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控制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1 10:25: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能源控制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能源控制措施

篇1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能源的生产及消费大国,一直面临着能源供不应求、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等问题。推动我们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认真发现总结市场的运行规律,识别出企业利润增长中的营销风险因素,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释结构模型的概念及其构建步骤

(一)解释结构模型的概念

解释结构能源简称ISM,它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运用的分析方法。即将复杂的系统分成多个子系统,经分析子系统又构成复杂系统的要素间的二元关系,最终子系统构成了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二)构建解释机构模型的具体步骤

第一,在分析复杂系统时,要先对构成该系统的要素进行明确,R i(i=1,2,3,…,n),它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接着再确定系统因素集合R,记作R={ri|(i=1,2,3,…,n)}。

第二,在完成第一项步骤后,需要对集合中个别要素间的二元关系进行建立。建立的过程主要依靠邻接矩阵A,矩阵A是指各要素间的所有直接二元关系的反映。A=(aij)n×m,其中aij=1,i≠j,ri,rj,当aij为0时,i≠j,ri,rj有直接关系,当aij为0,i≠j,ri,rj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邻接矩阵A表示系统各要素间的直接关系,而可达矩阵M则表示系统各因素间所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构成,其计算可利用布尔代数运算由邻接矩阵A得到。当M=(A+I)≠(A+I)2≠…≠(A+I)m=(A+I)m+1时,则有M=(A+I)m。上式中I表示单位矩阵;m,(m+1)表示运算次数。

第四,阶间划分是指以上一步骤中的可达矩阵为基础,将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划分为不同阶次,以便清晰地明白系统中各要素间的层级关系,其中最顶层要素表示系统的最终目标,依次往下则表示为上一层的原因。即将受要素ri影响的集合定义为因素ri的可达集,表达为S(ri)。影响因素ri的集合定义为因素ri的先行集,表达为F(ri)。若S(ri)∩F(ri)=F(ri),那么ri为最高级要素,满足该条件的因素为同一阶层。

二、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营销风险控制措施

(一)最终风险的控制

第一,对于电价风险,企业应积极保持与政府及物价部门的良好关系,充分利用好国家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各项扶持政策,以争取合理的上网电价。组织专门人员对电价进行管理,并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

第二,针对电量风险,需加强设备设施的整治力度。尽可能地提高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应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发电上网的政策,以保证电量的全额上网。

(二)过程风险的控制

第一,新能源企业应积极发挥产业优势,提高新能源企业现有产业效益的同时,提高企业在电力领域的声誉,确保新能源发电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针对电网发展滞后存在的风险,企业应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及时沟通,根据当地电网建设情况提高新能源发电接网费用标准,改进定价制定模式。

第三,针对营销人员的约束及激励不多等情况,企业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整体团队的优化状态,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

(三)源头风险的控制

第一,电价管理及调整政策的风险控制。电价管理及调整的风险需要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来控制,国家需要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及其成本、市场特点、各地资源状况等分别制定全国统一或分地区的上网电价及相应的定价办法。

第二,针对电力调度与市场交易政策风险的控制措施,新能源发电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上网调度优惠政策以确保发电量的全额上网。

第三,针对风力、光照等气候自然条件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措施有加强风场、光伏基地与国内大专院校的合作、开发研制有效的风能及光照负荷预测系统以指导风电、光伏发电运行、增加设备购置及软件设计、安装测试系统等工作。

第四,自然地质灾害风险的控制。

第五,对于前期论证不充分存在的风险,新能源企业应调查并发现优质新能源资源,同时积极向政府争取开发权,并尽量以最优惠的条件进行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立有效的新能源发电前期规划工作体系。重视前期的规划工作,以用确定的规划来指导新能源项目。

第六,对施工质量不过关问题,投资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新能源项目的施工过程,建立施工质量的全面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的制度、全过程管理及闭环管理等措施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加强对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第七,针对不合理的组织结构,新能源企业应首先对决策的权限范围进行明确,之后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规范决策的程序。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30-01

