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5:28: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法

篇1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2006~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镇糖尿病患病率为11.6%,15年间增长了4倍(9.89%:2.28%),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成为糖尿病患病率高发国家[1]。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致使并发症不断发生,造成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为了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2009年3月~2010年12月对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6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6例(41.89%),女50例(58.14%)。年龄35~82岁,其中35~50岁3例(3.49%)、50~59岁18例(20.93%)、60~69岁28例(32.56%)、70~79岁32例(37.21%)、80岁以上5例(5.81%)。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2例(37.21%)、初中27例(31.40%)、高中以上27例(31.40%)。汉族83例(96.51%)、回族3例(3.49%)。

方法:86例病程6个月~20年,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1~14.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27.1mmol/L。对86例患者首次来我站就诊时均建立健康档案,了解患者的一般信息,测量空腹及餐后血糖记录在档案中,患者就诊时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并结合药物治疗,在社区患者多的情况下,记录患者电话,预约时间单独指导,发现饮食、运动、不监测血糖、服药等方面的误区,随时针对性的教育和嘱咐患者改正。将患者是否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监测血糖以及合理用药情况记录下来,最后对健康教育指导前后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后,其中6例轻型的患者通过单纯的饮食以及运动疗法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至今未服降糖药;其余患者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血糖控制较教育前明显改善。

个体化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自我管理状况比较:个体化健康教育后患者控制饮食、每天运动、监测血糖、合理用药的比例分别为83.72%、79.07%、76.74%、88.37%,较个体化健康教育前显著提高(P<0.005)。结果见表1。

个体化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分级状况比较:个体化健康教育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88,P<0.01)。结果见表2。

个体化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分级状况比较:个体化健康教育后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程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5,P<0.01)。结果见表3。

讨论

医患沟通,建立信任,这是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基础。在倾听与交流中使患者感到医生值得信赖,这是进行任何教育的基础[2]。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全面和持续的工作,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其教育效果易受教育模式、方法、实施者的知识面和经验的影响[3]。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实施,发现患者在教育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到了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血糖控制程度明显提高。个体化健康教育更是体现社区医生工作特色的宝贵平台,只要不断探索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因此,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特殊的意义。

每一种健康教育的方式均有他的利弊,这种教育方式,对社区医生来说比较费时间,但要寻求技巧,患者多的时候语言要简练,记住患者姓名、电话、预约时间,单独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遇到患者少时可以讲解详细,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患者的情况来指导,不要放过任何机会开展个体化教育。笔者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医院治疗完后,来社区只是开药,患者很少监测血糖,很少与社区医生沟通糖尿病控制状况,针对这种情况,要求社区医生对开药的患者应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嘱咐患者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从交谈中不断拉进患者和社区的距离。这样患者的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社区医生在慢病管理中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的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个体化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健康教育,它是持续地进行的,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教育方法,糖尿病患者不同的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针对性地指导。如对新发病的患者,先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常识,如何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方面注意事项,糖尿病的危害性以及坚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一部分患者,知道患糖尿病后特别紧张、担心、焦虑,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多举一些身边糖尿病控制良好的例子来教育患者,让其增强控制糖尿病的信心,消除焦虑、乐观对代疾病。在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时需注意,在教育的不同环节上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讲究教育的艺术性,在生活方式改变中给以具体技术的指导。对一些不在乎的患者,要耐心用患者身边的反面例子来教育患者,也可以发动患者的周围的朋友及家人来说服患者重视,积极地

配合医生,控制血糖。调查显示,本文采取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是可行的,此法可以在社区推广。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增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4]。在个体化指导开始初略的让患者把每天主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告诉患者控制糖尿病不只是控制甜食,而是控制一天的总热量,尤其是油脂类,所有吃的东西都要算其热量。预约患者下次指导及监测血糖时间,再根据监测的结果,发现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误区,每次发现误区及时纠正,合理的有效运动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于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并发症。因此个体化健康指导的过程中,合理膳食与坚持有氧运动是首要的教育内容。让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前提下进行运动,运动多采取有氧运动,尽量不要空腹运动,多在餐后30~60分开始运动,并且持续30~40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因人而异,多以快走为主,结合药物治疗。患者血糖控制越来越好。

在个体化健康教育过程中,社区医生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与沟通技巧,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参考文献

1 谭志学.聚焦2007~2008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药品分析,2009,6(1):5.

2 黄萍.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案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8(8):549-550.

篇2

[2] 刘学梅,温世玲,刘峰.个性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3,29(7):11-13.

[3] 刘琳.宜用多种形式开展糖尿病教育[J].药品评价,2008,5(6) :276 - 278.

