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10:2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重点及难点
重点: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风湿性心脏病的超声检查手法(主要切面)。难点:风湿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分度。
3教学目标
掌握:风湿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熟悉:风湿性心脏病的超声检查手法(主要切面)。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超声复查要点。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讲授法、图片、模型、视频演示、比较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1]。
5教学过程
5.1复习及导入 应用文学影视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中主人公韩新月的遭遇,引起学生对本节风湿性心脏病的求知兴趣,并运用心脏模型对心脏结构、瓣膜相关内容(解剖、超声表现)等进行回忆、复习。
5.2讲授新课
5.2.1从风湿性心脏病的概念、基础讲起,因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病变,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多见,所以重点是从M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等级各方面对二建瓣狭窄进行讲授。在其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二尖瓣狭窄心脏听诊杂音的音频 ,运用心脏模型演示心脏超声检查各标准切面的探头方向及位置、探头旋转变化手法,同时与病例图片及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视频资料相结合[1]。
5.2.2运用图示法讲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部分血流在左房、左室间无效循环,左室、左房容量负荷均增加左房、左室增大左房压力增高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室压力负荷增加。
5.2.3了解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超声表现,二尖瓣病变常常会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时需综合分析二者病变、评价病情。
5.2.4运用提问、讨论法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通过手术置换后超声复查时,我们需要观察哪些内容呢?(超声复查的要点:观察是否有瓣周漏、测量二尖瓣开放幅度、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评价恢复情况)[2]。
6总结及课后思考题
6.1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简要的归纳总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主要内容:风湿性心脏病超声检查手法、二尖瓣狭窄的超声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增强记忆和理解,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
6.2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了一个思考题,"鲁登巴赫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诊断,这道题使得二尖瓣狭窄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4]。
1.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冀教版机器人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四课《障碍停车挑战赛》,主要达成的任务目标是小车在规定的时间和距离内实现精准停车。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与“MiniQ小车运动控制”的相关内容,并且完成了小车循线挑战的比赛,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理论及实践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习得了小车运动方向、速度等基本控制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机器人测试与调试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不断改进机器人功能的迭代思想。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超声波传感器的使用;掌握“上电运行时间”模块在ArduBlock中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制作避障小车。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障碍停车挑战赛的一般过程,了解各个角色在比赛中的职责和作用;在完成障碍停车挑战赛的过程中体验机器人的测试与调试,将迭代思想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习机器人的兴趣并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3.可选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本次比赛要求学生制作的避障小车能够在10秒内到达终点线,并实现小车与终点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化(不能超越终点线),难点在于控制小车的运动时间和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对比赛任务进行分析后,笔者就“计时”和“测距”两方面设计了如上页表1所示的几种方案。
对比表1中“计时”的三种方案,方案一无需考虑编程因素,但需耗费人力,且计时不够自动与精确,方案二只需要使用“上电运行时间”模块,而方案三则涉及多个变量的使用。比较而言方案二更简洁,而方案三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取程序某一阶段运行的时间而不是程序运行的总时间。由于本课实例要求程序的运行时间与小车运动时间相等,故笔者选择方案二。在“测距”的两种方案中,方案四与方案五均能实现测距功能,但红外线传感器的成本远高于超声波传感器,考虑到经济因素,笔者选择了方案四。
硬件搭建
障碍停车挑战赛需用到的硬件器材主要包括Romeo控制器、MiniQ小车、超声波传感器。
1.Romeo控制器
本次课采用的主控板是由DFRobot出品的Arduino Romeo V1.3,该控制器采用最基础且应用最广的UNO板卡。
2.HC-SR04超声波传感器
该传感器运用声纳原理,通过监测发射一连串调制后的超声波及其回波的时间差来得知传感器与目标物体间的距离值。它的性能比较稳定,测试距离精确,盲区为2cm,最大探测距离为450cm。它有4根针脚,分别是VCC、GND、Echo和Trig,其中Trig是超声波发射端,Echo是超声波接收端。
3.硬件搭建
学生分别将超声波传感器、MiniQ上的电机与Romeo控制器相连接,其中超声波传感器的Trig和Echo分别与Romeo连接数字针脚,如图1所示。图中Trig和Echo分别连接的数字针脚为9和8。
程序编写
学生将硬件搭建好后,便可进行程序的编写,本节课所采用的编程环境为图形化编程软件ArduBlock。
