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6 16:16: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态环境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1)调查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2)项目选址区现场调查工作中,关注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类型及植被分布、动物种类与习性、地表水水文情况及走向、出露地下井泉与地表漏斗、溶洞等现状情况,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区域生态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说明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质量水平;

(3)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物种多样性及其濒危程度、价值,群落多样性及其效能等角度,评价项目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敏感性、脆弱性等。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与预测结合

凯里市域地区山多地少的实际,分析项目在工程建设中占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及程度。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以建设项目施工前期、施工期、运营期对环境的污染贡献及对土地利用格局、农业生产、林地、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或敏感目标等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对具有一定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必要也可以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1)施工前期:主要是征地与拆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要认真分析建设项目相关资料是否符合当地的规划、区域开发利用规划等发展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与对策是否可行。

(2)施工期: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评价建设项目对土地、林地、水土流失等方面影响造成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生物量与生态效益损失,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生态景观影响等。并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不同与环境保护目标的不同,重点论证、评价项目建设对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

(3)运营期:根据建设项目运营期生产特性及达标外排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中含有的持久性和非持久性污染物特征,评价其对项目建设区域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影响途径、程度,生态环境能否接受,是否会造成重大生态影响及可能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变化及对区域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影响,分析对区域小气候、生态恢复能力、景观异质性及种源的持久性和或达性的影响等。

三生态环境影响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具有一定的保护措施:首先我们要分析区域生态保护规划或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并加以实施;其次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性质、选址位置不同,提出不同的生态保护目标,同时提出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与对策建议;最后针对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生态补偿方案,以便使这些不利影响得到减缓或消除。

篇2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35-01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等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在许多地方都任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的“五乱”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日趋加剧。随着养殖业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使农村环境产生了新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芮城县1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200多户,5000只以上的养鸡户有100多户,百头以上的羊有30多户,都没有达到规模化养殖标准,但猪、羊、鸡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气味的影响,一些达到了规模化的养殖场都没有规范“三废”处理设施,大量的粪尿及冲洗废水随意排放于自然环境,气味对周围邻居日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再者是存在乱建现象,有的建在别人房前屋后,有的建在居民密集居住区。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随着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思想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据测算,芮城县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5.2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芮城县农民年使用塑料及其制品约2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1/4;每年使用农膜150多吨,可降解的只占5%左右,回收率也只有46%。这些难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农膜,成为农村农业环境一大污染源。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

4.农药、化肥污染触目惊心。农药作为_丁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人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显示,芮城县2009年施用农药160.8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30公斤,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化肥一年要用1.7万多吨,其中近1/3流失。由于大量又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不仅造成环境被严重污染,而且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乱用农药,滥用激素,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因乱用、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

5.秸秆焚烧的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也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甚至影响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县有关职能部门虽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主要对策和措施

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管理制度,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快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编制《芮城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各乡镇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农村养殖业合理布局,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科学规划布局,制定畜牧业发展区划,合理划定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控制养殖总量,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同时要大力推广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建设沼气工程。要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清洁员,建造垃圾坑,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环保_上作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2.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农村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对控制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十分必要。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座、橱窗等,把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公民道德规范》改变农民的生活陋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3.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以一村或几个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改善农村环境,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又有了稳固的原料基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篇3

收稿日期:2012-10-17

作者简介:孙高琴(1967—),男,浙江遂昌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1-0166-02

1引言

遂昌县是传统林业大县,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地跨钱瓯两江、山青水秀、风景旖旎、古邑千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西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的美誉。在浙江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精心指导和遂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遂昌县遵循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的原则,不断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走上了一条“经营山水,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

2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2.1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遂昌县地处钱塘江、瓯江两江源头,乌溪江流域涉及湖山、金竹、焦滩、蔡源等12个乡镇126个行政村,原有公益林面积41万亩,2009年扩面后面积为68万亩,总计公益林面积109万亩,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559%,占流域林地总面积的58.1%。由于乌溪江水库为下游衢江、柯城、龙游、兰溪、金华等5个县(区)36个乡镇的72万亩农田和大面积的黄土丘陵开发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并为引水渠道沿线的20多万名城乡居民提供大量洁净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因此乌溪江流域的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建设生态公益林的责任异常重大。

2.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遂昌县内河流分属钱塘江、鸥江两大水系,钱塘江流域县境内主干流全长209km,经过乌溪江、洋溪源、周公源、湖山源,分别注入湖南镇水库,流入衢州境内。流域面积1864.89km.2,占全县面积的73.45%;沿钱塘江主干流有15个乡镇,总人口130588人,占全县总人口56.67%。根据《2007年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监测效益公报》显示,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巨大。据6大类300多个指标分析测算,仅在水源涵养、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净化大气、改善小气候、减轻灾害、森林旅游、储存能量等方面,公益林区各项收益折合人民币20.96亿元。而现在,遂昌仅乌溪江流域12个乡镇就有109万亩公益林,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量,其生态安全的维护作用显著。

3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分析

3.1森林资源问题

纯林多混交林少,在乔木林中,杉、松纯林比重高,竹林也普遍是纯林。纯林容易发生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针叶树种比重高,针叶林在涵养水源、美化景观等生态效益方面不及阔叶林,特别是马尾松易受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为害。

