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2-25 10:30: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

篇1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作为新生儿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而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新生儿发病后可对新生儿的听力、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坏,从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对其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体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黄疸出现时间为10小时~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2次检测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于治疗后24、48、72小时抽血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肝脏以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并且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喂养次数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造成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光疗可引起患儿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湿巾对臀部和会进行清洁,涂抹相应的喷剂,如西瓜霜喷剂,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发生。③加强光疗护理:首先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然后保持体温恒定,在箱内进行光疗和护理操作。在箱内由于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补液,补液量为25~35ml/kg,要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引起胆红素脑病。

疗效判断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3级,①治愈: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退;②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患儿黄疸症状部分消退;③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现核黄疸。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两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妇的原因,常导致在宫内即发生感染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也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到机体,包括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和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也会造成病理性黄疸。少数患儿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出障碍,出现病理性黄疸。以及母乳当中胆红素增高同样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如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3]。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儿在饥饿、缺氧的情况下,以及肠胃运行功能差,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以及脱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报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后遗症的发病率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后遗症发病人数通常占到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症状,从而忽视了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造成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4]。

现代医学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易于排出。中医认为,多是由于母体湿热,肝气郁结,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结于血分,从而透过皮肤表达出来。中医采用“退黄洗剂”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利胆排毒,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患儿的黄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及喂养的护理,因光疗时水分丢失较多,因此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喂水。光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干燥、发红等,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患儿出现多汗时,家长要及时擦干皮肤,预防红臀的发生。另外要对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和抚触等方法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避免黄疸后遗症的发生。增加对患儿的抚触,可以增加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胎粪的排泄,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并且抚触护理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患儿的体温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升高,要把箱内的温度调低。

对于早期黄疸患儿,可以输血浆或白蛋白。另外,妈咪爱散剂调节患儿的体内微生态环境,能调整和补充正常的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

护理过程要注意掌握光疗禁忌证的患儿,并且光疗时用黑色布遮盖眼睛及,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蓝光箱放入婴儿之前一定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黄疸情况,如果出现嗜睡、高热、恶心、呕吐等原因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通知医生。如果光疗中皮肤呈现青铜色,应停止光疗,防止青铜症的发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抚触等方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世花,杨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护理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0-211.

3 单传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6-97.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37-01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本、系统化服务理念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临床中。根据全程护理管理模式的启发[1],借鉴国外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出新生儿黄疸全程管理流程,探索一套比较完善的新生儿黄疸筛查、监测、干预和治疗临床管理路径,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医院产科门诊建立孕期保健档案的孕妇722l例,共出生活产新生儿7199例,其中男3699例,女3500例。

1.2方法:以新生儿科为管理平台,产科、输血科、检验科多科合作,制定全程监测和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参与全程管理的工作人员按照流程实施监测干预,并及时将信息反馈至新生儿科,不断修正完善新生儿黄疸全程监测干预管理流程。

2结果

全程式管理为规范医疗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程。管理以患者为中心设计出的工作流程,探索了新生儿黄疸筛查、监测、干预和治疗临床管理路径,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整合和强调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突出了各项处置活动及治疗的时间性[2]。医护人员在全程监测和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中,职责明确,各司其责,有效避免了重复性检查,实现了资源共享,确保了医疗资源的实效性。如产科主要负责孕期教育、产前检查和高危孕妇的干预治疗以及产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高胆新生儿相关资料的及时转送;输血科负责产前相关抗体检测和新生儿出生后溶血检查;儿童保健科负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这些对及早发现诱发高胆的病理因素,为临床在短时间内对新生儿黄疸程度的预测、诊断和治疗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证据。全程管理模式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简化了科室之间的工作程序,杜绝了科室之间推诿现象,保证了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实施新生儿黄疸全程管理以来,72h新生儿高胆诊断率明显提高。无一例胆红素脑病发生。平均住院口由以前的5.8d缩短至3.4d,减少厂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全程式管理为医院提出了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模式。传统的医学学科分类切断了内在之间的联系,造成了临床治疗研究单一,不易有所突破和进一步产生合力[3]。全程管理新生儿黄疸的丁作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医院服务方式及管理方法,打破了科室之问的框架,整合了检查、检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各种处置措施。使个体的医学资料信息更加科学,完整。参与全程管理的各类人员按照流程进行各项活动及评价结果的同时,及时反馈临床实践信息,有利于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多科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医疗团队合作和组织沟通,推动了学科的优化组合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学科的整体效能水平,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篇4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聚集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早治疗。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的新生儿黄疸98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本组98例中,男51例,女47例。出生15h~22d,平均5.2d,出生平均体重2855g,胎龄平均41周。发生黄疸时间最短4h,最长28d,平均发病天数19.01d。黄疸出现原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3例,血管外溶血5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4例,感染25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5例,头皮巨大血肿2例。