本课的程序设计包含两部分:一是小车运动时间的控制,二是小车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控制。利用 模块获取程序运行时间即小车运动的时间,比赛规则中要求小车在10秒内完成比赛,因此当小车的运动时间小于10秒时小车运动,否则小车停止。笔者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测量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终点线距离障碍物只有10cm,因此当小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0cm时小车运动,否则小车停止。本课中时间与距离控制均用到了选择结构,因此为了使时间控制与距离控制同步进行,笔者让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运用了选择结构的嵌套,如上页图2所示。
拓展应用
实现小车避障功能有很多种方法,本课采用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停止运动避免碰撞的方法,也能用其他方法进行拓展应用。例如,当小车距离障碍物一定范围向左转弯或向右转弯时,需要运用双轮差速原理来控制小车运动的方向,并且在小车转弯的过程中继续进行小车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探测,若距离仍在可能发生碰撞的范围内时小车需继续调整行驶的方向。比较本课案例的程序设计思路,拓展应用中的程序设计涉及的编程知识更丰富,而且小车的避障功能更加智能。
教学实践
在本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是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引入主题,了解赛制
在本课开始时,笔者先引入“避障小车”这一主题,介绍何为“避障小车”,让学生对避障小车的运动方式及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比赛时,把距离障碍物2m处的线作为起始线,距离障碍物10cm处的线作为终点线。小车从起始线开始行驶,到终点线停止,行驶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小车停止位置离终点线最近者为胜,小车越过终点线则成绩作废,比赛场地如图3所示。
笔者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共分为16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分初赛和复赛两轮进行。初赛时以抽签的形式将每四个小组组成一大组,并分为A、B、C、D四组进行比赛,每大组中的优胜组将参加复赛。若小车超过终点线或者在规定时间内电机没有停止则成绩作废,每组中成绩的距离值最小者为优胜队伍,若距离值相等,则使用时间最短者胜出(即最先到达终点位置的组),比赛用表如表2所示。
2.梳理思路,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项目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小车须在10秒内停止运动;二是小车停止运动时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等于10cm;三是小车的时间控制与距离控制同步执行。在本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思路,并与组员配合完成避障小车程序的编写。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在比赛中如何控制小车运动的时间?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学生提供的方法,分析其可行性,并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出以下三种计时方式:第一种,利用计时工具计时,淘汰运动时间超时的队伍;第二种,利用ArduBlock中的“上电运行时间”控制程序的运行时间,即控制小车的运动时间;第三种,获取小车开始运动的时间与小车运动的实时时间,利用时间差来控制小车的运动时间。教师要求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选择可执行度最高的方法并说出理由。教师总结:第一种计时方式误差最大且消耗人力,第二种方式计时较精确且自动化,第三种方式计时精度最高但编程较复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确定选择第二种计时方式,并介绍“上电运行时间”模块的应用。
比赛时,小车距离终点线越近越好,即要控制好小车停止运动时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实现小车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控制?因为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有所了解,在此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测距”的答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并与红外线传感器对比,明确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测距更具有优势。
教师提出问题:小车运动过程中既要执行时间控制又要实现距离控制,如何使这二者同步执行呢?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选择结构的使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利用选择结构的嵌套来实现小车时间控制与距离控制的同步执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避障小车程序的编写,在学生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3.测试作品,完成比赛
学生在完成编写避障小车程序的基础上,测试小车的运行情况,因为每台小车的性能各不相同而且由于惯性的原因小车会在程序终止后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所以,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根据小车的运动情况对避障小车程序进行修改,在经过不断的调试之后找到合适的参数,以使避障小车的运动效果达到最佳,也就是既快又稳地到达终点线。教师在调试过程中应联系实际生活,教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尝试选择最佳方案,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学生体会迭代思想的价值,深化其对迭代思想的认知。
根据比赛流程进行比赛,每一大组中各选取一位评分员与记分员,评分员的职责为测量小车距终点线的距离,记分员的职责为记录各组的成绩。初赛时,若其中一组进行比赛则由其他三组的评分员与记分员进行分数统计。复赛时,由被淘汰组的评分员与记分员来进行分数的统计。
4.拓展应用,课堂总结
基于本节课所执行的项目,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拓展思路,即避障小车实现避障功能可使用遇到障碍物停止运动的方式,也可用小车遇到障碍物更改运动方向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借鉴该思路进行本项目的拓展提升,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教师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并对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予以讲解,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针对物理课堂的提问,我们可以开展几个有效的方法,要求问题的提出要有典型性以及有效性,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设置,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一、怎样进行有效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
