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基础范文

时间:2023-12-26 10:29: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精品课程建设基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精品课程建设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78

所谓“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把《基础会计》建设成集前沿性、实用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它是以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团队素质为前提,以“基础会计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核心,以网络技术手段为平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化建设,并以此带动整个会计专业发展。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标制定”、“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教学特色”、“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子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但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统筹规划,建立精品课程的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永葆先进性和示范性,为培养创新人才、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提高技工院校教育质量服务。

1开展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意义

1.1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能够促进会计专业建设改革

在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上,专业是基础,学科是龙头,坚持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互动,以学科建设带动和促进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对专业建设起到明显的引领作用。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能够促进学校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坚持面向行业、面向企业办学,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技工教育的先进教学方法;能够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考试、考核、评价方法,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评价体系。

1.2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能够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实施《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的执教方法、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1.3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能够完善会计实训教学环境

技工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把实践技能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技工院校可以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获得学校或地方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会计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改善会计实践教学的条件。

2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直接决定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精品课程建设一般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以及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

2.1明确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1)知识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借贷记账法基本内容和会计核算的7种方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掌握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分录等内容;掌握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方法。

(2)能力目标。主要包括:能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能识别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并能规范地编制记账凭证;能记账、对账、结账,能规范地更正错账;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3)考证目标。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等级证、收银员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

(4)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基础会计综合技能,主要包括会计书写与计算技能、小键盘快速输入技能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等。

(5)社会教育目标。包括:培养“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的社会意识;培养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养。

2.2教学内容规划

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打造学科精品、提升教学质量的先导。教学内容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结合点。

要围绕课程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会计按照知识结构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依据“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基本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为出发点,构建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基础会计全部教学内容分成“知识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2个教学模块(即“双模块”)。“知识模块”包含“会计基础知识”、“借贷记账法应用”2个子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包含“会计操作技能”、“会计单项实训”2个子模块。以形成最终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作为切入点,构建基础会计学科的理论教学体系,按知识模块进行组织教学,按职业能力模块进行实践性教学。

2.2.1基础会计理论模块内容

理论模块内容要包括:

项目一:从零开始――认知会计。介B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包括:会计定义、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任务、会计目标和会计方法标等。

项目二:入门开始――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存量要素(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会计流量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基本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等

项目三:攻关开始――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平衡试算公式以及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项目四:操练开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包括企业资金的筹集、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的计算、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项目五:延伸开始――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介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包括: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等。

项目六:实战开始――登记会计账簿。介绍日记账和分类账的登记方法以及错账的查找与更正方法。

项目七:提升开始――选择会计核算处理程序。主要介绍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项目八:拓展开始――开展财产清查。主要介绍财产清查的方法及其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项目九:汇报开始――编制财务报告。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2.2.2基础会计实训内容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除了学习并掌握会计书写技能外,应尽可能按不同会计岗位进行模拟操作,轮岗实训,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凭证的编制;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对账与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制、凭证等装订等内容。

2.3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从专业建设角度看,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石,是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高,就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积极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以提高学历层次;定期、有计划的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建立青年教师指导制,鼓励青年教师努力从师德、业务、技能、科研等方面不断学习、提高,尽快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教师。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素质得到稳步提高的教师队伍。

2.4实践教学设计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实训是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通过会计实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会计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校内建立的会计模拟实训室,来仿真企业工作环境,模拟会计工作岗位,再现企业业务流程。要建立“点面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点”即“会计单项实训”,是针对基础会计课程内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消化课堂内容,学会专项技能。“面”即“会计综合实训”,一般以一个特定企业为例,选择设计一个月的业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

2.5精品教材开发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选编并重为原则,进行教材建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结合技工院校模式创新及课程改革的需要,应融知识性和案例性为一体,努力打造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材,我们参与开发了全省技工院校“零基础学会计”系列教材。开发的《会计基础》这本教材,做到了三个面对:面对学生、面对企业、面对未来,具有以下特色:

