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健知识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24 15:28: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保健知识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保健知识内容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98例学龄前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6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3.98±0.13)岁;患病类型:支气管肺炎29例、高热惊厥27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胃肠炎16例。全部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52±3.89)岁,男性家属48例、女性家属50例。

1.2方法

采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健康需求、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1)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共包含20个条目,包括常见疾病护理、儿童健康行为,医学急救、科学育儿等知识;(2)患儿家属知识获取来源及相关需求,共包含7个条目。由病区护士长发放本病区调查问卷,并向患儿家属说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耐心讲解问卷内容及填写方式,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本病区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3份未严格按要求进行填写,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4%。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整体水平偏低,女性婴儿喂养方式、人工喂养首选食物、婴幼儿佝偻病预防、辅食添加时间、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好发年龄段等知晓情况优于男性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家属健康需求分析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门诊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是向广大父母传授儿童保健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及时了解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为探讨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通过无记名选择型问卷方式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男17例,女6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5对,平均年龄(25.3±2.3)岁,文化程度:25例家长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55例家长为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职业:工人49例,干部31例,80名幼儿家长均愿意接受调查。

1.2 方法 通过无记名选择型方式对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共分为三部分:一是一般情况,即了解幼儿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二是家长健康知识了解情况,以单项选择方式,通过知、信、行三方面评估幼儿家长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每题一分,共12分。三是家长对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及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模式等。安排专门医生向幼儿家长方法调查表,由家长独立填写收回,80分调查问卷均收回,回收率为100%。

2 结 果

2.1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了解情况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同,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男性平均得分为(6.51±1.21)分,女性平均得分为(9.64±2.18)分,女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

2.2 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63例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小儿营养知识(78.75%),59例幼儿家长为常见病特点及防止(73.75%),55例幼儿家长为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68.75%)。这就说明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次为小儿营养知识、常见病特点及防止、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

2.3 幼儿家长儿童健康教育需求模式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71例家长为咨询医务人员,占88.75%,69例家长为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占86.25%,67例家长为热线电话咨询,占83.75%,61例家长为医院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占76.25%,31例家长为上网查询,占38.75%。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而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家长的考虑,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2]。母亲是幼儿的主要养护者,其自身的行为及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提高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男性宣教的重视,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同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幼儿家长,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其健康宣教的重视,并且要定期下基层送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由于儿童保健门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幼儿家长停留的时间较短,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前来就诊咨询的幼儿家长提供有效的服务,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家长介绍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从幼儿家长的叙述中判断其所需内容,并通过和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给予其针对性的教育及指导。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咨询医务人员、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医院方法健康小册子及上网查询,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儿童保健门诊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及学习的重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以积极的态度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每月还要出版1-2期墙报及宣传栏,从而为候诊家长学习及阅览提供方便。此外,由于部分家长通常选择电话咨询,因此,医疗机构还要安排专门的电话咨询专家,为电话咨询家长答疑解惑。另外,医疗结构还要定期制作健康宣传小册子,并将其放置于候诊室门口,供家长免费取用。

总而言之,明确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儿童保健门诊服务质量与层次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6-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儿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院始终把0~3岁婴幼儿的保健工作放在首位,遵循“以保健为主、临床为辅”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婴幼儿健康体检,到主动带婴幼儿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现将我院的具体教育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卡),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对黄疸未退婴儿,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若指数偏高,应延缓预防接种,积极治疗黄疸。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给婴儿口服妈咪爱,3次/d,1支/次,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在家训练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2次/d,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标准是7项合格,若有3项不合格,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则表明此婴儿缺钙,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如先添加米糊,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若体重、生长未达标,应及时向家长指出,了解是喂养不当,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可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少吃糖果,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向家长提出,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卡),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为婴幼儿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并现场示范,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减少了儿童患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篇4

龋病是发生于牙体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婴幼儿3岁之前就可以罹患龋病,有报道1岁婴幼儿的乳牙就发生了早期龋。乳牙龋不但会影响美观,一旦乳牙早失对儿童面部的发育还会造成长远的影响[1]。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乳牙龋病的研究和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10月密云县牙病防治所由临床抽出医务工作者,经一致性对比试验后,确定一致性对比试验结果在95%以上的两名临床医生参加此项工作调查和变形链球菌取样工作。变形链球菌样本由舌背提取8 h内,在38 ℃环境中进行细菌培养72 h,由专人读取培养结果。读取标准,0级:<10 000 cfu/ml;1级:<100 000 cfu/ml;2级:100 000~1 000 000 cfu/ml;3级:>1 000 000 cfu/ml。

