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10:25: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母婴保健相关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2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其中育龄期妇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缺乏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和自我保健意识的薄弱, 部分流动人口还受农村旧观念和旧习俗的影响, 导致流动孕产妇病死率和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偏高[1]。为调查本市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本院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市区和城乡结合部进行问卷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以2011~2014年本市的20~40岁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调查问卷2567份, 排除无效和年龄40岁的调查问卷,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379份。
1. 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本市流动人口较为密集的市区和城乡结合部随机发放本院自制的母婴保健问卷调查表。调查以当场集中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后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地点主要在市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地。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户籍、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及现有小孩数等)、母婴保健知识(包括饮食卫生、产褥期检查、高危妊娠、规范生育、母乳喂养等)及希望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三个方面。调查问卷共20题。总分100分, 以总分≥80分者为知晓。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及小孩数等基本资料及他们希望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②观察不同影响因素与调查对象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关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一般资料 回收2379份有效问卷中2182例为流动人口, 197例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中男1042例, 女1140例。年龄20~30岁1154例, 30~40岁1028例。大专及以上613例, 初中和高中1134例, 小学435例。收入5000/月170例。已婚1164例, 未婚1018例。无小孩1086例, 1个小孩975例, 2个及以上121例。流动人口中有1743例(79.88%)认为通过电视节目是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最佳途径, 有1126例(51.60%)觉得通过网络平台(网页、微信及微博)是最方便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 有726例(33.27%)认为健康讲座、宣传单及报刊书籍可以作为获取知识的辅助工具。
2. 2 流动人口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与相关因素关系 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子女数量是影响育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本市流动人口对饮食卫生、产褥期检查、高危妊娠、规范生育、母乳喂养等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水平普遍较低, 其中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子女数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年龄对流动人口的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影响不大。
男性对母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低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本市流动人口对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 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针对流动人口中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较低及未婚未育的人群, 选择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 马凌云.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 3(6):3329.
[2] 张军, 陈莉, 龚时鹏, 等.广州市流动人口妇女母婴保健知识调查分析.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z1):264-265.
[3] 李张爱.上海市奉贤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z1):74-75.
[4] 杜敏霞, 张海洋, 张昌强, 等.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保健服务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2): 3734-3737.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AIDS)流行形势日趋严重,感染者中妇女和儿童的比例逐渐增大[1],而母婴垂直传播是婴儿及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由于各级妇幼保健院和妇产科医护人员主要服务对象是育龄妇女及婚检人员,因此在防治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降低儿童感染HIV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市基层妇幼保健院和各级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态度现况,为开展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市县两级妇幼保健院(站)4家,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共14家;其中,市级综合医院2家,县级综合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9家。调查妇幼保健机构的检验科、妇产科、 查体科以及儿科的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共计调查226人。
1.2 调查方法
参照国内有关文献[2]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用匿名调查。在答卷前,由调查者说明意义及要求,让调查对象在统一时间内独自填写,当场收回。然后专人进行资料的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
1.3 调查内容
个人一般信息,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态度。
1.4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对现场问卷进行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检查,并随时纠正。
1.5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使用EPI DATA3.1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 226人,收集合格问卷 216份进行分析。其中男 36 人(16.7%),女180人(83.3%);市级综合医院26人(12.0%),县级综合医院33人(15.3%),乡镇卫生院37人(17.1%),市级妇幼保健机构32人(14.8%),县级妇幼保健机构88人(40.7%);本科及以上学历 25 人(11.6%),专科学历73人(33.8%),中专学历101人(46.7%),中专以下学历17人(7.9%);副高及以上职称16人(7.4%),中级职称88人(40.7%),初级职称98人(45.4%),其他95人(6.5%)。
