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18 15:2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地资源管理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地资源管理前景

篇1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 land problem and the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 the world today remarkable significant social economic issue. Cherish,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to protect arable land, has been listed as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our country,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and use has get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ttention. GPS technology in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which is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a powerful method. The technology in technology advanced, economically rational,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has also decided that it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GPS technology; Space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GP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贯穿于生产力的各要素之中,而且起着质的变革作用。现代土地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技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土地管理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现代土地管理工作应适应高技术发展,有效利用高技术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高技术促使人类获取土地信息手段的自动化并保证了信息的现势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人们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代替常规测量技术实现快速测量与定位:可以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采集宏观现势性强的地表覆盖信息;可以利用GIS技术的采集功能,将各类现势、历史图文声像资料数字化;可以把卫星遥感技术与GPS技术相结合,促进定位高速自动化和多维分析技术的实用化;可以利用GIS技术辅助遥感数据的解译与提取,提高遥感信息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Web GIS技术,从其它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等信息拥有者处及时获取相关土地空间或属性信息,尤其是最新土地变更情况等。GP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

二、GPS技术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

1.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即地学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指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传输的地理信息。利用能在因特网上准确地表达、描述和查询与地理和地球有关的空间信息。它属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是以全国地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高新技术系统,它是多种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综合,是21世纪国家空间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技术工程,是一项整体性的、导向性的国家战略目标。

2.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九十年代末,我国开始筹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工作。我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由国家测绘局负责完成全国基础地球数据库建设工作。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地球空间数据框架,一般包含大地测量控制、正射影像、高程、交通运输、水文、政府单元及地籍测量信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数字中国以及数字地球的基础,数字国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数字国土工程需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及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因此GPS技术是建设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之一。

3.GPS技术在数字国土工程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数字中国是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的需要。数字中国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社区管理、打击犯罪以及城市紧急事务管理等方面。数字国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自然灾害频繁的基本国情,建设数字国土,对发展精准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等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它的目标是通过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字国土工程需要宽带网络和“3S”集成技术及相关领域理论成果的支持;涉及海量数据的生产、传输、更新等。数字国土工程需要建立数字国土工程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GPS技术将在获取土地空间信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GPS技术为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历史信息和最新变更信息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的建设只是构建了我国或区域的空间数据框架,这是中国数字地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只有各部门、各行业输入正射影像、大地测量控制点、交通、水系、居民点、土地利用、地籍等信息来建立各种专业数据库,才能真正实现数字中国的战略。我国构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同时,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末启动了“数字国土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其中的项目之一就是进行“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土地利用管理数据库建设

建立全国中、小(1:25万)比例尺及各省市地区大比例尺(1:l万)的土地利用管理数据库及土地资源利用遥感数据库,为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管理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动态信息和技术支持。

2.土地资源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这一内容主要进行部局机关网络建设、信息中心网络、全国土地资源网络和网络服务系统建设,它可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建立起初步的网络操作环境和土地资源信息共享传输渠道。目前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在全国多个市、县进行,土地信息化标准及规范己完成,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全国数字土地信息数据库将全面建立,并建立全国土地资源信息网,届时可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服务与共享。

3. GPS技术为土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历史信息和最新变更信息

土地资源技术学科涉及土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及土地信息管理,这决定了土地资源技术组成除包含土地科学(主要是土地资源和土地管理)外,还必须利用以下两种技术:①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其中RS可完成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查与监测;GPS技术为土地资源的微观调查与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②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土地管理现代化。随着GPS, RS, GIS和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以GIS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由此组成一个多技术、多信息源、多方法、高精度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系统。而GPS技术将为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历史信息和最新变更信息。

【参考文献】

[1]徐世武,刘秀珍.浅谈数字国土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3):324-325

篇2

一、现阶段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观念问题

在管理观念方面,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受到传统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受到终身制以及事业身份制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主导下,地勘单位仍然无法摆脱共同富裕以及平均主义的影响。很多地勘人员无法清晰的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从而导致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控制以及使用的初级阶段。

(二)结构失衡问题

在地勘单位中,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的表现为人才足量不足,突出的余缺矛盾。在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对于地勘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很多地勘专业人员由于转行、退休以及调离的原因,导致地勘单位的人才总量在不断下降,而优秀的高层次专业地勘技术人员却面临短缺的问题,同时技术与管理兼具的综合性人才也较为紧缺。而在现阶段的地勘单位中,学历较低,技术落伍的人员却仍然有很多。加上地勘人员受到收入与工作环境的影响,使得地勘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除此之外,很多招聘进行的人员中,很多地勘人员是由于紧张的就业形势,从而选择先就业后选择的方法,将地勘单位作为工作锻炼基地,待工作经验丰富后,便选择更好的企业发展,从而导致地勘单位人才流失的现象。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方面的矛盾,使得地勘单位无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这些都会影响地勘单位的竞争力以及技术水平。

(三)制度问题

地勘单位在工资分配机制方面,由于受到自身工资制度以及工资绩效的限制,无法充分调动地勘人员的积极性。在用人机制方面,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对于无法胜任工作的老员工以及富余人员,地勘单位并不会开除或者解聘,仅仅是通过分流的方式通过单位内部来进行消化,从而造成用人机制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开发途径

(一)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Y源的重要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地勘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一方面,地勘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规划的时候,要将地勘人员的个人发展纳入其中,同时要充分认识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与财富,要在单位内部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氛围。作为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事业单位,地勘单位工作的关键以及重点是提高现有勘探人员的素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地勘单位的用人机制,将地勘人员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招聘一批地勘专业知识丰富且综合素质较好的管理人员,促进地勘单位的管理。

