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7 14:42: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碳中和的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关键词:设计;中国传统吉祥符号;创新思维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成功的设计作品一般都很艺术化。但艺术只是设计的手段,而并非设计的任务。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设计者的意图就是要表现美.创造美。设计也是对美的理念的扩展和再认识,是人类对生存条件的完善,从而达到美的和谐意境。设计的和谐意境是设计的主客体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设计对象是对设计物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生产制造出的适合人们使用的,经济、美观的设计对象。设计对象引发出和谐意境,设计对象是一个物质符号结构,它是人们匠心独运创作出来的。意境是一个由艺术作品或“召唤结构”引发而形成的世界。设计对象引发出一个标范,经过主客体的双项审美的过程达到和谐意境。

一、设计的和谐意境因素

1.吉祥寓意为原则

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中国几千年传统吉祥图案及纹样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这些纹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也给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给养。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盘长”(即中国结)演变而来的。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达畅通。将这种吉祥寓意与现代信息时代的理念巧妙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巧妙而不牵强,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在传达中达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设计作品与大众心理的对话。

中国人向来追求中、全、和。所谓“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儒学表现的正是这种中正平和的大家气度,它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儒家思想为古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的宗旨,阴阳五行思想为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如在建筑设计上强调等级体现,布局上富有层次感和对称性,在色彩上以黄色为至高无上等。这种注重系统规划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字进行图形创意的平面设计十分常见,可以说是最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象形的字形和巧妙的结构,汉字中蕴涵着视觉表现的无限可能。如清代吉祥文字“黄金万两”利用字体结构的相似重复,把四个字连成一个图形,是现代字体标志的成功范例。

2.创新思维为角度

现代设计风格趋向多元化、艺术化、个性化和意象化。创新思维在现代设计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艺术设计工作最终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形态表达意念并实现其功能,所以形态是设计作品的基本特征。创新一直支持着设计学科运动和变化的永恒进程,设计师始终面对着形态创新的挑战,而形态先行的设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思维是一种复杂运动,语言思维是线性的,而意象思维是立体的、二维或三维的。视觉所形成的意象或思考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整体。心理学家认为意象思维比语言思维更具有创造性。这种意象思维的运动又是相当复杂的,它往往是多种不确定的想法的相遇、碰撞,才导致新想法的产生。对设计者而言要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仅仅作为一个欣赏者是不够的,欣赏不能提高实际能力。智者动手,只有真正成为一个创造者、研究者,才深入到设计过程中去,才会产生不寻常的思考和联想,才会有不落俗套的思维。思维的发展、突破、创新有一个过程,就像水在零度与白度之间是水,要使水变成蒸汽之间有一个临界点。在设计中,考察人们的生理需要、身体结构、动作过程直至使用的自然环境,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考察人们的心理、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直至使用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持;构想解决方案并通过物质形式加以实现的过程,如结构、材料、加工、装饰等,包括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技术科学的支持;而满足使用者的情趣、激发使用者的愉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则需要艺术科学的支持等。设计对象面对的是广大受众,设计主体即设计师决不能“孤芳自赏”。他要有设计受众,并且通过与设计受众的对话,培养、创造出懂得接受设计主体创作意境和能够欣赏设计对象的大众,正如“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设计对象也都是这样”。反过来,设计受众在接受和欣赏设计对象的同时,也在向设计主体反馈信息,这是通过设计对象的受欢迎程度和销售情况等商业途径来间接完成的。受众的反馈信息会对设计主体有新的需求,使设计主体有了新的意向,从而创造出新的设计对象。

二、设计的和谐意境

韩国著名设计师安尚秀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起他的设计理念,引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中的两个术语:“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肯定了在他的极具现代感的设计中,有着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以及中国哲学的影响。内地设计师王序认为水墨画对他最大的启发,在于画家处理空间与处于空间之中的物体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他说:“我很欣赏古人在水墨画中处理鱼和水的关系,没有画水,但是人们仍然能理解鱼在水中游。我想这些对我来说应该是很有启发和借鉴的。”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所强调的是一种个人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决定了中国人空间意识的形成,即认为宇宙无限,人与自然并非对立,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和谐的设计心境对于设计主体来说是永远不能停歇的脚步,因为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的需求也日益扩展、提高。这里所说的和谐是在具体的设计行为中不断被超越的和谐,而不是终极的、最高审美理想的和谐。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推动了设计对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也使设计主体、设计受众与自然越来越和谐。

