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 15:49: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提振经济的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的乡镇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高,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机关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层出不穷,具体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领导及居民受旧思想制约比较严重,对经济的发展缺乏创新性
由于乡镇居民多是以土地为生,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比较保守,对农村的基本的风俗习惯比较熟悉,对农田的基本建设、农村计划生育等工作比较上心,对创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的新项目比较陌生,也不去积极地发展和学习,觉得只要地方治安不出现问题就可以了,缺乏创新的精神和魄力。一些乡镇的居民多是干一些小生意,成本下,风险下,固守于自己的小事业和小家庭,不干放开手脚去干,缺乏把生意做大的胆量和资本。城镇居民的经商意识还不强烈,只是在土地死干,缺乏经商的观念。
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增收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难。乡镇居民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匮乏
乡镇人口中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中总量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也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开发的条件差,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少,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很大困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整个经济发展的缓慢。现在大多数地方的乡镇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乡镇整体产业缺乏合理的布局。
目前村民自治没有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强大,领导性较差,村民委员会职责和村民自治工作得不到应有体现,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委员会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在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中,没有号召力、缺少凝聚力。而且乡镇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缺乏固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乡镇的经济建设。
(三)乡镇经济的支柱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乡镇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在总体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许多乡镇企业由于财务及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周转不开,不能对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仍处于较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生产效率低,产品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多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管理,无法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因为乡镇企业的领导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在实际的管理中带有较多的个人感彩,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乡镇企业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缺乏对外界足够的交流与沟通,缺少对当前的最新市场信息的了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在员工的聘用上一般采取就近的原则,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就导致乡镇企业难以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乡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副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鼓励乡镇居民进行蔬菜种植、养殖等比较有前景的副业,实行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在发展畜牧业和蔬菜种植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乡镇经济的特点,着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镇经济,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以区域的特色来增强乡镇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二)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
乡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乡镇企业的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要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和金融市场,协调好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协同发展,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要加快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技术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以质取胜。同时,还要增加对企业设备和技术改良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对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资金投入,从长计议,从而获取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经营者要改变以往传统观念,大力引进企业所需技术人才,摈弃陈旧设备,采用生产效率高,无污染的生产设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先进企业的技术。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发展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结语
另外,乡镇领导还要加强乡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乡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促进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镇领导不但要解放思想,以身作则,还要努力促进乡镇居民的思想改变,摒弃传统的保守思想,努力接受新思想,用新思想中有利的一面来发展乡镇经济,大胆创新,培养对经济发展的企业创办的魄力和勇气,逐步改变乡镇经济的现状,完善乡镇经济发展体制,推动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国琴,胡胜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J].商业经济,2006(12).
