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1:26: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中对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心理健康等的重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较为高超的护理技术,也对护理人员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对培养优秀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由于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等的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人文修养课程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的人文修养相对薄弱,在护理实践中就容易出现问题[1]。受以往以“疾病”和“治疗”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影响,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对自己关心不够,出现心理落差,因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加之患者对疾病以及护理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护理人员人文修养的欠缺,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并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
二、人文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缓解医患矛盾
人际沟通是人文修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可以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等做出详细的解释,保证交流沟通的有效性;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另外,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社会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病患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以及情绪状态等,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在交流中避免冲突的发生,更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2]。
(二)提升学生道德伦理素养
道德伦理素养是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在护理人员身上,道德伦理依旧是核心素养。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真诚热情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其人文主义关怀,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护理理念。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严格地审视自身。一方面,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患者的利益,是否符合自身的职业身份,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自己的护理行为可能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影响更加在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中,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给予对方更多的尊重与理解,时刻注意用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并约束自身行为。
(三)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日后护理实践奠基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是近些年才逐渐被纳入到护理专业的学习当中的,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护理人文修养以护理为中心,其内容综合考虑了与护理相关的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和精神文化层次等多方面内容,涵盖礼仪、美学、沟通、伦理等模块[3]。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将护理人文内涵与专业课程中所学到的护理知识与技巧等有效相融合,在护理实践中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其中,有关礼仪以及美学方面素养的教育培养,是提升学生审美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能够成功适应护理实践的保障。
(四)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第一,人文修养教育可以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大幅缓解我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全面提升我国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与质量。第二,使我国医护系统人员构成更加稳定。医疗系统中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护理人员。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困难,诸如工作量大、相对劳累以及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等,就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最终选择离职。人文修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轻松应对工作中的困难,降低人员流动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与保证服务的水平。
三、结语
护理是极具人文性的一项工作,在护理教育中强化人文修养教育,可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以及道德伦理水平、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后在护理职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邹亮.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必要性[J].新课程,2016(18):7.
二、挖掘高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另外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同时也明确指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并强调了高中语文所承担着提高高中生人文素养的任务。所以为了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挖掘高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这样更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渗透。现在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要比以前的文章更具有典范性,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训练性,而使语文的情感性、文学性、审美性以及文人性更加突出,所以现在的语文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文精神的自由空间,使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语文教材中,作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篇,莫泊桑的《项链》在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更是改变了旧教材中对主人公负面评价的教育,而是并不做具体的、统一的评价,只是在文章的练习中为高中生提供几种观点,供高中生参考,更多的是让高中生自己去体会这篇著作的主题。而在其它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这样,教师尽量不要对文章进行褒贬的评价,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应该为学生灌输思想,认为这样的就一定对,那样的就一定不对等,而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身教重于言传,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言传”,而轻于“身教”,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强调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中,往往体现不出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需要教师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教材,身体力行,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真正地实践人文精神。首先,教师应增加对高中生的关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常常高高在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更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说的和做得相差很大,会使他们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没有回答对问题,教师便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师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会扭曲学生的人文精神观,所以教师在学生犯错时应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让学生在关爱中改正错误,在鼓励中奋发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人文精神的固有准则、特别是传统的价值观正遭遇到颠覆f生的冲击,诸多迷惘和困惑摆在社会和个人面前。面对物欲横流与享乐盛行,我们却手无寸铁,无能为力――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迫在眉睫。重建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面对当代社会现实的重新构建,做到有所坚持,有所担当。