(二)建立人力资源制度的新模式

地勘单位人力资源开发途径之一是建立人力资源制度的新模式。一方面,地勘单位在规划人力资源的时候,需要以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结合本单位的经济规划,建立与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制度新模式。另一方面,在用人机制方面,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以及双向选择的招聘方式,并根据地勘单位的特点,来制定与地勘单位相符合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在做好内部人才培养之外,地勘单位还需要引进经营管理、地质以及钻探等专业方面的人才,从而解决当前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问题。

(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霍桑试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试验发现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感情的慰籍,例如:安全感、归属感等。因此,要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以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善于了解人才的具体要求,其目标在于满足成就感、责任感、胜任感。根据其要求,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如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委以重任、精神鼓励等。目前地勘单位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不断改善职工野外的饮食、住宿、交通等条件,对新引进人才,充分利用上级机关对引进人才战略扶持政策,深入大专院校招贤纳士,为新员工解决住房、文化、工作场所、给予满意的薪酬等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勘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开发。面对当前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地勘单位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并建立人力资源制度的新模式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实现自身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3S”测绘与土地资源管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二者紧密融合能促进“3S”测绘技术的发展完善并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3S”测绘技术概要

“3S”技术指遥感 (R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是目前测绘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三者以其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日趋紧密。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的定向定位信息;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信息,以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可用于及时更新GIS数据库;GIS基础平台,可对多源时空数据包括GPS、RS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动态存储、集成管理和分析决策,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管理系统。

1.1遥感技术

遥感(RS,即Remote Sensing)指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狭义上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通过数据传输、处理,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测绘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使用以来,遥感技术发展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自然灾害防治、气象观测预报、农作物估产、环境动态监测等领域。

1.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即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用户四部分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工程设计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决策服务。GIS不但能管理海量空间信息,提供空间信息的浏览、查询服务,还可对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以探析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布特点。

1.3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即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等组成的空间卫星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多用途、定位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性能好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目前,GPS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等多个方面。

2、“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3S”测绘技术可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从而可建立起涵盖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信息和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的“一张图”基础平台,实现“以图管地”;二是可以为土地利用现状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分析提供技术手段,从而确保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的动态更新;三是通过“3S”测绘技术的集成,可建立起土地资源“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有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使用与保护,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3、加强“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为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3S”测绘的技术服务作用,应加强“3S”测绘技术在土地空间属性信息采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执法检查与监管、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3.1土地空间属性信息采集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对土地空间、属性信息采集的主要目标是为地籍管理、土地征收转用、土地交易、土地开发利用、土地规划等土地资源管理过程提供基础信息平台。采用“3S”测绘技术可实现对土地相关位置、面积、属性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并可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在坐标系、数学精度、数据格式、数据标准等方面的统一,从而能为建立土地资源“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2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可利用遥感RS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影像数据与相关位置信息,并按照GIS技术标准开展相关信息的实地调查,再将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调查信息反映到土地资源 “一张图”数据平台上,保证土地利用信息的图、数、实地一致,从而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基础数据的现势性。

3.3土地利用执法检查与监管

可利用“3S”测绘技术来采集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并对变化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对违法用地行为起到“早发现、早制止”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基于平板电脑(如IPAD)的“3S”测绘技术的应用,可将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按照GIS的要求集成在可移动、可定位的平板电脑中,实现实地状况与土地资源管理控制数据的即时比对、即时定性、即时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执法检查与监管的工作效率。

3.4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资源管理的空间地域特性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即空间数据支撑。采用“3S”测绘技术除可获取遥感影像、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外,GIS的空间分析、数据定位、数据处理等功能还可为地籍管理、土地交易、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提供高效、准确、便捷的土地信息汇总、统计、分析、制图等技术服务。因此,基于“3S”测绘技术的土地资源“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4、“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结束,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智能技术、网络云技术等的发展,还应进一步加强“3S”测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加强测绘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的融合深度,促进“3S”测绘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此,测绘部门应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3S”测绘技术,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为土地资源管理服务的深度和水平。同时,各级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3S”测绘技术,加速土地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改进土地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而且对于“3S”测绘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3S”测绘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紧密融合,对于测绘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等知识)、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需要掌握一定的测绘技术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付海民.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1);

篇4

长期以来,落后的土地管理技术一直制约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现势实时动态信息的缺乏,阻碍了土地利用信息的及时变更和规划方案的适时调整川。随着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料获取、空间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图形图像处理和数字制图的要求也相应提高。“3S”技术以其在空间信息获取与管理方而的优势和特点,使土地资源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对“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3S”技术

“3S”技术即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三者以其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功能互补,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日趋紧密。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的定向定位信息;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信息,以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更新GIS数据库;GIS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可对多源时空数据进行C合处理、动态存储、集成管理和分析决策,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一)遥感探测技术

遥感即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土,运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通过数据传输、处理,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化技术科学。自20世纪60年入使用以来,遥感技术发展迅速,现己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自然灾害防治、气象观测预报、农作物估产、环境动态监测等领域。近年来,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遥感由定性向定量、静态向动态转变创造了新的契机。

(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工程设计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决策服务。GIS由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人员和组织机构等4个子系统构成。GIS不但能够管理海量空间信息,供浏览、查询,还可对其进行空间分析,以探析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处理一定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该技术正沿着卫星系统性能改进、接收机性能改进和导航定位方法完善3个方向发展。

(三)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由地面控制系统、空间和用户装置等部分组成的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多用途、定位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目前,GPS己经成功地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和资源勘察等多个方面。

二、“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国外有关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遥感影像分类、处理及信息提取等方面。我国依次经历了一次详查、变更调查、更新调查(抛开己有调查成果,重新开展的土地资源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多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我国学者对于“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应用GIS进行农业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通过对比适宜农业土地利用区域和现实土地利用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获得农业土地利用潜力区空间分布情况。