1.2 调查对象 为2003年5月~2005年4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取并愿意参加配合此次调查的母亲,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占31.9%;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占37.5%;初中以下学历66人,占30.6%。

1.3 调查时间 2006年9~10月采用入户和门诊两个途径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口腔保健知识问答方面调查 回答这些问题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初中以下学历66人。问答题的内容为,第一题:使用含氟牙膏能够预防龋齿。第二题: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三题:乳牙迟早是要换掉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四题: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第五题:保护孩子的六龄齿很重要。第六题:3岁以下的儿童需要父母帮助刷牙。第七题:每年应至少做一次口腔健康检查。结果见表1~4。表1 回答的结果表2 回答正确的结果表4 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与口腔变形链菌培养结果注:患龋年龄最小的为16个月,共萌出16颗牙齿

2.2 母亲变形链菌培养结果 0级82例,占38.0%;1级41例,占19.0%;2级48例,占22.2%;3级45例,占20.8%。培养结果越高,口腔内的变链菌数量越高。

3 讨论

随着人类对龋病认识的提高,现在人们公认的龋病病因为四因素学说,细菌因素: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宿主因素:宿主是龋病发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饮食因素;时间因素:龋病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它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2]。婴幼儿龋病是由母婴传播变形链球菌而获得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1)只有在牙萌出之后,口腔内才有永久变形链球菌的定植;(2)如果口腔内已经有成熟的菌群存在,变形链球菌很难再植入;(3)蔗糖为变形链球菌在牙面的黏附提供了便利;(4)婴儿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家庭,尤其是母亲;(5)母亲口腔内很低水平的变形链球菌就足以传播到婴幼儿口腔内。母婴之间变形链球菌的传播主要发生于婴儿乳牙萌出阶段。因此预防儿童龋齿的关键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母婴致龋菌传播机会,所以,母亲有必要从妊娠6个月开始到婴儿乳牙萌出后其口腔内建立起成熟的、稳定的、非致龋的菌群的过程中始终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人们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她们获得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并不断加深她们的认知,从而自觉地转化为自身行为。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母亲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比较高,从孕期开始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婴幼儿龋病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保健知识获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加强对准妈妈和妈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使她们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并转化成为她们自觉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指导她们的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口腔保健问题。

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在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和育儿过程中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方面明显高于受过初等教育的母亲,所以,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女性的教育,提高未来母亲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源头做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

口腔变形链球菌培养结果与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未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儿童的口腔护理,如擦拭牙齿、餐后漱口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篇5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安全工作管理力度,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防范于未然,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做好意外损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2.抓好食品卫生工作,加大食堂管理工作力度,把好食品卫生关、进货关,严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进入园内,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同时要在保证幼儿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努力克服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保持伙食收支平衡,伙食盈亏不超过2%。

3.严格按照《宁波市幼托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标准》的要求,在鄞州区妇保所及镇儿保科医生指导下,规范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使保健工作做得更加规范。

4.落实卫生保健制度,做好班级日常保育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

1.加强对保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加强跟班指导,定期召开保育员工作例会,学习保育业务知识、卫生保健常识,反馈工作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素质。

2.努力做好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加强对幼儿生活各环节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加强保教人员的保育意识,认真学习 “保育员工作职责”,明确保育工作目标。保教人员要做到人到、心到、眼到、口到,在组织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神态、情绪,发现异常及时询问。保教人员认真做好每周一次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活动室、午睡室空气消毒等。平时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园内无纸屑、果壳,室内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地净,走廊、楼梯地面整洁、无死角,厕所无污垢、无臭味,节约水电,勤俭持园。

3.在管理幼儿的午餐、午睡等保育工作中,要因班而宜,因人而宜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偏食、挑食、边吃边玩等问题,要注重以饱为先的正面教育。幼儿进餐时,保教人员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根据幼儿的进餐情况向伙食委员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学会节约用水,让幼儿学会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脸。饭前、便后要将小手洗干净,不吃不干净的东西。精心照顾好幼儿午睡,做到不离岗,及时帮幼儿盖被子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加强幼儿的自律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习惯。

