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6 14:4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际贸易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际贸易现状

篇1

加入WTO前,由于中国技术力量薄弱,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贸易纠纷的产生主要是围绕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加入WTO后中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技术力量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减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逐渐增多。因此,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争端逐渐开始围绕资金密集型甚至技术密集型产品。

2.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开始成为中国贸易争端对象

传统上与中国常发生贸易争端的国家往往是中国出口贸易目的大国或地区,如以美国、欧盟、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较大,也就更易点燃贸易争端的火花。然而,近年来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行列中,并有继续不断对中国国际贸易进行冲击的趋势。

3.贸易争端形式趋于多样化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中国面临贸易争端的形式也将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反倾销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第二,反补贴形式日益紧迫。自2004年加拿大最早开始对中国进行反补贴制裁后,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开始了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中国每年遭受的反补贴调查数量也呈增加趋势。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开始显现。中国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出口产品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他进口国往往利用环境、安全等因素为借口为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TBT,这也使得TBT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各国纷纷出台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条款。在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已注明其他成员可以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其他成员纷纷加强了对中国特别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9个国家和地区已完成立法,许多其他国家正在制定中。这将增加中国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

二、中国遭遇国际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中国遭遇贸易争端的现状令人担忧。然而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由自身因素引发和他国有目的地引发两种情况,经过研究,本文认为其原因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世界国际贸易宏观因素、中国自身因素以及他国因素。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

1.世界国际贸易宏观因素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第一,世界经济衰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直接引发贸易争端增多。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受创,需求急剧萎缩,市场争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升温。WTO有关协议规定使得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消除。发达国家借以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之名,兴起以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为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二,国际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饱和。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技术要求较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供给行列,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且常常面对日益频繁的贸易争端。第三,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促使贸易争端的产生。某些国家利用WTO个别贸易条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模糊性这一漏洞,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活动的顺利展开。

2.中国自身因素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第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争端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健增长,国内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取得了较大发展,自2007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总额稳居世界前三。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几大贸易伙伴始终保持贸易顺差,并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宣扬所谓“中国”,并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设置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严格限制,无端制造摩擦和争端。第二,中国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使国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可能。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在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检验检疫等方面都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使得在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只能成为牺牲品。第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首先,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仍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缺乏统一市场布局,忽视品牌塑造和维护,缺乏长远眼光,常采用价格竞争来开拓国际市场,引起国外企业和政府的怀疑,进行反倾销调查。其次,多数企业对反倾销认识不足,在面临反倾销案件时应诉态度不积极、缺乏高效的反倾销机制及专门人才。更增加了中国陷入贸易争端的危险系数。

3.他国实施贸易保护引发贸易争端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多且成本较低,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更具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其他国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影响他国企业的正常和可持续生产经营。他国企业为增加其产品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他国政府为保证其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制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手段以维护本国利益。这些贸易保护手段主要包括:他国对中国商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设置“绿色经济”壁垒,碳标准等生态壁垒,利用知识产权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关税壁垒,或利用所谓国际劳工标准等对中国贸易进行制裁技术壁垒等,阻碍中国产品进入市场,直接引发了与中国企业的贸易争端。此外,有些国家歧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致使贸易争端升温。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已有30余年,但目前很多国家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以此开展反倾销调查,以所谓的“替代国”来核算中国出口商品成本状况,忽视中国实际情况,导致结果虚高,并据此判定中国反倾销成立,并课以高额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反倾销政策迫使大量中国产品因征高额税款而退出当地市场,更使中国出口产品的现实竞争力受到限制和打压。