宗白华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鸟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生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概括说来,意境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复杂的,具有多层次性,它包括了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和儒、道传统美学以及佛教的相关思想。意境概念,意为主导,境为基础,包括了情景、虚实、有穷与无穷的对立统一以及气韵、妙语等思想。随着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不断扩大,图形设计师的创造领域也越来越广阔,思维、视野、工具触及的范围和作用也越来越广阔。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只有用心灵之眼,感悟生活,才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视觉艺术世界。由于指导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意境的有无常常成为衡量艺术水准高低的依据,最终遵循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寻胜兰.《新民族图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

[4]靳埭强.《眼缘心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43-02

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教学中,突破学科章节限制,把相关知识、相关学科与相关现象综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及评价等要素之间进行整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它包括数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数学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整合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学知识间的整合

数学教学走向综合化,首先要把本学科知识联系融通。对此,人教版数学主编林群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认识问题有两种方法。例如,你要了解一个城市,可以一条街、一条巷的走,逐个认识;更好的办法是坐上直升飞机,从天空向下观察,不仅可以清晰了解每条街、每条巷,更可以把握街道之间、巷子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总体上更直观、更清晰地把握。数学教学也应当这样,应当让学生坐上直升飞机来看问题。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几大领域不是割裂的条块。这种对原先的代数、几何统整,并非简单地增删,拼贴,移植,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综合与再划分。虽然教材编排注意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但混编和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使知识显得不太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联系性教学把内容看作彼此相关的知识、工具,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如数形结合、数据处理、数学建模等。适时加强各领域的渗透与前后知识的综合,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与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可以深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因为函数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顶峰,综合性较强,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联系已学知识。如,在第一节开头,用函数的概念对正方体表面积、多边形对角线数、产量增长等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的关系说明y轴是抛物线y=x2的对称轴。用平移描述函数y=ax2与函数y=a(x-h)2+k图象之间的关系。这样处理既利于知新,也益于温故。

2.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3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篇4

体育教学是各类院校均不可缺少的关键教学内容之一,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不同,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体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教学与竞争意识的内在联系

1、体育教学强化竞争意识。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游戏、体育比赛以及团队练习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竞争当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还能够避免竞争意识的无序发展,有效地杜绝了盲目地竞争给学生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将竞争意识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同时降低了竞争意识的负面作用,对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竞争意识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培养。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涵盖了日常的体能锻炼,也包括了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和紧张刺激的体育竞赛,这些活动大多是遵照一定的规则,以团体协同对抗的形式展开的,因而要求学生在进行团队内部合作的同时,与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通过体育教学中建立起来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为自身设定恰当的奋斗目标,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展现自我、挑战自我,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从而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体育教学语合作意识的关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更加频繁,竞争更加激烈,更需要人们具有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以迎接挑战。学校体育教学可以采用适当的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师生和生生之间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体育教学需要具有合作精神。 师生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而学生也应该尊敬和爱戴教师,共同营造师生课堂教学合作的良好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之间相互宽容和尊重,有利学生之间互助互学,进而形成和谐的教学集体。体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的途径

