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0 11:37: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道路绿化的意义

篇1

一、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镇化水平也稳定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自然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噪声,烟尘等环境污染无时无刻不在损害城市的机体,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改善城市生态,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全国各地争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的热情高涨。以美化家园, 改善城市形象, 为城市营造优化美好的生态环境, 正在全国各地城市大规模展开。作为城市的主心骨――道路、道路绿化, 也同样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以它独特的绿色艺术景观魅力,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因素。道路绿化线,可以使城市连成一个整体,道路绿化类型、形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二、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1.国外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国外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重视较早。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满通运输及生态环境的需要尤其是在汽车日益增多的年代,行道树的布置形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例如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等。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普遍要求增加绿地,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近年来,国外城市规划中相继出现“花园城市”、“城市林带”和“绿色走廊”等。

2.国内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我国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中,很多情况只做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或简单地将工业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套用到城市道路环境影响分析中去,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因此,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提出相应的城市环境改善对策,对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道路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都作为道路建设的辅助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设计仅仅限于机械地套用标准图,或依照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绿化照搬,没有考虑城市的区域性特色和功能因素,将艺术语言引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更是极少数。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意义

由于植物固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植物在道路绿化中能起到特有的生态保护作用。

1.遮阴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东周)就在首都至洛阳的街道旁种植列树,供来往行人在树阴下休息。可见,道路绿化的最初形式和人们使用它的最基本功能是遮阴,给行人一个避阴、纳凉的舒适的行走空间。特别是种有行道树的街道, 乔木的树冠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当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到树冠的时候,20%~25%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损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有关部门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2.降低噪音

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显示, 通过2m宽的行道树、1.8m宽的绿篱可减少噪音30~40ab。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损害其身心健康,绿化植物通过密植形成的屏蔽作用及植物枝叶特有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降低噪声。树木能减低噪音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消耗而减弱。例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空地相比,噪音的衰减量要大3~5分贝。

3.降低辐射热

太阳的辐射热约有17%被天空吸收,而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所以地表温度升高甚多,绿化可以改变地面温度,例如中午在树阴下水泥路面的温度,比阳光下低11℃左右,树阴下地面比阳光直射时要低6.5℃左右。当然不同树种、不同质量的地面在降低气温的作用下,是有不同影响的。

4.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植物在夏天可通过树冠的遮阴,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降低辐射能量,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消耗热能,通过绿化廊道的通风形成凉风调节气温;在冬天可通过树冠的阻挡,将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截留,防止其向高空扩散,起保温作用,可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5.保护路面

夏季城市的地表往往比气温高出10℃以上,而通过绿化可以降低地表温度,因此道路绿化在改善小气候的同时,也对地面起了保护作用。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据测,树阴下道路路面温度比路面温度在夏季可降5-7℃,冬季可增高1-3℃,从而减弱路面老化程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6.吸收粉尘植物

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分泌黏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据测算,1 公顷城市道路绿树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达300~1200kg。许多树叶有较强的吸尘能力,如榆树每平方米叶面积吸尘量为3.03g,夹竹桃的吸尘能力更强,达5g 之多,每公顷云杉滞尘量为32t。

道路绿地犹如过滤器,可以减低尘埃、净化空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长沙市绿化街道上,距地面1.5m的高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而显著的是草坪, 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五分之一。

四、结语

城市道路的绿化不仅美观了城市、净化了空气,而且为人类自身带来健康。搞好城市道路绿化队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7502

1 引言

俗话讲“三分种,七分养”,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更是如此。城市道路绿化是支撑起一个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骨架,其绿化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然而,由于城市道路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要想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道路绿化工作,发挥其园林植物的景观及生态美化功能,做好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目前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仍有如重建轻养等问题存在[1]。因此,切实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2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重庆主城九区的道路绿化养护情况的系统调查,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养护管理不到位

2.1.1 修剪不及时,不彻底

修剪是植物日常养护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正确合理的修剪,可以使植物的树形更加优美,且通过对枯枝、病虫枝、腐枝、徒长枝等枝条的修剪不仅可以促使植物更好的生长,预防病虫害孳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例如:渝中区中山四路、渝北区渝航路有部分路段的行道树就存在较大径粗的枯枝、残枝未剪除,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情况的影响将会对行人及车辆的安全造成威胁。

2.1.2 缺株死株不及时补植

目前,很多养护部门在植物养护上只做到了养,未做到管。很多灌木绿篱都因为生长原因或人为影响造成了死株、缺株现象。例如:北碚的龙凤大道,除了灌木绿篱缺株、死株现象较为严重外,其他方面的养护措施都较为规范。这说明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仍不到位。

2.2 道路绿地养护工作难

2.2.1 前期的植物设计不合理

绿地植物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往往都是前期设计设完成的。存在设计选择树种与种植地区实际情况发生冲突的现象,使得绿地树种不能很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甚至导致绿地内树木出现枯死,长势不良等现象。

2.2.2 人为因素对养护的影响

因为现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使得绿化养护工作的工作量增加,甚至出现绿化带遭人为践踏,汽车倾轧。有的地段走的人太多成了“人行通道”,即使及时补植仍然会遭遇再次践踏,成为绿化“死角”[1~3]。

2.3 养护管理职责范围的缺失

大部分园林养护工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的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只是为现今环境下的道路两侧的树木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浇水、施肥以及修剪工作。这种指导思想下,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使得绿化的树木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使得其树木树冠以及其它枝干发生不良生长的情况。例如:渝北的金开大道上就有部分路段的绿化带树木栽植过于繁密,没有及时抽稀,出现苗木挤压,生长不良,这反应了现在的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这可能也与当今的社会政治有关,但是作为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部门及工作者,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协调沟通,去改变这一现状。

2.4 种植和养护水平有限

由于植物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以及园林绿化面积的增加,导致大部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临时工完成。因为缺乏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植物知识,在植物的养护过程中,养护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修剪不规范,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周期不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致使树木长莶缓没蛩劳觥

3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严格把关植物选择和配置

通过前期衔接,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选择[4],种植比例和同一区域内不同树种间生长要求是否冲突等问题[5],做到适地适树,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尽量增加乡土树种和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为后期养护减少成本。

3.2 提高养护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

通过提高园林养护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根据各个树种不同的生长要求,为其制定相应的周期进行树木浇水、施肥、修剪、松土、除草、记录检查等工作,且不可一概而论,严格控制浇水施肥量,进而保证各个植物都能够健康地生长。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做到提前预防,多重防治。