4.根据鄞州区妇保所要求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消毒按时到位,做好对多发病、传染病的防范工作,特别是紫外线灯管每周一次的擦灰工作并记录。加强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观察。重视幼儿生活常规的管理,继续抓好对幼儿生活常规的检查与评比工作。

5.合理安排饮食,每周合理制定菜谱,必须每两周有新花样。和食堂人员也要经常讨论,研究出符合幼儿需要的菜谱。做好膳委会记录,平时把反馈的情况传给家长,提高菜谱的质量。

(二)重视幼儿户外活动,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确保幼儿2小时以上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坚持在活动前给幼儿带好汗巾,活动中及时帮幼儿擦汗,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教师做个有心人。

(三)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幼儿安全。

开学前,全体教职员工对大型玩具、桌椅、床、玩具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及时的防范意识,杜绝事故隐患,让家长放心。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做到一问二看三摸四查,并作详细记录。坚持早、午、离园时的检查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有病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做好有病幼儿的隔离工作。做好体弱幼儿的护理,按时填写出勤报表,做好各项卫生保健的记录工作并做到按时上交。每月坚持让家长清洗(或暴晒)幼儿的被褥,进行消毒。

(四)保教措施经常化

1.做好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检疫工作,把好幼儿入园关、防治关、隔离关。按照物品消毒常规要求定期定时进行消毒,控制疾病发生率。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期初做好幼儿预防接种的统计查验工作。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采取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4.向家长宣传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去。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6.加强体弱儿的日常管理,对他们的衣、食、睡、行等给予特别照顾和护理。

7.落实健康教育的内容,全面做好保育工作,重点做好幼儿卫生习惯、一日生活管理、班级日常卫生、班级日常消毒等项工作。检查抽查相结合,提高保育管理的水平。

(五)家长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同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建立健全儿童接送制度,幼儿接送严格使用接送卡,以防止发生幼儿接错、丢失现象。如发现家长未带接送卡的让家长签字确认方可接走,如发现陌生人持卡的教师要细心询问,以免误接。

四、具体工作安排:

3月份:

1.清洗、消毒、整理幼儿的各种生活用品、餐具等;

2.配合卫生院做好新生入园查验接种证工作;

3.稳定新生的情绪,初步培养幼儿的卫生保健意识;

4.制定出各项保健工作计划;

5.做好各部门的财产登记工作。

4月份:

1.把好晨检关,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防治工作。

2.保育员做好常规消毒工作,食堂人员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3.开展食品卫生检查。

4.保健常规工作(体弱儿管理、营养分析、保健知识宣教、公布幼儿卫生、午餐、午睡、出勤率等)。

5.对全园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检查。

5月份

1.针对家长开展一次“有关秋季卫生常识,做到家园配合,控制秋季流行性疾病的传染”的卫生讲座;

2.坚持把好晨检关,杜绝一切传染源入园;

3.根据上月的营养膳食情况,调整本月的食谱;

4.组织全园教职工学习卫生保健知识;

5.做好体弱儿及特殊幼儿管理和实施工作;

6月份

1.进一步向幼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召开教师座谈会,强化各种消毒制度,一日生活的操作程序;

2.根据营养分析的情况,调整菜谱;

3.每天做好常规化的保健资料记录。争取资料全面化 、真实化、规范化;

4.检查各班户外活动开展情况;

5.根据检查情况,组织教师、后勤人员学习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

7月份

1.查看各项资料的填写情况;

2.测量全园幼儿的身高、体重、视力,并作出评价公布;

3.检查并整理园内的每个角落;

4.各班组织幼儿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篇6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社区的儿童家长282例。儿童年龄0~6岁,平均3.2岁;家长年龄22~51岁,平均36.5岁。文化程度:小学52例,初中98例,高中77例,大学55例。

