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范文

时间:2023-12-19 11:22: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

篇1

关键词:立体规划,城市再生,3次元规划

Abstract:

In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faced all kinds of problems, a good city planning is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development at present, more can a role for urban regen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into three-dimensional city planning this new concept. Thus guide and promote our country city planning by 2 times to overall $$3 times change.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planning, urban regeneration, three yu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的背景

伴随改革开放下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住宅供给不足,生活环境恶化,城市无秩序的扩大等一系列问题显现出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试图通过郊外地区的开发,新城市的建设来得以解决。然而,我们发现,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活动的分散,汽车使用量及交通量持续上升,自然环境急速性被破坏、城市中心附加值衰退等系列新问题大量产生。因此,一味的采用扩大城市、开发郊区的平面规划法,受到了一定质疑。在此背景下,在现有城市基础上,通过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压缩城市的立体城市规划法受到关注。

相比城市平面性扩大开发中面临的民居拆迁、耕地占用、环境破坏等问题,在现有城市设施及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立体、综合型开发及整理不仅能有效扩大城市空间,更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所以立体城市规划法的导入势在必行。立体城市规划法不仅表现于立体道路的建设、超高速通信网的埋设、地下物流设施规划、电缆集中化等城市规划设施的立体化,它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大众交通中心型城市开发(TOD)。而这一概念的实现就需要以换乘中心等主要交通设施为中心,居住、商业、业务、文化等多样城市机能的集中化程度的提升。

立体城市规划的理论及发展

广义的立体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从空间层面上看以某一点为基准,进行向下向上的多形态,多用途的综合性开发。狭义的立体城市规划是与城市规划设施的重叠铺设及城市规划设施和非城市规划设施的立体性整合相关的概念,即,在基准单一土地上各种用途综合性设置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达到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各个建筑物的立体综合规划。这一规划不仅是对基础设施所需财力的节约、城心土地不足问题的解决、各种环境污染的防止,更重要的这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性、效率性利用的规划。

立体城市规划法的发展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的方式、程度都有所区别。但是,纵观立体城市城市规划法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

一、为了便利城市交通,高架铁路、高速公路等的修建。可称之为1次元的规划。

二、高架铁路、地下公路、地下铁等空中和地下的立体开发。可称之为2次元的规划。三、与周边建筑物相连接的综合性开发。可称之为3次元的规划。

四、既考虑到城市景观和历史建筑物等又力求精练的立体城市开发。可称之为4次元的规划。

以H市为例,浅析立体城市规划法

H市现有一条南北方向的主干道,及部分次干道和区间路。东部地区为居住区。现在计划在城市西部地区建立商业贸易区,从而把H市打造为以商业贸易区为中心,商业、居住、文化等综合化及大众交通快速化综合化的新城市,因此,我们将导入立体城市规划法来进行规划。

道路的立体化

H市西部地区为商业自由贸易区,东南方向及东北方向分别与港口城市Y、Q相连接,为了商业的发展,需要在东西方向建造一条高速公路,来缓解交通量的增加,提升物流速度。若要实现东西高速的直线化,则需要与现有的南北快道相交叉。但是高速公路的修建势必影响城市道路的贯通性,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南北快道及东西高速公路的修建全部采用地下化。假设东西高速建在地下3层,南北快道建在地下2层,那么两条道路的衔接方式就不能采用一般形态下的立交桥法。采用地上半圆循环形态的道路体系(Center Loop)来代替立交桥,不仅能连接两条道路,还能有效利用地面路段,缓解交通压力。

大众交通设施的综合化

H市主要大众交通是一条东西通向的BRT路线,以及一条南北通向的LRT线路。考虑到城市交通及乘客的换乘的方便性、效率性,南北通向的BRT路线及换乘站规划建于地上,南北方向的LRT规划建于地下2层,考虑到乘客BRT与LRT换乘的安全性,及对于路面机动车交通的无阻碍性,BRT与LRT的换乘站将规划与位于他们之间的地下1层。同时,地下2层除了LRT车站外还将设置出租车停车场、公用停车场等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来增强换乘的方便性。

公园及商业设施的综合化

既然我们规划了BRT与LRT的换乘在地下1层,那么自然而然的步行活动我们也规划在地下1层。地下1层连接换乘广场规划大规模购物区和文化区。考虑到地下空间的采光、换气、开放感等舒适性,在步行通道连接处的规划应注重大规模的清爽空间。同时与地上建筑的规划应相一致。例如,如果地上部分的规划为住宅区,那么考虑到居住者和来访者地下的规划多为休息空间和文化空间。

非城市规划设施的综合

东西高速及南北快道建成后,在其辅道周边地区规划建居住、商业、办公等非城市规划设施。从而使城市规划设施和非城市规划设施得到综合协调发展。具体来看,东西高速和南北快道相衔接的地上部Center Loop的规划不仅能缓解过度的交通量。更应考虑到人性化的亲和性。也就是说在这些辅道设置后,通过这些辅道可以使商业集中区周围建筑物的地下停车场方便快捷的直接进出。同时,考虑到交通的安全性,车辆进出时,在这些地下通道内将禁止超车、车道变更等。

结论

本论文以H市的东西高速直线化规划角度入手,通过道路、停车场、公园、换乘站等的综合规划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实现城市的立体规划。特别是以换乘站为代表的大众交通设施的规划,不仅缓解拥挤的交通状况,更能与周边建筑相连接,有效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方便居民的生活。

在立体城市规划概念的导入过程中,相对于城市设施与非城市设施规划的综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为城市规划设施的综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由2次元向3次元规划发展将是必然趋势。本论文以H市规划为实例,通过具体分析,为其他城市立体规划的导入,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庭伟.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2007.