(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将不同时相(至少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从空间和数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20世纪70年代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成功获取了遥感图像多光谱与多时相数据,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极大地促进了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RS发现变化,GPS测量变化区域,UIS统一管理数据与传统外业调查方式相比,在时效性和准确性方而具有明显优势。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问题日益突出,西方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决策理论等理论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计算机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的支持下,土地规划研究实践中复杂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成为现实,土地规划的定量化研究逐渐增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工作效率和精确度得到提高。

(四)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以保护耕地为主要特征的国土整治措施,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S”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适应性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展望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18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Different Subject Background

YANG Ruixuan, XU Liping

(College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developed in the background from different subject in the colleges in China nowadays and they had differe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eograph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link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er strength were put forward as the specialty orientation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hihezi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 and direction of it in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ubject; Shihezi University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均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有50多年历史,但在上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个专业,其在不同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因此在不同院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也就不同。本文在对目前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发展侧重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石河子大学新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其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

1956年,东北农业大学率先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前身――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开启了我国土地管理高等教育的先河,该专业的发展在十多年后,因“”而停滞;1979年在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呼吁必须加强土地管理,许多高校逐渐恢复了相关本科专业的招生,自此,土地管理本科教育才得以恢复。1986年,国家颁布《土地管理法》;1987年,华中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率先建立了“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硕士点;1993年南京农业大学首设博士点,自此,土地管理高等教育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的系统教育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更为迅速。1998年,教育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由原来的“土地管理专业”与“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而来。

2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特色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技术、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生态等学科领域,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不同,客观上也形成了经济管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工程类等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有很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农学、地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因此,各类院校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上主要体现了两个特色:一是院校特色。由于不同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于不同的学科,也就形成了以原有学科为基础的士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农业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是在原来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设立的,侧重于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类,而地质类院校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则依托其深厚的工程技术类特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及实践能力,而依托地理学科发展起来的院校,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则依靠其深厚的地理学科背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技术。

二是地方特色,各个院校的学科发展要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每个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资产化经营管理发展迅速,因此,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以经济管理类为主;东北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与南京农业大学的同属农业经济类学科,由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着重偏重于农学类,如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学、植物地理学、农业生态学等。①

3 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人文背景、学科基础等科学地制定专业的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河子大学也必须积极发展面向未来经济、社会的学院,合理规划,制定出该学科今后的建设方向。

3.1 以地理学科为基础

新疆的土地管理相对其他省份略显落后,目前只有新疆农业大学与石河子大学两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中,石河子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13年开设,作为新办专业,必须首先找准定位,完善专业顶层设计,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确定办学思想和专业的定位。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在地理系,地理系拥有比较深厚的地理学科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依托地理学科,设置一定比例的相关课程,培养具有理学素养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还能为其今后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地理系信息系统方向的师资力量较强,该系培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均具有较高的“3S”技术素养,而随着国土资源部信息国土工程的推进,“3S”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土资源部门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②因此,可多开设“3S”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表1 新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

3.2 重视实践环节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提升。③

土地资源管理虽然属于国家行政管理范畴,但在新疆,尤其是兵团,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仍然十分欠缺。而且行政机关的招聘形式过于单一,也造成不少专业人才的流失。同时,土地资源行政管理相关的各类事业单位和土地行业中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出口,而这些单位对于相应的土地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管理与技术并行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设置时还应注重其合理布局:(1)实践环节应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在内容设计和方法上应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由浅入深,方法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3)强调实践环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能够模拟完成某类完整的土地资源项目,也可设置小学期,将时间集中,集中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3 加强师资力量

为保证新办专业的良好发展,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成为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高校通过引进、培养、激励、提高等各种手段,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水平。④

地理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新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仅有1人,新办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在职称方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科班出生没有高级职称,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学历方面,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有16人,占全系师资总数的94.1%,学历层次总体较高。

师资队伍对于一个高校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否、教学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办好新办专业的关键。但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目前相对薄弱,亟需对其进行优化,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实现:

(1)土地资源管理所在的地理系多数老师具有自然地理、生态类等理学背景,而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学类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这与本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工学发展方向是不符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因此,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专业特长,必须在此方向上引进人才,尤其要积极引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此专业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

(2)在学历方面,石河子大学应给予相关专业的教师以专门的学费扶持,以鼓励他们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进修为主,辅以通过对口支援高层次人才代课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补充和以博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在职称方面,可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在此基础上,还应大力引进校外、尤其是土地资源管理实力较强高校的毕业生或教师补充本专业的师资,逐渐优化本专业的师资队伍。

(3)另外,随着新的培养计划执行,综合性、实践性实习增多,面临着人员和实习条件的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引进有土地方面相关实践经验、技术扎实的人才,或者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在该专业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模式。

资助项目: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编号:SF08007)(2011-2014)

注释

① 黄贤金,刘友兆,陈龙乾,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50-54.