数控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机械加工和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对一线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地要求。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技工院校,办学的宗旨和精神决定了培养学生的方案和思路。历来以来,如何更科学且合理地鉴定学生某一职业工种的技术掌握程度,一直是大家热烈争讨的话题,但似乎至今仍未形成非常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笔者想在这里以数控车工职工业种的技能鉴定为例,与大家共同探索一些新的想法和措施。

在我院,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加工(数控车工方向)专业学生在技工院校必修的一体化实践课程,其实训教学是整个学制教学计划里必备的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技能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控实用型人才,如何才能对这些预备实用型人才进行公平、公正、严谨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其在毕业之际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呢?我个人认为,最佳的举措是全面改革调整我们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改革更新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优化我们的师资队伍,全面改革完善我们的数控实训环境。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开放我们紧锢的思维,打破传统的那种终结性的、唯一性的鉴定方式,采取开放式的综合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1 对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

针对市场越来越严峻的用工需求,针对社会越来越需保障或提升的就业率,针对学校越来越需提升的社会效益和口碑,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征,以往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显现出了一些弊端。

为了更好地贴合企业生产实际,为了更好地将校企合作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有效融合,必须调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必须参照数控专业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要求,科学且合理地补充与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密切相关课程内容。不能搞全盘否定,需对整套课程体系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化资源重组,达到有的放矢的良效。

当然,只要是摒弃或删选,肯定会存在着时效性。换句话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宏观调控;需要全体数控专业教师思想上的共识;需要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紧密沟通;需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去完善课程体系。这是一个极具团队合作性“项目工程”,这更是一个考验数控专业生存的“亮点工程”。

2 对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

拥有精细的菜谱,拥有质量过硬的烹饪工具,不见得可以烧出一手好菜,因为还需要用您精湛的烹饪手艺,根据不同客人的口味需求去研制每一道菜的最佳做法。

同比之下,我们数控专业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转变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先进教学方法,如课题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在线开放性式教学等等。比如,当我们讲到G73仿形车复合循环指令时,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正式进入新课前,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如门把手柄、酒杯、中国象棋等自己喜欢的图样,让学生带着项目去完成对该指令的理解和应用。最终,当然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开展学生的作品展。

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技能,才称得上是学生真正掌握的技能。只有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题,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学生才能学得更扎实。就算整个过程很艰辛,但结果肯定是美好的。

3 对实训环境的全面改革

实训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成效。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方好就业,这绝不是喊口号,而是需有“真实”的环境让其锻炼,让其熟练。学生人数多,而数控机床设备数量少,即人均占机率低是现在各类技工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可以结合企业的实训环境布局,将学校的实训车间布置成“小型工厂”格局,当然这样的投资成本较大。另外,可以实现网上学习、虚拟操作及真实场景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训场所布局。后者这样的改革,我想各类学校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实训环境的完善需要多方面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4 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改革

优化教师队伍这是必然的改革方向。作为数控技术这种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较快的行业,前沿性技术和技巧必须深入我们数控专业教师心中,同时必须做到企业一线技师与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师之间的有机结合,甚至可以做到互换“角色”,即企业技师进课堂,学校讲师进车间。只有各得要领,才能完成各自的“使命”,我们的老师才能因材施教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企业技师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5 对技能鉴定评价体系的全面改革

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优化传统的考核评价的方式,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多元素评价。

在数控车工职工工种的技能鉴定考核中,可以分数控车工中级工和数控车工高级工进行过程化考核,确保学生在通过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证书的考核要求。

为了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去我们仅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会能力)和理论答题能力(应知能力),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等职业操守。在大家过多地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宣传”学生的技能时,却忽视了技术性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形成开放式综合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篇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新技术的产物被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智能建筑就是其中一种。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在形式和要求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化的智能建筑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作为智能建筑设备的核心部分,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节能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因此也是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未来发展的目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居住的要求,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控制和建筑节能的智能管理尤为重要。