1、培养正确处理对手和朋友的意识。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之间既互为对手,又互为朋友。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对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意识的积极作用,同时避免竞争意识对学生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便成为了体育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任何事物都存在有两面性,因此竞争和合作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优秀的竞争对手同样也可以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2、通过与对手竞争和自我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所谓竞争不仅仅包括了对手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存在着自我的竞争与挑战。与对手的竞争过程,是以人为镜,不断提高自我的一种过程,与对手进行竞争时,可以根据对手的表现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自身的奋斗目标,达到转变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而与自我的竞争则是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审视自我,反省自我,了解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恰当的奋斗目标,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竞争精神,还需要激发学生自我竞争的意识,令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课堂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合作精神在教学与学习中融合。 因为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虽然可以激发学生个人的潜能,但是,学生之间的竞争会造成彼此很少沟通,成员之间互相戒备,互相侵犯,心情压抑。而小组之间的竞争则不同,却会反而促进小组成员之问凝聚力加强。因为,竞争与荣誉、利益结伴而来,小组成员为小组的荣誉而互相配合协同行动。小组成员,无论是自己单独练习,还是集体一起练习,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士气高涨,每一个人都力争发挥自己的一切潜力。他们对竞赛活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胜利的信念也更加坚强。小组成员为小组争光而人人奋勇争先,而他们尽心尽力的表现,会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认同和赞赏,个人的自尊和自我表现欲得到充分的满足,彼此情况及时交流,相互理解友好,内耗极少,大大地提高了小组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实力。而这一切又为小组竞争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而来,学生在小组之间竞争活动中,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真理,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篇5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色彩的感觉是最大众化的感觉”。当人进入某个空间,首先感觉到的就是色彩,其次才意识到色彩下的各种形状。色彩具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具有强烈打动人的视觉的力量。阿思海姆写道:“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辉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感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在当今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多会领略到大量的室内设计,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恰到好处,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研究,色彩给予人类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因此,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除了完成其空间设计、家具及陈设等设计以外,其色彩的设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色彩设计成功,那么室内的气氛就完美了:假如色彩设计失败,那么也就给这套室内的整体设计留有不少遗憾。

一、室内环境中的色彩

色彩要求是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室内的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心理状态。科学的使用色彩有利于愉快的工作,有助于身心的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然而,黑色和白色是永恒的流行色,无论与什么颜色搭配,都不用担心色彩搭配的不协调。“WIZ”系列珍珠白色的外观给人一种非常恬静而温馨的感觉,黑色外观高贵而典雅,与简约明朗的室内风格搭配更是相得益彰。室内色彩的设计不同于一般造型艺术那样自由与个性化。一般造型艺术品的色彩主要是为特定的人观出用的,而室内色彩无处不在,人在其中必然受到潜在的影响。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调和的原则和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室内色彩的时空特征

室内色彩同室内空间一起造成人们的物质环境。对于它的色彩,不像绘画那样,人们有观赏的自由度,它同空间一起包容着人们,生活或工作在这个空间中的人们都要受到色彩的影响。所以对色彩的美感要求又不同于一般绘画。有人曾提出:“室内色彩使人感到美观好呢,还是感到它的存在好呢?”答案显然应该是后者。因为室内色彩主要是应用,一是应用于功能,二是应用于精神,目的在于使居住者有较高的舒适感。

2.室内色彩的从属性

室内的色彩设计不仅要创造其自身的和谐关系,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背景环境。人和物才是室内环境中的主体和重点,只有加入了人和物,才能是一个完整的色彩设计。室内色彩的处理,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舒适,不能只用书本上的基本配色知识来简单决定,而应根据不同的条件充分发挥色彩本身的优点与特色。在这里色彩本身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一个舒适的色彩环境。

色彩的从属性还表现在它对于形式和材料的从属关系上。一般的设计顺序是:空间形式――材料――色彩。这个顺序关系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不能颠倒。建筑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是色质的合理运用。不同材料的色反映不同的色质,不同反光度的色表现出不同的色质。色质可分为反光、平光、哑光、透光及天然人造色等多种类型,而在使用时又往往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上海饭店新楼门厅为暖色调,地面的稳重华贵效果是通过深褐色带纹理的大理石色质反映出来的,而休息厅柱面镶的赭色陶瓷釉面砖,通过赛釉面窑变的色质,具有了中国特色和亲切的艺术效果。

3.室内色彩的强制性

一般绘画的色彩我们喜欢看就多看一会,不喜欢看则可以少看或不看。而室内色彩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只要人们进入这个环境,就得接受这个环境的影响,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它对人的精神感受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除了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会对大的情绪、心理产生刺激,并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已往的大量实验证明,如果一个人在桔红色的室内环境中工作的话,他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律加速,脑波也十分活跃。从积极方面来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从消极方面讲则容易使人疲劳,工作中的失误会增多。同样的色调如果用于餐厅则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象麦当劳、红高梁等快餐店均采用此色。