(1)以法规、准则为依据,坚持“必需、够用”原则。本书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较完整地阐述了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实务,重操作,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教材视觉新颖,犹如身临其境。本书采用“情境串联”的编写模式,将基础会计知识逐步细化为若干小的教学情境,从一个全新的视觉角度,带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以会计在公司中担任的具体角色和工作内容展开说明会计的专业知识,使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3)遵从认知规律,“学、做、练”相结合。教材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采用螺旋上升式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书在关键知识点部分穿插了“问一问”、“想一想”、“做一做”,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精心设计技能训练,并附有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2.6课程特色提炼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尝试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一门课程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2.6.1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1)实现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以工学结合的“大课堂”代替固定教室。所谓“大课堂”,即将教室与实训室实现有机结合,使实训室成为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场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在讲授“会计基本知识”模块、“借贷记账法应用”和“会计操作技能”模块时,则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边学边做。在讲授“会计单项实训”模块时,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边做边学。

(3)形成“双证书、双循环、高仿真”的教学模式。

双证书:是指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其中职业技能证又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技术等级证、收银员证和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优秀的学生还可取得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双循环”:就是为帮助学生能够顺利考取会计证,采取“优秀学生优先考证,循环教学”模式。从各班中选拔出一批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会计考证班,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辅导,组织学生分批次报名考证。凡考过的学生即回到原班级,继而再筛选下批学生入班。每届学生可以循环两次。

“高仿真”:就是利用校内会计情景模拟实训室,给师生提供一个高仿真的实训环境,使教与W达到较高境界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

篇2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后续软件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撑,在计算机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上机实践,通过上机实践掌握高级语言的特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程序设计基础”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4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入选首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2]。

本课程开设以来,课程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既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能力,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C/C++)。本课程以程序设计方法为纲,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发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介绍有关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结构,强化训练程序设计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把重点放在程序设计实践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方面。

1课程建设方案

1.1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程体系

程序设计基础包含两方面教学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入门。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既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能力,又使他们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C/C++)。本课程以程序设计方法为纲,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以C/C++作为典型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两种编程思想。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特别注意介绍有关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结构,强化训练程序设计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把重点放在程序设计实践方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这一门课程,还要考虑到与其关联的许多课程,甚至覆盖到与其有内在联系的整个课程群。所以,软件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笔者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编程、网络编程等相关的课程入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

1.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我们围绕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将PowerPoint课件与专业教学软件相结合,大大降低教学难度。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提供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学生参考书和例程源代码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以及辅导材料等,了解课程学习的各项信息,提交作业,查看作业情况和成绩等。课程网络平台还提供了自测题和留言板,方便师生课外的交流与互动。

1.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理学各专业,计算机技术更接近于工程技术科学,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因此,对我国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在以往的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课程设计,以便更好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的侧重点是将讲授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从而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而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则大得多,相当于是对软件综合设计的一次训练,它的整个过程完全等同于软件工程的一次完整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这其中还涉及到用户界面的设计、进行多人合作、分析程序的效率、软件工作规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与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的软件类课程、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相关技术、编写大型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体现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工程实践性,我们以机试取试作为考核评价方法。早期,教师需要对机试的结果进行事后检查,不但工作量相当大、效率低,而且人为因素较多,造成成绩评定不够客观、公平。此外,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使在一些学风良好的大学,在上机考试或平时作业中互相抄袭程序代码的现象也较为普遍[4]。当一个程序被几个或者十几个同学抄袭,要发现抄袭,进而要证明谁是原创,谁是抄袭,都比较困难,十分耗费精力。因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考核评价方法既要保证能够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编程能力),又要对那些考试抄袭的学生进行认定和制裁,因此,我们采用了在线评测与抄袭检测两种方法。

1) 在线评测。

在线评测[5](OnlineJudge,简称OJ)是个基于WWW的服务器端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和管理、题库管理、在线提交和实时评测、网上考试、讨论、邮件服务等。该服务器上有一个丰富的题库,题目包括ACM/ICPC(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所公布的赛题和我院师生自创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将ACM/ICPC的训练思想引入程序设计的教学,鼓励同学们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大有裨益。