篇2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由人、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组成的,它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的有机整体,亦可被称为城市系统;可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子孙后代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目的就是通过规划等手段引导城市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深入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提出一些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1.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分析

近年来,我国正在不断加快城市化的脚步,这就对相应的城市规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城市规划模式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模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的。首先是收集和分析该城市社会经济方面等资料,然后确定该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并以此确定城市的规划目标,并将目标细化;然后参考前面的工作提出和分析不同的规划方案,确定总体规划方案并细化;最后制定近期规划方案并进行相关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的城市规划的重点关注是否有利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对经济、人和资源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上关注较。下图是西方某著名城市与国内某城市的城市规划效率的对比图,其中灰色部分代表城市规划模式完善的西方城市,白色代表城市规划模式凌乱的国内城市,1为城市规划用地的总体效率,2为城市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3为环境污染的有效面积,4则为城市规划的总体效率,从图可知采取完整的城市规划发案势必成功。 图一

1.2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城市的生态环境可以体现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更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的好坏与否,不仅取决于城市的布局如何,规模大小怎样,更取决于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好坏,是否适宜人类居住。然而,现代社会对城市的规划虽然给城市带来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现代化的风貌,但是这样的规划很多时候是以破坏城市的生态坏境作为代价的。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了扩大城市的范围和面积,很多城市大量地开垦城市周围的山林,小河等,以破坏城市周围的生态坏境为代价扩大城市的面积;第二,由于我国很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较少,所有很多城市的居住小区不断减少绿化用地,将其用于停放汽车等;第三,虽然国家法律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并要求对大型建设项目及时进行相关大的环境影响评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相关部门对其重视不够,实行不到位,没有使法律法规得到落实。

1.3城市规划缺乏连贯性

城市规划需要规划的包括城市广场,城市绿地,社区街道等,其在整个城市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省事的城市规划没有连贯性,经常出现城市规划随意改变的现象,例如去年做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可能今年就会,然后实行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等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4文化遗产缺乏保护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城市从形成、发展直至灭亡,在这样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然后我国现在的城市规划中,比如一些城市的旧城区改造,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导致大量宝贵的文化遭到破坏,对城市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图所示为某城市的近十年前后的文物保护情况,它很好地说明了文化遗产极度欠缺保护的现状。

图二

文物保护情况

文物出土时间分期 城市出土文物保护率 农村出土文物保护率

10年前文物 30% 40%

近10年文物 20% 30%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规划的思路和措施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好常规的城市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即城市发展水平和起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另外,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我们还要考虑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承载能力是指城市生态环境对环境污染的恢复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是指城市的资源能够给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为了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分考虑到这两者的的能力限度,切不可过度使用。城市规划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规划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平衡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的过程。

2.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规划的特点

第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不在是单一的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目的,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资源关的系为重点,而是开始强调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承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之间的平衡。

第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和范围显著增加,不在仅限于城市社会的发展,还要考虑城市中居住的人、资源和环境等,平衡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探求最佳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的方案从制定到实行,整个过程都会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分析,并综合考虑城市资源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

第三,城市资源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作为两项指标引入城市规划之中。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超过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会相应增加,但是其始终具有一个界限。毫无疑问,引入这样的指标,更加有利于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2.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规划的思路的具体措施

第一,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措施。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城市规划必须要明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支柱产业。同时,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环境和资源的能力界限,不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

第二,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措施。

城市是由人、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组成的,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城市的发展受制于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因此,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该城市现在活着未来的发展水平。合理规划利用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可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不断提高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考虑:一是提倡低碳生活,不断宣传低碳生活理念,从根本上强化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比如提倡城市居民搭乘公交车或者地铁,减少私家车出行,节能减排;二是加强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视,增加公园绿化带等的建设;三是加强监督和管理。面对一些企业、单位或者个人破坏或者污染环境和资源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予以严厉的处罚,坚决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城市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措施。

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发展城市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包括人口、教育、文化、健康、价值观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提出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城市规划的连贯性,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城市规划,注意城市规划的连贯性,避免出现城市规划无意义地频繁变动;二是加强城市规划的严肃性,面对破坏城市文化遗产的行为要进行处罚。在这里笔者以城市用地面积为例来说明该如何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使用土地便是严格地使控制用地面积与预留用地面积间达到一种平衡。

图三

结语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因此,城市规划有必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资源的关系,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3

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城市规划管理就是要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着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拥有优势品位,规划管理科学合理、有效有序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笔者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规划管理盲目无序。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盲目跟随主流,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热潮,导致了城市规划建设盲目无序。很多城市的规划时间相对大大地缩短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作用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而且城乡规划相互脱离,城乡结合部、郊区建设管理比较混乱。一些城市以旧城改造等为借口,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风貌与历史遗留建筑。甚至由于规划建设与管理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城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加上城市规划管理监督制约机构不够健全完善,导致了违法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此外,一些城市建设混乱,大量占用建设绿地,建筑垃圾处理不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逐步下降。

(二)管理手段比较缺乏。

管理手段比较缺乏,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全面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不够到位、管理职能不够健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等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城市规划都由政府审批。但是,如果不及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审批的话,城市规划管理势必就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此外,如果城市规划管理依据不够充分的话,也比较容易带来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失误,造成了一些房地企业任意更改城市规划等违法现象。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规划管理的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和分工不够明确,城乡规划管理的模式尚不够健全完善,必然导致了统一、协调、有效的城乡规划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更为重要的是城市规划管理所必需的工作经费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使得城市规划管理没有稳定可靠的经费保障,开展起工作来必然力不从心。一些城市规划管理人员队伍力量明显不足,素质比较低下,与西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不相适应。

(三)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从我国很多城市规划管理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规划管理往往还是政府单方面在操作,公众参与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这样,必然就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公众的聪明才智。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经济社会效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机制,这就导致了城市规划管理中必然会出现了一些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了对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与管理,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在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及推进城市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够重视。其实,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是一种人们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管理活动之一,也是一种公共协商的体制机制。所以,在这种城市规划管理的大趋势面前,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一切智慧。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中缺乏公众参与的机制与程序。因此,急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策略研究

(一)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同时,要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尽量减少城市规划管理的负面效应。

(二)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可以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开展规划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能源消耗量比较多。因此,我们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三)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尽量研究制定一些城市规划管理公开信息的范围、时间、方式等体制机制,进而保证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候,能够充分了解、掌握和听取社会公众有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建议。

(四)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77-01

1.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1城市规划内涵分析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与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有联系的综合性学科,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物质环境的规划,而且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很多方面的设想,是综合性的、有预见性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意义是用来预见并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它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乃至城市的性质和规模都有一个综合的部署,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保证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协调。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保证城市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1.2可持续发展概念诠释

