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

时间:2023-12-19 10:1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

篇1

一、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校本培训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培训院校的弊端提出来的新概念,强调将继续教育从以培训院校为主转移到以任职学校为主;强调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它由任职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自主设计培训内容、自主组织培训活动,其基本精神是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加快,打破了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格局,而计算机教师职业特色与社会因素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的机会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因而校内培训不愧为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再就是新近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策略

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实施完善校本培训,为我校的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一)制订培训目标,落实校本培训理念

1.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理念。通过培训,引领全体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动态,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

2.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了解各学科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背景下的新变化,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把握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处理教材、创新娜学的课堂实践能力。 (二)优化校本培训方式,构建校本培训特色

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训的过程。基本形式有: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学科教师集中研讨会,提前拟定研讨主题及主题发言人。全体学科教师集中研讨提供的教学案例或片断;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学习,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同时,结合研讨主题组织教师个人搜集相关学习材料,或组成小组学习或个人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2.课题带动式: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解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引领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

篇2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65-01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里笔者谈谈在中学信息课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中学计算机教学要立足基础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 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中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学基本知识没变,布尔代数的基本理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依旧是当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中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布尔代数的基本知识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型,这不仅体现了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中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 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不应以某种计算机语言为蓝本进行介绍。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主次关系,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 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当然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脱离具体语言进行 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

四、注重课堂教学,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篇3

每们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的九九口诀表是基本知识,笔算、心算是基本技能,语文的字、词、句、篇是基本知识,查字典、遣词、造句、谋篇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也如此,也有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究竟哪些知识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呢?一是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二是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编程语言。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哪些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呢?一是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正确的开、关机程序,外设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的使用。二是常用应用软件如: WPS、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如kill、winzip等的安装和使用。三是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我们的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2.注重应用和与其它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中,即只侧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现在争论有了结果,大家趋向于后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能对将来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较快的适应。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事半功倍的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只发生在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有多种途径的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软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确实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是一们重要的基础工具性学科,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要被动、就要落后,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传统的语文、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按照培养数学家和作家的要求教授学生,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造就几个大家,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写作水平很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差,信息技术作为一们新兴课程,在教学方面应反省这些,不能重踏传统学科教学的覆撤,培养出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

(1)在任务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任务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绘制奥运五环旗、设计环境监测表等。

篇4

每们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的九九口诀表是基本知识,笔算、心算是基本技能,语文的字、词、句、篇是基本知识,查字典、遣词、造句、谋篇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也如此,也有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究竟哪些知识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呢?一是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二是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编程语言。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哪些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呢?一是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正确的开、关机程序,外设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的使用。二是常用应用软件如:WPS、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如kill、winzip等的安装和使用。三是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我们的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二、注重应用和与其它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中,即只侧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现在争论有了结果,大家趋向于后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能对将来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较快的适应。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事半功倍的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只发生在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有多种途径的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软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确实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是一们重要的基础工具性学科,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要被动、就要落后,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传统的语文、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按照培养数学家和作家的要求教授学生,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造就几个大家,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写作水平很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差,信息技术作为一们新兴课程,在教学方面应反省这些,不能重踏传统学科教学的覆撤,培养出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

(1)在任务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任务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绘制奥运五环旗、设计环境监测表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