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范文

时间:2023-12-26 15:20: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

篇1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专门培养掌握生物化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掌握现代生物学、生化反应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具有研究和开发生物化工产品、生物保健品、生物药品的能力,能够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生物工程属于工科,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相互交叉发展而成的一门复合性学科,被视为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通向应用领域的桥梁学科。即生物工程是对生物进行创造和设计,对生命有机体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在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等不同层次上进行新的构思,然后结合工程学科的知识用它们大规模的生产出各种对人类有益的生物产品,在医药,农业,环境,能源,采矿等方面,特别是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首先,传统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定位不够清晰。现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该阶段国家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定为三种,第一种重点院校主要是学术研究性的专业性人才;第二种一般本科主要是以培养开发性的专业人才为重点;第三种高等职业类院校则主要是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为主。社会发展对这三种人才赋予了不同的职责要求。对于应用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来说,主要是应该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高校扩大招生比例后,很多高校对生物技术专业并不熟知,虽然设置了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却未能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去教学,这使得很多高校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对应用性教育展开研究,以此明确专业定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其次,应用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思维,但是由于高校对应用性教育认识不足,对教师的应用性教学要求也不高,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模板过于单调,不仅无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现代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最大程度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最高程度的尊重。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学内容基本上都保持一致,学生无法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无法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这与应用性教育并不相符,如果长时间的应用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生物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最后,这是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应用性教育方式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培养相应的专业性人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着重学术性人才的研究,因此教师注重的是理论讲解,而忽视实践应用。再加之,高校扩大招生之后,专业人数的增加,使得毕业论文有关实验性方面的研究设备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进行试验。因此毕业生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都不是很强。因此高校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应用性教育方式。

2 应用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性教育措施

2.1 制定应用性人才培养导向

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到了多种学科,因此综合性非常强,在基础上还结合了多方面技术,比如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所以生物工程专业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非常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性人才。也正是因为生物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众多,技术多样,所以高校必须要制定“强化基础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导向。生物工程技术看重的是试验,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该学科的教学基础是生命科学,主要教学原理是工程学,同时根据事先设计改造的物体,为人类进行服务的一门学科。

另外,生物技术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诸多产业,如:农业、能源、环保、化工、医药、卫生、矿产、材料、食品等等,这些产业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不同。目前我国有近250个高校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面面俱到、行行精通的生物技术人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凸显各校特色,实现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以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特色,包括农业特色、能源特色、环保特色、化工特色、医药特色、矿产特色、材料特色、食品特色等。

2.2 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对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根据学校的学科特色,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对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制、学分、学位、教学进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和安排。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彰显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特色

篇3

摘 要:本文结合专业实际和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设置、实习实践安排等方面入手,构建出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应用能力; 培养体系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它和工程科学的结合带来了生物工程专业的蓬勃发展,两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决定了生物工程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科性质.长沙大学学报,2009,(9):114-116.

篇4

生物工程专业是继生命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之后出现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三大专业,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综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生化工程等技术手段在内的学科。生物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生物工程领域作为生命科学的下游学科,也是比较容易进行产业开发的专业领域,这就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对生物工程领域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政策性导向也在向生物工程学科倾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为适应和促进生物工程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基础的实验课程训练。我们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改革,初步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应现代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实验课程关注度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实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教学的辅助,处于从属的位置,因而对实验课教学关注度要小于理论教学。但就生物工程专业最近的发展和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这和生物工程专业应用性强和产业化开发需求较多的特征不相符合。为适应生物工程领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又同时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因此,实验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是转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辅助理论课程教学”观念,确立实验课程相对独立的地位,提高实验任课教师对教学的关注度,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实验课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关注度,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加灵活有效地运用到实验学习过程中。

二、设置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出现和应用很快。因此,实验课程的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结合经典实验技术和方法,设置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同时,生物工程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前沿性的特点,这就决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实验内容设置的时候就要考虑实验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我们实验设置把握的总体思路是以经典技术方法锻炼基础实验操作能力,以探索型实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综合性连续实验检验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内容设置的连续性可以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实验能力培养,避免出现实验设置顺序混乱对学生思维及能力培养造成不必要的误区。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与理论课程不同的是,实验课程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方法、独立操作验证的能力,整体来讲,学生的相对独立性要高于理论课程。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对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改进。