[4] 包爱娥.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 :72-73.

篇3

1.1.1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在患者及家属休息区刊出文字宣传展板;集体授课,半年1次,每次30~60min,家属同时参加。健康教育内容为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内瘘血管护理等一般性指导。

1.1.2干预组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即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案教育方式,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情况及心理需求制订出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具体如下。

1.1.2.1提高血液透析中心护师健康教育能力血液透析中心护师更需加强加深血液净化专科理论知识、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学习、培训,关注血透临床治疗护理新进展、查阅新文献,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还应注重医学营养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学习,针对MHD新患者不同阶段出现、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

1.1.2.2连续评估患者健康状况MHD护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贯穿每周3次、每次4h的透析治疗中,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有针对性、有连续性、重点突出。与患者互动,鼓励患者提问,表达真实感受。本次血透治疗中,MHD护师与患者面对面、床边交流,询问患者前次透析结束后居家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并对前次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提问,评价患者执行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再教育和指导。在患者下次的透析时再进行信息反馈及效果评价,直到患者此问题得以解决。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记录透析日志(内容包括每次透析前、透析后体重,血压,每次透析用药,抗凝剂剂量,残余尿量等),每次透析上机前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是否服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是否用胰岛素、患者是否便秘、进餐情况、皮肤有无紫斑、眼睛球结膜有无充血等),根据患者每次透析治疗的具体情况对透析治疗参数进行调整,并保持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健康教育时应做到具体、详细、通俗易懂,尤其老年、文化低、接受力差的患者,更应耐心、细致,直到患者领悟。针对患者提出与治疗方案、治疗用药有关等特殊问题,与医生协商后再给患者回复并进行相应指导。

1.2评价指标

1.2.1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采用自制统一调查表调查透析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内容包括对尿毒症、透析治疗的认知,何为肾功能、血常规;相关简明透析知识的掌握(透析前、透析后体重、透析器作用、体外循环、凝血概念、动静脉内瘘概念、抗凝剂作用);临时导管居家护理方法、感染诱因及如何预防感染;饮食结构是否合理(透析过程中及居家);水盐如何控制、正确饮水方法;遵医如何用药;知晓常用药药物名称、作用;掌握新内瘘拆线后健瘘操的方法、新内瘘启用后正确压迫止血方法(三步法)及居家内瘘自我护理方法;居家自我病情监测(低血压、低血糖表现及防治方法);了解内瘘闭塞的各种诱发因素。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视为健康教育知识良好。

1.2.2透析相关并发症统计两组透析中低血压、低血糖、肌肉痉挛发生情况,透析后动脉穿刺点出血情况及穿刺前新内瘘功能情况。诊断标准:低血压,血压<90/60mmHg;低血糖,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低于2.8mmol/L(50g/dl);肌肉痉挛,四肢肌肉痉挛疼痛;动脉穿刺点出血,压迫纱布块全部浸透;新瘘闭塞,穿刺前评估触摸内瘘口无震颤、听诊无杂音。

1.2.3患者满意度根据医院护理部设制的护士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结合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患者的病情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对血液透析中心护士的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3。

3讨论

3.1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方法。血液透析新患者是指从开始诱导透析再转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这类患者,每周3次,每次4h。要让MHD新患者有良好的透析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MHD的基础。而护理健康教育又是MHD新患者获得关于自身疾病及透析知识的主要途径。丁品荣等研究认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MHD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刚进入MHD的新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从表1可以看出,个体化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好于传统健康教育组(P<0.05);表2可以看出,个体化健康教育组患者透析中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健康教育组,且个体化健康教育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临时导管感染、新瘘闭塞及压迫方法不当引起动脉穿刺点出血。传统健康教育组中3例新内瘘闭塞原因:1例是透析后在家中有低血压情况发生,患者未及时自救、未自查内瘘振颤情况;1例是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睡觉时内瘘侧上肢枕在头下压迫所致;1例是患者乘公交车时内瘘侧上肢用力抓握扶杆牵拉导致。由此可见,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缺乏对患者的全面了解,无针对性、无连续性,存在片面性、阶段性进行、泛泛而谈。而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充分了解每位新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观察患者透析中的行为习惯,透析中进餐的饮食结构及加餐时间,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科学正确指导。健康教育在患者每一次的透析治疗中,体现护理的连续性。在与患者的互动沟通中,注重语言沟通艺术,鼓励患者提问、表达,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对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全面评估患者,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注重细节教育,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