要重建,根底在教育。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一个人所要完成的不只是知识性的系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的素质――这个素质的核心是精神,即人文精神。具体到个人,它表现在追求、信念、道德、气质和修养等各个方面。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任何知识如果只有专业目标,没有人类高尚的追求目标和文明准则,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往往还会助纣为虐。反过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
面临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而过度的信息膨胀造成的现代人类对于知识的盲从和盲目性也日益体现。种种社会现象的暴露,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规范社会人的行为准则使其在社会的潮流中不被淹没?这就要求一个人的自身修养的完善和不断的充实提高。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格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这就是人文的精神作为依托和承载的。
1 人文素质概况
人文一词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彖词:“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它涵盖的范畴是广泛的,主要包含有文学、艺术、哲学、国学、历史、社会学等。无可厚非,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发展的支柱。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者达到的发展程度。这一素质的内涵也很广泛,对于人的民族文化的教育尤为重要。在这期间所映衬出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对一个人的自身的人格完善,和一个民族的承接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理工类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研究生培养是我们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群体的教育特征是不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培养内容的,着重点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理工类学科的研究生,更存在重理轻文的失衡现象,这就造成了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环境制约问题。而理工类大学的培养范畴更是具有其工科的教育教学特点,对于人文教育的比例也随之减少,这就为研究生教育者对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提出了一个艰巨而长远的时代任务和教育使命。理工类研究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望度远远低于我们的设想,这和科学知识结构的统筹构建形成了一个断代,这也就是现在我们逐渐认识到的一个学校招生现象:为什么会高分低能,低能低到哪里,为什么会低,而这些能力的体现是否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指标呢。对于研究生,我们不能要求从培养基础做起,因为研究生的教育特点不适合这样的教育方针。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体制还需进一步改革,理工类研究生的教育现状也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重视技能和科学知识在高校无可厚非,可是,一个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不单纯是知识越丰富越完善,这个构建过程是需要人文修养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来建构和提升的。
3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其社会价值
人文素质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看上去似乎与单纯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没有直接的连带关系,但这些是构建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的修养是多方位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积累,大多数的人际交往,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都取决于人的人文知识结构。就如同社会的法律约束也包含道德约束的范畴一样,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是承载一个人到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现在大多数的专业知识都和市场价值直接挂钩,最简单的例子,每个研究生在考取之前都有这样的心理,就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也就是有更高的市场价值,那么所学的专业就同市场价值有了直接的关系,读哪个专业将来更容易找到工作,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赚钱更多,那么知识和市场价值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可想而之,“人文价值并不直接表现出市场价值,但是,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的结合具有更高的价值,包含市场价值。人文价值与市场价值既不是一回事,也不是绝然没有联系的。”
4 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善的,现在高校也逐渐重视起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重要培养内容,那么好的途径和有效的手段就尤为重要,我们教育者可以从多方面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这样也可以从研究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和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进行学习和研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4.1 开设适合理工类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4.1.1 美术课程,如:摄影,绘画,书法,艺术作品欣赏等课程,美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内在的,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更是崇尚内在修养和天人合一的和谐美,而通过这些体验和感受,使人的审美更加完善,从而达到人文素质的提高。
4.1.2 音乐课程,如:舞蹈,声乐,音乐作品欣赏等课程。音乐的美学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它的哲理性和社会性,音乐哲理性在于它不仅给人提供艺术,而且通过音乐媒介使人体会到人生的存在目的与价值。通过音乐形式揭示丰富的人生哲理、人的内心世界的美和客观世界的美。音乐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人类繁衍的进程中是伴随着音乐的成长而一路走来的,因而音乐修养是不可缺少的。
4.1.3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国风、国学,中国传统经书的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等课程都是丰富理科类研究生学习和增长自身人文知识的重要培养内容。
4.2 组建、壮大和丰富研究生社团活动
理工类研究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这些社团需要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开办,积极支持和协调其社团的建立并丰富其内容。如文学类社团、反应研究生生活的舞台剧表演、文学诗社等相关团体。学校积极联络和提供社会文化生活的机会,扩大理工类研究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其文化内涵,也可在高校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人文知识传递等活动,以丰富研究生的文化生活和提高其自身修养。我们不需要求研究生做到如何完美,但我们要做到文化素质培养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生本人、学校还是社会都会在文化的阡陌中受益匪浅。
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知识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而伴随着好成绩、高能力的同时,更多的人把社会需求的标准放在了好品格的范畴里,因为一个企业和单位的发展是不能单靠经济效益来划分的,更多的是诚信、责任和社会使命感的体现。所以无论是谁,都无法忽略掉人文素质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影响的重要性,而人文素质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新课标”中更加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从小抓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培养的学生群体,一方面能够努力奋斗,勇敢的去追求梦想,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另一方面,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也十分让人担忧:一些学生人文精神修养不足,个性和道德上的都存在一定的偏离。新闻媒体还经常会报道关于中学生的负面新闻,尽管是少数情况,但让人们必须反思这个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作为人文精神的认知基础,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经典人文学科的知识。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接受新事物和学习能力强的很强,但是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未建立,所以,通过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让学生逐渐培养人文精神修养,所以,在学校开展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开设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鉴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它有许多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例如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以及进一步开发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思想境界上有所改变,使他们能够认识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生活,对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何为音乐鉴赏?