三、中国政府与企业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在中国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过程中,政府无疑发挥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结合现实情况和问题,中国政府还应该在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完善并利用WTO法律框架,争取解决贸易争端主动权。化解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首先要学会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深入解读其精神内涵,规避风险。欧美贸易限制的法律依据通常就是中国加入WTO时所签署的法律文件,而这些条约用语往往比较松散。他国若想达到限制中国的目的必须要经由WTO争端解决机制,此时,由于他国善于寻找条约漏洞和中国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不熟悉,往往就会导致中国的产业利益受到伤害。因此,中国应尽快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规则话语,完善与中国相关的WTO模糊条款,维护中国产业利益,并养成尊重、遵守、适用多边规则与机制的习惯,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积极争取解决贸易争端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困境。

(2)适度实施反制裁手段,维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对日益纷繁激烈的国际贸易争端,中国应在遵从WTO规则的前提下,加大保护中国出口贸易的力度,必要时对挑起贸易争端方采取反制裁手段,维护中国合法权益,以此提醒和震慑其他国家的不端用心,遏制个别贸易伙伴的狭隘行为。

(3)加紧研究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规则,为新一轮贸易争端做好准备。近些年,中国面临的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而中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尚显准备不足,若想在争端中取得先机占有优势仍有极大的差距。若要妥善解决这些争端和纠纷,必须系统研究世界贸易运行规则,深刻剖析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尽早掌握应对未来贸易争端和纠纷的措施和方法,为迎接新一轮贸易争端做好准备。

(4)加强外交握权,争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以公认。由于国外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衡量中国商品正常价值时常采用“替代国”价格,造成结果虚高,使得中国产品常被施以反倾销措施,且依据中国加入WTO协议条款,这种做法将延续到2016年。但中国不应被动等待。俄罗斯的先例已经证明,长期的双边和多变谈判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地位的被承认。因此,中国应加大宣传和政府外交力度,通过双边谈判和多边谈判,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世界承认,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加公平、稳定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2.企业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1)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争端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出口市场过度集中。针对这一问题,为分散市场风险,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等战略,以产品的创新提升品质,减少知识产权纠纷。另一方面,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首先应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化生产、经营、销售与决策管理体系;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争取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有利地位。

篇2

一、拉美经济发展现状和贸易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1%,之后经济强力反弹复苏,2010年和2011年拉美经济增长率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加勒比国家却很低,在此推测,海地和智利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和这个地区的经济低迷密不可分。

2012年,拉美经济继续稳中上升,这一持续的良好态势得益于以下的几个内在和外在的原因:1、拉美地区加强了区域性合作,各类丰富的资源禀赋得到更好的运用;2、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运输、海关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加上拉美的一些主要国家因为通货膨胀压力而一定程度地控制了经济增长过热,因此经济增长率大约保持在4%。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的拉美地区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强劲势头,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进力①。

在表2中可以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失业率也在缓慢下降,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短期成反比,换来的是持续增长的物价指数和货币升值。2012年物价指数(CPI)从09年的5.5%上升到了6.2%,虽然不多,确是一个警示标志,政府需要在保持适量通货膨胀率和适量外债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以免重蹈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

从表3可以看出,和经济复苏同步的还有拉美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造就的初级农产品和矿石的出口,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是造成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原因。虽然,全球的经济还是不太景气,欧元区持续低迷,美国缓慢复苏,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型市场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使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持续坚挺,使得出口大量初级产品的拉美国家获益匪浅;再加上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持续增加和本币升值带来的利率持续走高,国际投资热流涌向南美,大大刺激了该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的前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大量资金的流入以及出口收入的增加导致了一些拉美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出现一些问题,其货币的升值压力陡增。2010年后,拉美的主要国家货币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升值,其中比如巴西货币升值幅度在13%以上,但也有少数的国家货币在贬值。上表中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导致在经常性项目下出现持续逆差,资本账目下的顺差弥补了这一逆差,实际上,这种情况不能长久,国际市场价格或者汇率的波动,国内的高通货膨胀使现在的国际收支平衡一直存在隐患。

最后,影响拉美地区国际收支的还有国际转移支付,近年来,拉美地区遭受了多次重大灾害,使得拉美部分地区经济呈现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海地和智利发生的大地震,这两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中单方面转移项目分别增长了80%和118%,这些国家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调整国际收支战略,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平衡政府和国际收支状态②。