3.3 加强绿化监(巡)察工作

为了保护城市中道路绿地和种植的绿色植物,应进一步加强绿化监察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行为。对于恶意破坏公共绿化的行为,通过执法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其次,加强不定期的巡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各部门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3.4 正确认识绿化养护工作

绿化养护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养护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园林建设带来的效益,也要重视养护管理工作,形成绿化养护工作的正确认识。避免养护管理沦为形式主义,发挥园林绿化应有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对重庆市道路绿地养护管理现状的调查,对于园林绿化笔者以为只有通过高效率管理及科学养护才能把绿地最大综合效益发挥出来,园林绿地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下去。首先,城市道路绿化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6],其绿化植物养护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深入了解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现行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以质量标准来进行考核,而其重点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工作程序上,比如:一年修剪几次,施肥几次等,没有实质性地考核到养护成效上面。再者,评价标准的要求过于笼统和主观化,对于考核人员及结果都不好把控。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养护成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和指导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 明.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以泰州为例[J].绿色科技,2015(11):97~98.

[2]唐绍锋.园林绿化日常养护管理探讨――以广东东莞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5(7):92~93.

[3]刘志梅.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3):41.

篇3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园林城市也就产生了。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进,环境问题和城市市容问题,得到大家的密切关注。因而,如何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一、走绿色化道路的必要性

园林工程走绿色化道路的必要性主要是解决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园林工程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胜项目,在进行工程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忽略对于施工地带环境的保护,会导致工程尚未竣工时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工程质量问题

园林工程施工过程牵扯到许多方面,包括树木的栽培、道路的建设、假山的建立以及给排水工程等。这些工程环节通常都是同时开工,交叉作业的,这种作业方式对于园林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通常会由于某一个小的环节没有很好的完成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给工程带来许多的质量问题。

2、成本控制问题

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已将找了专业的设计部门和预算部门对工程进行的严密的设计和严格的预算,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成本控制不到位,出现大量的资金浪费和材料剩余。

3、环境问题

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落实不到位,使施工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壤被随意的开挖,工程废料或者垃圾随处丢放这些问题都严重的破坏了施工现场内及其周边的环境。

4、效益问题

园林功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对工程的效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具体的效益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园林工程作为一个满足社会精神需求的工程,其效益的重点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如果工程不走绿色化道路就会给工程的生态环境带来重要的影响,使园林工程的美观和观赏价值降低,导致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极大的降低,这对于园林的设计施工单位、城市的居民以及政府都是一项重要的损失。从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角度及时进行分析,从园林工程的设计开始将走绿色化道路的思想贯穿在工程设计、施工和后续的保护管理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其不仅能够改善园林在施下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质量问题,使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能够对园林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高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园林工程真正成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园林绿化对城市的重要性

1、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

城市高楼林立,道路车辆如梭,烟尘弥漫,工作节奏很快,自然美很贫乏,使人产生压抑和疲劳感、而人们都渴望回归自认,返璞归真。这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居民的一项愿望。大家都希望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而如果以园林模式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可以美化我们的人居环境、绿化市容。而中国的园林工艺又很独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这一点非常迎合人们的需求。像这种美好的园林景色可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陶冶我们疲惫的心灵和视线,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沉浸在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恰神清气爽。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所以我们都盼望自己的住所和学校、办公楼绿化的更好。美丽的绿化城市映入人们眼帘时,会给人们带来很好的印象,美好的市容对于外来的投资者以及学习工作者影响很大。它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所以,这就影响了城市的招商引资。但是,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市貌仅仅依靠有限的小公园小树林等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把小区绿地、办公楼附近绿地、道路和交错的天桥等洞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2、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除要求满足物质需求外,还要求丰富精神生活,当我们整个社会从当初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并不强烈的时代,到了小康阶段,这就变得精神需求日益强烈了,我们可以从每天的生活中发现,例如,现在每天清晨都有很多人在江北、公园、上山等地方跑步、打拳、爬山进行晨练。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而加上其他时候在园林内赏花、散步、下棋打牌、写生朗诵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一定是把园林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去处。所以,绿化园林是城市中人们生活的精神寄托之一。它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枯燥乏味高节奏的学习生活。

3、要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就起了决定性因素。―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多的优质公园和绿地就会有优美的景观,它们在起到净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这会使市民更热爱自己的家园,从而携手共同建设更美好的家园,绿化的好,城市生活质量高就会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更会不断提高房地产业的发展。生态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与改善起着关键作用,其发展模式与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城市结构和质量的改善。园林是城市内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力设施,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之一,这是社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三、加强园林绿化建设

园林工程本身就属于环保工作,所以在施工过程更应该对环境保护问题给予重视。这样可以提高工程的开展的价值,为整个工程作业创造了理想的使用价值。园林工程走绿化道路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开展,把整个工程单位都要调动协调好。就像本文最初介绍的几个最常见的工程问题,下面研究解决方案。

1、对施工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

园林工程的投资方以及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本身必须要加强环保思想意识,然后要求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整体施工人员的环保观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环保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不得有怠慢,工作本身是环保建设,所以施工人员更该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环保观念。

2、更新方案、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原有的工程计划上,不断求新求异,以保证资源浪费最低化,建设产生废物最小化,以及绿化程度最大化。园林建设活动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频繁,其实它的科学性很高。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学习和重视相关学科,了解有关的科技要点,积极的学习全新的知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重视节约土地、注重生态效益、注重园林绿化内涵发展的模式,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产生的垃圾处理

工程垃圾是必然的产物,无论怎样节省资源,都会产生工程垃圾,那么,垃圾的处理就尤为重要,施工方应及时安排车辆及清理人员将垃圾运至场地之外,并且及时送到垃圾处理处,这样不仅能维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避免因垃圾堆积过多而造成严重的污染,也破坏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施工现场的容貌。这是工程单位需要高度注意的。

结束语

随着城市水平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在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走绿色化道路,有效的解决园林建设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问题变得十分必要。同时,园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走绿色化道路使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最终效果都变得十分有利。因此,走绿色化道路建设绿色园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作为城市的规划者,城市美化的设计者,应该深入地去体察一个城市的活动支持与城市文化,进一步发掘出城市的底蕴并把它提炼升华表现出来。其中,城市道路绿化就是一座城市规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现就道路绿化谈几点绿化原则。

1 合理布局的原则

1.1 道路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

1.1.1 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园林绿化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同时,植物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力、阴阳性、观赏性、病虫害的交叉性,树种间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整体功能性的发挥等也颇具差异。因此,为确保园林绿化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针对植物的生态条件,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植物。