2.2 人员培训及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
市县两级综合医院的被调查人员有89.5%参加过上级单位或本单位举办的艾滋病知识培训班;乡镇卫生院有78.4%参加过培训;妇幼保健机构有62.2%参加过培训。所有被调查人员均没有参加过艾滋病母婴传播专业知识培训班。69.5%的被调查者通过培训、专业书籍、报刊、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另有8.9%的被调查者仅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获得知识。
2.3 对待AIDS/HIV 感染者的态度
30%的医护人员认为在工作中有可能会遇到AIDS/HIV感染者;65%的被调查人员认为艾滋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因此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必要性不大;有45%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向育龄妇女开展有关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宣传、健康教育和咨询;36%的被调查人员愿意为AIDS/HIV感染者提供手术/助产等服务。
2.4 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答题正确率
216份合格问卷,总的答题正确率是60.1%,基本知识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是67.0%,预防治疗部分平均是48.2%,传播途径部分平均是67.7%。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答题正确率分别是14.4%~95.8%(表 1)。
2.5 各级医务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得分比较分析
将问卷中的25个问题作为知识指标,每个正确答案计1分,总分25分来评价我市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这个指标的基本人口学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单位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对表2再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市级综合医院妇产科和县级妇幼保健站的医护人员得分高于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 婴幼儿HIV感染约有90%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3]。因此, 防止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聊城市于200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到2006年12月,已经发现18例AIDS/HIV感染者,女性患者占33.3%(6/18),其中1对夫妇经性途径感染HIV[4]。尽管目前没有出现艾滋病母婴传播,但随着我市女性HIV 感染者的增多,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加。有研究发现:通过对HIV 阳性母亲在孕前、产前及产时、产后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如有计划终止妊娠、合理用药等均可降低婴儿HIV 的感染率[5]。各级医院妇产科和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育龄期妇女和婚检人员,因此, 在妇幼保健系统和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能力建设, 实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几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各级医院妇产科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普遍缺乏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其平均得分率仅为60.1%,诸如: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时机、艾滋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等问题的得分率非常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大多数被调查人员(65%)认为艾滋病离自己还很遥远,缺乏学习艾滋病知识的动力有关。
态度决定行为,本次调查表明:仅有45%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向育龄妇女开展有关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宣传、健康教育和咨询;愿意为AIDS/HIV感染者提供手术/助产等服务的被调查人员所占比例更低,仅为36%。医护人员的这种消极态度必然影响她们向其服务的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实施行为干预。有研究表明:未对高危生育期妇女进行有效的HIV 监测及咨询, 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造成儿童HIV/ AIDS 的主要原因[1]。因此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妇产科医护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认识,对防止艾滋病经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要求,到2002年,85%以上的医疗卫生人员须接受性病专业知识培训。本次调查表明,本市乡镇卫生院只有78.4%的被调查人员参加过培训,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仅有62.2%的人员参加过艾滋病培训,低于85%的目标。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育龄期妇女和婚检人员,有研究发现,不少育龄期妇女的丈夫存在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而的低使用率可导致感染HIV的男性通过性生活的途径将艾滋病传染给妻子[6]。而通过将预防艾滋病的内容融入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婚前知识培训体系,对婚检人群及育龄期妇女实施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可以取得明显的干预效果[7]。但我市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现况还不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干预的条件。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应充分认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尽快采取措施,开展我市医护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王临虹,王爱玲,方利文,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状况与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350-352.
[2]章扬熙.KABP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2):122-124.
[3]Pancharoen C,ThisyakornU.Stuartgan memorial lecture 2002,HIV/AIDS in children[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3,32:235-238.
[4]姜祥坤,郑雪峰,张蕾,等.聊城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监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7):710-713.
[5]杨筱. 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14(4):226-228.
[6]刘刚,毛晓英,秦光明,等.四川省艾滋病高发区孕妇HIV 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3):211-212.