首先,实验的理论知识准备要充分。实验课在准备阶段,我们就要和理论课的进度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实验课提前于理论课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理论课结束很久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实验课教学,尽量做到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进行长篇累牍的理论知识讲解,影响实验课教学时间和效果;同时,学生在实验课前准备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做到趁热打铁、有的放矢。

其次,实验教学的讲解要简明扼要。以往的实验课程教学,从实验原理到实验器材,从操作注意事项到实验结果处理,甚至实验分析和结果讨论,教师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容易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增加,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过重,甚至觉得实验课就是走过场,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讲解时间,一般情况不超过25分钟,理论课讲述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把讲解重点放在影响实验成败的细节的指导上,并加一些与实验相关的理论发展过程的讲解,以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掌握。同时,简明扼要的讲解也要求学生在实验课进行前进行大量的相关理论准备工作,把“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藉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第三,实验课程进行过程中操作部分要放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进行实验的各个步骤,教师的作用是监督实验过程、保证实验安全、保障实验顺利完成。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仅演示实验操作的关键细节,其余的实验操作在不影响实验准确性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习惯进行操作。在实验整个过程中,教师会全程关注学生的操作,发现操作方面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而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仅做必要的引导,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处理数据要缜密,确定结论要慎重。实验结果和结论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是最终要得到的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一定要缜密,严格按照相关的实验处理方法进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在依照实验结果下结论时考虑周全,不能扩大或者出现不符合实验结果的结论,最终慎重下定结论。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第五,最终提交的实验报告能做到实验的可重复性。我们评价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标准是能否依靠该实验报告重复出该实验,这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做到清楚表达自己的实验成果,并且能够让别人成功重复,才能证明整个实验是成功的,如果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的实验成果而不为别人接受,那么整个实验就是失败的。

四、改进成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是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作为主要的评分参考,学生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关心最多的是实验结果是否和教科书上描写的一致,是否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标,而往往忽视了实验课程设置的最初目的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关键实验现象,这种考核机制难以考察学生真实的综合实验技能,也不能有效了解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科研或生产工作。我们认为,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相比较于理论课程考试,更多的是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认识程度、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的发现能力、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结合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是否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是否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讨论分析是否合理以及书写是否规范等,综合评定学生实验课程成绩。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从一开始就向学生明确实验课程的考核标准,让他们了解到仅仅靠实验报告是不能获得一个好成绩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实验课程中去才能获得好的成绩和掌握优秀的实验技能,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专门准备有课堂教学备案记录本,从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后,从讲课过程中学生的回应程度、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对出现问题的剖析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表现随时在记录本上进行记录备案,作为学生实验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评定依据,再结合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综合的成绩考核评定。

五、结语

生物工程是生命科学的下游学科,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生物工程高素质人才中关键一步的实验教学,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过我们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和探索,初步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生物工程本科生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整个生物工程学科要发展,只有做好各个基础性的工作,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环,因此,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朝着更好的方向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建丽,范蕾.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44-146.

[2]蒋群,李志勇,张雪洪.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88-89.145.

[3]姜孝成,唐文岘,彭贤锦,于风江,吴吉娜.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59-161.165.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17

1 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国外的诸多教育界人士一直都关注高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教学,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实践教学训练不能少于2个学期;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在高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性课程占总课程的一半及以上;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等。上述模式都能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结合起来,在生产实践中真正将理论联系实践,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国内亦是如此。自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2号文件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围绕着如何建立长期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并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诸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审批的电工电子及其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现已建成并投入实行,且从建、用、管三方面入手,建好、用好、管理好实训基地,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功能;2011年10月10日,西安理工大学设立“宝德研究生创新基金”暨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此次创建为校企携手共同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开辟了革新发展与合作共赢之路。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中,明确写有批准清华大学等51所高校实施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建设90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可见,我国教育事业在这方面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瓶颈难以突破,使实践教学的稳定性、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因此,校企合作的方式应向深层次的发展,将企业请进学校直接参与教学,按照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将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从而有效改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结构化矛盾。

下面以天狮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与天狮集团的校企合作为例,具体描述民办本科院校“2+2”培养模式。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