室内的公共活动部分是为多数人使用的,色彩应考虑到多数人能接受。所以室内的色彩,不能由设计师个人的好恶和少数人的欣赏水平来确定。它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尽管不同使用对象对室内也有普及和相对提高的不同要求,但总的来说,它必须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色彩可由多数人来决定。在设计中设计师必须根据室内空间的总体效果慎重选择。这种色彩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既使人在空间中长时间生活不感到厌倦,又使短时间来访者感到有趣味,同是必须适用于不同的时间,否则忽视任何条件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况且室内的色彩不可能随着时间的不同而频繁改变。

4.室内色彩的沉着性

在时空性和从属性的制约下,使室内色彩的设计具有沉着性的特点。这也是和其他造型艺术色彩所不同的。在绘画中色彩是否沉着无关紧要,因为绘画在于表现主题或美丑。然而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对于沉着的要求要超过对于美丑的要求。例如北京西单华威商城.一进门,视野内便是一片饱和,连一点反应的余地都没有。在商场走一圈,处处显得金碧辉煌、色彩斑斓、光怪陆离,逛完整个商城,给眼睛留下的是一片吃力,给大脑留下的却是一片空白。尽管根据房间功能、气氛的要求,色彩可能需要鲜艳或具有强烈的对比性,但从整体上说,室内色彩应具有沉着的特性。

二、室内色彩的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功能要求

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的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具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做到有所区别。

2.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

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 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3.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

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4.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

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形成了诸多差异。因此,设计室内色彩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三、室内色彩环境的设计

现代色彩环境创造的手法极为丰富,随着不同的环境设计而采用不同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创造特定环境性格的环境气氛。

在当代设计观念中,人们更加重视人性和情感。这种理念使得色彩表现空间的卓越功能更多地服务于室内环境的主题性,而色彩的装饰价值――展现环境性格、获得情感和意境,则应为广大设计者所深度挖掘,广泛采用。

1.色彩的“主题设计”。

色彩的“主题”设计常着眼于特殊立意和地方性立意,力图表现某种主题,渲染某种气氛,传递一定文化、地域、传统、情感等信息,将某种“意境”的获得作为目的设计。色彩具有民族性、地方性、传统及宗教的特定寓义。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表达和传递反映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在特定立意主题的室内设计中,色彩最富于表现力,最能被观者认知和感受,引起共鸣,获得人与环境精神意义的交流。如坐落在麓湖湖畔的绿湖宾馆,依山傍水,环境优雅。设计者为了达到与室外环境气氛的协调一致的目的,整个宾馆的色彩意境的构思,以宾馆的“绿”来抒发主题,以“春日凝妆上翠楼”诗句取意而命名的“翠接餐厅”。用绿彩点缀些紫色植物,与玻璃幕墙外的自然环境渗透,从而产生春天的意境和生命的力量,而这种意境又随着色彩的成功处理得以升华。在整个宾馆是重复地、有层次地运用翠绿、淡紫、纯白等自然色系,再配以家具饰物和绿色点缀,力图追求一个清新、淡雅的脱俗的色彩境界,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和气氛,使绿湖宾馆一“绿”呵成。

篇6

    在西方美学中有最重要的五个审美范畴: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其中,优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美,它与崇高相对。崇高又称壮美,它以粗犷、浑厚、博大、劲健、雄伟为基本审美特征。而优美则以典雅、清新、秀丽、细腻、圆润等为基本特征。

    在西方画坛,很多画家着力于优美的表现,尤其是在风景油画中。风景油画中的优美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美,是最易为大众所接受的美的形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亲切、雅致、舒畅的视觉享受。优美的风景油画中在造型与色彩方面一般都不呈现强烈的矛盾冲突,而着力于矛盾双方的相对静止状态。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则表现为十分协调、和谐统一。

    油画风景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 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自然之中蕴含的优美与很多其他多种因素交织、共生,这就需要画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风景油画作品中的优美是画家审美取向与自然中内在美的一致,是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与自然内在的一种契合。画家在观察与表现自然风景时,需要对自然风景进行提炼、概括,也就是按自己的审美取向对自然风景中的各种元素进行纯化,使自己所提炼的部分达到一种总体的和谐。所以说,风景画中的狭义美即优美的本质在于画家情感与自然风景的共存与互融,是画家对自然内在美的情感认同。