作者单位:130012长春工业大学医院
门诊是直接接受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大多数患者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速效、经济方便的目的。但静脉输液从配液到输入,过程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门诊患者的治疗得以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了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院在1996年成立了门诊输液室以来,深受患者欢迎,满足了那些不需要住院,经济困难的患者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要求,输液量逐年增加,确保输液安全、有效地顺利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护理问题
护士对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尤其对新药知识认识不足,增加了查对难度。门诊用药量多,范围广;患者姓名相似或相同,不易查对,稍有疏忽就会输错;门诊医生不固定,个别医生的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药物配制时反复穿刺易将瓶塞碎屑带入药液;操作台及空气中可能有大量的细菌,易使药液受到污染。输液加药和操作时可使微粒物质增加9.13倍[1]。
输液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不戴口罩,不严格消毒,导致药液污染;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或拔出;患者随意调节滴速,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门诊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之患者求治心切,反复询问,希望尽快用药,都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状态一失衡,就会影响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
2 相应措施
2.1 加强学习药物知识 加强药物知识学习,定期考核,定期请药剂师讲解新药的相关知识,使护士随时掌握新药的用途、剂量、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的解救方法等;为了避免药液污染,尽量减少液体的搬运次数和储存时间。
2.2 加强管理、认真查对 履行岗位职责,加强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积极阅读各种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并收集装订成册,挂在治疗室方便查询;在工作中,强化“三查七对”意识,对字迹不情的处方,由两人以上核对,确定无疑后再执行,必要时打电话询问开处方的医生;根据有关报道将输液卡进行编号,一式两份,治疗室一份,患者留一份,查对时虽然患者的名字完全相同,但是序号不同。护理中发生的任何差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良后果,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严格消毒制度 护士配制药物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尽量减少穿刺瓶塞的次数,提高消毒质量,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定期对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以达到规定标准。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针头斜面向上,使针梗与瓶塞呈60~80度角斜向进针,以减少橡皮塞微粒的产生[2]。任何护理操作清洁消毒都是必需的,每天治疗台、治疗车使用优氯净消毒液的专用毛巾擦拭;每天地面使用优氯净消毒液的专用拖把拖地;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1 h,并定期做空气培养;紫外线灯每天用酒精擦拭,并定期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检测。
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衣帽整齐,环境清洁,防止感染。门诊输液室每天安排一人专职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对输入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护士须在旁观察20 min,确定无异常后方可定时观察。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和更换溶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出针,并延长按压时间,拔针时采用“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3]。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控制好滴速,同时耐心向患者解释,输液速度要恰倒好处,不能随意调节,确保输液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给患者一种安全、亲切和信赖感。
2.5 优质服务 重视专业理论的培训,大量搜集资料,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健康教育。门诊输液室内安放一台电视和一台DVD,每天安排一人播放保健知识,内容根据当天输液患者的病种,或者患者想了解的相关知识而定,时间为15~20 min不等。另外播放轻快、柔和的音乐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组织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演练,护士长监督评比,以提高操作速度、应急能力和一次穿刺成功率,这样既节省人力资源,又减轻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痛苦。门诊护士不仅做到技术熟练、精力充沛,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谅患者的心情,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给患者提供帮助的同时取得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降低投诉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护士业务精椹责任感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优质服务的体现[4]。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适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输液过程中涉及到处方、药物、环境和护士的操作技能等因素,稍有疏忽就会发生感染。本院通过认真分析护理问题,及时找出对策,加强管理,提高输液质量,使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提供给患者安全、准确、及时、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如果护理质量抓好了,医院质量就有了基本保障,防范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费迎针. 静脉给药中微粒来源及对策. 护理研究,2002,16(3):144-145.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体积混凝土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其主要应用在诸如精装商品房等大型设施建筑的主体部分。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现代化建筑蜂涌而出,混凝土凭借着其施工方便、物美价廉、承载力大,以及装饰性强的特点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是,在混凝土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因此,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裂缝防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是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施工技术高,水泥水化热较大,易使构物产生变形;第二,工程条件复杂;第三,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第四,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对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限制以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产生的温度力也越大;第五,当结构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的原因
