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0 10:38: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篇1

2.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会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小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1]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没有压抑感,给学生一种自由、独立、主动的探索空间,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有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3.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又要注意分析教学内容,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启发方法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探讨

1. 形象启发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简单,大脑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对于抽象的东西难以接受和理解;直观思维较强,对具体的、直接的事物会给予更多的好奇和关注。诸如五彩缤纷、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者是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者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能够在课堂上出现,必将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形象启发的方法,如教学古诗《江上渔者》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并配以一定的悲怆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一个古代的衣衫褴褛的渔者,在茫茫的了无边际的江面上,驾着一叶小舟,在滔滔的江水中时起时伏。教师可以在学生听和看的同时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在这样的视听感受中了解捕鱼人生活的艰辛和危险,进而进入诗中的意境。教师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直观感受,肯定比采用直接讲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讨论启发法。爱分胜负、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心理特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讨论启发法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各种交流,以调节学生大脑的兴奋性,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主动去掌握知识。当然,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和积极思考与探索问题,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3. 游戏启发法。小学生都有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课文中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学生能在课堂上有说有唱,能动能叫,自己动手动脑,把语文学习融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必然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再加上教师在游戏中的适时和恰当的启发,肯定课堂教学效果倍增,而且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很多教学内容也完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游戏启发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定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进行游戏。游戏结束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为什么小蝌蚪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找妈妈的行动中失败了,而第三次能成功地把妈妈找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受到启发。

4. 实验启发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内容会牵涉到一些诸如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道理,虽然这些知识对于成年人来说容易理解,易于掌握,但是鉴于小学生阅历浅,有很多学生对于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教师在这类课文内容的课堂教学中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直观体会科学道理和知识,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其中科学知识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捞铁牛》的课堂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实验启发法进行。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实验表现课文内容: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缸里放一些沙子和铁块,向学生说明铁块相当于是铁牛;水面上放两只小塑料盒相当于木船,盒子里放些细沙,用一根细绳连接小塑料盒和缸底的铁块,绷紧绳子。实验时,教师将盒里的细沙子慢慢弄出,塑料盒将会慢慢上浮,随着塑料盒的慢慢上浮,铁块就会被慢慢拉动,这就完成了“捞铁牛”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对课文中所讲述的道理肯定能够在看实验的过程中完全理解和掌握。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对于小学语文采用启发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启发方法。

篇2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86-01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首创。他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名言成为“启发”一词的最早来源。

一、启发式教学的本意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体作用的发挥,则是教学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孔子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在《论语-述而》中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著名论断。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就是“启发”一词的最早来源,是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宋代朱熹进一步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句话完整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到百思不得其解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给学生举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却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个方面,就不要再教他更多的东西了。[1]

孔子的理论是这样,实践中他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三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启发说:“绘事后素”(这是说在作画时,要先有素白质底,然后再加上彩色才能完成好作品)。子夏就领会到孔子是说“礼”须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但不确定,就再进一步问:“礼后乎?”(您的意思是说人要先有内在的仁德,然后才可以用礼来修饰和调节吗)?孔子听了子夏的回答后,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子夏经过思考,在没办法弄懂时主动问孔子的,而且稍加点拨后,就能由诗中对美女和绘画的描写联想到“礼”对人的修饰作用。这显然已经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了。也正是孔子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性、主动性的表现。所以,孔子高兴地说:能够准确领会我的意思的就是你子夏啊,我可以和你讨论《诗经》的内容和道理了。(《论语・八佾》)[2]

总之,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认知更新、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智慧的生长。教师在教育中只要发挥好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和启发,即“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则由学生完成,如果不厌其烦地把所有知识一一告知,就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发展。

二、启发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改变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

重新认识启发式教学对我们现在课堂变革仍然是有启示作用的。这不仅因为好多学校仍被“升学率”的外在力量牵着鼻子走,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却依然采取“填鸭式”、“题海术”教学方法,学生课业负担比原来更重;还在于当前似乎又有注重教师能力体现的倾向。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在实施启发式教学上困难重重,但如此的教学又怎么能培养高质量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材呢?

当然,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的是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但从教师来讲,重新学习和领会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改变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练习和讨论、自己思考、探索和领悟知识,使得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支配自己学习时间、空间的权利,让儿童自己的大脑、眼睛、双手和嘴巴的作用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应该是必然和可行的选择。

三、贯彻启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启发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在教学中却常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我们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启发教学成功的前提。综观孔子的一生他是把“仁者爱人”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与学生共同生活,接近学生,并关心照顾学生。接受学生的种种提问而善于解答,同时也容许学生反辩,养成了师生之间好学的风气和深厚的感情。教学常常是自由讨论式的。他和学生平等讨论、相互切磋,最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现代教学中更应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愉快、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学习,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要通过有的放矢的提问,比如用设问、反问、追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者针对学生思维障碍和思考习惯,巧妙地设疑,灵活地变换提问方式,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寻找问题的解答,探究钻研,真正体验思考的乐趣。

3.激发动机诱导学生热爱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提出新任务,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孔子就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亲身体会和“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名言教育勉励学生,使他们“好学”“乐学”,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

总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对改变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好比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必将使学生的思维之花,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篇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医学院文科生;化学教学;探索

我院从扩大本科招生以来,吸纳了部分文科生进入护理专业本科同学行列。这些文科生由于缺少学习化学所必须具备的中学化学知识和基本化学素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过分依赖老师、学习被动,学习压力非常大,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如何培养这部分医学生的化学素质,让他们较愉快而顺利地完成《医学化学》课程的学习,成为化学老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该问题在中国很多医学院校都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象对待理科生一样对文科医学生教学,必然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产生更浓厚的悲观情绪,对化学望而却步,因此必须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思路。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它的成功利用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文科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启发式教学由教学方法、教学类型、教学原则发展到教学指导思想[1],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维特洛克(M.C.Wittrock)指出“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倡导者们关于问题解决法和学习策略――包括学习和记忆知识方法的教学”[2]。《教育大辞典》认为“启发式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类型”[3];随着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把启发式教学看作同注入式教学相反的,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4]。

