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4:42: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简述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健全的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为内部控制目标的拓展和价值提升提供了便利,但财务信息化对业务流程的改变,也对内部控制各要素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化环境中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系统。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与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新技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利用财务信息平台整合信息,为企业的运营决策、管理决策、战略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财务内部控制则是财务组织为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财务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财务活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并进而实现财务目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由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ppraisa1)、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监控(monitoring)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成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为企业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整合,促进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而成功的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质量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健全与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内部控制制度又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在财务工作过程、工作环节、工作方式上有所改变,还对财务组织结构、财务运行机制以及财务人员的管理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我们分别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简述信息化环境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1.信息化对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财务内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是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将发生财务管理结构扁平化,决策者和执行者沟通更直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但责任更加明确,效率更加提高;另外,扁平式财务组织结构将使财务内部控制方式和管理观念发生改变。
2.信息化对财务风险评价的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都发生了变化,伴随业务流程的改变,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极大的改变了以往封闭集中状态下的运行环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
3.信息化对财务控制活动的影响。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保证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而信息技术的引用增强了财务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为主,控制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4.信息化对信息与沟通的影响。在信息化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获取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信息,并在财务组织内部进行沟通,以使财务人员清楚地获取有关其控制责任的信息,履行其责任。
5.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更应注意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
三、信息化环境中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
由于信息技术的更多应用,赋予了财务内部控制新的内涵,发展成为以系统安全保障与稽核牵制相结合的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可分为系统控制与管理控制两大部分。
1.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是指与程序设计、运行维护、数据处理过程、网络维护与管理等相关的可靠性控制制度。在系统控制中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主要涉及到系统安全和系统运行两方面内容。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组织规划、资源使用限制等原理,制定诸如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岗位设置、职责分工、授权批准等一系列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化要重新优化配置资源,企业内部控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1)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培养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
企业为了适应控制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培养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
(2)建立和完善合理风险评估体系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环境下,风险评估就是将流程控制、系统控制和管理控制形成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再结合企业的资源和运行情况及外部环境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为企业内部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起相应的风险评估反馈机制。
(3)控制手段中应充分引入信息技术,增强财务内部控制
一个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预防性的、检查性的和纠正性的控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为支持决策和改善业务与信息过程提供了战略机会,也提供了预防、检查和纠正错误或舞弊的机会。
(4)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
