而这些正是广告文案写作所努力追求的。
3.精炼的文字
炼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注重的一点,而古诗词因为要控制形式和音韵的要求,炼字就尤为重要了。诗词写作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强烈的感情和最深远的意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春意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富于表现力。又“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语非常灵活,使用的拟人手法,仅一字便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完全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等表现力正是广告人所梦寐以求的。将古诗词运用到广告文案创作中去,增加的不仅仅是诗性,更多的是广告的传播力度。
宋朝柳永一首《望海潮》中描绘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景象,令金主闻之欣然向往,直欲攻下宋朝。这便是古诗词令人无法抗拒的语言之美。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语言表现力的强势,而这样轰动的传播效果则是任何广告都无法拒绝的。当然其他文学形式也可达到这样的效果,但那是需要长时间的宣传。而从广告的角度言,简、短,快才是最佳的传播,简洁,便于记忆;短小,信息不容易丢失;综合二者才能达到快速传播,实现广告目的。古诗词则是集精、简和语言优美于一体,成为强势传播的载体。
4.深远的意境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受诗词格律的限制,古诗词通常无法直白的为我们描述一个意象,都是通过用词和语言来引发人的想象,进入到作者想要表现的意境当中去。言已尽而意无穷就是古诗词所追求的意境营造手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艺术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兴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创造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广告是一种说服的艺术,它是为了说服消费者前来购买商品。广告要有说服力才能发挥说服的功能。而广告作品要增强说服力,创造广告的意境美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用巧妙的词语构造出深远的意境,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事物的形象记忆,还可引起人对事物回味和深度思考。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月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意境之深远,时隔千年都能够让人们通过对意境的理解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感觉到诗中那个形象就是自己。从传播角度分析,这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考虑,于是非常自然的就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这样在不经意间你就占据了受众的心智,于是产品“寒山寺”自然而然的广为人知了。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对营造意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故在广告文案中运用古诗词来营造意境是非常有效的。
古诗词与广告文案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致的目标,即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强有力的信息和最强烈的感情。广告文案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广告向受众传播的信息是以符号为载体的,在媒体中表现出来,受众从媒体传播的符号中,获得广告信息的内容,从而达到广告主要向受众―顾客―消费者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目的。
三、广告文案中运用古诗词的方法
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经过科学测试得出:广告的效果50%~75%来自于广告文案,这说明广告文案是实现广告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广告文案撰稿人可以尝试利用诗歌等文学修辞技巧,使广告文案变得精彩夺目,提升文案的品位,增强广告的记忆度和消费者喜爱度,产生良好的市场效果和社会效果。
1.直接引用
现代广告文案创作者在创作广告文案时,在创作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产品特点和古诗词的内涵、把握目标对象的心理特征、深入探求商品特性与受众消费心理的切合点,这样直接引用古诗词的广告文案就能把商品的价值诉求和艺术化形象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岳阳市公交车广告上有一名为“白云边”的白酒,它的命名取自诗仙李白的名篇“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其人酷爱喝酒,这诗句也非常贴切的表达了这种欲望,而“白云边”酒引用此古诗词,借了诗和诗人的名气,以达到迅速扩大产品知名度的效果。“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河南杜康酒广告。此广告诗是从曹操名作《短歌行》中摘录而来,用在现代杜康酒的广告文案中,给顾客一种文化熟悉感,从中体会到一代英雄兼文豪的曹操的那种大气磅礴之势和观沧海时的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这样,受众在看到杜康酒以及杜康酒的广告文案时能感受到杜康酒所代表的文化。古诗词的语言特性使其比现代语言更能从情感上感动受众,所以在广告文案创作时要努力发现和挖掘隐藏在商品以外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情感因素和情感力量。
在广告文案中直接引用古诗词,一是替产品借名气,给产品的发展开道,让产品在一开始推出就能获得广泛的认知并维持产品的高知名度,同时还便于人们的记忆。二是给产品附上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文化,这是产品走向成熟必然要充实的。
2.创新借用
古诗词创作的年代久远,受时代的局限性,它无法表达出现代特有的气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文案人员继续采用它,古诗词流传甚久而没有淹没在历史长河就表明它有时代的共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每个时代对它都有不同的解读。从这点出发,广告文案也可以对它进行现时代的解读,加以灵活的运用。在创造性的运用古诗词时,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又不能脱离广告目标。既要能宣传产品又不能歪曲古诗词。这样广告文案可以借助于创造性的运用古诗词将抽象的消费理念和具体的物质性诉求相融合。创造性的借用古诗词主要是通过解构重组,改组,更换主题等方式来体现的。
