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05:48: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工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煤炭资源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能否得到高效利用将直接影响国内各领域顺利发展进程,所以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已成为该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不仅需要该领域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国家给予新型煤化工技术政策支持,为新型煤化工技术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当前煤化工技术研究现状
1.1煤炭焦化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得以依托煤炭资源的有效支撑。我国煤炭资源虽较为丰富,但国内需要煤炭资源领域众多,加之部分容易采集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完毕,剩余多属采集资源较大煤矿。现有煤炭采集技术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当地生态资源,给环保领域带来巨大压力。此外,传统煤化工技术存在效率低下,煤炭焦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有效降低了煤炭开采成本,较传统煤炭资源的采集过程对周边环境影响更小,更具环保性。同时煤炭焦化技术的更新进步,使得煤炭行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更衍生出各种焦化新工艺,为煤炭焦化工艺提升附加值奠定基础。新型煤化工技术不仅需要先进设备的支撑,更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但综合国内实际情况来看,新型煤炭焦化技术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研究,也没有先进理论知识的支撑,给该领域研究发展造成阻碍。较传统煤化工技术而言,煤炭焦化技术设备不仅运行效率较高,自动化程度也是传统煤化工技术无法比拟的。此外,煤炭焦化设备灵活,实操操作过程也更为便捷,无须消耗大量人力与材料。
1.2煤炭液化技术
煤炭液化技术根据工艺不同可将其分为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两种方式。由于国内煤炭液化技术起步较晚,相关工艺环节较国外先进技术比较落后,需要国内科研工作者持续进行改革与创新。煤炭液化技术主要是将煤炭通过特定工艺将其从固态转化为液态,通过该技术产生的能源更为清洁化,并且能够对石化产品起到一定替代作用。但该技术在国内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需要借鉴更多先进经验与扎实工作理论,给煤炭液化技术的发展添加更多动力。
2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煤化工技术不仅会消耗大量现有资源,更不符合当前国内环保节能需求。此外,国内对于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并未形成成熟的化工工艺,相关研究理论更是缺乏,致使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发展较为缓慢,成为当前相关单位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伴随国内环保节能概念的不断深化,对传统煤化工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更符合国内生态环保理念,更是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此外,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亦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其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总之发展新型化工技术符合国内可持续发展方针,更能对当前环境进行更好保护,需要国内煤化工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与科研投入。
3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新型煤化工技术,虽然使用和生产材料依旧是煤炭,但是工艺技术将会发展变化。新型煤化工技术不同于传统煤化工技术,工艺技术将更为先进、科学化。并且在实际应用生产环节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该领域将会作为新型产业出现,并进一步推动国内能源结构的改革。传统煤化工技术将会彻底淘汰,并逐步被新型煤化工技术替代。未来新型煤化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将会有以下优势:首先是新型煤化工技术生产加工产品多为清洁型能源,能对替代现有生产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的石油、柴油以及汽油等能源产品。其次,新型煤化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够促进新型环保能源结构体系的组成。由于新型煤化工技术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对周边环境影响较低,所以未来新型煤化工技术必将成为国家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新型煤化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先进工艺技术以及先进生产工艺,新技术的融合与加入将促进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创新与改革,能够让工艺技术在加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第四,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煤炭化工企业发展,更能为该领域的进步提供更多动力支撑。应用新型煤化工技术,符合当前国内环保需求,在今后的技术应用以及发展过程中,还需注意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煤化工技术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或影响。此外,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应用,对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也有促进作用。未来新型煤化工技术能对环境与生产关系进行协调,对生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此外,还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化处理,对于降低最终污染物的产生都有积极作用。最后,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新兴行业的崛起,也为技术人员培养增添更多途径。
4未来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方向
未来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方向,主要为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通过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应用,将原有煤炭产品进行分解,提取出多种烃类产品,供相关单位进行研究。当前国内新型煤化工技术已经通过甲醇裂解提取烯烃,提取转化率已达100%。第二,煤炭资源是人类生存生产的基础性能源,也是进行煤化工研究的基础。甲醇在当前化工领域中应用范围较广,需求较大。新型煤化工技术可生产出甲醇等同类型加工产品,也可适用羟基化方法实现对煤化工产品的加工和提取。第三,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将原材料煤作为低碳烃类的产品。以上产品在国际部分领域已得到关注和应用,相关生产工艺及技术先进性也高于国内现有工艺技术。各种生产工艺以及生产技术已经能够打造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相关的衍生产品也非常多,一般来说都是经过PD催化的技术而产生的。这些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通过新型煤化工技术生产出各种清洁能源,还可以利用联动技术进行二次能源的生产。
5结束语
综合上述,对于生产以及生活而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所以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究指明了煤炭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缓解了市场上煤炭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要加大对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让新型煤化工技术能够大量地运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国家应当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研究清洁能源,以代替煤炭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并且也能够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宗杰,马文东,刘新宇,等.综述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居舍,2019(20):189-191.
[2]许国莉、张雪松,李佳玲,等.解析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9(12):113-114.
[3]侯长建,常宗亮,王家萍,等.关于探析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3):112-117.
[4]周鸿宇,张甜甜,芦娅妮.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2):151-153.