1.2治疗方法:

1.2.1光照疗法使用蓝光照射,日照时间8~12h,连用3~5天。采用双面光疗箱,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上下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分别调为40cm、20cm。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每次光照前测血清胆红素值,当血清胆红素

1.2.2药物治疗①口服苯巴比妥5~7mg/(kg.d)。②人血白蛋白每次1g/kg加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连用3次;③口服中药茵栀黄3ml、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每日三次。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在90μmol/L以下;②好转: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较治疗前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入院时下降100~120μmol/L;③无效:皮肤黄疸较治疗前无改变,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1.4护理措施

1.4.1光疗前的护理

①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的清洗设施要求人人严格遵守,入室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病室应该使用湿式法进行日常清洁,每天用三氧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每次30min,并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②光疗箱准备:灯管全亮,水槽内的水在标准线内,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湿度为55%~65%,并将光疗装置放在避光、通风处;③患儿准备: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清洁皮肤防止感染,不要有油、粉类物质附着,否则影响蓝光照射效果;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 用新生儿光疗防护眼罩遮盖两眼,不透光尿布遮挡会阴、。⑤护士准备: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测量生命体征,评估黄疸情况和胆红素检查结果等。治疗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家长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4.2光疗中的护理

①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哭闹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光疗期间监测体温、箱温和室温,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控制在36.7~37.3℃,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每2~4h测体温1次并据此调节箱温。如体温超过37.8℃或低于35℃,要暂停照射,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②给患儿及时补充能量及营养物质,有利于康复,足月儿每3h喂奶1次,早产儿每2h喂奶1次,对吮吸无力等新生儿要耐心细致喂养;哭闹易发生呕吐引起窒息,患儿进奶30min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光疗期间患儿哭闹、出汗,有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加重不显性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出入量,如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③根据患儿总胆红素的指数、皮肤黄染的程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照射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需要连续照射,每治疗12h后间断1~2h再进行照射。④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新生儿皮肤刺激大,要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或紫红油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勤换尿片,每天温水浴1次。⑤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黄疸程度和部位变化,黄疸有无减轻,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哭闹、呕吐、腹胀、腹泻和大小便的量和颜色,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吸吮力有无变化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明原因,及时处理。⑥补充水和钙剂,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对每个光疗新生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⑦光疗中勤巡视,及时清除患儿的呕吐物、大小便、汗水等,保持蓝光箱的透明清洁。

1.4.3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

2结果

经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后,新生儿经皮测黄疽指数明显下降,吃奶量及体重增加较快。98例新生儿黄疸治愈85例(86.7%),好转9例(9.1%),无效4例(4.0%),总有效94例,总有效率95.8%。

3讨论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8.8mg/kg,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为成人的1% ~2%,极易出现黄疸,而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有关。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并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肾脏排出, 波长427~475的蓝光是理想光源。通过对48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到新生儿黄疸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合蓝光照射可以很快使胆红素降到正常水平。

同时在光疗别要汁意水及钙剂的补充,防止水、电解

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注意喂养,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注意箱温温度,防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去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光疗虽然比较女全,但也有副作用,如青铜症、腹泻、低血钙、、贫血、皮疹、核黄素缺乏等,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对症处理。

综上, 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既能提高光疗效果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蓝光仪器性能的完好、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新生儿黄疸只要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 齐会军.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288-1289.

[2] 段红玲,闫其文,侯福平,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8-79.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103-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51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出现胆红素代谢紊乱,增高血胆红素水平,患儿临床表现伴随皮肤、黏膜、巩膜黄疸等,此疾病类型包括病理性和生理性[1-2]。生理性黄疸多发于出生后3、5 d左右达到高峰,1周后逐渐消退。游泳护理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新生儿保健活动,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大脑的发育,增强新生儿对外界的反应能力[3]。尤其是将游泳护理疗法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指数,避免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充分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为了分析游泳护理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积极影响,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游泳护理疗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黄疸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平均日龄为(4.86±0.84)d,出生时体质量为(3.09±0.85)kg。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平均日龄为(4.07±0.55)d,出生时体质量为 (3.10±0.32)kg。两组新生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血胆红素≤204 μmol/L;日龄≤10 d;体重≥2.5 kg[4]。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新生儿性别、平均日龄、出生时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完善各项检查,鼓励母婴接触等。观察组实施游泳护理疗法,具体如下。

