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4 15:28: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乡村规划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藏书老镇区项目设计札记
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研究回顾
徐宿连大叉手传统建筑技艺特色
金其铭对江苏农村聚落地理的研究
社会学视域下的苏南乡村研究
江苏文化遗产解读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南京江宁区金花村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的实践回顾
南京市村庄环境整治的探索与实践
无锡市村庄环境整治的探索与实践
溧阳市村庄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迫切性
美丽中国: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践
乡村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根基
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探索
地理学对江苏乡村研究的溯源与发展思考
快速乡村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保护与发展
对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的反思和展望
政府统筹、村民主导的新农村改造规划
“生活圈”视角下的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村·屋·人——常州市乡村人居环境初探
华北村庄环境改善实践——以邢台市为例
苏州西山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当代语境下的乡村调查—“2012江苏乡村调查”
城乡发展一体化视角下的江苏村庄环境整治研究
基于村庄空间演变内生动力的村庄布点规划探索
论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流转的本质与系统
法国乡村建设政策与实践——以法兰西岛大区为例
从慢城到慢村——一种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的探讨
镇江乡村物质空间环境的多样性与动态性解析
省域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地区选取方法初探
诗画江南——常州市村庄整治规划之“特色”思考
精心规划建设让城乡差别化互补协调发展
修得起,回得去——浙江省桐庐美丽乡村考察感想
江苏省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模式及经费筹措机制研究
南通市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多样化、宜居化提升方法研究
村庄环境整治中的特色塑造——以南京市佘村为例
小村庄大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江苏实践
太湖流域水网密集地区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村落空间的生长与自我修复——基于溧水诸家村的调查与思考
驿路要冲,圣裔名村——南京市漆桥村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礼社古村落养老旅游开发——历史空间的当代创新应用
原乡·新生——以无锡阳山镇为例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思路
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村庄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一、经验与成果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国土所、规划所、林管站、新农村办、“乐居家园”公司、各村村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根据各自承担的规划建设监管职责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监管任务。
〈2〉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我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尊重村民意愿,引导和依靠村民的智慧与力量,逐步推进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
〈3〉乡村统筹,规划先行
以规划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形成乡村统筹发展体系。
〈4〉服务大局,加强整治
依据乡村统筹规划,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增减挂”政策,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严禁滥占耕地建房,加快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打造优美村容乡貌。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公路网络化、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信息通讯推广和林区作业道路修建等建设工程,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完善小微型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水准。
〈6〉建立、健全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了镇有规范化卫生院、村里有合格卫生室,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7〉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秀美,农民增收”
自从我镇制定“和谐秀美乡村”的建设目标,全镇上下团结一致,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长期困扰我镇的“三农难题”随之得以破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
首先从农业方面上说,我镇共建成现代化种植基地14个,投入790万元;现代化养殖基地14个,投入3115万元。另外,坐落在漾都村的箬溪生态科普旅游观光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建设院士工作站、鲟鱼高值化研发中心,还有金雨森景观园林苗木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占地1000亩,极大丰富了我镇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这让人既能纵览秀美的山水风光,领略惬意的农村生态,又能享受到精致的田园生活。
其次从农村方面上说,我乡共有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建成乡村公路110公里,建成水库18座、渠道108条,建成沼气池144个、自来水管道2.5万米,建成学校8所、卫生医疗点7个、老年人活动场所6处、农家书屋5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69万元。全乡共有新农村点35个,累计投入资金达948万元,特别是我镇重点打造的养老山庄和养竹木葱郁、碧水长流、清雅别致、环境优美,立于青山绿水间的一栋栋农家别墅,或红瓦白墙,或回廊飞檐,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农家别墅内的各项生活起居设施均达到星级宾馆标准。
再次从农民方面上说,我镇共有农户数4115户,人口数为16931人。实施秀美乡村规划建设之前,镇村民的收入途径主要是外出打工、林木采伐、耕种田地等,现在我乡村民不但仍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待游客、到旅游景点工作、参与本镇项目建设等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达到8200元,富裕起来的镇村民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困难与问题
〈1〉村民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从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我镇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特别是部分村民不仅没有做到“自扫门前雪”,而且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东西开口就要钱,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2〉项目的建设资金有待落实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全县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建设模式,建设资金几乎是靠镇、村两级筹措来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项目资金严重短缺。
〈3〉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部分行政村把规划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
三、方法与对策
〈1〉加大宣传,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仅取决于动力大小,而且取决于阻力大小。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最大受益者是镇广大村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广大村民,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秀美乡村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要制定完善的可行性方案,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同时,全力做好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真正变成村民自己的事,进而激发广大村民共建“和谐秀美乡村”的热情。
〈2〉拓宽渠道,解决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资金难题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必然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不但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而且可以引导有实力的公司投入资金,还可以鼓励镇辖区内的成功人士捐资等。同时,对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中图分类号:U612.1 文献标识码:A
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建设,才能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1注重人文环境
乡村规划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力求在旧村落改造中注意保护原来风貌,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了昭明台等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旧村落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乡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乡村规划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尽可能在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乡村规划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乡村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村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乡村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村民小组、家族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村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村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村民小组、家族内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规划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乡村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村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区域内的景观,又使村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村民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村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乡村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乡村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村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区的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村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规划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居住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村民小组和宗群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5 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乡村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村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村民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乡村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村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乡村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乡村规划中车辆停放,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村民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就近、就便放置,没有统一集结地,因而经常发生下水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根据居住规模设置垃圾存放点,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由乡村委托专人清运和处理,不要让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内的小路,避免造成污染的扩散。