1.1.2 植物造景应遵循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重视植物多样性与统一性。树形、色彩、线条及比例都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这样既师法自然,又和谐统一。

1.1.3 植物配置方式应自然。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主景。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应保持形态的相似性。列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丛植即3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宜自然。群植即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整体美为主。按照以上设计方法将体量、色彩、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自然均衡原则配置,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

2 以人为本的原则

2.1 城市道路绿化的工作要最大限度的以人为本,最大程度的做到人性化管理

例如:道路行道树的栽植应多采用常绿、养护管理比较容易的乔木。道路隔离带的高度要方便行人和车辆驾驶员观察路况。另外,我们还要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践踏绿化带情况的发生,影响路人通行的隔离带应合理设计人行通道,方便行人通过。

2.2 道路绿化用地规划应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同一条路上有好几种种植方式,景观比较凌乱,没有形成线的效果,有的道路因设计不科学,只有有限的停车位,而人、车流量很大,结果造成人为破坏严重,树木根本无法种植、存活。

2.3 忽视了绿化地段特殊情况

如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栽植大型乔木、灌木,结果使树木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收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栽植法桐、栾树等大型乔木,易产生树线矛盾而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

3 重视后期养护的原则

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分为一、二、三级养护。一般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以二级养护管理的标准:树木生长旺盛,根据植物生长习性,修剪基本合理,树形整齐美观,骨架基本均匀,树干基本挺直。行道树缺株在2%以下,无死树、无明显枯枝。树木基本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危害程度控制在10%以下,无药害。无明显人为损害,无乱贴乱画,无悬挂物,无以树当架晾晒衣物,无在树池中堆放杂物等现象。新植、补植行道树成活率达95%以上 , 保存率达90%以上。绿篱生长旺盛,修剪整齐、合理,无死株,无明显断档,无明显病虫害发生。草坪生长旺盛、常绿、无杂草丛生,定期修剪。草高保持在10cm左右,无明显地面,无成片枯黄。枯黄率控制在2%以内。花坛、花带、花台植物生长良好,及时摘除残花败叶,定植花木花期基本一致,开花整齐、均匀,换花花坛(台)及时换花,整体观赏效果好。

城市道路生态群落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由于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科学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也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前言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创造一个适应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道路绿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创建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

1、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分类

1.1 城市街道型

城市街道多为分布在城市支干道的道路,有少量的车辆通行,路面幅度比较窄,在城市老城区中主要体现在一些城市老街,新城区中主要体现在支干道。这类型道路是市民行走和车辆行驶在城区中接触最多的道路,此类道路的绿化包括道路两侧的建筑(垂直绿化)、成行的行道树、街头绿地的绿化等等。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街道的整体形象,其中又以行道树和街头绿化为主要支持点,在城市道路系统中按一街一景原则进行植物的绿化配置设计,并提供市民身同心受的景观观赏特点。

1.2 游赏步道型

现今城市步行街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重要的公共休闲空间的组成部分。这类道路中植物的绿化效果已经不能满足步行街道的绿化要求,还必须考虑到布置有供居民休憩、漫步的绿地,以及花坛、雕塑及儿童游乐场地等文娱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如在步行街道绿化地带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加一些树池和树阵等以达到增添道路的自然情趣的效果。道路景观雕塑小品在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富有当地特色的前提下,同样能让整条道路显得自然、有趣、活泼、轻松。

1.3 生活工作型

生活工作型道路主要是指分布在各类居住区以及各企事业区内部的道路,是市民聚集比较集中的区域,其道路绿化大致可分为:居住区道路绿化、办公区道路绿化。居民集中区道路是联系各住宅以及各办公区域的游园式道路,一般宽2 m左右,主要是用来供人行走,少量提供小型车行驶。其绿化布置大多是置于道路后退0.5~1 m,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驶近住宅,也有一部分是紧贴路边栽种,能让人和大自然联系更为紧密。

2、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

2.1道路景观要求体现精美细致

生活型道路由于车辆行驶较少,道路路面不宽,车行速度比较哦缓慢,市民在这类型道路上对景物的观赏速度较慢,属于慢行观赏性路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大面积地运用植被和色彩等,要求要做到精美细致化,如花境的运用。在绿化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植物塑造出的景观模式不能像交通型道路,色块分隔过长,市民无法看到一个整体景观,只能看到局部的景观效果,不利于市民对景观的观赏,要精致地对待每一个色块或花坛的细部绿化景观的设计,达到对这类型道路景观的精美细致的要求。

2.2道路景观要求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

生活型道路由于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所以在考虑其绿化景观塑造的过程中,更多地是要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无论是从树种的选择上还是景观的营造上,生活型道路更多地是呈现给市民“夏季绿荫环绕,冬季阳光普照”的景观感受。对行道树的选择要从树种、树形等多方面考虑。可以选择一些季相变化不同的树种相搭配,突显冬季阳关渗透的感觉;当然同样也可以选用一些树冠宽广的树种成排栽植,形成一种绿色环绕的空间效果。

2.3道路景观要求合理选择植物

①对行道树的要求。道路绿化在行道树的选择上为了与道路环境相适宜,可多选择一些落叶树种,如:悬铃木、枫香、无患子、银杏等色叶树种,也可以适当种植香樟、杜英等常绿树种,不仅能丰富道路的绿量,而且还可以达到美化景观的效果。

②对中下层灌木类植物的要求。道路的绿化景观除了注重尤为重要的行道树绿化外,还要重点考虑大量的中下层灌木类植物的造景运用。中层植物可选择一些观花观叶观枝类植物。花境中可以应用一些宿根类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千屈菜、毛地黄、大花美人蕉、石蒜、花毛茛、花叶玉簪等,由于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在草皮选择上宜选用暖季型草皮,便于行人的参与,中下层灌木在选择时,除了考虑其色彩、尺寸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嗅觉的要求。所以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采用香花植物的搭配元素,可以使市民路过时从中获得清香的空气,生活型道路的绿化还应该考虑到植物对市民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对策

3.1行道树的种植策略

在布置行道树时,要考虑到道路功能的原则,这是生活型道路设计中最能体现安全性的所在,其中株距与定干的高度应成为最主要被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于交通型道路的路面幅度宽广,生活型道路的路面幅度较为一般,应采用单排种植的形式,株行距根据树冠大小来决定,基本采用5~8 m,树干距道路侧石不少于0.5 m,并保持足够间距。选择树种的胸径一般为8 cm以上,分枝点高度不小于3.0 m,多采用无患子、银杏、枫香、悬铃木、香樟等。定干高度也就是定出行道树第一分枝点的高度,最好要高过行人高度,这样树枝下高与街道上车辆才不会相互影响。