1. 智能建筑设备节能的重要意义

当前,人口和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势必造成更大的能源消耗。这样对现代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就有了新的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划和建设现代化城市时,要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建筑设备和节能技术的智能化。只有建筑设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人们的居住才能实现智能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了人们居住的满意度。设备系统是建筑运行和控制的中心系统,是智能建筑实现舒适、方便、快捷、节能目标的基础,设备系统能耗占整个智能建筑能耗的2/3,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关键在于降低设备运行能耗。设备系统由若干功能不同的子系统组成,设备系统的控制过程相当复杂,再加上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所以设备集成控制管理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因为智能建筑的形态也具有多样性,所以设备节能研究必须以设备运行控制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分析能耗数据,并将研究成果作用于设备运行控制。

2. 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控制的几点措施

2.1照明设备的节能控制措施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存在,所以节能减排刻不容缓。智能建筑照明设备能耗包括大楼照明系统耗电与用电设备耗电。在大楼这种人员比较多的地方,我们设计的照明系统需要做到能源的合理利用,在有人的地方必须设计有足够的照明;在人员活动较少的区域可以采用间断性照明,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声控、温控、红外传感器控制等;在没有人的区域,严格熄灯灭光,以节约能源。

2.2给排水设备节能控制措施

设备用水损耗和用电损耗是智能建筑给排水能耗的主要来源,其中用水损耗也包括了生活给水能耗以及消防给水能耗。智能建筑用水损耗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给水管网的渗漏损耗。给排水管网在建筑物内以暗埋方式进行铺设,给水压力、给水管材的质量、水管铺设方式及其受腐蚀程度等都是造成积水管破损的原因所在,渗水问题也是目前给排水系统的主要能耗所在,因此加强对上述几点因素的控制,是有效降低用水损耗的关键措施。②用水终端设备损耗。用水终端设备包括所有房间用水设备,如马桶、洗碗龙头、洗漱龙头等,这些终端设备的损坏往往也给整个给水系统带来大量的用水损耗,而影响用水终端设备的因素又包括设计、制造质量及受腐蚀程度等,因此加强对这几方面因素的控制也能有效降低用水损耗。

2.3空调设备的节能控制措施

供给空调系统的能量由热源和冷源系统产生,通过水系统传递给风系统,然后经过风系统将能量传递给被调节的房间,这样就可以达到所要求的室内温度与湿度。传送能量的过程中,水系统输送能源所耗的能量为泵的电能,风系统输送能源所耗的能量为风机的电能;冷热源系统工作所消耗的电能与泵和风机所消耗的电能之和即空调系统总耗能量。想要使空调设备达到节能效果,必须有效控制上述三部分能量消耗。空调耗能系数(CEC)是分别从建筑物的节能性能以及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两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的,它是通过在全年假想负荷的前提下计算设备系统的全年能源消耗量,来评价设备能量利用效率的指标。CEC的值可用于判断空调系统的节能性,根据这个值对节能措施适当调节,从而降低智能建筑的总体能耗。PAL是一个评价公共建筑护结构保温、遮阳等其他设施保温性能的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辅助指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决定了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若要节约空调系统的能耗,就必须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3.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智能建筑节能技术除可以利用绿色能源,也可以对一些空调、供水、通风系统的进行节能优化,比如说在选择设备时可以选择一些节能环保、零排放的产品。此外像固体废弃物处理回收再利用也是一种效果不错的节能环保技术,既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又可以减少成本。同时,当前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所以绿色能源将是未来的主流能源。而绿色建筑也将是未来的主流建筑发展形式。因此未来的智能建筑在设计节能功效时可以加入绿色能源技术。太阳能技术目前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具有污染小、能源取材方便等优势。其它的还有风能,和太阳能一样都是可再生资源。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这些能源,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减少高耗能设备的使用,这样既可以让使用者享受到舒适的环境,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缓解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尤其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关系着人们能否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甚至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人服务,同时也需要加强建筑设备智能化,确保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能耗的智能化控制,有效地防止建筑主体内部的能量消耗过大,实现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

