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5:4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智能物流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医院物资管理现状
(1)供给式的实物供给形式。长期以来,纵观我国医院现状,医院的物流系统大多实行的是供给式的实物供应形式。因此大多数医院仍为自给自足,自成一体,且“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这种“医院办社会”的格局,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完善和医疗改革的深化,现行的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
(2)系统化的物流体系缺失。医院目前缺少系统化的物流体系,虽然很多医院已经优化了物流流程和制度,但是规模和范围比较小,无法彻底解决医院在物流管理和配送上难点,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物流体系从货物入院、验收、仓储、配送、报废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明确的体系流程。
(3)缺少先进的物流设备。对比发达国家的物流设备,我国医院物流和供应管理硬件投入非常薄弱,没有系统化的高效率的物流设备规划和布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资货物的传输比较缓慢,也容易出现差错,配送途中容易出现丢货、漏货、货物损坏等情况,常常被临床诟病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数量不符[1]。
(1)智能仓储设备。目前在国外医院在用的,可以供借鉴的包含智能存储系统、自动分检系统、机器人分检系统等。智能仓储设备包含了自动存储系统,即自动化立体仓库和自动化密集存储系统两部分,分别用于存放普通货物材料以及小体积高值耗材,用于智能体系化管理医院仓库货物,便于清点、拣货和仓库盘存。自动分拣系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系统,主要用于快递行业和电商仓库,国内外大型医疗机构或药品供应商也有采用。机器人分检系统主要对货架和散件实现货到人的分检系统,弥补了自动分拣系统对于散件拣货效率的不足。
(2)智能传输设备。智能传输设备是医院未来医院非常依赖的物流设备,包括了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物流推车及托盘式搬运设备、轨道车系统等。气动管道物流传输,通过管道气动传输物资。最开始用于传输票据类,后开始用于传输药品、标本一类重量轻,体积小的物品。在信息化程度高的今天,票据类传输明显减少,更多的是用于临床小型物资的传输。气动物流传输的优势很明显,效率高,传输快,而且随着气动管道口径的变大和技术的不断提高,气动物流已经可以传输中型医疗物资,可以为医院节约大量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物流推车及托盘式搬运设备,这个是国内医院使用最广泛的一类物流设备,主要靠人工分拣和装载以后推送至各个使用科室,其优点在于空间灵活,搬运时间、重量、体积都可以灵活控制,缺点在于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轨道车系统,该系统日本于80年代开发投入医院使用,主要用于病人病历和x光片的运输,主要是利用轨道和轨道车运输物资,该设备优势在于成本较低,运输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很难进行跨层使用,多在平层科室内部进行搬运。
(3)起重搬运设备。中型起重搬运设备,该类设备主要用于大型物资或者设备的搬运,可以进行跨区域或者垂直搬运,多外挂在医院大楼外侧面或者跨层空间,可以用于大空间内部的物资搬运,其优势在于容量大,搬运能力强,且可选择的多[2]。
3医院智能物流实施效果
(1)医院物流智能化是趋势。医院物流智能化一定是未来医院后勤的趋势。一方面要引进或者开发智能化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目前以物流管理系统为主流,既可以兼顾传统运转模式,也可以提高效率,加强管控并且和财务、临床业务系统深度关联。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硬件的智能化,通过开发引进智能化搬运设备、控制设备以及其他监控类设备来智能管理物流的方方面面。
(2)利用智能物流提高物流效率。利用智能物流设备实现物资自动分拣配送,可以提高医院物流整体运转效率。首先可以大幅度提高物资运送时效,机器分拣和搬运比普通职工从事相关工作更加可靠和高效。其次,仓储和运输过程可以利用智能物流设备进行全流程记录,并汇总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后日查证,更利于物流中问题的发现和追溯。最后利用智能物流系统可以降低人员工资成本,医院利用智能设备代替人工必然可以减少人员支出,提高工作效率,满足诊疗要求。
(3)实现传统物流与智能物流相结合的模式。智能物流是未来医院物流发展趋势,但在现阶段来看,传统的人工物流模式仍然不可取代。原因在于,首先智能物流设备需要系統性的规划和实施,单一的智能物流设备无法在物资全生命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任务,比如仓储设备和运输设备就属于完全不同的业务单元,不能依靠一台设备完成工作,需要多台智能设备相互协作完成。其次,智能物流设备只能完成常规性,系统性的仓储管理和配送工作,对于临时性的,偶发性的需求,智能设备无法胜任,必须人为介入协助完成。最后,智能物流设备的经济和维护投入目前成本不低,智能物流设备价格较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者系统升级,医院必须有技术人员予以支持,否则面临物资管理及配送失灵的风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院内智能物流体系和设备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并未引起医院重视,具体的操作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智能物流是未来医院内部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及大型起重搬运设备等多个环节都有重要应用,医院需要加强对智能物流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医院物流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物流精准、高效、健康的运转。
参考文献
工业4.0(Industrie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1]。
1 工业4.0环境下的智能物流
对于物流业来说,工业4.0带给我们更多的还是供应链的创新与优化,通过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之间的互联与协同,达到智能供应物流、智能生产物流、智能运输与智能配送。
1.1 智能物料供应
最终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定制,相关信息直接传递至智能工厂设计部门,设计部门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设计过程中可与最终用户不断沟通并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设计部门确认后即可生成智能物料清单,其主要信息有:生产工艺相关信息、成品需求数量、日期及收货人详细信息;半成品及原材料需求数量、时间及具体工序(包括工序相关信息)。该智能物料清单的必要信息与相关供应商和需求客户进行共享,各供应商根据相应需求时间进行备料并供货,所有物料均嵌入智慧标签,根据物料标签,供应商仓库人员针对不同需求厂家的需求时间和分布地点进行智能物料备货及供货,使得各物料的供应能够满足各需求厂家的具体需求。
1.2 智能生产物流
在智能生产中,人员、机器和资源相互之间进行即时通信,智能物料能够感应它们被制造和打算被使用的具体情况,可以主动辅助制造过程。生产链中所集成的所有生产设施能够实现自组织,并可根据当前的状况灵活地调整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的生产模式[2-3]。
1.3 智能运输
智能工厂完成生产后,可自动生成运输指令,根据智能产品标签内所包含的出发地—目的地信息即生成运输订单,经由互联网发送至区域智能运输系统的订单处理中心,订单处理中心获取运输订单信息,根据运输订单所包含产品的特性、目的地、重量、体积及到货时间等进行智能配货,结合车辆信息完成车辆装载方案并对车辆下达运输指令,车辆受到运输指令后,按要求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按照车辆装载方案进行由装车并按既定路线完成运输[4-6]。
运输过程中,区域智能运输系统实时更新运输信息,如有意外情况如车祸等发生,系统可即时获取事发地周边道路、车流量等信息给出应急方案并与车辆及周边相应部门共享信息,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危害。收发货人等相关方可通过移动终端查询最新信息。