3.2色块的搭配设计策略

生活型道路的色块是最能体现其视觉效果、整体带给路人视觉冲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道路的色块带一般可以把分割带宽度定为每隔8~10 m距离重复一段,距离由于受其路面幅度以及观赏功能的影响,色块的分割不宜拉得过长,分割带色块的图案要求变化丰富,色彩丰富,增加观赏性。色块的模式可以根据道路的长短以及走向与行道树进行多种形式的拼接,可以让车辆和行人路过时观赏到路边的色块变化纹理丰富,避免重复又具有连续性。

3.3景观小品的运用设计策略

一些树阵、树池、喷泉、雕塑甚至造型树的运用都可以成为生活步行街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不但不占据人行道步行空间,而且满足行人游赏、休息以及道路景观营造的几大功能。在绿化景观设计时,对景观的把握程度是至关紧要的部分,功能景观太多不利于道路的畅通性,但只用行道树和花坛结合的设计又不能为大片的绿地提供游赏效果,所以树阵、树池和简单喷泉及景观小品的设立是现今最为普遍的做法之一。游赏步道型的生活型道路中运用到雕塑这种元素是很多的,多为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或者人文历史因素。适当地用在行人量大的绿化中,不但能点缀道路的景观,而且也为城市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更多文化元素。

4、结束语

总之,道路绿化在创造城市旖旎风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维护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活型道路绿化则是城市道路绿化中的骨架、脉络基础。它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和市民两个重要的环节,成为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因素,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是城市整体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0.引言

景区道路绿化足景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美化旅游区环境、调节景区气候、遮荫、引导交通、防止眩光、减少环境污染、防风防面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生存在道路这一特殊环境下,与生态系统稳定的城市公园、原始森林截然不同,目前花果山部分道路绿化养护缺乏针对性,植物生存环境较差,植物生长瘦弱甚至死亡。为了保护绿化施工成果,维护和改善道路绿化景观,必须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采取必要的可行的措施进行养护管理。

1.景区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原因

1.1树木生长瘦弱。道路绿化灌水一般采用洒水车作业,灌水强度大,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瘠薄、种植容积小、树木修剪强度过大,也导致树小生长瘦弱,虫害危害严重。修剪强度过大,树木变成“雕塑”。

1.2绿篱失形。随着绿篱不断生长,如果缺乏适当的及时的修剪,绿篱将失去完整状,整体造型缺乏美感。

1.3草坪退化。建植草坪的植物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经过若于年生长后逐步逐步进入衰老死亡。

1.4树木遮挡交通标志。树木遮挡交通标志,妨碍游人视线。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规划设计与绿化种植设计缺乏协调沟通和修剪作业不及时。

2.景区道路绿化养护措施

2.1扩大树穴。如果种植面积较小,应扩大树穴。扩大的树穴长度、宽度和深度不能少于1.2米,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树穴扩大连成绿化带、绿化面。如果树穴底部为不透水层,应移除不透水层,使树根能向纵深生长发展。

2.2深翻土壤。每年深翻土壤1~2次,深翻的深度一般在15—25cm,掌握近植物

根部宜浅,远离植物根部处可深的原则。翻起的土块要上下颠倒,不要立刻将土块捣碎,在晴朗或初晴天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进行,可结合追施腐熟的有机肥。

2.3换土。土壤污染严重,必须将已被污染的土壤置换成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种植土。

2.4覆盖土面。采用有机物和活的植物覆盖土面,可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湿度,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覆盖的有机物可采用修剪下的树叶、草坪修剪下的草屑、泥炭等。。

2.5适时适度修剪。对于已经成型的树木,为防御夏季暴风雨的侵袭,可适量修剪。主要修剪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根据树形修剪树枝,骨干枝的短截长度不可超过整个枝条的三分之一。如树木的内膛枝过密,则进行疏剪,达到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调整整个树形,使树形美观。

如果整株树木遮挡交通标志、妨碍游客视线,必须将整株树木迁移至安全位置。如果树木部分遮挡交通标志、妨碍游客视线.则结合树形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信号清楚显现,保护游客的安全。

2.6采取防寒保护措施。

加强收集天气预报信息,根据收集到的火气预报信息,提前做好各项防寒保护措施。。树干涂白防冻: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至11月。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什灰;硫磺粉;盐=40:lO:1:0.5。高度一般1.2m。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洁美观的效果。。缠树干的措施:用塑料布缠裹树下,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即保湿又防寒,再用地膜把树根部保温防寒。对根颈培土.盖地膜:灌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20~30cm的土堆。利用细土将网面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对树冠、树干盖膜:对整个树冠、树干盖透明薄膜,既能使植物保持光合作用,又能保湿防寒。

2.7草坪养护措施

对于杂草入侵的草坪,加强水分管理,灌水深度为土面以下10厘米,湿而不渍。施肥轻施薄施,每次剪草后亩用2—4斤尿素。旺长季节,人工清除杂草,控肥控水控制长速。

剪草次数一年控制在10~15次为宜.3~1 1月平均每月剪一至二次。草高最佳观赏为6~10厘米.超过lO厘米可剪,大于15厘米时,必须修剪。剪前检查剪草机动力要正常,草刀锋利无缺损,同时检净草地细石杂物。调整剪草机刀距,离地2~4厘米(旺长季节低剪,秋冬高剪),匀速推进,剪幅每次相交3~5厘米,不漏剪。剪后及时清净草叶。植后10年的草地开始逐年退化.植后15年严重退化。严格水分管理,干湿交替,严禁渍水,否则加剧烂根枯死,加强病虫害的检查防治。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梳理干净,用打孔或划破的方法增强草皮的透气性,并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除正常施肥外,每10~15天根外施肥。对局部完全枯死处可进行补植。退化草地剪后复青慢,全年剪草次数不易超过6次。另外,由于主草稀,易长杂草,需及时挖除。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植物生态习性认识的日益加深.绿化养护技术逐渐完善.可以使用更多的更有效的技术实施绿化养护。这些都为创造舒适安全的旅游道路、美丽的旅游空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右宝辞主编,园林树木栽培学 ,中国建筑工啦出版社,1999.