天狮集团是一家横跨生物技术、健康管理、酒店旅游、教育培训、电子商务、金融投资、房地产等诸多领域,融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于一身,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集团。结合天狮集团自身特点和天狮学院的特点,提出了民办本科院校“2+2”培养模式,该模式对四年制本科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2年内完成全部学位基础课程教学,第3年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聘请天狮集团高级工程师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制定和教学过程中。第4年进入到实践教学阶段,在该阶段完成生产线的实践学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生物工程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学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两年主要完成生物工程学院的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派遣生物工程学院相关的专业教师到天狮集团生产车间、生命科学研究院在职学习进修提高,接受集团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和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指导,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科研方面,双方联合攻关相应的生物技术难题以及联合申报国家及天津市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高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技术讲座,聘请天狮集团研究员、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等不定期地来学院做学术报告,使学生对本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及发展前沿等有了解有跟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年完成生物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学,建立“双师机制”,联合培养学生。天狮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聘请天狮集团高工,如保健品生产车间主任或技术员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年完成生物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充分发挥天狮集团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势,天狮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与天狮集团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到一车间、二车间中保健品片剂、硬胶囊、软胶囊的各条生产线的生产;在天狮集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车间学习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动手进行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聘请天狮集团高工,如保健品生产车间主任或技术员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做天狮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天狮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最后,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校企合作的信息反馈系统。院校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建立一个由学生、教师、企业、组成的信息反馈渠道,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3 结论与展望

民办本科院校“2+2”校企合作模式将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办学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场地以及学生,减少了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利润。同时,学校可以借助企业先进的技术指导以及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减少教育成本,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能够更早更快地适应社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该模式在天狮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得到很好的应用,可以将其不断完善并推广到其他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陈晓竹,王德林,道克刚等.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1).

[2]纪雯,李超,刘宝学,刘佳,吕向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新模式的途径与实践[J].

[3]龚小勇等.“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2).

[4]赵国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作者简介:张权,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篇6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比起互联网行业,生物技术和新药研发仍然是目前一个很少资金涉入的领域。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该报告表明,自2002年以来,生物技术产业吸引创业投资的能力急剧下降。近5年我国共有1080家企业吸引创业投资50亿美元,但生物医药产业只占融资总额的5.2%。

在我国,生物产业犹如一座待掘的金矿,等待寻宝人的到来。

生物经济将10倍于信息经济

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革命性的市场投放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后到来,到21世纪中叶,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不久的将来,生物经济将10倍于信息经济。

由于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

据统计,2003年世界生物产业市场约894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其市场将达1296.5亿美元。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保持12%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2003年达到600亿美元,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的10%以上。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医药市场上新的增长点。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达到3000种左右。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芯片的市场就将达到600亿美元。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

北京聚焦高端生物产业

2007年4月,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并把发展生物医药作为重头戏,力争在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艾滋病等)的治疗和预防用药方面取得突破,争取有5到10个自主创新的重要新药品进入产业化生产,培育5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生物医药大企业,并在税收政策、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牌、品种和企业。

我国生物产业将因此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2007年6月16日,首届全国生物产业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这次大会上向北京等9省市新认定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授牌。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目前全国得到生物产业基地授牌的城市已经增加到12个。

生物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最活跃的部分,将带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在这次大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张燕友委员率由中关村生命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个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及部分骨干企业参加了大会,并在会上集中展示了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发展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成果。

张燕友委员指出:近年来北京市紧抓机遇,加快规划并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立足自主创新,聚焦高端产业,促进了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润22.6亿元,产业盈利能力连续四年国内领先。北京发展生物产业具有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产业高端优势凸显和发展环境完善的三大比较优势。

今年4月,北京市发改委披露了2008年之前北京市重点扶持的六大产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作为六大产业之一,将成为未来5年内北京市重点扶持的目标。今后,北京市将通过部分政策的调整,吸引社会资金向目前产业结构相对薄弱的生物制药等领域投资,以构筑均衡稳固的投资体系。

基地核心区三足鼎立

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三个核心区组成。三个核心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具备的资源禀赋不同,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加快北京生物产业发展。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政府于2000年6月批准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在2000年,国内当时还少有生物产业的概念,更谈不上生物产业专业园区。作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能够预见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启动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国家在京大型生物技术项目和各类生物技术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新空间。