篇6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社会对土地规划、资源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GIS技能已经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GIS技能也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理论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实践领域,提高学生的GIS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门现代化技术,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业务中。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引入GIS课程的必要性

1.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综合性特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众多学科的集成体,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测量、制图等专业技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该专业也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在土地资源规划和建设方面,越来越重视GIS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说GIS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基于信息大环境的影响,教学育人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时代的变迁,重视GIS课程的引进和发展。

1.2GIS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GIS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也是技术性课程,它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此之外,GIS还应用于其他行业领域,可见GIS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现代化技术。总之,人类社会上一切与处理、分析空间数据相关的学科,都在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和显示输出多种多样数据的工具,这些数据都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而这种工具的归结点就是GIS。尽管GIS应用前景较好,但是当前我国的人才输送还满足不了GIS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GIS技能,不仅可以促进该专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满足GIS对社会人才的需求。

1.3GIS实验教材的不适用性

当前GIS实验教材的设计和编写都是针对GIS专业的,对于其它专业则没有通用的教材。专门的GIS实验教材无论在教材内容还是实验设计,都无法较好地适应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因此采用当前的GIS教材会有一些弊端,也会影响到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增强GIS实验教材与所用专业的契合度,我们要从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专业内容编写实验项目,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完善教材的设计体系,从而使GIS实验教材更好地满足专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进展。

2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2.1GI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土地调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进行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土地调查我们可以得到相关土地资源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料。这项工作是离不开GIS的,需要GIS技术的极大支撑,主要表现在:GIS可以采集和输入相关数据,建立地籍库,并且还可以对数据及时进行更新。但是在地籍库的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如何使地籍库的录取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我们应当对其加强管理,以便给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2.2GIS技术在调查土地利用情况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实时性工作,为了明确土地利用情况,我们需要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应用情况及其变化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此阶段,GIS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GIS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转换,测定田坎系数,调绘成果转绘以及绘制相关图表,最后对图表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输出关键情报,从而了解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实现调查的目的,为土地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出可靠地决策。

2.3GIS技术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规划工作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要想做好规划工作,达到规划后的利用目的,必须对土地的所有情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了解土地管理的所有信息,只有做到全面详细,才有可能不出任何规划错误。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土地管理的客观规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科学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GIS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GIS综合分析土地情况后,进一步对土地资源制定大体的规划方案,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建立空间预测模型,从而满足规划管理工作的需求,提供规划方案所需要的数据,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来输入和分析数据,对规划对象进行GIS专题图叠加分析,进而提供多种规划方案,以便做出科学的规划决策。

2.4GIS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GIS来构建土地整理专门使用的电子图件,明确并建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对这些空间数据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GIS来对原始数据单元进行分析统计,进而绘制相关图表和地图,例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图以及利用潜力分析图等,以便精确地了解土地整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义地图关键要素,顺利进行图形变换。

2.5GIS技术在土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空间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是土地地价评估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而要做好此项工作,离不开GIS技术的辅助和支撑。LPS系统是地价评估中的应用系统,GIS能够把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再加上评估模型作用的发挥,最终使得土地地价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把LPS系统和GIS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关系着地价评估工作的成败,是土地地价评估工作的关键要素。通过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对土地地价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而且还能够大大节省用户的评估时间,加快其工作效率。

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GIS技能培养的措施

3.1加大设备投入,满足教学要求

GIS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当前有些院校为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已经购置了相关设备,并建立了实验室,以供科学研究。但是仍有部分院校仪器缺乏,实验条件不达标,影响了GIS的实验教学,而教学工作直接与学生的GIS技能培养相联系,因此GIS实验教学不到位,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自然达不到要求。为此,各院校应当加大对GIS软件相关设备的投入,使用科研经费购入实验设备器材,如扫描仪、正版的GIS软件、中地公司国土系列软件等。以前的学生可能只在教室里通过PPT来认识相关的GIS实验设备,从来没有亲自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对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标识也没有切身体会过,通过增置实验设备,建立实验室,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各种GIS设备标识,掌握设备标准参数,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GIS技能,对知识有更好地运用能力。

3.2完善GIS教学体系,使其系统化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GIS技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和重点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掌握GIS技能是学生就业的重大优势,是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做好教学工作能够为培养学生的GIS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教学工作,不断完善GIS教学体系,实现GIS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此,我们需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角度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一方面,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并设置合理的理论课时数,夯实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注重基础,例如开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VisualC++程序设计课程、CAD软件课程、制图课程等。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容忽视,通常来说,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各为24小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外加一周的实习课程,尽可能早地联系相关企业和机构,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方位地掌握GIS基础知识和技能。

3.3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优化其内容

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关系着GIS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结合本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科学设计实验项目,不断调整实验内容,使其符合当前实际领域的要求,避免教学工作与实际现状相脱节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保证。首先,明确GIS实验课程内容。在内容构建时,要着重突出数据收集、整理、加工、图形变换、输出等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这些基础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例如影像地图制作能力等,熟练掌握GIS的各个操作环节。其次,构建以GIS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实践内容。土地资源管理教学一般使用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了培养学生的GIS技能,我们应当结合课程大纲,找到与GIS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地以GIS技术的运用为核心来设计实验项目,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和GIS技术课程的无缝结合,在项目中充分运用GIS软件和GIS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4提高教师GIS技能,增强师资力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工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化,这就要求无论是在理论教学领域还是在实践教学领域,教师们都要重视对学生GIS知识的巩固和GIS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GIS应用的各个操作环节。对于没有GIS专业背景的教师而言,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进修,不断学习,增强自身GIS专业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大技术培训投入,定期举办讲座,或者借助网上资源平台,使教师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教师也应当拥有一定的GIS技能,确保自身就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应用GIS技术。

4结语

为了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GIS技能,我们要首先要认识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GIS技术的必要性,同时还要明确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还要加大设备投入,不断完善GIS教学体系,合理设计实验项目,调整优化实验内容,注重教师GIS技能的提高,增强师资力量,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GIS技术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GIS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承武,马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66~69.

[2]鲍文东.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7.

