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6 10:29: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资源管理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资源管理技术

篇1

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水资源使用的具体情况来看,水资源的匮乏、分配不均以及社会经济布局与水资源不符的情况日益突出,在社会逐步向前推进的形势下,水资源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并且会变得越来越稀缺。从现阶段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状况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时,水资源工程的建设规模就已经相当巨大,目前则主要以运行调度、资源优化和环境保护等为主。在当前形势下,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利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研发方面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因此,必须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使得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管理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以“三条红线”作为基础,然而,“三条红线”在制定的过程当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供水量和用水量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到明确,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征,因此,几乎很难清晰划分出红线。与此同时,想要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作用并基于相应的控制指标进行有效的反馈,相关的管理部门就必须做出迅速的反应,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由于现阶段我国在水资源方面还不具备较为健全的管理体制,所以,除了要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完善性,还必须加强相关责任制的落实,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审核水资源管理当中无法进行量化和非硬性的指标,全面落实虚化和弱化的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支撑技术

2.1制定并不断完善综合管理技术

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理念为基础,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较强可靠性的管理体系,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想法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还要根据现阶段区域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确认其中的具体细节。制定出有关水权、用水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域限制、审核以及水资源管理责任等制度。而针对“三条红线”的规定和管理,都必须以管理技术作为支撑。此外,还要借助于红线控制的具体方法评价和计算水资源的开发。

2.2问题研究技术

针对重要的科学问题不断加大研究力度,能够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按照具体规定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必须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系统所具有的复杂性热点,尤其是影响水资源转变规律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在过冷或过热的气候条件下,水资源就会在时空当中进行二次分配,并且其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供求的平衡性,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就现阶段而言,气候发生的变化使水资源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水分蒸发和河流循环等方面,而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如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在可使用量、供水量和需水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2.3水资源管理规范化技术

要想使水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要提高相关技术的规范性,还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完善工作的基本程序。针对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制定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初期水权,把握好总量,提高水量的调配效率,严格管理取水权,实施定额管理制度,并控制纳污情况。综上所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未来发展。然而,从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还需针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技术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以此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篇2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曾研究指出,到2025年,非洲和亚洲至少有30亿人口不得不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世界上超过50%的人口也将会因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难以实现粮食自给。同时,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相继制定了与水资源相关的发展路线图,目的在于放眼未来,为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而未雨绸缪。

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水灾害加剧、水管理薄弱等问题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成为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网络化,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能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创新之举和科学方法。

1 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尤其是量化管理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考虑。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问题,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一直比较粗放,管理指导思想陈旧,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计量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水资源量化管理的需要,导致水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十分紧缺,而且对其利用效率不高、污染严重,其可再生性受到很大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变,即由过去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经验性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分散的条块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地研究和建设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 依靠网络科技管理

进入21世纪,水利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相关文件里明确指出:水利现代化,首先是水资源调控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应用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与高新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我国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1.2 国外发展经验

国际上比较重视水资源综合管理及信息化,在传统的定点观测信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3s(GPS、RS、GIS)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水资源管理实现了事件动态化和空间立体化特征。监控范围包括供水水库、地下水源、自来水厂、80km长的环城供水隧道干线、11个小区供水泵站及总长度为31526km的新老供水管网系统,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管理。其他有特点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还有:以色列、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建立的大型灌区优化配水管理系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税务局的流域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系统、供水公司的实时监控及自动调度系统、昆土兰州供水预警系统等。

1.3 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路

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水利部及时调整了治水思路,提出要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求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态坏境保护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切实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在重视工程措施的同时,特别强调重视非工程措施,强化科学管理的作用。这对于支持和强化我国水资源统一、动态、科学管理、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保障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监督和管理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网络技术的支撑能力

当代高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对水资源进行实施监控管理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当前,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代表了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发展方向。

数字模型和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技术核心。以丰富的综合信息为基础,采用现代水资源管理数学模型,为水资源的实施管理、调度提供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核心任务。这种模型势必突破“就水论水”的局限性,充分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

3 水资源管理系统

篇3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初步认知

1. 1常态与应急状态及其相互关系

常态通常指持续出现或是经常发生的状态,又称正常状态或一般状态。常态管理,是指相对于平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处于正常运行态势下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维持正常的需求,防止累积效应的发生,尽量减少应急发生的机率,管理的途径主要是控制管理。

应急状态是指特殊的或不经常出现的,或需要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有时也称为紧急状态,大致可分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和重大社会事件3种。应急管理是指为应对各种危机情景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计划与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全过程。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在非常情况下牺牲部分利益,保全大局,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系统在特殊情境下的可持续运行,管理的路径主要是风险管理。

常态和应急状态的区分体现在3个方面,即状态存在或是发生的概率特征、事件发生的差异性影响或结果、管理或应对途径的差别化。基于系统视域的角度,常态和应急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依存和转换两方面的关系。

1.2对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认知

由于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尽管常态和应急状态的情景和管理的路径存在差异,但综合两方面情景的统合管理的思想长期存在,并被运用于管理的实践当中。常态和应急统合管理,将理性的控制过程和高效的风险减免机制相互结合,通过博弈应急管理和常态管理各自牺牲一部分利益,实现全局最优。表征是应急管理常态化,常态管理应急化;本质是各种极值的均化,即把风险转化,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降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常态采用常态管理手段,应急状态采取应急管理手段。对于统合管理,同时考虑常态和非正常方式进行管理。由于突发事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未预料事件占了部分比例,所以应急管理不是消极防守,应对这些未预料事件,首先要建立应急预案,在日常过程中就要采用经济、法律、科技等一系列的手段对风险灾害进行预防,提高应急决策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好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2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理论探析

