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0:30: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传统园林建筑类型及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引言:
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普遍重视其社会性与功能性的需求,而往往忽略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发扬,从而使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无法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而古典园林作为我国文化的主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与艺术内涵,因此,在当前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追求其功能的多元化,还需要积极继承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并将其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一、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体现
中国有数千年的造园历史,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词汇,按一定的语法组织,就会创造出园林的意境之美。其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相互穿插、渗透、首位相顾、前后呼应。 如何相地立基,借景生情;如何小中见大,序列空间,都有许多创作手法可以学习。
1.因地制宜
中国传统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方面讲的是景观创造要考虑基址现状,另一方面讲的是景点布置要服从整体需要,分主配关系。这种理念的运用在实际参与的四川泸州忠山公园改造设计为例。在设计和建设中,设计者以“自然山水酒城”为主题,积极探讨和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把公园改造当作文化来设计建设。首先,坚持因地制宜,精在布局。充分运用传统造园的“相地”理念,按照忠山公园的现状,构建了由入口广场、武侯广场、孝行广场、观鱼池、孔雀园、盆景园等点、面、线相结合的山水立体空间绿化体系。如利用忠山公园原有独特的历史遗存、地形、地貌,结合传统造园手法,设计建造了“樟树茶园”“宝山春眺”等16个景点,美化了环境,彰显了酒城的文化特色。对客观条件和环境进行最合理的利用、改造和创新,从而达到理想境界,实现酒城区绿化艺术和景观的完美结合,成为泸州城市绿肺和人们休闲的天堂。
2.庭园理水
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在T州云龙湖珠山公园景观设计、苏州吴江东太湖大酒店景观设计、无锡世贸中心内庭环境设计中,水体布局学习了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的特点。水中增加小岛,紧密结合植物微地形,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变化,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态凝固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
3.园林建筑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即兼具传统文化气质、传统建筑风格,受到休闲游乐生活,和观赏性的影响,形成了设计上的灵活性较大,可以说的无规可循,“构园无格”。所提供的空间做到适合游客的观景需要,做到步移景异,在有限的空间变幻莫测。组织园林空间的物质手段,除了包括营建之外,筑山、理水、植物配置也极为重要,彼此配合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在设计方法和技巧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立意;②选址;③布局;④借景;⑤尺度和比例;⑥色彩与质感。园林建筑小品的类型主要包括厅、堂、馆、亭、台、楼、阁、轩、
榭、舫、廊、桥等 12 种类型,在景区内承担构景、点景、赏景、组织游览路线以及组织园林空间等作用。传统园林建筑属于木构架结构体系,立面可上、中、下三分,以高台基、木屋身、大屋顶著称于世。上分屋顶,有单檐、重檐、卷棚之分,以及硬山、悬山、庞殿、歇山、攒尖、盔顶等诸多类型,中分屋身,包括前后檐从柱础到檐凛的立面和两侧山墙立面,主要由柱、梁、凛、杭、斗拱、雀替等大木构件组合而成;下分台基,是建筑的底座,以石为主,可以承柱梁荷载及屋盖重量,而且台基四周压面包角处理,有利于基座的维护与加固,更有衬托美观的作用。总之,园林建筑是一门占有时间空间,有形有色的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建筑不强调突出的形体,也不拘泥于内部空间的实用性,而是用最灵巧、最主动的手段去营造和挖掘物质形态之后的审美享受和精神境界。
4.植物配置
所谓“园林”,即先园后林,无林不成园,缺少了花木的点缀衬托,建筑、山水则会没有生机和自然之趣,可见植物配置在造园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植物配置的主要作用:构成山林气息,调节小环境的气候、水土、空气、噪音,确立景观主题和组织园林空间,还需考虑以春、夏、秋、冬所带来的季节变化,赋予园林景观季节感。在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之精巧还在于她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许多植物的品格象征:如牡丹的豪放富贵、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等,还有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的要点则是追求自然形态、选择合宜地段、注意发育状态、注意季节性变化、注意传统习俗、喜好等。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空间的发展创新和传承
总结和研究了传统造园的手法技巧后, 如何运用是景观设计师一直在思考的。怎样在现代的景观设计空间中继承中国的传统园林的手法。有“贝之园”之称的苏州博物馆,实际上是接续了苏州园林和文化的神韵,实现了贝聿铭这位“苏州之子”跨世纪的梦想。苏州博物馆的出现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的轮廓,但又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审美,但营造方式却是现代的,在平面布局上同样遵循“起点-前奏--尾声”的格局。新馆和忠王府的建筑高度和色彩上的一致性,是传统类型的创新提炼版,也是现代和传统的完璧链接。贝园景观节点的空间感营造,体现出了传统审美体验的魅力,如具有传统印象的走廊部分、具有江南风情的主庭院、具有山水构图的主庭院石景、具有传统神韵的漏窗设计,还有老贝要求从文徽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嫁接,以此来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的紫藤园。 从平面规划到空间体验的把握,继而到细节的营造,新苏州博物馆无不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在当代的成功运用。它的出现,无疑为当代的景观设计师有重要启示, 只有很好地理解与运用前人成功的造园经验,才能在景观上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三、结语