说到底,音乐鉴赏其实就是一个倾听或者是聆听的过程,在倾听的同时,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制作者当时想表达的情感,更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赋予其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感觉和表达。所以,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并不只是浅显的停留在音节或音符的表面,而是会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从而赋予音乐具有不一样特征的体验。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学习人文精神的方法不仅是音乐学习的起点,更是一种动力。音乐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音乐鉴赏作为其中一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们所一直提倡的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另外,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音乐鉴赏得到培养,而是通过倾听、欣赏、评论等其他手段获得。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音乐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学校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义
众所周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青少年时期又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音乐鉴赏作为培养三观的方法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人们更加重视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但殊不知人文素养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齐头并进才可使学生日后发展进一步提升,也对我国这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素质教育课程中,音乐教育不可缺失,音乐鉴赏更不能少,作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们尚停留在朴素的认知阶段,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人生观,青少年时期的音乐鉴赏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人生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音乐鉴赏的同时,好的音乐千古流芳,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熟悉,所传诵,所聆听,所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对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音乐鉴赏课程中不仅有我国的经典音乐作品,还有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便使得青少年能站在一个高度倾听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感受不一样的作品,综合各国先进文化势必会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完善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在深刻学习本国音乐作品后也会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他们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和态度。
三、通过开展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当今世界,人才质量是各国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培养高质量人才也是当今教育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高度的人文修养从何而来,音乐便是其中很重要的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从不同形式让学生鉴赏音乐,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学生现场演唱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可以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中的老师应该以人文音乐等作为主要的鉴赏材料。青少年时期,正值知识增长的大好时光,若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佐以一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促进人文主义情怀的增长,更会使我国的素质教育上一个台阶。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这其实对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不利的,很多音乐课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为了考试科目的学习随意占用音乐鉴赏课上课时间,他们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自身都不能足够重视音乐教育,其实对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领导和老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体系,明确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不能占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时间,其次,在老师授课的同,应添加人文知识,注重对于音乐背后的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知识的讲解,分析音乐包含的思想感情,既能够丰富课堂内容,穿插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音乐学习也就不再单调乏味。另外,老师在授课时尽量运用现代科技对一些音乐知识进行阐述,互联网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和音乐电影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很多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人文精神也将随着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3.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早在1995年,时任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洛德尔先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指出了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准。[1]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曾强调指出:“‘文理分驶’,‘重理轻文’以及轻视祖国传统文化等造成了当今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不强,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然而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往往比较差,学校人文氛围淡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一、当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作为当今社会最具活力、最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群体,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理工科专业知识,还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常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但是,由于各种自身条件的制约、外部环境的限制以及学校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的制约,还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对人文素质的内涵不甚理解,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缺乏,对人文素质的内涵理解不清,人文修养浅薄
人文素质指的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作为当代社会的知识精英,理工科大学生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技能,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基本人文知识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对人文素质的含义了解不够深刻;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对文史哲知识涉猎很少,不少学生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在我们此次调查中,有73.6%的理工科大学生对自己人文素养的满意程度较低;76.1%的学生表示希望能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但不知道怎么提高;有61.2%的学生课外没有阅读过一类的哲学书籍,唐诗宋词难以背诵50首。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的缺乏。
2.艺术理论修养缺乏