篇7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52-02

一、前言

法桐是阳性速生树种,抗逆性强,不择土壤,萌芽力强,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对城市环境适应性特别强,具有超强的吸收有害气体、抵抗烟尘、隔离噪音能力,耐干旱、生长迅速。正因此近几年在胜利油区广为栽植。但是通过统计我们发现胜利油区的成活率相差很大,高的能到95%以上,低的不到20%,甚至全部死亡。法桐属落叶乔木,其最佳移植植时间是从秋季落叶后开始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结束,但是具体操作时,如何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操作,在基本相同的土壤和养护条件下,利用工法改进技术,通过在不同的时间段移植,将成活率进行对比统计, 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宜移植技术参数。

二、研究范围

自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8月份,胜利油区庐山路路口、黄河路、北二路、西四路改造、西四路北延等多条道路绿化都用到一定数量的法桐。以黄河路和西四路北延工地为试点,分四个不同的时间段移植法桐,收集了各种数据,对比分析,整理总结。

三、研究内容

(一)常规方法苗木移植、数据整理。2011年,黄河路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苗木栽植阶段,人为调配法桐苗木数量,分期分批进行移植,然后进行相同的养护管理。两条道路换填同相同的种植土,时间段也基本一直,按计划完成法桐的种植工作后, 记录法桐的发芽情况及地温、气温情况,并仔细观察发芽苗木的长势。 得到如下三个表格的数据。(见表一、见表二、表三)

篇8

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02-03

一、拉美国家利率改革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拉美国家长期实施利率严格管制。20世纪60年代,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拉美国家在IMF经济学家呼吁下,以货币主义观点作为理论依据,尝试放松利率管制,让市场充分发挥调控机制。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运动

在20世纪大半时间里,多数国家都是实行利率管制的,其利率维持较低的水平。通观一些主要国家利率管制史,可以发现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是利率管制的主要动因。随着经济金融的开放,缺乏弹性的管制利率与国际的利率差距会导致“热钱”的流入流出和国内“影子银行”等问题,使得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难于实现,利率市场化就成为必然。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滞涨”现象动摇了主张政府调控的凯恩斯主义政策,而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主张货币的市场化。在该理论的影响下,“里根革命”和“撒切尔革命”分别在美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

具体到利率政策上,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和爱德华・肖(E dward Shaw)于1973年分别发表了《经济发展的货币和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提出了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新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过度干预金融市场,人为压低利率水平,会导致金融市场效率偏低,极易出现寻租和市场失灵,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的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的速度进行。

受到经济发展阶段转变、通货膨胀、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等力量的推动,世界主要国家集中在20世纪70―80年代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拉美国家长期的利率管制导致实际为负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前,拉美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长期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导致实际利率通常为负数(见表1)。

表1 拉美各国利率市场化前的实际存款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IMF

(三)外向型经济受到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1974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拉美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使期损失严重。随着石油价格的暴涨,拉美国家石油进口国的贸易赤字激增,通货膨胀严重。此外,发达国家为了转嫁危机,降低初级产品的价格,使以出口初等产品为主的拉美国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国内原本严峻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面对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双重冲击,拉美三国(阿根廷、智利、乌拉圭)选择了新自由主义方案,决定放弃传统的内向型经济发展体系,进行金融改革。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经济影响

(一)主要市场化内容和一步到位的改革

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2年内放开所有的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配套的市场化还包括:取消指导性信贷计划、取消汇率的管制、将国有银行私有化等。

1976年以前,阿根廷的金融体系高度集中,按照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必须全部存入银行。1977年,阿根廷出台《金融法》,将银行存款准备金将至45%,取消外汇管制,政府不再控制利率,完全实现市场利率。

1973―1978年智利逐步放松对利率的控制,实现利率上限管制。随后,政府将国有银行私有化,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氛围3个阶段:1973年9月―1975年3月,提高利率管制上限,允许私人设立金融公司,放开非金融机构准入限制;1975年4月―1976年6月,缩减开支,调整经济结构,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实现银行私有化;1976年6月―1979年6月,采取爬行盯住汇率制度,逐步放开对外国资本流动的管制。

1974年9月,乌拉圭政府宣布提高管理的利率上限;1978年,乌拉圭政府一次性取消对银行系统的准入;1979年取消所有利率上限,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改革后的经济情况

拉美3国采取激进方式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未考虑经济社会的现实条件,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名义利率升高,实际利率大幅波动,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最终陷入金融危机。

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并没有使一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降低,而是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GDP增长率提高之后出现大幅下降,到1980年出现负增长。利率放开后,贷款利率上升较大,国内利差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赚取利差的盈利模式没有改变,国内资金供不应求。面对这种情况,资金需求转向外债,导致外债规模迅速扩大,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同时,大批企业资金链条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部分银行因此破产。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造成外资过度流入和本币升值过快、外贸环境恶化、本土企业纷纷倒闭、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在1981年终于爆发经济危机。1982―1983年,智利重新把银行全部收归国有。1988年,智利政府宣布恢复利率管制,宣布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

乌拉圭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金融资产总量增加,金融深化指标大幅提高。但是利率市场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量企业倒闭、金融资产质量下降严重等。为化解危机,乌拉圭央行不得不采取对金融机构严格管制的办法,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流动性的注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

三、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激进式改革的特点和效果

(一)推进时间较早、较为激进

拉美3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早。此外,推进的过程也较为激进,阿根廷、智利、乌拉圭3国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一次性放开利率管制,采用休克疗法。

(二)改革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通货膨胀率严重,名义利率较高,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贸易环境恶化,经常账户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社会投资率降低。

利率一旦放松,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整个金融体系就会陷入混乱。拉美国家试图通过利率市场化改变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实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三)多个项目同时推进

拉美3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其他改革内容同步推进,包括放开金融机构的设立限制、放松外汇管制、放开资本账户等等。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还配套进行企业所有制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财政税务体制改革等。利率市场化后,名义和实际利率都快速升高,通货膨胀严重,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剧烈,流动路径也发生变化,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企业倒闭不断,银行贷款质量下降,金融秩序混乱。

四、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一)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拉美3国选择在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激增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外债危机、利率飙升,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现象发生,政府不得不又取消利率市场化的决定,恢复利率管制的局面。

(二)良好的金融市场和运营机制是利率市场改革的保障

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的基础,利于分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释放的风险。金融交易工具的多样化和充分的市场机制有利于投资者获得更加充分的信息和对投资者进行必要的教育,避免市场化实现后带来的混乱和无序。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最终目标是通过价格信号、调节资金提高配置效率。在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前金融机构的运营机制还不健全,不能通过有效的市场化竞争达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目地。