1.2方法

1.2.1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①针对不同人群,宣传健康教育。带儿童进行保健的家长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年龄层段、地域风俗、文化差异、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尝试着以不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宣传。对年纪稍大一些的家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用事实以及耐心的心态说服交流;对身为少数民族的家长要顺从他们当地的习惯,积极引导他们相信保健的重要性。②分层次教育,针对性健康教育。由于儿童年龄有差异,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对于保健知识的侧重方面不同来教育。对1岁左右的婴儿,社区工作人员应耐心更正家长对婴儿肢体保健的错误动作;对2岁左右的幼儿,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家长对幼儿的摄入食物的最佳搭配;对3岁以上的儿童,社区工作人员着重对儿童家长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2.2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①提高专业素质,传播健康知识。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担心孩子接种疫苗有不良反应,有时会拒绝接种。我们的专业讲解人员首先要与家长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以饱满的热情与他们进行交流,介绍接种疫苗的必要性、目的以及这样做对孩子健康作用的意义。同时给家长耐心地讲解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突况的治疗措施等。②采用多种形式,倡导健康教育。在开展预防接种的活动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家长和孩子们。通过定期开展“乐趣大讲堂”的趣味活动,使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以快乐的方式引导他们知道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通过张贴宣传画报,定时更新,使他们获知最新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使家长们了解预防接种的微观本质内容;采用新颖的信息化技术,与家长们进行微信、QQ、电子邮件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对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参与率的变化。

1.4统计方法

观察记录并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程度(90.43%)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68.79%),经χ2检验,χ2值为40.6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活动参与率(92.20%)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71.28%),经χ2检验,χ2值为41.3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时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机体免疫力处于较低时期,感染疾病的几率非常大,是各种疾病侵袭的时期,在此阶段一定要加强对外来疾病的防御,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显得尤为重要。儿童自身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性差,所以儿童家长在此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儿童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

3.1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变化

通过健康教育,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健康教育后中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比健康教育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由于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能使儿童与家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以亲切体贴的方式获得与家长的互动,建立坚不可摧的信任度,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更愿意主动学习相关保健知识,进而提高了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水平。

3.2儿童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活动参与率的变化

通过健康教育,儿童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活动参与率有明显变化,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比健康教育前儿童家长的参与率高。主要是因为健康教育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和肢体语言的交流等,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儿童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加入到儿童预防接种的活动中,使得儿童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

篇7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R7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31-02

在现阶段,龋齿已经被WHO视为除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之外的一种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第三大疾病。曾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在70%左右。乳牙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负责咀嚼、发音、美观而且还具有维持恒牙萌出空间的功能。由于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 乳牙会被恒牙逐渐替代。所以有不少分家长认为乳牙为一种临时性器官,在发生龋齿后,不痛便可以不用进行治疗,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目的,对我市两所幼儿园展开了关于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的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所幼儿园条件相似,分别包含有198名和200名儿童。其中一所接受常规口腔保健,另外一所接受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这两所幼儿园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接受口腔检查,并展开效果对比。

1.2 方法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①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龋病以及口腔卫生状况等,并且针对每个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手册》, 同时调查分析家长以及老师的口腔保健知识以及行为。② 依照反馈的调查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③ 针对家长以及老师展开关于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讲座。④ 在幼儿园对氟保护液防龋项目、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 等予以开展[2]。⑤ 同时展开儿童牙病集体治疗的相关项目。在活动期间应贯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譬如说采用“鼓漱法”在饭后漱口,并对早晚刷牙予以提倡,应将晚上刷牙更重要予以传授,对5岁以上儿童自行有效刷牙进行科学指导, 而对于6岁以下儿童则需要每天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1-2次的刷牙,同时开展合理的饮食指导, 譬如说嘱咐儿童少食甜食,尽量多食耐咀嚼且富含纤维的食物等。两所幼儿园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时采用方法,每个检查医师均不知晓检查对象的分组情况[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口腔检查结果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所幼儿园的龋齿发生率比较

统计得知,观察组龋齿发生率为48.5%,平均每人2.7颗;对照组龋齿发生率为62.0%,平均每人5.2颗。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