1.4 智能配送
货物运抵目的地之前,目的地物流公司通过互联网读取智能产品标签信息,判断其后续工作,如需仓储,则在智能仓库中搜寻最合适储位,安排相应接货人员和设备在智能产品到达时间及时接货并自动存储至相应储位。如需配送,智能配送系统以满足客户配送要求为前提,以车辆最少、里程最少、运输费用最低、时间最快、满意度最高等因素为目标,把若干配送订单科学地分配给可用的车辆,协同仓库部门一起完成配送任务。智能配送系统将配载订单的明细列表、装货顺序、车型、送货顺序、任务完成时间表等写入车辆智能标签,送货司机在送货过程中可根据到货顺序接听指令并按指示停车送货,最终客户也会在智能产品送达前一定时间接收到送达时间信息,确认后即进入配送模式,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配送时间,最终用户录入信息后智能配送系统即给出备选方案,并实时修改在途配送车辆停车顺序及配送路线[6-7]。
2 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的提出和逐步实施,必将对中国现代物流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分拨线路的拉长,海量物流数据的产生和管理,对中国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虽然整体上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行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使得我国整体物流发展状况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如何改善现有物流发展模式以跟上或超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通过更高效更智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和技术为最终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成为所有物流从业者追求的目标。
整体来看,我国物流发展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2.1 生产制造以自营物流为主,生产物流质量不稳定
现有生产制造企业内部总体布局一般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只是需要什么功能就建立什么样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分工合作以及信息的有效沟通,企业物流系统功能单一,整体感不强。企业和企业之间同样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使得各个企业内部都建立功能相似的物流部门,而对于一些重要的、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物流功能如物流信息交互平台等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开发。
这些情形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内部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多、生产流程不合理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效率明显偏低、物流设施设备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物流组织结构不适应生产或市场变化的需求,内部协调不力,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之间的纵向脱节;对外部应变能力不强;缺乏有力的横向与纵向监督机制。整个地区重复建设严重,物流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社会资源极大浪费。
2.2 物流企业开展服务内容单一,增值功能弱
中国物流企业大都由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物流服务质量、效率、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均较低,服务方式和手段也较原始、单一。除个别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性、系统性的物流专业服务外,绝大多数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等单项或分段运作上,物流增值功能弱。能提供“门到门”、多式联运、多功能服务的企业甚少,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能够开展服务的更少。
对于承接“物流外包”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其服务方式以“分包”方式为主,“外包”干线发运、市内配送和仓储、包装业务,“外包”家数在2至10家,有的甚至达到10家以上,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就很难控制整个公司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的质量,也不容易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2.3 物流信息平台重复建设严重,总体应用效果不佳
物流信息平台由于其即时更新的各类物流信息能够满足从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到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近几年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其开发主体从各级政府部门到各类企业,实际运营的物流信息平台数不胜数,典型代表有全国物流信息网、中国物通网、云梯物流网、中国货运信息网、锦程物流网、义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传化物流网等,打开各家网站首页,其基本结构大概包含:公共资讯、车源信息、货源信息、公司介绍等项目,各网站均支持手机客户端软件的下载。
开发一套物流信息平台需要软件开发费,具体运营需要主服务器及交换服务器等硬件购置费、运营管理费、人工费等综合费用,运营初期需要向各企业进行推广,从网站投入使用到正常运行拥有一定的业务量保守估计也需要三年左右。
在这些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及运营过程中,平台和平台间并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甚至是相互孤立或者对立的,这样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
由于政府推动的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多数还未进入运营正轨,运营效果不易评价。但是根据《货运车辆》研究部调研,目前企业主导型物流信息平台在运营中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很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难以支撑,也有很多平台无奈的关门转行了。
2.4 物流标准化工作凌乱,推广不力
物流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各行业均有紧密联系,没有物流的标准化,社会各行各业在货物相互接洽时就会出现各类问题,导致物流过程的减缓或停滞,从而提高物流运行成本,降低物流运行效率,在智能物流时代,为了保证智能数据的云共享及智能计算,物流及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如条形码标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集装箱标准技术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设计,托盘技术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等,各部门在制定标准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其他标准的影响,从而导致标准之间可能产生的不协调现象。
