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8 09:50: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汉语言文学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汉语言文学知识

篇1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困难

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教学水平、思维方式等。这些问题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与文学水平。

1、环境因素:

长期以来,日常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都讲本民族语言,缺乏学习和锻炼汉语言的人文环境。

2、教学水平:

单语教学模式、单调的授课方式以及老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都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难度。

3、思维因素:

本民族语言的长期运用,使少数民族学生已经形成用本族语言思考、交流的惯性思维,而学习古汉语要用汉语的思维去表达。思维和理解上的差异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

二、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对民族和个人的意义很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传授知识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汉语言文学内容包罗万象,而学生无法一一学习。因此学校要针对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师可以选择人文风情、传统习俗、区域文化差异等知识进行授课。让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交流。

2、教师转变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的环节,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学生在各种场景中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汉语言中字、词、句用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掌握古汉语文学知识,还要掌握历史、地理、政治、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科学的授课方式,运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创新授课方式。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的引导和调动自然很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语言文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摆脱只有在教师帮助下才能获取新的知识的状况,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新知识的实践能力,学生会更加高效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

5、营造运用知识的环境,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学会课本上的理论,还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通过实践,可以找出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汉语言文学学习汉字的起源,字、词、句的运用,赏析诗词,掌握了这些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还是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营造运用知识的环境,给学生提供用汉语言交流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民汉共宿,民汉学生结对子互相交流。

6、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字、词、句的理解是为整篇阅读打基础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诗词的鉴赏和创作导游词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导游词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引导、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老师要学生锻炼学生快速有效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7、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惧怕感和困难心理。如果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他们在学习古汉语文学知识还是会有很大阻力。教师可以在就教学前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让他们知道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多给学生鼓励,树立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克服所有的困难,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

总结:

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对促进民族的团结和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都有深远的意义,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是存在的,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不断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师要结合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刘晶.大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2014(02).

篇2

前言:

汉语言文学对我们日常交流、沟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汉语言文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中阶段的汉语言文学,其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形式的汉语言文学,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对于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有接触,如在小学、初中阶段,通过古典故事学习汉语言文学,或者通过古诗词学习汉语言文学,因此,对我们学生而言,汉语言文学是我们接触最早的东西。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包括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等各个领域,学好高中汉语言文学不仅能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精神内涵,这对我们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对国外语言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如英语、韩语、日语等,我们有很多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接触了,现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学习,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韩语、日语等国外语言上,忽视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学好汉语言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策略

2.1确保学习的系统化

对于汉语言文学,其基础是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必须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只有构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首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整理,组建知识架构,从而保证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良好记忆和衔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应该坚持基础—提升的原则,只有打好汉语言文学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高层次汉语言文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否则就会造成汉语言文学学习不完整,举例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会忽略汉字、词组等最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往往会因为汉字、词组等基础知识学习不到位,从而对其他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应该明确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顺序,这样才能在实际学习中针对性进行,才能在学习中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另外,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还有助于我们记忆,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认为记忆是一个难点,有很多知识难以记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记忆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并没有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也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感觉很困难。通过系统性学习汉语言文学,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这就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记忆有极大的帮助。

2.2抓住学习重点

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其内容十分丰富,理论知识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十分繁杂,这就要求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学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抓住学习重点,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侧重点,汉语言文学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我看来,汉语言文学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名词术语,这一方面主要是学习汉字、词汇、拼音,这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二是汉语言中的关联词、连接词,在汉语言文学中往往会利用一些关联词进行句子之间的衔接,学好这些关联词,对于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有极大的帮助;三是对句子、句式的分析,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拼音、词汇、句子、文章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学会了句子、句式,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文章。

2.3注重动手练习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仅仅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及学习重点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动手练习,只有经过实践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证实,才能真正转换成我们的东西,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必须注重动手练习,在练习中寻找是否有遗漏的知识,以此来提高汉语言学习效果。

3、总结

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必须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力度,并注重动手练习,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针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国景.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J].青年文学家,2013,(05):165-166.