篇7

土地资源与园林设计是当今被非常关注、民众聚焦的热点。现在城乡建设速度迅猛,土地管理已提到法律的高度,园林设计正为人居环境的改变力求完美。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要与园林规划合一,既要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又要园林规划科学化。根据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规划的现状

1.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1)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现在农村开始不断朝着城市化发展,使得往城市涌去的农村人口在不断增多,造成农村大量耕地闲置,同时当地政府并未及时对这类土地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所以导致耕地一直处于荒芜状态。这就使得这些土地资源产生严重浪费的现象。城市区域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本身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面积都使用在建筑用地方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匮乏与紧张。所以,现在城市以及农村的土地资源结构都明显失衡,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展工作有所阻碍。(2)规划不科学。土地资源一直是国内的重点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需要预先开展规划工作,可是目前国内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大多数有关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实际土地使用情况调查以及土地变更方面的管理工作,这就产生土地使用实际情况与收集资料不符合的问题,这将直接对之后政府的土地规划工作造成恶劣的影响。(3)有关法律法规并未彻底执行。目前国内与土地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并且与实际情况有所符合,但是在法律法规执行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并未落实到实处,未能实际有效执行。

2.当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现代化的园林设计理念。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主张大量种植灌木,就是少建造建筑物多种植花草树木,在园区的建造过程中单纯地注重植被覆盖率,忽视园林和人的和谐相处。现代的园林设计理念坚持自然、生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在发挥园林美化城市作用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人的作用。因此,园林的建设必须实现和人们发展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园林设计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现阶段园林的设计活动更多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利益追求。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方案完全从经济利益出发,园林的设计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3)园林设计简单模仿缺乏个性创造。(4)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绿化体系不完善。园林绿化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园林规划设计的论证基础之上的,这种对园林的规划论证必须是科学合理的,除了需要考虑园林规划设计本身的思路以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园林自身的特点以及功能,使其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协调。

二、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规划问题的解决策略

1.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制定并健全法律法规。如果要确保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有法可依,第一步就需要将与土地资源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健全以及填补建立的工作,这样才能对依法管理工作有所帮助。(2)执法力度需加强。有关的土地资源法律法规健全之后,需要贯彻到实处,有关的执法力度需要全部加强。(3)土地资源管理需要提高。除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土地资源处于合理使用状态,还需要将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2.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目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在设计理念、价值追求、绿化体系以及设计者自身方面都存在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并影响到园林设计本身价值的实现与园林功能的发挥。为了真正实现园林设计的目标,更好追求园林设计自身功能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协调一致,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目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转变园林设计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从转变园林设计理念开始,树立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园林设计理念,使园林设计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科学考察,将人文因素融入原理设计中。(2)注重强调园林设计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原理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起园林的社会价值,使得园林的设计能够满足社会公共的审美以及娱乐享受。(3)解决园林设计者存在的问题。对设计者要加强专业上的培训,提高设计者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4)建立完备的园林绿化体系。在园林设计的前期规划活动中要进行科学的论证,考虑园林设计的整体性思路,使得园林的设计符合区域性的自然特征、人文气息,和本区域的气候和水文状况相适应。综上所述,在搞好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把园林设计规划合理化、科学化。园林的建设营造就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园林空间的游憩过程中能够得到美感享受和放松需求。因此,我们要在充分分析现代园林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更好地实现园林设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163-02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为其具有不可再生、地理位置固定、数量有限、不可替代和利用长久性的性质,所以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土地资源极为缺乏。我国人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土地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土地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自觉的遵守《土地管理法》,让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从而促进其良性循环的发展,是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然而,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自身对于土地资源的消耗越来越频繁,从而导致现在供人类可支配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出现了土地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人与土地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由于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不仅减少了土地资源,而且还使土地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以下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相对来说,在结构上较为分散,管理工作中没有突出主体性,各个部门在处理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缺乏较高层面宏观的调控体系,土地在管理中政府没有进行高度统一的垄断。

1.2 土地在资源管理和利用上不协调

我国,目前存在的土地规划比较落后,现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很早以前就制定的,相关的用地指标和实际存在的土地利用状况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所以,要尽力避免城市建设的大力进行,防止出现人民住房拆后再建,建后再拆的现象。

1.3 耕地占用面积与城市建地面积制度不平衡

农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耕地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在农业管理方面,土地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耕地,实现节约耕地,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的增效和增收。但是,在我国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为了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建筑占据较大的范围。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在保证农业的用地上,确定了一个最基本的保护制度就是,要求在占用农业耕地时,所占用耕地的相关单位必须要对其开垦土地的数量和面积给予一定的补偿,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并保证耕地的数量不会减少。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耕地的补偿只体现在金钱方面,并没有实现保证耕地的质量和数量,为农业耕地留下了隐患。

1.4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我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在土地的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要考虑到土地的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以此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根据土地开发经营的特点,我国在土地方面的投资往往具有资金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大多数单位在土地的开发投资上,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没考虑到长远的利益,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土地开发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围湖造田、毁林地、毁草地以及开荒的现象,严重忽略了对于河流湖泊、丘陵等生态景观方面的土地规划,其造成的最终结果,只会是短期得到较高的利益,存在的隐患久而久之就暴漏出来了。

1.5 违规扩大用地面积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粗放型的城市化扩张已经对土地,尤其是耕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能保障农业耕地。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来看,近几十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大约以每年960万亩的速度不断减少,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城市的粗放扩张模式,严重的挤压周边农业耕地面积出现的。又由于近几年城市出现的房地产热,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和减少了耕地的面积,导致人们的耕地面积和绿化面积迅速减少,另外又由于开发商在购买土地后,并没有加以运用,将土地放置一边没有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从而严重的破坏了土地植被,造成了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因此,在破坏耕地的同时,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6 在进行占地面积时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篇9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01-1