在社会物流实际运作中,各类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一,限制了多式联运的开展,如海运中集装箱箱型与铁路运输的集装箱箱型不一致,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造成了多次的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其他诸如物流器具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不配套而导致的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型降低,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了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3 工业4.0环境下我国智能物流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物流总体运行保持平稳增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增长,物流细分市场继续分化,物流业行业管制趋于放松,行业监管走向规范,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但中国物流面临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口,面对新的形势,展望工业4.0环境的到来,中国物流业应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中国智能物
流[8-10]。
3.1 推进各项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实现智能供应链
工业4.0环境下的智能物流要大力推进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各项新技术应用将是重中之重[11]。
从最初的原材料供应开始,到生产的全线管理、产成品的包装及运输和配送(包括车辆和人员的即时跟踪和管理),整个过程涉及的物料、人员车辆均要贴上智能标签,通过各种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可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定位追溯、在线监测、远程控制、调度指挥、报警联动、安全防范、预案管理、远程维保、统计报表、决策支持、在线升级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物流的“管、控、营”一体化。
3.2 加快智能物流平台的开发及应用
智能物流的运行离不开智能物流软件系统及智能物流平台的支撑,目前在不少工厂有生产物流系统,物流公司有仓储物流系统、配送系统及运输系统,销售公司有销售系统,但大多均处于自我服务状态,相互间很少甚至没有信息的沟通。工业4.0环境下的高效智能物流要求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品流通智能物流平台,集成从最初的供应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物料供应、智能生产系统到第三方物流公司智能物流系统、销售终端销售系统在内的物联网相关软件和硬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物联网络。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品流通智能物流平台的开发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的支撑,在物流标准化的基础上互联互通各相关企业。可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委托有技术实力的软件公司进行开发,产品可在龙头企业开始实行,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并逐步在其他相关企业逐步推广直至全面应用。
3.3 继续推进物流及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各部门也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加强对现代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理顺和协调物流系统内各分系统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消除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方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12]。
在制定物流标准的过程中,要切实调查企业对于标准的需求,对涉及的各类企业选取典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综合和统一,并做好相互之间数据接口。也可以让更多的企业直接参与到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中,并且把一些企业应用较好的标准加以推广,标准的应用就会提高。同时,物流标准化建设必须与国际接轨,才能避免由于标准不一而遭受损失。我国在促进和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既能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也不失为与国际物流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手段。
3.4 提供信息交互安全保障
工业4.0环境下的智能物流平台系统涉及的是海量数据,很多智能决策所需数据要在“云”端进行信息交互,这样虽然极大地方便用户高效使用共享的存储资源、软件资源、计算资源,但面临的最大挑战、存在首要问题将来自信息安全方面。如果云计算的信息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那么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物流所有优势都无法体现出来。
为了保障智能物流信息交互安全,首先需要在国家层面制定云计算安全战略,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的综合保障体系。其次要推进云计算信息安全法律规范的建设,规范云计算模式下的知识产权、用户隐私保护、商业保密信息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建设规范、运营服务软件的验收规范,建立云服务资格许可证制度,建立云计算产品技术准入制度。第三要支持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13-14]。
4 结束语
物流产业是形成一国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物流市场存在着垄断、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供求失衡等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对物流市场的微观规制和调控,以提高物流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稳健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政府肩负着培育物流市场的任务。由此可见,政府对物流市场的适度、有效干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缺失
政府的物流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面临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的严重制约,原本应该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地实行层级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直接导致了各种存量物流要素的分散和整合的困难,影响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使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政府对现代物流的推动、指导不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解决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加快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政府负有推动和引导现代物流发展的职责。但目前我国政府在物流规划、物流政策、物流法规建设、新技术运用和推广等还存在着缺位。
政府对物流市场的调控、监管不到位。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负有对物流市场的调控、管理、监督等职能,以确保物流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稳健发展。近年来,物流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逐步表现出来。主要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内陆滞后于沿海,中小城市滞后于大城市,物流实践滞后于物流理论研究,内贸滞后于外贸,内资企业滞后于外资企业,农业物流滞后于工业物流,工业物流滞后于商贸物流,第一、二方物流滞后于第三方物流,物流配套服务滞后于物流主营服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存在误区,把发展现代物流简单地看成就是发展第三方物流;我国政府并未很好地行使对物流业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引导、市场监督、产业管理等职能,政府管理上的缺位是导致我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的关键。