    十八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休谟曾说:“美是各部分之间的这样一种秩序和结构:由于人性的本来的构造,由于习俗,或是由于偶然的心情,这种秩序和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美的特征……”休谟这里揭示的“美的特征”,从根本上讲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画家与自然的统一。而他所强调的秩序对油画风景来说,就是透视中所蕴含的形的秩序与结构,以及明暗、冷暖、纯度等色彩变化秩序与色彩配置的结构等等。我认为,对于风景油画来说,美是上述秩序的和谐。风景油画中的优美,通过表现自然风景的光、色、形等造型规律中所包含的明暗、浓淡、大小、高低、刚柔等矛盾中的和谐统一,以天然的完美和谐作用于主体的感官,使主体获得安静恬美的心理感受。众多西方艺术大师们努力追寻“优美”,对这种“优美”的迷恋,使他们终生执着于对艺术形式的和谐――即“形式美”的探索和追逐,执着于画面形式的和谐。为了得到这种秩序上的和谐,画家们会删除自然风景中的不和谐的因素,恰如提炼矿石,纯化各种绘画造型元素的对比与调和关系。

    每个风景画家都在其作品中努力表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风景被看作内容,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幅风景油画的真正内容。从此意义上讲,风景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活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油画风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柯罗是朦胧优美的诗意风景画的伟大歌手。图1《梦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梦特芳丹公园风景如画,为柯罗的许多风景画提供了灵感。在这幅油画中画面的大部分都为一棵枝叶浓密的大树所占据,而与其相应的则是位于左边的小树,柯罗小心翼翼地平衡了画面的构图,用身着红衣的妇女和孩童加大了左侧的分量,中间一片水域倒映着远处的土坡和树木,银灰绿色的调子统一了整个画面。柯罗在处理时并不重视细节的精细表现,而是注重自然光线和阴影的整体和谐,画中的一切就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画家的笔法轻灵飘逸,远树如烟,近树如雾,而中间偶尔拖出的白色笔痕则恰当地传达了在这田园一般风景中的那一丝动人的反光。这一片透明的天地,这令人陶醉的光线,或许只有音乐的意境才可以与之媲美吧。柯罗天生的诗意和对色彩的微妙感觉是无人可以重复的,而且他作品的精髓显然不止是表面上的那一点诗意。在光线、大气和形块的处理中,柯罗依旧执着于优美古典的和谐结构。对柯罗而言,线条、形、团块、调子、反光以及人物都是追寻画面秩序的内在元素,他根据画面需要来编排它们,来研究自然的结构与画面结构,并创造具有不同意蕴的画面气氛。

    图2 是法国画家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拾穗者》。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整幅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面部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其中蕴含的其实是画家对形的内在秩序美的不懈追求。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在画面色彩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殊情感。

    “大自然中,除了色调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是另一位毕生追求优美的诗意风景画的画家列维坦对大自然的感悟。列维坦是19世纪后期俄国艺术界的顶尖人物。图3《雨后的普廖斯》是列维坦的旅行写生作品。画里颇能展现他心爱的冷灰色调。雨后天光乍泄,万物的色彩都含而不露。在这单纯干净的天光下,色相的冷暖变化就更细腻。草色、沙土色、天色、水色、山色以及远村色,都一点点地收到灰蒙蒙的调子里。这种由宽阔的景深与细腻的渐变所烘托出的灰蓝,格外旖旎。列维坦的画具有一种温婉、明净的优美。 

    图4时列维坦的另一幅油画《月色》,这幅画更多了一种深沉宁静的气质。画中夜晚乡间的小路上的一点微黄在灰蓝、灰紫的夜色氛围中向远处平静地伸延。画面具有严格的形的秩序:左右两排夜树从高到低的秩序,路面上树的投影呈现从近到远由疏到密的节奏。夜景的细节刻画,在他来说纯粹是出于对夜色的多次观察和在画面上的重新组合。夜间云彩地变幻流变,小白桦树干上反射月光的虚实节奏,树叶成片地晃动,以及远处农舍的隐没,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班演奏着夜的静穆与遐想。

篇7

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requirement enhances unceasing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under the situ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becom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level of grade on an important tags, is to promote the urban grade and improve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the important link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s the direct embodi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harmony of human and nature in harmony principl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nd points out that a city landscape design to do the harmonious, need from the height of the strategic plan, you must do the people and space between human and ecological harmony, the partial and the whole harmonious, "form" and "meaning" harmony, truly have the economy, aesthetics, healthy city planning concept.