到2007年7月,入驻生命园的各类企业已达60家,其中独立自建研发生产中心的企业17家,入驻创新大厦的科技创新型企业43家。生命园已初步构建起较完整的生物产业链条,并在源头创新、技术支撑、产业资源、临床资源上形成了独特优势。

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9.63平方公里,一期3.55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目前二期、三期及配套区的道路、管网正在建设中。产业基地已引进项目共计50家,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其中投资8000万以上的项目37个,占77.1%。

篇7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3、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4、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生命科学导论、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检测(含仪器分析)、污水处理工程、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食用菌栽培学。

四、课程简介

1、生命科学概论:

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从不同侧面反映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与克隆技术、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神经科学、生物钟与生物信息传递、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生命科学知识。

2、生物化学

使用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均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Biochemistry:AnIntroduction(SecondEdition),T.McKee;J.R.McKee,(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00年;

InstantNotesinBiochemistry,B.D.Hames,N.M.Hooper&J.D.Houghton,(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学及实验: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使用教材:《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生物技术检测

使用教材:《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生物物理学》,赵南明,周海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技术,以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是举世瞩目的现代生物技术之一。它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等。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以实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开展离体培养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种质离体保存、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果树与蔬菜的组织培养技术、园林及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实验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茎段的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叶的组织培养等。

6、发酵工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产工艺及产品举例等部分。内容包括菌种的特征和选育,培养基的特性和选择,发酵工艺的控制,杂菌的防治和产品分离提纯工艺的控制等内容,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微生物发酵工程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时间密切结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推荐教材:贺小贤编著,《生物工艺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编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俞俊棠主编.《生物工艺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术辅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资源特性,水体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标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及方法,各种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的选型和构筑物设计计算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及有关设备的技术性能,熟悉有关设计计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处理系统的管网设计、施工、维护运行方面的知识。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因此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应用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订版张希衡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顾夏声编清华人学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黄铭荣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胡亨魁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学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实用技术课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类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每餐合理饮食结构应是“一荤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来,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食用菌生产、加工在我国已然形成独立的新兴产业并开始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了解和掌握食用菌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生产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部分,比例大体为:1:1。理论教学包括:食用菌基础知识、商业化栽培技术工艺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加工保鲜技术三部分内容。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分离与保藏技术,能够进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工艺操作。

篇8

: 毕业班学生实习心得体会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陈赛雄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在海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马上要接近尾声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做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不过,在老师和师姐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这对我今后踏入新的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宋丹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这次在海规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期7个月的实习生活,对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生物技术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刚接触论文课题时,我对自己能否完成它曾表示怀疑,也为自己长期存在的惧怕动物的心理所左右。可是,现实的脚步声却是那么地清晰、有力。在一次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老师们悉心指导下,我不但对ELISA有了系统的理解,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意志也得到了磨练,恐惧心理也逐渐地消失了。我时刻提醒自己,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与时俱进。总之,这次实习的意义,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完成学分、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而是在开启“生命之旅”大门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我一定会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并为自己所喜爱的生物科技努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王晓一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我在海规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总共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受益非浅。我在那里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专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进一步体会到了做人的原则。海规公司的宗旨是:规规矩矩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在去公司的第一天,老师们就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正直、要实事求是,诚以待人,人品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我充分的体验到了你如何待人,他人也会如是回报。总之,在海规公司的半年时间里,我们脱离了学校的庇护,开始接触社会、了解我们今后工作的性质。不但增长了专业知识,还学习到了不少为人处是的方法。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黄嘉璐同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

十几年的学生生活,即将划上一个句号。在海规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懂了不少东西。大人们都说刚毕业的学生身上总存在着许多让公司老板头痛的“特点”,现在我终于亲身体会到了。以前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工作是学习;现在即将踏上社会,显然,自己的身份就有所变化,自然重心也随之而改变,现在我的主要任务应从学习逐步转移到工作上。这6个月,好比是一个过渡期从学生过渡到上班族,是十分关键的阶段。回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篇9

基因工程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与载体DNA分子连接重组,再导入受体细胞内,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翻译表达,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的一种技术体系[1]。由于基因工程可以突破物种间的遗传障碍,大跨度的超越物种间的不亲和性,具有无限光明的应用前景。因此,吸引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其结果迅速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化工、环境等各个领域[2-5]。目前,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急需大批的专业人才。因此,许多高校为满足社会需求,新增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基因工程课程,希望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基因工程面向独立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已开设多年。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针对该课程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获得了许多经验。