1 基层国土资源规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国土资源的规划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所以要及时有效的解决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管理是一个企业和部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上的缺陷就会阻碍企业的既定目标和发展前景。就目前而言,多数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依然采用“按乡镇设所,县局直接垂直管理”的模式,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省级以下基层土地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土地管理所垂直管理前,基层土地资源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工作,县局管理部门只是起到指导业务作用,工作人员并不稳定,流动性极大。在实现垂直管理之后,人员流动性小,相对稳定,福利待遇和经费都由县局统筹,这就有效的排除了基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县局统一贯彻国土资源局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能力。“垂直管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有效的,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管理体制。通过调研资料显示,当前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完全理顺,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这种管理模式对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基层土地管理同样也不够彻底,已经呈现出“垂而不直”的状态。比如,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仍然由同级别的财政发放,机构编制仍然由县级单位统一管理,市级国土资源局只管理副科级及以上级别职务的任免,也就是说没有对整个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人员编制管理。“垂而不直”的管理体制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制约职能职责的充分发挥,减弱职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国土资源工作的开展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1.2 硬件设施落后,经费供应不足

硬件设施和经费供应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硬件设施要满足工作开展需要,要不断的更新换代。设施的更新是建立在经费的基础上。如果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也就是失去了更换的资本,这会限制和影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这个科技时代,硬件设施的辅助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基层单位,经费问题一直存在,由于财政收入有限,主要靠国家给予的经费补贴。

1.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推进和开展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人员素质高低会影响工作完成质量的好坏。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高低很少被关注,这其实是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种忽视。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是职责不同。但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职业技能才可以胜任其岗位,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然而,基层国土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培训,有的是通过特殊途径,有的虽然是大专以及本科学历,但是并非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种种原因最后导致人员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1.4 执法、监察工作困难

执法和监察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相对较难执行的工作。面对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保护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但是保护的同时不能放弃发展,因此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逐渐加深并难以调和。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占地,铤而走险等现象越演越烈。面对这些违法行为,理论上可以采取动态巡查等方式进行预防。但是由于基层地广面多,监察工作可谓防不胜防,虽然保护土地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可在土地管理执法中缺少强制性规定。靠发通知来制止其违法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进行立案侦查,当事人也不会自行履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也会权衡其社会影响力或者以其他理由不予受理。所以说保护土地执法是一项困难工作,需要法律、法规强制性保护执行。

2 基层国土资源建设建议

2.1 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

在上文中笔者已经提到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企业发展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一支具有坚实职业技术的队伍。只有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的胜任土地资源管理和建设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在建设队伍方面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一定的业务基础。要杜绝跨行从业人员。第二,要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第三,考察其工作态度。第四,具有所从事岗位的职业技能。对于基层土地管理部门要严格对员工进行培训,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制定一套合理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培养员工和谐大局观,讲作风重廉洁,讲言行重举止。

2.2 强化执法监察执法行政能力

强化执法监察的行政能力,要充分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落实保护土地资源的共同责任。从高层面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加强各职能部门沟通办案和联合执法。

篇10

土地管理说的是国家为了维护土地制度,改善土地关系,确保土地的合理使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整理和保护工作,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回收等活动进行的规划、协调和控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土地方面的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对土地进行合理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要,以前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且还制约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3S”技术的出现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力量,随着“3S”技术被应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中去,其为解决土地问题,协调各方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走入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一、“3S”技术概述

“3S”技术是一种高新的,有很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也可以叫做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或者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这种技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系统和体系对空间的信息数据进行获取、储存、分析、更新和监控等等功能。正因为这些优势和功能,“3S”技术可以应用在土地管理的工作当中去,是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方式,同时,通过在实际的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3S”技术也可以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别称,遥感技术主要的原理是通过一些放置在高空或者太空的各种卫星以及一些传感器和感知设备对地球上的地表特征和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处理等等,通过这些数据人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资料,从而实现对地球表面和地物空间的形状、位置、和变化的研究,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研究某一物体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缩写,地理信息系统指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采集和分析传感设备传输回来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地表和大气层等空间进行信息分析、管理、计算以及研究,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显示和还原整个地理分布数据,具有良好的分析和处理功能。

(三)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在1994年的时候完成的,整个系统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大约有200亿美元,历时20年。这套新一代的导航和定位系统的功能之强大,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定位服务,也可以对陆、海、空等不同单位进行实时的三维导航。GPS的功能强大,优势突出,具有全天候、高精度等特点,实用性非常强。

二、“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一)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完成的是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我国使用遥感技术来辅助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时间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了,如今我国在这一方面和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土地测绘工作人员通过“3S”技术进行相应的调查和检测,主要是运用遥感技术来获取相应的影像数据,然后再经过人为的校正和修正,得到成像质量较好,清晰度较高的空间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的实时的定位和检测,可以引导调查人员的行进路线,明确界限和面积;GIS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的管理和分析,判断土地资源的信息,给调查人员一个精确的结果。整个流程严谨科学,为土地资源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上的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动态监管。要很好地完成土地资源的监测工作,“3S”技术又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遥感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获得大面积的土地资源的动态信息,可以通过对遥感技术在不同时间内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土地资源的利用的变化情况;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精确定位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的调查和监测,也可以对变化的地区和区域进行精确定位。最后,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要交给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通过这个系统的检测和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的近况,分析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实现整个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任务。

(三)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规划主要指的是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对各种类型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具体调整,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休整等进行整体的安排和规划。其中“3S”技术主要提供很多的明确的可视的数据和资料,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建立和完善地理空间从而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提供很好的指导,同时GIS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数据管理功能可以为整个工作和规划提供一个准确的,实时的资料。而且,“3S”技术有利于测绘人员进行土地现状的检测和管理,分析土地资源实时的动态变化,应对各种状况,帮助工作人员发现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科学的修正。