1.2.1 合理安排游泳护理时间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2 h实施护理游泳,游泳时间为上午9∶00-11∶00和下午14∶00-16∶00,新生儿进食后1 h进行,2次/d,每次时间为20 min。

1.2.2 游泳护理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具体步骤如下。(1)将室内温度调至28 ℃,使用一次性的游泳池内套装。(2)水温为38 ℃,水内加水疗溶质后进行搅拌均匀,形成类似母体之内的羊水环境。(3)为新生儿轻轻贴上防水护脐贴,严格选择合适的游泳圈,套进新生儿的颈部。(4)在游泳过程中,进行播放轻音乐,且搅动水池,轻轻推动游泳圈,以促进新生儿运动。护理人员协助伸展患儿四肢,激发其自主游泳兴趣。(5)在游泳结束后,采取75%酒精进行消毒新生儿脐部。护理人员用温暖的双手进行抚触护理新生儿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至背部等,动作轻柔均匀,以患儿舒适度为准,20 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选择经皮黄疸测量仪测定黄疸指数,取平均值。记录患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干预第1、2、3、4、5天患儿黄疸指数变化。

1.4 经皮黄疸仪判定标准

(1)正常:黄疸指数≤120 mg/L,近似血清胆红素≤205 μmol/L;(2)病理性黄疸:黄疸指数121~200 mg/L,近似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3)核黄疸:黄疸指数>200 mg/L,近似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变化比较

干预第1天,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3、4、5天,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比较

组别 首次排便(h) 胎便转黄(h) 黄疸出现(d) 黄疸消退(d)

观察组(n=46) 3.65±1.88* 8.42±2.58* 5.36±0.12* 29.73±5.24*

对照组(n=46) 2.44±1.14 13.95±2.44 11.98±0.57 65.94±5.33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体重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体重比较

组别 睡眠时间(h) 体重(kg)

观察组(n=46) 22.45±0.86* 3.24±0.85*

对照组(n=46) 18.09±1.25 4.09±1.68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期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疾病病因复杂,临床合并疾病较多,不断增加幼儿体内红细胞破坏,从而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最终引起皮肤、黏膜组织黄染。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具有神经系统损伤性,发病率、伤残率较高,由于缺乏完善的随访制度,导致高危幼儿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病变,难以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6]。在本研究中发现,游泳护理疗法均对幼儿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系统、体重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另外,游泳护理疗法可及时排除胎便,减少因肠循环引起的胆红素重吸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

经研究证明,游泳促进胎便排泄机制如下:(1)游泳护理疗法有利于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促进胰岛素和胃泌素分泌,增加哺乳量,不断增强食物消化及吸收功能,促进胎粪的排泄能力,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2)在水中协助新生儿进行水压、水波、骨骼肌肉系统等水中运动,以增加心血管的耗氧量,有效促进新陈代谢功能,增加新生儿食欲。(3)全身运动有利于增强脊髓排便中枢兴奋性,促进胎便排泄。胎儿生存在温暖的羊水环境中,对羊水环境依赖性比较强,对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训练,使其找回母体的感觉,更能及时适应外界环境[7]。

王玉双[8]将214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母乳喂养及常规护理,治疗组每日洗澡后游泳20 min,结果发现,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第2、3、4、5天,观察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游泳疗法有利于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又促进新生儿正常发育,有效保持健康的体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月蓉,欧毅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8):1415-1416.

[2]罗海燕,钟青,许欢.探析阶梯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5(7):658-660.

[3]林玉波,王永红,蔡紫薇,等.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9(10):18-20.

[4]侯小莉.游泳加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16(25):202-204.

[5]汪曼琳.综合护理干预在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25(10):36-38.

[6]肖翔燕.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以及排便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2):81-82.

篇6

1.1 一般资料

将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78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42例,女性患儿为36例。足月儿分娩69例,早产分娩5例,低体重儿4例。

年龄为1天-7天,平均出生年龄为(3.25±1.5)月;体重为,2.1-4.15kg,平均体重为(2.9±1.3)kg。上述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主要有四种血型A、B、O型血型,上述三种血型的患儿的病例数分别为35例、23例、20例。

1.2 方法

1.2.1 实际方法

将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78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首先通过皮测黄疸仪测试了解其黄疸的程度,对其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及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1.2.1.1临床观察