(三)有管理的利率市场化能减少金融风险失控

利率市场化也需要有效监管,放任自律容易导致失控。拉美3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体系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的运营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有效的金融监管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重要。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道德风险和委托问题。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由于利率的大幅波动,引起经济的动荡,金融机构的清偿能力和金融体系平稳经受考验。

五、对我国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启示

(一)国际经验显示,渐进式推进利率市场化成功几率更大

历史经验表明,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和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能够增加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概率。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措施,有步骤地放开利率管制,在尽量减少对经济带来负面冲击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取得成功。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国内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在监管缺失、金融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推动一步到位的激进型改革,最终导致失败,政府不得不在受到重创的情况下恢复利率管制(见表2)。

(二)建立资金价格形成机制重于简单放开利率的浮动

利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只是放开利率水平,而是形成反映资金市场供需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而利率形成机制的建立至少涉及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完善、资金供求主体财务稳健等领域的改革。如果没有系统性的配套改革措施,即使放开利率浮动空间,形成的资金价格也无法正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真实的资金供需情况。

(三)顺畅利率传导机制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

利率市场化要求利率传导机制实现市场化,从而发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发挥利率资金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更好地服务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利率传导机制是利率市场化能否顺利推进和否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

央行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框架,丰富操作方法,通过及时有效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资金充裕和紧张程度,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按预期落入目标期间。同时,要积极培养各个产品利率市场的关联链条,建立和完善从货币市场到信贷市场并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利率传导机制。

(四)强化货币当局的利率调控

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货币当局放弃对利率的管理和调控,对利率波动听之任之。利率市场化后,国际通用的做法是货币当局不再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利率,而是运用自己拥有的金融资源,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市场交易来改变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并通过影响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市场利率水平。

(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可防止因金融外部性导致的银行风险溢出和扩散。从众多国家的实践表明,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比隐形的政府担保更能降低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首先,在范围上要建立全覆盖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所有存款机构实施强制性的存款保险。其次,在操作上要根据风险差异实行差别化的存款保险费率。再次,在额度上要合理限定最高保险赔付上限。

参考文献:

[1] 刘东庆.浅论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

[2] 刘东庆.浅论对我国当前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J].南方金融,2012,(4).

[3] 胡朝晖,丁俊峰.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及Shibor运行效果评析[J].武汉金融,2009,(5).

[4] 刘东庆.当前形势下的信贷结构调整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7).

篇9

1白银市城市道路绿地的现状

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总面积2.12万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50.50km2。至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7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85万人,乡村人口115.84万人。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及祁连山东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自然地被稀少,年降雨量很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白银城区土壤条件极差,多为石灰性土壤,土质盐浸化严重,养分含量低,土壤瘠薄,肥力低下,加之自然生态条件恶劣,树木根本无法正常生长。过去由于城市绿地规划滞后,控制不力,不规范的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导致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心区绿地面积非常少。截至2000年底,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2m2。

2000年以来,在两届市委领导班子对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结合《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白银实际,于2002年编制完成了我市历史上第一个《白银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特别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绿化突出了城市人文自然景观的特色。经过城建及园林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截至2006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31m2,并完成了《2006-2008年白银西区园林绿化规划》,绿化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2城市道路的绿地类型[1]

根据栽植目的和用途不同,道路绿地可分为景观种植和功能种植两大类。

2.1景观栽植景观栽植主要是从绿地的景观角度来考虑栽植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2.1.1密林式。沿路两侧栽植茂密的树木,主要以乔木再加上灌木,常绿树和地被,封闭道路,行人或汽车走入其间如入森林之中。白银城区尚无密林式的道路栽植形式。2.1.2自然式。这种绿地方式主要用于造园,路边休息所、街心、路边公园也可应用。自然式的绿地形式模拟自然景色,比较自由,主要根据地形的环境来决定。

2.1.3花园式。沿道路外侧布置成大小不同的绿化空间,有广场,有绿茵,并设置一定的园林小品,在城市建筑密集,缺少绿地的情况下,这种形势可在商业区,居住区内使用。白银市三角广场(目前尚处于绿化施工阶段)、全民健身广场(目前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的绿化布置即为这种形式。

2.1.4田园式。道路两侧的园林植物都在视线以下,大都种植草坪,空间完全开敞。在城市边缘区也可与农田、菜地、苗圃、果园相邻。国道109线穿越白银城区过境段大部分地段靠近农村,当行人路过时,田园美景即可一收眼底。

2.1.5滨河式。道路一面临水,空间开阔,环境优美,是市民休息游览的良好场所。游人步道应尽量靠近水边,或设置小型广场和亲水平台,满足人们的亲水感和观景要求。按照《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来看,将来修建的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就是典型的滨河式绿化形式:

2.2功能栽植功能栽植是指通过绿地栽植来达到某种功能上的效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2.2.1遮蔽式栽植:考虑要把视线的某一部分加以遮挡,以免其全貌,如街道上某一景观不好,需遮挡。

2.2.2遮荫式栽植:我国许多地方夏天比较炎热,道路上的温度很高,所以对遮荫的种植很重视。不少城市道路两侧建筑多被绿化遮挡也多出于遮荫种植的缘故。

2.2.3装饰栽植:可以用在建筑用地周围或道路绿化带,分车带两侧作局部的间隔与装饰之用。它的功能是作为界限的标志,防止行人穿过,遮挡视线,调节通风、防尘、调节局部日照等。

2.2.4地被栽植:使用地被植物覆盖地表面,如草坪等。可以防尘、防土、防止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在北方还有防冰冻的作用。

2.2.5其他:如防育栽植、防风、防雪栽植等。

2.3道路绿化的断面形式分类

2.3.1一板两带式:一条车行道,两条绿带。此种是最常见的绿化形式,多在车流量不大的街道采用。如白银城区的人民路、会师街等路段。

2.3.2两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用一条绿化带隔开。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2.3.3三板四带式:采用两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加之四条绿化带。白银城区的北京路、兰州路等城市主干道都为此断面形式。

2.3.4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四条,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安全。位于白银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南环路也为此断面形式。

3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2]

3.1城市绿地如天然过滤器,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考虑到白银公司铜冶炼和银光公司酸雾排放造成空气质量较差的客观事实,在市区街边及工厂和生活污染区周围发展防护隔离林带,如种植松柏类针叶树种,同时错落有致的种植国槐、柳树等,形成混交林,既有美观的景观效应,又一年四季具有很好的植被净化环境污染的效应。

3.2行道树尤其是乔木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据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气温要低3~6 ℃。

3.3绿地植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据测定草坪植物的叶面积,一般是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通过茎、叶的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