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很多方面,这里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保证了资源和能量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再生离不开完整的生态系统。人们应该积极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地球能承受人们的生活。

1.2.2经济的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强调经济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污染和消耗,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1.2.3社会的可持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它对社会公平公正、文明和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控制人口数量在地球的承受范围并且提高人口质量,消除两极分化、失业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着重点。最终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人文素质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的。

2.现阶段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2.1 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过度,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这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因此需要对城市的发展重新进行合理的规划。

2.2 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遗产的冲突

城市的发展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它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当前中国一些城市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破坏了一些传统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城市的特色,这样的行为对城市来说是一种破坏。

3.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促机制

将城市规划仅仅对城市的建设的意义提升到投向更广阔的区域。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注重城市现实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注重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对规划区域的配置不仅要安排合理,同时还要维持甚至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规划的促进。

城市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问题,也就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规划,更是在城市工业化、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引,同时要保证我们现在对城市的开发利用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即实现发展的连续性。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工程中,要正确地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注意现在一些城市犯的错误,不能只注重当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十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城市规划十分重要,应该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从城市总体规划来看,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城市人口的可持续性

合适的城市人口规模会对城市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要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对城市的人口增长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城市人口素质。城市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任由城市人口无控制地增长,城市的土地将远远不够人类的使用,过多的人口将导致人们无立足之地,那时将导致混乱甚至是人类的灭亡。控制人口数量在城市的承受范围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估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3.2 城市土地使用中的可持续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部分。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但必须把握一个度,不能超过土地的承载范围,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又不破坏土地,子孙后代仍然能对其利用和开发。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在对土地的利用时一定要以节约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当前利益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破坏土地是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居住区域进行规划,保证在建设的同时不破坏生态,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城市进行规划来保证人类居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3 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空气和阳光等能源,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的来说是南方雨水充沛而北方雨水稀缺,而且不同季节不同年际的降水量也不同。在很多大城市都出现用水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城市规划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4.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解决以上问题方法和措施

4.1 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并着力提高人口的素质,保证城市人口数量不超过城市规划的人口限度。具体方法是一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并鼓励人民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着力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对人口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宣传和推广其中的意义。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把人口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是实现人口可持续,人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对现在城市规划的要求和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在需要。

4.2 城市用地的可持续概念延续

4.2.1必须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要坚持高效合理地处理土地配置的问题,解决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要充分体现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

4.2.2 要保护耕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或者业绩而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要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开发的土地坚决不能动。

4.2.3 要制定法律对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

4.3 可持续在城市人类住区中的体现

总的来说要采用生态学的方法科学规划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城市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居民点,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往往是一种文明的集中体现。现在的城市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和消费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建造建筑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城镇发展;前景;历史

1.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城镇化也在逐渐的在我国推广开来。城镇规划作为城镇建设的风向标,为城镇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由于我国城镇规划的经验不足,我国近代的城镇建设存在了相当大的失败。社会分化严重、交通的拥堵,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等等。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城镇规划的历史,从我国城镇规划的历史反思,加强将来城镇规划的能力。

2. 我国城镇规划的发展

(1)城镇建设盲目扩大规模。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片面的追求政绩,大力加大城镇化的建设,严重的偏离的客观的经济发展状况。城镇规划不再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为了当地的基础建设表象的规模庞大。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常常存在只是片面的加强规模,导致管理力度不能与庞大的开发项目相匹配,最终导致当地政府开发的城镇严重丧失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只是建设好了基础设施,但是对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太低,严重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城镇规划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协调。我国部分地区城镇规划的方向不能够当地的优势相结合,从而丧失了良好的自身条件。这主要是当地政府在制定城镇规划方针时并不能考虑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导致所建设的基础建设不能跟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脚步。这样就容易导致所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谋福利反而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城镇规划缺乏长远性。城镇规划缺乏长远性这是一个在国内比较普遍的问题,城镇规划没有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上出发,在整体布局时没有为城市规划留下一定的发展空间。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城镇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新的项目,但是原有的基础设施设备不仅不能为新的项目提供便利反而阻碍了建设的进程。有些城镇规划政府 调节力度不够,这使得很多城镇的供电、供水、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不能同步进行,出现公路修好后因为给排水的建设使得其被多次破坏。这就是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的基础设施常常拆迁的现象,这样不仅大量的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4)城镇规划过程中不注重遗产保护。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地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比较浅薄,不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文化遗产背后代表的经济利益。大部分政府为了追求利益上的发展,当文化遗产阻碍了城镇规划时,大部分采取的措施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古城墙等古代遗迹,但是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大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政绩对文化遗产肆意践踏,导致文化遗产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收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害。这也是我国现在为何没有很少见到大型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

(5)政策、法规配套建设不全。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当地政府只是片面的执行上级指定的城镇规划政策。但是上级领导和当地政府之间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能满足当地城镇规划的现状。部分部门并不能严格的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能,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由于自身的执行力度不够,常常对一些项目的审批出现纰漏,造成资源上的损失。

3.我国城镇规划的前景

我国的经济处在快速的发展高峰期,这也为我国的城镇规划带来了晋升的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规划带了了机会、为城镇规划带来了在原有基础上作出调整的可能。

(1)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城镇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适应当地经济的建设计划。在满足现状的需求同时要能够考虑到将来城镇规划的升级,最好长远的打算,尽量避免在升级的过程中间由于不合理的城镇规划造成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要通过城镇规划形成自己地方的特色,不能片面的追求形象工程而使得城镇规划丧失本身的功能。

(2)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间,掌握时代的发展节奏,对城镇规划提出新的建设理念以便适应新兴的经济发展。城镇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大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切的城镇规划行为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要以当地的经济情况作出决策,但是不能仅仅从经济的发展出发,而是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统筹,以便更好地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

(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规划。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城镇规划也是构件和谐生态系统中间重要的一环。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要将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的宗旨,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城镇规划的价值。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居民对所处的生态环境要求也在逐步的增加,构件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规划是未来建设的主体,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策。