2.2 实验前后两所幼儿园院口腔卫生行为比较

统计发现,观察组在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后,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以及家长帮助儿童刷牙的比率发生显著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对于儿童而言乳牙龋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有:① 龋齿容易发生松动脱落,对幼儿的咀嚼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还可能会对幼儿颜面颌骨的发育产生严重影响;② 乳牙患有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恒牙牙胚发育发生中断,从而对恒牙的正常萌出产生影响;③ 龋齿还会成为原发病灶,若是机体的抵抗力发生显著下降,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譬如说肾炎、关节炎、心肌炎等。所以,父母以及老师必须对幼儿乳牙的生长情形予以高度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4]。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模式也就是由老师、家长、牙医以及儿童一起参与的、各负其责、防与治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幼儿口腔保健工作模式。该保健的主要特点为在口腔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下,对托幼机构的儿童监护人展开有效的口腔保健知识教育,从而使 “知、信、行”的改变得到有效的促进,进而对托幼机构口腔保健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提升, 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效果[5]。

本次研究证实,科学实施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率,且研究中我们体会到经合理的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和针对5岁以上儿童展开的有效刷牙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家长帮孩子刷牙比率,同时也会使含氟牙膏使用率得以显著增加,提高了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英.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3(29):415-416.

[2] 黄薇,台保军,杜民权,等.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2008,14(03):728-729.

篇9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6-0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实现,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儿童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完全,免疫防护能力较弱,抵抗外界环境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害,且其患病后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1]。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目前我国非户籍儿童的比例较高,如何对非户籍儿童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确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非户籍儿童保健的现实状况的了解主要还是从非户籍儿童母亲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探讨,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选择仁怀市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对这些母亲的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和需要程度进行探讨,观察其认知结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这些儿童都在0到6周岁之间,为非户籍儿童。儿童母亲的年龄分布在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中有初中109例,高中41例,高中以上的30例,包括了高职、大专和大学本科等,儿童的家庭条件中年收入在一万到五万的有123人,年收入在五万到十万的有47人,年收入十万以上的有10人,在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以后,对这些非户籍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的调查研究。

1.2 方法。对该组非户籍儿童的母亲用的是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统一用0-6岁的非户籍儿童的卫生服务现在所处的状况及问卷调查,现场对目标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儿童出生发育情况、儿童的自然情况、儿童接受保健教育的状况以及儿童母亲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和需求。

1.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抽样中的母亲对儿童的生理发育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差,每项的了解程度都不超过20%,母亲表示不知道这些上述儿童保健项目占40%。

3 讨论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儿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师/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情况进行开展和具体管理的。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新生儿保健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实施的保健,这个时期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保健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智能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但缺乏对危险识别的能力,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此时期儿童发育减慢,求知欲强,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此时儿童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2]。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给在非户籍的人群中展开儿童各种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这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于儿童接种疫苗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的需要性相对较高,但受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的影响,对育儿的咨询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的要求却比较低,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该人群的非户籍性很大及母亲儿童的保健知识十分贫乏、宣传教育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大多数非户籍儿童的父母亲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3,4],她们不愿意到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去咨询,就是医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她们也不太乐意接受保健服务。针对非户籍人口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保健的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相关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并且利用这类人群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或是采用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指导,以便更好的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针对非户籍人口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卫生部门应加强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接受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基层儿童保健问题的了解,对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张德英,刘英涛,张立.管理者与提供者对非户籍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12(09):716-717

篇10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5-01

学龄前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格的增长、组织器官的增大及功能的成熟都需要健康的体格和体质,疾病防治措施不力将对其终身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2010年诺江镇辖区幼儿园秋季入学体检3964名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了解本镇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10年诺江镇辖区9所幼儿园的3964名入园(托)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

1.2 方法:我院组织儿保、内科、口腔、外科、检验、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12人,经过统一培训,采取集中对每所幼儿园的儿童按规定的内容进行统一的健康体检,入园入托儿童4164人,共检查3964人,体检率为95.20%,因此,本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结果

2.1 患病情况:3964名儿童中,健康儿童2815名,占71.01%;检出各类疾病和缺点的儿童1149名,占28.99%。

2.2 患病种类:3964名儿童中,患疾病情况依次分别为龋齿389人,占33.85%;贫血302人,占26.28%;上呼吸道感染168人,占14.62%;扁桃体炎156人,占13.57%;视力低常53人,占4.61%;腹股沟斜疝20人,占1.74%;乙肝表抗可疑或阳性10人,占0.87%;其它疾病和缺点人数51人,占4.43%。