艺术修养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凭借对人生真谛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精深的体察与领悟,产生独特的认识和发现及精辟见解,才能发幽探微洞若观火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调查显示,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艺术理论修养,缺乏对世界艺术文化的了解,特别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调查中,有63.8%的学生不知道《黄河大合唱》《高山流水》的作者,甚至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
3.文学修养不高,写作能力不强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或组织的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文学素养作为一个名词,它不仅仅是指“文学素养”水平高雅或低劣。文学素养相对于“文化素养”更具有具体性,一般情况下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较大,难以顾及到文学素养的积累和熏陶,所以绝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表示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不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十分欠缺。
4.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偏差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和恋爱观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据调查,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错位,导致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的功利性强。具体表现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寻求捷径并急于求成,在所谓的“成功之道”中淡忘了“为人之道”。问卷调查表明,60.4%的理工科大学生表示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由此看出,这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就是取得一定的“个人成就”,将个人利益放在人生目标的首位,对他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5.个人文明素养和道德修养欠缺
文明素养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较科学,较先进,较主流的个人素质,反之为不文明素养。语言和行为都是其的标志。良好的文明素养具体表现在: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待人处事有风度、风格、风貌,严以纪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维护与他人的和睦相处等等。道德修养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深深地担忧,正观这种现象,形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调查显示,面对就业压力,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只埋头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钻研,而无心顾及个人文明修养,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谦虚礼让等基本的文明素养缺乏。有的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知法,因而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3]
二、当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建策略
1.转变传统的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理念,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新时期高等学校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人们一般都非常关注大学或者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但是,最影响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不是大学的办学理念,而是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应当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使当工科大学生不仅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对其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崇尚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将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崇尚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就必须从制度上入手,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写进高校教育教学制度中,从而为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6页) 课堂教学是高校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主阵地,如果将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每堂课上,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这将会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3.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设置,加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将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发展历史、知识应用与方法渗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价值的永恒性与内容的适切性等有机统一起来,有计划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4]将“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设置中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外,自国家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缺乏一套对各高校开展素质教育起到导向明确、监督有力、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加强对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迫切。[5]
4.提高和发展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程设计上要体现科学性和创新性,同时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通过人文体系建设和教学活动设计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利用和借鉴国外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熟模式
美国等西方国家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从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这些对我国如何改革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明确人文素质教育要求,重新设计理工科大学评估标准和内容。二是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综合素质教育功能。三是完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形式。四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6]在借鉴国外理工科大学的成熟模式,不仅要避免“照搬照抄”、一刀切,而且要在不断地改革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促进其长远的发展。
6.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重要之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作用,用先进的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人文素养。[7]与此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读书和人文知识掌握情况,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知识竞答、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和资料视听展播等活动,从而使大学生接受更多的人文社科知识,提高大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辨能力。总之,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这个平台,我国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结 语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依靠自身学习得来,高校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使理工科院校对人文素素质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理工科院校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高校在重视科学理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出具有综合实力的21世纪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立勇,孙景贤.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93.
[2] 谈松华等.转型期中的人才转型[J].时事报告,2005(6):25.
[3] 桂署钦,郑小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影响因素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9(4):112-113.
[4] 李明高.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406-410.