2. 1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水循环基础

常态和应急管理实质上是对水循环过程的某一区段采取人工调控措施的行为。对于一个完整的自然水文过程来说,年际和年内的丰枯周期性变化是其最大的特征,趋势性和随机性特征则叠加在周期性特征上,形成水文过程的整体特征。一个区域的年内水文过程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平水段、枯水段和丰水段。受随机性的影响,不同阶段的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自然地理特征、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不同水文区段的水量分配过程见图1所示,其中绿线为由降雨形成的对区域地表和地下水的实时补给所提供的供水量,红线为区域社会经济耗水需求量。丰水期降雨量大,除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外,还形成对当地地表、地下水的年度补给量,以及河道正常下泄量。当降雨出现峰值,河道正常下泄能力难以满足水量下泄要求时,则出现不可控下泄洪水,严重时形成洪水灾害。在枯水期,由于降雨直接形成的供水能力降低,社会经济耗水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较丰水期有所增加,二者之间呈现一定差额,那么在丰水期或者是丰水年通过地下水、人工调蓄工程等所蓄存的水将发挥供水效用。当地下水、人工调蓄工程等的年内、年际调节供水量总量大于这一差额,则区域水资源供需可达到平衡,反之呈现缺水状况,此时区域供水将通过挤占生态用水、限制用水等非常规方式实现,但是当缺水量达到区域不可承受范围时,干旱灾害发生。

图1年水文过程的水量分配及其调控管理

2. 2基于全水文过程的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

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就是立足于自然水文的年内与年际整体过程,将正常状态下的水资源管理和非正常状态下的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基于自然水循环系统全过程调控的水资源管理,从而实现将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除涝和抗旱减灾等有机融合,提升水循环调控效率,增强水安全保障程度。具体来说,对于水文过程的常态管理也就是指对于一定概率范围内的水文事件或是过程进行调控和管理,如P=90%概率范围以内;对于水文过程的应急管理是指对于一定概率以外的水文事件或是过程进行调控和管理,如P =90%概率范围以外。对于应急状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般应急状态和危机管理状态,其中危机管理状态是指更小概率水文事件发生情境下的管理,如P = 97. 5%以外或是连续几个P = 75%的枯水年。不同水文过程对应的状态及相应的管理模式详见图2。

图2基于全水文过程区间的水资源常态和应急统合管钾

2. 3中国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策略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等新技术的使用也为中国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目前,针对中国水文水资源情势及存在问题,提出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实践的基本思路,即“以丰补枯,以平缓枯、以枯解丰,丰枯联凋,化害为利”,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提升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提高水管理和调控效率。

2. 4实现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模式体系结构探讨

(1)全过程水信息共享融合实现信息共享是促进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基本条件与要求,有必要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加以规定和执行。在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中,水信息的共享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水资源常态管理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保障各自管理措施的全面性和均衡性;②水资源管理部门与涉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包括气象、地质、环保、建设等部门,提高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科学性;③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水信息共享,提高公众对于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管理的认识,保障各种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措施的顺利执行,同时积极听取公众意见,改善水资源管理方式。

(2)水循环状态识别控制正确把握和识别水循环状态的临界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常态或应急调控措施是实现水资源统合管理的关键。水循环系统常态、防汛应急及抗旱应急状态的识别调控主要包含防汛应急状态的识别调控和抗旱应急状态识别调控两个方面内容。

(3)各类水工程联合运用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枢纽水库的优化调度是实现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重要措施,在技术保障条件下建立起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制度是促进统合管理发挥实效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优化调度就是发挥水利工程调节作用,使其防洪、供水、发电、生态等多重效用达到最理想化实现。

(4)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水资源综合配置制度是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对区域和流域水资源在各种水文条件下的综合优化配置,明确各种水文条件下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作为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综合管理的基础。水资源综合配置结果一方面作为常态管理的基本依据,指导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对极端水文条件,主要是极端干旱情况下的水资源供给与需求进行平衡分析,探究干旱应急状态下的水资源开源和节流措施。通过综合配置,促进常态与应急管理的联合。

(5)涉水事务综合管理模式加强水量调度过程中的部门协调和体制改革,是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重要的组织保障。

结语

水文水资源统合管理是在民生水利理念下,努力适应中国水文水资源条件和情势的探索,是水文水资源常态和应急管理双重情景中的策略选择,是对未来水文水资源管理发展模式的积极研讨。

篇4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5501

引言

在信息领域,目录服务体系是统一管理数据资源的有效途径。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通过数据源管理能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在目录服务系统中的注册,利用元数据对已注册水利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描述,最终实现对水利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数据源即数据的来源,是对水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抽象。元数据,又称元资料、中介资料,是描述数据的数据。通过数据源管理能够实现数据的注册与元数据的发现。

本文从技术角度来探讨在构建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过程的数据源与元数据管理,并提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1 相关研究

近年来,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数据源与其元数据的管理方法一直是水利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从理论角度用元数据来描述水利信息资源。朱星明等探讨了基于数据元的水利科学数据交换,阐述了水利科学数据的数据源标准体系结构,为实现水利信息共享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王卫等研究了水利行业基础数据应用系统的建设,未利用元数据来描述水利数据,而是直接管理各种分散存储在关系表中的水利统计信息,避开元数据直接管理具体数据不易于后期的系统维护与重构,也会造成多系统间信息共享上的困难。目前,涉及水利信息资源数据源与元数据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一数据类型,且以地理空间数据较多,为此本文将从技术上研究对3种数据类型的水利信息资源的数据源与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机制。