3 讨论

通过对3964名儿童体检,疾病及缺点检出率为28.99%,虽较2009年我县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但儿童健康问题仍不乐观,令人担忧,应引起重视;同时应加强对儿童群体和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1 龋齿:本文资料龋齿的发病占33.85%,调查对象虽为学龄前儿童,但若牙齿硬组织遭破坏可影响恒牙萌出,防治不当可向纵深发展,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1],严重影响儿童整个身体健康。因此,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龋齿应列入幼儿园的重点卫生宣传指导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限制糖类食物的摄入。

3.2 贫血:本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能力和降低细胞免疫功能,是目前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本文资料贫血占 26.28%,主要是存在喂养误区,很多儿童存在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和家长花钱买保健食品而忽视基本营养素的供给。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加强合理喂养,改善饮食,保证微量元素铁的供给,指导患病儿童正确用药和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疾病。只有彻底控制好这类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机体抵抗力的疾病,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3.3 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检出率分别为14.62%、13.57%,主要因儿童本身机体抵抗力较低,抵御天气变化能力较弱,若不注意保暖及体格锻炼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患病后应积极治疗治愈。

3.4 视力低常53人,占4.61%。若不及时干预及治疗,可导致视力屈光度发育异常,导致弱视、远视、近视发病率增高,影响儿童一辈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与很多儿童不正确用眼、室内活动时间延长、电视机电脑普及等视觉负担加重和缺乏眼保健知识有关[2]。因此,应加强宣传正确用眼及眼保健知识。

3.5 其他。体检中还查出部分腹股沟斜疝、佝偻病、先天畸形等疾病,虽然人数不多,但这部分儿童的生长发育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畸形还给孩子带来了生活和行动不便。因此,在管教方面要给予特殊关照,协助家长做好康复咨询工作和配合矫治。

3.6 针对体检中部分“包皮过长”的男童,指导家长和幼教人员的卫生宣教工作,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尿垢沉积,引起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发生感染时应及时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在有医学指证的前提下适时选择最佳手术时机。

4 建议

4.1 教育部门应协同卫生执法部门加强对托幼机构监管,督促各幼儿园按照《四川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各种必要设施,为儿童营造一个卫生、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4.2 各托幼园要按要求配备保健医生,认真落实幼儿园保健管理制度,按常规积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4.3 各幼儿园保健人员要加强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力度,促进广大家长及幼儿老师关心和重视儿童健康发育,培养儿童的自我生活能力,安排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

4.4 开展白托的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及营养的管理,定期营养评估,制定符合儿童特点的食谱,在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素的同时饮食多样化,加强体格锻炼,以减少儿童其他营养性疾病的发生[3]。

参考文献

篇1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8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2009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14岁以上年龄的城市妇女和农村妇女95 800多人,抽样调查2000户2000名女性。在西峰区南街办辖区抽样调查400户,北街办辖区抽样调查300户,彭原乡抽样调查500户,后官寨抽样调查450户,显胜乡抽样调查350户。对这2000户样本家庭进行“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1]调查。以了解女性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女性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调查方法:抽样原则与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被调查社区和乡镇,以当地的经济状况作为分层依据,每社区/乡镇随机抽取3个以上街道/行政村(经济状况较好、中等、较差的乡各有1个),共计确定了15个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各年龄组距的要求随机整群抽样。

调查内容:利用自行设计的“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1]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分为11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女性生殖健康、青春期保健、新婚期保健、优生和产前诊断、围产期保健、母乳喂养与哺乳期保健、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围绝经期保健、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女性常见疾病防治。

调查形式和质量控制:调查组成员均由接受过省级统一培训的区、乡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调查人员分组深入到调查点按要求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与调查对象必须面对面交流,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调查,不得暗示,不得提醒,要真实地反映女性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资料分析:所有调查表由西峰区妇幼保健站组织专人统一进行审查。抽样调查的2000名妇女,收回有效表格为1989份。其中:年龄14~19岁16人、20~29岁296人、30~39岁897人、40~49岁686人、50岁以上94人。婚姻:已婚1828人、未婚155人、离婚6人。文化程度:小学517人、初中1024人、高中79人、中专242人、大专117人、文盲10人。从事职业:公职203人、农民1786人。家庭平均收入:城市2600元、农村1420元。有效调查表由专人汇总、分析、核对,采用计算器统一计算,求出各个可能因素的相应知晓率,并进行X2检验。