(一)混凝土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进行凝固的过程中,其水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剧蒸发的程度,而且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其自身体积会逐渐减小,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干缩。探究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造成的,而混凝土表面干缩变形受到了其内部的约束影响,最终产生应力导致裂缝情况。一般情况混凝土干缩裂缝主要呈现为表面性的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主要发生的时间在混凝土进行浇注的7天左右。
(二)混凝土温度裂缝
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在硬化时会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外硬化速度不一致,内部的热量挥发困难,不断膨胀,当对外部产生的拉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有裂缝产生。其次,由于外部环境的气候、温度的变化,混凝土结构会随之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和钢筋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情况下,钢筋的膨胀系数要比混凝土的膨胀系数大,当温差较大时,钢筋的膨胀程度超过混凝土的膨胀程度,混凝土就会受到钢筋拉应力的影响,导致裂缝产生。
(三)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进行凝结之前水泥由于受到水化反应,最终出现的水分急剧增加的情况,最终所引起的混凝土失水收缩状况,则被称为混凝土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水泥的活性大,加上混凝土的温度高,或者是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引开裂缝。表面的水分会随着蒸发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稍稍接受一些外力,混凝土就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的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一)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我国的水泥品种品类很多,所具有的用途和性能也是有区别的。一般在建筑工程中大多数会选通用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硅酸盐水泥。要明确水泥的品种的强度等级,在施工中要选择散装的水泥,但是不能将不同品种或批号的水泥混装。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通风,以便保存和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骨料等掺合物的质量控制,其中要选中粗砂为宜,使砂率控制在43%以内。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碎石针片状颗粒。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能够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此外,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是避免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关键。混凝土的配比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建筑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操作水平等情况,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针对施工现场的石料质量等情况进行配比的调整,与现场的养护工作协调一致。
(二)强化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工作
想要最大限度地对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预防,强化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方面的控制工作也很重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将具体的荷载情况列入到计算范围内,避免可能由于漏算所带来的结构计算偏差情况,在选择力学模型时要保证其能够与实际问题相符。结构设计的首要因素是要满足构造的要求情况,有效的避免可能由于构造的钢筋过少所带来的门窗、边框的斜裂缝状态。同时要保证施工方面的科学合理性状态,在展开施工之前要对结构设计的图纸以及所用的材料情况进行严格全面的审查工作,对于使用到的钢筋要做好验收工作,在进行水泥的使用之前要对水泥的性能以及骨料的强度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对混凝土的具体配合比情况进行审查,尽量控制水泥的使用量状态,保证满足承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准备工作的充足性。
(三)科学使用混凝土添加剂
增加添加剂的使用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之一。例如,合理使用减水防裂剂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使用减水防裂剂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收缩功能,而且可以使水泥浆的稠度得到改善,减少混凝土的沉缩变形。同时,减水防裂剂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的添加剂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使混凝土的抗碳化性提高。贯穿性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严重的裂缝问题,要想得到有效改善,就必须认真做好防止和控制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抗裂能力,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强化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指混凝土在浇筑的初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当中进行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利于大体积混凝土获得设计时需要的物理力学性能,在浇灌的时期,水分可以充分满足需要时的量,但是由于蒸发所导致的水分流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这对混凝土的表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灌最初几天是最关键的时期,所以在施工中必须重视起来。其中措施有: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取蓄水方法进行养护,定时,定点,定人来操作控制。2在比较寒冷的冬天可以采用加工骨料和水的方法来进行加温,已达到需要预定的初始温度,但是不可以直接加热或者放入暖棚里存放。其中加热骨料的温度在20~40℃,而水的加热温度在60~80℃,混凝土的储罐温度不能超过25℃。