2 水利信息数据源管理框架

数据源是提供某种所需要数据的器件或原始媒体,在本文中指的是能够提供水利信息资源的原始媒体。元数据是数据源下水利资源的描述信息。

水利信息数据源管理的框架如图1所示,本文按照水利数据的表现方式,将数据源分为关系库、遥感库和矢量库数据源3种类型,元数据类型分别是关系、遥感和图层元数据。水利信息数据源管理提供数据源的注册,元数据的发现、自动抽取、注册和更新等服务。其中数据源注册支持3种水利信息数据源的注册;资源共享用于支持对注册数据源中的数据资源进行共享;元数据自动抽取用于抽取数据源中数据资源的元数据;在数据源的数据中资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元数据发现服务会监测到其更新,并通过元数据更新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更新。

关于元数据标准,国内外对涉及水利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已有大量研究,主要成果有:ISO 19115-2003,GB/T l9710-2005,SDS/T2112-2004,SL420-2007,和 SL473-2010,等,这些标准主要针对特定数据格式(矢量、遥感)的水利信息资源,在统一描述属性(关系库数据)、矢量和遥感数据等水利信息资源上显得不足。故本文采用笔者研究小组定义的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元数据来描述水利信息资源。

本文将以“数据源的注册-元数据的注册-元数据的更新”为主线,分别阐述以下几个问题:1)数据源注册机制,实现数据源的注册和判重;2)元数据注册,实现元数据的发现、注册和审核;3)元数据更新机制,实现在水利信息资源更新后程序化地更新元数据。数据源管理框架如图 1 所示。

3 水利信息数据源管理中关键技术应用

3.1 数据源的注册

数据源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数据源自身和管理机构的描述信息。通常在数据库中需要2张表来存放数据源的相关信息,一张存放数据源的描述信息,另一张存放数据源管理机构的描述信息。在注册数据源时,首先要判断该数据源是否已经在系统中注册,判断依据以数据源描述信息为主。对于关系库数据源,如果IP地址、端口号和用户名相同的关系库数据源在系统中已经存在,则该次数据源注册将会失败,否则注册成功。数据源成功注册后,为该数据源分配1个唯一的ID作为标识,其下的元数据信息将通过该ID与数据源关联。相关表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3.2 元数据的注册

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元数据描述的是整个水利信息资源,有部分选填元数据项。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信息资源,定义了相应核心可查询目录服务模式和核心可返回目录服务模式(核心元数据子项),利用元数据项子集描述特定类型的水利信息资源,达到提高系统响应效率的目的。

3.2.1 元数据的存储

按照元数据规范,完成元数据项的填写后,将会生成1个符合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元数据标准的XML文档,为了提高目录服务发现的效率,本文将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元数据标准的核心可查询和返回目录服务模式提取出来,存储到关系数据表中,并建立相应的倒排索引。由于水利信息资源数据类型的不同,相应的核心可查询目录服务模式也会有差异。

本文采用2层继承结构来存储元数据,在数据库中表现为父表和子表。父表中存放水利信息资源各核心元数据项子集的公共元数据项,子表中存放各种核心元数据项子集的特有元数据项。采用这种2层继承结构来存放元数据有着比较明显的优点,如果系统中新增加1种水利信息资源数据类型,数据库中原有表结构不需要更改,直接增

加1个相应子表即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元数据的存储类图如图3所示。

3.2.2 元数据的自动抽取

不同数据类型的水利信息资源具有不同核心目录服务模式和自动抽取的元数据项,为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后期维护,本文采利用抽象工厂模式创建一系列标准接口,屏蔽底层实现。抽象工厂模式定义是:提供1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他们具体的类。

AbstractMeta 是一个抽象产品,它可能有3种不同的实现,RMmeta,RSMeta 和 MapMeta 就是对抽象产品的具体分类的实现。

利用抽象工厂模式,不同类型的元数据的抽取任务就实现为不同的具体类,共享同一个抽象产品接口,这样就可以将具体的发现元数据实现机制屏蔽在接口之后。

3.2.3 元数据的注册

元数据的发现,方便元数据管理员查看数据源下到底含有多少元数据,只提供核心可查询和返回目录服务模式。当元数据管理员要注册1条元数据时,就需要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元数据规范提取元数据描述信息,最终形成1个待审核的XML片段,成功审核后即完成元数据的注册。考虑到以后数据量非常庞大时,数据库可能成为性能瓶颈,所以本文将待审核的和审核成功的元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表中。这样有利于以后利用数据库垂直分区(将不同的表放到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上)技术,以减轻单个数据库上读写压力。

3.3 元数据的更新

在元数据注册成功后,它指向的真实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动,比如关系表的字段数、记录条数,所以需要定时进行元数据描述信息的更新。

3.3.1 元数据的更新依据

如何判断元数据是否应该更新,这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于关系库数据源,判断依据为表的最后一次DML和DDL时间;对于遥感库数据源,判断依据为遥感影像文件的修改时间;对于矢量库数据源,判断依据是图层信息的修改时间。

3.3.2 元数据的更新策略

本文采用自动和手工2种方式来更新元数据信息。在系统启动时,开启1个后台线程,定时扫描已注册了数据源的水利信息资源,如果符合更新条件,则更新该资源的描述信息。定时线程的更新时间一般定在凌晨以后系统负载比较小的时候,这样不会影响用户正常访问系统。当然元数据管理可以手工触发更新操作,粒度可以到达数据源下的某具体的资源(1 张数据库表、遥感影像或矢量图层)。