化学教育家刘知新看到,我国化学课程有着重视化学事实、概念、术语和原理等“内容目的”的好传统,但也存在着有意无意忽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性等心理探究的“过程目的”的弊端[5]。在实现知识内容展开的过程中,要让思维充分活动,让生命积极体验,进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充盈学生个性,就必须从传统的教授法转向更多地采用启发法[6]。

二、启发式教学在文科生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解决。如设置问题启发、实验引导启发、参观学习启发、课堂讨论、比喻启发、自学辅导启发等。

(一)设置问题启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问”开始的。启发式教学通常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所以教师抓住学生求知探微的心理,采用合理深度的问题引导式教学,把新颖、独特的教学问题设计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设计在学生身心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上,然后层层剥笋,步步深入,最后逼到问题的中心,一点而破。不仅可以去除文科生学对化学的心理负担和畏难情绪,而且使学生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我们采用的问题启发式教学设计包括“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问题设置与解决”、“巩固与提高”和“归纳与小结”五部分。前三部分内容以预习卷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要求掌握该节的哪些主要知识点,预习和学习有方向,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第二部分是提示学生本节哪些为重点,哪些为难点,主次分明,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使知识体系更具条理性;第三部分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点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适当深度的问题设置,由学生通过讨论、自学、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第四部分是教师根据重点与难点,和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或混淆的要点,制定一些习题给学生训练,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运用能力,加以查漏补缺;第五部分是让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所学章节要点,学会总结归纳,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构架,教师在本环节中只起总结的作用。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二)实验引导启发

用实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直观、生动,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冲动和学习欲望。通过实验演示,启发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我常常用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去引领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每做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弄清三个问题: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分析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归纳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例如在配合物的教学中,做一个演示实验:往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紧紧抓住试管中物质颜色、状态等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刚开始试管中为什么有浅蓝色沉淀生成?沉淀为什么增多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减少?随着沉淀的减少,

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又逐渐加深变为蓝紫色?此时再加入氨水,为什么蓝紫色几乎不再变化?直观鲜明的现象激发兴趣,问题产生求知心理,使学生主动探索得到结论。演示启发适用于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时使用。该法对提高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有帮助。

(三)参观学习启发

主要通过走进医院临床科室或科研院所采取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展开。座谈会可以让医生、护士或科研人员从加强化学基础理论、提高实验动手能力进而增强医护能力或科研能力等方面作经验传授,并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举例畅谈化学在临床治疗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提高医学生化学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特点需要”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同学们也可观摩医学治疗过程,期间医生、护士或实验管理人员的点拨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认识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意义、医学对化学的无法抵御的依赖。该方式给予学生的化学知识可能比较有限,而且不是太系统(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内容上下足功夫),但对端正文科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有重要作用。

(四)比喻启发

化学的很多理论是枯燥而抽象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接受起来乏味不说,教学效果还不好。如果教师适度地运用比喻或打比方等手法,教学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例如: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解“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时,如果将主量子数的不同取值比为不同的“楼层”,角量子数的不同取值比为同一楼层中某阶梯教室中的不同“阶梯”。“楼层”越高能量越大,同一楼层的阶梯教室里,“阶梯”越高能量也越大。学生听起来感觉就更形象更真切了。

(五)自学辅导启发

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有很大不同,就是学生的主动性需要大大增强。有很多知识需要大学生自学。文科生由于中学化学素质的缺乏,需要文科医学生自学的内容可能就更多,也是由于化学素质的欠缺,他们自学的难度也比理科生更大。如果老师能把握好这个环节,适时地对学生自学知识加以辅导启发,对文科医学生化学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如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很多文科生只有很粗浅很模糊的认识,现在看到大学化学教材上内容丰富的元素周期表,绝大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学习。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一般会先给学生补充一些很基础又很关键的知识,作为他们自学能力的铺垫,然后让同学们去自学对他们来讲难度比较适中的知识,最后对他们的学习成果验收检查。

三、几点体会

(一)回归学生主体

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教材为学材,变教学为学教。尽快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全由老师决定,学生很少参与的情况,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出不同见解;介绍不同的教材、参考资料,给学生独立判断的机会和压力。

(二)巧妙设疑、及时设疑

首先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其次应在关键处设疑。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上学生最疲劳时、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都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归纳。每到章节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制作归纳有机物命名、性质等知识的学习卡片。

(三)教授有效知识,突出重点

护理系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化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基础较差,对现行教材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均不如后者。因此在讲授知识的难度及广度上应有所区别,教授有效知识、突出重点是必须的,可采取课中、课后提问,考前集中复习等方法来刺激学生强化认知。

(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老师要注重知识的疏导和传递,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演练,测试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在课余收集学生意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较普遍的难点问题及时了解并作相应解答。我们每学期在开学几周后都会和学生开“师生交流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反馈教学信息,便于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再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文科学生化学作业情况的检查,增加对文科学生的作业批改和学习指导。

(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总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总是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教学不能逾越学生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对文科生学习化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贯彻启发式教学时,在内容的讲授上,要遵循知识本身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在问题的设计上,跳跃性不能太大;问题设置的深度必须适当:难度过深可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难度过浅,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构架,也培养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教给学生逐步探索、分步解决问题的技能。