医院高度重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保健部,具体负责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协调与使用监督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管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据《母婴保健法》开展了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等技术服务,符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标准,机构、人员证件齐全。目前医院已取得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5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许可。2加强培训,严格考核,保证了“母婴三证”规范管理
加强对全院职工《母婴保健法》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年医院常规进行《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对新入院人员及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常规进行了《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全院职工对《母婴保健法》主要内容的知晓率达100%,从而增强了依法服务意识。定期组织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培训合格率达100%。制定医院《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考核方案》及母婴保健法律证件考核实施细则,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及依法执业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惩,保证了“母婴三证”的规范管理。
2.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保健部固定专人负责《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办理与换证工作。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技术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符合标准,持证上岗,依法执业。《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存放于医院档案室。
2.2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医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办理流程和使用流程。保健部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证书由保健部统一集中管理,建立专门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在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工作。任何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在院外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上岗资格。对于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在进修、调动和离退休等情况离开医院时,其《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仍由医院保管。如确有需要,医院为其出具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的证明,或由本人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借用。《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拟继续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在有效期满30日前向保健部提出申请,拟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并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也要提出申请,由保健部统一安排参加培训。目前医院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从事助产技术服务91人,结扎手术61人,终止妊娠手术61人,婚前医学检查10人,产前诊断6人。
2.3出生医学证明我院是市卫生局指定的接生定点单位,对在本院内出生的婴儿发放统一的《出生医学证明》。依照《出生医学证明》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明确首次签发流程、补办流程。我院的《出生医学证明》由保健部负责从市卫生局购买,产科负责领取、管理和使用,专人保管、录入、发放、登记、计算机打印;儿童保健科负责“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的管理和使用。
对于首次签发的儿童,按照发放流程,产后病区护士在产妇出院时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须知,告知产妇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流程及需携带的资料,新生儿家长(监护人)持婴儿父母双方身份证、生育证、出院结账单,到产科门诊《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处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发证人员对有关资料进行核对,符合要求,核对信息正确,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并做好登记,告知妥善保存及重要性。新生儿家长持打印好的《出生医学证明》到儿童保健科,专人盖章,做好登记,儿保科人员再次嘱其妥善保存。
1.2母乳喂养指导:对婴儿来讲,母乳能使其免疫力提高,预防腹泻;对产妇来说,婴儿吮吸,能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复原,防止产后出血[5]。所以,要大力支持母乳喂养。还要指导喂养时的恰当方式,喂养过程中,要让婴儿面向母亲并紧贴着其身体,吸奶时要让婴儿嘴唇含入大部分的乳晕。喂养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奶瓶代替。喂养时间不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如当孩子哭时或涨奶时,都可以给孩子喂奶。
1.3产褥保健:产褥保健就是产妇产后自身的保健。阴道宝洁很重要。平时,要穿洁净内裤并勤换,阴道保洁也要采取措施,如外阴使用活力典棉球擦洗,需要2次/d。另外,考虑的是母婴的营养需求。所以,产妇所使用的食物要均衡。运动对于产妇也很重要。一般产后6~12h,产妇是可以稍微动作的,到第2天时,走动就很随意了。所以,为了加快体质的恢复,产妇要加强运动。
1.4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及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减弱应激反应,提高小儿抗病能力[6]。婴儿沐浴时的注意事项也很多,如室温(28℃)、水温(40℃)等。
1.5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产房内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家访时,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且检验水准a设置为0.05。
2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对比:见表1。
目前,南宁市爱婴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爱婴卫生院普遍开展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孕产期的生理变化、妊娠期、分娩期的注意事项、自我监护内容、方法、孕期营养、心理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住院分娩准备等不同程度地宣教给孕妇,但壮族孕妇对宣教知识的接受程度、其健康教育知识来源、知识需求、其家庭拥有健康教育资料等情况,尚不了解。而掌握壮族孕妇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同时使其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为此,进行了南宁市壮族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保健知识需求以及家中健康教育资料拥有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05来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学校教育的健康壮族孕妇200人。怀孕时间为(1338)周,所有孕妇均无躯体疾病,无明显不良社会因素,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由孕妇学校老师向孕妇讲明本次调查的意义,消除心理顾虑,由壮族孕妇在理解填写内容后自行填写。填答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并检查无错漏项,收回问卷158份。