2.在语文教育中贯穿人文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
在初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明确语文教育中贯穿人文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要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对学生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重大意义,不断地加强自我人文修养,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3.注重丰富自我的人文修养
语文教师、课程、教材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修养和内涵。这也是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因素。
4.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
在语文教育中要尽快落实人文教育,这其中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其一,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的精神文化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价值观念的确立;其二是人文教育的方法,要注意体现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和个体差异。
5.人文教育和课程教育相互结合和提高
人文教育虽然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也并不是全部。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想方设法讲语文的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有机高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圆满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二、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34-01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改革方向。就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人文教育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已逐渐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
一 我国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在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管理混乱,无从下手。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应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职业院校等各个方面通力合作,制订人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法和路径,有计划、全面地深入推进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的缺失。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采用的仍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而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和长远发展则缺乏考量。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一半以上的职业院校都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人文教育课程在总课程数目中占的比例偏少,而且在具体实施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授课时间还会被专业课程占用,考核较松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首先,现阶段的职业教育缺少对人文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导致人文教育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其次,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难以有机结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较低;再次,很多教师自身就存在对人文教育的歧视和偏见,阻碍了人文教育的推进。
二 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人文知识的教育,指的是通过对人类历史、哲学、文学的学习,吸收人类几千年文明中遗留下来的精华,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判断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应大力提倡职业院校的文学教育,让学生多读、多学文学经典著作,通过文学经典的学习,使学生产生精神归属感和民族使命感。
审美情趣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偏向艺术的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高雅的情趣,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充满发现美、欣赏美的乐趣。要通过开设一些音乐类、艺术类的辅修课程,使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
精神品格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人文素质,还有良好的行为举止、风趣高雅的谈吐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 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对策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需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不断通过教育、教学及自我学习的方式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发展。同时,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重视人文修养的大环境下享受专业技能学习的乐趣,在专业技能学习的氛围中享受人文素质培养的优势;“先做人,再做事”让人文素养教育成为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
建立优秀的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树立“人文素质”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并利用自己的示范力量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提升。对于学校的领导者来说,在学校的教育发展策略上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人文素质教育彻底、完全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学生必修课程中加入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保证所有专业在每一学年至少有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设定相应的学时及考评方式。可以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及名人为学生开设讲座,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提高内在修养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论坛的方式,与相关部门共同谋求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策略。
为人文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更直接地体会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动力;还能够通过讲座和社团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创造便利的条件;利用校园网络普及人文知识,开展人文知识竞赛等来创造全校参与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一丁.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1(1):35~37
[2]杨敏恒.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3):162~163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人文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人文素养虽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很难通过几堂语文课的学习就能够有所提升,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读不懂文章的情况,除了反映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外,还体现出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些导致了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文章进行透彻的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念和内涵的感知能力,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过程,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的内心得到净化和沉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人文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教学,通过每一堂课的价值观输出,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要对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价值观进行深入剖析和提炼,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当代初中生人文素养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传统理念和现代化理念展开交锋,各种新型的观念和信息涌入我们的头脑,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初步形成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受到冲击和影响,使得初中生的内心变得浮躁。而当代初中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初中生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承担起发展的重担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他们的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育体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也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却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缺乏基本的认知和理解。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1.注重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初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自身阅历不足,对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很难深入地理解与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此外,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使语文课堂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语文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够不断地向老师学习,从而从整体上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所以,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通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庇护下健康成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自身素质的提升,缺乏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和教学策略,教学过程难免过于沉闷和枯燥。所以,教师自身情感素质的挖掘和提升,对于改善枯燥的课堂环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注重教材中人文素养的深度挖掘语文课本所选用的教学素材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思想价值、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我国古代《史记》表现出了古代文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同时,外国经典名著,同样也体现出丰富多样的外国民族风情和价值理念,例如《变色龙》《最后一课》等外国经典名著,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还应深度剖析教材中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和人文修养,这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教育的价值观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在政治课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像过去一样,单纯地把课文内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应付考试。