3.4 应用实例

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的数据源与元数据管理机制,根据国家水利数据中心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水利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制定。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管理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信息资源涉及的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空间)、土壤侵蚀、灌溉、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 8 个专题信息库,涵盖了属性、矢量和遥感影像数据等类型的水利信息资源。目前,本文提出的管理方法已经成功地运用到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中,实现对属性数据、矢量图层和遥感影像等类型的水利信息资源的数据源注册,元数据发现,元数据自动抽取和更新功能。在数据源注册方面,能够实现上述8个专题库中3种数据类型的数据源注册;资源共享服务能够实现对上述 8 个专题库中属性数据(关系数据库与数据表)、遥感影像数据和矢量地图等数据资源的共享;元数据自动抽取能够自动地抽取出属性数据中关系数据库的联系信息、关系数据表的表结构、库表的中文名称,遥感影像数据的波段、投影参数、坐标参数、时空范围、分辨率,矢量地图的时空范围、几何数据对象等元数据项;元数据更新服务能够在监测到上述数据资源变化情况后,自动或手工抽取变化后的元数据,并进行元数据的更新。本文的数据源与元数据管理机制在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管理机制能够很好地管理水利信息资源的数据源和元数据,并为目录服务体系提供基础。

篇5

电信业作为基础服务行业,信息化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电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在世界范围内均位于前列,但资源管理支撑系统的更新发展却稍显落后,对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制约。笔者从事多年电信企业管理,从资源管理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提出了以地理数据标签为特征的资源管理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历史与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信行业的业务量以平均每年近一倍的速度实现快速增长。为提高电信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在1995年开始建设“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即“97系统”,实现了中国邮电业的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为电信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电信业改革的深入,几大运营商数次进行重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7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2005年以后,各运营商结合自身需求,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和扩充,形成了现有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对支撑着中国庞大的电信客户群体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电信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行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不足

现行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尽管在各电信运营商中的名称不同,但都是以生产系统为主体进行建立的,在目前电信业务种类繁多、用户需求至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无法更好的支撑业务需求。主要有以下两点不足:

1. 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需求。早期的资源管理系统是按照“业务”划分进行建设,主要有窄带营收系统、宽带营帐系统、号线系统、网管系统等系统。以上系统是以完成某项业务特定需求而建立,较少考虑与其他系统的交互。由于没有用体系化的方法来统筹,故各系统间数据交互性差,不能有效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形成“信息孤岛”。

2. 无法满足决策指标同屏展现的需求。电信企业必须拥有及时准确的决策定位能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为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现行系统是面向内部生产的,无法体现区域人力资源及财务状况等关键数据,而这此类数据是重要生产资源,在资源管理时要统筹考虑。

三、以地理数据标签技术为基础,重塑资源管理模式

电信企业的网络、人力、市场资源存在各自特点,如何将这些资源通过共有的属性进行关联,进而实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间的“化学反应”,使企业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是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

在对电信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网络、人力、市场资源的全面研究后发现,通过将资源数据附加地理信息,以地理信息的“共性”为基础,可以实现对上述三种资源进行整合。

我们以经纬度坐标数据为主,其他地理数据为辅,对网络、人力、市场资源进行标识,为各项资源数据附上地理属性标签。由于这种标签是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所以称之为地理数据标签。通过给网络、人力、市场资源打上地理数据标签,我们可以实现对这三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分析,从而达到盘活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四、资源管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1 系统设计思路及实现目标

通过地理数据标签技术给网络、人力、市场等资源打上地理数据标签,将各种资源融合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地图信息技术,将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出来,为电信企业各级领导提供一份详细的“兵力、火力配置图”,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2系统需求分析

良好的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我们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对需求分析按照两个角度进行了汇总分析。

4.2.1 按使用对象为目标进行的需求分析

使用对象分为业务管理层、管理控制层、决策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电信企业经营体系中的三级管理体系:基层经营班组、市分公司、省分公司。下面对各层级需要的功能做简单描述。

1.业务管理层

业务管理层是系统的最低层,需要实现对各类生产资料的初级分析,即地理标签定位。需要对网络、市场、人员按照地理分布位置分别使用标签进行标注,实现资源的地图展现。

2.管理控制层

管理控制层需要对业务管理层上报的数据进行再次的分析和筛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同屏呈现市分公司范围内的资源分布状况,提供各类资源调配动态趋势。

3.决策层

决策层位于整个系统的顶端,分析处理数据包括整个企业。该层对所有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对于下层提交的数据进行智能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深度挖掘数据背后所呈现的隐含信息,对企业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4.2.2按照系统数据处理阶段进行的需求分析

系统的数据可能来自系统本身,也可能需要外部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只有全面掌握全部数据,才能在此基础是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因此从该角度出发,将系统结构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处理层、相关数据交换层、统计分析层、结果呈现层。

4.3系统架构总体设计

4.3.1系统逻辑框架

通过地理数据标签技术给网络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打上标签,进行资源的标准化,由可视化展示层利用地图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源直观的展示给系统使用者。

4.3.2系统技术实现方案

系统采用JAVA进行系统的开发,JAVA的跨平台特性、安全性、健壮性为我们的后期开发、扩展提供了保障,中间件采用WEBLOGIC,数据库采用业界领先的ORACLE数据库。

五、地理数据标签技术的关键点

按照地理数据标签技术管理分析资源,需要有相关技术进行支撑和保障,下面对关键技术点进行介绍。

5.1在系统中如何定位地理标签坐标

坐标作为地理标签中的核心元素,如何快捷方便上报系统尤其重要。系统支持三种模式坐标上报:

5.1.1 GPS定位上报

通过手机终端的GPS模块可以方便的对目标信息进行地理标签的坐标标注。

5.1.2 通过WEB界面在地图上标注

采用地图API作为接口,通过WEB地图浏览和鼠标点击完成坐标点的标注。

5.1.3 地址解析定位

地址解析的方式是通过地图API的服务类Geocoder()构造函数来获取,针对一些已有地址信息的地理标签可以进行自动转换坐标。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基础数据通过地址来初始化坐标信息,实现导入工作。

5.2地理标签在地图中如何进行展示

5.2.1 用图标形式显示地理标签

根据坐标信息在地图中显示出地理标签所在地的位置。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图标来显示。通过API的覆盖物类Marker(point:Point[, opts:MarkerOptions]) 构造函数来创建地理标签在地图上显示。

5.2.2 如何在图标上显示地理标签名称

通过API的覆盖物类Label构造函数Label(content:String[, opts:LabelOptions])来实现在地图中显示地理标签的名称信息。

5.3地理标签如何在特定地图区域中显示

5.3.1 判断哪些地理标签在区域内

在地图中要按区域显示不同区域内的地理标签信息,必须首先判断地理标签的区域归属问题,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在地理标签属性中增加一个所属区域的标示来记录,虽能解决此问题,但在区域调整的情况下,需要对相关区域内所有的地理标签的属性重新进行调整,这在实际的操作中极为不便。因此系统通过地理标签点的坐标和区域的坐标进行计算来自动归属。

本系统采用射线判别法。所谓的射线方法,就是从要判断的地理标签坐标点向左边的水平方向画一条射线,然后计算这条射线和判断多边形区域的各条边的交叉点的个数。如果交叉点的个数是奇数,那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地理标签坐标点在多边形内部;如果交叉点的个数是偶数,那我们判断该地理标签坐标点在判断多边形区域的外部。使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来大部分情况,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我们做特殊的判断处理。

a)地理标签坐标在区域多边形边上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地理标签坐标在区域多边形的内部,我们可以在应用射线方法之前做判断。

b) 射线和区域多边形的某一边重叠

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判断出来射线和区域多边形有无数交叉点,所以我们只需忽略该该情况即可。

综合利用上面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地理标签的点坐标与地图多边形区域的位置关系了。

5.3.2区域内不同地理标签显示切换

在区域内存在不同信息属性的地理标签,如果在区域中同时显示,会造成地图同时显示过多的地理标签,如何能按照不同属性根据用户需要来切换显示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系统通过对不同属性的地理标签进行分组处理实现。在取消显示的时候,通过地图的getMap()属性首先获取覆盖物所在的map对象。然后根据对象属性的标识使用API的覆盖物方法removeOverlay(overlay:Overlay)进行清除选择的地理信息标签。

在选择要显示地理标签分类的属性时,首先根据属性的标识从数据库获取该区域内所有的坐标信息,然后通过地图API的覆盖物方法addOverlay(overlay:Overlay)实现地理标签在地图的显示。

5.3.3自定义区域信息统计实现

除了根据特定区域方式来显示地理标签信息,有时无法满足信息管理的需要,为了能实现此功能,需要在地图中手工绘制区域来实现地理信息标签的数据统计和显示,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地图API的覆盖物类的Polygon构造函数将选择的坐标数组绘制多边形覆盖物。

Polygon(points:Array[, opts:PolygonOptions])。

在显示区域的同时,将点坐标数组通过数据库查询判断区域内的地理坐标信息数据,为了能够提高查询效率,系统先根据多边形的顶点创建的矩形区域来进行第一次判断,然后根据查询的结果集使用射线判法来循环判断坐标点是否在多边形内。

通过判断将区域内的点坐标信息使用Marker构造函数在地图中显示。

5.4地理标签如何在区域展示详细信息

在地图中显示的地理标签信息,由于显示界面的问题只能显示标签名称,但对于地理标签的其他内容的信息无法全部显示。为了能够全面展示信息内容,通过信息窗口技术来实现。当用户鼠标点击对应的地理标签的图标或名称时,通过对地理标签的图标和名称的监听事件addEventListener(event:String, handler:Function) 来判断用户是否点击,触发显示详细的信息。

六、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实施效果

该系统将网络、人力、市场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各种资源的统一调度,达到了整合电信企业资源目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公司的经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6.1改变资源管理模式。系统利用地理数据标签技术,结合电信企业特点,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和市场、网络、人力资源等数据资源。使决策层实时了解分公司、经营部基层班组的资源配置现状,准确及时提供基层经营单元市场发展需要的基础资源数据,实现公司、分公司、经营部层面的资源实时的监管。

6.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各种信息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原有分散的信息源进行了高效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在不增加人员和投资的情况下,充分释放公司生产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作业效率、市场响应速度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应电信企业转型发展要求。

6.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系统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对公司最小管理单元“网格”的成本核算,详细了解每个管理单元的盈亏情况,对网格的每位员工所负责的市场区域、在网客户、营销进程、营收结果、网络资源及利用情况进行实施掌控,提升经营效果,降低运营成本。

七、系统下一步优化方向

通过实际应用,运用地理数据标签技术的资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是成功的,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7.1基础数据交叉分析难度大

在系统基础数据分析中,同一类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属性不同,对数据进行交叉比对时难度较大。

7.2部分数据手工录入,更新周期长

部分网络资源原有系统数据不包含地理信息,由手工录入系统。因此该部分数据更新周期长,易发生差错。

7.3大数据的挖掘深度仍显不足

系统对数据进行的分析基本可满足经营需要,能够反应业务的发展趋势。但对海量的大数据,挖掘工作还有待加强。例如对单区域人员劳动产率进行分析预警,对用户流失原因进行分析等。

参 考 文 献

[1]齐飞.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邮电大学,2012.