1.3 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壮族孕妇年龄小于24岁18人,2530岁130人,3135岁7人,3640岁3人,平均年龄为(28.0±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14人(8.9 %);高中90人(56.96%);大专及以上54人(34.18%)。
2.2壮族孕妇获取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途径 依次为医务人员、家人、朋友、杂志、电视、报纸、互联网、宣传册(表1)。
表1 壮族孕妇获取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途径
2.3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关知识包括孕期保健、避免哪些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孕期监测、孕期心理保健及对胎婴儿的影响、分娩前的准备、母乳喂养及技巧、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护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总分为100分,得60分以上的孕妇占94.5%,得70分以上的孕妇占65.1%。
2.4 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对孕产期营养、优生优育、妇幼保健、心理保健、产后康复等知识有普遍的需求。调查发现孕期营养需求居首位,其次为胎儿健康状况、孕期自我监测方法、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
2.4.1最需要的资料依次为 孕期营养、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心理保健、产后康复、急救、传染病防治、文体、环保、消防等知识。
2.4.2 壮族孕妇家中拥有各种内容书籍和宣传资料情况 结果见表2
表2壮族孕妇家中拥有各种内容书籍和宣传资料情况
2.4.3对孕期宣教内容和方式的建议 认为进行新生儿洗澡、脐部护理的操作实习有必要的孕妇153人(96.8%);认为有必要示范母乳喂养姿势的孕妇149人(94.3%);认为有必要开展孕期心理宣教育的孕妇130人(82.3%);认为有必要在孕期开展心理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采取措施的孕妇131人(82.9%);认为有必要开展丈夫体验怀孕感受的活动的孕妇125人(79.1%)。孕妇建议的宣教方式有:除授课外还可采用图表进行演示的101人(63.9%)。
2.4.4壮族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差异,见表3。
表3158例壮族孕妇接受健康教育效果对比调查
从表3可见,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监护的掌握,在孕期健康教育施教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孕期健康教育收效良好.对促进围产期保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4]。
3讨论
壮族孕妇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远不够。其接受教育程度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影响明显。一般来说,孕妇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越迫切,这与朱淑萍等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相一致[2]。
壮族孕妇保健知识需求与文化程度有关。调查显示大专以上组对母婴生理、心理知识需求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初中及以下组对疾病防治方面知识的需求较高,对生理、心理护理等保健知识需求率较低。[3]提示对不同文化层次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是十分很必要的。
孕产期健康教育可减轻壮族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的担忧和恐惧,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更加安全,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普及优生优育知识起到积极作用[5]。
从壮族孕妇对宣教内容和宣教方式的建议来看,壮族孕妇都是希望宣教更生动,希望有互动能参与。孕期健康教育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和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的教学方法[6],学者不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方法不再是沉闷的教学讲授而是专题讲座,快速反应,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示教等生动活泼的,人人都能参与的教学方法[7]。提示孕期健康教育可适当调整宣教内容和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红,王志秦.,母儿系统保健服务需求趋势及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3):3243
[2] 朱淑萍,闾锦秀,李惠民,等. 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江西医药, 2010,45(1):77
[3] 王端霄.健康教育对育龄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90
[4] 胡爱华,李玉兰,魏玉萍,等.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与孕期健康教育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6(11):122
1.1 访视次数太少或时间安排欠妥 产后28天以内的访视,很多地方仅访视1次,且随意安排访视时间,没有在母婴最需要得到指导时去访视。
1.2 访视中偏重母亲而轻视婴儿。
1.3 访视人员知识面较窄,专业知识不强及访视技术不熟练,不能很好的解决访视中发现的问题。
1.4 访视人员不善于应用人际交流技巧来进行交流。
1.5 个别访视人员接到访视后存在怨气,积极性不高。
1.6 个别产妇及家庭成员对产后访视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愿配合甚至拒绝访视。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产后访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有些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例行公事、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走个过程而已,有问题人家会去大医院诊治”等模糊认识,人员配备不强、要求不严、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部分保健医对待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产后访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产后访视时敷衍了事,访视内容的填写字迹潦草,不易辨认,且有填写内容与访视项目不符的现象,甚至有的不去访视,只是打个电话,坐在办公室编写访视记录。
2.2 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保健医水平不高,缺乏做好访视工作的专业技能。做好访视工作仅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
2.3 负责产后访视的保健人员同时担当其他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大、琐碎、复杂,加上人员缺乏、配备不够,这样必将使访视工作的质和量都受到影响。
2.4 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待遇偏低,不被重视。
3 做好访视工作的几点体会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产后访视工作在深入社区、拓宽妇幼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妇女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工作热情,以对产妇和幼儿负责的态度做好访视工作。
3.2 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保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作为妇幼保健人员只有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的学习,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