篇3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均开设有汉语言文学课程,可供学生选择。但是由于教学的乏味,学生对其兴趣浓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提高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将关注点在专业课上,鼓励学生将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上,导致学生对汉语言学习的兴趣明显降低。同时,许多高校将汉语言文学当作公共选修课,选课的人数比较少。加上教师上课循规蹈矩,教导方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无法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二、提高高职生汉语言学习兴趣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疑问要及时进行回答,维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其次,逐渐改变以往比较乏味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开展有关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竞赛,使学生可以在玩乐当中学到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最后,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比如,可以举办涉及汉语言文学的演讲比赛,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写出优秀的演讲稿。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其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营造具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需要扩展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需要联系生活。比如,可以适当将某种文学习惯或者风俗代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其次,汉语言文学当中有许多有争议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两派举行辩论大赛,使学生可以积极查阅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之不断积累汉语言文学知识。最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出探索的动力,不断挖掘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亲密接触,获得大量感悟。

3.拓展汉语言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指出自身的错误,或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增强汉语言文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比较幽默的语言或者比较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文学作品的写作意图,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需要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不仅需要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也要给学生应用汉语言的机会,使其可以在实践当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学在不断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时展的趋势,改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需求。但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学识素质、发散学生的思维等方式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战凤翠.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5):125-126.

篇4

汉语言文学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培养,可以陶冶其道德情操,有助于其良好素养的形成。中专教育普遍偏技能而忽略文化基础教育,这种教学观念导致越来越多的中专学生文学素养弱化,不利于我国文化的良好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核心,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启了学习汉语的课程,中国古代的哲学、科技、文化等精华在国外受到越来越多的称赞,影响越来越大,针对该现象,作为新时期的学生更应该重视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学生想要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就必须拥有全面而优秀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能够让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三观,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一)汉语言文学有助于培养良好品德

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的品德。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优秀古文、古诗词时,会给学生翻译句子的含义,用故事的形式解释一些道理,学生在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美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懂礼仪、有教养,拥有正直优秀的思想品德。

(二)汉语言文学有助于提高汉语能力

汉语言知识的运用主要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汉语言文学能够通过对这四方面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汉语言的思考,并逐渐善于运用汉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人进行交流,更好地展示自己。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中专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能够提高其对汉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其感受到汉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学习汉语。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其对汉语文学的热爱,提高其观察、创作能力,使其能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如何在中专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较传统的人文学科,它承担着提升全面文化素质的重任。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核心是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及价值的关怀,它对个人、对民族甚至对人类有着一种责任感。因此,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体现对学生内在精神的影响。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而言,重要的是创造无形的社会效益,而并非可直观计量的经济效益。注重拓展。实际教学中,教材中的汉语言知识非常有限,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融历史于现在,让学生广泛地获取汉语言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所选信息的选择,要选取最优化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攻克,从而构建一个独具个性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转变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尽量设计多种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力量,使其更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要努力将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注重对文字的欣赏,而不要过分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文章肢解,过度解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逐渐模式化,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

(二)开展实践活动

中专语文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活动这一特点,来增加语文课堂的活动性、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安排学生唱一首内涵优秀的歌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积累;也可以在课上开展文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之间增长文学素养,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三)培养学生信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更有信心学习汉语言文学。中专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中容易遇到困难,对于学生遇到的较难理解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方式直观地提供一些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当学生获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有动力去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总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不论是普通教育的学生还是职业教育的学生,都需要进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有利于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注意力,使其更主动地吸收汉语言知识,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篇5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为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如今高校人数不断扩招、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差异性等原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专业的对口性、就业的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了所有学科中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之一。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了汉语言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计划不相符,同时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急需改进与优化。实践中,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往往只重视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已构建了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于网路技术、法律、经济等学科的知识涉猎与掌握较少,缺乏对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使得学生实践锻炼的时间与机会较少。部分院校为了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增设了商务礼仪、新闻学等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形成优势学科,不能突出其专业特色。

2、教育方法与理念具有滞后性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人才需求标准的多元化,在科学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观点与现象也呈现出了时代特色。但是在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多元化人才需求标准不相协调,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与时代性。汉语言文学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然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启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增强。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大学生对于新媒体充满了兴趣。注重大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在上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思考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预测