总之,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晶。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时代的要求;能与自然更好地交流,是现代人的渴望。那种人工堆砌,匠气十足,矫揉造作园林作品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把握传统园林建筑的精神及旨趣,从传统园林建筑中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让传统的文化底蕴表现于现代园林建筑之中,创造出宜居的园林。
参考文献:
忽视课程设计实践的创新《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将园林建筑构造、工程制图、设计表现等多种课程与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的融合,在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然而,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地方院校多数园林专业老师较为年轻,缺乏一线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加之与园林建设设计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较少,对各类型园林建筑的设计认知与创新难以得到提升和更新,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进行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教学,而忽视紧跟当下园林建筑设计在实践中的新要求,对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更新.
1.2过度依赖课本及参考书上的优秀方案
缺乏建筑的空间尺度感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以及受先前地方院校本身教学体制的影响,很多的园林教学实验设备不完善,如:与园林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类型园林建筑模型、建筑布局组合的沙盘、建筑构造与结构模型等很难在在短时间内配备,导致很多的建筑专业老师,只能依赖课本或参考书上经典的优秀方案来进行“弥补式”教学;另外,由于领导对专业的认识度较浅,多数地方院校的专业老师很少有机会带领学生到园林建筑营造比较好的城市进行实践实习,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很难感受到建筑的空间感、存在感,设计时空间想象力严重缺乏,课程设计实践中暴露出很多低级错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1.3缺乏“接地气”的实践项目
学生的设计兴趣难以提高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地域、自身能力以及在当地城市的社会认可度的限制,很难在课程设计实践中找到能够让学生亲临真实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区域现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该区域将是自己马上要进行某类型的园林建筑的设计.因此,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老师往往多采用假设的方式,通过选取某些参考书上现状地形假定为拟建在某个城市的相应区域,来进行课程实践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自然更难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1.4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根深蒂固
教学思路单一多数地方院校的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前期专业学习环境的影响,在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延续先前在各自母校老师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来进行创新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地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人才很难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初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初衷.
2地方院校可用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区域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特征分析
2.1地方院校所处城市园林绿地种类齐全
园林建筑景观类型多样当前,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城市大背景下,各类各级城市都在建设大量为城市市民能够在闲暇之时到户外休憩、游玩的园林建筑设施,包括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绿地等各类园林空间内部,而且在这些园林绿地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园林建筑景观,包括园林小品、亭廊架、园林大门、服务型园林建筑等,在进行园林建筑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建筑理论和实践的需要,灵活选用不同园林建筑类型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2.2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地域特色鲜明
每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这也是每一个城市亘古以来都在为之而努力的方向,而园林建筑作为城市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即使它极其微小,但它的存在对于塑造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城市园林景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兴办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也会带有这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专业教师可以在充分熟悉所在城市已建的园林建筑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对照设计理论及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式教学,学生在感受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建立起设计主题创作的源泉来自于设计对象的本身,而不是纯粹的理论这一正确的设计思路.
2.3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距离近
用于课程实践教学方便为了弥补对于一些距离远、且又有非常经典的现实园林建筑案例的造型和立面设计精髓,专业教师往往会借助于影像资料来进行教学,同时,由于教学经费和学生经济能力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园林建筑景观,才会专门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学习,这样学生很难有机会在做专项课程设计时,能够及时感受建筑及周边的空间关系.然而,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距离院校相当近,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以弥补单一的利用影像资料介绍建筑案例进行课程教学的不足.