3.4树木能吸收SO2等有害气体,并能杀灭细菌,制造O2。

3.5绿地可以隔音和吸收噪音。

3.6绿地还可以防风、防雪、防火。

4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在道路绿地总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1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白银市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109线、312线穿越白银市。城区的东山路、公园路、人民路、天津路、上海路、兰州路、北京路等城市交通干线构成了城市的路网的基本骨架。这些交通干线的绿化当然必须以服务交通为主。

4.2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征道路上的人流、车流等,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的,而且由于各自的交通目的和交通手段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设计应以人为本,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也是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的重要依据。

4.3道路绿地要与其他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街景由多种景观元素构成,各种景观元素的作用、地位都恰如其分。一般情况下绿地应与道路环境中的道路绿地的设计应符合美学的要求。

4.4 道路绿地要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道路绿地中的各种园林植物,树形、色彩、香味、季相等不同,在景观功能上,也有不同的效果。白银城区兰州路外绿化带就以金丝垂柳为主,而内绿化带则用红叶碧桃效果很好。城市道路的级别不同绿地也应有所区别。主要干道的绿地标准应较高,在形式上也应较丰富。如白银城区北京路用国槐做行道树,分车带绿化间隔种植刺柏和白蜡,地被分段种植月季、小叶黄杨、红叶小檗、冬青、紫叶矮樱等灌木。在次要干道上的绿化带相应可以少一些,有的只种两排行道树。如白银城区会师街用馒头柳作行道树。

4.5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等配合起来为了交通安全,道路绿地中的植物不应遮挡汽车司机在一定距离内的视线,不应遮蔽交通管理标志,要留出公共站台的必要范围以及保证乔木有适当高的分支点,不致刮碰到大客车的车顶,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绿篱或灌木来遮挡汽车车灯产生的眩光,要对沿街各种建筑对绿地的各别要求和全街的统一要求进行协调。

4.6道路绿地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白银作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城市内土壤成分非常复杂,一般不利于植物生长,而客土、施肥的量会受到限制,其他方面如浇水、除虫、修剪也会受到管理手段、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这些因素在设计上也应兼顾。

5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5.1城市道路的绿地率指标

在规划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园林景观绿地率不得小于40%。

5.1.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5.1.3红线宽度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5.1.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5.2街道绿化的种植设计

5.2.1街道树种和地被植物的选择。白银市区内街道的环境条件都较差,路面辐射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土壤土质瘠薄,土层浅薄,且土壤碳酸钙含量很高,含盐碱量高达13%(树木成活率不能超过3%),pH值在7.80~9之间,加上空中、地下管线比较复杂等客观不利因素,在白银城区选择树种就显得尤为困难。要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对树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

5.2.3 街道树种的配置要点①在树种的搭配上,最好做好深根树种和浅根树种相结合。如白银城区长安路“国槐+花灌木”的种植模式。②阳性树种和较耐荫树种相结合,上层树冠要栽阳性喜光树种,下层林冠可栽耐荫树种。如白银城区人民路“刺槐+冬青”的种植模式。③街道绿化带多行栽植时,最好是针叶树和阔叶树相结合,常绿树和落叶树相结合。如白银城区北京路“国槐+刺柏” 的种植模式。④要考虑到树木生长过程,各个时期,种间、株间生长发育不同,合理搭配,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⑤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滞尘、吸毒、消毒强的树种,提高净化效果。如国道109线穿越白银城区东段处于重工业区,因此选择了“臭椿+刺柏”的种植模式。

6结语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园林绿化水平,体现其文化内涵,更对城市环境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要达到城市绿地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的最佳结合,必须依赖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中运用和实施。从对白银城区道路绿地建设的情况来看,存在诸如街道绿化与城市街旁新型建筑不协调,一些道路绿化种植形式不合理,树种单一、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完全可以用绿地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办法来解决。[3] 所以,园林绿化规划与设计在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我们应该持之以恒的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为我国城市绿化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道路作为一种以交通运输为主要功能的设施,人们以往重视的是它的线形走向和通达性,它还与道路绿化一起成为连接各个生态节点的重要的生态廊道,成为城乡重要的景观形象之一。道路绿化是城乡绿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它在构建城乡绿色通道、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城乡道路绿化在城乡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1.1 城乡道路绿化在城乡环境中的作用

城乡道路绿化在城乡环境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 绿化:道路绿化与城乡其它绿地一起绿化市容。(2) 美化:植物本身具有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和造型美的特性,艺术地运用这些特性在道路沿线进行植物配置,创造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3) 防护:道路绿化可以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树木草地根系能稳固土壤、涵养水分,阻止或减弱地表径流,冲刷造成的危害,防止因水土流失而破坏路基,对路基起防护作用。(4) 噪音防治:绿化植物通过密植形成的屏障作用及植物枝叶特有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的吸收声波,大大减轻噪声的功效,减低噪音对市民的影响。(5) 净化空气:绿化植物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及灰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6) 调节气候:通过水分蒸发、遮蔽阳光调节小气候。

1.2 城乡道路绿化在城乡环境中的意义

城乡道路绿化是现代城乡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道路绿化是城乡绿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城乡道路绿化的水平和面貌成为影响城乡环境质量及城乡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改善城乡景观、展现城乡文明、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目前城乡道路绿化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片面强调绿化

在许多道路绿化的建设上,为了完成任务,只顾及“绿”字,并不是以绿化的景观性和生态性为主导,失去了道路绿化的真正意义。

2.2 整体缺少一个统一的规划

有些城乡道路绿化整体缺少一个统一的规划,不能形成整体景观特色。

2.3 设计形式单调

设计形式单调,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配置形式单一。

2.4 季相景观不丰富,缺乏艺术构思

在很多城乡的道路绿化设计中,往往过多地强调“四季常青”,不重视植物季相变化设计,使景观缺乏季节美感,造成人们体验不到四季生命的律动,体验不到大自然的美妙。

2.5 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表现不足

把道路绿化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园林植物配置在表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做得很不够。

3 城乡道路绿化设计探讨

道路绿化不仅仅是在道路两边栽树种草。不同的道路,绿化设计也有着不同的内容,当然也就有不同的设计思路。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明确定位,满足功能的原则

现代的城乡道路交通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道路,由于其性质和功能的差异,绿化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设计的着眼点也有所差异。

3.2 保障安全的原则

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道路交叉口、弯道、分车带、中心岛、渠化岛等处的绿化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绿化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栽植的植物要留出足够的通透视线,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在弯道外侧的植物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对驾驶员进行提醒,诱导行车视线。