我们进行物理教学提问的时候,要学会选取典型性的问题进行提问,因为典型问题的提问可以有效地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进行声像知识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有效问题的提问,例如,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联系,我们就可以提出这个典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时候,先是进行超声波和次声波特点的查找,在进行查找的过程中就会进行有意识的对比,这样就会找到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其实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对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教学时,我们要针对问题的难易来进行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这样的话不会因为问题过难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会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提出一个问题,比如,在进行浮力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躺在浴缸中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因为这些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就会先想一下问题,然后结合初中物理知识来联想一下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最终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这样一个有效问题可以让学生把物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教师提出问题后,可能会出现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来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对待,实现问题预设与知识生成的有机结合。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让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设置
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换位思考,不只是让老师来进行问题的提出,更多的要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在进行磁场教学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也可以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详细思考的过程。
2.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师要适当进行反思,要适当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进行问题的深化,提出更加有效的问题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评价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评价,提出一些合理意见来加以改进。
有效的提问对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思维,根据老师提问的思路可以让学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切入点。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样的问题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由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该全自动录播系统主要由5个部分构成:全自动录播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目标定位系统、多镜头切换式拍摄系统)、全自动录播编辑机、图形图像工作站。
1.1 全自动录播操作台
全自动录播操作台包括课件显示液晶、直播监视液晶、现场视频监视液晶、外部设备接口组、多媒体控制键,录制只需按“录制/暂停”按钮就可以自动进入录制,录制结束则只需按“录制结束”按钮。一体化录播控制台大大降低了教师使用的难度,增强了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1.2 目标定位系统
目标定位系统采用超声波目标定位方式。在黑板和白板下方设置8个超声波感应器,通过超声波感应技术对讲台上的人的位置进行定位,不受光线、温度等影响,可对每个感应器分别设置不同的感应场景,触发感应器即刻切换相应场景。而学生定位同样采用超声波定位方式,录播教室内配备吸顶麦克和无线麦克,学生回答问题时,只需要拿起无线麦克讲话,镜头就可以准确定位到该学生。当讲台上没有人即讲台上超声波感应器没有感应到移动人物,并且学生没有回答问题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全景镜头。
1.3 多镜头切换方式拍摄系统
拍摄时主要是六路镜头的切换,五路为摄像机信号,一路为VGA采集卡采集的电脑信号。四路摄像机架设在教室后方正对讲台,跟踪拍摄教室全景镜头、教师在讲桌前的近景镜头、教师在白板左侧的中景镜头、教师在白板右侧的中景镜头、教师在黑板处板书镜头。另外一路摄像机架设在黑板正上方,学生摄像机设置的镜头包括54个学生座位镜头和一个学生全景镜头。VGA采集卡采集的电脑信号,则是自动录制教师在电脑上做的任何操作,包括教师的PPT课件及其他一些操作。
全自动录播编辑机能智能地判断教师的讲授意图,根据教学实际过程以及对教师行为模式的理解,通过全自动录播编辑控制台,控制所有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智能场景调度。当教师站在讲桌处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教师在讲桌处的近景镜头;而当教师走下讲台时,系统自动切换为整个教室的全景镜头;系统自动实时地将符合当前教学状况的场景剪辑、处理、传送给图形图像工作站做数据编码处理,从而制作成标准格式的流媒体文件,以便存储和直播。
1.5 图形图像工作站
图形图像工作站负责完成采集、编辑、录播等工作。利用SSV流媒体编码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编码处理,并且码流可以选择400 K、1 M、2 M等三种方式,在1024×768分辨率,32 Bit色彩的情况下,码流小于1 M;录播文件格式为标准的Mp4、ASF等流媒体文件格式,生成的视频文件可以直接上网,无需再做格式转换。另外,如果需要编辑,这两种格式的文件也能方便地支持后期编辑;录播文件方式以网络直播模式为主,支持电子课件和教师形象画中画方式,支持在录播过程中随时切换和移动;图像切换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在自动状态下,所有视频、音频、课件资源的切换自动进行;录播特技还提供自动合成包括学校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在内的片头、片尾;录播帧率可选20~25帧/秒;唇音同步效果较好,声音和图像之间的时差不得超过100 ms。
2 录播系统在高中教学中的优势
2.1 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为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直开展青年教师“135拜师结对”活动。除需要青年教师自己努力外,还需要大量听取别人的各级公开课,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以便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不能及时看到自身的问题,需要靠他人点评。而在录播系统的帮助下,新教师完全可以独立录制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结束后,参照录像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评价,也可把录像提供给其他教师观看点评,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2 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多人观摩