Key words: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Harmonious beauty; Environ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严,这也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原则。和谐的城市景观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与惬意,和谐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

1 人与空间的和谐

1.1 要注重对交往与空间的和谐内涵的把握

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空间环境的要求大不相同。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就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比如在质量低劣的街道和城市空间,只有零星的极少数活动发生,人们匆匆赶路回家。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比如场地和环境适宜于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在良好的环境中,会呈现出一派和谐安详的景色。所以说,景观设计中必须注意营造人们高质量的交往空间,成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空间的行为,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场所或景观不仅仅是让人参观的,更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达到一种阳光、空气、绿色、人、自然与建筑构成的和谐环境。

1.2 要注重对人性的内涵认识的把握

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需要适当尺度的交流空间,也需要适当尺度的私人空间,因此,设计需要在场所上能充分尊重人性最基本的需求,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其次,满足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需求。不同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价值观也不同。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2 人与生态的和谐

规划设计要遵从自然。生态设计就是要求设计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达到最小。

2.1 与土地、植物的和谐

要注重城市空间绿地的面积,在进行城市土地开发和再开发时,按规划要求的指标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维护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的比例协调。在选择城市植物物种时,名贵的未必是好的,选择适合才是最重要的,正确选取城市植物物种。并且要避免形象工程。

2.2 与水的和谐

篇8

(一)英语与汉语之间以及它们所负载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造成了英语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

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藏语系。两种语言在发音、语调、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较大。而且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几乎是世界文化的两个极端。由于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学习者不得不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回旋转换。过量的负迁移势必给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造成过量的困难。

(二)英语语言材料输入渠道极为有限

现代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会语言的首要条件是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保证语言素材大量、有效的输入。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语言环境太差。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输入渠道主要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师。对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有限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几乎是接触、运用英语的唯一机会,使得英语输入量太少,语言习得环境难以有效营造。

(三)缺乏足够的语言实践练习机会

在保证语言素材大量有效输入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练习,以达到熟练的语言技能技巧――这是学好语言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我国初中班级容量过大,加上受到教师本身听读说写运用英语的能力及教学能力、教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初中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得到充分的语言实践练习,难以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熟练的语言基本技巧。

(四)英语教学条件较差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学生面临着一系列不利的英语教学条件:如英语教学资料匮乏,除教科书外难以接触必要的文字和视听材料;缺乏必要的视听电化教学设备,先进的外语教学视听手段不能广泛普遍推广等。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方努力,英语教学条件也逐渐有所改善,但是距离实际需要仍相距太远。

(五)学生大多缺乏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从事活动的原因,内在主导动机产生的意志努力是强大而持久的。英语是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动机应该是为交流思想、获得信息而使用英语这个重要的工具。但是目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只怀有外部动机,如家长的要求、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扬、升学的诱惑等。但外部动机所产生的意志努力是微弱而短暂的。所以,初中学生往往会因英语学习中产生的困难而灰心退缩,甚至知难而退,掉队放弃。

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

根据以上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特点的分析,可以认为初中学生主要应通过以下途径来学习英语。

(一)通过有意识的学得方式学习英语的途径

初中学生大多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能接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极为有限,又缺乏运用英语进行实践练习和交际活动的场合。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大多数初中学生不大可能通过自然习得途径获得英语能力。他们主要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学得方式去学习英语。即通过教师的传授讲解首先理解语言形式,再通过强行记忆牢记语言规则,然后通过反复操作提高熟练程度,最后达到牢固掌握,学会运用。

(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习英语的途径

初中学生已进入青少年时期,这是从具体的经验思维向抽象的理论思维转变,并逐渐丧失“语言习得机制”及机械模仿能力的时期。初中学生开始重视首先理解所学语言材料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对知识和理解的重视,加上英语与汉语及其反映的文化之间差距太大,导致了学生习惯于首先追求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完整的知识性掌握。因此,对语言规则的需求被提到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母语的依赖也难以摆脱。因为母语有助于更充分的理解英语。