通过对2008、2009、2010、2011级文科医学生《医用化学》的学习成绩分析,我们发现采取启发式教学后,文科医学生的化学成绩较往届学生有明显提高;教师上课时也明显感觉学生自信心增强,思维更加活跃。虽然启发式教学占用了师生不少时间,但该法不仅提高了学生成绩,更主要的是唤起和保持了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忠华,周阳.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9,(2): 50-52

[2] Wittrock M C,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 Edited by Michael J. Dunkin, Pergamon Press, First edition 1987: 68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00

篇4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间的桥梁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知识,加之《中医诊断学》重点讲述的是四诊的一个个独立症状、八种辨证的一组组证候,具有杂、乱、散而难学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教学总结,我们体会到重视启发式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积极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它重视的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重视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医诊断学》启发式教学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依据

思维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提普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故而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先了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方法,才能正确地选择启发式,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教师虽“启”,但学生不具备“发”所必须的知识,就会导致“启而不发”,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我院本专科《中医诊断学》开课时间多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医学生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等基础课,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框架,有知识延伸的空间和潜力,所以适宜进行启发式教学。

2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启发式教学的切入点

多年来我院招收学生中属第一志愿者比例较少,调配生多,加之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中医学积极性低,专业思想不巩固,学习中医的兴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启发式教学的起点,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笔者的感受是精心安排并上好《中医诊断学》第一节课即“绪论”一节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第一节课能影响学生对新课程的第一印象和兴趣程度。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上好“绪论”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明确学科性质,解决《中医诊断学》是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打开中医临床大门的一把金钥匙。②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中医诊断学》作为桥梁课程、过渡课程是必须要学好的,因为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好《中医诊断学》就能认病识证,如果同时学了方剂,就可以处方遣药。同时举出由于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悲剧事例,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学好诊断学的重要性。③列举知名中医大家,讲解他们治学成才、治病救人的事例,突出他们在中医学术上的伟大贡献,以他们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崇拜感,激励学生热爱中医、树立学好中医的信心,激发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浓厚兴趣。④“绪论”的内容广泛,如照本宣科就易使讲授变得冗长而乏味,所以,在“绪论”的教学中应突出新颖性及创设临床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疾病为例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激发好奇心。当然,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教师时时要用高超的授课艺术激发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3以巧设疑问、对比联系为启发式教学的途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故启发常用提问,提问要有悬念,从心理学角度讲,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是感情的一个闸门,这个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强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首先,《中医诊断学》授课中所提问题应难易适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太浅的问题,可能造成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思想的放松;设问难度太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削弱学习兴趣。只有以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训练学生,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出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设疑立悬要抓住重点和疑点,平时注意积累新知识,突出与诊病有关的新颖性问题。并且要有耐心,给学生一定时间,当学生产生困难时深入浅出地进一步启发、引导。比如讲授局部汗出之半身汗,先举典型病案,然后设问“此病人真奇怪,为什么是左半身有汗而右半身无汗呢?这是怎样造成的呢?”这样可以给学生造成心理上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

比较就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提示异同,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辨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中医诊断学》重点讲授一个个独立症状,一组组证候,内容多而复杂,有些内容较枯燥难懂,症状或证候之间多有相似之处或联系,而不同症状、证候具有不同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故教学中大量运用对比联系法,以达到鉴别症状、证候,学懂弄清的目的。比如讲授阳虚证时可联系气虚证,通过复习气、阳的功能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认识到阳虚证是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阳的温煦功能减退,故阳虚证=气虚证+寒象,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联系气虚证感到阳虚证容易理解了,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获得了思维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习效果。

4以发展智力作为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篇5

设计素描是在设计领域各造型艺术学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素描训练体系,是转换思维模式、拓展造型观念、提高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基本训练手段。设计素描不同于绘画素描,它服务于设计,不仅在表现内容上有所区别,在表现语言和形式上同样要求创新认识和综合运用。在设计素描的教学实践中,启发式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它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新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从而令学生自觉地注重培养设计思维观念,提高对内容、形式、语言、媒介等等方面的创造性的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启发式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那么,如何开展启发式教学呢?

一、启发学生明确所学的专业方向,构建宏观的学习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有多个专业方向,如平面、环艺等,学科间的差异对造型基础研究提出不同的要求,必然影响到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比如,平面方向强调二维、三维、图形图像、色彩、材质、肌理等等,环艺方向强调三维、四维、结构、造型、空间、色彩、材质、肌理等等。由此,两个专业方向的性质决定了设计素描在教学内容上既有交叉也有各自的特点。明确了专业的方向和学科特点,就好似我们确立了道路的目标,然后再结合道路所在区域的综合环境选择各种交通工具前行,于是,目的达到了,我们到达目的的各种技能和感受也具备了。运用这种启发和引导方式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设计作品的个案分析挖掘出其基本构建元素和语言特点,让学生明确意识到在设计素描课程里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切实理解设计素描的学习意义,认识到设计素描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必如,《跨越中西――靳埭强与格吕特纳的海报对话》封面,从中可以提取明暗、光影、虚实、体积、空间、正负形、肌理、动与静、外形、比例、强弱等等表现元素。通过作品分析提出了新的问题,产生了研究的对象,因此,自上而下的逐层发现问题到自下而上的逐层解决问题是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在表现对象的拓展上体现启发式教学理念

学生因应试教育而形成思维定式,局限于以静物、人物、风景为表现对象,注重结构、体积、明暗、质感、重量、空间等元素。虽然这些也是设计素描中的部分内容,研究它们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具象表现能力,但是,如果把它们作为终极目标显然趋于狭隘。因此,启发学生针对设计专业方向的素质要求拓展表现对象的范畴以改变思维习惯、丰富审美类型、增强创造意识尤为重要。