通过录播系统,教师实时收看教学过程,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领悟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技巧。同时也解决了当有著名专家、学者讲课或做报告时,听课人数受限的问题。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曾经多次举办百人以上的听课活动,效果很好。通过网络直播听课或学习,教师和学生可在本班教室实时观看,实现自主学习,最大化地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共享。
2.3 有利于监控和评估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估,对授课教师的个人优势及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价,关键在于授课教师看不到自己的真实情况。有了这套系统以后,评估教师通过回顾即时生成的视频,既可以对每个细节、优点进行评分,也可对每一处不足进行截图,直观明了。授课教师和评课者可以有针对性地交流,实现在线评估。
2.4 有利于实现远程教育
由于中学课程相对较多,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校内时间有限。利用此系统可以将重点学科和重点内容的课程视频放到网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回顾和有针对性学习。这样既快捷又方便,让学生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2.5 有利于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
由于录播系统能够有效整合教师视音频信息、学生活动视音频信息和VGA信息,并录制成单流或多流文件,可以避免教学录像内容只反映教师活动的单调化和呆板化,有效体现课程教学录像的精品特征。录播系统中所有输入的图像均经过数字化处理,图像之间可进行实时无缝切换,并且采取硬件采集、编码方式,令画面质量明显提高,录制方式隐蔽,不影响教师发挥。同时录制的人力成本大为降低,无需后期编辑制作,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3 录播系统的不足
虽然全自动录播系统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大部分教学的需求,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
3.1 人物定位
采用超声波定位方式也有弊端,当讲台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时,系统不知道定位哪个镜头,所以当有学生上台演讲或者完成板书作业时,教师必须走下讲台;教师离黑板的距离要保证在1.5米之内,才能触发感应,所以对上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位置。
3.2 话筒
在课堂教学中录播系统是通过话筒来切换到学生场景的,而话筒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人手一个话筒,并且移动性太差,学生只能通过话筒的传递来回答问题及切换画面。因此,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模式中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不同的学科分组不同,教室的布局需要随时改变,因此对话筒的要求更高,而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人手一个话筒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位置可随时改变。另外。笔者观察发现,学校所用话筒的结构是切面型的,讲话时必须直接对着切面,否则无声音。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话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3.3 画面切换
当画面切换到VGA采集的电脑信号并且教师不再操作电脑时,VGA画面停留时间过短,对于某些字数比较多的PPT,通过直播观看的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完PPT上的内容;教师在讲授白板上的投影内容时,如果站在白板和黑板的中间感应器前,镜头切换画面内容并不是白板,场外教师不能及时看到白板内容,所以对授课教师又提出站位的要求。笔者统计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会随着上课进入状态而忘记站位问题,不能照顾到场外的观众。
3.4 实验课等特殊课的特写镜头
实验课等特殊课中会涉及特写镜头的拍摄,而录播系统则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例如:化学实验课上演示氯气的制作,就无法拍摄到特写镜头,不能满足场外观众的视觉需要,教室内的部分学生也会由于角度问题看不清演示。
3.5 视音频同步
为了保证画面和声音的质量,在设置系统参数时要有所取舍,所以录播教室对外直播时会有几秒钟的延迟,不能保证完全的同步;在线观看的计算机中不能共存几种不同的播放软件,否则会导致直播有画面无声音的现象出现。
3.6 录播系统硬件
由于高中教学需要,录播系统的使用比较频繁。在2010—2012年期间,录播系统的硬件出现几次故障,其中编辑机更换两次,摄像头云台也做了调整,音频的录入和输出也出现过问题。另外,笔者观察发现录播教室灯光系统的设计有待改善,录制的图像对比度较低,色彩暗淡,还原度差。同一间录播教室,上午和下午、晴天和阴天的录制效果差别也很大。由于录播教室的灯光布局问题,整体照度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录制效果。如果尝试把录播教室的灯光改造成三基色荧光灯系统,可能会有所改善,同时也不需要对录播教室原有走线和装修做大的改动,改造费用也不高。
4 录播系统应用的制度建设与激励措施
笔者通过两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熟练掌握这套系统。因此,一方面,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学校政策层面的支持,更需要网络教研平台等技术平台的支撑,从而构筑一个终身学习的环境与平台;另一方面,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离不开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认同与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但如何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应用录播系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与激励措施。
4.1 加强培训力度
录播教室建成初期,学校曾组织过培训,但当时中青年教师居多,一部分老教师并没有接受这套系统,所以培训的力度和广度要进一步加强。首先,针对各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帮助教研组长更新观念,认识到录播系统对学科资源建设及网络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努力把录播系统软件平台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其次,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此平台的功能与益处,激发教师使用录播系统的热情。
4.2 以政策和制度为保障
由学校教务教科研部门牵头,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进行要求,可根据各个学校自身情况要求每位教师定期上一节录播课,要求所有的教研活动尽可能在录播教室举行,每学期举办录课评课活动,录课教师的活动可作为工作绩效奖励等,调动教师使用录播系统的积极性。
4.3 发挥名人效应
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进行各学科系列专题知识的录课,学生不仅能利用公共时间在线听到名师名家的课程,也可在课后登录校园网下载课程视频。
4.4 个人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