(三)英语阅读既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又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

在我国,由于受到英语语言传播媒介的限制,再加上初中学生接受英语语言信息的能力与水平太低,所以他们在学习英语时,运用视觉大大多于运用听觉,是主要的输入途径。加之初中学生所接触的英语学习材料大多是书面文字,而且英语语言练习与测试多以书面形式进行。这一切都使英语阅读的重要意义明显突出,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格外重视。阅读成了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

(四)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

篇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部分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唯我独尊”,父母对孩子比较迁就,这样不利于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幼教工作者,除了向年轻父母宣传一些正确的家教方法外,要着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这是陶行知先生论述学前教育重要性时的一段话。本文拟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浅谈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民主作风是培养合作精神的先导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具有好模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的举止言谈、行为习惯、处事方式对幼儿的心理、性格产生着隐性的巨大影响。因此,每个幼儿教师在保教工作中必须实施民主作风,与幼儿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为幼儿树立善于合作的楷模。幼师与幼儿的合作是人类社会关系在幼儿园中的缩影,它体现为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实现的合作。实践证明,凡充分发扬民主作风的幼儿教育活动,幼儿就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幼儿就会极大地自主发展,同时幼师的合作意识、民主风格对幼儿会产生稳定而深刻的影响。

二、团结协作是培养合作精神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与一个个幼儿形成单向式的线条联系,而幼儿之间则是彼此隔断的。这样不利于集体力量的发挥,更妨碍了幼儿合作精神的形成。其实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某种活动形式联结为一个活动整体,我们要发挥集体活动的优势,做到幼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多向式的网络联系,让每个幼儿置身于团结协作的教育情境之中。群体之间友好地竞争是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合作精神的有效形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机地穿插群体之间的竞赛活动,其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单向式活动。我在教大班的小朋友学习《阿凡提和小毛驴》这一舞蹈时,教过几遍后,我让四至五名幼儿为一组听音乐跳,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并能互相指出错误,然后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教师辅助赞许。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三、分类指导是培养合作精神的保证

面向全体幼儿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的,如果没有全体幼儿的参与,光凭几个活泼好动的幼儿形成不了和谐的合作教育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全班幼儿的个性特征,并根据各人特点,分类指导,使他们扬长避短,逐步养成与他人和谐合作的习惯。《论语》中孔子对几个学生不同的态度,告诉我们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要不同对待,因材施教。

四、唱游活动是培养合作行为的阵地

篇10

1.课堂过于沉闷,内容过于死板。

政治教学内容繁杂,需要具有抽象性思维才能将客观与主观之间的联系弄清楚,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有些高中政治课堂中,气氛过于沉闷,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问题的探讨,有的只是教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将课文内容向学生灌输。而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有些教师不会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相联系,内容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下降,这是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瓶颈之一。

2.教学主体目标不明确。

在教W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和辅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没有表达自身意见的机会,以至于严重限制了发展空间。同时,当前有些高中政治教学还存在主题教学不明确的现象。政治教学应该从知识、行动、情感三个目标做到统一,很显然,当前只是实现了知识上的教学。

3.忽视学生的主体因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兴趣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多数都照本宣科,采用古板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二、高中政治教学的突破

1.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很难以理解,更不要说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成员之间先展开交流和讨论,并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身的看法,当遇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或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向教师寻求帮助,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2.明确教学主体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无论是从教学目标还是教学主体上,都需要进行完善。在教学主体上,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主要是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在课前利用互联网等查阅资料或观看视频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时间将不再讲解枯燥乏味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学内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详细解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些学校的教学目标还停留在追求高升学率上,而对学生素质文化的要求却不是很高,使学生的发展与时代脱轨。所以,政治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做到知识、行动、情感三个方面的统一。

篇11

1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来源

我区公办中小学公用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由生均定额公用经费、日常业务费定额、工会经费、福利费组成。但实际工作中可支配使用的用于日常开支的只有生均定额公用经费和日常业务费定额。