3.3 不断进行培训。由于工作的繁忙及新参加工作同志的增多,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后访视工作人员不稳定、访视水平参差不齐,对产妇及家属宣传指导意识淡薄,加上目前医学水平迅猛发展,他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不断进行培训,给他们输注最新的医学信息及一些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信息,才能提高产后访视工作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
3.4 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产后访视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由访视人员独立面对,这就要求访视人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还应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尤其要学点心理学。由于产后激素分泌的剧烈变化,分娩的疲劳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产后对孩子的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关系的变化等因素,使一些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此指导产妇注重休息和营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家人随时关心和理解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发生。
3.5 访视的同时,督促产妇42天到产院做产后检查,并告知其预防接种时间。这样,产后访视不仅及时了解母婴健康状况,而且将母婴保健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既做到了母婴保健,又按时完成了预防接种[2]。
3.6 做好资料积累,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访视中遇到的问题及难题,回去后要及时请教专科大夫、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完善、丰富了自己的相关知识,又使母儿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
3.7 加强社区力量,壮大产后访视工作队伍,作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转变观念,意识到基层保健工作和临床工作同等重要,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人们积极投身到基层保健工作中去。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44-02
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坏而发生的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的传染病,是一种经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疾病。随着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的逐年增多,如何使HIV阳性孕产妇克服固有的心理压力,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1 常见心理问题
1.1 恐惧、焦虑型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大多数HIV阳性孕妇往往悲观、失望、孤独,对生活缺乏信心,又要承受社会歧视的压力。孕产妇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疾病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正确认识,一方面又担心胎儿安危,思想负担沉重。另外,患者普遍担心新生儿的健康,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如:胎儿是否因此而畸形、是否会影响智商发育、是否会受到感染等。
1.2 内疚、负罪型
有些感染HIV及AIDS的孕产妇存在内疚负罪心理,特别是通过婚外、滥交等不洁而感染的患者。此类患者认为自己的轻率行为,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终日孤言寡语、精神萎靡、伤心流泪,表现出明显的内疚与负罪感。
1.3 紧张、猜疑型
此类患者大部分为诊断尚不明确或经多方检查未曾确诊的患者,往往把自己的病情估计得太重,怀疑家人隐瞒病情,不让自己知道真实的病情。此种患者对HIV阳性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认为感染上就意味着不能正常孕育婴儿,还对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因此整天生活在悲伤绝望的氛围里。
1.4 抵制、报复型
有的患者由于知识水平较低,得知自己HIV呈阳性,对于医院的诊断呈抵制心理,甚至产生愤怒、怨恨的心理反应,对社会极度仇视,甚至想过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以解心头之恨,有的加入贩毒的队伍,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报复的变态心理。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细致进行政策宣传
要针对HIV阳性孕产妇的个体特点,耐心细致地为她们讲解相关治疗政策,如宣讲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讲解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规定,宣讲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地把政策法规以生活化的方式予以讲解,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打消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疑虑。
2.2 对家属实行心理疏导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否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的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孕产妇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耐心向家属讲解艾滋病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取得家属的支持,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
2.3 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对孕妇进行登记注册,建立母子保健卡,进行孕期保健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提出HIV筛查建议。目标人群的干预措施:免费发放“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知识宣传册;采取孕妇学校讲课;导诊、候诊处张贴艾滋病知识宣传画;建立固定艾滋病知识宣传栏进行干预,时间为2个月。保证每个孕妇在产前保健期间得到2次以上的听课,责任医师面对面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以双向交流的健康咨询为主。
2.4 热心为孕产妇排忧解惑
医务工作者及家属的言行对孕产妇影响很大,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孕产妇,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重视病人的隐私权,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分娩方式,满足孕产妇的心理需要,稳定她们的情绪,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结合病情向其讲解HIV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实施隔离的必要性;另外加强对胎儿监护,让孕产妇及时了解胎儿情况,减轻其心理压力,配合治疗。
2.5 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在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善于运用激励法,如给患者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介绍若实行有效的母婴阻断等方法,将有效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帮助他们树立希望,舒缓心理压力。家属和医务人员要为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就医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的目的。
3 结语
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问题错综复杂,加强对这一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心理护理,使其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能够有效地减轻孕产妇的心理压力,对预防HI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1:112.