首先,词语提炼加以重新组合,从心理上看,广告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唤起人们的注意,在记忆中留下印象。经过创新的诗词名句,在广告中的含义同原诗中的含义肯定不一样,这在受众的心理上会产生新奇感。而从文化上看这种创新借用的广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如:恨不相逢未“驾”时(台湾自动变速车)巧妙地将唐代张籍《节妇吟》中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取后一句,将其中的“嫁”改为同音的“驾”,诗的意思,也从原来的表示悲悲切切的感伤情绪一下转为对变速车的喜爱之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方法突破了古诗原文的局限,在借用原诗的基础上,突出了商品的名称和性能。
其次,改造古典诗词名句,化用原诗文,让广告显得有文化气息,富有文采,极具典雅风范。如:“众里寻她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这是伊莱克斯温控冰箱的广告词,它引用脍炙人口的诗文的上半句,下半句用来阐述其产品的特点。让读者把诗文和产品联系起来,突出产品的特点,便于记忆产品名称,并借此提升产品的品位,促进销售。“春眠不觉晓,还是‘兰萝’好。”这句兰萝牌床单的广告。广告词紧扣产品特点,巧妙引用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意趣顿生,在诗的下句嵌入品牌名称,从而使广告信息的传递准确到位。上下两句的结合浑然天成,不但对仗工整,且“晓”、“好”押韵,音韵十足,读来和谐悦耳,韵味悠长。是为上佳的广告词。
最后,解构原诗文。即是把著名诗句全部加以有目的的改编,让读者在品读时联想到原文,记住产品的名称或特性,从而使其发挥预设的效果。例如,旅店对联:茅店明月鸡唱早,板桥雪滑马行迟。就是从古诗名句“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发展而来的。对联文风古朴清雅,表达了旅店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3.新作诗词
除了直接引用和创造性运用古诗词之外,现代广告文案创作人员还通过自己新作古诗词的方式来撰写广告文案,这样的广告文案具有古典诗词的音韵、形式、语言、意境的特征,但内容表达上却是现代的气息,这就是发挥文案创作人员的创造力将传统与现实完美的结合。
在白酒广告市场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语“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它非常巧妙的将白兰地这个白酒品牌名称嵌入到对联当中去,以文学的角度评价,这是一个绝妙的对联,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从广告角度而言,它以完美的方式达到了广告的效果,高度的文学价值衬托出这个品牌高雅不俗的气质。这句广告语刚一出现,就为这个品牌赢得了极高的赞誉,这是古诗词运用于广告文案经典范例。所以借助古诗词这一文学手段参与广告文案的写作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广告能够借助古诗词语言将商品的具体价值诉求形象化,将抽象的消费理念具体物质化、人性化。从而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达到最终的广告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世丁.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2]杨先顺,陈韵博.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3]柴少恒.广告文案写作与赏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二)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一)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二)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06
古诗词鉴赏教学一直以来是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古文作为一种文体,格式、韵律均具有其特殊性。学生在浏览、阅读、理解以及欣赏古诗词时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有专门爱好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感悟效率高,而部分学生则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可见,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环节仍有待改进。对此,笔者以教学现状为出发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思考,从以下几方面谈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改善策略,希望与广大教师、学者共同分享、探讨。
一、以探究模式导入,破除先入为主的古诗词学习桎梏
古诗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传统也是精髓;作为一种文学方式,古诗词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韵律,与当代文学表达习惯具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往往首先学习相应的释义,而教师在释义教学环节所采用的策略以直接展示为主,稍显乏味,由此极易引起学生的无趣与倦怠情绪,随后的古诗词鉴赏与领悟便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完善课堂导入模式。探究模式常被用于开放化、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环节,突破传统思维,将其用于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可获得意外效果。例如,《离骚》一诗,该诗与常见的古诗不同,首先,其篇幅较长,结构分化不明显;其次,该诗灵活采用了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具有多层内涵,不易于理解;另外,诗歌的背景相对隐晦,与现代生活出入极大,对学生学习形成较大困难。而常规的“释义―阅读―翻译―情感分析”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容易进入灌输式教学误区,从而形成桎梏,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探究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对诗歌进行分部分学习,如小组A学习第一章“被贬”,小组B学习第二章“反思”,小组C学习“再试”,小组D学习“徘徊”等;教师在此过程中可根据各小组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在探究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撤掉常规学习套路,使学生对诗歌进行自我学习与感悟,为其后期更深刻地体验诗歌情感奠定思维基础。
二、以文学背景渲染,建立交互体验的古诗词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