篇4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38-02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我国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AMI是一种身心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发病急,病情重,有些AMI发病前毫无预兆,如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1]。抢救成功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有些虽然病情稳定,但住院时间长,花费大。因此对AMI恢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极其重要。为此,本院心血管内科开展整体护理,对AMI恢复期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方式,即对病人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2月住院的A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一12月住院的AMI患者54例作为个体化教育组。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对照组:52例患者均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每周1次,由护士对患者进行AMI相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①AMI的概念、综合治疗原则、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后: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及药物治疗的调节:③常规AMI的护理,心率监测的注意事项:④出院后的自我管理。不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也不进行评价,患者出院前所有教育内容无遗漏为质量合格。

1.2.2个体化健康教育组:由科室责任护士(一般要求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任授课老师,每周1、3、5下午在病房或个体化教育“示教室”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方式,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讲解直至掌握,每次20一30min。内容包括:①AMI的概念、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发病的症状、诊断标准等基础知识;②根据患者的体重、血脂高低、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食谱,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重点强调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至关重要;③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早期康复运动[2],运动前后监测心率、血压,观察有无胸闷、气促、胸痛等情况,保证运动安全[3];④AMI用药指导。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注意剂量个体化,并强调输液速度不得自行调节,改变时随时通知护士协助与指导;⑤心率、血压监测的方法、意义及频率,养成每天自我监测、记录的良好习惯;⑥讲解急性发病时的紧急处理、自我护理的方法、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及防治疾病复发的方法;⑦特殊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为了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要求家属同时接受健康教育。每次教育后留一定时间为患者及家属答疑,了解教育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采取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分别进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定。

1.2.3调查方式:采用自行设计卷,内容包括AMI的病因、诱因、饮食知识、情绪调整、运动情况掌握、急救知识等。问卷由患者自己作答。调查时间为2009~2010年共2年,对住院的106例AMI患者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06份,收回106份,回收率100%。

1.2.4调查效果评定:在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发放住院患者问卷调查表,问卷共20项内容,每项内容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全部选项满意为满意问卷;每张问卷有4项以上不满意选项,视为不满意问卷;其余为基本满意问卷)。回收问卷后计算总满意度。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3统计学分析:两组AMI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比较采用皮尔逊(Person)相关分析方法。

2结果

2.1两组AMI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情况比较:个体化健康教育组实施后,AMI患者对保健知识的掌握优于传统教育(P

2.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比较结果。

2.3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对照组与个体化教育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6天、10天,住院费用分别为7700元、5400元左右。实施个体化教育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个体化教育有利于AMI患者病情控制: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冠脉灌注区的心肌细胞持久缺血缺氧,终至坏死。临床上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AMI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尤为重要。AMI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等措施。健康教育是AMI综合治疗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性健康教育,可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所思、所想、所需,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不断强化,巩固患者及家属的保健意识。不断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坚持降脂、降糖、抗凝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通过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真正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促进健康、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显示,个体化教育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

3.2个体化教育组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个体化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并能积极参与到医疗护理过程中,使各项治疗护理计划得以有效实施[4],健康教育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目的在于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最终建立健康行为。护士通过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答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定期评价教育效果,使患者及家属参与教育活动,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护理关系纽带[5]。增加了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机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6]。本研究显示,个体化教育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

3.3个体化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以病人为中心”是国家卫生部对医疗卫生行业及广大医务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和技术要求,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对已往“以医疗为中心”理念的校正,在临床工作中,要从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原则,来实施治疗和护理,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目的使患者积极参与二、三级预防,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8]。而患者对相关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本研究显示,通过个体化指导,能使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费用减少,个体化健康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3.4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临床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存在“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护士单纯地认为健康教育是上级布置的任务,缺乏主动性。通过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完善了护士的知识结构。通过定期自评教育效果,对效果不理想者,及时调整教育计划,主动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克服了健康教育仅流于形式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赵君兰,王小平,王志爽,等.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康复护理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河北医学,2007,29:1025一1026.

[2]乐蕾,陈桂云.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7):6一7

[3]杨蓉,张雯,吴卫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现状及安全性评估.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391一1392.

[4]唐丽坤,赵红霞,等.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634.

[5]朱玉霞,孙晓岚,董惠珍.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1.