我们将OJ上公布的题目作为平时的实验与作业题,以往学生们完成的上机作业,由于缺乏OJ这样的程序代码评测工具,老师人工评测时只能保证学生的程序没有编译错误、能够运行、运行结果大致正确即可,而且人工评测的效率可想而知。而OJ这种高效、客观的评测工具不仅能够客观、公正地评测学生的程序,而且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此外,在OJ上做题,学生们会有成就感,看到自己的排名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在不断上升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完成更多、更难的题目,这是多么自然和愉快的学习过程。

2) 抄袭检测。

检测抄袭就是检测一个程序是否通过对另一个程序的修改而来的。对提交的程序代码进行相似性检测,能够对这一批程序中的所有程序进行两两比较,找出程序对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代码,并给出两个程序之间相似度的值。通常,相似度越高程序之间进行抄袭的可能性越大。但是,毕竟抄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在认定抄袭的过程中不能只看抄袭检测的结果,这个认定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3个阶段[6]进行。

(1) 收集阶段。我们先将OJ上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把学生提交的同一题目的代码放在同一文件夹中,采用抄袭检测的工具进行检测。

(2) 分析阶段。抄袭检测工具对学生的程序代码进行两两比较,将雷同的部分标注出来,并且给出每对程序的相似度,从而为抄袭认定提供了部分依据。

(3) 确认阶段。对存在抄袭可能的学生进行确认,进一步核实是否真的属于抄袭。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容易,只要询问一下其结题思路或结题过程,或者查看一下其平时练习情况即可得出结论。

这种将在线评测与抄袭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于程序设计基础这一门课程有效,其实可以推广到整个程序设计类课程当中。这样做既能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考查出学生在编程方面的真实水平,还可以对抄袭的学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同时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1.5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7]。

1) 改革了各种实验指标。解决了教师设计多、学生主动创新少,大型实验与课程设计限定条件多、学生自主发挥独立思维余地少的问题。

2) 探索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

3) 改善程序设计类、算法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经典算法的验证型实验和小规模设计型实验训练;设计与学科前沿研究相结合的大项目进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践训练;作业题和实习题应融合当前最新理论和技术,使其具有前瞻性。

4) 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2006年我们首次将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引入到的大学内,通过学校、学生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使我校大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得到全面展开。

2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基本理念。

1) 以点带面,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中,我们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试点,由于程序设计课程并不是孤立的某门课程,而是一个整体,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

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这一门课程,还要考虑到与其关联的许多课程,甚至覆盖到与其有内在联系的整个课程群。所以,软件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因此,我们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对与程序设计相关的一系列课程进行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编程、网络编程等相关的课程入手,逐步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程体系。

2) 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运用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问题。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将在线评测与抄袭检测相结合进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另一方面,从教学工作中抽取出部分具有科研价值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先后针对程序代码的在线评测和抄袭检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得了多个项目的资助。因此,我们的教师队伍既是教学团队又是科研团队,不仅积累了大量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经验,并通过硕士生培养,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3) 赛课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我们把程序设计大赛的许多理念引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调整。将课程的实验模式从过去的验证型向综合设计方向转变;将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实现因材施教;为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但又酷爱编程的学生们开设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这类选修课,使得更多的学生得到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竞赛的影响经几年来的积淀,无疑从某些侧面触动了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式的改革以及实验室建设都起着推动作用。

3结语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针对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一整套课程改革与建设方案。程序设计基础既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各类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成果经过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学实践检验,符合教学实际,影响面大,开创性强,受益面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先进性与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刘东升. 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09-111.

[2] 张丽萍,刘东升. 关于精品课程“程序设计”的建设方案[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15-419 .

[3] 刘东升,孟繁军,张丽萍,等. 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环境的研究[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程序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坛论文集(2006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7-161 .

[4] Georgina C, Mike J. Source2code plagiarism: A UK academic perspective[R]. Research Report RR-42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6.