3充分利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路探析
3.1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
系统挖掘区域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传统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多数通过课本及参考书,通过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园林建筑空间设计实例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传统风格园林建筑特色及设计理论,之后结合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忽略利用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绿地空间中分布的各种类型园林建筑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过度依赖课本和设计图片,缺乏对场地空间的尺度感,针对单项的课程设计难以提炼出符合场地精神的设计主题,设计过于形式化.因此,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所处城市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分布及其建筑设计特色,结合建筑课程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实践,可以很好的弥补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园林建筑空间尺度感的缺失,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在场地当中所体现的设计内涵,是如何通过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进行表现的.
3.2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区域特色进行课程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科也应是紧跟时代向前更替和发展壮大的.2012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与此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写入,而2013年,中国东部众多城市陷入了雾霾的污染之中,人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赋予了园林学科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园林营造,而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探讨城市园林的景观建设,园林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应该紧跟环境改善的要求,协调好与园林环境的其他要素.因此,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开设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展的主题,以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总目标,进行园林建筑的设计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充分分析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的特色所在,进行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建筑课程设计教学,真正意义上为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而培育出大量适应区域发展的园林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园林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上分为: 园林建筑装饰小品、服务性建筑、游憩性建筑、文化娱乐性建筑、管理与构筑五大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使得园林建筑的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现代园林建筑应该是源于传统、超越传统,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相适应的新型园林建筑,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具有意境的场所,使传统园林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及审美要求。
1.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类型
古人以“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概言之。我国古代的园林,不单纯是为了游览和观赏,还要具备多种功能,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1)厅堂。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其体量较大,《园冶·屋宇》曰:“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意。”扁方料做梁架者称厅;圆料做梁架者称堂,是主人会客、议事场所。厅堂一般坐南朝北。从厅堂北望是全园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叠山组成的山水景观。
(2)楼阁。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建筑,体量一般较大,著名的有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说文》曰:“重屋曰楼。”《尔雅》曰:“狭而修曲为楼。”用做登高望远,多设于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一般做两、三层。如拙政园的“见山楼”、溜园的“冠云楼”、沧浪亭的“看山楼”、豫园的“观涛楼”等。
(4)榭。《园冶·屋宇》曰:“《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可见,榭是凭借周围景色而构成。临水而建称水榭,也有建在花间的称花榭。榭因藉景而成,在功能上多以观景为主,兼可满足社交休息需要。建筑基部半在水中,半在池岸,也称水阁,临水立面开敞,设有栏杆。在南方私家园林中园林较小,水榭一般为单体建筑,尺度不大,装修比较精致素雅,如溜园的“活泼泼地”,拙政园的“小沧浪”、“芙蓉榭”、网师园的“濯婴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6)廊。廊是一种线形的建筑形式,在园林中起分隔、穿插、纽带等多种作用,其列柱、横楣在游览中构成一系列取景框架。
传统园林中的廊多用木构卷棚顶,皇家园林中廊内常以彩画装饰。游廊从其造型上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和双层廊,单面廊一般依墙和其他建筑而建,墙上设漏窗;复廊为双面廊中设一道墙,墙上亦开漏窗,如沧浪亭的面水轩到观鱼处的一段游廊,怡园的锁绿轩到南雪亭的一段游廊均有两条并行的游廊组成。
(7)亭。亭是园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园林建筑类型之一。亭最初功能是作为游人驻足休息之用,《圆冶·屋宇》:“《释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是供人停下集合的地方。“随意合宜则制”,是为园林缀锦点翠的开敞的小型建筑。
(8)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出现,几乎成为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开始时是移借模仿印度佛教建筑中的塔的形制,原朴意味十分浓烈。
2.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
2.1 自然性