政府物流行政管理效率低。这主要表现在:部门和地方的各种审批繁多;现行税收管理办法不适应物流发展需要;货物运输的三乱现象严重;物流经营在海关通关、城市交通、技术标准、企业融资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政府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建立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体制。很多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都有一个整体性的物流管理模式来协调全国的物流管理活动。我国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缺乏总体协调,这严重制约着物流总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政府首先必须改革现有的物流管理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建立全国物流管理协调机构,从宏观上、政策上对物流业进行协调、指导,从根本上改变多头领导、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协调的条块分割局面。地方政府应着重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政府与物流企业联系制度。
妥善制定现代物流总体发展规划。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建立以及有序物流市场的形成,离不开政府在宏观层面的统筹规划,也离不开政府适当的约束和管制。我国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出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明确物流发展的目标、实施步骤。各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规划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明确物流总体发展目标,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布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现代物流企业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物流网络、健全完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上。二是制定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建立我国的物流网络。
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一是加快物流法规建设,应该尽快清理废除与现代物流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并按照WTO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制定出台物流各环节的新法规,为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进一步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简化和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必须取消物流市场准入的歧视性行政规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创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加快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各类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整顿道路收费站点;要积极推进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物流技术。三是引导、支持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积极发挥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现代物流的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决定了行业协调十分困难,必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通过行业管理授权,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经营、市场监管、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定、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我国目前已在中国交通协会下面设立现代物流企业分会,可以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行业覆盖面并加以健全和完善。政府要加强对物流协会的支持、指导、监督、规范,为物流协会功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
推动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在现代物流发展中,传统的储运功能和硬件设施优势已逐渐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资源整合能力,具备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成为竞争的取胜者。目前我国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物流管理软件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自动化水平低的现实也影响了物流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有效结合。这一切均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推动现代绿色物流的发展。所谓现代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客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经营管理活动。现代绿色物流强调全方位对物流的关注,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体系。绿色物流作为一项具有强外部性的活动,其实施需要政府的推动和规制,政府必须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实行强化管理,并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启示
物流产业是形成一国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物流市场存在着垄断、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供求失衡等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对物流市场的微观规制和调控,以提高物流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稳健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政府肩负着培育物流市场的任务。由此可见,政府对物流市场的适度、有效干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缺失