[5] 郭玮,李文新. 程序设计类实习课程如何准确考查学生学习情况[J]. 吉林大学学报,2005(8):99-103.

[6] 张丽萍,刘东升,王春晖. 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2) :17-20.

[7] 刘东升,孟繁军,张丽萍,等. 程序设计基础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计算机科学,2007(8):400-402.

Construction of Programming Fundamentals Exquisite Course

ZHANG Li-ping, LIU Dong-sheng, WANG Chun-hui

篇3

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一批市级精品课程的通知》(穗教高教[2006]11号)公布了入选市级精品课程的30门课程名单,我院网络技术系的《网络基础》课程入选,被列为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一批市级精品课程。在《网络基础》被确定为精品课程之后,网络技术系黄友谦教授带领下的优秀的教师团队加大了对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针对我院这样实行学分制的学校的教学和培养以“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来设置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建设、教育支撑设施与条件等,并对如何通过精品课程的质量保证带动其他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以完善精品课程的基本要件建设为基础

课程基本要件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一门课程是否具有影响力,关键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效如何。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完备和改善课程基本要件上,着力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件,是科学界定教学内容的依据。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与先进性关系的矛盾。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我们设计形成了包括基础性教学内容和选择性教学内容两大教学模块的新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所谓基础性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覆盖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以此保证各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网络基础》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相对稳定,原理性强,在整体教学中约占60%左右;所谓选择性教学内容,是指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由教师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其特点是相对灵活,可以及时保持动态更新,约占教学内容的40%左右,以突出专业特性并给教师留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两大教学模块,一方面可以相对稳定并保证落实原理性的基础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动态更新选择性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有效地解决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的矛盾,保证教学内容稳定性与先进性的协调统一。

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数据通信和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因为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局域网是广域网的基本单元,广域网一般均由局域网互联而成。此外,对网络管理(如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如在企业中的应用、政府部门的应用、金融机构的应用及 Internet 的应用等)的掌握应依据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应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在于通过这一环节,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获取知识的能力。

2.建成并开通了精品课程网站

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一本书”教学(“一本书”教学是指在大学学习中,教师讲授一本书,学生读一本书,考试内容局限于一本书的现象。这是由课程就是某一科目、某一教材的知识传授的课程观所局限的。僵化的课程体系配以“一本书”的课程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难免知识结构单一。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社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教学应是基于学科知识平台的教学,课程的教材应是一个开放体系。首先,教师应对现行的先进教材和学科的发展的最新文献进行调研,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研究课程教材,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以使教学和科研真正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网络系在两年前启动了网络基础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网络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网站。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讨论、课程习题、课程文献资料,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本课程已形成了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视频教学、习题与参考资料、实验与实践教学、学生评课等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科知识结构,达到“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能力”的人才培养目的,还可以在网上评课,这有利于课程组和教师广泛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

3.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实行的是“三三制”师资力量,三分之一来自企业,三分之一来自传统高校,三分之一来自海归,这三部分教师各有所长,各有不足,但将之融合在一起,就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网络基础》课程已经建立了一支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市场急需的网络技术应用人才,我院引进了一批资深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程序员,以及一批来自IT企业和海外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专业教师队伍能充分满足本课程教学的需要,由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课程的教学队伍由13人组成,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人。学历方面:硕士6人(含在读,1人为留学归国人员),本科7人。教学队伍的成员主要由计算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的教师组成。

高水平的科研是课程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根本。本课程的教师承担大量省部级和广州市级的教学教改和学科科研项目,并积极参加高等教育研究,教师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4.加大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的建设力度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工具。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材建设方面,受条件的限制,又因为华软学院是一所年轻的软件学院,最早开课时我们选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我们采取不断编写补充教材的措施来克服弊病。但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和办学宗旨,我们还是要想办法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由袁志老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于2005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属于“21世纪IT类专业实训系列教材”。目前第二期的教材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

当然,除了纸质的材料,我们还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和大量的电子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前面网站建设有介绍过),希望通过这种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5.创新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本门课程讲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下。