自然性首先表现在建筑与环境的巧妙融揉。“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相地和组景是分不开的,峰、峦、丘、壑,山形各异,湖、池、溪、涧,水型繁多,植物种类、形态更是千变万化,在造园组景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建筑、堆山、引水、植物配置等问题,既突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色,又“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恰到好处。
我国古代园林中的亭子不计其数,但很难找出格局和式样完全相同的例子,它们总是因地制宜的选择建筑式样,巧妙地配置水石、树丛、桥、廊等以构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如避暑山庄内的“南山积雪”、“四面云山”、“锤峰落造”,虽然只是一些造型简单的矩形亭子,由于建在山颠山脊高处,使亭子立体轮廓十分突出,登亭远眺,视野极其辽阔,随着时节晨昏的变化,可以仔细品赏积雪、云山、落造、锤峰。选址在环境上既注意大的方面,也注意细微的因素,一树、一石、清泉溪涧,如苏州拙政园听雨轩,植几株芭蕉,巧取“雨打芭蕉”寓意。
2.2 意境美
在我国园林建筑传统上,立意着重艺术境界的创造,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我国传统造园特色。诗情画意可以在许多园林建筑艺术境界的创造上反映出来。
《园冶》在“园说”“相地”“借景”诸篇中所强调的,都涉及艺术境界的创造。譬如在“园说”中有“轩楹高爽、窗户虚临,纳千倾之,收四时之烂漫。”“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等句。
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功能和环境条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是《园冶》中强调的“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景随形”等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巧于造景。如“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的苏州网师园景致,由于对水、石、花木和建筑的处理得体庭院空间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人感到亭不孤寂,墙不虚空,动中有静,静中有趣,使景物赋予一定的寓意和情趣。
2.3 巧于因借
借景在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建设中占有特殊地位。古人借景方法很多,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内容除借形外还有借声、借色、借香。“园虽内外有别,得景无拘远近”,借形组景古典建筑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有景效价值的建筑物及山石、水体、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
“园虽内外有别,得景无拘远近”,借形组景古典建筑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有景效价值的建筑物及山石、水体、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对月色的因借在古代园林建筑中十分受到重视。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平湖秋月”、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梨花伴月”等。还有很多借云霞、树木花色、叶色的例子。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是借荷香组景的佳例。
2.4 园林建筑色彩明快、装饰精巧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园以及其它风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极鲜明。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琉璃瓦、红柱、彩绘。江南园林建筑则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小瓦,黑赭色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也多用淡褐色,衬以白墙,与青灰砖所制灰色门框,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
3 园林建筑小品的作用及设计要点
3.1 满足使用功能及技术要求
园林建筑小品均有实用意义, 因而在设计上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 其次要符合技术要求, 同时兼顾艺术造型上的美观。如人行步道外侧的护栏, 首先要保证游客的安全,要坚固、耐用, 有危险隐患的路段要加固, 在高度、格栅宽度、原材料规格等方面要符合国家规定及设计要求; 同时考虑艺术造型上的美观, 可以把钢结构的护栏作成仿竹形或仿木形, 保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避免视觉上的呆板、生硬, 更不能产生视觉污染。又如园椅, 设计上首先满足游人就坐休息时的尺度要求, 同时保证其牢固性、舒适性、美观性, 其次还要考虑摆放位置, 要尽可能的方便, 满足不同季节的需要。
3.2 把握园林主题和格调, 保证风格协调统一
设计中, 要明确园林的主题思想流派, 然后决定切合主题的局部形式, 选择那些对表现主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园林小品,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表现内容”。在西方规则式园林中, 无论是园椅、园灯、栏杆还是展览牌, 都应采用标准几何形式, 而且要尽量要求对称, 局部与主体之间表现出形状上的统一; 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 一切围绕“自然”, 作自然式布局, 园椅摆放位置可以根据环境而定, 不要求对称, 栏杆也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 力争自然, 保证风格的协调统一。
3.3 巧于立意, 满足造景要求
园林小品对游人的感染力, 不仅在于其外观形体造型上的美, 更重要的在于要有深刻的含意, 体现出一定的意境和情趣, 表达一定的内涵。园林建筑小品, 具有浓厚的工艺美术特点, 应突出地方特色、园林环境特色和单体的工艺特色, 应具有独特的格调, 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风格, 切忌生搬硬套, 盲目雷同。
3.4“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这条原则是针对我国自然山水式园林而言。我国园林追求自然, 一切造园要素都尽量保持其原始自然的特色,但并不是耻于人工, 而是精于人工。园林建筑小品, 在制作、安置过程中, 人工修饰的痕迹在所难免, 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和各种工艺手段, 将人工与自然浑成一体, 是对造园设计师的特殊要求。树桩形果皮箱、树枝形灯架、山石形园凳、仿竹形窗栅栏、圆月形园门洞等, 都是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中的独特手笔, 极富自然。
4.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的文化艺术、设计理念广为流传。园林建筑及其小品色彩分明,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间,掩映于花影竹林中,相互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087-02
1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园林建筑是园林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灵活、类型丰富、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使得园林建筑的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的严重冲击,慢慢被同化,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方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园林建筑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园林设计者,既要善于研究利用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和设计手法,又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建筑中,使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