3浇水的频率应保持大体积混凝土的湿润。4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抹平后应该及时地覆盖草帘或者是湿麻袋进行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流失,混凝土终凝后应该持续浇水14天。5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灌时最好选用晴朗的天气,避免雨天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但是必须将防雨设备准备齐全。6在浇灌厚度大于3m时,最好应在其内部安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房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作为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性问题,必须要得到良好的解决。当前,精装商品房建设面临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要想保证商品房的建设质量,就必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保证商品房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小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
此次国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1998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相似之处。当时的主要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措施是要实施之后才能奏效,对于缓解当前因为全球性的经济减速、需求疲软而造成的企业生产下降、效益下滑等一系列困难尚需要一个过程。
国家统计局官员刘建伟表示,尽管4月份房价上涨势头有所缓和,但房价上涨的城市个数还比较多。他指出,房价上涨预期尚未根本解除。
房价的持续上涨显然违背了中国国务院3月份关于抑制楼市投机和控制房价大幅上涨声明的精神。国务院当时的立场一度引发了外界对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滑坡的担忧。
推动房价持续上涨是始于2012年下半年并延续到今年1-4月的贷款规模的飙升。根据统计数据,今年1-4月,包括银行贷款和其他形式融资的总信贷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64.7%,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领域。
瑞士信贷分析师杜劲松表示,影响中国房地产走势的真正力量是货币政策而不是行政调控;当2012年下半年中国放松信贷时,必然就会导致之后出现的房屋成交量增加和房价上涨。
另外,各城市落实国务院调控政策的方式不统一也是造成当前局面的一个原因。据分析师称,北京是目前唯一落实20%房产交易个税的城市,由于卖主纷纷赶在新税政策生效前完成交易,北京二手房3月份成交量大幅增长。
成交量的大幅波动也让一些政府的经济学家对行政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国家信息中心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二手房成交量和价格的攀升意味着调控措施可能产生反效果。
中国1-4月的经济增长形势乏善可陈。4月份一系列令人失望的宏观数据显示,中国总体投资增长乏力,工业增加值表现疲软,这促使多家投行的经济学家下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2015年4月10日,《人民日版(海外版)》发表了题为“经济降速股市为何任性上涨”的文章,文章借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徐洪才的话说,此轮牛市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企业低成本融资,产生财富效应以刺激消费。2015年4月22日,《人民日版(海外版)》再次发表了题为“股市有望演绎空中加油行情”的文章,文中指出尽管当前股市仍然面临持续调整的风险,但是从长期来看,在资本和政策双轮驱动下的此轮牛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新华网,《股市有望演绎空中加油行情》,2015年4月22日,http:///2015-04/22/c_1115047523.htm.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重大发展战略,蕴含着很大的改革红利、很多的政策红利,将继续为股市提供持久动力。
2015年4月15日,新华社又发表了题为“高层频繁关注资本市场,给了股民乐观预期”的报道,该报道指出:人们觉得A股市场几乎从不反映经济,而是资金、信心、政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去年由中央铁腕反腐和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信心,到今年货币政策微调释放的大量资金,再加上高层对资本市场的频繁关注,这一切给了股民足够的乐观预期。新华网:《高层频繁关注资本市场,给了股民乐观预期》,2015年4月15日,http://.在这段时间,新华社还发表了下述讨论股票市场的报道和文章:3月26日,“创业板遭遇当头棒喝警醒了谁”;4月2日,“创业板三月涨千点 估值超纳斯达克巅峰引争议”;4月6日,“新股发行提速不影响牛市势头”;4月7日,“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尤需股市提供有力支持”;4月8日,“政策红利释放催生改革牛,期待成为健康牛”;4月9日,“阔别七年又见4000点,估值是否只在半山腰”;4月10日,“对市场应保存敬畏之心,股民且行且珍惜”;4月13日,“市场的蓬勃向上将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4月14日,“A股告别破净时代,市场关注资金流向”。新华网:http:///.而在新华社的这些文章或报道中,除了个别文章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基本上都是表达了乐观的情绪。
政府部门和政府媒体如此密集地力挺股票市场,并暗示高层领导对资本市场的关注,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正是政府部门和政府媒体的推波助澜,造就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亢奋情绪,有的非中央媒体出现了“国家牛市”的提法,不少投资者喊着“跟着政府走”的口号跑步进场,新开设的股票投资账户不断创造历史记录,股票市场日交易量不断创造历史记录,创业板股票平均动态市盈率也在不断创造历史的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证监会也在不断提醒投资者注意股票投资风险。2015年4月16日,证监会主席肖钢说:“我们提醒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要保持理性、冷静,决不可受‘宁可买错,不可错过’等观点误导,要充分估计股市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量力而行,不跟风,不盲从”。和迅网:《证监会主席提醒新投资者》,2015年4月16日,http://.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4月28日,证监会共发出过9次股票投资风险提示。证监会:《投资者风险提示与防范》,http://.但是,进入到5月份以后,我国股票市场的泡沫变得更加严重,这本来应该是更加强烈地提出风险警示的时候,但是证监会却失声了。
所有这些迹象表明,2015年,我国政府在实行一项政策:提振股票市场以提振实体经济。
二、政策的依据
1.政策的初衷
如果从逻辑上推导,提振股票市场以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是有道理的:
第一,我国政府一直在为一种现象感到苦恼:在我国中央银行投放货币以后,货币往往是在金融市场内打圈圈,难以进入到实体经济。一方面,我国中央银行不断投放货币;但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又感到资金短缺。因此,如何盘活货币存量,就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下述逻辑:如果能够提振我国的股票市场,使股票市场火热起来,然后扩大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以及股票初次上市(IPO)规模,不就可以使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不就可以解决盘活货币存量的问题?