二、拉美地区贸易条件分析

1.价贸易条件及其变动基础

在国际贸易中,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NBTT)亦称为净贸易条件,换句话说,就是进出口商品比价,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1)式中,Px表示出口商品平均价格,Pm表示进口商品平均价格。经济意义为:NBTT表示该国家一单位的出口商品换回进口商品的能力大小,如果NBTT上升,则说明该国出口商品能换回的进口商品增加。但是,必须指出的是,NBTT中只能表示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方面的高低之比,而忽略了其他很多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 ITT),ITT是在NBTT的基础上加入了出口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在(2)式中,Qx表示出口商品数量,既表示该国家出口商品带来的收入不只是受到价格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和数量有关。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收入贸易条件的构成,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价格贸易条件(NBTT)和出口数量(Qx)。例如,当该国的汇率持续走高,意味着其出口商品的价格走高,Px增加,但是可能会导致其出口商品数量Qx减少,最后的ITT的变化趋势就由这两个变量的变化幅度决定。

再者,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商品的竞争力又有商品本身的要素条件决定,这里引入单要素贸易条件,计算公式如下:

在(3)式中,Zx代表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即在价格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状况与商品劳动生产率成正相关。

最后,世界市场上的汇率变动也是影响一国贸易情况的重要因素,但是汇率的变动影响非常复杂,本币的贬值升值能否促进本国进出口,还受到很多其他具体条件的影响。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汇率变动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也就是对Px和Pm的影响,对此,琼·罗宾逊(J·Robinson)曾做过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她认为其中存在三种情况:

(1)Sx * Sm =Dx * Dm时,本币升值会让本国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2)Sx * Sm < Dx * Dm时,本币变化不影响本国价格贸易条件。

(3)Sx * Sm > Dx * Dm时,本币升值会让本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在上面关系式中,Sx和S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而同理Dm和Dx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③。

2.基于贸易条件拉美国家的具体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到,从2009年后,贸易商品的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在2011年达到最高的123%(2005年为基数100%),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更是同年达到144.8%(2005年为基数100%),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增幅超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根据式(2):ITT=(Px / Pm )* Qx ,由于国际市场行情,Qx大幅增加,幅度远远大于价格指数变化,所以ITT增加,贸易呈顺差趋势。再者,汇率角度,以贸易额巨大的巴西为例,在2012年中,巴西本国货币持续增加,在12月达到近年来最高。因此,拉美地区货币普遍升值以及国际市场对于拉美初级产品的刚性需求(需求弹性很小),并且在目前失业率较低的拉美市场,制造业的出口商品供给弹性相对教大,其他条件不变动的情况下,所以根据式(4)Sx * Sm > Dx * Dm时,本币升值会让本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最后,根据贸易要素条件式(3)SFTT=(Px / Pm )* Zx,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的提升才是使拉美地区国际贸易持续良性增长发展的根本所在。

当然,实际情况比理论实际更复杂,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以目前拉美地区的国际贸易现状发展下去,一定存在很多经济隐患需要防备,政府必须做出一定的政策方面的调整,以防患于未然。从之前的表1也可以看出,GDP在2011年之后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国际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也放缓,这可能就是经济亚健康的标志,不容忽视。

首先,“双顺风”容易导致“荷兰病”。本币升值导致出口遭受打击,进一步导致经常项目逆差的加大;再者,现今拉美的发展趋势使拉美国家经济更加脆弱,长期而来的低储蓄率、低投资率和高负债率,使得拉美经济更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最后,拉美地区的长期的巨大贫富差距、低教育程度和复杂政治宗教问题,使得其在国际商品竞争力的提升上更容易出现瓶颈。

3.中国对拉美国家国际贸易的契机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拉美地区的现状,我认为现在是中国对拉美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良好契机,操作得当会迎来双赢的局面,理由如下:

(1)中国正处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初级产品及各类矿石、原材料等需求量大,而拉美地区物产丰富,要素禀赋和中国正好互补,可以互相带动双边经济发展。

(2)拉美地区经济金融由于容易受到世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低储蓄率和低投资率且负债率偏高可能引起较大的经济起伏,甚至是经济发展受阻。而中国的高顺差和高外汇储备可以顺利流入目前利率较高的拉美地区,得到较高的收益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拉美地区货币市场。

(3)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和拉美货币的持续走高也使中国出口拉美的商品贸易增加,商品价格下降导致竞争力上升,进一步增加拉美国家进口量,减少顺差额,进一步抑制不断升值的货币。

(4)目前是中国跨国公司投资拉美的良好时机,拉美的众多自然资源和同样廉价的劳动力是对跨国公司的巨大吸引力,配合拉美地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条件,值得跨国公司投资建厂。带来的技术资本外溢,市场规模扩大,税收创造,同样给拉美地区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双方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洛林,张宇燕.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篇3

碳纤维是以碳元素为主体(碳质量分数在90%~95%)的高分子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它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状态下碳化而制得。根据所采用原料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聚丙烯腈基(PAN)、沥青基和黏胶基碳纤维。其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是PAN基碳纤维。

与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与传统高性能材料相比,它具有最高的比强度(是一般金属的3-5倍)和最高的比模量,特别是较高的热稳定性(空气中400C缓慢氧化和在2000C以上的高温惰性环境中,碳材料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是其他主要结构材料(金属及其合金)所无法比拟的)和化学惰性,使其具有耐烧蚀和耐腐蚀的优势。此外,碳纤维还兼具其他多种优良性能, 如低密度(是一般金属的1/4-1/5)使其成为减重、增强的最佳材料;耐摩擦、 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电及热传导性高、热膨胀系数低、光穿透性高,非磁体但有电磁屏蔽性等。[1]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作为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模量高、比强度大、热膨胀系数低、耐高温、耐热冲击、耐腐蚀、吸振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

1 我国碳纤维制品产业国际贸易现状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开始研制CFRP体育运动器材。1983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研制的CFRP羽毛球拍,1987年研制成功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增强环氧树脂的蜂窝夹层结构四人皮艇。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劳动力低廉等原因,台湾逐步把劳动力密集,污染严重的CFRP体育器材制造业转往大陆沿海地区。例如,台湾80%的高尔夫球杆、40.50%的网球拍、羽毛球拍,60%以上的自行车架制造业转移到深圳、东莞、福州和厦门等地;一些发达国家也把该种体育器材制造业转来中国。例如,韩国把其大部分CFRP钓鱼杆制造业转来中国天津、威海和宁波等地。据统计,2002年国产CFRP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网球拍、自行车等已分别占到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60%、60%、75%、65%。这些CFRP体育休闲用品所消耗的CF量,约占当年世界CF消耗总量的16%。然而,由于国际CFRP体育休闲用品已处于饱和状态。

向宇宙空间发射物体需要极大的推力,重量的减轻将会带来极大的效益,此外宇宙空间温度变化剧烈,要求材料耐热、耐低温及尺寸稳定。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比较理想的材料。因此在人造卫星的主结构、天线、太阳能电池帆板、航天飞机方面均得到应用。由于航空航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材料性能,不太考虑材料的成本,因此碳

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才得以被做为不可缺少的材料进行研究开发。

1995年美日共同开发的B777飞机上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己达到24%,至于新一代直升飞机,其旋转叶片及机身几乎全部是用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随着碳纤维增强塑料性能的提高,它在航空领域特别是大型民用客机上的应用将会日益增大。