1.前言
世界上储存最丰富的化石能源是煤炭,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煤炭的消耗越来越大。因此在倡导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号召之下,发展新型煤化、调整能源化工结构日趋重要。探究煤化工技术以及新型煤化工技术具备实际意义。
2.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煤化工即是以煤作为原料,在化学加工下将煤炭转换成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燃料及其他各种化学品,最终产出各种各样的化工产品。依据生产工艺和产品差异分成了煤焦化、煤气化、煤电石以及煤液化几条生产链。
1)煤焦化
煤焦化也称之为煤干馏,是把煤与空气隔绝加上强热分解的过程。煤化工包括了一次、二次和深度化化学加工过程,煤化工的产品有焦化产品、气化产品、液化产品还有合成气化工产品,焦油化工产品,电石乙炔等。这些化工产品广泛在应用在工业,农业,医药,化工染料,炭素等行业之中,许多煤化工产品是石化工产品都无法取代的。
2)煤气化
煤通过热化过程,在高温下借助化学药剂进行化学反应把固体的炭转化为气体混合物的过程。用气化剂包括(水蒸气,空气,二氧化碳)与煤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此外,煤通过热分解之后的气态物(二氧化碳、水蒸气、烃类)等也能和热碳发生均相反应。根据气化的方法,气化的外在条件以及煤的性质不一样,气化的气体的组成也大不相同。依据煤气炉内开成气体的过程特点,可以把煤层从上到下的分为(干燥、干馏、还带、氢化)带与灰层,在干燥与干馏带之中,煤是返到高温的加热而失放出的水分并蒸发。余下的是焦炭在还原带中发生的氧化反应。经过气化后的煤是粗煤气,通过净化加工之后,就生成各种化学品。
3)煤液化
煤液化是指将煤中有机质进行转化为流质产物,最终达到利用液态的碳氢化合物代替石油及其相关制品的目的。液化包括真接跟间接技术两部分,具大的产品市场,发展工艺及工程技术并提升到一定高度,是世界新型煤化工技术和相关产业的重要战略方向。
①直接液化煤;早在1913年德国科学家就发明了直接液化。就是在高温下在溶剂作用,将煤炭和气态氢进行反应,增加了煤炭中的氢含量,最终成为液体过程。到了1927年研究者又使用了硫化铜与硫化钨做催化剂,把液化分成了气相加氢与糊相加氢两个阶段,有效解决工程化的问题,并且建设处规模巨大的煤直接液化的企业。随着发展,如今各种规模的煤直接液化企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
②间接液化;1923年德国皇家煤炭研究生的化学家提出了间接液化煤炭。这种方式就是将煤炭作为了原材料,经过气化合成了CO2+H2的气,再将这种气作为原料,通过催化剂催化,采用F-T合成为液态的烃类产品。
在几次石油危机影响下,德国、美国等各个国家都比较重视开发煤炭的直接液化新技术,组织出大批的科研开发机构以及各种研发工作,经过大力开发之后出现了多种工艺,其中具备代表性工艺有SRC(溶剂精制煤工艺)、EDS(供氢溶剂法)、H-Coal(氢煤法)等等。
3.新型煤化工技术
随着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煤化工技术也在不断前进,在这种形式下就出现了新型煤化工技术。而新型煤化工技术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到几个方面的技术。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探讨煤化工技术。
3.1 煤气化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以德士古、鲁奇以及壳牌等各种炉型比较常见,在我国都引入过上面几种炉型作为生产合成气以及化工的产品。这种技术主要是使用了多组分的催化剂,通过化学合成出含有异丁醇(60%)与甲醇(40%)混合物,并将异丁醇经过脱水之后就成为了异丁烯,这样就能够将合成气制取成为甲基叔丁基醚,这种技术就是由煤炭和天然气作为原料,进而制取出高辛烷值的添加剂。
3.2 用煤作为原材料产出甲醇以及各种化工产品
如今生产甲醇主要是用天然气作为主要材料。因为相比之下我国储存煤炭量远远超过了天然气以及石油的储量,故此在较长一段时间中生产甲醇主要还是依靠煤炭作为主要原料。而甲醇同样还是重要化工原料,经过了羰基化之后还能够制取出醋酸酐、醋酸、草酸以及甲酸等各种重要化工产品。经过开发研制后,西南化工研究院成功从甲醇羧基化中成功制取出了醋酸酐与醋酸工艺的软件包,如今正在进一步扩展出整个系列产品,实现的生产产业化。在Pd的催化之下,甲醇和亚硝酸能够进行反应生成了草酸,成为了合成草酸新的途径。而且一些公司将甲醇与CO通过叔二胺和乙烷作用下,通过加压发生羰基化反应,就能够得到了甲酸甲酯(HCOOCH3),其中的转化率是80.7%,选择性达到了99.4%。
3.3 用煤作为原材料合成烃类
经过相关专家多年的研究之后,实现了将甲醇进行裂解而制取出烯烃。中科院设置在大连的化物所在该方面研究领先世界,其转化率的成功达到了100%,而烯烃选择性居然达到了85%~90%;但是在研究转化过程之中有一些核心问题还没有被解决,还影响着整个转化过程,所以要想将这项技术实际化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实践。而且对于甲烷不按照造气的工序,而是直接经过氧化脱氢产生出乙烯逐渐被研究者所重视,经过多年努力甲烷的转化率达到了25%~35%,而C2选择性也达到了70%~80%,成为了新型煤化工技术中比较重要的项目之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型的煤化工产品成为了国内规模大、前景较好产品,同时也是解决石化产品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要生产出产品就必须要依据煤化工技术,这是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就要清楚煤化工技术发展,进而探究新型煤化工技术才具有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煤化工产业发展之我见——煤化工产业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J].煤2009,18(11)
[2]李华民.王永刚.初议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煤炭工程2009(11)
[3]华炜.关于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2008
主管单位:广西区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西化工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905
国内刊号:45-1306/TQ
邮发代号:48-12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099
国内刊号:31-2004/TE
邮发代号:4-62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专业核心课程项目的选取大多来源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岗位,校内的生产实训装置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一线装置相比较,差距太大。导致工作任务项目化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有很多任务根本无法实施,最终导致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又回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2.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并不是拿到了“高级工证”或“技师证”就属于“双师”型教师。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但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理论功底较扎实,但由于从教时间短,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绝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不深,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准,对教育教学技艺应用不够熟练。
3.企业参与度不足
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基于企业,而企业本身并没有较好地参加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来。目前的校企合作只局限于把企业的生产能手、技能专家等召集到一起讨论课程的开发,往往忽略了课程的实施环节。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另外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对项目化教学的支持也不够。有些任务的实施是需要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的,但往往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学生进不了工厂。
4.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多需要倒班,有些工厂离市区还很远。一些毕业生下不去、扎不深、留不住、难干好,跳槽现象较严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职业岗位分析