(4)形成功能俱全的城镇建设。城镇规划从城镇本身应该具备的功能出发,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的交流,资源的共享。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就是城镇想农村的一个推进过程,在城镇规划过程中把握城乡的关系,使得双发形成经济上会理互惠的局势,加强上方的交流。城镇规划应该加强城镇本身的职能,城镇作为周边村子的中心。集教育、医疗、政治为一体,加强各个环节的建设,为周边的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

(5)在原有的建筑设施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升级。在针对文化遗产上,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坚决不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得城镇规划不仅仅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建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赋予城市自身具有的灵魂素养,使得城镇规划具有更加高深的寓意。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利用现有的区域地理优势,发展地方自己的特色。城镇规划不仅仅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任意的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是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筑设施基础最初合理科学的建设。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城镇规划是经济建设不断提出的要求,城镇是集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社会建设为一体的综合结构,是人民生活服务的中心。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相关的经验和制度不是很完善导致了我国城镇规划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现象。导致了大量的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未来的城镇规划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障碍。我国未来的城镇规划要秉承可持续发展观,为城镇规划的持续发展留下空间。未来城镇规划要建立集生态、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孙良美.试析城镇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城市建筑,2013(6):5-5

篇6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08-02

一、引言

目前可推测的最早的地理信息系统被称为数字地球。它是二十世纪末由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是一种实用的、具有网络特性的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的提出让世界各国的地学专家开始认识到建设数字地球城市发展战略将是推动各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以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系统经过不断发展数字地球中投入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工程项目――数字城市,数字城市从环境、资源、自然、社会等各方面集中收集信息,集中应用数字地球技术于城市,因此现代城市是由环境、社会、经济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动态系统。准确的信息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持,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数字城市的建设相继拉开了序幕,例如说我国浙江省义乌市编制了“数字义乌”的设计方案,启动了“数字义乌”的城市建设。

就当前地理系统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信息领域的发展重点。数字城市体系的提出,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条明亮的道路。从某种角度来看数字化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入发展,是以城市信息系统要以数字化城市为前提,建设城市地理信息新系统。

二、 数字化城市特点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目前状况

数字化城市相当于是一个空间信息虚拟化城市,它利用信息技术连接各种数字信息形成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对转化为数字形式的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资源、人文经济等进行宏观的管理以及调控,它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以及网络化等特点。数字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空间信息进行虚拟,将城市空间具体化,并建立相关数据关系网,这是数字化城市最显著的特点。网上商务、自动化办公、电子金融、网上教育、网络购物、网上娱乐等属于数字化城市智能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视化就是将信息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具体实物,数字化城市系统通过把数据转换为图形等形式,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化信息和数据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数字城市的可视化通过三维图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数字化城市不断提高可视化水平,便于人们加强对地理信息的认知和需要。而数字化城市信息系统中数据库、信息能相互连接,要求数字化城市系统必须网络化,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共享等,为各行业的便捷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数字化城市地理新系统的优势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数字城市的实质就是将具体设施数字化,抽象空间与具体数字有机融合,使城市信息数据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及更好地管理与处理。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城市空间各种数据进行输入、存储、访问、管理、更新、分析、显示来实现对城市实体的宏观管理以及调控。它是一种先进的科技技术,通过不同地理坐标空间位置为城市信息管理、规划、建设提供良好地帮助。随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普遍应用,国内许多城市也相继筹划创建、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很多城市已经在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如部分城市实行的城市规划、地下管线、电信等地理信息系统,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因此产生了空间位置数据能共享以及交互应用等需求。此外人们对地理信息的认知、理解越来越深入,这也要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正迫切需要向集成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三、 数字化城市地理新系统的发展规划

1.数字化城市与城市地理新系统的融合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被应用到空间信息虚拟化的数字化城市系统,包括虚拟城市技术、三维模型城市、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对数字城市的创建和发展有促进作用。数字城市是一个分阶段发展的,它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不同的时间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数字化城市还处在慢慢发展的过程中,它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集成。立足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结果,当前建立的数字化城市地理新系统发展为时空数据库,并把各种专题地理信息加载在空问基础数据框架上;把各分布式空问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集成,包括建立网站服务,建立动态异构数据库访问,查询,空间分析,决策系统,建立元数据库和网络的标准化。

数字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建立空间基础数据框架,作为其他地理数据的基础参考框架,以上传、整合各类数字化信息。空间基础数据框架包含框架数据和框架服务,框架数据基本提取自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城市各种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空间分析的建立必须依靠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包括利用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影像与地图数据制作DEM数字高程模型,此外还有4D图像包括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划地图(DLG)等。对此类数据进行改造之后,数据可以重新被启用并以此建造数字城市的空间基础数据框架。

2.数字化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在当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并且也没有统一标准,管理立法、标准和规范制定比较落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成果难以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需求。实际上,数字城市中的许多思路与工作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已加以考虑或付诸实施,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数字城市这样的高层次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当前,从把握城市建设的总体层面上说,整合城市地理信息的时机已经十分成熟。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信息的分类、信息的格式、系统配置、技术流程等方面要严格要求,务必保证数据的规范。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采集、积累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建立了各方面、各行业地理信息系统。由于统一地理数据标准的缺失,各专业部门在开发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时无法整体把握,更多的是站在本专业本部门的角度考虑,在系统软件选用、数据建模方法、数据格式、数据组织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所采集的数据与建立的系统各不相干无法有效融合,不能共享和互操作。其次,目前城市地理新系统在采集、存储、操作、分析数据时多采用空间度不够的二维方法,无法满足用户重现地表特征以及恢复特征等需求,因此数字化系统还应该将三维技术应用到系统建设中,完善三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三维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地理空间数据呈现直观性,人们对数据的理解认识也更为的理解简单容易,在工程设计、现场模拟、决策支持等方面具很高的实用价值。