[2]罗秀金. 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清华大学,2004.

[3]林海英. 基于GIS的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篇6

 

【关键词】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用户关系管理

1.引言

前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是大学的头脑,那么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句话体现了图书馆在大学中的重要性。而数据挖掘是知识管理应用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讨论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及规则。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医学、教育等领域。比如:通过对病历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到病人容易患哪种疾病以及有什么健康方面的风险和缺陷等信息。这项技术也可以用在图书馆图书资源服务方面,如:从图书馆的借阅数据库中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等信息。

 

本文所介绍的样本是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数据库。在没有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之前,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有藏书1125330册藏书(截至到2009年4月)。在2009年4月底我校应教育部的要求做了一次资产清查工作。在这次清查中,我校图书馆也对图书利用率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2007年8月到2009年4月这个时间段里,只有394067册图书在流通,其它的近65%的图书几乎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为了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水平,掌握读者的借阅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华北电力大学原来是一所纯工科大学,在新世纪它转换为一所文、理、工科兼备的大学。学校的转型使得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有所变化;读者的学科覆盖面广了,图书的利用也发生了变化。这次的数据挖掘为了照顾覆盖面的问题,选择了大二、大三和研一的学生从2010年6月到2011年3月的228347个数据库借阅记录;而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总数是7235人。

 

为了达到数据挖掘的目的,我们引入了商业管理中的用户关系管理模式。我们把图书馆当作企业,读者当作用户,图书当作商品。本文将介绍企业经理是如何了解用户的需求、上市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方法。在这里也引入了数据仓库来载入数据,建立图书馆借阅数据的数据仓库,使用“在线分析方法”(OLAP)的数据挖掘技术来对建立好的数据仓库进行挖掘。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读者的需求和习惯,给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新图书资源的参考决策,制订新的用户服务策略。

 

2.数据挖掘方法

本文介绍的数据挖掘是基于从2010年6月到2011年3月的228347个数据库借阅记录,这里包括7235个读者信息和82459个书目信息,以及相关的数据文件。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使用了南京“汇文文献管理系统”;它的主数据库是Oracle 9.0数据库;主数据库的服务器采用了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 SP4操作系统。在本文介绍的数据挖掘中把主数据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导入到另外一个服务器中,这样的安排可以避免主数据服务器在执行数据挖掘操作中负载比较重,这也提高了执行数据挖掘操作的效率。下面的图表示了如何建立数据仓库和执行数据挖掘算法以及发现有用信息和规则:

 

图1 数据挖掘的总体说明

总体上讲,读者借阅数据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数据库。本文介绍的借阅数据库的容量将近8.5G。其中包括几百个相关的数据表,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借阅信息以及书目信息。下面介绍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步骤:

 

(1)数据收集。首先和图书馆流通管理员进行交流,确定读者信息和借阅的时间段。然后从借阅数据库中近百个表中选择有用的数据。

(2)数据聚合。这个步骤是将选择好的数据进行转换,把它们转换成相同格式和尺寸的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在未来的数据分析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然后把数据载入数据仓库。

 

(3)载入数据仓库。在这里我们在分析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安装了Oracle 9.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两种数据库。目的是为了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中的DTS工具(数据传输服务)来进行数据仓库的构建。把数据从Oracle数据库导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然后使用DTS工具构建数据仓库。

 

(4)数据挖掘。如上文介绍,本文采用的数据挖掘的方法是OLAP(在线分析方法)。它提供了从数据仓库中即时的查询和分析信息。OLAP具备精简数据、放大、轮换、复杂计算以及制作模型等特点。OLAP将图书馆借阅数据库的海量数据构造成三个维度:读者、书目、时间。读者就是样本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书目就是读者所借阅过的书目。时间就是从2007年6月到2008年2月这个分析用的时间段。并且使用Microsoft OLE DB技术连接数据库。最后,OLAP产生的Excel表作为分析的载体和结果。

 

3.分析结果及应用

本小节将介绍数据挖掘的结果。主要有下列结果:

(1)借阅人次情况;

(2)男生和女生借阅书目种类的覆盖情况;

(3)所有种类的书目在每个阶段的借阅增长率的情况。

表1 借阅人次情况表

年级 大二 大三 研一

借阅人次 男 女 总体 男 女 总体 男 女 总体

4 5 9 4 7 11 6 7 13

表2 曾经借阅过图书的读者的比例表

年级 大二 大三 研一

百分比 73.3% 84.9% 98.2%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图书利用情况比本科生要高。女生比男生的图书利用率要高。这说明研究生对图书的兴趣比本科生要高;女生对图书的兴趣比男生要高。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借书的情况要远远高于本科生,而且大学三年级的读者比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利用图书的情况要好。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研究生对图书在学习中作用的认识要高于本科生;而且大学三年级的课业比大学二年级的重,对图书资料的需要也比较高。在这里我们也看到大学二年级的读者利用图书的情况不是很好。图书馆方面采用了在平面和网络上举办“好书推荐”活动;纸质和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重点收集大学二年级读者的反馈意见。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在2011年7月,这个比例提高到81.5%,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税工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税收控管能力不断增强,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仍有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现有防伪税控系统只加密发票七要素的局限性,通过伪造发票、篡改发票信息等手段,非法谋利。为了有效防范新型涉税违法案件(“雷霆一号”)的发生,国家金税工程主要承担者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有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上实现了发票信息的汉字防伪。