(四)土籍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有其独有的权属、地理位置、种类、面积和功能用途等等信息,这些信息被统一归为土地的地籍。对土地地籍的管理和分析也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想要完全获得和收集土地地籍的信息和数据离不开地籍测量。所以,“3S”技术在土地地籍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中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中有一项新的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土地测量技术,通过建立GPS测量控制网络,来大幅提高土地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为土地地籍提供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数据支持。RTK技术的精确特性可以应用在地籍以及房产的测量工作中,这一技术支持对土地的权属进行检测和记录,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三、“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3S”技术在今后的土地管理中将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

(一)集成系统的“3S”技术的运用

每一部分单一的功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特性,同时也存在这自身的缺陷和问题,要把这些技术和手段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应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在RS技术中,其优势是可以大规模的勘察和测量地面的信息,但是其自身也存在这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造成影响,这时借助GIS技术的帮助就可以很好的补充一些精度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图像精度。同时GIS技术的存储功能可以很好地存储信息和属性数据,其分析模块可以从这些存储的信息中获得有效的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为规划和研究提供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D化

三维空间上的GIS系统可以获得比二维系统更多的数据。例如,地籍信息的含量、数据的精度更高以及一些其他的拓展的功能,而且在日后查阅和重新分析资料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为柳州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篇11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从GIS的强大功能,以及和土地方而的这种渊源使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地籍信息管理、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城市地价评估、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土地利用现状计算机成图;建立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用地管理系统、基于网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红壤开发区多媒体电子地图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县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一、GIS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土地纠纷方面

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纠纷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相关的土地信息和资料缺少了必要的法律效应,当事双方在各执一词的情况下就必然会发生口角之争。测绘工作的意义对于土地纠纷的妥善解决极为有利,在精准的土地图文资料下土地管理必能得以有效实施。

2.土地变更方面

万物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土地资源也是如此,这就决定了土地资源自身的可变更性是不可逆转的。无论是其中的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家,土地不动产的更新以及土地权属的变更都有可能影响到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测绘工作在其中起到很好的调节与转换作用。

3.土地权属方面

作为地籍管理的组成部分,土地权属问题也是国土资源管理中巫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就霭要测绘工作提供必要的图表资料,合理划分土地资源的权属单元,从精准的测量数据中确定最终的土地权属问题。

4.土地开发方面

测绘工作能够为国有土地资源的开发提供最为准确的理论数据支持,在遥感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战略物资的有效分配。此外,能源及交通等问题也是构成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测绘技术不仅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对于自然资源也起到了必要的保护功能。

二、GIS技术功能应用

1.利用GIS的图形管理与操作,利用GIS技术可以很方面的对基础数据库中的三维信息惊醒图像方面的缩小与放大,可以任意显示各地的地貌地形,可以很方便获取辖区内的各类地形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只要输入所要查询地区名称,便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所查询地区的详细信息、

2.建立了专门针对于违法地图层的编辑子系统,方便用来进行图像的编辑,也解决了工作变化较快的问题我们通过网络连接各分局的地形基础数据库,并且实时的更新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对土地执法资料库的实时动态作出最短时间的相应。同时也为执法监察工作提供了监督途径。利用GIS专题图的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对在案件的力、理过程中必要记录的数据以标准表格图形的方式输出到基础地形数据库中,便于后期对案件进行分析以及提供案件判决的依据。

3.利用GIS的地图信息技术可以在地图上看到违法用地的地理分布位置,综合系统的把这些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数据反映到地图上来通过GIS技术自带的查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任意比例任意距离内的各类图表,查询结果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

三、GIS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GIS技术在土地分析、利用及其评估方面的应用

借助于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构建,可对各种土地数据总量、范围、位置及面积等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还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中进行应用,并进行数据的统计、上报及汇总,还可对实地、图纸及数据套合与否进行有效的检查。此外,进行农田保护区基本信息系统的构建可对农田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保护,还可避免对农田进行过度的利用,从而实现土地的科学利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构建可指导相关人员对土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监测以及评估,从而及时对其进行动态化修正。

2.GIS技术在地政监察方面的应用

对于地政监察方面而言,借助于GI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RS遥感三大技术实现了地政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可自动将办公及地理信息集成一体,并有效解决了海量空间图形数据的网络及其传输,并实现了对管辖地区违

法用地以及违法建筑的一体化图文信息系统的高效管理。如今,不少地区已经建立了地政监察管理电子信息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测绘地理信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实地调查,有效实现了对管辖地区违章建筑的地理信息采集及统计,不仅大幅度节省了时间和开支,还保证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

3.GIS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关于国土资源的环保方面,将遥感和GIS技术相互结合,能够构建环境监测评价系统,可对土地的覆盖现状、利用情况、荒漠化程度、水土流失的程度以及森林砍伐面积等状况进行资料的快速收集和掌握,这样能够对环境能够的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为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开发、政府决策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将收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编制,对某些特殊地区的脆弱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各类建设用地的建设面积进行分析,安排统筹工作。

4.实现国土资源电子报批

以地级市国土资源管理为例.可以实现市局和各个分局联合电子报建,同时为无法联网的分局提供电子组件工具,将项目申报材料(包括地图数据)电子化入机,并实现电子申报材料的信息传递。

5.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社会公众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通过国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了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办事流程、申报条件、相关材料、审批进度、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补办哪些手续等,增加了社会公众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双向互动,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及透明度。

四、国土资源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力度不断的增加,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任务也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GIS技术也在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1.整合化,将GIS与国土资源信息的相互融合,能够保证将GIS逐步整合为一个综合体,这样可以实现人才及数据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2.多维化,在原三维GIS的基础上,四维GIS逐步时间变量的加入,GIS将朝着多维化方向发展,因而对地质特征变化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地质变化特征能够进行更好的模拟和表现,甚至对暴风雨、水灾、滑坡等地质的快速运动能够进行有效的模拟;