[2] 曾祥娥.HIV阳性孕妇21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19-3220.
[3] 宁艳春.HIV阳性及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5,18(3):477-478.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18-01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专业医学信息的传播以及行为干预帮助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更好地掌握,并且自愿采用一些健康行为和有效的生活方式的过程?我院对孕产妇采取健康教育工作,这对孕产妇和胎儿都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帮助产妇掌握相关的母婴保健知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产妇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年龄20-34岁,孕周38-41周;所有胎儿都为单胎;出生时1分钟的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2.6-3.9kg,平均2.86kg?干预组60例,年龄21-35岁,孕周37-49周;所有胎儿都为单胎;出生时1分钟的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2.5-4.1kg,平均2.89kg?两组产妇都没有其他疾病?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胎儿出生时情况?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孕妇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入院时给孕妇提供一些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手册,产后在产房内给予常规的母婴皮肤接触,在病房内让产妇与婴儿及早接触,及早喂奶,根据婴儿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对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宣传一些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在平常要多与孕产妇进行交流,使其了解到母乳含有婴儿成长需要的所有营养,是其他乳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而且母乳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都是最适合婴儿吸收的,经济实惠,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需要?而且母乳喂养还可以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促进婴儿智力的发育,减少产妇疾病的发生率?
1.2.2对母乳喂养的指导
鼓励产妇与婴儿早接触?早开奶,哺喂要勤快?在母婴早接触的时候,可以让婴儿在早期练习吸允,婴儿在反复练习中可以帮助母亲早点下奶,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母乳喂养的和姿势进行指导,产妇可采取坐位?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婴儿的身体要转向产妇,下颚要贴近母亲的,要保证大部分的乳晕都被婴儿含在口中?对于哺乳的时间和次数都不应该有所限制,只要婴儿有需要就要给以哺乳?正确的挤奶手法也是很重要的,产妇每天挤奶次数要尽量多于8次?
指导产妇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可以让孕妇多喝鱼汤和奶制品,保证对产妇营养的提供,可以提高孕妇乳汁的质量?同时保持病房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可以保证产妇愉快的心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两组对母婴喂养知识的了解比较
干预组产妇对婴儿保健知识?正确喂养姿势和挤奶手法等的母婴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下表1?