1、就业区域的变化

以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为了众多毕业生向往美好生活,实现人生理想,追求梦想的重要选择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人才的大量聚集,虽然机会较多,但是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发展而言,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近几年国家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在经济以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中西部的就业机会与发展机遇逐渐增多,同时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生活成本与压力都相对较小,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家政策的重要支持,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中西部以及三线城市、乡镇企业等都会成为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就业时的重要选择地。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后选择就业区域时,愿意到基层发展的人数将会有所增加。

2、企业和基层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公务员、事业单位是许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职业选则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由于近年来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公务员考试的竞争也日常的激烈,尤其是大城市的公考,可谓“万人同挤独木桥 ”,最终成功的人数比例还是相对较小。更多的毕业生还是会走向企业、走向基层就业。由于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等的优惠,对到基层、西部就业毕业生的奖励与支持,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与条件。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走向企业、走向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3、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将供不应求

在社会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不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而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既掌握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又懂得经济、网络技术、管理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与青睐。敏捷的思辨能力、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与写作能力等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其顺利实现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与基础。

四、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具体对策

1、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科学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实效性与服务育人功能的体现。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学科建设、大学生文化教育、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诸多功能。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将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有机集合。高校是培养社会发展、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最终会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为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信念与理想而不懈奋斗。因此,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计应该体现出时代特色,与社会企业所需求人才的标准与要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其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其应用文写作功底,口语表达能力。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与结合。

2、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学知识, 更需要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及文学审美经验。传统的培养模式大都强调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注重文学史知识及文学理论的传授,文学审美实践成为文学知识的演绎和附庸,忽略了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将文学知识的传授与当今流行的网络、影视、游戏、动漫等相结合, 更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3、强化文字表达能力

传统的培养模式写作课较少,即使有也多为基础写作,讲授写作的基础知识 或专业写作, 或以体裁为主进行分类讲授, 但课时远远少于文学类其他课程。 应根据社会需求,大大增加写作课的课时,开设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写作课程,如策划书写作、文案创作、公文写作、故事创作、诗歌创作、散文创作、脚本写作、影视评论、文学评论等,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就业需要。

五、结语

在高校不断扩招、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因此,探讨其就业现状,分析未来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提出提高其就业率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首先是环境因素。少数民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接触比较多的语言种类就是本民族自己的语言,缺少练习汉语语言的人文环境。其次,汉语言本身的文字障碍因素。汉语文字符号相对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少数民族的学生要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加上汉语词汇丰富,声调变化与语法变化比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时候,只是理解一些笃定的含义,对于延伸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学习难度增加。再次,文学习俗的隔阂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也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这是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文学作品是社会习俗的反应,包含着多元化的文化因素。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其汉语言文学学习感觉到困难,一部分是来自于语言本身,还有一部分是对语言蕴含的文化因素理解不到位。最后,审美取向因素。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审美习惯也不相同。汉语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吸收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系统,这都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

二、提高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开展打基础。

教师在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应是积极的引导者、智慧的管理者和热情的鼓励者。要提高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效,首先就要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才能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做准备。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要关注自身的一言一行,用高尚的德行去感染学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工作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是表率作用,也是示范作用。在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中,有着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对待教学的行为能够影响学生的做事方式。汉语言文学教师还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对待学生。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要对于那些不太听话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文学知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少一点批评,多跟他们谈心。此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特点,找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他们会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有的是智力方面的差异,有的是能力方面的差异,也有性格方面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看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要求,深化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纠正教学中的不恰当行为。总之,教师能够用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对待学生,在课上营造民主、有爱的活动氛围,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会拥有乐观积极的情感态度,愿意主动接受汉语言文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教材与理解教材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现象还不是特别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汉语言文学教师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教材内容,引导他们学会阅读文章,不只是汉语言文学教材,还包括其他汉语课外书目。这样能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把握文学作品内涵的能力,还能深入挖掘内在的情感。还要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从教学过程中获取真实的感受,找出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找准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内容是什么。针对这些收集相应的资料,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式。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要能够站在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这些学生的民族信仰与情感体验,因为就算是同一个作品,不同的学生阅读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作品情感的交流,激发其汉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快速的让学生理解到位,需要师生一起努力,为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课文注入情感内容,进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反思性教学,提高教?W成效。