新系统在原有发票七要素防伪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购销企业名称等票面重要信息的防伪。自2010年12月启动试运行工作以来,为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并进一步提升识别通过率,航天信息专门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持续推进汉字防伪技术的升级研发。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基础上,依托发票汉字防伪技术,针对稀土行业的特殊字符展开防伪攻关,对稀土企业开具的稀土发票进行有效的开具管理与开票数据的分析监管,为我国以税务信息化手段跨界资源监管提供了可行性的有效助力。

防堵发票漏洞

作为金税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航天信息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是为控管增值税,扼制利用发票偷税、骗税,防止税收流失而研制的。自研发成功以来,目前该系统已成功覆盖350多万户增值税纳税企业,以及全国各级国税单位,不仅为国家税收征管提供了有效技术保障,同时也为国家税收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近年来不法分子偷税、漏税的手段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该系统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强防伪手段,从而有效打击日趋多样化的偷、漏税行为,保障国家税收不流失。

为了加强增值税发票票面信息的防伪特性,有效防范不法分子篡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等汉字信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航天信息在原有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上实现了发票信息的汉字防伪。新系统采用数字密码和二维码技术,利用可以存储更多信息量的二维码替代了原来的字符密文,并在加密发票七要素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购销方企业名称等信息的加密、报税采集和解密认证。自2010年试运行以来,该系统凭借防伪能力强、防伪信息量大、兼容性好等三大特点使发票防伪更上一层楼,更进一步地从税收和发票源头上防范了偷、漏税等行为的发生。

篇8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3、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1][1]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2][2]。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3][3]。

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4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篇9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 A

“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一方面,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如:中部、东部、南部地区。而另一方面,国内还有很多地区严重缺水,例如:西北地区,北方某些地区。在优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代社会,重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对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

1国内水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国内水资源丰富,但同时我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人均水资源量与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国内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增加了水资源的管理难度。

国内水资源分布及不均衡,据统计全国699个城市中就有400多个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而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人畜饮水都有困难。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国家政府主导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地区的供水问题,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还是依然存在。

(2)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国内80%的中小河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分析国内水资源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一方面,国内工业发展迅速,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而相应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还比较有限。不能处理的工业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河流,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

(3)水资源浪费严重。

虽然国内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例如:农田灌溉方面,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农田灌溉还是采取传统的沟渠灌溉方式,不仅粗放而且对水资源的浪费极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在农田灌溉用水占到了全国用水总量的80%,而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50%还不到。

(4)水资源管理方式落后。

国内水资源管理主要还是有政府单位在主导,由于国家政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视和投入相对还比较有限。另外,国内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从国内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比较落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的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或体系,规范水资源的调度。对国内水资源分布现状的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国内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不断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

2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创新策略

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国内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效率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要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首先要明确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益作为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在可持续管理理念实现了水资源科学利用,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污染。在可持续开发管理理念将水资源的利用、回收、重复利用作为管理的重点。其次,在水资源管理单位、全社会大力开展水资源可持续使用的宣传,在全社会构建一个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氛围。最后,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理念写进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以制度规范水资源使用行为。

(2)在全社会做好保护水资源的媒体宣传。

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仅靠政府单位、或某些企业是实现不了的。要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就需要调动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的利用。重视各种媒体对于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报道,让社会认清国内水资源分布的情况,让更多人认识对节约用水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节约用水环境。最后,通过有效的宣传要让全社会认识到水是国家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如果全社会不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有一天水资源将成为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

(3)尽快建立集中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水资源的管理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责任机构担任,国内要尽快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统一指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国内的大小河流大多是跨省跨域,而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很多时候因为涉及到跨区域而导致一些制度、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建立集中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就能有效解决地域对资源管理的影响,保障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通过集中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协调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资源,积极投入到水资源的管理中。同时,建立集中化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能提高水资源管理单位的权利,实现对社会水资源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管。

(4)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结果要回归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益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农田灌溉基础设施中,重视灌溉水渠的修建,防止灌溉过程中的水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封闭的灌溉水渠能减少水灌溉过程中的蒸发。鼓励农民在农田浇灌中采用喷淋浇灌代替传统的灌溉方式,喷淋灌溉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一套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的监督和奖励机制,对灌溉、工业用水效率较高的地区可以降低水费标准以此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其次,重视污水处理企业的建设,尽快提高国内的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最后,重视水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大在这方面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例如: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

3结束语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全社会营造节水舆论环境,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都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篇10

1水资源管理概况

于2001年实现了对甘肃省水资源的全面、科学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对当地水资源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最终希望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定的甘肃省水资源管理方案,加强对甘肃省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实现当地水资源管理的目标以及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意义。

2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

甘肃省是我国内陆省份之一,全省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降水量极少,生态环境抵抗力差,地势多为高原和丘陵,当地呈现地多水少,地高水低的水资源分布形态。尤其在高扬程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增加了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难度。

2.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甘肃省农田灌溉工作落后,主要是通过漫灌的方式灌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极低;此外,人们日常生活节水意识较差,水资源少却不能有效利用,使得甘肃省水资源匮乏问题更加突出。

2.3水资源定价不够合理

水资源物价管理部门只按照水的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来收取水费,不仅违反了水资源的价值规律,也造成了水资源管理的恶性循环,阻碍了甘肃省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4执法力度不够

在水资源管理中执法力度不够,常常引发由于相关利益冲突而导致的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破坏水利设施的案件屡禁不止,这给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5科技支撑不足

由于甘肃省内黄河流域面积大,治理任务艰巨,管理操作复杂,因此对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目前,水资源的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水平较低,科技支撑不足,致使甘肃省水资源管理工作一直处于缓慢推进中.

