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26 10:29: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儿科护理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儿科护理教学

篇1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病案讨论、角色扮演、PBL、学生讲课、课间见习、教学实习、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媒体配合使用,如PowerPoint、CAI课件、VCD、录像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利用模拟医院、教学基地、网络平台建立课堂实践教学、临床见习实习、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巩固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临床专科护理技能操作以及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护理文化内涵的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始终坚持“用爱心领航,用责任护航”,并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是生存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赢得生存竞争;二是文化教育,其目的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意义。护理教育显然属于后者。因此,护理教育的人文定位应该偏重人文知识传播和人文精神养成,而不仅以人文学术的专深为目标。因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者真正树立育人理念,转变职业技术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实行品德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的技能教育,而且要对其进行“为何而生”的人生理想教育,将“为学”与“为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04

一、二孩政策下儿科护理教学现状调整

(一)教学法改革

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这种非“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在临床中的实践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优化

伴随着当前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疾病预防和治理,而是要以患者为本,在护理中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重知识为一体的模式。今后全社会都会注重儿科疾病的预防,保证儿童的健康。所以,儿科的护理学的教学应该多加强在护理评估方面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对于疾病的防治方面。

由于护理教学目标的改变,因此,护理所用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变。目前,儿科护理教学主要内容已经从之前的疾病护理,过渡到现在的儿童健康的各个角度,逐步完善儿童的保健指导方面,特别加强对于儿童心理问题发育方面的知识。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在教学内容中,开始增设关于儿科护理的法律内容。

如何将学校的实际教学和临床护理巧妙地链接起来,这是学校进行临床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现在的新版教材,越来越和国内外的护理发展趋向于一致,目的一是为了适应国内的一些相关的政策,使得教学内容和护士的一些执业考试相连。二是为了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临床技术,学习一些儿童护理的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而且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更多国际性的护理人才。

(三)教学技术改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现在被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形、视频动画以及声音文件等,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用口述的方式难以讲清楚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来,更加得直观、贴切。可以逐步录制更多的护理精品课,供给其他教师进行参考,学生课下学习等。目前,已经建立了儿科护理学的精品课程、网上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困境。运用这个庞大的网络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视野范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为丰富的儿科医学护理知识。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网络互动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医学机理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制作,如制作一个小儿心脏发育的形成过程,血液循环系统的制作等,这些都能够作为非常好的护理素材保存下恚以备今后的使用。

(四)在见习和实习资格上的改变

儿科临床护理实习这是护理教学的实践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完护理知识后进行临床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当中,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护理知识运用到临床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在护理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儿科护理中,见习、实习方面的改革也在悄然进行着,针对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如见习课程设置有某些问题,见习、实习生的学时比较短,而实习人数较多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改革,解决实习的相关问题。

二、二孩政策下儿科护理教学的建议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这有着极大的意义。

不过只是单纯依靠教学方法的改变,却没有改革课程的评价方法,这样收到的成效甚微。

在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知识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通过教学将这些知识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真正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该弄明白要通过何种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如通过何种考核的方式和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起着决定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技术的变化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以往传统的教学变得更加得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小了理论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最后,通过运用一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优化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在网络中获取到课堂之外的护理知识,提升个人的素质。真正实现护理资源的共享。

篇3

2学生对工作岗位有畏惧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天价医药费、不交钱拒绝抢救以及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拿回扣现象,更有患者家属打护士的情况,这些严重扭曲的医患关系,给医疗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之出现了对工作岗位的畏惧心理。

3医院在学生见习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医护人员的关键环节。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服务对象是儿童,不论是病史采集还是护理操作都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学生在医院,尤其在综合性大医院实习期间,儿科作为小科室,临床实习时间缩短,甚至有些医院根本就不安排儿科实习。另外,医患的紧张关系也使临床见习、实习更加困难,带教教师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够提供给学生当场分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少,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实习的需要。

4解决方法

4.1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力度

“要想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学校必须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换影音资料,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保证实验器材够用,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同时,由于儿科护理学课时少,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可以利用课余和周末开放儿科护理实验室,并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辅导,也可让学生将某些实验用品借回宿舍(如婴儿模型、尿布、奶瓶等)练习,使课堂上学习的各项操作技术能得到及时强化,以弥补课时少的不足,使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4.2丰富教师的临床经验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讲明、讲透。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到医院实践,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进行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熟悉了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生动的临床资料。同时,可以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这样既能弥补临床资料的不足,又能使教师再做一次“学生”,提升自我。

4.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如今,科学技术在提高,教育手段在更新,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2]。例如在进行更换尿布法的教学时,笔者先放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矫正,最后再次观看录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4.4对学生渗透关怀照护意识

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为女生,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如何去关心别人,不会主动维护别人的尊严,只会关注自我。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创立了人性照护理论,强调关怀照护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3],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4]。如用模型进行“婴儿盆浴法”示教时,教师不仅要强调关爱,还要体现出关爱,操作时要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清洗过程中注意左右手的交接要牢、要稳,在指导学生认真练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爱护模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懂得尊重、懂得爱护。

4.5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

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实习期间学生脱离学校教育,将会面对更为实际的社会现象和医疗过程中的不良风气,思想会出现很大波动。教师要进入实习医院,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目前存在的医德滑坡现象,用辩证发展和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评价社会,联合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适时开展如“假如我是患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等专题讨论,就现实问题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和探讨,使他们明白社会主义医德的丰富内涵,明确其职责所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5]。

篇4

一、从职业的要求用正面事例启发学生的“良知”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这样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意思表达了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小儿患者身上更是如此。因此,在讲授儿科护理学首场课时,作者讲了这样一个平凡的小故事:1997年某月某日,正值节假时期,某市级医院儿科收治了一位因肺炎并心力衰竭的极危重的昏迷病儿,值班护理人员少,有一位护士被安排特别护理班,正在此时她家里来电,告知其父病危速回。怎么办?她知道父亲原有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史,很少来电要她回家的,此次病情肯定不轻。科主任及同事们都要她回家照料一下,她想了想坚定地说:现在人员那么紧,病人那么多,大家都忙不过来,等几天病儿稳定后再说。言语平平,但字字铿锵有力。该病人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自后患者家属知道此事,被感动得流着泪说:“谢谢她,谢谢她……我们终身难忘”。讲完后,发现我们很多学生眼圈红红的,有的也被感动得流了眼泪。由此达到了启发学生良知的目的。

二、用反面事例激发学生的“良知”

无高尚的护理责任感可导致病儿不必要的身心损伤,本人讲授“婴儿腹泻病儿的护理”时举例说:某年的一个冬天曾有一个基层卫生院收治了一名8个月的婴儿腹泻患儿,该患儿精神状态很差,大便次数多达20余次/天,总是把衣服、被子、床单和身体弄脏。家属多次请求护士换被子和床单,并希望借用其办公室的炉火和水壶热点水给患儿洗洗身子,护士均没有允准,结果在入院第3天患儿皮肤出现了溃烂(褥疮),家属感到难受极了,气愤地要求转院治疗。讲到此,同学们个个感到痛心,说这些护士太没有良心,责任心。用以激发了学生的良知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