正是因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军事上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碳纤维原丝一直是作为军事资源而言,其技术引进和货物贸易也是受到碳纤维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限制的。根据现有的数据分析,2006年,碳纤维制品出口总额为6039.1343万美元,进口总额为3015.9312万美元, 我们可以得到我国的碳纤维制品的出口大于进口,保持贸易逆差,但是从单价和数额上我们可以看见,我国碳纤维制品进出口的格局是因为数量上的限制,进口的单价高于出口的单价,进口的数量远远少于出口的数量,这说明了一方面发达的碳纤维技术国家对我国进口碳纤维制品有所限制,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贸易逆差在于碳纤维制品的加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对环境污染的较低成本代价将碳纤维制品的生产设在中国,以较大量的加工厂的模式完成碳纤维制品。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碳纤维制品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贴于

近年来, 我国的碳纤维市场发展很快, 今年可望达到1200t-1500t/a, 大都由日本、台湾省台塑和韩国产品所占领, 最近美国产品也开始打入中国市场。此外日本的三家原丝小丝束已输入我国东邦也在设法找渠道输入, 这对暂无国产合格原丝的碳纤维厂家来说, 无疑是个机遇, 因为其售价低于国产品, 而性能和质量好但它对生产原丝的厂家和即将引进原丝生产线的企业来说, 又是严峻的挑战, 迫使他们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成本, 不然会有一定的风险, 除非是自己消化掉并发展下游制品。

2、对于我国碳纤维制品进出口贸易的思考

碳纤维制品和我国大部分劳动输出型产品一样,都存在着只是国外的代工厂的问题。正如郎咸平所言:“事实上我们制造的过程当中,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碳纤维虽然被冠以高科技技术产品,但在掌握了这一领域的技术范畴来看,中国的逆差实际上是以低廉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换来的。而改变这一状况最基本的就是要加速我国碳纤维制品的技术研制和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的研发。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或其特定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一国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单纯的比较优势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几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是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关键。但现在总体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低,国际竞争力还主要体现在由低人力资源成本主导的劳动密集性进出口产品上。因此,面对保护期之后多元而白热化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应当在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提升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新形势。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在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中,一国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等四大因素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一国竞争优势的取得最终落实到其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之上,所以我们可以从我国的产业布局整体来把握竞争优势。

首先,整合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中国的持续高速增长,基本上还是一种外延粗放以规模取向的简单增长方式,与国际竞争力提倡的以效率、质量、环保取向的内涵集约式增长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整合资源,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经济在高效率水平上运行。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去“抢蛋糕”,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其次,着眼区域经济,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将那些产品关联性强,价值链长的产业通过整合,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通过集群内部技术外溢、资源共享达到成本降低,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积极引导,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中,虽然存在有技术外溢和“干中学”(Learn by Doing)的效应,但是我们仍然要强调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而这正是我国当前国际竞争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产业化,来发展自己国家在未来具有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产业。

从技术上而言,制约我国基碳纤维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原丝质量差和无高精度的碳化装置,国家“ 十二五”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或“863”计划应紧紧围绕此项重点同时也要配套考虑辅料问题。此外, 如何正确处理大丝束和小丝束基碳纤维的关系, 也是我国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大丝束碳纤维无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对传统材料和许多产业的更新换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考虑到我国目前还处于开发初期约95%以上的市场仍依赖于24K以下的小丝束碳纤维, 特别是军工急需的碳纤维100%为小丝束。从国际上看, 目前小丝束的市场仍占居优势, 而且目前世界需求量最大的T300档次的碳纤维正迅速向T700性能水平过渡, 土木建筑和体育用品用的碳纤维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12K T700型产品而大丝束碳纤维的强度指标4.9Gpa是很难达到的, 而且其性能离散系数要比小丝束大这就决定在一些高科技和军工领域以及事关生命安全与要求长寿命的应用领域, 仍需要小丝束碳纤维。有些重要的工业领域如土木建筑虽然也可以选用大丝束碳纤维, 但加固层数要比采用同样性能档次的小丝束碳纤维要多, 才能达到相同的加固水平从而抵消了其价格低的优势。为此在今后相当时期内小丝束碳纤维仍将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转贴于