对于本组新生儿临床观察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患儿在住医院期间,各班护士注意应该主动对其发病史加以了解,主要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即母子血型、有无窒息情况、感染以及出生史等。(2)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及反应情况,有无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3)对患儿皮肤发生黄疸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其出现的黄疸的进展以及消退情况进行观察。(4)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脑性尖叫、双眼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应予苯巴比妥钠镇静,20%甘露醇静推降低颅内压。

1.2.1.2护理对策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该做好患儿家长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向患儿的家属介绍关于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患溶血病的主要机理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危险性等。(2)对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程度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新生儿皮肤所发生的变化,并根据黄染发生的范围情况,对血清胆红素的发展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对其进行蓝光照射疗法护理,蓝光照射疗法时注意用眼罩保护患儿双眼及避光尿布保护会,保持暖箱内清洁,喂奶、换尿布尽可能在蓝光箱内进行;光疗时全身裸露不显性失水增加,补液量增加20-30ml/kg;若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大便稀薄,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测体温1次/4 h,单面罩2-3小时翻一次,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7~37.2℃的中性温度。熟悉光疗的不良反应,光疗时尽量减少哭闹,降低消耗。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以及护理所得出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上进行处理,平均值全部以“x-±s ”的形式加以表示。

2 结果

篇7

新生儿黄疸属于早期新生儿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病灶。针对该疾病 , 临床主张采取蓝光治疗[1]。在治疗期间 ,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 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本次将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 主要是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于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收治于本院,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 48例, 女 38例;足月儿 40例、早产儿 46例;发病时间分布:24例在出生 1 d内发病、28例在 1~3 d内发病、20例在 4~7 d内发病 , 其余14例在 1~2周内发病。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

1. 2 方法 此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主要采取蓝光治疗方法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病情观察 在护理期间 , 需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详细了解患儿相关的喂养方式、保暖方法以及体质量等。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 , 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尿液以及大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便的颜色改变情况, 从而获取患儿黄疸状况。

1. 2. 2 健康宣教 由于新生儿年龄的限制 , 因此主要需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家属黄疸疾病的危害性 , 引起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 , 从而增强治疗的配合度。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黄疸患儿来说 , 倘若有吸吮乏力症状发生 , 则会导致喂养艰难 , 因此需要实施少量多次喂养措施 , 或者采取间歇喂养措施;与此同时 , 需将奶量摄入维持在合理水平内。

1. 2. 4 病理整体护理 针对患儿具体病理情况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若患儿血清胆红素过高 , 需采取蓝光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 , 需采取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的双眼 , 以此避免视网膜损伤。保护患儿隐私部位 , 治疗时长维持在3~5 d。在治疗期间, 倘若不显性失水明显加重, 需及时补水。对患儿采取保暖措施 , 同时对腹泻以及发热做好相应预防工作。②合理采取白蛋白以及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 , 给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提供便利 , 进一步有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③规范科学进行补液 , 以不同补液内容为依据 , 合理调控速度 , 充分避免高渗性药物快速滴入的行为 , 以此使胆红素流入脑组织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 3 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临床护理效果 结合罗文英[2]作出的研究 , 并以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为依据 , 将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①痊愈:皮肤黄疸完全消除;小便颜色恢复正常;经复查 , 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1. 3. 2 满意度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 , 将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由家属辅助填写完成。总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两者之和。

2 结果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痊愈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97.67%。满意 70例、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3 讨论

在医学领域中 , 将出生 28 d内新生儿引发的黄疸视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 胆红素生成偏多、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此类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4]。在临床中 , 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为了改善患儿预后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本次提到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病理整体护理等[5,6]。有学者经研究表明 ,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对症护理效果显著 , 能够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 痊愈 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

总有效率为97.67%。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 满意 70例、

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综上所述 ,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优势 , 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 同时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但需充分注重的是 , 需对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后遗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 进一步为

患儿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敏 .新生儿黄疸 120例临床护理 .现代养生 , 2014(6):231.

[2]罗文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 2013, 19(15):115-116.

[3]陈玲 , 杨梅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 医药前沿 , 2013(14):294-295.

[4]蒲玲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13(13): 1786-1787.

[5]高鸿英 ,苗福荣 ,刘春平 , 等 . 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医疗装备 , 2013,26(7):90-91.