2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及其特点
中国具有悠久的建筑历史。中国传统元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上发挥着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其有着如下特点:
第一,它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题材广泛,包括:象征等级也是尺度衡量标准最后演变为装饰作用的斗拱、起到渲染和展现文化底蕴的彩绘、表现出建筑等级和风格特性的屋顶、渗透着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调的门窗格栅等等。
第二,它具有功能性。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几乎都是为了满足建筑上的需要而被设计和发展起来的,例如上述的斗拱和门窗,都具有各自在建筑中的不同作用和功能。
第三,它具有历史意义。中华文明流传久远,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随着时代的演变不同时期的建筑元素会出现细微的变化,通过对传统建筑元素的辨析可以鉴定出某一建筑所属的年代。这对于保存文化古迹或者考古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它除了在视觉效果方面起到装饰作用外,还着重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未表达某种情感、志趣和思想。如中国传统元素中的吉祥图案对于空间结构来说又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冀望。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种类繁多,笔者在本文中列举园林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几种,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介绍。
2.1 屋顶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突出显眼的主要构成元素,其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流畅的屋顶曲线和飞檐。屋顶最初的功能是加速屋顶积水排放,后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通过屋顶的形式、体量、色彩、装饰、质地等方面往往就能表现出建筑的等级和风格特性。屋顶造型使建筑物显得庄重协调,而艺术性的曲线更增加了建筑的飞动轻快之美。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成了举折高大、出檐深远、翼脚起翘三大特征。
2.2 墙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墙不仅是分隔空间的建筑元素,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起到丰富景观层次、引导视线的作用,是庭院空间组景的一项重要手段。墙的建筑多采用漏墙、花墙、漏墙窗等形式;墙的组合形式虚实有别、长短各异、高低不同;墙的色调多为灰色瓦顶、白色墙面,显得清新淡雅。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既要考虑“墙”的间隔功能,更要考虑对场景的意向作用,避免产生风格压抑的弊端。
2.3 门窗
门窗是建筑的眼睛,也是建筑空间内外交流的纽带。作为建筑物出入口的门,既提供出入功能,具有穿行意义,又连接内外空间,是整个内部空间的开端,具有标志意义。门可分为板门和隔扇门两种形式。板门是以实心木料构造,分为棋盘门和实榻门两种。隔扇门,是一种较为轻巧华丽的门制,同时具有墙、门和窗的功能。其往往处于建筑的主要立面,是建筑装饰的重点所在。窗既供采光与通风之用,还具有保温、隔热、观景等作用,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塑造和渗透也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传统建筑的单座窗式样繁多,一般可分为版棂窗、窗、什锦窗(漏窗)。在古代制造技术中,漏窗的形式最为丰富,装饰意味也最浓厚。
2.4 色彩
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占传统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五色分别为黑、白、黄、青和红。现代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功能、风格外还要研究色彩的特性,考虑色彩对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色彩形式为“黑、白、灰”,形成“素雅”这一典型特征。
2.5 装饰
无论是建筑的天花、门窗、梁柱或是室内的隔断、屏风等,都离不开图案的点缀装饰,可见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意境,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统建筑中,几乎每个构件上都刻有图案纹样,各有特色,将结构美转化为形式美。
3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蕴含了儒、道、释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同时又深受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其虽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了不起的成就,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继承其精髓,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并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才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出路。广州荔枝湾揭盖复涌整治工程的设计(图1―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法,通过运用经提炼的中国传统元素,如中国宫灯、脸谱、吉祥符号等,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大量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转化和变异,营造了一个融自然与城市风光于一体,传达本土丰富文化内涵的荔枝湾景区。
笔者认为将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必需解决三个问题:形式美的运用、精神的传达、文化的共融。
首先是形式美的运用。园林的形式美,是指园林景观在表现园林内在文化特质、思想意境的同时展现出的外在的景观布局结构的美感,往往表现在园林假山、池水和建筑等景观之中。形式美的运用,概括来说应该是形式模仿和再创造过程,此时须注重师法自然,一是亭、台、阁、榭、廊、楼等建筑组合、整体布局要合乎自然;二是每个建筑与山水景象等因素的结合必须合乎客观规律。
其次是精神的传达,也即是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不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和再创造,还要利用所构成的园林景观去表达一种文化内涵和思想意境。“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园林景观的“意境”来自设计者对自然风景观察的基础上,再运用心灵的情感与智慧,从而表达出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抒发了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