从近几年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6类:一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30%。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0%。三是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如,工作在企业或公司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5%。四是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技术服务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五是产品的开发、科研、制图等工作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六是行政管理和个体、其他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学生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相关工作。如,操作与维修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从学院对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这可以看做是社会对高职高专化工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应。
2.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未来做好所从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可能做好职业工作。化工行业对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包含: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及其他的相关能力。(1)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化工仪表、仪器的操作及使用和计算机的操作等。基本的实验能力及设计能力,要求理解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处理生产中出现的事故,一定的维修化工设备的能力等。具体的项目是:化工现场的操作、工艺流程编制实施、工艺参数的调整规范、紧急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技术改进等。(2)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判断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3)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4)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及社交能力。能将工程设计转变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小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本领,并能自觉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关系与纵向领属关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新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构建出适合化工生产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校企共育、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1)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炼油化工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图1)。(2)教学环节安排。第一学年进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培养,在学校主要进行英语、计算机等职业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通用技术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开展模拟训练和实训,并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实习、就业、工作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化工专门技能。(3)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做到“四合一”,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结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以及教师与师傅配合等。从而强化学生石油化工生产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企业与学校在石油化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融合。
2褐煤在煤化工技术中的应用
煤化工就是利用多种化学加工技术把各种原料煤转化为液态燃料、气态燃料、固态燃料或者是化学品的工艺技术。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再加上褐煤自身的多种资源优势,将会在煤化工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褐煤煤化工技术包括褐煤的热解提质技术、气化技术以及褐煤液化技术。
2.1褐煤的热解提质工艺技术
褐煤的热解提质又称干馏提质,是指对褐煤在非氧化环境下或者隔绝空间的情况下进行加热,最后得到煤气、焦油和半焦(又称蓝炭)。褐煤经过热解后得到的煤气可以作为燃料用气,半焦具有固定碳高、低硫以及低灰的特点,在各种化工产业中的应用广泛,如可作为进行活性炭生产的原料、化肥、铁合金以及电石等行业的燃料等等。经热解后的褐煤失去了大部分水分,但仍百分之十的挥发分,其热值得到很大提高,不再容易发生挥发和自燃,有利于进行长途运输,此时可作为电煤使用。因为褐煤不存在粘结性,没有胶质层,经热解后得到的低温煤焦油和重油的性质及组成十分相近,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如果经过深加工可以获取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酚类化学品。煤的热解提质工艺有很多种,在加热方法、加热速度、热载体类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都不相同,当前的热解提质工艺技术主要有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和褐煤低温干馏改质技术。其中延长石油集团正在开发的CCSI技术就是低温干馏改质技术的典型代表。
2.2褐煤的液化工艺技术
褐煤的液化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以及间接液化工艺技术。直接液化:在催化剂以及氢气的作用下,把煤经过加氢裂变反应后转换成为液态燃料称为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涉及到很多环节和流程,包括原料煤干燥过程、原料煤破碎过程、煤浆制备过程,到最后的态产物分馏以及精制加工过程。利用煤的直接液化技术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液态石油气、汽油、柴油以及氨和硫磺,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萃取出炭素、二甲苯等化工原料。褐煤的液化活性较高,因为其相对来讲碳含量较低,氢和碳的比例较高,结构中的羧基、氧桥、羰基以及亚甲基比较多,所以褐煤非常适合进行直接液化的。直接液化技术的典型代表有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VCC),该技术最早起源于1913年德国Bergius-Pier煤液化技术,是通过煤化工与炼化的有效结合实现的。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全球首套VCC装置已于2015年初开车成功。VCC技术可以适用于塑料、低阶褐煤、劣质重油以及减压渣油等多种原料或者混合物。间接液化:先把煤气化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然后在一定压力和温度环境下利用煤基合成气原料将其催化转化为烃类燃料油的技术过程叫做间接液化。该技术方案主要基于煤气化工艺的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石脑油,柴油等油品。目前F-T合成技术是间接液化的主流工艺技术。
2.3褐煤的气化工艺技术