2.2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程度比较
干预组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有5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例,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3.3%,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使婴儿的抗病能力增强,减少生病风险[1]?母乳喂养可以促进产妇催产素以及泌乳素的分泌,催产素可以增强产妇对子宫的收缩,有利于胎盘尽早排出,对于减少产后出血是很有效的?泌乳素可以刺激乳腺泡,使提早充盈,还可以减少涨奶现象发生?此外还可以让婴儿在初乳中就得到免疫球蛋白,对减少新生儿黄疸也是有一定效果的[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对婴儿保健?正确喂养姿势和挤奶手法等母婴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孕产妇对母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机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孕产妇及儿童随访资料
1.2方法
1.2.1孕产妇 从初筛或确认HIV抗体阳性开始对孕产妇进行全程管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严密观察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对于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临近预产期入院择期剖宫产。对临产入院筛查HIV抗体阳性者通过咨询后即时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经确诊后进行全程管理。
1.2.2婴儿 新生婴儿在产后24 h内即时口服阻断药物,产后无异常即按程序进行预防接种(除卡介苗外),及时发放奶粉并指导人工喂养。满月后按管理程序对婴儿进行定期的体检,网络录入相关的检查资料,同时做好痕迹资料登记管理及分析。
2结果
2.1 2006~2012年发现HIV感染孕产妇 50例,结束妊娠47例,其中:分娩42例,人工终止妊娠 4例,自然流产1例。在分娩的42个产妇中:剖宫产35例,阴道产7例。HIV感染孕产妇预防性服药36例,其中:孕期服药28例,仅产时服药8例,孕期服药率为77.78%。在孕期服药的人员中,孕周≤28 w服药21例,率为75%。
2.2 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 分娩的42个婴儿中:男19例,女23例。出生后死亡1例,存活41例,24 h内服药38例,拒绝服药2例。应随访41例,拒访1例,实际随访儿童40例,随访率达97.56%。在随访儿童中:满3个月死亡1例,未满1岁要求转介2例,结案30例,在管7例。对结案的儿童进行HIV抗体检测,12个月龄全部检测结果为阴性者29例,18个月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率达100%。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率达100%。
3体会
3.1 HIV感染孕妇是一个特殊群体 对于感染HIV病毒的孕妇,我们应给予认真、细致、耐心的咨询及相关知识的指导,强调孕期、产时以及产后母乳喂养都有将病毒传给胎儿的危险,让其充分认识到HIV病毒感染的危险性,能够在知情并充分考虑的基础上作出终止妊娠的选择;对迫切希望生育而不愿终止妊娠者,为其提供规范的母婴阻断服务,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机率,提高我国的出生人口质量。
3.2母婴阻断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干预的多环节过程,包括孕期干预和产时、产后干预。通过整个孕产期的干预,能够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而对于一个感染HIV病毒的孕妇,首次的咨询显得尤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感染孕妇能否积极配合医生及早、及时接受相关检测并按母婴阻断方案服用抗病毒药物。因此,防艾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的培训,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有爱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3.3提高乡村两级的服务技能非常重要 作为三级防保网的网底和中间连接枢纽,肩负着很大的重担。村级要及时发现孕情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同时做好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及三合一检测的目的意义,动员孕妇及早到乡级卫生院完成三合一检测工作。乡级要做好三合一检测的自愿咨询、检测及阳性个案的告知。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确认结果告知及孕期能否及早配合、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
3.4自愿咨询与检测前咨询要做到位 只有和孕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让孕妇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及电话号码,并让其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
3.5 HIV抗体初筛阳性结果告知时,让其明白自己的初筛结果及意义,耐心等待确认结果,同时应向孕产妇详细宣传艾滋病感染对家庭、社会、个人及婴儿的影响,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能有效降低婴儿感染艾滋病等知识,为确认阳性结果告知打好基础。
3.6明确告知确认结果,使其明白确认结果的意义,帮助她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作为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告知配偶阳性结果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阴性丈夫),同时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母婴阻断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帮助她们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让丈夫了解、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接受并支持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工作,使感染孕产妇无心理负担、自觉自愿地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工作。
3.7向感染孕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解答她们遇到的有关感染及妇幼保健相关问题,如产检、孩子的发育、分娩地点的选择、是否其他医务人员会歧视等,打消她们的顾虑,让其积极自愿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和其他抗病毒治疗。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感动她们,让她们信赖医务人员,积极主动联系医务人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为完成整个随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7年的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开展,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高风险、高技术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心理、生理、伦理道德、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知识,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丰富的社会综合知识,还要有真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王临红,苏穗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孕妇产后住院期间由母婴专科护士24h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的模式,护理人员通过演示和宣讲等手段,帮助产妇和家属快速掌握母婴护理技能和保健知识,帮助产妇及家属尽快适应角色转变[1]。我们分析产后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3±3.4)岁,体重45~70kg,平均(53.7±5.46)kg,孕周30~42周,平均(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进行24h的护理。
(1)要求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常规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排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
(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进行指导;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常见生理变化、婴儿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计划等知识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进行具体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属的动作进行指导与强化,帮助其牢固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产房接新生婴儿去沐浴室和治疗室进行沐浴、预防接种、抚触、听力筛查等活动,在保健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上由产妇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间接受集中培训。
1.3观察指标