(一)通过现实课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积极性,提高画面表现的能力

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总是有着鲜明的个人观点,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实课题来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从而发现并解决多种画面语言问题。比如,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西南地区的持续干旱、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神州飞船上天等等,这些身边的重大事件都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在课堂上,我们把这些事件作为课题引入到教学里,第一,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多角度思考与创作,表现出诸如生命、人与自然、灾难、痛苦、自然的力量、人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团结、希望、爱等等认识与情感。首先,学生注重了情感因素的表达,作品因而更具感召力。第二,通过主题表现,学生认识到形式和语言的重要性,并且会更加主动地研究它们。第三,打破了课堂写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借鉴、临摹、写生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开阔了视野范围,丰富了研习途径。第四,通过主题表现的介入,把零散的技能学习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能明晰方向,在创作中学会处理画面构成中的综合因素。

(二)启发学生再认识表现对象

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作为表现对象,包括客观物件、抽象情感和主观意向。设计素描中,更加强调认识事物的角度。观察和表现对象有物理角度和心理角度,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特写造型兼具两种审视角度,是作画者按照主观感受把对象的整体或局部特征加以夸张放大,刻画精细,以达到超乎寻常的视觉效果,体现出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特点。不同视角的特写会令画面意境大为改变。比如,近景白菜,顶天立地,丰硕饱满;远山小路,间或树丛,隙地显现。通过低视角特写,显示出白菜的力量和韧性,超越了远去的小路和树木,赋予白菜强大的生命意义。

从不同视角认识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比如空矿泉水瓶,是一个工业产品、容器、透明体、文明载体;也可以看成是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回收商品;在浩瀚的沙漠被迷途的行者看到时,它是希望与生命的迹象;经过放大,它是管道、住房或者仓库;通过联想,它是导弹、接力棒;通过再利用,它是工艺品,生活用品。启发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全面的设想和思考,了解该事物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体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把多个客观物象的特征加以融合,采用夸张、变异的手法,局部或者完全创造出新的物象。

把音乐的类别和情感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运用点线面、色彩、笔触、肌理构成各类抽象的画面,营造出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启发学生把设计素描和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文学、舞蹈等)结合,通过这些练习,加强对画面节奏感的控制能力和抽象情感的表现能力。

三、在语言形式和材料的运用上启发学生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包括线条表现、黑白表现、结构表现、具象表现、抽象表现、意向表现等等,语言手法上又可运用影响世界画坛的现代流派(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等)的画面表现语言。这些语言形式反映出不同的视觉特点,通过相关主题的画面表现在认识上突现出来。我们可以研究卡拉瓦乔、维米尔、珂勒惠支、米罗等几位画家来了解黑白表现手法,学习席勒、梵高来领悟线条和笔触的魅力,从构造分析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结构素描;从画面意境、主题需要、情感表现、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理解具象表现、抽象表现和意向表现。借用不同的现代流派的语言特点表现同一个主题,比较画面呈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语言形式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我们把它和主题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创作中领悟它的价值和魅力,在主题表现中主动研究和掌握。

材料是设计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认识材料,感悟材质美、肌理美也是设计素描的学习范畴。运用综合材料表现作品,丰富了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对材料、肌理的审美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设计素描课程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领域向设计领域过度的重要环节,表现内容与形式,尤其是它们承载的创造性表现思维都是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认识上更加主动,在专业转型的思路上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1]斯图瓦特•帕塞.现代素描技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11.

篇6

教学查房是一种以现有临床住院病例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院临床科室培训各级医师,特别是培训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和毕业后的初级医师的重要方式。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在内科学教研室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查房,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 教学查房的基本模式和意义

教学查房与医疗查房不同,后者的对象是针对患者,目的是解决其诊断与治疗问题,而前者的对象是针对实习医生,目的是解决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三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查房过程中应检查学生了解病情的程度、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临床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查房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教学准备;②教学目标;③查体示范;④临床分析;⑤启发教学;⑥归纳总结;⑦为人师表。通过教学查房,学生能有机会演示和验证自己的临床能力,并结合实例,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发现、判断,培养独立思考和临床思维能力。一次成功的教学查房不但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拓宽知识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还能在教师为人师表的感染下接受一次医德医风的教育。

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查房中的重要性

教学查房除了了解实习生对病情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临床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能评估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因此,位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能否很好地掌握教学实施,特别是掌握教学查房的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学医院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在教学查房的几项内容当中,启发式教学又是其中一项重点和难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教老师在教学查房中不仅要传授实习生对疾病的掌握内容,更要培养实习生的智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查房中着重强调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以进一步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调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实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式教学不仅限于学生思考问题,还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查房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双赢的效果。

三、 启发式教学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由于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诊断学在内,对这两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是衡量一个医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也是日后学习其他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桥梁和途径。因此近两年我们在大内科临床教学当中,着重强调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查房,也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启发性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辩证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思想和观念。它强调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不在乎采用什么形式而在在乎是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凡是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就是启发式教学[1]。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包括直观启发、问题启发、比喻启发、练习启发、讨论启发和表情动作启发等[2]。

1.设计具体合理的教学查房方式

如何在内科教学查房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前提是在教学准备工作中设计具体的教学查房方式。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查房方式:①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查房方式。教学大纲是任何教学活动的规范,带教老师要熟悉每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设计教学查房方式和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掌握或熟悉的内容,尽量不要穿插过多的教学大纲要求以外的内容,但带教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查房结束后查阅了解与查房内容有相关联系的学科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教学内容,也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查房的层次。②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查房方式。在进行内科教学查房前,可以选择的病种很多,每个专科的带教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病例设计教学查房方式,同时也要根据病人最需要解决的地方制定教学查房的内容,要做到密切结合病人,深入讨论其诊疗问题,示范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与过程,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形成医嘱,解决实际问题,是分析病人,不是分析疾病。③根据学生层次设计教学查房方式。由于目前在我院实习的学生来自多家医学院,有本科、专科和少部分中专学生,专业有临床医学和部分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公共卫生管理,每个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教学查房方式时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专业和素质进行,这样才能在教学查房中做到知人善教,有的放矢。