随着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财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财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5)定期评估重新设计规则
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的风险,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必须经过经常评估和更新。控制程序和企业具体环境相关,当新的业务和信息流程提出后,控制目标应当保持不变,但为达到该目标的具体控制措施必须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不要让财务内部控制程序限制能使企业运行更加有效的技术的使用。
四、小结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框架的内部构成产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管理理念,给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吴俊峰.财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价值实现的三点体会.财务与会计,2007,(6):56-57.
引言
工程造价的第一含义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应的一次性费用的总和(业主角度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就是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
工程造价的第二个含义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显然。工程造价的第二个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它是以工程这一特殊的商品形式作为交易对象,通过招标投标、承发包或其他的交易方式,在进行多次预估的基础上,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
总体而言,工程造价是一土木工程技术(或安装工程技术)为基础,对拟建和在建的工程进行计量和计价,并在实施中控制支付的一种工程管理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承包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一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因物价商场引起的造价提高等价格波动问题,考虑设计中难以预计的在实施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和费用,合理确定计算价。
一、造价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及意义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投资目标值的实现。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基本原理是吧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发现和分析其间的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
施工过程工程造价的作用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很大,其意义主要有:
(一)建设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
假设项目投资大、生产使用周期长、见效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项目决策的重要性。工程造价决定着项目的一次投资费用。投资者是否有投资能力以及是否值得投资,都是项目决策中要考虑的事情。例如工程造价超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那么项目就不能进行下去。因此建筑工程造价成为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建筑工程造价是制定投资计划科控制投资的依据
投资计划是按照建设工期、工程进度和建设工程价格等逐年分月加以制定的。正确的投资计划有助于合理和有效的使用资金。
另外工程造价在控制投资方面作用非常明显。工程造价是通过多次预估,最终通过实际工程决算下来的。每次工程造价预估的过程都是对工程成本的控制。见着工程造价对投资的控制也表现在制定各类的定额、标准、参数,对建设工程造价的计算依据进行控制。在市场经济利益奉献及时的作用下,造价对投资控制作用成为投资的一种约束。
(三)建设工程造价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
投资体制改革,要求投资者要必须有很强的筹资能力,以保证工程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供给。工程造价基本决定的建设资金的数量,从而为筹集资金图公里比较准确的依据。
(四)工程造价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
建设工程造价是一个包含很多层次工程造价的体系,是一种总造价。这个工程造价能形成一个指标体系,譬如单位面积建筑的造价等等,可以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二、造价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把技术投资额作为造价控制的目标值,在工程中定期进行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发现和分析其间的差别,查找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控制,以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其简单示意图如(图1):
图1 建筑施工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造价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作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具体的说就是通过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订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和修订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纸设计和预算造价,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二)建设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必须是重点突出,很显然工程造价控制关键在于施工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极端——审核施工图纸预算、结算建筑工程价款,算细账。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是不如事先的效果好。要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地吧重心转到前期阶段上来。
三、存在问题及相关措施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方面和对现代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方面。
现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没有采用按照统一的标准并含有单价的定额管理工程造价的体制,他们多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性、同类工程项目的统计数据。建筑市场行情和具体的施工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来确定和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而我国还受20世纪50年代引进前苏联一标准定额管理为主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影响。