政府的物流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面临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的严重制约,原本应该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地实行层级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直接导致了各种存量物流要素的分散和整合的困难,影响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使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政府对现代物流的推动、指导不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解决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加快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政府负有推动和引导现代物流发展的职责。但目前我国政府在物流规划、物流政策、物流法规建设、新技术运用和推广等还存在着缺位。
政府对物流市场的调控、监管不到位。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负有对物流市场的调控、管理、监督等职能,以确保物流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稳健发展。近年来,物流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逐步表现出来。主要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内陆滞后于沿海,中小城市滞后于大城市,物流实践滞后于物流理论研究,内贸滞后于外贸,内资企业滞后于外资企业,农业物流滞后于工业物流,工业物流滞后于商贸物流,第一、二方物流滞后于第三方物流,物流配套服务滞后于物流主营服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存在误区,把发展现代物流简单地看成就是发展第三方物流;我国政府并未很好地行使对物流业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引导、市场监督、产业管理等职能,政府管理上的缺位是导致我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的关键。
政府物流行政管理效率低。这主要表现在:部门和地方的各种审批繁多;现行税收管理办法不适应物流发展需要;货物运输的三乱现象严重;物流经营在海关通关、城市交通、技术标准、企业融资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政府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建立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体制。很多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都有一个整体性的物流管理模式来协调全国的物流管理活动。我国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缺乏总体协调,这严重制约着物流总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政府首先必须改革现有的物流管理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建立全国物流管理协调机构,从宏观上、政策上对物流业进行协调、指导,从根本上改变多头领导、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协调的条块分割局面。地方政府应着重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政府与物流企业联系制度。
妥善制定现代物流总体发展规划。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建立以及有序物流市场的形成,离不开政府在宏观层面的统筹规划,也离不开政府适当的约束和管制。我国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出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明确物流发展的目标、实施步骤。各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规划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明确物流总体发展目标,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布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现代物流企业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物流网络、健全完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上。二是制定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建立我国的物流网络。
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一是加快物流法规建设,应该尽快清理废除与现代物流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并按照WTO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制定出台物流各环节的新法规,为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进一步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简化和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必须取消物流市场准入的歧视性行政规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创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加快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各类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整顿道路收费站点;要积极推进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物流技术。三是引导、支持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积极发挥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现代物流的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决定了行业协调十分困难,必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通过行业管理授权,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经营、市场监管、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定、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我国目前已在中国交通协会下面设立现代物流企业分会,可以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行业覆盖面并加以健全和完善。政府要加强对物流协会的支持、指导、监督、规范,为物流协会功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
推动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在现代物流发展中,传统的储运功能和硬件设施优势已逐渐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资源整合能力,具备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成为竞争的取胜者。目前我国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物流管理软件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自动化水平低的现实也影响了物流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有效结合。这一切均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推动现代绿色物流的发展。所谓现代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客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经营管理活动。现代绿色物流强调全方位对物流的关注,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体系。绿色物流作为一项具有强外部性的活动,其实施需要政府的推动和规制,政府必须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实行强化管理,并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