篇7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是中文类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类方向,也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21世纪中国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文字工作者。

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汉语言文学都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感受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方式。研究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路径不仅能够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问题

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理论知识,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运用语言现象分析文章,也不一定会运用语言创作优秀作品。例如,部分教师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将精力放在了对其中修辞方法、汉字运用、文学原理等知识的讲解上,而文学作品的情感分析则只占教学的一小部分。教师不仅要教授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文学情感进行培育。如果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这一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

2.课程结构问题

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课程不够完善,没有开设方法类课程和学科专业类课程。并且,很多高校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时没有充分研究选修课的开

3.教学内容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例如,一些教师在未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将国学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对象。虽说其文学价值较高,但对于文言文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而言,则仿佛是“听天书”一般,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其次,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时展联系不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出于分享的心理,喜欢将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解析。但师生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一,容易造成师生文学作品理解的差异化。如当今的大学生对个性化、多元化、新奇的文学作品更感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观念滞后

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滞后,缺乏先进的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和学生观念,一味坚持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师生观念比较落后,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与学生的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思考习惯和问题习惯的培养。另外,还有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忽视多媒体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率不高。

2.心理惰性影响

虽然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新课改,对新课改的政策和要求也比较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并没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应用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成效持观望或怀疑态度,缺乏推进教学改革的决心。另外,实施教学改革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新的教W方法和教学理念,并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发展及汉语言文学教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认为实施教学改革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没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1.更新教育观念

高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教学改革。为此,高校应积极宣传新课改,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的了解,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并且,高校应积极更新师生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每周举办文学作品推荐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全班学生推荐好的文学作品,并说出推荐的理由。最后再由大家集体投票,选出得票最多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作为本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对象,以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加强教师培训

首先,高校应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引导其学习最新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应积极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加强其对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从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改革能力;最后,应积极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本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整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3.实施激励机制

首先,高校应积极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将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效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晋升和评优评先挂钩,向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激发其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其次,应积极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进行多种精神激励。例如,学校可以给予在教学改革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教坛新秀”“课改标兵”等荣誉称号,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提高其参与新课改的主动性。

篇9

1.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说承载着其他文化的知识体,没有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就没有我国丰富的知识世界。汉语言文学探索着人类生存的意义,展现着人们生活的价值,其中心内容是我国优秀文学文化遗产。汉语言文学代表着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和民族意识的表达。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就业难这个现实情况不断放大,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也是日益苛刻,复合型人才需求走俏,当前的情况下,高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需要一场改革,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实用性人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学而至用的素质教育,使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价值实现最大化。

2.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2.1教学模式落后

在当代的汉语言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教师还是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学习教师灌输的知识要点,这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有限。课堂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理论性过强,而实用性不足。长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变成被动,对于学习表现为兴趣不足,不主动摄取而被动接受,甚至出现厌烦抵触的情绪。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知识结构未能与时俱进,很多知识教程版本较老,并未及时作出更新,没有跟上现实社会的潮流和步伐。

2.2教学观念落后

现在学生和家长普遍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平时会说话写字,掌握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足够应用日常生活,不想耗费过多的精力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上,同时,他们认为现在招聘单位青睐专业课好的学生。结果,学校也把主要精力向专业课程教学上倾斜,导致汉语言文学变成冷门,学生和老师对此教育逐渐漠视。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许多学校有所展示,并逐渐成为很多学科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知识点图文声并茂地展现给学生,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进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相当部分的学校依然采取教师灌输学生知识的单线教学手段,这样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3.1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明确教育的基本思想,端正教学的态度。学生是教育的根本,教学的课程结构设计也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这个原则,要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培养优秀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创立科学的课程结构,从课程的主体到局部做到统筹规范设计,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提升课程设计质量,增强课程的整体性。课程结构体系是每个课程点以及课程内部结构有效而有机的结合,能否最大程度做好课程优化直接影响学校课程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形势就是要改革以往过时的课程结构体系,要做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个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当前的课程体系实际的应用价值。总结起来就是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社会实际应用为方向,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人才培养,学校的课程设计要以此为基础,使学生有充分的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3.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教学要求就是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我国经典文学知识素养。由于此专业的文化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做灌输式的文化传递,要不拘一格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评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前的各种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各种传媒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要对各种文化问题实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坚定教学创新意志,突破思维定势,勇于拓展思路,开辟出新颖的教育思路,行为上要专心实践,善于探索,不断总结和前进。