篇5

0引言

糖尿病是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之一,存在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的特点。随着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糖尿病发病几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血管和肿瘤疾病的一种疾病,严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临床研究中糖尿病的预防十分重要。本文对治疗糖尿中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药物疗法的效果进行以下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我院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为38例,实验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最大病程8年,最短病程3年,中位病程(4.5±3.6)年,平均年龄为(50.21±8.8)岁。参照组中女性19例,男性19例,最大病程7年,最短病程2年,中位病程(4.8±3.5)年,平均年龄为(52.34±8.5)岁。两组患者都不存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病程、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满足医嘱的情况都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降糖护理。实验组在上述药物治疗中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适量运动、饮食控制以及知识宣传。第一,知识宣传。医护人员为患者详细阐述糖尿病相关知识,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发病机制及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医护人员以和蔼、热情的态度为患者建立抵御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不良情绪[1]。第二,饮食控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饮食,为患者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提醒患者不可以食用辛辣刺激以及甜食,禁烟酒,少吃多餐。医护人员也应该对患者摄入总热量进行控制,以清淡饮食为主。第三,适量运动。医护人员依据患者体制和身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一般在饭后一段时间进行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保持适中运动量[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等水平以及总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76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用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等比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等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患者因为胰岛素功能衰退引发碳水化合物异常代谢的疾病。糖尿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不仅引发患者机体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代谢异常,也会导致患者组织器官慢性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出现高渗性糖尿病、酮症酸重度等症状。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次研究了我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改善情况都显著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的改善情况,可以完全展现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的作用和重要性。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促使患者充分认识和了解疾病,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并且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来对糖尿病病情进行合理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4]。综上,将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药物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病情的发展,控制血糖平衡,值得进一步应用[5]。

参考文献

[1]林丽英.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药物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5(9):181-182.

[2]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等.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5):99-100.

[3]李峰.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45):353-353.

篇6

孕期是女性对营养膳食的敏感时期,在此期间,若出现营养缺乏或者过剩将直接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1]。因此,合理适量的营养保障在保证胎儿及孕妇健康以及防止孕妇出现妊娠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界对此格外重视[2]。但是,孕期妇女普遍缺乏营养知识,需要对其加强孕期健康教育[3]。在此基础上,配合个体化营养指导,让孕期妇女能够有效保证合理营养的吸收,从根本上改善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了解度低的问题,解决孕期由于营养缺乏或过剩造成的问题[4]。本院通过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探究其应用效果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产科中定期孕检单胎初产孕妇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0例。孕前BMI 18~24 kg/m2。两组孕妇均无妊娠并发症、习惯性流产史、特殊饮食习惯等情况,孕前无心、肝、肾、肺、肠、胃等器官重大疾病。试验组年龄20~35岁,身高150~171 cm,体重46~71 kg;

对照组年龄21~34岁,身高153~170 cm,体重44~72 kg,两组身高、体重、年龄、孕周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试验组:(1)每月由营养专家或者产科专家举行孕期营养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知识主要有妊娠期基础知识、合理膳食搭配、孕期生理变化、妊娠期的营养需要量等。(2)实行个体化营养指导,设立营养咨询点,在孕妇孕检时,可以针对孕妇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膳食指导,例如食物的搭配、合理烹饪、各种食物元素的摄入量、平衡的饮食等。对每位孕妇做好咨询记录,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3)对孕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手册内容主要包括体重增重、饮食习惯养成、相关注意事项、推荐食谱等。(4)进行一系列的不定期营养教育,至孕妇分娩。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检。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进行晚期膳食调查,当孕期在35~40周时,采用24H回顾法、称重法、膳食频度法等,结合膳食图谱、食物模型图,对孕妇3 d的食物摄入及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孕妇营养摄入情况。观察两组不同种类食物摄入量、食物食用情况、孕育晚期三大营养素的摄入、孕妇的体重增加情况及巨大儿、HDCP、GDM发生情况以及分娩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以P

2 结果

2.1 两组晚期膳食结构比较 试验组谷类、水果、蔬菜、蛋类、奶类、豆类、油脂类食物摄入量适宜人数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4种食物食用情况比较 试验组孕妇食用4种食物频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孕育晚期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比较 试验组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试验组体重增加10~15 kg的孕妇多于对照组;试验组体重增加18~22 kg的孕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试验组阴道分娩孕妇明显多于对照组,剖宫产孕妇少于对照组,HDCP、GDM、过期妊娠、巨大儿发生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孕育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处于较落后的状态[5]。国内的孕期保健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对孕妇定期产检基础上配合孕期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6]。再加上孕妇的营养观念比较混乱,对于食物的选择具有偏向性和盲目性,这使得孕妇孕期内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良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相关研究表明,孕期内不均衡的营养摄入会给孕妇带来孕期并发症、早产、巨大儿等现象,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显得格外重要[7]。