3、结论

如上所述,碳纤维制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加大实验研究。目前而言,我国的大丝束碳纤维应着力于解决其原丝的国产化和市场开发方面。

[1]贺福。碳纤维及其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篇4

中国被称为“世界竹业大国”,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竹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各大市场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阻碍了竹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因此有必要研究主要竹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找出对策以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克服贸易壁垒,促进竹产业发展,使其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竹产业发展迅速,竹产品不断开发

1.竹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竹产业实现产值660多亿元人民币。2004年竹子产品出口创汇12.8亿美元;2005年出口创汇10.5亿美元[1];竹子天然具有很强的自然环境保护性和对退化环境的修复作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唤起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加深,人们关注竹子资源,开发利用竹子资源,希望竹子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竹产品因此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竹产品贸易由亚洲,东南亚市场向欧美乃至全球市场不断扩展。

2.竹产品不断开发,注入生态概念。竹子从竹叶到竹根都可以开发利用,主要有原竹植物类;竹材加工类(竹编、竹胶合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窗帘);竹笋加工类(鲜笋,水煮笋罐头)。近年开发了竹材化工类产品(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竹叶黄酮等)国际市场走俏。竹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战略到品牌都具注入了强烈的生态概念。对竹产品的渴望就是对生态与绿色的渴望,对竹产品的关注就是对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由于人类的环境意识觉醒,绿色消费运动越来越高涨,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品的增加,绿色产业的发展对贸易产品结构会产生深远影响,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贸易是通过特定的具有生态影响的产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来影响环境的,如果这些商品有助于保护环境,或者是另一种危害环境产品的替代物,那就是正产品效应,贸易作为这些商品的流通手段,对环境状况有积极的影响[2]。竹产品正好迎合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和绿色消费的潮流,体现出强烈的正产品效应。竹地板,竹炭,竹纤维,竹笋等竹产品引领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与需求。

1.中国成为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在世界木材数量急剧减少和环保热情高涨的今天,尤其是受到原材料涨价以及实木地板征税的影响,竹材正迅速成为地板行业不可忽视的资源。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每年以 20%~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非常走红,其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强化地板。大型竹地板企业忙于出口,无暇顾国内市场[3]。竹地板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竹地板年产销量已达3000多万立方米,占中国木质地板总销量10%,其中60%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出口的竹地板价格普遍高于木地板。

2.竹笋产品国际市场稳定拓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笋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其中水煮笋是中国重点的大宗出口农产品。浙江、福建是最主要的水煮笋出口加工基地,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煮笋进口国。水煮笋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长,同时出口欧洲和美国不断增长。

3.竹炭、竹醋和竹纤维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竹炭外销量占总产量90%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外销日韩的数量又占外销总量的90%以上。世界最大的竹炭出口基地浙江衢州的衢江在2005年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据统计,衢州竹炭年产值已达3.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5]。现在市场开始投向中东、欧洲和北美。

竹醋液是竹炭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副产品,可用做土壤杀菌剂、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剂、美容化妆品、健康饮料等。国内经营竹炭的每家企业基本上有稳定的外贸订单,2004年仅浙江龙游县竹炭出口创汇就达到了300万美元。

竹纤维是从原竹中提炼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和产生负离子作用。浙江、江西、湖南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竹纤维面料和竹纤维服装。2006年7月,浙江东新公司出口竹纤维衬衣到意大利,是中国第一批出口到欧盟的竹纤维服装。欧盟消费者青睐环保产品,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纤维服装有着巨大的市场。

4.原竹植物贸易活跃,竹子文化广泛传播。近年,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从中国进口大量原竹竹苗,建立竹子观赏园,或由中方承接园林工程,用竹子造景。通过园林苗木贸易进行商品与服务贸易,同时传播了竹子文化。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被当作工艺品卖,价格很高。

三、竹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