3.城市地理新系统数据维护

数字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需要不断的建设以及完善,因此数据的动态维护与更新十分重要。数据的动态维护包括系统硬件设施的完善、软件的革新和系统数据的动态更新。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也是系统在不断老化的过程,如果系统保持原状态不变,很容易导致系统发送错误的信息数据,系统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因此为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更新机制的研究、完善地理信息新系统。这里还要了解一个概念就是元数据,元数据有利于用户了解空间信息,元数据的数据量非常的大,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元数据的重视,建立元数据,通过元数据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定义、条件和其他特征的详尽描述,使得空间数据的内容易于理解和操作。此外要加强对历史数据的保存。历史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必要依据,加强对数据的控制十分必要。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理数据变化更新也非常迅速。历史数据必须加以保存,以便进行时空模拟及事件的逆时空反演的操作,并且该方法也有利于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一旦信息出现错误、缺失,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及时修正、恢复处理。目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在处理新的信息和过时的信息时,新的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删除、替换掉原有数据,这显然违背了数字化城市地理新系统的发展初衷。在数据更新时,建立专门的历史数据库,将原始的信息保存起来。这样不仅避免数据重复影响数据有效性,也实现数据的动态变化。

四、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运用已日趋成熟,数字化城市作为城市信息系统的进化,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新的发展方向。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必须以数字化城市为指导思想,实现数字化城市地理新系统的战略方针,并切实把握数字城市、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的新机遇,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求开拓、求进步,为早日建成数字城市,实现城市信息化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城市规划档案,是城市建设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权威性、客观性、真实性等特点,是城市规划的审批环节里直接形成,具保存意义的图纸、图表、文字、声像等各类历史数据资料的记载,同时也是建设工程展开规划工作、勘测工作、设计工作、施工工作、管理工作、运行工作、维护工作、科研工作、抗灾工作的关键依据。城市规划档案应按完整、规范、标准、系统的要求实行整理及编制,包括各类技术资料与竣工图、经政府的报批档资料应该要和工程项目同时进行。在工程竣工时,作为验收条件之一,为日后维修、管理、改建提供书面依据。

1 城市规划档案的含义及特点

城市规划是在某一时期里为实现城市各项发展为目标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并为此做出具体的安排,如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建筑物的综合性部署等。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相关管理者就应该先熟悉该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城市现状及其发展相关的其他情况加以了解。城市的规划档案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历史记载,可为规划部门提供可靠的相关参考。

城市规划档案源自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档材料。按规划管理工作的性质,其档材料大部分在以下环节中产生:建设用地。包含建设用地的申请报告、相关部门批准的基础建设计划、项目任务书或项目计划、指标、建设用地的审查记录、承办单、用地选址材料、用地许可证、征用地材料、相关图纸、规划图等等;工程管理。主要有工程申请报告、批复等相关档、土地证、开工报告、平面布置图纸、设计图、动迁协议、工程说明书、规划方案的审定材料等等;管线工程管理。有管线工程申请书、管线工程的设计方案、管线工程的施工图、工程材料、竣工图等。

城市规划档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法律权威性。在办理建筑物相关的产权、产藉证的过程中,它起到的法律凭证的作用是其余城建档案无法相比的。在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工程一书两证的原件,是按相关法律及其他法规性档所规定的法规程序形成的,汇聚了诸多职能部门,如计划部、国土部、规划部等的相关审批意见,是土地的使用、工程的建设凭据,具备法律的权威性。

(二)客观真实性。其直观的反映了建设工程的各方面情况,在批复书上有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名称、工程的性质、建筑的面积、功能、造价等等信息。

(三)内容广泛性。它包括了单位及个人建设工程的报建、建筑物的改造、功能变更、建设单位变更、建筑物招牌、装修等内容。

2 城市规划档案重要地位

规划档案的种类众多,包含城市的总体、详细、分区、控制性、修建性、管线工程等众多规划档案,在城市的建设体系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城市规划档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从城市规划的审批权限而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城市规划审批的权限进行规定,目的在于强化合理布局、统一管理,确保其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的方案实施。所以城市的规划档案具备权威性,是城建档案的第一档案。

3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意识不强。有一部分城市规划部门的档案工作地位与作用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许多人觉得档案管理没什么意义,从而产生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没有形成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一些部门与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较差,甚至有将重要档资料据为已有的情况产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收集与再利用。

(二)信息化建设缓慢。对于实施电子政务,不管是从流程、相关技术标准或是人员的素质等方面都未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另外,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标准,绝大部分只是引用了我国有关信息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展开工作,指导上受到限制,操作上有难度。

(三)档案人员素质较低。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员在整体素质上偏低,知识结构单调、相关知识、理念没有更新、缺少专业知识、不具备档案管理从业的资质、专业知识老旧、仍按传统方式管理档案、分析鉴别的能力差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4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一)创新服务机制。首先要勇于创新,把城市规划档案的服务领域进行合理拓展。在城市规划档案开发利用中必须适应城市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开拓创新,做好其管理工作。打破阻碍城市规划档案发展的传统观念与方法,改进服务方式,探索新途径,对服务意识进行加强,以保证其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其次采用多样形式提供优质服务。相当档案工作者要从单纯的管理员变为主动的服务者,改变传统形式,为了城市规划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营造良好环境。利用的手续进行简化,提升服务的质量,对服务的手段实施创新,实现手工和现代化检索并行的方法等,真正的做到全方位服务。

(二)实行科学管理。一是实施综合管理。将各门类、各载体的相关规划档案都纳入到集中、统一的管理范围之内,以维护档案完整性与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为档案资源更深度的开发利用提供便利。对城市规划档案加强保护工作,改变以往在档案出现破损后才开始修复的工作模式,在资料档案入库前就对存放环境、资料破损的实际情况等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与此同时,利用复印、扫描、微缩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实时的做好档案备份工作,以减少原件损耗,从一定程度上延长相关档案使用的寿命。二是实施目标管理。结合实际,将定性管理变为定量管理,层层分解目标并逐项进行落实。三是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让各个步骤,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现代化管理。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为指导,加强基础业务,加强保护技术,充分发挥已有设备的潜力,探索现代化管理新方法。

(三)提高人员素质。首先档案部门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档管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采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升城市规划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水平,让他们有机会借鉴别人的工作经验,开拓管理新思路。其次相关档案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精神、物质各方面生活。依据部门与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相关激励方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第三管理人员结合本职岗位工作,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边学边实践,还要重视档案工作和其他专业渗透与融合,在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重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能学习,让自身成为具有信息相关知识与网络技能的综合型、新型规划档案管理人员。