3.3转变教学观念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改变。从前的社会需要人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而当今社会,这些人才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主动去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精华。

篇10

一、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更新优化。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逐渐增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实用性人才,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属于是我国的自有专业,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大,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比如说仍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采取照本宣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而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效果不高。再加上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仅限于课本内容,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2、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时间相对较长,在长期的发展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手段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对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有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很难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今后的择业就业。

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有待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其他的专业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底蕴相当丰富,这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专业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知识,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偏重于理论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其次,专业教师受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仅是被动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并没有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突破性创新,导致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创新能力不是很强,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1]。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策略

1、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首先就需要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需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可以開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用创新的手段来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性教学,还要结合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在保证课堂学习的前提下,注重课上与课外的结合,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顺利的从学校过渡到职场。最后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学生就业前加大培训力度,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者是节假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以提升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根本的改革指导思想,积极调整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也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调整设置,不但要保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而且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去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另外课程规划要注重实用性,随着互联网科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上对于网络编辑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各类媒体所需要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方面的人才为主,因此学校应该根据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可以设计此方面的应用类课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理论。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

3、更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针对目前汉语言文学学生能力不足以及学习态度不积极等一些特点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引导式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以及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其次,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职业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再次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有效的增强课堂气氛,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对汉语言学习的兴趣,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效果。

4、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虽然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学底蕴,但是他们由于受传统的教学影响,这就会影响学生今后顺利实现就业,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改进教学法,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次,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把所获得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汉语言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篇11

绝大部分的高职学校的教学宗旨都是“就业为向导”,这无可厚非,然而,不少的高职学校太过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仅仅注重提高学生的各项应用技能,而不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这导致汉语言文学在高职学校的教学地位下降,并且一部分高职学校还未曾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

1.2不够健全的课程结构体系

创建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课程结构体系,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目前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不健全,这亟需更加深入地优化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要素,不然,就较难体现高职学校课程教学的综合效益,而提高人才质量和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力就仅仅是空谈。为此,在新的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师创建比较健全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就变得非常迫切,只有如此,才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汉语言文学的内部结构,最终促进课程的优化设计和最大程度地体现高职教学的综合效益。

1.3教学模式太过传统

在高职的汉语言文字教学中,传统意义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常常是广大教师所实施的,这未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不够灵活,这跟实际的教学需要不相适应。当然,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不少的教师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却不注重输入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内涵,这使得学生常常是走马看花。

1.4教材与考试存在的缺陷

相对来讲,汉语言文学的教材知识较为死板和固定,跟社会热点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教师的讲解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在考试的过程中,常常设置比较多的客观题,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学校领导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高职学校,特别是对于理工类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往往缺少一定的文学修养,并且大部分学生感觉只要学会了专业技能,就无所不能,这样的思想理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高职学校的领导需要充分地认知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意义,不管是在设计教学方面,还是在建设文学课程上,都需要做出严格的要求,并且贯彻实施,不可以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2.2建立和健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

我们应当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持续地健全课程结构体系,从而保持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在创建学生道德理论基础与体系的基础上,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观意识,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视角。汉语言文学的价值不是说能够创造一定数量的经济效益,而是能够创造难以通过数字进行统计的社会效益。我们应当以优化课程结构各要素的形式,让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变得更为科学与合理,只有创建这样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才可以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内部结构,进而提供理论根据服务于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计和优化。在建立和健全课程结构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设置课程的核心是学生汉语素质的提高,建构课程应当尽量地给学生创设足够大的学习空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积极性。事实表明,建立和健全汉语言文学的结构体现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进而使得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综合效益提高,真正地提高教学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个性。