2.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在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查房方式后,就要求带教老师在进行教学查房过程中把握好启发式教学的穿插和安排。通常是对一些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有更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查房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查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内化、物化,从而转变成学生的能力。教学方式上主要通过设疑质疑解疑,激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求知欲来培养学生个体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解疑过程中,强调通过多种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查房中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个人素质来决定启发的深度。对于非临床专业或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主要采用讲授法,并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以逐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专业素质较高、准备充分的学生可主要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在查房中根据学生掌握的临床知识面的大小,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合理的答案,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在查房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查房中的效果

近两年我们在内科教学查房活动中强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与通常的教学查房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提高学生教学查房准备的工作能力,学生在教学查房前必然做足有关教学内容方面的准备,查阅相关教学资料,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逐渐增加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面。③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查房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在查房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要求自身的专业知识要全面,在查房前做好一切教学准备工作,同时可以培养他们教导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上也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教学能力。⑤可以强化带教老师教改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3]。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每一个老师都应在本学科的教学中积极进取, 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强化教改意识,形成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 、结 语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点,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因此,该教学法的应用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查房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传统教学;教学环节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程度日益增强,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十分先进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有效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简要对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加以区别

启发式教学既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原则,与注入式教学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注入式教学强调课堂的中心是老师和教材,它把教学过程完全等同于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则启发式教学则认为老师和学生是共同主体,其教学重心是发展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需求和价值加以充分尊重,认为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和点拨,通过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以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由此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区别在于教学行为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师生关系也不同。

二、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

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启发式教学。1、努力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学习氛围更加良好。首先要明确教学行为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其目的是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取得明显效果。其次还要明确素质教育任务顺利完成、目的圆满实现都必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保障。还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同样也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做到随时随地理解、尊重和热爱所有学生,平等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轻松愉快地面对老师,课堂气氛也才可能活跃和轻松,学生才可能将自己的想法轻松地说出来,也才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来自学习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才可能去积极思考,对其思维进行积极地培养。2、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有启发式教学思想,只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才可能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启发式教学,才可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和调动,才可能为学生建立起恰当的情景问题,才可能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内容而引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得到逐步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整个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主体,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就是必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认知特性加以认真考虑,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加以密切关注,做到实时启发。3、对教学环节加以改革。开设实践教学的目的除了对学生的技能技巧加以培养、对学生的感性知识加以强化、使理论课堂上的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外,还要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加以培养和发展。对教学环节加以改革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其一开设独立的实践教学课;其二在实践项目中强化设计性项目和综合性项目的比重,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可以让学生自己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践环节,从而增强实践的探索性和可行性。学生在自我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除了可以使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和自己的多种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还可以使实践的探索性得到加强,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其三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完整设计过程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而加深进一步地理解理论;其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准备工作。通常情况,准备实践课的工作是由教师做,学生几乎不参与其中。要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践工作时,在准备环节必然会遇到很多出奇不意的问题,这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探索。4、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问,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较高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就必须做到:第一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进行充分了解;第二老师要努力思考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对所有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千方百计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质疑是思维的点火石,问题就是思维的开始。课堂气氛的活跃离不开互动式的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从而使学生的兴趣也得到有效地激发。所以在启发式教学中,提问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很多教师又做得还不够落实,究其原因是:其一,在备课中的“备学生”环节准备不充分,问题情境创设多是生搬硬套,其目的纯粹是为了“创设情境”环节的存在,这样的“情境创设”达不到激发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样也实现不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二,老师为学生搭建的学习平台较为狭窄,创设情境不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使学生的认知不能有效地从感性认知层面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使学生也难以从具体过渡到抽象,从而使课堂教学步入了老套: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灌输,而难以自主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惰性会,依赖于教师,而难以自己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其三,创设的问题难易不恰当,不是过易就是过难,造成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较少,其思维活动也难以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为此,笔者提出了问题情境创设和巧设疑问的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二是提问既要巧还要妙;三是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四是提问突出较强的层次性,并且问题之间还要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五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思考。5、千方百计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所谓教学手段其实就是老师与学生间进行有效教与学以及他们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工具的总称,教师语言是其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众所周知,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已对启发式教学发展造成了较大阻碍。教学手段单一必然从教学方法上反映出来,使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为此,教师要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就必须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和完善:一充注意分运用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如形体语、眼语等;二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如电视、投影、电脑、录像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既能把抽象、难懂的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遇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还可以利用情境再现,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知和获得真知的能力。

总之,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十分快速,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程度日益增强,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十分先进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有效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篇8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 二、试算:167×128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 )=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高、长、底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篇9

中国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8-1

一、中国漆艺的发展现状

(一)材料的多元化

制作漆艺的材料范围很广,大致可分为涂料、辅料、胚材、笔刷、刀具、溶剂、工具等九大类。漆有天然漆、化学合成漆之分。天然漆又可分为大漆、熟漆、黑推光漆和腰果漆。化学合成漆包括聚氨脂漆、丙稀酸树脂漆类、聚酚漆等。漆板是由木材所制,是所有漆艺作品中最为普遍的材料,一般使用胶合层板打制,根据制作成本的高低,使用的木材也有所区别,如制作明式家俱类漆器,常用一些优质木材,如楠木、樟木、花梨、红木、银杏等。软料需质地松软,可进行雕凿,用白桦、椴木和经特殊"处理"的各类木材进行制作,其他质地硬朗的木材如水曲柳、柳桉等,板面光滑,制成的漆板耐久性较高。如制作立体漆艺作品所需材料不同,有胚泥、玻璃钢、钙塑、金属胚板和夹伫材料等。