煤炭液化以及其他煤化工应用的基础技术就是煤的气化技术,煤气化技术是进行煤化工生产和能源转换的主要途径之一。煤气化工艺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环境下,通过对水蒸气、氧气、空气等气化剂的作用下加热煤炭,煤炭经过受热发生分解,煤中含有的炽热的碳转化为游离碳,此时这些分解出来的游离碳和气化剂中的游离的氧、氢和碳进行有机结合,最终成为氢气、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可燃性气体。采用的气化剂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不同热值的煤气。另外,煤的挥发分的差异也会给反应速度和产量造成直接影响。相比之下,褐煤的挥发分要低于具有较深变质程度的烟煤以及无烟煤,所以褐煤在进行气化的过程中反应活性特别强,反应速度快、无粘结性、气体产量高,是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的的气化用煤。当前,褐煤气化在我国的化工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煤的气化不同于热解,煤的热解过程只是把煤自身不到百分之十转化为可燃气体混合物,而气化过程则是把煤所包含的所有碳气化成为气态。相比直接燃烧褐煤进行气化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因为气态燃料的燃烧相对比较稳定,没有环境污染,而且燃料的净化和运输都非常的方便,原料的配料控制简单,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另外,气态燃料能够适用于非均相催化的化工合成过程,而且气化过程中得到的灰渣也有多种用途,如可以用来制造肥料、水泥、砖瓦、土壤改良剂以及绝热材料等等。西门子的GSP气化技术:西门子的GSP气化技术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气化技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之间已有三十多年的研发经验,应用于煤化工也有二十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西门子的GSP气化技术属于一项气流床气化技术,该技术过程包括的主要工艺流程有干粉进料、纯氧气化、液态排渣、粗合成气激冷工艺流程等。西门子的GSP气化技术的适应范围特别广,如褐煤、无烟煤、石油焦等等。该技术的气化温度通常在1350-1750摄氏度,而且碳转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利用西门子的GSP气化技术可以把一些直接燃烧会造成较大污染以及一些比较廉价的煤、垃圾或者是石油焦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清洁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原料,可以用于合成油、合成氨以及甲醇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另外也可以直接应用于城市煤气或者用于发电。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在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倡导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特别是新型煤化工,调整我国的能源化工结构,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煤化工技术和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情况。
一、煤化工技术
1、煤焦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精氨水等。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
2、煤气化。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的热化过程。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H2O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上而下地分为干燥带、干馏带、还原带、氢化带和灰层,在干燥带和干馏带中,煤受到高温炉气的加热而放出水分并挥发。剩下的焦炭在还原带和氧化带中进行氧化反应。 煤经过气化后得到的是粗煤气,再经过净化和加工后,可以得到各种化学品。 常用于煤气化的方式有:固定床常压气化气,鲁奇加压气化气、考伯斯―托茨气流床气化气(K―T)、德士古流床气化气(Texaco)、改良型温克勒流化床气化气等。
3、煤液化。所谓煤液化,是将煤中有机质转化为流质产物,其目的就是获得和利用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来替代石油及其制品,包括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两部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新型煤化工
新型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基本原料(燃料),C1化工技术为基础,以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急需的产品为方向,采用高技术,优化工艺路线,充分注重环境友好,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型产业。它包括了煤炭液化(直接和间接),煤炭气化、煤焦、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技术,以及集煤转化、发电、冶金、建材等工艺为一体的煤化联产和洁净煤技术。其中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经是我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甲醇、煤制油、烯烃及下游化工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型煤化工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煤化工基础上的,与传统煤化工密不可分。其特点如下。
1、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电力、热力等以及煤化工独具优势的特有化工产品,如芳香烃类产品。
2、煤炭-能源化工-体化。新型煤化工是未来中国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紧密依托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并与其它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3、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新型煤化工根据煤种、煤质特点及目标产品不同,采用不同煤转化高新技术,并在能源梯级利用、产品结构方面对工艺优化集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如煤焦化-煤直接液化联产、煤焦化-煤气化合成联产、煤气化合成-电力联产、煤层气开发与化工利用、煤化工与矿物加工联产等。
4、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新型煤化工发展将以建设大型企业为主,包括采用大型反应器和建设大型现代化单元工厂,如百万吨级以上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工厂以及大型联产系统等。在建设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
5、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新型煤化工注重煤的洁净、高效利用,如高硫煤或高活性低变质煤作化工原料煤,在一个工厂用不同的技术加工不同煤种并使各种技术得到集成和互补,使各种煤炭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煤种、煤质特点,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6、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建设大型工厂,应用高新技术,发挥资源与价格优势,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优化集成,资源、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等措施,减少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7、环境友好。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污染的集中治理,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友好。
8、人力资源得到发挥。通过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带动煤炭开采业及其加工业、运输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发展,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三、当前新型煤化工技术开发热点
1、煤气化制甲基叔丁基醚:采用多组分催化剂,可从合成气制含60%异丁醇和40%甲醇的混合物,异丁醇脱水成异丁烯,从而可完成由合成气直接制取甲基叔丁基醚,这是一条很值得重视的由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取高辛烷值添加剂的技术路线。