结果

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14岁以上年龄的城市妇女和农村妇女保健知识人均知晓率为38.06%。由此可见:妇女保健知识匮乏,保健面窄,保健方法不科学,得不到家庭的重视。

干预措施与效果

自行编写健康教育读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按照女性生理特点,结合平时掌握的妇幼保健状况、根据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因素、针对本次课题调查出的问题,编写健康教育读本“女性保健指南”[2]。其主要内容:女性生殖健康,青春期保健,优生咨询,孕期各月胎儿发育特征,孕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心理特点及有关卫生指导,母乳喂养,计划生育,妇科疾病的预防,围绝经期保健,医学体检注意事项及用药原则。这本册子是简单明了、切合实际、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适合女性各生理期学习。制作健康教育处方主要内容:婚前检查须知、产前保教、产后注意事项、产时产后保健知识问答、母婴保健法、如何合理喂养婴幼儿、用药注意事项、医学体检的必要性等。印刷成彩页。

宣传、培训:对抽样的2000户家庭样本发放“女性保健指南”[2],先采取自学的方式促使健康教育活动,然后针对问题制定健康促进行动规划,主要以社区和家庭为单位,对抽到的2000户家庭进行健康教育、集中培训、保健讲座等干预措施,采取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面对面互动交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干预效果:再用自拟“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对同户2000名女性进行二次调查,收回有效表格1989份。有效调查表由专人汇总、分析、核对,采用计算器统一计算,求出各个可能因素的相应知晓率,并进行X2检验。14岁以上年龄的城市妇女和农村妇女保健知识人均知晓率为76.21%。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

对照分析:X2=589.54,P

讨论

女性健康教育进家庭可有效提高妇女保健水平。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使公婆、丈夫认识女性保健的重要性[3],从而得到了公婆的关照、爱人的呵护,并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排除了她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了自身保健水平,能积极主动、配合、支持妇女保健工作[4]。

健康教育内容要适合当地妇女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5]。根据妇女心理、生理特点为女性编制通俗易懂的保健系列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各个家庭,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培训,引导妇女重视健康、注重保健、科学保健、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潘建平,熊庆,石淑华,主编.社区妇幼保健手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篇12

关键词:卫生保健;学习能力;提高对策

幼儿卫生保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幼儿卫生、疾病预防以及营养膳食等知识内容,进而为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但鉴于该门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很难吸引喜爱追求新鲜事物的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简要谈谈几点能够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幼儿卫生保健教学现状分析

幼儿卫生保健教学包括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当前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并且为帮助学生强化对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其往往会使用强制性手段,譬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方式进行记忆。而此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使课程教学变得更加枯燥、无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传授基本知识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利用旧知识完成新知识教学

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需要努力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积累,使其能够通过运用旧知识完成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的方式,也能够使幼儿卫生保健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完整。比如说教师在《营养基础知识》中向学生介绍钙盐这一内容时,可以积极鼓励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内容,谈一谈}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人体缺钙的具体表现,通过此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给学生讲解钙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并且对人体部位中含钙量最多和最少的部位进行讲解,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含钙部位的钙含量减少后会对整个人体机能产生何种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对钙盐及其重要性进行准确认知。

(二)多安排教学实践操作活动

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幼儿卫生保健教学,需要教师重视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和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向其传输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安排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或要求学生上台配合等方式向学生分步骤讲解常用的急救方式,并要求学生对每一步、每一个动作进行仔细观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两组对进行相互模拟操作。譬如说,教师在给出幼儿异物入口的情境后,学生需要通过两两组对的方式亲自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动作、姿势等进行纠正指导,而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同时还能够有效帮助其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内化,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融合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知识

幼儿卫生保健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属性,并且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类疾病等健康问题种类繁多,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解决幼儿健康问题、提升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机会。比如说学校可以积极与附近的幼儿园开展合作模式,学生通过亲自前往幼儿园对园内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进行走访调查,并尝试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对幼儿出现健康问题的原因、严重程度以及矫正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以论文、实践报告等形式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与指导,并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结果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将学生表现、收获成果等计入综合评价和考核当中,在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幼儿卫生保健教学的认识,使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总而言之,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掌握基本的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对于其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利用与旧知识相联系的方式帮助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帮助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俊变.浅谈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J].新课程(下),2016(5):159-1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