再者,村民家畜各家应规划饲养场所,要集中管理,不得自由放养,以免粪便影响卫生。
6注意各种线路的完善
乡村规划线路主要指水、电、通信线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给水,规划时乡村应设置总闸阀,各小区设置支闸阀,各户分闸阀;二是排污,各户应役化粪池,乡村视地形地势情况设置污水处理装置,避免造成污染;三供电,规划时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需要,选用配电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容量、服务半径和导线截面;四是电信和电视线路要注重扩容,确保随时接通。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U41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我国人口中大多为农村人口,乡村规划建设已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是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规划的主流实践大多集中在城市。通过大量实践,乡村规划建设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方面都获得了巨大成就,其空间结构、功能和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二、现阶段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政府忽视对农村各个层次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普遍存在“重城轻乡”现象,农村研究已经流于形式,不深入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工作,特别是农村规划和建设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农村的空间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指导手段,导致农村无序建设严重,己经影响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基础设施匮乏, 居住环境差
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农村没有市政建设,也难以在水、电、气等方面统一配套,路网、绿地、文化、教育、体育、消防等设施很贫乏。
2、布局散小,建设无序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宅建设很快,但农村现有的规划许多都是为了“应景”,有的部门一个月能出几十个村规划,这样的批量生产,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对农村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引导。因此导致许多村庄建设无序、建设凌乱的现象,村庄布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3、规划管理滞后, 乡村规划极不完善
一些地方长期不搞乡村规划,或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讲科学,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村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重点事项
与城市规划不同,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和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在规划时一定要深入的进行现状调研对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其进行规划建设,下面以我县郊区某村为例进行探讨。
1、道路交通
(1)道路:主要在村中设置一条主干道以满通要求。对于原有的道路,尽量保持原有村落风貌,对其进行泄洪、排水等方面的改造,以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2)广场:在村庄中心合理的位置建立中心广场,以满足村民的娱乐休闲的需要。同时在广场周围要规划村民健身场所,满足村民建身需要。在广场规划建设时其取材创意方面要充分结合本村的文化脉络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方案设计,不能够照搬城市大广场的做法,其村中心广场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场所。
(3)停车:为适应该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满足外来游客的停车需求,本村将在原有基础上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80个,规划中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应提供规定数量的停车位。此外随着村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应在规整村庄道路的基础上,开辟适当区域或改造居住形式以解决村民私家车的停车问题。
(4)公共厕所:将村中现有的4处厕所进行造成,新增设的厕所尽量与公共建筑相结合,不单独设置。并在旅游景点增设生态厕所,为游客提供方便。
(5)商业服务:规划中对村旁省道沿路商业进行整治,修建果品批发市场,添加餐厅、旅游商品部、餐饮设施、浴室、娱乐中心、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既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又可增加本村财政收入。
2、住区整治
(1)房屋安全方面:村庄现有房屋质量较好,安全性能较好,基本没有危房,但在部分区域房屋距离较近有安全隐患。因此在村落中道路网的整治和规划中,对房基地的产权所属进行明确划分,扩大公共空间,也利于房屋的消防。
(2)环境及卫生整治:现状环境及卫生状况比较落后,需要大力改造。增加厕所及垃圾收集站,引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环境。美化和整洁街道,建立居民锻炼与娱乐聚会场所。建设健康、卫生的新农村。
(3)绿化美化:在对山区的林地、山地资源开发利用要将生态保护放到首要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允许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该村无环境污染源,但柴火是村中主要的能源方式,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规划中增加了太阳能等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能源,为杜绝可能的污染源在规划中合理布置了垃圾收集点和厕所。
3、农业发展规划
该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果园经济,为增加村民收入和合理的利用村中山地,在规划中在村域西北部开发新的葡萄园,将葡萄产业作为其村中核心资源,形成村色,为旅游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并将葡萄资源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在果园规划中要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业设施,改变原来果农靠他吃饭的农业现状。可以采用滴灌的技术,利用山脚的蓄水池采集雨水,再设立灌溉管网系统进行分区滴灌,提高果园的产量与品质。
4、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该村消防规划分为村庄消防和林区消防两个部分。在规划中将在村庄的中部修建环形车道,满足消防半径。结合建立消防管网和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具为主;林区消防则服从镇域统一消防安排。
(2)地质灾害规划
由于该村属于山区,在村庄规划中需做好地质灾害规划。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要严禁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域内选址。对于沿河、沿路、沿山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加强监测预警,提出防治方案,不许批准新的改建、扩建和续建项目,并要有计划地逐步予以迁移,以保证村民安全的居住环境。
5、规划实施
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积极实施镇村联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整体素质、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重点围绕农村新产业,新经济的培育,建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与观光农业,按照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的要求,精心组织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大力开发和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使农业真正成为功能多样化、效益高效化的产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2)促进传统村落向新农村的转变
借助公共财政的倾斜政策,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全村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制定和完善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快推进镇区及中心村社区化改造,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供给,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业,构建购物、医疗、文体活动服务圈。
(3)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
重点提高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空间和职业转移,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建立培训补助机制,支持企业提高对农民的就业吸纳能力。
(4)大力推进村域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以中心村作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进一步落实集体发展留有地制度,为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供空间和发展条件。
(5)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
鼓励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专家与特色农业和观光园区相结合,组建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促进农业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改善村容村貌,从当地实际出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节约、集约使用用地,只有达到这些条件,农村建设才能在广大农民拥护的基础上得到稳步的推进。
参考文献:
陈金泉,蒋小刚.《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32期.
夏理杰,张美亮.《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优化》,《小城镇建设》, 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