本院通过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举行健康知识讲座、营养咨询指导、每月通过电话对孕妇进行随访、发放孕期健康知识手册等,对孕妇的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情况起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说明了孕期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能使孕妇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及膳食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合理的安排饮食[8]。孕妇关于孕期内的营养均衡搭配也有更深一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做到自己调节膳食结构、比例,平衡饮食,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等,减少了对于食物的盲目选择[9]。研究结果显示,在孕期健康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下的孕妇谷类、水果、蔬菜、蛋类、奶类、豆类、油脂类食物符合推荐量的人数多于常规孕检的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科学的个体化营养指导和孕期健康教育主要在于提高孕妇在孕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和运用[10]。促进胎儿及孕妇体重的合理增长,保证足量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减少妊娠疾病,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11-12]。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体重增加10~15 kg的孕妇多于对照组;试验组体重增加18~22 kg的孕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孕期的健康教育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成本低、易实施、无副作用等特点,在孕期保健中值得进行推广[13]。健康教育对于调动孕妇的主观性、增强其健康意识、改善其不良饮食行为,从而促进全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4]。配合个体化营养指导,通过具体措施纠正错误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让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增加,增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这对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影响[15]。

参考文献

[1]张蓉,赵锐.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6):112-113.

[2]牛晓虎,张国英,罗晓明,等.影响早、中期孕妇营养的倾向因素与行为相关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68-271.

[3]丁国红.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10-1612.

[4] Deveer R,Deveer M,Akbaba E,et al.The effect of diet on pregnancy outcomes among pregna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challenge test[J].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3,17(9):1258-1261.

[5]简洁,贺泉.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3,39(7):836-837.

[6]康瑞雪,周瑞华,何晶伟,等.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7):3124-3126.

[7]孙铭.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孕期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3):367-368.

[8]刘丽.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3):3739-3741.

[9]王雪松.164例孕妇不同孕期膳食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42-2443.

[10] Amel Ivan E,Mangaiarkkarasi A.Evaluation of anaemia in booked antenatal mothers during the last trimester[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JCDR,2013,7(11):2487-2490.

[11]田红霞,康笑冰,杨丽萍,等.健康教育加营养干预对孕妇骨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6):5939-5940.

[12]李妍,杨柳,李静,等.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对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5-4516.

[13]蒋洁,尹新红.不同孕期孕妇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54-2255.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12(c)-117-02

诱导期透析是指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最初一段时期的透析,患者从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过渡到平稳的透析阶段。这段时期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面临着一个重大转折,由于他们对疾病认识及对血液透析的原理、操作方法、预后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者由于在年龄、文化水平、遵医行为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其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此期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2008年1月以来入院的35例诱导期透析患者开展了针对性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诱导期透析治疗的患者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4~76岁。平均54岁。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2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式在诱导透析前和治疗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透析常规程序,透析前后注意事项,合理饮食等,对诱导期易出现的恶心、呕吐、头痛甚至昏迷作重点讲解。并向患者赠送有关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同时,对每位诱导期透析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与子女的关系等进行详细了解,对其目前的学习能力和遵医行为进行评估,找出患者首要健康问题,并针对首要健康问题制订该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因人施教。

1.2.2 实施计划

1.2.2.1 健康教育内容①心理指导:针对不同文化、不同经济背景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包括安慰鼓励;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感情交流;让患者学会自我疏导;让透析多年回归社会的患者现身说法等,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焦虑和恐惧,重新适应自己,克服消沉心情,正确对待疾病。②饮食指导:给每位患者发放一份常用食物营养成分及含水量表,教会患者及家属计算方法。诱导期透析患者蛋白质的摄取量从0.5~1.0 kg/d逐渐增加到1.2~1.5 kg/d,安静状态下每日需热量(1.5~1.9)x10/kg,体重逐渐增加,体力恢复脚。蛋白质应是优质高生物效价的蛋清、牛奶、精肉、鱼类;注意防止高钾血症,蔬菜、水果、坚果类、薯类、蘑菇、大枣、茶、巧克力、咖啡等含钾多,在食用中,蔬菜可用浸泡、煮滤等方法去钾,避免生食颜色鲜艳的水果、坚果类,如山楂、大枣、花生、橘子、香蕉等(血钾正常或低钾者,可多食水果、蔬菜);限制含磷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豆制品等;限制钠水摄入,每日水分人量为超滤量+尿量+500ml,盐为2~3g/d(约为一可乐瓶盖)。③血管通路指导:中心静脉置管者告诫患者不要扭曲、动作过大,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禁止淋浴,避免滑脱。已做内瘘者教会患者透析后的压迫止血,做到既止血又不阻断血流。每日早晚听血管振颤音。并注意针眼的保护和正确使用喜疗妥。