2.3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关键方式是完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仔细地思考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探究语言的深层规律。像是教师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课堂出现一种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气氛,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这让学生在持续地探究当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且在师生的一起学习中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2.4重视教学的实用性

重视改革教材,以及优化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在设计教学课程方面,能够设置一部分文字编排、简历设计、应用文写作、名著鉴赏、读者赏析、写作实践等一系列较强实用价值的汉语言文字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程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因此,教师的讲解应当注重实用性,只有如此,才可以跟社会相适应。教师的备课应当积极、认真、充分,把握跟课程有关的新内容,从而对教学知识进行设计,使得课程结构得以优化,根据课程发展目前形势下的崭新高度思考课程的基础,设置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重视编写活页讲义,对各个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体现集体任课及时的力量,大家共同备课,一起获得提升,有效地统一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教学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汉语言文学内容,最终实现学生自身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篇12

在高校中文类专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笔者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长期教育观察发现,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整体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并不理想,这些教学困境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对于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开展效果将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一、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单调,缺乏新意

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包含丰富历史文化,丰富文学知识的专业,其专业内容不仅包含有浓厚的趣味性,同时,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日常教学中拥有得天独存的学习条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延用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明显落后,不能满足时展环境下人们对于汉语言知识的需求,教学方法也相对陈旧,缺乏新意,致使许多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难以引发学生共鸣,教学氛围过于沉闷与无趣。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对高校汉语言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笔者通过日常观察发现,现阶段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知识杂乱,知识系统分类繁多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学生感觉学习吃力,学习热情难以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乏味等现象,都直接导致了课堂学习氛围不浓烈以及学生参与热情度不高现象。除此之外,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的兴趣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在对一些古代汉语音调、词义、释义等知识学习时,部分同学会出现厌烦与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

3、课堂缺乏有效的互动

有效的课堂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课堂的长期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良好互动讨论过程,大部分教师准时上课下课,在课前与课后没有与学生进行专业问题讨论。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片面关注于教案讲授,忽略了课堂气氛的调动,没有综合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学生的听课情绪等等,使汉语言文学教学育成为了“一言堂”。长此以往,教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教学效率也难以保障。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足及对策

1、重视汉语文学教育,以生为本,科学规划

针对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被重视以及教学内容单调等现状,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应当从全局角度出发,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规划专业课程,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现阶段,传统教学规划中片面关注于教学方案与课堂教学管理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学习感受,极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无法达到高效的教学效率。因此,针对这些现状,需要现代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针对高校学生年龄段思想特点以及行为习惯,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在基于尊重学生以及教授知识基础上,制定出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机制,制定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在教学规划过程之中,还应重点关注高校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兴趣点所在,思考并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引导,从而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增加课堂氛围的融洽度,使汉语言文学教育更高效。

2、积极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校各专业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问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结合多媒体设备在图文、影像展现上的优势,以知识点与多媒体相结合,制作出新颖的,满足高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多媒体课件。在此基础上,配合板书授课,极大的提升学生兴趣,汉语言文学的意境也得以营造,学生对于知识点也更易于接受。此外,还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开展多媒体讨论课,通过分组或自主制作课件等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多媒体应用等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增加课外实践

汉语言文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丰富教学形式,大胆进行课外实践拓展,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深刻的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开展汉语言文学学习小组以及学生社团等活动,将对汉语言文学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更好的交流与学习,并通过小组及社团带动整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学习兴趣。此外,要积极为高校学生搭建校外实践场所。如通过与书店、出版社等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派学生去到各校外场所进行实践,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讲学与专题报告。通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交流,使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掌握更牢固,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各种不足,从教师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教学形式以及内容单调枯燥,与学生互动不足问题普遍存在。从学生角度分析则表现在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积极性较低,对课堂讨论与互动采取回避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状,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探讨解决对策,为实现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