1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其内容涉及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实验技术手段。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和技术性强。同时基因工程发展非常迅速,相关知识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然而高等学校教学时间有限,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虽思维敏捷,但强调个人喜好,并且学习的自主能力也较弱。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相关的内容确实有难度。而正处于农业高等院校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们,即将投身于生命科学社会实践,展现他们的才能,如果他们对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与培养现今的人才培养目标极不相称,这些大学生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时代中也难以胜任社会重负于他们的工作,更难以挑起生物高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担。虽然在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许多办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Flash动画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化,或通过讨论、课程论文等激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学习自主性,但效果还是不理想。经过多年的独立学院基因工程教学,笔者发现目前的基因工程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没有充分体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即没有补偿他们存在的某些缺陷,也没有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为了使这些发展潜力大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进程,对现行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构筑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2.1精简内容,突出重点

基因工程与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细胞工程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生在修完了这些课程后才开设基因工程课程。由于学生已具备这些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可精简,避免与这些课程重复,留出充裕的时间详细讲解新的知识点,如细菌转化实验在微生物中讲授过;基因表达与调控在分子遗传学中涉及到;转基因植物的培养再生与细胞工程内容相关。这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在课前提醒学生复习,教学时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或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对于独立学院中那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通过基因工程网络课程进行知识的答疑。

2.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因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及应用,内容广泛抽象。为使学生在短时间理解相关知识,教学内容应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同时又能反映学科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构建以基因工程操作技术为主线,以基因工程原理基础知识及基因工程应用基础知识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体系十分重要。

基因工程原理基础知识包括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基因的各种分析手段(包括PCR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等)、分子克隆工具酶、克隆载体、目的基因与分子克隆载体的重组、重组体的转化与筛选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等内容。这些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因此每部分内容的有关原理、实验技术及应用等需详细加以阐述。另外,针对一些抽象内容,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其直观生动,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同时,要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可要求学生个人或以班为单位制作Flash动画和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对事业成功的向往,达到教学目的。

基因工程技术几乎渗透至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大大的推动了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且扩展到人类生产实践的各个行业,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等。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专题报告、实际案例和生产实习的形式进行。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发展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及求知欲望。

2.3引进新知识、新动态

基因工程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新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生命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尽量接受基因工程相关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同时促使他们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研究问题,唤起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增强专业自信心。

2.4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配套

基因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配套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和教学实习。基因工程实验技术主要是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操练,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前预习好实验指导中的相关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原理、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总结报告,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基因工程教学实习是以重组体的构建、转化、筛选及检测为主线的系统性的实验体系。其内容包括质粒DNA的提取、目的基因及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目的片段与载体的体外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重组质粒的转化、重组子的筛选以及鉴定。整个实验内容紧密衔接,较为完备地将基因工程学的上游技术综合为一体。实施教学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流程,查阅相关文献,书写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实施。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文献资料的查询与消化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实验的每个环节都可能直接影响最终结果,所以学生必须关注每个环节,才能顺利完成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树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概念,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3改进教学方法

3.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基因工程教学中,传统的板书教学必不可少。这是由于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知识比较凌乱,更无法很好的应用于基因工程学习中。板书教学能够很好的将这些知识系统而又精炼的展示出来,并且有助于老师控制讲课的进度,学生也可以详细的记好笔记,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但是传统的板书教学呆板,所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于基因工程这门课程,完全采取板书教学无法直观生动的将所有内容演示。另外,板书教学中老师是主体,学生认为学习的好坏只与老师有关而与自身毫无关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应用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等信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整体的过程动态化。它可以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栩栩如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是课件是一页页地进行显示,单独使用课件会降低课堂授课内容的连续性及关联性,使学生不易掌握每一次授课的线索及整体内容。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很有必要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更为生动、丰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升华。

3.2“研讨式”教学

独立学院学生感应新事物的能力较高,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后,能够就某些问题提出见解。因此,笔者设计一些讨论题,供学生思考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问题,是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对现存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针对一些不一致的观点,可以进行辩论,不仅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树立了看待科学问题的批判意识。

课程组的老师都从事了与基因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经常将科学研究结果融入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申请一些研究性课题和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工作。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探索,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3.3“总结归纳”式教学

每一章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另外,组织学生听取一些专题报告会,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尝试通过对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的工作需求。

4参考文献

[1] 吴乃虎.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孙毅.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18(21):113-114.