(1)大小班结合教学。按照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在教学上的特点的差异,实行大小班结合、大小课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大课上进行理论知识、基础知识讲述,注重少而精,启发式教学。在小课上,进行习题讲解、难点剖析,以习题课和实验课为主,注重互动式教学,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体验式、案例化教学。依托学校软件研究所、网络中心的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案例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操能力,联系一批往来企业,鼓励学生以社团的形式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和实施。

二、以构建学习质量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为保证

为保证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深入研究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构建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相应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1.创建了学生学习质量考核保证体系

我们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专业教学为内容,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了“全程式”的课程考核方式。“全程型”是指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性的考核,除期末考试外,还布置作业、测验、讨论、调研和贯穿全过程的学风、科研考评,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考核方法包括平时考评方法多样化和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考核内容既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涵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状况与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

本课程尤其强化了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核贯穿于课程学习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通过将各种形式的讨论发言、书面答题、单元测验、期中考试,包括出勤和学风等分解成小项,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努力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不断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创立了教师授课质量保证体系

结合我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实际,我们设计了“教学研究―团队推进―考评激励”的教师授课质量保证体系。

我们在抓提高授课质量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学研究为先导,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近五年来,我们“网络基础”课程组的成员参与了省级教改工程研究课题,承担并完成了多项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发表了3篇教学研究论文。通过教改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对学科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的认知水平,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建立了定期“集体备课”、“教学法研究”、“互相听课”等教学合作与交流制度,研讨教学难题,切磋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或教训,形成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学队伍,提高授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校内外开设的本课程所有课堂全面实现精品教学。在此基础上,把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评促改,从多方面切实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

三、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实施和教学各环节的不断创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显著提高。在“网络基础”精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将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真正提高教育效果。特别注意结合时展的主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专业理念的教育。而学生讲解、讨论发言、小组作业等多元化教学形式的采用,则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职业道德观念、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人文修养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良好的专业人才气质。

2.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例如为了加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讲授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某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需求或计算机网络建设现状等详细情况发给每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该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对该单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在课程的最后,各小组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对此反映良好,教师也可综合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绝大部分学生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交换机、路由器、Modem等设备的功能和应用,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高。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加各种认证考试,学生中已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国家软件水平资格考试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和CISCO认证CCNA、CCNP的考试,一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工作,有的已成为企业或公司的技术骨干或项目经理。

3.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锤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4.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网络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践,带动了我院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广州市的平均就业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69-02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的院校,其人才输出的质量对学校教学质量体系评价极为重要。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基础会计》则是会计学的专业基础课,将其作为学院的第一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既是响应国家政策也是本专业发展的需要。笔者作为一名会计专业教师,在独立学院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多年,对基础会计教学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一些体会,在此基础上,针对《基础会计》精品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精品课程的概述

1.精品课程的概念

所谓“精品课程”按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所作的定义,就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是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2.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也涉及诸多方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应包含6个方面,即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和机制建设。

二、独立学院《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培养会计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要求高校培养出“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在我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亦称会计的“三基”。通过《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能促进会计教学体制的改革,使学生拥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打造一流会计师资队伍的需要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就必须具备一支具有时代教育理念、深厚知识涵养和崇高人格魅力的师资队伍。《基础会计》师资队伍的培养,依赖于精品课程建设,因为实施《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广大会计教师的积极参与,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相互促进提高。

3.《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需要

针对《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有效地借助于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发挥优势,精诚合作,编写一本适合的教材、一套适合的大纲、一套好习题集,并制作一套精美实用的电子课件。与此同时,利用团队的力量,能够建立从凭证――账簿――报表的高度仿真整套业务核算流程。

三、独立学院《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第一,制定一套科学先进、安排合理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纸质教案及配套习题集和题库。

第二,追踪学科前沿,关注行业动态,编写适用的教材和配套习题,达到巩固学生知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双重目的。

第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和生本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法。