篇4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广度也不断加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生物乃至外层空间不断受到破坏,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尽管环境污染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但在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保护、执行监督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控制,因此,探讨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促进人类生存的环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 水体污染与防治

1.1 水体污染的危害

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农药、多环芳烃、酚、汞、铬等放射性元素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同时一些生活污水连续排入湖泊等处水体时,造成水中营养物质过剩,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一些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生生物之间相互制约,使水环境条件改变,导致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1.2 污水控制措施

1.2.1 推行清洁生产。本着节约用水、少排污的原则,对形成的污染进行控制。通过调整改善工业布局等调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生活洗涤污水可直接排入排污系统,厕所、厨房产生的污水应经处理系统。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这样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1.2.2 施工污水的处理。砼养护、砂石料冲洗等产生的污水应先排入沉淀池,较严重的施工污水,应在沉淀池中自然干涸蒸发,不得排入污水。

2 大气污染与防治

2.1 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在生活活动中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这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1.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危害最为常见。污染物中吸入颗粒物、霉菌、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人们关注机械、款式的时候却忽视了装潢过程中无疑要使用化学制品,造成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甲醛超标问题,生活着这样的污染物环境中可以导致机体皮肤、免疫等系统的损伤,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汽车尾气中还含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含有多种致癌物质,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大气污染对皮肤等也常有刺激和危害,并可诱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生成化学烟雾,对人体影响甚大。一部分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使人贫血,智力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2.1.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随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气体污染物逐渐扩散到植物的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阻碍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机能,影响光合作用,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2 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2.2.1 改进燃烧技术。能源消费以矿物燃料中的煤炭为主,这些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调整能源战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空气和燃烧料充分混合是实现完全燃烧的,根据除尘过程中粒子分离的原理,过滤除尘;电除尘;声波除尘。 采用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器。需要注意及时清灰,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

2.2.2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主要控制方法是清洁能源替代;将煤炭转化为清洁二次燃料,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利用催化还原法;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可按使用吸收剂或吸附剂的形态和处理过程将回收法分为干法、湿法两类。

2.3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的局面

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高效优化发展煤电,鼓励煤电联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

3 土壤污染与控制措施

3.1 土壤污染物质

一般是指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特性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致病的微生物。

3.2 土壤污染的防治

3.2.1 生物治理措施。取土场和弃渣边坡绿化土地整治,以农田为优先考虑。重视事前保存表层土壤,才有利于事后恢复。

3.2.2 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利用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设置危险目标为装臵区、贮罐区、环境保护目标。

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4 固体废物的污染与防治

4.1 固体废物的污染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这些濡染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2 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4.2.1 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一般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应统一倾倒至现场指定的垃圾堆放点。施工中产生的碎砖瓦、砂石等废料,应由施工班组清运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有后勤部门联系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于一些无害化污染,固体废物的无害污染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无法危害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4.2.2 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由产生废弃物的部门统一存放,在现场指定地点,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资源。各种有毒、有害废弃物,由产生部门放在现场指定投放点,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并检查执情况,应立即纠正。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5 噪声污染与防治

5.1 噪声的污染。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如设备轰鸣声,机械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等等,噪声污染属于感觉公害,它与人们的主观意愿有关,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因而它具有与其他公害不同的特点。

5.2 噪声控制措施。降低声源噪声,严格控制如材料切割\开孔、钻洞等强噪声作业时间,早晨作业不早于6:00时,晚间作业不超过22:00时,避开午休时间。

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对由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以隔声、吸声为主屏蔽性措施。如:利用天然地形和保护对象之间的屏障,或利用构筑物做隔离屏蔽;或安装声屏障等。产生强噪音的机械设备,应安装在有护的工作棚内以降低噪声扩散。依据图纸预留好孔的位置,确需开孔、钻洞的部位,施工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人员做好噪声监控。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