1.2.2.2 因人施教①高龄患者接受能力相对较低,反应迟钝,往往对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此类患者反复强化是关键,每次给其透析时都让其复述上次教给的相关知识,遗漏部分再次给予指导,不厌其烦,直到让他们最终掌握。②年轻患者在度过最初的生理和心理危机后,有部分人会转而掉以轻心。尤其在饮食进水方面控制能力较差。对这部分遵医行为差的患者,重点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例举不遵医所致严重后果的病例,如:我科在2008年之前曾先后发生过患者因把相关健康教育置若罔闻,不注意合理饮食和控水而至心衰、高血钾甚至于死亡的病例,让这部分患者充分认识到不接受健康指导的危害性,从而自觉提高遵医行为。③个别患者“遵医行为过度”,什么也不敢吃,导致营养状况差,对此,应重点讲解合理饮食保证营养与生存长短成正相关。④对于一些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浅显形象的语言描述。

2 结果

篇8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 个体化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34%[1]。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30%受到听力损失或耳病的困扰。在以前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很好的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特别是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作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针对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现将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8年8月―2011年4月医院共收治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 例;文化程度:中学20例 ,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4例,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排除老年痴呆和不愿参加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于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前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在

参考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8个方面,共50题,每题2分,总分100分。由管床护士负责调查,统一指导填写。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2.1 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 管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采取讲解、图片及文字等多种方式的一对一宣教,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将要求病人掌握的知识简练、通俗化,用短文形式列于纸上,小量、多次教育病人,切忌文字多而小。将每次宣教要点摘抄打印于纸上放于病人日常起居处,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重复提醒。如所服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服药时间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放于病人服药桌上,便于病人每次服药前对照。将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放于床头桌下,便于病人自我监测。同时,老年性耳聋病人多对高频音不敏感,对低频的声音接受程度高[2,3]。因此,护士与病人交流时应用低沉、柔和的语音和缓慢的语速。在病房走廊通道墙壁悬挂设计精美的海报,加深患者对血糖监测、自注胰岛素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症状、各项代谢指标控制标准等内容的理解,向患者示范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交待注意要点,并让其在管床护士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实施后使用同一糖尿病知识问卷对患者再次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2.2 统计学方法 t检验

2 结果

个性化健康教育前后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X±S)

由表可见,实施后患者除血糖监测项目外,其余项目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注重个人、整体地、全面地看待患者,让其表达期望,澄清想说出、想改变的内容,根据优先次序予以健康教育,符合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求,促进独立性[4]。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性强,能让患者系统地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5]。而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该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

在教育过程,应根据老年耳聋患者的特点,教育进度放慢,每步逐点指导,力求患者能充分理解;重点问题重点教育、反复教育、长时间教育。并用记忆辅助措施,如笔记本加强记忆、采用图片以及观看表演进行记忆。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在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自注胰岛素、饮食、运动原则,口服降糖药服药方法,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危害性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均P<0.05)。说明了个体化健康教育手段对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的有效性。但患者在血糖监测项目实施前后相关糖尿病知识没明显变化(P>0.05),可能与老年人节俭,不愿花钱有关。

文献报道[6],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对糖尿病控制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其血糖控制水平。因此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老年糖尿病耳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治疗依从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春霖,陈菊明.老年糖尿病的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6,5(3):136.

[2] 刘建琴.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地位与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7(7):445.

[3] 柏玉静,闫春荣.老年疾病护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7.

[4] Gerrish K.I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actice within amultiethnic societ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1):91-99.

[5] Arseneau DL,Mason AC,Wood OB,et a1.Comparisonof learning activity packages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for diet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Educ,1994,20(6):509.

篇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皮肤黏膜、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肾脏、浆膜腔、血液系统等多系统损害 [1]。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表现比较常见, 且常为首发症状, 主要表现为贫血、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尤其当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重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时, 患者病情危重, 预后差、死亡率高。故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预后已成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重点 [2], 故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生活治疗和疾病预后。本研究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对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取得了临床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风湿科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且均为血液系统损害患者, 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缓解情况[3]。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分别包括10例血小板低、10例贫血及10例白细胞低患者, 根据贫血的标准:男Hb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1. 2. 1. 1 对照组 对患者住院期间实行常规内科护理健康教育。