篇10

近年来作物育种学发展很快,并将越来越迅速。其发展压力和动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篇11

生物技术 vs 生物工程

这两个专业都属于生命科学学院,差别在于“技术”和“工程”,从字面上,基本无法很清晰地分析出区别。它们在学习的前两年的基础课程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但是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就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

最大的区别在于,生物技术是理科,而生物工程是工科。前者偏理论,后者注应用。

生物技术学习的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内容偏于理论,从微生物到细胞到分子到基因,一切都是为了向更高端的生命科学发展而努力,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考研或是在研究机构做研究工作。

而生物工程相比生物技术来说,诞生的时间要晚一点。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应社会之需要而兴起的,所以更注重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对生物进行创造和设计,在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这些不同的层面上,对生命有机体进行新的改造,比如利用固定化菌体或固定化酶来大规模生产果糖浆来代替蔗糖。生物工程需要学习不少药学相关的课程,很多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生物医药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或者是进入政府的工商税务、海关、药检等部门从事监管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vs 材料科学与工程

想必大家已经发现这两个专业最大的差别了:“高分子”和“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橡胶和塑料都属于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材料”里并不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它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

虽然都是材料,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化学的关系紧密,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相伴。这一点看看它们的课程设置就明白了。前者要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基本涵盖了所有基础化学课程。后者则要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和材料物理等课程。在学习的内容上,它们就很不一样。

就业方面,高分子更注重新型材料的运用和研发,反而是一些和化学沾边的公司更需要这一专业的学生,比如著名的陶氏化学。当然,说到橡胶和塑料,化工、汽车、电子、航空等行业同样需要相关人才。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传统机械制造类行业更有优势,比如航天、船舶、重工业的相关企业。

环境科学 vs 环境工程

读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两个专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偏理论,后者重实践,理学vs工学。的确,前者更多地注重在科研方面,而后者则注重在工程上。

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比较宏观,比如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营造、环保的规划。学的是理学,对环境化学、环境毒理、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学习。

相比之下,环境工程属于工程类专业,它的应用性要强得多,很多课程都是实打实地去学如何控制污染,比如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以及环境的评测。

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两个专业的区别在于,环境科学是指认垃圾的,而环境工程则是处理垃圾了。这种说法或许不完全正确,但可以给我们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vs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vs 电子科学与技术 vs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首先,让我们镇定一下,千万别被这一连串的“科学与技术”给绕晕了。这四个专业,都和物理、计算机密不可分,但是细究起来,差别却不小。

篇12

二、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Base(ExcerptaMedical Database/EM)

EM是荷兰Elsevier Science B.V.出版商建立的书目文献数据库。涵盖70个国家、地区出版的5 000多种期刊,覆盖各种疾病和药物的信息,无可匹敌的欧洲文献汇总及更多的亚洲文献。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用英文出版的大型医学文摘,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二次文献之一。EM收集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还包括与医学相关的许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卫生经济学、医学管理、法医学等)。EM到2003年共收录中国(含港台)期刊64种。

三、俄罗斯《文摘杂志》(简称PЖ/AJ)

于1953年创刊。收录了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66种文字的科技文献,包括22 000多种期刊、10 000多种图书、6 000多种连续出版物、15件发明证书和专利以及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等。是目前世界上引用出版物最多、报道量最大的一套文摘刊物。其所收录几乎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俄罗斯《文摘杂志》2005年收录的中国期刊693种。

四、美国生物科学数据库(BIOSIS Preview简称BP)

是由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BIOSIS)生产的世界上最大的有关生命科学的文摘和索引数据库。BP收录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 500多种期刊和1 650多个会议的会议录和报告,每年大约增加28万条记录。报导的学科范围广泛,涵盖所有生命科学内容,其中包括(不局限这些学科):空间生物学、农业、解剖学、细菌学、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s)、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生物物理、生物技术、植物学、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环境生物学、实验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

五、《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简称SA)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