采用母婴专科护士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表对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护理技能熟练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109例,占90.83%,对照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87例,占72.5%,研究组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83%,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心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母婴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有助于产妇及家属实现与婴儿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自身角色[2]。
(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母婴床旁护理工作都是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责任心强,能够帮助家属及产妇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产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50例,均为初产妇,排除意识、精神障碍者,排除合并妊娠并发症者,排除依从性差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5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5±2.1);孕周38~42周,平均(39.5±0.5)周。对照组75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5±2.1);孕周38~42周,平均(39.5±0.5)周,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方式
包括常规检查、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拟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由科室骨干成员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产妇需求及护理要点等,制定出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流程为纵轴的具体可行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监督、评价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情况。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表,入院即刻,做好接待工作,向产妇介绍环境,结合相关检查对产妇生理、心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做好护理评估及健康宣教等;产前,对产妇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缓解压力,建立信心,并做好饮食指导工作和卫生处置等;产时,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产模式,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呼吸方法缓解分娩疼痛,鼓励产妇,打消顾虑,使产妇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产后,密切关注母婴生命体征,指导产妇新生儿喂养相关知识,做好保健工作;出院指导,协助产妇办理出院手续,告知产妇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基本知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于出院前向所有产妇统一发放调查问卷,统一回收,并由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统一考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8.67%(74/75),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7.33%(73/75),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67%(74/75);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88.00%(66/75),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为84.00%(63/75),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67%(74/75),观察组产妇满护理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7、7.878、5.792,P均<0.05)。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1977-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我科2007年在上级医院的技术指导下不断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住院分娩产妇640例,其中剖宫产202例,自然分娩438例,年龄在18~38岁,无妊娠合并征,均为母婴同室,选上半年310例产妇为对照组,下半年330例产妇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2007年上半年31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即入院宣传、健康教育指导。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巡视病房的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或解答产妇的问题,给予出院宣教。2007年下半年330例产妇为观察组,采用目标式健康教育方式,即根据产妇每日可能面临的问题,制订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见表1),针对每个产妇不同的知识水平和需求,增减适当的内容,要求家属参加,并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式由责任护士实施。
1.3 评价指标:孕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产时配合程度,母乳喂养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出院当天评价。
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分娩和产后的护理目标:母婴健康,产时的分娩配合,产后个人保健和新生儿保健是产妇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母婴健康知识涉及产妇的心理、卫生、营养、休息、活动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母乳喂养等内容非常繁杂,要在短期内累积建构成自身可理解记忆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照组的结果证明了此观点。
3.2 健康教育的效果: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效果而不是形式,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来自于两方面,即接受教育和教育者,由于每个人的教育程度不同,知识面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的个体,开展个体化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3]。 而目标性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内容详实,护士可按计划完成教育工作,减少了教育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观察组正是采取了个体化的目标教育方式,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满足了不同个体的需要,并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积极性[4],使产妇有了满足感,也使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3 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分娩中的配合、母乳喂养的成功也决定于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家庭支持系统。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重视家庭成员的教育,注意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家属能在理解产妇生理和心理的前提下,给予心理安慰,及时耐心地调整产妇的心理状态,鼓励产妇经历分娩这一特殊时期,产后能保证产妇有良好的心境,给予丰富的营养,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帮助产妇克服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尽快使其进入母亲角色,担负起喂哺婴儿的重任,使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增强。
3.4 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要求产妇与家属共同参与教育内容,目标的确立,经常会提出一些护士没有准备或没有仔细考虑过的问题,使我们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了我们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增加自身知识量的积极性,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晓君,郑修霞,刘 宇,等.住院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11.
[2] 童宝琴,赵志妹.住院产妇剖宫产术后阶梯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