1. 2. 1. 2 实验组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不同时期对不同知识的需求提供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 在患者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半年内, 由责任护士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个体化健康教育路径的具体内容:入院当天:入院评估和介绍(病房环境、陪护制度、主管医生, 相关的饮食知识、休息知识、检查知识等), 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给予精神、情感、人文上的支持和鼓励,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和治疗信心, 帮助病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等)。入院第2~3天:初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完善其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计划), 疾病知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皮肤黏膜特殊护理及血小板低、贫血、白细胞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用药指导(激素、免疫抑制剂、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药物知识及药物种类、疗效、客观对待药物不良反应、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等), 生活饮食指导, 健康知识。入院第4天至出院前:强调、巩固及评估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 患者治疗态度, 心理干预,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如监测患者出血、感染及皮肤黏膜等病情变化, 监测患者血液系统损害指标的动态变化, 指导患者治疗方案调整), 健康指导。出院当天: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根据每位患者的调查结果中的不足, 给予重点指导), 出院评估(评估患者对原发病及血液系统损害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工作满意度、疗效评估、健康知识、定期复诊、用药指导、依从性等方面), 指导或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第1周至半年:即出院后1周、1、2、3个月评估、4、5个月、半年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 了解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定期复诊、血常规等指标的复查情况、遵医嘱规律服药、药物不良反应、心理评估及干预指导、生活饮食指导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1. 2. 2 评价方法 ①采用SLE及血液系统损害的相关疾病知识制定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 选择答案为“掌握“基本掌握”“不熟悉”;②患者对护士满意度问卷采用江苏省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③患者出院后半年内的治疗依从性调查, 由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根据健康教育内容, 对患者易出现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并统计患者再次住院的次数。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糖皮质激素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6.906, 8.511, 9.839, P分别=0.009, 0.004, 0.002), 两组患者之间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0, P=0.063)。

另外实验组患者出院半年内擅自停药或减量、未定期复诊及不了解复发指征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分别=33.591, 45.369, 55.170, P均=0.000), 实验组患者出院半年内再次住院情况也低于对照组(χ2=3.922, P=0.048)。

3 讨论

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多样、易于复发、系统损害多、并发症多,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且多数患者对SLE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因忌讳长期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患者常常会自行停药或减量, 从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另外患者消极对待、经济因素、不定期随诊、不遵从医嘱等因素, 均可引起患者病情复发, 如重度血小板减低、重度白细胞减低, 急性溶血性贫血, 也是SLE致死的重要原因[4, 5]。

因此, 对SLE血液系统损害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个体化健康教育路径可通过了解患者各方面实际需求, 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持续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 本文结果显示, 个体化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可使护理人员护理患者时更加科学、有序、有针对性,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不同时期对不同知识的需求制定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 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提高患者对SLE血液系统损害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糖皮质激素知识掌握程度, 提高出院后患者的治疗、复诊依从性, 降低患者出院半年内擅自停药或减量、不了解复发指征、再次住院等方面情况,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预后。本研究的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 随访时间周期短, 相信随着样本量增多, 随访时间的延长, 健康教育效果会更显著。

参考文献

[1] 具万峥.临床风湿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3.

[2] 刘朝杰,李宁秀,任晓辉,等. 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华西医大学报, 2001(32):39-42.

[3]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4:896-897.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3-02

健康教育是临床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病人实施有评估、有计划、有专题、有评价的健康教育,以协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是当前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1]。有调查分析表明[2],健康教育中除了护士缺乏相应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现阶段病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教育时机选择不当、教育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不当,形式单一、教育对象选择不当,只注重病人本人,而忽略了家属的作用、教育目标不切实际、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教育环境缺乏隐蔽性等[3]。骨科疾病病程长、康复训练难度大、易产生并发症,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程度高,而仅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口头宣教,病人或家属难以将所有内容理解记忆,且不能充分发挥病人或家属的能动性。

为更好地提高骨科健康教育质量,我科自2012年5月起选派骨科专科知识丰富、沟通能力全面的护士作为骨科健康宣教人员,学习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制定的护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4],积极制定科学、适用的健康宣教方法,对收治的546例患者采用两种健康教育形式,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54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273例对患者采用个体化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照组273例对患者采用传统式健康教育。其中男332例,女214例,年龄6-92岁,文化程度从文盲到硕士。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认知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1.2.1 试验组 每周选派健康宣教人员根据自制健康教育监控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患者骨科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再针性地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宣教。同时,在宣教过程中发放骨科健康宣教知识宣传手册,以保证患者对疾病知识完全掌握,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轻症患者教会他们“自我护理”,使其在力所能及范围进行积极主动的自助和自护,从而帮助患者调整生活行为向健康转变,有助于减少废用性萎缩,促进康复[5]。宣教结束后,宣教人员向责任制护士反馈调查情况,由责任制护士再次根据健康教育监控表对患者进行强化式健康教育。

1.2.2 对照组 由责任制护士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包括随即口头宣教,发放骨科健康宣教知识宣传手册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数据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健康教育 见表1、表2。

3 讨论

个体化强化式健康教育建立了健康教育反馈机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全面掌握骨科疾病知识,提高健康行为能力,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满意率99.27%;健康教育时间满意率95.24%;健康教育方法满意率100%;健康教育人员满意率100%。另外,护士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技巧也得到了全面提高,密切了护患关系。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有:①健康教育时间有限,今后需加大健康教育投入力度;②健康教育能力有待持续提高,作为健康教育主要实施者——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方法[6]。

参考文献

[1] 潘蕴倩.系统化整全护理临床应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6.