5 结 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目前城市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借助于城市规划档案提供的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城市才能科学、合理的稳步发展,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建模技术 ,所以能够帮助城市规划的管理部分实现信息的动态、高速的查询以及统计和分析 ,并且能够对于各种方案或成果进行模拟、定量分析以及预测 ,从而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的审批、编制以及公众参与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有利于城市规划的科学化 ,城市规划管理的智能和高效化。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势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的主要优势可以概括为 :1)能够进行有效查询和检索任务 ;2)能够快速并且广泛的对相关信息进行获取 ,这可以允许在更大的领域内进行多种方案的探讨 ;3)能够更好的改善地图制作 ,更加容易获得地图 ,并且缩短制作周期 ,降低存储费用 ;4)能够增强分析能力 ;5)能够提高服务质量 ,缩短所用的工作时间 ;6)更加便利于非专业人员和公众的沟通与交流。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比如在城市的基础建设中管线的铺设经常会出现事故、城市交通水资源和灾害的应急能力以及亟待的提高和改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发展 ,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需要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或方法。于是 ,借助于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地理信息系统 ,人们可以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完成诸如规划辅助的设计、城市管理的规划控制、辅助的决策以及工程的选址等等 ,并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存储更加便利和快捷、分享也更加的及时。

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存在问题

1)应用的局限。传统地理信息系统投资较大 ,并且见效时间也比较长 ,需要实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尤其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投资大 ,而且还会涉及到数据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可得到性等问题。数据的组织和分析可以说是该系统在用的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的有限性 ,所以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

2)数据组织的问题。城市的发展信息以及空间的数据是设计和规划以及管理过程的基础 ,不仅包涵了城市的基础地形的数据 ,也包含了规划的相关控制数据 ,同时还包涵了城市的属性以及城市规划的现状 ,对于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更新是一个庞大的工作 ,需要投入很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3)城市规划本身的局限。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程中 ,往往忽略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建设 ,在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和趋势预测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专业的规划队伍也专业素质不够高 ,在一般的从事规划的人员中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也很有限 ,并且人才队伍比较缺乏 ,这些问题也给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3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3.1 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

有调查结果显示 ,地理信息系统在建设中软件、硬件以及数据的投入构成是 2 :1 :7 的比例 ,由此可见 ,数据是该系统的主要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所搜集到和存储的数据 ,有其是城市地形方面 ,可以为城市的规划以及日后的管理提供丰富大量的可靠数据来作为支撑。地理信息系统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进行有机的集合 ,实现对于环境以及城市空间的快速分析、处理和储存。遥感技术主要是借助于扫描摄影以及处理各类信息 ,对于地物和现象进行较远距离范围上的识别和监控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具备了空、陆、海等全方面的三维定位与导航能力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的空间方面的分析能力 ,在城市现代化的规划和管理时人们可以利用所获得的图片来进行分析和决策 ,为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3.2 城市规划的报批

目前,电子报批是一种新型审批的制度 ,要求承担单位交由审批部门的图纸从之前使用的纸质版改为电子版材料 ,并且将手工绘制改为电子绘制 ,而且要经过一系列标准的技术化的规范管理的程序保证电子文件能够达到标准性的要求。通过以 CAD 的形式报批的数据提交到后台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内 ,实现了该系统及时的动态化更新 ,为该系统进行城市报批数据提供了数据支撑。

3.3 土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

土地定级评估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在进行土地定级的时候建立图件数据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图件建立的时候可以将土地的情况使用地形图进行反映。可以通过比例地图来作为地形图的底图,然后利用扫描仪器来进行扫描,然后利用图片处理技术对底图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要使用的数据信息,为了更好的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可以在地形图中输入相关的坐标值来进行地形图的精确确定。

建立土地定级的属性数据库的时候,要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实施的土地定级规程来进行,同时在定级的时候要对评估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确定土地位置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土地的差异性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表达。土地定级评估因素,是具有几何定义和性质的,这样可以形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点、线、面三个空间管理目标,同时对土地定级的属性指标和属性信息数据也是有很好的规定的。将已经知道的数据和资源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可以更好的对土地进行更好的划分和处理。

3.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通过土地变更研究系统,系统用户能够依据过程库中已知结果,制作出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并通过这些统计数据表格,判断土地变更数据是否准确。如果土地数据准确无误,则可以将其放入到图版中进行合并操作,在图版合并过程数据库中,通过对已经分割的土地变更图版进行合并,即可获取新的变更图版,并形成新的土地变更现状图层。再者,我们将土地变更现状图层放入到历史数据库中,可便于系统用户对这些数据的查询及回溯。若土地变更现状图层存在错误性操作现象,系统用户可在历史数据库获取原有资源,对错误数据进行还原。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能够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重要的依据。土地执法监察主要对土地管理法规及法律实施及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对违法土地管理法规及法律者进行严厉的制裁。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地区土地管理部门职责及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其二,对土地利用者及所有者的土地管理和利用行为进行严密的监督,以防止土地利用违规、违法现象的产生。

4.结语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跟多媒体或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 ,建立公众参与的地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相关应用程序能够将含有动态地图的城市规划信息到互联网上 ,之后通过网络的普及作用以及规划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让公众及时掌握审批的进程以及本城市的规划状况 ,能够很好的做到规划时务必公开化 ,可以使得公众更好的参与评估以及及时的提供有效的反馈 ,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普及以及深入应用能够将地理信息系统更为清晰、直观和快速的为群众呈现 ,这样有利于提高公众参加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加大公众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参与积极性和深度与广度。

篇9

1.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性

1.1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过于轻视,各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了城市档案管理体制的落后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工作章程,管理非常混乱,使得工作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现代化的城市档案管理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程序和执行标准,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都必须严格依照工作章程,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尚不规范的有效途径。

1.2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市场机制下强调的是效率和公平,过去那种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就思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体现出该项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的有益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3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水平的需要

在旧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重视的只是城市规划档案的搜集和保存工作,而忽视对已有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利用。由于各种档案资料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权威性的材料,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以后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研究以及改进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仅仅保存这些档案材料是远远不足的,还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相关档案材料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数据来为今后的城建工作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信息。