第四,建立一套高度仿真的实验实训资料,推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促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第五,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积极向上、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第六,建立监督机制,即将精品课程建设有关材料在网上公布,供大家浏览、品评;组织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对精品课程重点资助项目进行跟踪听课。

第七,建立交流机制,不定期集中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等进行集体备课,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介绍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四、《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我院在《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了较成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先后提出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仿真教学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进行知识的传授,忽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从高中毕业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大一新生来说,虽在入学前期对他们进行过专业教育,但他们仍对会计学科包括哪些、会计是做什么的、会计怎么做、怎样才能学好会计学等一系列问题知之甚少,而有的老师在第一堂课直奔主题,马上进入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如同雾里看花,同时对某些知识又急功近利,没有注意循序渐进,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失去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2.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基础会计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还得传授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会计老师都是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虽拥有较高的学历,但多数是走出学校就走上讲台,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则常年从事会计理论教学工作,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得不到及时更新,难免与会计实际工作脱节;也有一些拥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由于年龄偏大,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所以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难题。

3.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在会计教学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很好调动,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还处于会计知识的启蒙阶段,没办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设立情景、设立案例也是自问自答。

4.实践教学资料不够仿真,学生缺乏职业判断能力。

在《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虽也在尝试着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编制一套综合题让学生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试算平衡――编制报表,但这套综合题仍是用文字描述代替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用“T”型账户代替账簿,这种模拟实训只能对所学知识做个相对完整的归纳总结。由于缺少社会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资料,学生无法接触真实的原始凭证,也无法辨别真假凭证,因此实践时学生还是停留在数据对数据的状态,无法真正领略真实的会计世界,结果使会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对《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1.思想引导和轻松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不要急于讲解深奥难懂的名词述语,而应花一定的时间介绍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清晰、系统地了解会计学科,引导他们做好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生涩的专业名词,碰到一些知识难点还应告诫学生不能急于求成,如会计的八条质量特征,在老师精讲完后,学生能理解掌握更好,如不能理解也不急躁,让他们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如果学生还是理解不透,则建议他们先放一放,不必过于自责,告诉他们随着学习的深入、会计知识的增加,他们会从仿佛理解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解再到真正理解掌握,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学生便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名符其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已拥有一些具有“会计师”和“讲师”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但这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理论教学工作,会计实战经验较匮乏,所以学院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所谓“走出去”是指学院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实践,或利用带学生实习的时候,到企业或单位与学生一起参加实习,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广泛收集新的经济案例和交易事项,不断扩充会计案例库,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谓“请进来”是指学院可以直接从企业会计岗位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到学校任教或给老师进行实践培训;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会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从而通过《基础会计》精品课程的建设创建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建立开放式教学环境。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建立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基本概念和理论部分,则需设立情景,进行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借贷记账法运用部分,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归纳总结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基本方法部分,以讲授、课堂实训与会计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应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开展在线答疑,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使广大学生可以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利用促使基础会计的教学和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室和实验室,教学手段也不再局限于粉笔和黑板,如有条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增加感知认识。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4.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加强对原始凭证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真实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借款单、报销单、采购发票、增值税发票、入库单等,并现场以某一原始凭证为例讲授原始凭证的填制,最后由学生填制高度仿真的某一原始凭证。

对现有的综合实训资料进行修改,以高度仿真的原始凭证取代以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至于真实原始凭证的取得可以由教师先去企业收集真实的经济业务原始资料,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设计制作成各类经济业务所需的原始凭证,再由印刷厂印刷,还应设计少量不合法、不合理的原理凭证,力求达到高度仿真的效果。学生以手工操作为主,独立完成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际工作”,采用真实的原始票据和资料,从辨别真假原始票据和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试算平衡,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识别,并按照会计实务处理规范进行仿真操作。这样,既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整套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也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分析、判断经济业务,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具备“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六、结 论

独立学院的《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加快独立学院《基础会计》精品课程的建设步伐,不但需要老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还需要学院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袁良荣.优化《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1(3)

2 张淑霞.浅谈《基础会计》教学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J].职业,2011(5)

3 唐俊芬.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