[2] 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3] 但淑香.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9,7(3):93-94.

篇11

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只升不降, 反复发作次数亦随之增加[1], 已然对患儿自身心理状况、家庭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寻求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治疗的58例小儿哮喘患儿, 将其按照单双号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观察组男20例、女9例, 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5.76±1.75)岁。对照组男21例、女8例, 年龄1~12岁, 平均年龄(5.37±2.21)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为给予哮喘患儿及其家属口头宣教, 发放相关哮喘知识的资料等。

1. 2. 2 ?^察组 在对照组临床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 联合个体化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具体如下。

1. 2. 2. 1 形式包括给予患儿及家属进行一对一讲解(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2];相关知识讲座(整体哮喘教育知识培训);24 h电话咨询和答疑(确保做到全程、随时、无缝隙性哮喘知识健康教育);针对年龄较大患儿, 使用画册、游戏等方式提高患儿对哮喘的知识掌握程度。

1. 2. 2. 2 宣教 包括哮喘的发病因素、病情状况、概念等方面, 给患儿及家属进行宣教培训, 并指导和讲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提高患儿及家属自主的应急治疗能力, 做好预防的相关准备。生活指导:针对患儿的日常运动、饮食, 患儿的家庭及相关生长环境, 患儿的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展开。药物治疗教育和指导:根据患儿的年龄, 按照患儿个体差异, 给患儿及家属讲解各种药物的使用方式, 督促其需做到长期用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患儿及家属对哮喘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问卷调查, 总分20分, 正向评分);患儿哮喘控制率(包括患儿急性发作、再住院的次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27例, 不依从2例, 依从率93.10%;对照组依从20例, 不依从9例, 依从率68.9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1, P

2. 2 两组患儿各项哮喘情况比较 观察组哮喘知识掌握评分、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哮喘疾病与患儿的心理状况、患儿的日常环境、患儿的饮食以及遗传等方面均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 由于哮喘需长期坚持服药, 故患儿及家属的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对控制哮喘的发作和复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4]。

临床常规的健康教育仅采取口头等方式实施教育, 该方式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 对于哮喘患儿的个体状况以及患儿、家属的参与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导致其最终的效果不甚理想。

篇12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抑郁症;个体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depression patients.Methods  Eighty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layered time sequence of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The tri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educat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HAM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depression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depression; therapeutic effect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和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防治工作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及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本院2005年1月—2006年3月间住院或出院随访的抑郁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7~45岁,平均(25.1±2.4)岁,疗程4~13周,家庭病史阳性6例(15.0%)。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48岁,平均(25.2± 3.2)岁。疗程5~14周,家庭病史阳性5例(12.5%)。入组标准:(1)符合(CCMD3)有关抑郁症诊断标准[1]。(2)汉米顿抑郁量表[2](HAMD)17项总分≥17分。(3)年龄20~50岁,病程1~12年。(4)排除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者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患者。⑸无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按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由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实行一对一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个体的文化程度因人而异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宣教。

1.2.1  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

制定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健康需求,并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病人一起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确定教育目的。健康教育有登记表格,由专人专管, 实行一对一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 健康教育内容为:(1)讲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自身表现分析自己的病情及严重程度等。(2)让患者了解治疗初期所具有的心烦焦虑、抑郁等的情绪障碍以及服药所产生的口干、便秘等副反应的应对措施。(3)对情绪低落,孤僻少语、社交及兴趣缺乏者,多采用工娱疗, 心理治疗,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培养患者的社交能力及多方面的兴趣,提高和感染患者的情绪。

1.2.2  给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乐友(又名帕罗西酊)治疗,起始量为10 mg/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大剂量,最高用量为40 mg/d,连续观察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的抗抑郁剂和电休克治疗。1.2.3  评定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24个症状项目,其中13个精神症状项目按0~4级评分,11个躯体症状按0~2级评分。量表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病情越重,一般认为前17项总分达17分以上可诊断为抑郁状态,此分值亦为抑郁症病人的住院指标。评定工作由病人的主治医师进行。每周评定1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变化(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