另外,在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我们多数是围绕按标准定额管理体制展开有关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二发达国家则是按照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展开研究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理想的“经济人”并不存在,市场也充满变数。例如:建筑施工单位会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作出违背工程造价的优化原则作业;在施工原料采购方面,市场的信息条件,采购的具体流程等等会导致价格超出工程造价的范围,增加的工程造价难度;此外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从全面造工程造价的优化角度考虑,对整个工程造价产生负担。
工程造价围绕着整个工程项目,应该有一个全面的管理控制体系,就建筑施工过程中而言。首先,要不断积累总结,提高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局限于定额的工程造价体系,要将造价与动态的市场关系建立联系。其次工程造价的体系要有大局观,不仅要包含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还有对全过程有有效的控制,在建筑施工过程,针对工程造价的波动大的过程要加强管理,施工量、原材料的价格、人工的投入等要有造价的数据积累,并将管理细致化,形成良好的监督控制管理机制。最后,建筑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建立合理的造价波动范围,确保工程质量。
总结
建筑施工过程,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相对而言,工程造价的工作偏重于前期设计和估算。但是建筑施工作为工程的主体,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占用上面是主要的。因此建筑施工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也为工程造价的细化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相信以后的工程造价管理将会更加优化配置,获得细化而准确的经济和管理数据。
关键词 经济型酒店 内部控制 主要问题
发展经济型酒店是我国酒店行业向前发展的需要。这类酒店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中小型企业商务办公、休闲以及自助旅游客人等方向,而且这些顾客群体是相当庞大的。因此,发展经济型酒店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一、简述经济型酒店的内涵和内部控制
(一)简述经济型酒店内涵
经济型酒店主要是指那些以提供安全、卫生、舒适休息环境为核心产品的企业,其面向大众、价格低廉且能够满足人们对酒店产品的一般性需求。这类酒店的环境介于星级酒店和普通酒店之间。
具体来说,经济型酒店有四大特征:第一,从服务角度上来看,经济型酒店与提供高档次、全方位服务的酒店不同,其主要突出的是“小而专”,客房服务是其经营的重点,娱乐、健身等类型的服务并不在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范畴之内。但是其在基本服务和必备项目上的服务水平与星级酒店大致一致;第二,从价格和服务对象来看,目前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的服务标准一般在100-200元/天,价位适中,大众都可以支付得起,其目标客户也主要是针对大众消费者,具体包括旅游者、学生、商务出行人员等;第三,从设施设备上来看,经济型酒店一般投资不高、功能简单、规模不大,但是却具备较高水准的服务质量。虽然硬件设施低于星级酒店,并没有宽敞的大厅、酒吧、游泳池和娱乐厅等休闲设备,但是其基本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而且住宿干净、舒适并且安全;第四,从市场定位和组织管理角度上来看,我国经济型酒店一定程度的避开了与星级酒店、招待所以及普通酒店的竞争,其主要提供精品客房住宿,并精简诸如餐饮等其他服务。经济型酒店一般采用连锁的模式进行操作,管理比较的科学规范。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一般员工都是一人多岗、一人全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酒店管理的费用。
(二)简述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确保经营方针贯彻执行,保证日常经营活动顺利实施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企业只有在经营过程中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才能客源滚滚,尤其是服务行业更甚。因此,企业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在本行业立足、发展。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企业需要进行内部控制的重点部分。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开始分离,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开始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最大的获取经济收益,许多企业都开始在企业内部管理上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组织、约束和考核相应的部门,以保证实现企业预定的管理目标。然而内部控制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串通舞弊能够使内部控制失效;控制成本效益会限制酒店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有意、无意的人为因素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正常效能;措施控制和程序本身的局限性会影响控制的可靠性等。
二、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型酒店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酒店内部控制必须要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必须要建立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管理控制框架。然而,当前许多经济型酒店部分业务和事项没有建立相关的内控制度,仍满足于一些习惯性的做法,如:
1.没有制定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销售业务的风险防范;
2.没有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执行中随意性大。如没有明确免费房的审批权限;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授权审批制度;没有建立规范的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等;
3.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制度,不能从采购申请、采购定价、采购验收等环节进行监管。特别对于连锁经济型酒店,除中央采购的物资外,对自主采购的零散物资没有设立监督管理制度。
目前,经济型酒店内部控制管理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并且让内控制度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二)经济型酒店在实施内部控制上的不足
由于连锁经济型酒店的扩张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往往以削弱制度监控力量为代价,并且经济型酒店的一人多岗,也使在内部控制增加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连锁经济型酒店的内控调查,较为典型和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现金管理不规范