(二)技法的多元化

我国现代漆艺技法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绘、嵌、撒、变、刻、堆等,它们既可以独立运用,又可综合运用。漆的特殊性增加了漆艺的魅力,当漆液未干时,我们可以在表面通过贴金、镶嵌等技法,待干透后可以雕刻、打磨成所需效果。漆液可稀可厚,当加粉调稠后,可以堆漆立线;加稀释剂后调稀,可进行描绘、泼洒。

(三)风格和内容的多元化

漆画是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以来出现了一批漆画创作者,这个群体结构的多元化使得我国现代漆画的风格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写实性、表现性、装饰性、象征性、抽象性等风格各异的漆画作品,内容包括静物和风景、写实和装饰等表现日常生活场景的题材,充分展现了漆语言独有的艺术魅力。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我国现代漆画风格的多元化是其他画种无法比及的,不仅是因为漆画材料和技法的多元化,还因为漆画家群体的多元化,决定了他们对材料的运用以及对漆这种古老媒材的认知态度与审美取向。

二、模块式漆艺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模块一:漆画与漆塑

在教学中应将漆艺中平面(漆画)和立体(漆塑等)分开,使之泾渭分明,各显其能。本科阶段的三年级可开设漆画课程,使学生通过漆画的制作,逐步了解漆艺传统技法,继而转入新技法新材料的运用,而不是一味地继承与复制。凭借学生绘画的功底,创作出具有工艺性和艺术性的漆画。此外,还应吸收其他艺术的特点,拓宽漆艺的表现形式,也是漆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模块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

1.漆艺与产品造型设计

众所周知,楚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漆艺相对辉煌时期,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结合了生活的需求,根植于民众。而如今由于漆艺与人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渐渐脱离了实用的价值,观察中国现代漆艺,我们不难发现除屏、瓶、砚之类的器型,并无任何变化,大部分器型已无实用价值,基本上都以装饰物为主,这样的产品很明显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广大民众,自然就会淡出社会。

2.漆艺与室内设计

这不仅实现了专业之间的融合与交叉,而且丰富了室内设计的语言与风格。不断开发新的装饰材料是室内设计永恒的主题,因为室内中的不同材质可以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漆艺应用于室内装饰材料前景无疑是广阔的。我们的漆艺教学可将漆艺与室内设计中的材料运用相结合,并将这些内容列入课程设置中,可以作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成为漆艺研究、教学、产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方向。

3.模块三:企业教学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部分已设置漆艺方向的有关课程,但大多数偏向于纯艺术性,很少有学校真正能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向基层工人师傅们学习传统工艺,并对传统工艺进行现代性的改造与创新。

漆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其结构的多元化正是壮大这支队伍的根本途径,将学校师生的绘画功底与企业师傅的技法相结合,避免了"懂漆的不懂画,懂画的不懂漆"的尴尬局面。目前漆器企业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大多数只重视工艺流程,而忽视了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大多停留于漆器制作的层面,仅仅是对传统技艺的重复。因此,我国的漆艺只停留在传统工艺的再现和模仿阶段,学校如能与企业协调好关系,将一部分漆工艺技法课程安排到车间进行,学生不仅能学会使用简单设备,还可以通过与工人师傅们的交流学习直接了解企业对产品设计的要求。

三、结论

综上所述,漆艺教学应牢牢把握传统和现代这两根脉搏,积极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实用与现代审美的结合,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从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挖掘漆艺之美,使之走进现代生活,走进现代艺术,从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才是我们高等院校漆艺教学改革的途径。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漆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可将重点放在传统漆工艺的教学和现代漆艺表现技法及材料的拓展研究上,为漆艺的发展输送相对稳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崖.关于高校漆画课程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8,(07).

篇10

论文摘 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对学习者主体作用的探讨与实践,特别是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内在的学习机制所激发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世纪70年代,Hymes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自此,语言学家便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语言的运用上,从而产生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能力)改变以往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是交际教学法的拓展和延伸,主要是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v的语言和学习理论提出来的。

一、“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体验、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的是人的学习与发展。简而言之,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为了实现在“学中用,用中学”。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在使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就发展了语言能力。其应用模式流程为:任务设计—任务准备—任务呈现—交流讨论—任务完成。

(一)任务设计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二)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三)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呈现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和让学生完成任务,那么这就不是任务呈现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呈现过程那么强烈。

(四)交流讨论

在每设计一个任务之后,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遇到语言难点可向老师寻求帮助,然后老师抽几组并由小组的group leader汇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内容等评出最佳组。老师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点及操练时使用的词汇句型进行归纳解,自始至终都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只不过是任务的提出者、讨论时的咨询者、学生报告的主持人、语言学习的引导者。 转贴于

(五)任务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任务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是忽略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一般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三个本质特征。增加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自主发展。

有利于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的、交际性的活动,并考虑到如何最有效地分配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从而使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合作,相互交流,这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不但是对语言能力的锻炼,更是增强自信、提高交际能力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自己,打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防卫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另外,每位学生都在活动过程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愿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求组员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密切配合,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比赛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起着语言习得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作用。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在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趋向自动化和自主化,并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篇11