3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对策

3.1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

贯彻依法治水、科学治理的理念,水管部门要努力做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避免各自为政、多头治水现象的发生。统一农村与城市的用水标准,科学、合理的核准水价,从而实现用水许可管理能力的强化以及水资源费用的合理收缴。

3.2优化水资源配置

由于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地区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抵抗力差,生产技术水平低的状态,因此,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依靠水资源管理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效益[2]。

3.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由于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的水资源极为匮乏,所以,针对当地农业发展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更新农业技术,以高水平的灌溉方式替代传统的灌溉方式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应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实现生产、生活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加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原有的水利基础设施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实现农业安全用水的同时提高灌区的调蓄能力,为解决城市、工业用水需求以及远程供水问题提供新思路。

3.5发挥雨水集流工程作用

可以通过借鉴“121雨水集流工程”建设当地的雨水集流工程,充分发挥雨水集流工程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人民的用水压力。

3.6建立水权转让制度

通过水权转让的方式带动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改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优化调整水资源的消费结构,让人们参与到水资源的管理中,从而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实现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化。

3.7引入市场机制

传统的低价以及无偿用水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今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形势。将水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水价,通过建立完善的水价体系以及运营方式提升水价,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当地经济的增长。

3.8公众参与水资源的管理

要注重培养群众的节水意识,通过节水宣传教育调动人们共同管理水资源的积极性,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全民化、普遍化。除此之外,在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建立相应的群众水资源管理协会,引导用户参与水资源管理,从而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科学、高效化。

3.9严格水政执法

推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政策,严格落实依法执政方针,做好群众的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管理氛围,切实做到引导和惩戒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维护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用水秩序,从而提高人们用水的法律意识,减少相关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执法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提高其执法能力,以确保水政执法科学、有效的落实和贯彻[3]。3.10增加科技投入甘肃省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因此,各部门的协调及资金支持都要切实做到最优,此外,通过增加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先进的施工设备,以科学技术作为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支撑,对该地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甘肃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治理等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沿黄高扬程电力提灌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很难实现一体化管理,管理上的“不给力”造成了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障碍。水资源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不但牵涉到对地表水、地下水的管理,还牵涉到大气水等的管理,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要实现对这个庞大系统的管理是极为艰巨的,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需要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但是实际上,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管理比较分散,比如地表水、地下水等往往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水资源管理处“信息孤岛”状态,各个管理部门之间都坚持“各自为盈”,在涉及到某些利益问题时,各部门之间又往往互相推诿,导致水资源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度仍然不够,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还处在一个“干打雷,不下雨”的尴尬局面,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资金投入迟迟不到位。同时,不能做到水资源管理资金的专款专用,原本被用来进行水资源管理的资金往往被挪作他用。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仍走“老路子”,不注重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首先,在我国很多地区,城市的供水设备普遍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在工业节水方面新技术的使用“寥寥无几”,工业节水技术的落后使得工业用水居高不下,工业用水的可循环利用率偏低,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生产效力下, 我国的水资源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我国工业用水消耗量巨大。一些工业企业尽管供水设备和节水技术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但是仍然原地踏步,为了眼前利益不愿意更换新设备,不愿意引进新技术。这些都使得我国工业所排污水的利用率极低,无法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

(三)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号召还未能深入人心。数据表明,我国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我国水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节水技术跟不上,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浪费,我国农业灌溉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这一方面是因为灌溉技术和灌溉配套设备落后,造成灌溉水的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薄弱。除此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水浪费也是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除以上要素外,水污染严重、过度开采等也是造成我国水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以使用新技术、推广节能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根本。首先,应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采用新技术,比如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循环利用技术。我国降雨量丰富,要加大对雨水的收集,这样可以缓解用水压力。必须根据我国雨水分布的特点研发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提高雨水的使用率。必须在各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这是实现工业节水的必然途径,比如,可以推广利用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可以发展工业废水的零排放技术,可以发展工业外排废水的回收利用技术。除此之外,在我国大力推广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节能技术也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途径,比如可以推广一些节水用具,可以发展工业冷却水和洗涤水技术。而针对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必须要推广新的灌溉技术和灌溉设备,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制度是保证,必须努力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一体化,必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国水资源管理比较分散,组织机构设置重叠,管理混乱,难以实现集中化控制,难以实现各部门的协调高速运转,水资源管理处于一个低效状态。因此,必须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长远规划,让各部门都围绕这个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并围绕这个规划实现各部门间的沟通,保证各部门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保证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工作。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健全法律法规,要加快相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水资源各项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力度。要以管理为保证,切实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节水和防治水污染是关键。首先,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要强化全民节水意识。要在全民中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要让所有民众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节水意识,让他们身体力行,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除此之外,要加大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力度,要让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远离水资源保护区,禁止工业污水排入干净水域,要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同时,对三令五申仍然一意孤行的工业企业,要严格按照水资源保护制度和法律,对其进行处理,要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停业治理和关厂等严厉处分,要尽一切努力防治水污染,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结语:综上所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必须加大对节水、循环水等技术的利用,必须严禁过度开采造成水体破坏,必须积极采取对策防治水污染。

参考文献:

[1]来玉香;;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篇12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1、 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 “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 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3、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 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1][1]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2][2]。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着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 A. Marino 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