二、煤气化
煤化工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就是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的领域有: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近二十几年,由于我国引进了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等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也引起了国内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兖矿集团与科研机构、国内高校合作后开发并完成22t/d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自主开发气化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煤气化合成氨
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厂。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是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采用水煤气工艺,每年消费的原料煤炭以及焦炭都会超过4000多万吨。与我国不同的是,国外生产化肥以煤炭为原料的工厂很少,国外企业和工厂一般都以石油或者天然气为主要原料,而中国因为技术和市场的关系,煤气化合成氨工厂和企业不能与国外相比之。
四、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各项事业对能源的质量和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由于我国对油品的消费每年都在增加,国内的资源能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从国外进口原油成为我国煤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展了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到80年代,由铁基催化剂托合成生产汽油技术的实验获得成功,这一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2000t/a规模的煤基合成汽油工业实验也获得成功。90年代开始,在对钴基催化剂合成工艺的开发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在这一阶段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有效成果,由此开发出了3种型号的合成柴油钴基催化剂。“十五”期间,针对新型浆态床合成工艺的催化剂、反应器等小型试验得到立项,并在这一阶段中研制了工业级煤基合成油工艺软件包。
五、煤气化其他产品合成技术
不同的合成技术能合成制成不同的化学品,国外对使用煤通过气化制出合成气的相关技术也已进入研发、开发以及某些商业运作上。甲醇这种化工原料在煤化工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甲醇的生产能力约为3500万t/a,其中,总产量约为2900万t/a。在国内,甲醇的生产企业大概有100多家,这些企业当中,有一半以上是以煤为原料的工艺制作,而我国甲醇的生产能力约为300万t/a。但是我国的生产技术与国外相比,甲醇装置规模较小,生产工艺相较于国外也比较落后,尤其是在我国以煤为原来哦的工艺,生产过程复杂而成品偏高,因此在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相比,我国的甲醇生产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此外,作为另外一种代用液体燃料,二甲醚的生产技术也受到各方关注。世界二甲醚产量约为15万t/a,主要利用甲醇脱水工艺制成,有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二甲醚可以作为车用柴油代替燃料,也可以为民用燃料。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各国的专家们都在寻找一条既可以发展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道路。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发展而来的,绿色化工技术的重点在于绿色二字,其能够充分溶解资源消耗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这样的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1关于绿色化工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的作用是减少化学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无形的或有形的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造完善化学工业的生产和运作方法。如此一来,化学技术中使用的化学原料以及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就会有所减少。而且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下,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向空气中排放的废气、向河流中排放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就会减少许多。另外绿色化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将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提高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有极大的益处。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要点
2.1选用合适的化学原料化学原料的性质决定了整个化学工业的生产运作。化学原料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污染的来源,因此重视化学原料的选取是重中之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快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研发的新型的化工原料尽管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是不可能让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丝毫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这一点无法避免的问题出发,现在的技术飞速发展,化学工业生产中已经着手研发更加清洁的原料,尽量选取那些没有任何毒性或者是毒性较少的化学原料进行化学工业生产,逐渐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采用一些天然的植物或者是农作物作为无毒害性材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2选用绿色化学催化剂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化学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完成整个化学生产,提高化学工业生产的效率。尽管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积累财富,但是很明显这种财富不会长久,因为化学催化剂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大。因此研发出毒性低的化学催化剂降低有毒物质的排放以及排放量,是当前化学工业生产的目标。纵观现在的绿色化工技术行业,其关注点都在研发无毒化学催化剂上,争取研发出的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努力朝着绿色化学催化剂的方向努力。依照现在的研发进度来看,烷基化固相催化剂这一种催化剂的研究成果较为可观,实验表明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是没有毒性的,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可以推广到化学生产工业中,有不错的使用价值。但值得一提的是,烷基化固相催化剂这一类催化剂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要针对废弃物的排放标准问题准备参考数据,尽量达到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循环利用的效果,进而促进资源的利用率。2.3选择性强化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也是绿色化工技术研发的重点,若是研发人员可以完善这一内容,化学生产过程中产生物的提取会更加高效,也会更加便捷。也就是说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不仅可以让化学工业的环境污染降低,还可以降低化学工业所需成本,如此一来还节约了资源。例如在石油开发这一类化学工业中经常会选择烃类选择性氧化物,这一种氧化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为这种氧化物可以让化学反应非常容易就出现明显的氧化反应。由此可以知道,为了达到化学工业绿色生产的目的,减少环境污染,一定要选择性强化化学反应。