3.GIS能够同其他先进的技术相互结合,同虚拟现实技术、空间可视化技术相互结合,能够保证对地形环境进行仿真和再现,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对GIS在数据处理、采集及成果的表达和输出能够进行有效的改善,并能对图像、声音的想过进行充分表现。

五、GIS设备的维护工作

GIS国土测绘管理中设备的使用是一项非常繁琐的事情,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设备的使用必须注意,并且在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在日常使用中的维护工作,只有重视维护工作的进行,我们才能够保障相关技术的合理使用,促进国土测绘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下将介绍相关设备的维护以及注意的事项。做好当日的GIS监控工作,时刻监控国土测绘管理中GIS的设备使用状况;编制GIS维护计划:各单位需要自行设计GIS维护计划表,登记长期国土测绘管理相关信息、尤其是要约定好GIS设备维护的时间、地点;对问题GIS设备进行维护:维护之前要先做GIS设备的检查,包括线头是否松动、主机显示灯是否全部正常显示、数据卡是否有问题。如果是线头松动,加固线头一般即可正常显示;如果是设备问题,需要进行设备更换。线头和显示灯很容易从外观上就能判断出来。我重点讲下数据卡的是否损坏的判断标准:把数据卡取出来放到个人手机中,用别的电话打到GIS的卡号上,拨号后,如果能正常接通,说明卡没问题,重点检查GIS设备主机及线路即可;如果打不通,提示“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说明卡出现毛病了,需要联系法务部;如果提示“你拨打的电话已停机”,说明卡已经欠费,需要联系法务部对该卡进行充值;如果能打通,且有人接通,说明移动公司已经把该卡二次销售了,需要联系法务部进行补卡。

综上所述,GIS在国土测绘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只有不断地深化我国GIS利用的实际技术,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以及维护,才能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帮助我国国土测绘管理在GIS的技术使用中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12

在我国制定的土地宏观调控、规划城乡、土地用途管制等政策中,土地的信息化管理是这些工作的主要参考,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土地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过程中,测绘技术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为测绘技术不仅能保持土地的工作质量,缓解相关工作的劳动强度,还能给土地的管理带来方便。

土地中测绘的含义以及技术构成

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测绘工作也变得信息化。测绘中的信息化主要是结合了各类信息技术,并且对需要运用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样能更好地创建信息服务平台,从而实现资源的交流共享,这些发展都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土地管理中的信息化测绘主要是指以信息化的技术作为基础,同时结合数字化的测量,以网络化的环境作为支撑,从而来实现信息化地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测绘中重要的促进因素是技术发展的因素,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整个信息化测绘主要发展成为以GPS、GIS、RS(即“3S”)作为技术核心,测绘过程中涉及到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输出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测绘,从而让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实现了一体化以及智能化的管理操作方式。

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土地管理开发的相关部门要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技术的革新,而土地信息化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工作都必须依赖于测绘技术。在目前,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的测绘中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前景也很大,主要应用的范围包括普通工程的测绘和精度工程的测绘两个方面。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项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重点作用是用来改善测绘的精度,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来确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全球定位系统静态、快速静态的确定和测量等操作不需要点间通视就能够完成不同的测量工作,而且精度特别高。而用RTK技术实施的控制测量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定位结果,还能够把握不同方位的定位精度。在通常情况下,使用RTK技术开展实时定位可以获得的精度在厘米级,另外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还使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以外,RTK技术的运用范围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地形测图、地籍的测量、界址点点位等等各个方面。精密单点定位也是一种新技术,这种新技术能够保证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这对于高精度的测量一般要结合PPP技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改善精度级别。

如果在进行土地的详查过程中,在地图上能够找到可以引点的明显地物最好,如果找不到可以引点的明显地物的时候,对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说,土地的利用现状图上面网交叉点的坐标是已经知道的,与GPS的坐标系统式相一致的,当将坐标输入到GPS中的时候,可以利用单点导航功能就可以带领到达目的地。

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中飞速地发展,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被广泛收集运用,普遍运用在土地的概查、土地的调查、动态的监测以及土地的更新方面。从30m的分辨率到0.61m分辨率数据均能够在各项土地资源管理调查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能够结合遥感实施土地利用了性的识别,人和机器的交流辨别科学性达到90%至100%,自动的分类达到了85%左右;

使用遥感会对人机交互式边界的提取带来一些影响;

使用遥感技术能够对土地资源的类型空间分异特性进行分化,并且与地理信息系统性结合,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一些实际情况,从而来选择适当的分析评价因子,最后再结合一下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一些特点,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土地的定级进行分析,并且作出一定的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之前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运用在建立和土地的管理以及规划等方面,因此,GIS就成为了土地管理、创建土地信息系统的有效方式。在GIS平台之上建立起来的土地管理系统能够实心各项不同的操作,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能够进行土地的调查、土地信息的登记、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统计以及评价,并且向地籍管理提供参照的资料,这样可以方便于土地法律的咨询工作。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运用于城乡土地管理范围,能够加快地籍管理系统、时域地籍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立。

“3S”技术

“3S”技术的运用是土地信息化管理的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3S”技术在运用到土地资源管理方面之后,将会得到不断地更新与不断地调整,从而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工作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等,促进了“数字化国土”模式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的运用,不仅保证了土地测量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相关的测量人员减轻工作的任务量和劳动量,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土地管理的顺利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社会的发展。在当今以及在今后的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测绘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燕平.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2007,4(2):3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