而今初中政治教学应该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修养,培养严谨的科学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人文性方面的探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独立个性。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初中政治教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人类自身的尊严、自由和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实用性与工具性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相信科学、膜拜科学。于是人文精神的教育被人们忽略。人们关注的是眼前的利益,不关心人文世界的发展。随之滋长了腐朽的思想,给不谙世事的学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导致学生在人文精神上十分匮乏。其次,应试教育体制也是促使学生人文教育危机的重要原因。从目前为社会造就的人才看,人文素养的匮乏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原因。政治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政治老师只教书、不育人。这直接抑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政治思想教育也无法贯彻。此外,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缺乏鲜明的色彩,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二)初中政治教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只能使学生变成一种有实用性的工具,但是不能成为一种和谐的人。使学生对价值产生浓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注重对学生人文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建立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够增强政治教学的思想号召力与感染力。总之,只有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教育上得到平衡,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得到平衡,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想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内涵。一个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人文素养,那么何以给学生人文关怀与人文熏陶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者的理想和追求。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首先在课堂上要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得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政治课堂变的河流。并且教师要把创新的意识不断地运用到课堂中去。当然,前提是教师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创新教育理念。例如在业余时间可以进行岗前培训,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在走上岗位后,积极向前辈教师请假,广泛涉猎文学、哲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无阻的沟通渠道
在政治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传统的师生关系一般是学生处于教学的控制地位、学生成绩的平定者,学生对教师是绝对服从的。以致于教师、家长、学生也认为好学生应该是听话的学生;好教师应该是管得住学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不能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与探讨。这种师生分明的关系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思想。另外学生之间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到“交友要讲原则”的时候,可以安排三位同学分别演诤友、益友、损友小品,然后让同学发言愿意和哪位同学交朋友,这个小品带给你什么启发。同学们个个欢声笑语、兴高采烈,不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其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教师的说教。
(三)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政治教学中,参加社会实践是其教学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生活,还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初中政治课的实用价值,甚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还能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例如在上到“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遭遇消费侵害,引导学生积极用课文的知识来维权,模拟应对的措施。又如法制宣传月,班级办黑板报的时候,可以以守法为主题,这样在一定上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要深入教材,指引学生分清是非丑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此外,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还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实践证明把人文精神渗透在校园环境中去是体现人文精神的精髓。
结语
总之,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在政治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在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初中政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晋宇.有效教学视角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中图分类号】G711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高素质、好品质。英语是中职学校一门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而且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具备优秀的人文素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教学;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为其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宽广的前提条件,可以此为语言工具,借鉴和学习其它国家优秀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人生哲学等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一、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素质之外的一种素质,其涵盖面很广,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人际关系等都属于人文素质。它主要指人的涵养,与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做人的素质。这也是目前我国许多人对社会上出现的令人不满的事情的评价语"素质太差"中所指的素质。毫无疑问,提高人文素质与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是,如今的教育体系却重视科技或智力,忽视人文。这一点无论国内外,都有相似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任务及重要性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贯穿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形式。[1]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与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何做人",其中包括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中职学校人文教育与课程(包括英语)教学的融合对培养适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就社会发展而言,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人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情感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迷失、信仰危机、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理想泯灭、拜金主义、人情冷漠、行为失常、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恶化等种种负面效应。面对物质繁荣带来的压力,每个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2]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鲜明的人文性,体现着鲜明的人文精神。外语学习不仅仅学习语言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它涉及到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可以开拓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因此,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二)、中专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策略
切实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贵在渗透,重在结合,即与教学各要素、各环节相结合。第一,要充分理解、掌握、挖掘体现在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英语是英语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全景记录了英语民族的生产、生活、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内容。各类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数是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经历,饱含智慧、人生哲理等。如英语词汇、成语和谚语中蕴含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不胜枚举:truth(真理);personality(人格);self-confidence(自信);freedom(自由);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生而平等);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others(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成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人文知识的教育、熏陶、感染中深刻体会内化人文精神,学会做人。
第二,构建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广大中职英语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词汇、句型、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只是英语教学的一方面,教学的另一目标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这要求构建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大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课内外教学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观察思考世界,全面了解和认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理解、思辨与表达能力的增强。充分利用广播、电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借助原汁原味的视听材料,使学生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从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努力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