2017年我区年初预算安排生均定额公用经费标准为中学850元/(生・年),小学650元/(生・年),日常业务费定额2万元/单位。这个标准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浙政发[2016]16号)所规定的基准定额,2017年年初预算暂按2016年的标准安排预算,待省政府出台2017年基准定额后,再通过调整预算进行追加。

2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具体由财预[2016]81号《2017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一302商品和服务支出”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其他交通费用和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27个科目。

我区《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但具体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规定,仅要求教师培训费在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按10%安排。其他各科目分配完全由各学校自行把握,这就使公用经费的支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使用时很可能受学校领导或经办人员的喜好影响。

3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公用经费的不平衡性

3.1.1在校学生数引起的差异

前面已经列出生均定额公用经费的预算标准,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单位指标,即每生每年,是造成校际间不平衡性的最大因素,有的学校规模大,但学生数少,有的学校规模小,但学生数多。举个例子来说,我区一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数仅615人(其中:中学445人,小学170人),全年定额公用经费仅为48.88万元。另一所规模相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数为3 305人(其中:中学1 071人,小学2 234人),全年定额公用经费236.25万元,可见差距之大。

3.1.2择校引起地区间的差异

定额公用经费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在校学生数,但在校学生数又在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城市学校与农村边远学校的差距。在如今家长普遍择校的环境下,更进一步加深了城市学校和边远学校学生数的差距,更造成了公用经费的不平衡。

3.2中小学公用经费存在挤占挪用情况

以我区中小学2016年度决算数据作为依据,分析全区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比例分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见,公用经费支出前五的科目是办公费、劳务费、培训费、维修(护)费和电费。仅这前5项,就已经占据公用经费总额的68.64%。而谖穹岩14.46%排名第二,有些出忽意料,通过查询会计账簿了解到,原来劳务费大部分支出是临时工人员工资,存在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的情况。分析主要原因,这部分临时工均是由学校自行聘用,非经财政核编,故预算中并未包含在人员经费中。而学校实际工作中因为人员请假(如长病假、产假)、教师缺编等,不得不聘用代课教师,这就造成了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的情况。

3.3公用经费存在短缺问题

虽然生均定额公用经费标准年年在提高,再加上中央八项规定后“三公经费”急剧下降,但学校却年年觉得不够用。究其原因,一是物价水平增长速度大于公用经费增长速度;二是我区公用经费标准仅仅是省基准标准,我区财政并未提高预算标准。

4如何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

4.1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公用经费以学生数额为基础来进行预算,存在一定的弊端,就如前面所说学生数少,但学校规模大,学校必须的日常开支还是要支出,农村边远地区学生数减少等,都直接影响公用经费的预算金额。建议建立以学生数额为主,学校规模指数为辅的公用经费预算制度,来保障学生数额少和边远学校的公用经费。

4.2从支出流程上控制

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会计监督,牢牢守住入口关。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杜绝挤占挪用公用经费,严控“三公经费”。

4.3加强对校级领导和财务报账会计的培训

近年来,新提拔校长较多,他们一般都精于教育管理,对财务管理方面知识和经验相对欠缺。而学校报账会计也都由普通教师兼任或转任,有些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缺乏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强财务知识培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校级领导财务管理培训班,以提高校级领导的财务管理水平。而对于学校报账会计,更需要加强财务业务培训,当好校长参谋和贤内助,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引进会计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4.4加强内审和群众监督

篇12

同样,我们也难以将“一带一路”倡议简单看成一种发展战略从发展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发展经济学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为研究问题,以政府主导的结构调整为政策手段,其中强调了投资的不可分性与部门之间的互补性,突出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此思路虽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内容如出一辙,但发展经济学中强调的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中国带动的区域共同发展,因而需要发展经济理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开放条件中进行更多的拓展。同时,也有人采用对外援助理论来解释“一带一路”倡议,将“一带一路”倡议当作是中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认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能够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化。这显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相违背,同时也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符合。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倡的是共同发展。当前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中国通过需要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中实现互补性,进而实现经济转型,而且中国当前的经济地位尚未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由中国倡导的以基础建设投资为重要实现形成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能仅仅看成一种对外援助的发展战略,其日的是通过基础设施的投人以及促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来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