3.2自然因素问题

高山农村对生态环境的制约,遂昌县有很大一部分村庄位于高山之上,开山修路、造田等扶贫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土地资源十分缺乏,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对乌溪江水生态系统造成胁迫;全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洪旱灾害、地质灾害频繁。

3.3经济社会问题

遂昌的经济总量还很小,且与周边县市的差距日益增大。全县交通、通讯、电力、医疗等基础设施虽有较大改善,但依然薄弱。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小城镇建设基础较差。城镇就业和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部分山区群众还存在着小农意识,开放意识不强,环保意识较差。

4对策与建议

4.1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休闲度假胜地

篇4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33-2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的北部,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处于东北亚中心,是外蒙古、俄罗斯远东与长吉图物流对接的干线结点。全县幅员面积4737平方公里,总人口2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万人。全县现有耕地280万亩,水域面积164.37万亩,草原63.31万亩,芦苇80万亩,林地93.3万亩,乌拉草和小叶樟100多万亩。城镇及工矿用地20.17万亩,交通用地13.81万亩,其他面积126.64万亩。

1 镇赉县草原面积的变化情况及湿地、泡泽情况

1.1 镇赉县草原面积有记载以来的变化情况

20世纪70年代初,镇赉县的草原面积为350万亩,80年代初,镇赉县的草原经草原资源详查核定为289万亩。70年代和80年代的植被为羊草为主,到90年代初草原面积为230万亩,植被为羊草+杂类草。到2000年初草原面积200万亩,植被为羊草+虎尾草,到2010年土地详查后该县草原减少到63万亩,植被有一半为一年生的虎尾草和狗尾草。草原面积的逐年减少,除了人为因素之外,还有其自然因素,旱灾、风灾频发致使草原植被疏松,泡泽干枯,湿地面积大减,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发生恶劣变化。

1.2 湿地、泡泽的情况

镇赉县湿地面积大,地下水和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嫩江、洮儿河、呼尔达河、二龙涛河流经,流域面积1861平方公里,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泡塘有79处,湿地面积达到300万亩,其中: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世界级濒危鹤类——白鹤,每年大部分在此迁徙停歇,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鹤迁徙停歇地。镇赉县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湿地公园之一,该湿地公园处于松嫩平原草甸草原向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的过渡地带,是具有本地区湿地典型特征的芦苇沼泽湿地公园。该公园既有湖泊、沼泽,又有草甸、草原,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物种,分布着丰富的植被类型和野生动植物种类。但由于近年来镇赉县干旱少雨,湿地和泡泽呈严重退化趋势。

2 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为因素,一是人口增长与草原争地,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加,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只能占用草原补充土地不足。二是私开滥垦破坏生态环境。私开滥垦使很多草场被毁加之降水量少,蒸发加剧,出现了盐渍化等土壤退化现象,并逐步加剧。

镇赉县生态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资源依赖型的工业结构对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水资源利用不足。农田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草原遭到破坏,“三化”日趋严重。近年来地区性气温上升,降水减少,蒸发量加大,给湿地环境带来很大威胁。洮儿河沿岸核心区,由于连续春旱和上游断水,致使水位下降,局部湿地已经干涸,生态环境破坏有加重趋势。

3 镇赉县盐碱地情况

松嫩平原是世界上三大片苏打盐碱化土壤之一,镇赉县又是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最集中分布的地区。根据调查和资源卫片解译结果,镇赉县耕地中盐碱耕地面积为153.47万亩,中度盐碱耕地39.61万亩;重度盐碱耕地21.39万亩。盐碱荒地面积124.99万亩,其中,中度盐碱荒地面积104.35万亩,重度盐碱荒地面积20.64万亩。主要分布在建平乡、东屏镇、坦途镇、黑鱼泡镇、莫莫格乡境内,是危害本区域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因素。

镇赉县盐碱荒地有利用价值的盐碱地104.35万亩。在有利用价值的盐碱地中从未被开垦利用的盐碱荒地103.52万亩,已开垦但撂荒3年以上的盐碱荒地0.83万亩。2011~2020年镇赉县将对这一部分盐碱荒地进行规划治理,治理盐碱耕地109.21万亩,盐碱荒地40万亩。

镇赉县盐碱地土壤主要以苏打盐碱地为主,其盐碱危害较重,其碳酸盐含量较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占全盐量的80%~90%,土壤PH值在8.0~10.0之间,碱化度10%~15%,总盐量为0.3%以上,有机质含量在0.5%~0.7%之间,属于中度贫瘠盐碱地。

多年来,镇赉县在盐碱地改良方面下了很大力度,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农民投工投劳等形式来开发镇赉县盐碱地。根据镇赉县地理、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以稻治碱、种植耐碱作物、以砂压碱、增施有机肥、施用改良剂等方法治理盐碱地。尤其是随着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镇赉县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逐步完善,通过开发水田种稻治理盐碱,建设好田间排灌工程,做到单排单灌,排灌畅通,采用综合改良盐碱地措施及科学的栽培管理,从中摸索出治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为镇赉县盐碱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点,采用相应的改良措施,缩短盐碱地改良周期,使得盐碱地治理试验示范有了初步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