3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冶金、淡化海水、处理垃圾还有发电等,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产生毒害性。正因为这种独特的优势,在现代的化学工业中备受推崇。例如在海水淡化时,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盐分分离,甚至可以分离海水中的其他物质,使海水成为人们的生活用水。3.2应用生物技术生物化工中常常应用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是生物技术中膜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一般是通过将可再生的资源有效地转化成可以为生产生活利用的化学品。例如常见的酶成分,这样一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最好的一点是不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消融的废弃物。3.3应用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强调的是不影响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杜绝污染强度大的产品的使用。比如增加使用那些绿色汽油、燃料、能源,降低化学工业生产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逐渐提高资源合理利用,增加效率。
4结束语
经过对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提高资源再利用效率,以及提升资源溶解的程度,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化工设备安装技术要求高,使得员工进行设备安装时工作难度大。化工项目建设中,如果设备安装的水平低,试车验收以及安装调试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直接影响化工项目建设进度。而且,这样设备安装步骤不得当,对整个化工生产而言埋下了安全隐患。
一、设备安装特点
(一)风险大
化工生产使用到的设备,它们采购的金额非常大,而且,整个加工周期非常长。施工人员在试车时,常常因为工作不认真,使得试车过程出现安全事故。质量高、体积大、重量大的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一般设备采购都是从其他地方购买,运输途中时常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设备出现破损的机率非常高。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问题需要返修,返修的时间比较长,这将影响工程进程。
(二)设备技术含量高
化工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生产千差万别,而且设备构造复杂,制造技术比较高。化工设备具有“超质量”、“超高”、“超大”、自动化水平高等特点。施工人员进行设备安装时,遇到操作过程复杂,安装技术要求高等实际问题。设备安装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程和项目完成的质量。化工设备在研制过程要求高,研制中如果一个零部件尺寸大小不合适,将造成设备部件无法搭配。或者设备定位出错,这些问题在设备制造中得不到解决,对现场的施工影响非常大,项目施工不能按计划开工。
(三)设备工种交叉多
化工项目是个复杂工程,它涉及到仪表、工艺、管道、设备、电气等等,生产设备的安装少不了工艺、设备、仪表等等器材进行交叉安装。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这些设备在工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交叉阶段需要做到高效交叉,做好完好交叉,不能出现交叉混论,交叉出错等问题。
二、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根据施工要求以及工种交叉情况,项目使用到的电气、排水、通风设备、智能建筑等等,需要制定出一个缜密的施工方案,该方案详细的制定出应方法。化工施工有着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设备安装工作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进行培训,了解相关施工图纸。做好技术图纸交换工作,学会自己审图,掌握应对突况的方法,为施工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工作。基础结构搭建阶段;施工作业要穿插在每个工作内容中,土筑施工同步进行,每个工作内容要密切联系在一起,保障施工进度。墙体安装阶段,该阶段要根据土建方案为主要依据,使用分叉的方式进行施工,流水作业施工同分叉作业同步进行。被动的结构配合转化成自动的配合装修,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搭接。主要重点项目阶段,细分每个重点工程,重点工程需要跟踪管理,工程的细节需要得到处理。例如:箱体、管道、通风口等等工艺,这些工艺需要结合在一起,做到均衡。每个施工方案按计划进行,严格根据规定执行,确保工程如期进行。工程建筑以土壤建筑为基础,在网络图形的指引下,控制工程施工开展,提高了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加大对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每日制定出日计划,在统计计划指引下,提高施工生产水平。这些计划跟总体施工要求相符合,每次下达任务都要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现场质量检查工作。
三、化工设备安装要点
(一)做好队伍管理
化学设备安装技术要求非常高,施工队伍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提高。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化工设备安装经验,施工人员拥有先进的知识,热爱设备安装工作。这些人员具备查看图示的能力,能够进行设备安装的检验,能够根据图纸进行操作,这是设备管理人员最基本的专业素质要求。技术人员的反应能力要强,根据具体的施工问题,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企业加强施工监督力度,对违章规定的工程要严格的处置,健全施工单位建设。施工单位要掌握一流的技术水平、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每个施工环节。
(二)抓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的范畴比较广,它包含验收标准、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施工过程注意的问题、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技术交底工作需要找出质量控制点,根据该点执行验收工作。如果执行中,找不到质量控制点,技术人员可以设置出质控制点。例如:拱顶油罐焊接施工中,底板的焊缝验收的方法比较多,该检验方法有磁粉探伤、渗透法、真空箱法等等,这些方法各自存在优缺点,壁板组焊时常用到真空箱法,该方法对罐底焊缝检验的水平非常,能够准确的找出密封点,提高检验准确性。其他的方法在使用中,常常很难找到密封点,检验力度不足,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存在。因此,在罐底加工完成后,要及时对罐底进行检验,设置好每一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进行时,需要注意安装步骤,要严格根据施工步骤进行,每个隐蔽的工程在控制质量检验下,达到合格才可以进入下一个工程中。安装过程需要将自检、交检、专间的环节落实,严格的做好施工有序,施工有据可依。
(三)加强安装施工管理
放线在化工施工中,是比较常见的施工内容,它也是化工工作的基础。化工放线质量优差直接影响设备安装进程,因此,这一项目的负责人需要选用专业水平扎实,工作能力、工作严谨的人才担当放线员。放线员根据施工标准安装施工底线,工程一般要求误差控制在20mm左右。一些需要垫铁安装的工程,做到合理布局,明确垫铁的重要性,确保垫铁的界面平整光滑、没有氧化层。而且,垫铁的面积要适合设备安装需求。当垫铁平放时,不会形成缝隙,垫铁有良好的接触。施工中需要明确每个施工环节,对施工中的装配、试运转、灌浆、清洗、轴对中等工作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化工设备施工顺利进行。
结束语
化工设备安装管理是设备特性的要求,该管理水平高低。管理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化工管理工作日益复杂,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日常的化工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环节,例如:制造、设计、使用、安装、检验等等。因此,要协调好建设工作,明确工作轻重,切实将设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化工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化工静设备特点