2.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的若干建议

2.1档案管理人员要实现思想上的转变

在城市建设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起着关键和主导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旧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往往难以改变,这将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转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举办各种职业讲座等客观形式来及时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充电,提高其业务技能,使其适应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工作要求。在思想上要由过去那种被动地、消极地工作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地工作,这一心态的转变同时也将影响着工作的态度,使得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更加具有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2.2积极进行网络化建设

当前正处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将网络化建设视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在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化建设是必要的和不可忽视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在网络设施的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力度,支持其引入先进的网络设备已实现档案管理办公的自动化和便捷化,由中央档案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保证各个地区之间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资料的共享,确保各种档案资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的智力支持。

2.3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现阶段造成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相对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进而导致工作责任感的缺失,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转型的巨大障碍,必须予以克服。各级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以上级领导机构的政策文件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的特殊情况,积极制定严格的工作章程,实行责任制度并将档案管理中的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增强地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嘉荪,叶鹰.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学通讯.2003(5).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多的浮现出来。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困局,从大城市交通拥堵、雨水淹城、空气质量恶化到用地的合理性,公众逐渐对城市规划的作用产生质疑,而作为城市规划从业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拍脑袋做决定的情形也使自己的职业自信严重动摇。城市规划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析研究方法,以及未来会有怎么样的发展趋势,通过阅读城市规划方法论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演变的相关论文,试图探寻问题的根源,进而预测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方法的演变

1、工业革命至二战时期

由于工业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城市规划以大规模的建设厂房和住宅为主,对物质空间环境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的方面。

同时源于环境污染和卫生状况的恶化,规划开始由工业发展布局和土地利用为首的物质形态规划逐步转向解决社会与公共卫生问题,出现了田园城市理论、广亩城市等城市理论。随着进化论的提出,有机疏散的思想开始得到了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城市人口的高速增长,高密度和交通拥挤成为突出的城市问题,规划界有人开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探讨高度集聚城市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柯布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学者获得了实用主义者的大力推崇,并对二战后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缺乏对城市现象多样性和复杂性全面和深入认知,认为物质环境能够决定社会生活质量的物质决定论具有广泛的公众基础。城市规划是以建筑师为主导的精英式规划,是对未来终极蓝图的描绘。当时的城市规划思想以理性实用主义为主导,将城市规划视为技术活动而本身不带有任何特定政治价值观或评判的观点。

2、1960s时期

受到格迪斯的“ 调查―分析―规划”理论思想的影响,系统理论与科学得到了长足进展,人们开始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城市,认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尝试着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为建立复杂的数理模型提供了支撑,具有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意识到城市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不再认可规划师描绘终极蓝图的想法,系统理论冲击了此前以物质和设计为核心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由于1960年代的西方社会爆发了一系列广泛的社会冲突和文化反思,经过社会变革之后,分化的社会群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Davidoff对“技术主义”进行了自我批判, 认为城市规划者应当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承担委托人的倡议责任, 并应特别关注城市规划中所忽视的那些弱势群体的利益,从而在城市规划界产生了倡导性理论。随着西方民主进程的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逐渐普及开来,进一步推动了对城市规划活动的政治本质认知。

在这一时期,理性过程理论逐渐得到发展,理论支持者认为可以通过对过程和程序的控制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他们认为城市规划判断在本质上更接近于政治, 而不是技术或者科学, 因此将城市规划视为以实现特定价值观念为导引的政治活动,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规划中涉及的政治问题。

3、1970s至今

到70年代初期, 学者们普遍认为城市规划兼有政治内涵的系统和理性过程。随着黑人运动、人权运动、妇女运动的社会思潮兴起,强调自由平等、多元和差异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萌芽,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对理性过程模式产生批判,意识到好的程序不一定导致好的结果。出现了新学派、交往规划理论等。城市规划者的角色发生转变,认为城市规划者在价值判断方面并不具备更为高超的技术,不再承担技术专家的角色, 而是更多地充当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

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城市规划开始重新回归人本主义。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出现,城市规划学者开始从生态角度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可持续的规划理论开始兴起,并开始逐渐占据规划理论的中心位置,可持续发展理念至今仍在发展完善阶段。

4、城市规划方法论与方法的演变

城市规划方法论是认识世界的思路,具有哲学视角,核心理念是过程性;方法是具体的程序手段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哲学传统先后经历了唯理主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阶段,技术方法经历了美学工程技术、系统分析、模型数理分析、逻辑推导以及系统综合的变化。

二、我国当前城市规划方法的现状

1、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规划

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是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为主导,规划人员提供技术服务。由于缺乏对城市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深刻认识,以规划师个体的知识能力和价值判断来代替社会各类人群的需求,造成了由个人对发展趋势把握不清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由全社会买单的结果,公众参与的发展还需要民主进程的进一步深入。

2、规划师角色的困惑

社会各利益阶层的诉求差异日益增大,在此现实面前规划师到底扮演何种角色,是各方利益的调和者,是保护弱势群体,还是代表强势的政府立场?这种困惑是目前规划师迫切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政府也成为了实际利益争夺的一员,保证社会公平随之被自诩为规划师的责任。但在实际的社会体制下,政府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削弱了规划师的发言权,规划师往往成为了地方政府实现某种政绩的政治工具手段。

3、规划的动态性仍停留在认知表面

虽然城市规划在空间实体上展开,但由于政府的强势地位以及追求形象的需求,很多规划仍处于美学设计阶段,对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认知不足,缺乏人文关怀。

4、技术方法缺乏理性认知不足

城市规划无论是问题分析,还是方案建构,或者是理论研究,都偏于宏大叙事和个体的随想规划,缺乏理性的态度。方法都偏于“软”方法和不可检验性的方法,缺少“硬”方法和数理方法的运用。随着3S、VR等技术的发展,数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表达变得越来越被公众所理解,应加强理性分析来提高规划者对城市这个复杂综合体发展趋势的判断。

三、我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1、从工程技术手段到人文关怀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被普及,具有了广泛的公众基础,城市规划不再是以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的工程技术手段,更侧重于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的问题,人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将在城市规划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2、从单一目标到系统研究