3.3 重视乡土植物应用的原则

乡土植物资源是城乡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乡土树种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4 生态效益的原则

由于道路的施工已经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考虑怎样设计才能通过人工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

3.5 绿化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城乡道路绿化景观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绿化形式和树种上,目前许多城乡都有自己的乡树乡花,可以作为地方特色的基调树种,使绿化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使当地人感到亲切,也使外地人能够了解这个城乡的特色。

4  城乡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4.1 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4.1.1 满通功能的原则。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首先必符合道路交通各项规范要求,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地达到绿化、美化和防护的效果,应避免树种选择和配置不当而影响交通功能的发挥,给道路交通造成安全隐患。

4.1.2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在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或适地树种为主。它们是千百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成活率高、好管理、造价低、易于见效,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

4.1.3 坚持生态效益的原则。绿化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遮荫、调节温湿度、吸附尘埃及有害物质、隔离噪音等生态功能。经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其生态功能的强弱也有所差异,阔叶树比针叶树强,乔木比草地强。因此,在道路绿化选种时应多种阔叶树,少种针叶树和棕榈类植物;多种树,少植草。

4.2 道路绿化植物选择的标准

4.2.1 乔木的选择。乔木在道路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美化道路以及夏季为行人遮荫,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适应性强,树形优美,有一定的抗污、抗风能力;(2) 主干通直,树枝端正、冠大荫浓,分枝点高(一般要求3.5m以上),不妨碍车辆安全行驶;(3) 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4) 萌生性强,耐修剪整形,可控制其生长;(5) 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异味,无污染;(6) 种苗来源丰富,成活率高。

4.2.2 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2) 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3) 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4) 枝、叶、花无毒和无刺激性气味。

4.2.3 地被植物的选择。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另外部分低矮花灌木也可作地被应用。

4.2.4 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1、2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1) 适应性强,抗干早,抗病力强,耐践踏,耐修剪;(2) 丛生或蔓生状,生长低矮,能紧密地覆盖地面,平整美观;(3) 繁殖力强,再生性萌发性强,覆盖率高。

5  结语

篇11

1.1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城市空间与道路绿化西方道路的绿化也有悠远的历史。据记载,早在2700多年前,古罗马的街道两旁就种植了树木了[4]。罗马军用大道兴建稍晚些,但最初的罗马军用大道是不植树的,但随着军事行动的增加,为了调兵遣将过程中士兵不受太阳的曝晒,统治者“下令在大道的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士兵遮挡炎热的阳光。”今天,沿着古罗马大道遗迹,道路沿途两侧常常会发现绿盖如云的罗马松高高耸起。因此,古罗马大道的道路绿化所取价值与古代中国相近,主要是为了防晒蔽雨调节气候。近代以来,欧洲国家有意识地在城市道路上连续的种植成排成行的行道树应是16世纪中期才有的事。1552年法国颁布法令,要求在各主要道路上种植树木,至1600年前后,巴黎的主要大街形成了林荫道[6]。17世纪20年代,英国伦敦出现了花园式的城市林荫道,这时的道路绿化已具有园林化的意义,其价值更多地倾向于为城市增色添彩,使城市道路景观更加美观。

1.2现代西方国家的道路生态研究上世纪70年代始,欧洲和北美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道路建设对植物种群产生的影响,如:导致植物死亡和生境丧失、生态环境物理化学变化、路侧植被改变;对动物种群产生的生态影响,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道路回避巢区转移、迁移路线改变及障碍作用导致生境和种群的破碎化;道路生态学影响的定量化测度指数(包括道路密度、道路位置和道路影响区域)。2000年4月召开的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会议上,专家们就把公路和公路网的生态效应作为新出现的学科领域之一。2003年,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T.T.Forman等14位交通工程和生态学专家共同出版的《RoadEcologyScienceandSolutions》,标志着道路生态学的形成。这时,道路绿化已由过去改善环境、美化景观转向生态化研究:在野外,是为减少道路造成的对地域生态环境的碎片化而给动植物生长环境带来的破坏,通过模拟自然,在道路的上下空间为动物留下迁徙的通道,同时减少道路污染,使道路区域内的生态整体得以较好地保持延续;在城镇,则重在让道路环境近自然化,让城镇融入自然之中而不是追求道路绿化景观历史视阈下的中外道路a的对称性图案与色彩光鲜的形式美感。这时的道路绿化,从思想到价值观念来看已产生了划时代的变迁,即:要通过绿化降低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度,通过交通生态工程的科学技术运用,使道路融入自然,让城市更宜居。与此相应,景观生态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在许多专家的研究中得到迅速发展。而道路景观的标准也开始推陈出新,产生了新的道路景观生态评价标准。从上述东西方道路绿化的历史来分析,促使人们对道路进行植树绿化主要源于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标志道路界域(这主要在古代中国);二是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三是使城市街道(道路)更为美观;四是改善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使道路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

2生态文明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的启示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的形制总要受建筑思想的支配。而城市建设总是受城市建设思想所支配的。绿化作为人工性的植被再造当然也不例外。

篇1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优化配置原则,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村庄、道路绿化为主战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为重点,结合我乡旅游亮点项目,做到绿化、美化同步推进,全民参与,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面貌,打造旅游亮点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全面提升我乡淖沿子、五福堂村村庄绿化水平,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这两个村的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优化旅游区周边环境,把这两个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旅游亮点新农村。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班子,强化领导

我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部署,积极推进,严格标准,抓好落实。由主管林业的副乡长主要负责,淖沿子、五福堂的包村干部、村干部及相关乡干部各司其职,要求领导到位,组织到位,精力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我乡淖沿子和五福堂村庄及道路绿化任务全面完成。

(二)要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村庄绿化和道路绿化是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对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要对村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规划,逐步组织实施到位

1、村庄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周边硬化路2000米,五福堂村四周硬化路3000米。其中淖沿子村种植樟子松,五福堂村种植垂榆,两村均沿硬化路两侧种植。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共种植樟子松4000株,五福堂共种植垂榆6000株。

2、道路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道路1公里,五福堂村道路10公里。沿道路两侧种植高杆杨。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种植树苗2000株,五福堂种植树苗20000株,共计22000株。

(二)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村庄与道路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全党、全民、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项工作的建设和管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建这项“国家得绿、群众得利”的民心工程。

(三)强化管理,保障措施到位

1、乡村干部实行分片包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抢抓绿化时机,迅速行动,保证绿化工作按时完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