经济型酒店的一人多岗,容易造成前台收银、稽核、对账工作不及时、不规范;收取现金不及时上缴或保管不善,可能导致库存现金超限额,现金被挪用等情况;价格政策不透明或审批程序不当,可能存在舞弊、欺诈而导致酒店损失。
2.物资管理不严密
经济型酒店对工程物资、固定资产、存货实物等物资管理往往不重视,没有落实相关责任人,没有定期盘点,实物账不健全,造成账实不符,无法全面、系统、真实反映物资在流转过程中的收、发、存情况。
3.收入确认滞后甚至隐瞒
连锁经济型酒店除客房销售以外,还有利用店面出租小卖部、机票代售点、商务中心等附加收入。通常客房销售可由总部直接监控,但此类附加收入往往处于监控的盲点。此外,代客预订车票、机票、旅行社的返佣,变卖废旧物资的收入也应落实归属和实施监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以上两类收入有滞后确认,甚至隐瞒私分的现象。
4.不重视与第三方平台销售费用的核对
目前我国大部分酒店会利用第三方平台销售客房,但在与此类平台核对销售费用时却往往得不到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于第三方平台签订销售合同、谈判附加费率及跟进销售情况是由销售部负责,而主要核对费用是由财务部负责。这容易造成财务部职员在对销售条款及附加细则不熟悉的情况难以对销售费用进行详细核对,完全依赖销售计费系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不利于销售部门对销售费用是否合理进行跟进和检讨。
5.没有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
经济型酒店业务的性质以预收和现收为主,因此很多都没有建立客户信用系统。但从经济型酒店长远发展来看,随着规模的扩大,防范风险的成本日渐提高,逐步建立起客户信用系统是有必要的,也有助于向建立酒店集团内客户信用共享平台的方向发展。
(三)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化管理问题
经济型酒店发展始于美国,在欧美等地已经盛行多年。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型酒店发展比较成熟,且拥有国际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相对的,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发展相对比较晚,无论是在服务质量、物流水平、成本控制还是在培训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都需要继续改进。就人才方面来说,许多酒店人才往往都是按照高档酒店的服务要求来培养的,对于经济型酒店一职全能、一人多岗的技能要求无法适应;就管理者来说,我国酒店服务行业高层管理者很少是既具备酒店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又精通酒店连锁经营的高级人才;就技术而言,诸如电子预定系统、财务控制系统等先进系统并没有广泛的运用到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管理当中去;就管理制度而言,诸如前台管理制度、客户管理制度等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量化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由此可见,我国酒店管理经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一)确定酒店内部控制计划和目标
酒店内控管理和目标应包括财务目标、服务目标、管理目标以及监控目标等方面。财务目标是以一级财务、多级核算为基本原则,确定酒店的主要财务目标及辅助目标,同时不能忽视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特别对于远离总部监管的连锁经济型酒店,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是预防舞弊的重要手段。服务目标包括客人评价、菜肴质量、员工服务行为、酒店环境等方面。管理目标则主要是在人、物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提高酒店上下的整体素质。监控目标主要体现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方面,许多经济型酒店都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制定并不代表落实,酒店需要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互相监管牵制、甚至设立专门的岗位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
(二)建立企业文化,加强酒店内部控制和管理
服务、产品同质化是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致命缺陷,产品如果没有差异性,在顾客心中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经济型酒店只有明确划分消费市场和服务群体,明确酒店服务细节,才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品牌”,并根据品牌链锁打造顾客基础。
具体来说,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加企业凝聚力,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统一融合,可以将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据相关经验表明,当企业各项制度都失效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就只能依靠企业文化来做支撑。简单来说,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经济型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数量比较多,个人素质也不统一,他们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也是被控制的对象,然而对于员工的控制一般最好采取柔性化方式,这样不仅会使员工更容易接受,而且会增加企业上下的凝聚力。因此,经济性酒店需要依靠柔性管理方式,倡导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凝聚成企业品牌,从而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三)实行酒店内部专业化、技术化管理战略
经济型酒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物美价廉”,这就需要酒店经营者寻求低成本控制和高质量服务的最佳结合点。诸如客户管理、前台管理等新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酒店的服务效率,降低管理的成本。经济型酒店应该适度的引进这些先进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
(四)建立酒店内部培训管理机制
国外许多著名的酒店集团为了自身发展扩张和人才储备都会有针对性的建立内部酒店管理学院。当前,国内一些知名酒店集团也开始引进这一培训机制,例如,华天酒店管理学院,锦江与瑞士理诺士合办的锦江国际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等。内部学院培训出来的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到该酒店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机制,从而利用酒店的文化理念及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自己连锁酒店经营体系的人才,规范内部员工的行为。
四、总结
基于上述分析和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实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清楚的了解到内部控制对经济型酒店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并根据问题之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林永廷.经济型酒店还需市场磨砺.招商周刊.2007(16).
[2]俞恺里.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利器”.浙江经济.2010(24).