(一)化工静设备内容
化工静设备是化工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和公用工程的反应器、分离设备、换热设备、储存设备的统称,又分为压力容器和非压力容器两类。
(二)风险大
化工静设备为非标设备,单个设备采购合同金额大、设备材质种类多,技术要求高且大部分为压力容器,设备超高、超大、超重,部分容器出厂前要经热处理,发理问题后处理返修比较困难,且问题解决时间长会影响整个施工现场的总工期,因此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验收。
(三)材质种类复杂技术要求高
化工设备种类繁多,化工生产大部分是在高温、高压及密封系统中进行,必须由各种各样的设备来适应;介质复杂化工生产接触到的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腐蚀性强等特点;化工设备因体积大、超重、超高且材质复杂不锈钢多,设备价值高。
二、化工静设备安装内容
(一)设备监造及交付
设备监造按照设备供货合同的要求,坚持公正、诚信科学的原则对制造质量及设备制造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监督。
(二)设备运输
要进行相应的调研和考察,确定运输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设备交付应明确交付的地点、时间、交接货的方法方式,交货地点最好在合同中确定在工程施工现场,避免二次运输。
(三)设备安装的程序
开箱检查摆放到吊装要求位置吊耳制作安装基础验收基础打磨设置垫铁整体吊装设备找正紧固地脚螺栓垫铁点焊固定二次灌浆内件安装设备试压气密。
(四)设备安装前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主要有设计文件图纸说明、验收规范和标准、设备厂家技术文件说明书等重点对吊装方案编制审核进行管理,吊装方案主要依据有:相关规程、规范;施工组织总设计;被吊装设备的设计图纸及有关参数、技术要求、现场情况等。
吊装方案除重点要有工艺计算(受力分析与计算、机具选择、被吊设备、构件校核等),安全技术措施,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等;单重超过30吨,根据相关规定专项吊装方案需组织专家论证。
(2)技术准备现场施工条件准备
按照化工静设备安装及专项吊装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现场的平整,施工用水、电、道路、照明、消防措施到位,重点对吊车站位地基进行处理,根据需要做地基沉降预压试验,为机械设备安装创造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
(3)基础及地脚螺栓的验收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标准的规定,对设备基础的标高、中心线、几何尺寸进行检查验收;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及露出基础的长度应符合要求;预留地脚螺栓孔深浅符合要求。
(4)垫铁设置
a.在选用垫铁时,在经过严格计算的同时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应在地角螺栓的两侧分别放置垫片各一组,且尽可能地将其与地脚螺栓相靠近,若地角螺栓之间的间距低于300毫米,还应在地角螺栓间放置垫铁一组;二是结合设备质量、底座结构、负荷分布等确定两个相邻垫铁组之间的间距,一般间距是500毫米;三是设置的垫铁组的块数不能大于三块,且地层垫铁厚度和斜垫铁斜面的粗糙度分别应大于等于10毫米和小于等于12.5毫米,斜度应在5%到10%之间。
b.在安装有垫铁的化工机械设备时,为了使安装更具有稳定性,就必须将垫铁和基础之间接触的面积增大,而这就需要采取压浆技术进行垫片的放置。一是当基础验收合格之中,首先就应对基础表面及时的清理干净,各种吊装设备到位,并采用多住临时垫铁用于支撑机器并找平找正;二是当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的3/4及以上时,就应将临时垫片拆除,并换正式垫片将其调查,对设备的安装精度进行复查,并将垫铁打紧,同时将垫铁层进行点焊和固定以及扭紧地角螺栓。
(5)分段到货设备吊装组对焊接
分段到货的塔器等设备,在现场组对焊接中,其过程是设备制造的延续,施工中不光遵守施工验收标准,还要遵守设备制造标准,且施工企业还应有相应的压力容器施焊资质。
(6)设备现场试压
通常化工厂的静设备都是一些容器以及管道等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密闭性要求的设备,所以在安装静设备完成,并确保其设备无损伤后,通常就需要对其进行压力试验或气密试验。这是确保静设备正常工作的保障性工艺。重点注意当管道与设备作为一个系统压时,管道压力小时等于设备压力时按管道试验压力进行,当管道的试验压力大于设备的试验压力时,且设备的试验压力不低于管道设计的1.15倍时,经建设单位意,可按设备的试验压力进行试验,试验以无渗漏、无可变形,无异常响声为合格。只有压力试验检验合格或者气密性试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艺处理。压力试验通常是针对在现场安装完成的设备,如果设备本身的完整的,同时在出厂时具有耐压试验合格证书,这样就不需要对其再进行压力试验。同时,如果这些设备中存在法兰等易松动的构件,在安装后也要对其进行压力试验或气密试验。
三、化工静设备安装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严格按设计图级及采购合同规定的规格和数量进行开箱检查,重点对备品、备件及设备内件,业主、施工、监理、厂家四方代表共同在开箱检查记录上签字确认。
(2)提前根据图纸对土建基础进行验收,并办理工序交接手续,验收中对基础处观尺寸、基础上平面标高、预埋地脚栓进行验收,误差超标的及时处理,不能影响设备安装精度与进度要求。
(3)垫铁组安装技术要求,对作业班组加强技术交底与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交底后作业的原则。
(4)现场设备组焊补焊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特种设备施工资质,并按照设备制造标准进行施工与验收。
(5)换热设备滑动端应按规定松开,滑动余量应符合设计及厂家要求。
(6)设备厂家内件出厂前须做预组装,避免现场处理影响进度;在合同中应明确安装单位与催化剂装剂单位的分工,对设备人孔头盖、盲板隔离、丝网、通道板等分工清楚明确避免相互扯皮影响工程进度与安装质量。
(7)调整设备安装精度时切不可采用强力改变已安装零部件的位置,更不能用驱使零部件变形的方法来满足某一精度要求,有地脚的部件或底座固定时,地脚螺栓应对称轮流逐渐加力,避免人为的制造安装的内应力,为设备埋下故障隐患,所以应按技术规范将安装内应力降到最低。为了保证设备安装的精度,同轴度、同心度、平行度、垂直度及几何尺寸,最后都会进行精度检测调整,难度一般都很大,如果采用暴力方法来保证安装的精度,极易使零部件产生变形或形成内应力,改变零部件的受力状态,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改变调整的精度,产生因安装精度原因引起的各种故障隐患,对设备的故障率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8)为了较容易的调整安装精度及找平,现场经常会用楔铁代替垫铁,但楔铁固定时容易窜动且不可靠,应尽量减少楔铁的使用,必须使用时最好用两块加工精度相同的楔铁配对使用,保证固定时楔铁受力的均匀。楔铁确实为设备安装带来了便利,但大量的使用楔铁或不当的使用楔铁也给设备安装带来了隐患,往往设备一运行就使安装精度降低,严重的会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静设备施工质量是一个从设备采购、制造、运输、现场安装、内件施工、催化剂装填等全过程的一个动态管理,安装中重点对设备到货开箱检查、基础地脚螺栓验收、垫铁组安装、分段设备组对焊接、设备找正、内件安装等进行质量控制,由于化工厂的设备以大型设备居多,因此,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应多考虑吊装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给合成本与进度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既能加快设备的安装效率,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2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2.1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育、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化工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构建应用化工技术“校企合作、双主体共育”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图1“校企合作、双主体共育”三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主体共育”三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确立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的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培养教学团队、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实行“校企合作、双主体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具有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操,彰显了“企业环境育人三年不断线”的育人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年来,共有200余人在河南联创化工有限公司、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先实习后就业,实现了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