城市规划目标的单一性与研究对象的系统性、理性分析的独立性与决策研究的综合性的统一将引导城市规划技术方法从单一走向系统。在规划决策过程中更注重对多要素系统的综合研究以保证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及其价值理性的实现。

3、回归理性

人本主义的思想方法将进一步与现性相结合,传统依靠形象观察、直觉经验与完全主观的规划方法将逐步融入理性的逻辑框架之中。随着3S技术,虚拟分析等技术的发展,模型分析的作用将得到彰显。

4、从精英规划到公众参与

城市复杂性认识的日益深入,规划者对城市发展的精准判断越来越难,精英规划不再有效。随着民主的进步和社会的分化,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规划将逐步走向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尹稚,马文军,孙施文,王世福. 城市规划方法论.城市规划,2005(11):28-34

篇11

1.传统模式下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弊端

1.1规章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城市化建设缓慢,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开展,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重视,更没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一些传统思维和旧的模式还是根深蒂固,这就造成了旧思维和新形势之间的不可磨合的矛盾。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难以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分析等等。这种规章制度上的缺失是阻碍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的主要因素。

1.2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单纯地将其工作范围限定在相关档案资料的保存和收藏,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范围广泛,是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它不但涉及到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存管理,而且还涉及到对相关文献资料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是各种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的直接反映,而且还能够为以后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城市化发展中的特殊价值,以使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

2.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政府部门的体制和各项工作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在旧的发展模式下效率低下,管理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必须对其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态度,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参考资料。同时,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发展创新还能够通过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机制更加高效地开发利用在城市规划中产生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档案资料,而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来说一般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发展创新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3.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注意点

3.1转变工作态度,提高业务素质

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该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上来,积极开展本部门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座谈会、业务交流会或者报告会等形式来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使其增强责任心,转变工作态度,由过去被动消极的工作转变为现在积极主动地工作。工作态度的转变必将带动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极大提升。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工作人员对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能力,使得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3.2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一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各级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工作规则制度的完善工作。制定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具体规章制度,设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责任归责机制,将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促使工作人员产生压力感,进而端正工作态度,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支持该项工作的完善和发展,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建设基金来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为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另外,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引进既懂管理又懂专业计算机知识的人才队伍,优化本部门的人才结构,使大量的数据资料在信息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得到高效地处理,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便于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投放到要求更高的工作中去,提高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晓章.北京市公安局档案工作会议强调依法治档科技兴档素质保档.北京档案.2001(4).

篇1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city scale enlargement, land use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ow in urban planning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become the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urban planning,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urban planning of urban land us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the city planning, land us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直以来,土地利用问题都是城市发展规划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从理论意义上讲,城市规划是通过塑造城市物质空间来完成对人类生活居住环境的创造,而这种环境的创造需要建立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上才能得以实现。从实践意义上讲,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也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过程。因此,从这一层次上讲,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的配置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科学的使用土地资源的过程。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规划城市扩展空间,稳步发展城市规模。

一、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保护农耕地为基础,统筹规划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科学高效的使用每一块土地资源。而城市规划的目标则是以城市现代化发展和建设为主,对城市各项建设进行综合性整体部署和规划,二者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土地利用规划从远景发展和统筹发展出发,在保证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分析城市用地范围和规模,规划出城市用地和其他各种用地的平衡性,持续性的发展。

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将人均建设用地指数设为规划标准,忽略了众多影响因子,比如区域和城市之间应保持的关系,城市中建设用地不合理的扩张使用,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等等,都和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矛盾和冲突。

二、城市规划中城市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发展定位不合理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是对资源的保护,而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快速发展现代化的都市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的消耗资源。二者规划因此而产生矛盾和冲突,但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发展规划都过度定位于现代化都市的建设,忽略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将城市规划建设定为重点,忽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增长,城乡流动等因素带来的城市压力。

2.城市规划中存在不合理的布局现象

现代化的城市是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交流的综合体系,而大多数城市规划建设中,都将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成工业基地,试图通过工业带动城市的发展,没有全面的从城市的各种功能开发和发展建设中进行规划,使得城市单一化发展,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流通受阻,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3. 城市地面利用效率不高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效率一方面体现了城市整体配置水平的结构效率,一方面反映了城市土地使用水平边际效率。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地面利用效率普遍低下的现象日益严峻。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上分析,我国大部分城市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仍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主要通过加大土地要素的投入比例,扩大城市外延的再生产来得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中仍有大量的闲置浪费土地存在着,现有城市土地仍存在着较大的利用潜力,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高度重视。三、城市规划中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与发展的主要策略

1.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尽量少占用或者不占用农耕地。在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过程中,应该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建设用地和规模不能突破土地利用总规划确定的城市和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子综合考虑,力求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利用,使得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重要因素共同发展。

2. 优先发展生态建设

目前多数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建设重视不足,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对城市的合理容量和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适宜度进行研究。建立土地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建立生态保护区,达到稳步发展为大容量城市的建设目标。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土地利用规划区中建设用地范围划分为,城市发展促进地区,城市发展控制地区以及非城市化发展地区,根据生态限制因素为依据,进行规划。深入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最低限度的控制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不良影响。

3.强调区域发展观念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及发展不能仅仅从促进城市这一单一的方面进行考虑,必须以促进城市整体发展为立足点,强调城市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及城乡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将以下方面的内容充分考虑进去:第一,从城市区域发展特点出发,并根据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对城市区域发展建设用地的布局情况,土地利用开发的规模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地分析;第二,对城市各区域发展建设中所具备的各种发展优势及影响因素予以全面地分析,并整合城市内部各个区域之间的优势资源,以促进城市整体实力的提升;第三,针对当前城市发展规划的实际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整措施及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4、建立城市土地循环利用调控机制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流动管理,增大城市土地资源的资产存量,比如土地收购,土地流转,土地储备等方法。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将闲置的土地资产存量调拨给可以高效利用的企业和优势企业合理利用,另外还可以将部分土地资产存量转换成资金,从多方面实现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开发循环机制,扩充土地供给的储备,建立科学的增值循环机制,增加货币资金,提高货币资金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将先进的规划理念注入到城市经营的各项领域中,引导城市土地资源正常增值,稳定的扩展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