中图分类号:TV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098-01
目前,在建筑物暖通施工控制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依靠不同施工阶段、针对性的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前期的图纸会审、管线布设、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1];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预留洞及预埋仪器检查及隐蔽工程的检查和审查[2];施工后的质量验收三个基本环节。本文以暖通工程施工现状为基础,分析工程施工各环节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有效进行暖通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方向。
1 暖通工程施工管理控制要点
暖通工程管理控制主要是对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中,施工前期控制集中在图纸会审、系统空调机型号、风机盘管及性能参数、各通风井、管道井、机房空间的位置等方面;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状况,按照标准规范,对暖通工程各项工序进行控制,主要内容涉及风管安装平直、支架安装、设备、风口及预留孔洞封堵等;施工完成后,针对施工缺陷进行有效处理。投资控制基本方法是将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目标,施工过程中,协调各种变更和方案变化对投资的影响,通过核算和对比实际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管控;进度控制方面,按照进度计划要求和资源投入使用状况,制定相应的短期规划目标,进行分时段控制。
2 暖通工程施工管理控制过程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施工前期质量控制。1)审核图纸。施工图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暖通过程施工前需要对图纸进行审核,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通常图纸控制检查环节,主要针对图纸常规设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新工艺、新方法与实际状况是否相符,能否满足实际期望等方面进行审核。2)施工方案校核。暖通工程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的步骤和方法,对工程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案编制的合理性、与实际状况相符程度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按照小管让大管,一般管道让通风管道门的基本原则,集中审核暖通工程施工方案中的断面布设、建筑物内部管线综合布置,并且绘制相应的断面布设图,校核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状况,施工方法与外部施工条件是否相符,重点施工部位是否有专项保障措施。3)设备及材料审核。材料和设备是暖通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材料和设备的优劣关系着暖通工程的质量及进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对进场材料的型号规格、质量标准进行审核,对空调设备性能进行抽样检查,对于水管、阀门、风管、接口等进行逐一检查,将进场材料、机械设备与投标文件进行对比,查看相应的型号标准是否满足要求,保障工程质量。4)熟悉相关合同法规及投标内容。事前控制是进行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实施以前,需要组织相应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控目标,制定各项管控内容的实施细则,结合暖通工程的特点及重点施工部位,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法及控制手段,建立健全管控组织和实施方法,加强会审,参与技术交底。
2.2 资金及进度控制。1)资金控制。暖通工程资金控制是实施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概预算是进行资金控制的基本方法,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目标、资金使用计划,与实际支出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资金使用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资金使用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进度控制。进度控制是保障工程按期完成的基本手段,对于工程局部及整体发挥功能及效益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进度控制可以使得建筑物提前投入使用,节约投资,进度缓慢,容易造成工价及材料供应价格上涨,工程没有如期完成,对后期计划的实施形成阻碍,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配置各种资源,保障工程如期完成。
2.3 管控过程存在问题。1)工程变更及方案选择。施工方案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也是关系投资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案及平面布设对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案的编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优化,对方案进行调整,达到降低成本和资源目标。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等特点。因此,建设过程中,合同变更在所难免,但是,暖通工程合同变更直接影响到工程价款及合同工期,造成结算价超过合同价。2)图纸设计问题。施工图纸控制施工标准,图纸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施工质量,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存在认识不足或是现场情况没有深入了解,造成设计图纸中相关规定在实际中无法进行,延误了工期,当前,图纸设计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设计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完全包括暖通工程施工规范的内容和规定,容易出现偷工减料,减少投入等现象。3)施工进度控制问题。暖通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尾工,但是,其正常的进度实施对于整个工程进度的实施意义重大,目前,在暖通过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工程进度过快的窝工问题,同时也存在工程进度过慢延误工期的问题,因此,加强制定阶段性的工程进度规划,保障分期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整体工程的按期完成。
3 施工管理控制对策
3.1 加强图纸设计规范化。实现对暖通工程的有效控制及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熟悉图纸,图纸是控制根本依据,通过图纸,可以对现场的施工材料、施工工序及施工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与设计人员沟通处理,防止造成错误施工,延误工期。
3.2 加强投资管理。投资水平和程度直接关系着收益水平,关系着管理者的最终目标,有效的概预算、良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科学的决策,先进的管理以及投资过程中方案的优化,都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增加盈利水平。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失误,直接会造成财力及资源的浪费,导致投资失败,尤其在决策环节,对于整个暖通工程意义重大。
3.3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人员队伍是暖通工程具体的实践者,也是整个暖通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保障,优秀的施工队伍可以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对暖通工程施工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较高,然而,专业技能人员知识结构不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往往造成质量问题和事故,因此,有效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对于提高整个行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本文以暖通工程施工管理为出发点,阐述了暖通工程施工管控的要点,对施工前期控制、投资及进度方面管理控制过程加以详述,同时,根据暖通工程施工管控现状,提出图纸管理、人员培训、投资重点方面存在不足,结合实际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崔江玲,水暖施工中常见问题简述[J].山西建筑,2008,34(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