    语法翻译法主张采用母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效果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口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周福芹,2000)。于是外语界许多人认为这与现行教学大纲的精神相违背,不利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退出课堂。然而,教学实践表明,交际教学法在某些方面(特别写作和翻译)上效果也不明显。他们的写作水平非但没有明显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为此,笔者通过重新审视语法翻译法的特点,探求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写作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以求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实践中形成的语法翻译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以阅读古代经典着作和掌握书面语为目标;以语法为纲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法分析,逐句分析句法功能,谁是主语、谁是谓语…等等;强调母语,着重解释;强调背诵规则,特别是词法中形态变化规则。

    3语法翻译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1素材搜集

    语法翻译法认为学习外语目的是能读懂目标语所写的文章,而不要求一定会会说这种语言。现行大学英语中精读文章就是着眼于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积累素材而节选和设计的。它们主要来自于英语国家经典文学作品或时事报刊杂志,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这不仅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有种美的体验,接受道德观念的熏陶。当然,现在大学课本中每单元的文章往往涵盖话题广泛,而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二册,就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价值观、代沟、网络虚拟世界、逾越人生屏障等。这些话题无不是大学生应该思考且相当熟悉的,能促进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他们愿意而且内心渴望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精神状态。当然,如果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态度。那么,这些话题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他们的写作也不再是简单堆积,索然无味,而是真情表达,达到真正言传意表的目的。学生也定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转变。

    今年的六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涉及到常考的校园类话题,但由原来侧重于校园中的学习类话题转向学生的课余娱乐方面的话题,难度在降低,这个话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当代大学生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如上网聊天、体育锻炼、参加俱乐部、探险等项目。四、六级的考试的话题体现了当今的社会教育取向的变化,由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向向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取向的转变。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校园内的话题,包括学习类,生活类,娱乐类等要多研读课本积累素材夯实基础,惟有如此,考试上才能应付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3.2写作构思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语法翻译法正好体现这一基本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在进行翻译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设想种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佳答案。这正好完成了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即经过了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过程。英汉互译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多动脑筋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英语句型,丰富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其学习兴趣。当然,语法翻译法对于大学英语课本上节选文章的理解,并不是一种字面意思的理解,它是能够体现学生真正吃透意思的理解。英语教师通常会从三个层次分析文章:首先,从根据文章要求用英语回答阅读材料中所蕴涵的信息;其次,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逻辑及深层含义做出推断,并予以说明。最后,联系个人实际情况,发表观点,做出总结。这种做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字面翻译,机械记忆,而是一种在教师支架式教学中的一种意义建构。所以,语法翻译法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往往出题思路就是建立在这一分析问题结构基础上的。今年六月份的四级作文要求中,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介绍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分析说理,说明一些娱乐的利弊,并说明不同的人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最后一部分,主要表明自己对于娱乐所持的看法。通过这一部分,不仅看出考生的知识储备,素材积累,而且能看出考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

    3.3遣词造句

    从语言学习规律来看,掌握英语主要靠大量输入,吸收语言材料和反复的语言实践。语法翻译法重视输入—朗读背诵、阅读经典名篇。尤其是在打基础的时候,朗读背诵、广泛阅读是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记忆文学着作和优美范文中的优美单词和短语结构以及重点语法规则,这有利于培养语感和提高写作能力。Swain(1985)的“输出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语法翻译法注重输出——翻译,这在教学实践中颇具优势。汉译英能促进写作,是训练学生连词造句的必要手段,能使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准确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材料,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汉英翻译中,语法翻译法非常注重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它要求老师在讲授写作时,要能扩充词汇量,根据句子的提示,采用“头脑风暴法”想出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近义词或者其相反的词。在句子表达时,通过比较采用最为合适的词。并强调用新词项或特殊语法来补全句子,或者用生词造句法来检测学生对所学词意思及用法的掌握。通过平常的各种各样的英文表达训练,丰富自己的资源库,打好坚实的基本功,从而达到考试时候流利输出、正确表达的目的。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从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学习基本语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4评价

    语法翻译法认为,学生能把一种语言成功地译成另一种语言,被认为是衡量成功语言学习的标志。这恰恰和作文出题的意图是一致的:即通过写作所表现的考生的言传意达的正确性,得体性以及句式的多样性来衡量考生真实的语言基本功的目的。在写作中,考生往往被要求就某个话题加以描述,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对于文章的整体评定,准确性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审题的偏颇、词语搭配、表达的正误都是评卷老师尤为看中的。由作文评定的反拨作用可知,大学英语老师在作文要求别强调准确性,继而到了逢错必究的地步。他们碰到错误,要么直接自己指出,要么让其他的学生指出错误。虽然根据现代交际教学的要求,这种方法不可取,原因在于:学生很爱面子,过多地、直接的指出错误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尤其学生本来写作能力就很薄弱,我们得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而笔者认为,对于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中,一方面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写作的话题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从激发其写作的内部动机,毕竟他们已经是学习英语的中级水平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可以注意纠正方式和手段,但决不可姑息,搁置不管。要知道,我们的英语教学基本还是依靠课堂40分钟的效率,离开了课堂和老师的指导,英语几乎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缺少语境环境下的大量的语言接触,指望学生对于所犯错误某一天能自动纠正,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以及对待错误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4结语

    “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注定会被历史摈弃的,但没有一个教法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教法是一无是处的。本文无意于恢复语法翻译法曾经的主导地位,只是探索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利点,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些参考。真正切合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模式,也不是本文所能解答的,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50-02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长期以来是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Thornbury,1999)。有些语言学家认为在课堂语言学习中语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Valette,1991)。一些语言学家则认为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解释和练习语法形式效果不明显(Krashen,1999Harmmond,1988)。然而,虽然对语法的作用见解不一,但外语界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共识,语法教学要建立在意义交流的基础之上(Fotos&Ellis,1991)。作者认为语法教学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问题不在于是否要给语言学习者传授语法知识而是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教授语法。