篇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且迁延难愈,病理性黄疽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存活者也多留有后遗症。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新生儿黄疸60例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6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20例,就诊时日龄为24h~35d,平均14.0±3.5)d,出生体重为2100~4500g,平均(3250±650)g,胎龄平均为(38.6±3.2)周。早产儿4例,足月儿56例,入院时间接胆红素为(IBiL)196.6~490.8μmol/L,平均(290.1±45.3)μmol/L,血清总胆红素(TBiL) 为222.0~538.2μmol/L,平均(318.5±26.8)μmol/L。黄疽出现时间≤24h1例,2~7d25例,8~14d15例,15~28d19例。表现为黄疸逐渐加重或持续不退,巩膜、周身皮肤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将该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患儿病因、性别、日龄、胎龄、血清胆红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 进行新生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出生行常规处理后给予开塞露5ml注入,捏紧周围皮肤1~2min。12h开始喂2.5%葡萄糖液,每天3次,每次10ml,共3d。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处理后,行纯母乳喂养,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15~20min,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食欲增加。观察两组每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

1.3 数据分析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均为胎便早排,且都在60min内排出,对照组只有6例早排,第1次胎粪排泄量明显高排较多,低排量新生儿减少。

第1次胎便早变黄新生儿明显增加,且都在正常变黄时间内变黄。第4天黄疸指数偏高的出现例数,观察组只有3例,对照组有6例。两组第1次胎粪排泄时间及胎粪量见表1。两组胎粪变黄时间及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两组比较,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n=30) 25 4 1 97.1

对照组(n=30) 20 4 6 8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按其病因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的黄疸,多在出生后2~8d发生,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进而导致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就会引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在出现黄疸时,要耐心呵护,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6~8次,再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d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排出,奶液过稀会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 罗泽明,欧明才,沈蓉文.单纯光疗与配合利胆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疽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6(1):41-42.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86-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造成的,会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1],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严重者会造成新生儿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为了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日龄4 h~7 d,平均(3.2±0.7)d,黄疸出现时间11 h~5 d,平均(2.6±0.4)d;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日龄6 h~7 d,平均(3.3±0.8)d,黄疸出现时间10 h~6 d,平均(2.7±0.5)d。两组患儿性别、日龄、黄疸出现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制定的黄疸标准[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2)排除生理性黄疸和先天性胆道畸形患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营养支持、纠正缺氧等一般治疗。在治疗前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游泳治疗护理 患儿在住院后及早安排每天1次游泳,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室温控制在26 ℃~28 ℃,水温控制在38 ℃左右,要保证游泳水质的清洁,颈部佩戴特制的游泳圈,在患儿游泳时用护脐贴保护患儿的脐部,每次游泳10~20 min[3]。

1.3.2 抚触治疗护理 在患儿沐浴或者游泳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全身抚触治疗,抚触时按照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的顺序进行,每次15 min,2次/d,连续抚触5 d。

1.3.3 光照治疗护理 将患儿放置在消毒好的光疗箱中,照射温度设定在30 ℃~32 ℃,箱内湿度设定在50%~60%,每天照射6~12 h,对于重症者可延长至24 h[4]。由于将患儿放置在光疗箱中后患儿会产生恐惧心理,因而要用软毛巾包裹患儿适应几分钟后再进行照射,并且对患儿进行轻柔,从触觉和听觉上对患儿进行安慰,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并且及时对患儿补充水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1.4 观察指标

(1)胎便初排时间和胎变转黄时间;(2)血清胆红素和体重,其中血清胆红素测定采用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和体重的变化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血清胆红素异常造成,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听力、神经系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游泳治疗护理可以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胰岛素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加快新陈代谢,使身体能量消耗以增加患儿食欲;抚触治疗护理可以刺激体表神经,使脊髓排便中枢得到兴奋,从而促进胎粪的排出,还能够加速血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小肠对血清胆红素的重吸收;光照治疗护理能够改变血清胆红素的性质和排泄途径,在血清胆红素被氧化后产生胆绿素,并促进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以减少血清胆红素的水平[5]。通过本研究发现,早期干预护理患儿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干预后血清胆红素和体重改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这与国内文献[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早期干预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游泳治疗护理、抚触治疗护理和光照治疗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血清胆红素的排出,缓解黄疸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萍.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92-94.

[2]肖翔燕.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以及排便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21(1):81-82.

[3]兰平.茵栀黄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4):3340-3341.

[4]陈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5):141-142.

篇10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 年1 月~2009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05/ umol/L ,早产儿> 256umol/ L 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17. 1umol/ L) ; 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 ≤17. 1umol/ L) ; 无效: 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 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 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 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1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篇12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34. 94%。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我所在实习医院出生的部分新生儿黄疸病例,共9例。其中生理性黄疸6例,病理性黄疸3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5例,中度3例,重度1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9例患儿中,足月儿6例,早产儿3 例;女婴4例,男婴5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结果

(1)护理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护理疗效判定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早产儿>256umol/L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7.1umol/L);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17.1umol/L);无效: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9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