2.2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石油化工生产、聚氯乙烯生产、离子膜制碱、炼焦及焦化产品的回收和利用等化工生产过程分析,归纳了5个单元、11个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4大职业领域,剖析出20个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19个学习领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化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一平台、四模块、能力递进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一平台注重学生基础的培养和发展潜力的铺垫,四模块强化了校企合作,突出了学生的职业针对性,提升了就业能力;通过“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能平台-专业综合实践平台”的进阶培养模式,突出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化工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平台、三模块、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化工职业岗位为根本,以化工单元操作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与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因用而学,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3进行了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本着化工生产过程与专业课程体系对接、化工企业岗位能力与专业课程内容对接、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制图员等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标准对接的设计理念,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按照未来目标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设立学习情境(章节),各情境采用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作为学习内容,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兴趣。开展了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探索,建立新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结合项目实施和成果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等。体现了“岗位、课程、职业资格证”三融通的课程设计理念,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的高度一致,最大限度的缩短了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与企业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差距。
2.4建成了一批“项目导向、任务载体”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依据“以产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知识关联的系统化为核心,以实用化为教学导向”的课程建设原则,吸纳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把化工企业中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贯彻在课程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了“以项目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离子膜法制碱技术》、《炼焦工艺》、《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工业分析》、《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工生产技术》、《仪器分析技术》8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10多本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及实用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5建设成“五位一体”综合性实训基地
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宗旨,与企业合作,建成融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五位一体”的四大实验实训中心—即化学基础实验中心、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学分析测试实训中心及化工设备及管路拆装实训中心。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开发实验实训项目。一是对基础实验项目进行改革,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将企业的真实原料和产品引入分析实验和实训,学生按照企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照企业的质量指标要求结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质量意识;三是构建与企业相近的实验实训环境,将企业的真实工艺和操作方法引入仿真实训,将企业的真实设备引入实验实训室,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引入实验实训管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团队精神,实现学校企业“零”差别,学生就业上岗“零”距离。
2.6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家型教学团队
通过外出培训、下厂锻炼、校内竞技、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优化教师梯队,改善“双师”结构,提升“双师”素质,建设了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家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双师”素质教师达94%,专兼比例达到1∶1。2008年应用化工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带头人汤长青获得河南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1年应用化工技术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团队,团队中马春玉、周鸿燕2名老师获得院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7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以来,为区域化工企业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联合申报项目、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技术服务等;成立了分析测试中心,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我院进一步扩大服务深度和广度搭建了新的平台。专业教学团队在本地化工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专业带头人汤长青教授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职教专家等荣誉称号,被济源市人民政府聘请为“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近3年来,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为企业提供工艺改造、项目研究等技术服务8项,获河南省科技成果4项,共有6人被聘为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