本文作者认为意识提升(Consciousness―Raising以下简称CR)活动和语法练习(GrammarPractice以下简称GP)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授语法的新思路。本文简要介绍了CR活动的定义,并在教学实例的基础上讨论了CR活动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一、CR活动

CR活动指给学习者提供目标语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完成某些要求,从而让学习者能够明确了解目标语的语法特征。(Ellis,1997:160)

CR活动有如下特征:一是教学针对某一特定的语言特征;二是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具有目标语言特征的材料;三是学生需要动脑去思考,发现语言的形式特点并理解那些目标语言特征;四是学生需要对语法规则进行清楚表达。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CR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掌握语法结构,它不涉及进行练习的过程,它只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这些语法结构。那么如何让学习者在交际中能够正确使用语法结构呢?GP可以完成这个目的。Ellis认为GP活动(1995)包括尽可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机会,并通过控制的和自由的语言运用来练习目的语结构,目的是逐渐地发展学习者的隐性语言知识。GP活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语法知识方面仍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二、语法练习的作用与设计标准

(一)语法练习的作用

Larsen(2007)认为输出练习在语言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流利程度,还能对深层语法系统产生影响。Larsen还为练习寻找了理论依据。一是信息处理论:产出性练习能带来语言使用的自动化,这种自动化能解除信息处理过程中对学生注意力资源的束缚,使学生有精力关注其他过程。另外,练习还能“建立新的程序,以便对过去习得事实和规则进行重组”(Hulstijn,1990)。二是联结主义理论。此理论指出学习是重复激活神经网络的结果。激活神经网络的这一活动可以产生更强的联结,反过来这些联结也更容易被激活。三是形态衍生论和涌现论。这两个理论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练习过程,证明了输出练习能够促进新的语言形式的产生即对深层语法系统产生影响,而不仅是对以前所学形式的纯粹模仿和重复。

(二)语法练习的设计标准

Larsen(2007)认为合适的练习活动要满足两个标准:首先,练习活动是有意义的并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其次,练习活动应该有重点,也就是,学习难点要明确。语法练习活动企图使学习者通过系统地注意语法结构来促进目标语语法习得。学生习得这些结构的最好方式是有意义的使用,也就是把用法和意义结合在一起。有意义的练习活动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值得去做。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练习活动针对的是语法的不同方面(形式、意义或使用)。针对语法形式的活动应该为学习者提供频繁使用目标语结构的机会,但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应该是有意义的。比如说猜测对方在想什么就是一种有意义地重复练习一般疑问句的活动。当学习重点是某个语法结构的意义时,重要的就不是重复,而是联系,即把该结构的形式和基本意义联系起来。虽然重复能加强这种联系,但却不是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意义的学习是即时学习。对于用法,设计的活动必须让学生依据语境从两种或多种形式中选择一种,然后教师提供反馈指出学生的选择是否合适。

三、CR和GP活动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语法教学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学生操练的模式。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语法结构或形式及在交际中如何正确运用它们。而CR和GP活动相结合的语法教学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发现语法规则,在有意义的练习中巩固规则,最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学到的语法知识。

下面就结合课堂实例来说明如何在语法教学中结合CR和GP活动,实例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will和begoingto谈论将来发生的事情或作出预测。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四个阶段。

(1)展示与观察阶段(PresentationandNoticingStage)

演绎法和归纳法都可以向学习者展示所要学的语法形式,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比如可以用阅读、听力、情景对话等,教师所采用的方式要符合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并尽力让学生觉得有趣。

(2)练习阶段(PracticeStage)

练习阶段是上个阶段的延续和发展,此时GP活动将给学习者提供机会进一步练习在前一阶段观察和理解的语法特征。

活动1:五十年后,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用will或won’t完成下面句子并与同伴讨论你的预测。

1)The climate change.

2)People take vacations on the moon.

活动2:假如现在是2029年,回答问题:你在哪里?你能干什么?用will和写出四个一般疑问句,然后采访两位同学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3)言语产出阶段(OutputStage)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运用已练习的语言结构表达实际意义,学会在交际中灵活使用合适的形式来表达意思。

Writing/Speaking:

What do you think the world will be like in 2060?Think about changes in the home,food,travel,technology and people.Write down ten changes each group.Discuss your group’s idea with the rest of the class.

(4)反馈阶段(FeedbackStage)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针对学习者在言语产出阶段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反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判断错误的性质,是学习者的失误还是对语法结构没有正确掌握。若是形式表达错误,教师可采取笔头或口头纠正错误的练习来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它们。

四、对中学语法教学的启示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发现CR和GP活动相结合的语法教学模式与传统语法教学相比,突出了以下几点:(1)在展示阶段,增加了观察这一环节,学习者有机会发现语言特征并加以归纳理解;(2)在练习阶段,不是传统的机械操练,而是在设计练习活动时,考虑到练习的意义和趣味性;(3)传统的语法教学过程通常结束于练习阶段,学习者没有机会自由地运用语言,而CR语法教学模式弥补了这个缺陷。

五、结论

综上所述,把CR结合到语法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授语法的教学方法。它帮助学习者克服了不积极参与形式学习和无法实际应用所学形式知识的双重困难。最后,我们要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语言教学的终点,它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Ellis, R. . 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Hammerly, H.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Language Teaching[M].N.Burnaby, BC, Canada: Second Language Publications.1985.

[3]Krashen,S.Seeking a role for grammar: A review of some recent studi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9,(32): 245-257.

[4]Oxford, R. L.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training, 1989,( System 17):235-24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