从政府部门的实际操作来看也是如此。以IPO为例,从表1可以看到,在2015年4月以前,证监会每月核发一次IPO批文,IPO的公司数约为20余家。由于1月份第二批核发的IPO是在月底,2月份没有核发IPO批文,因而可以将它视为2月份核发的IPO批文。但是从表1可以看到,在2015年4月以后,也就是在政府媒体不断地宣传“政策牛市”以后,IPO出现了明显的加速现象。证监会每月核发两次IPO批文,IPO的公司数是以前的两倍以上。
第二,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我国出口几乎是零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传统产业生产过剩,部分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淘汰或被转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出现下降。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就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也很自然得到下述逻辑:如果能够提振我国的股票市场,使股票市场火热起来,股票价格趋向上升,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获得收益以后将增加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从而会产生财富效应,不就可以提振实体经济吗?在这里,所谓财富效应是指在股票价格趋向上升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股票收益增加会增加消费支出,企业投资股票收益增加会增加投资支出,从而将导致产值的增加。在《人民日版》(海外版)发表的文章中,也曾经借用学者的话提到了这种财富效应。罗兰:《经济降速股市为何任性上涨》,《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4月10第2版。如果政府媒体反映了政府部门的意愿,这说明政府部门也在关注股票价格上涨对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影响。
2.政府的禁忌
在分析提振股票市场以提振实体经济政策是否可行以前,有必要先来讨论政府是否应该管理股票市场的价格。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政府对于股票市场的职责都是对股票的发行和交易的行为进行监管,以维护股票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规则,保证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转。另外,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不应也不会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动向发表议论。很显然,股票市场价格变化莫测,股票市场从来不存在“股神”,政府官员对股票市场价格发表意见有可能对投资者起到误导的作用。如果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政府官员的预测不同,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如在美国政府官员谈论股票价格是禁忌,在克林顿总统执政的时期,美国财政部长鲁宾(Robert Rubin)曾警告克林顿总统不要谈论股票价格,否则一方面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引导性影响,另一方面若股票价格走向相反会影响总统的信誉。2009年3月3日,奥巴马总统曾提到: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市盈率已经到了一个怎么买都是好买卖的程度。结果,奥巴马总统的话马上在美国引起普遍的争议。大公网:《奥巴马打破禁忌谈股市惹争议》,2009年3月5日,http://.
在我国,政府官员谈论股票价格也是禁忌。在以前,几乎没有听到政府部门讨论股票市场的牛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2015年3月以后,政府官员和政府媒体不断地发出所谓“改革牛市”的议论。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官员和政府媒体发表这些议论是在股票市场泡沫已经开始形成的时候。即使在2014年8月我国股票市场价格被低估的时候政府官员也不应该议论股票价格,何况到了2015年3月股票市场已经开始出现泡沫,此时政府官员就更不应该议论股票价格了。
政府官员谈论股票所以是禁忌,是因为股票市场的变化并不是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股票价格并不是按照政府官员所说的方向变化,将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如果股票价格在相反方向上发生大幅度变化,政府将无法面对广大的投资者。如果政府不珍惜公信力,那么政府日后的言论和政策的作用就会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
实际上,政府部门和政府媒体自2015年3月以来发表的言论并不是错误的,问题在于这些言论不应该由政府部门和政府媒体来说。党和政府应该像保护眼睛那样维护自己的公信力。股市市场价格的变化不是政府所能掌控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媒体应该尽量不要发表对股票价格未来变化的看法,这样会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3.政策的可行性
本文认为,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分析提振股票市场以提振实体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是否成立:
第一,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提振股票市场然后加速IPO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经济的复苏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这里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正向效应有多大?即使在我国股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由于新发行股票的市盈率偏低,投资者购买新发行股票的热情仍然高涨。这意味着即使不去提振股票市场,尽管不能大量地扩大再融资和IPO的规模,适度加速再融资和IPO也是可行的,因而提振股票市场的正向效应仅是可以净增加的那部分再融资和IPO。
其次,负向效应有多大?如果提振股票市场,将会产生一种负向效应。在股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把资金投放到股票市场以获取短期收益,这样资金不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反而会离开实体经济。在2015年2月到5月我国股票市场火热的时候,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家就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到股票市场。
再次,提振股票市场前景如何?股票价格不是只涨不跌的。如果提振股票市场导致股票市场泡沫形成再到破裂,那将不是简单地影响再融资和IPO的问题,有可能对我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有可能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尽管没有精确的数据可以证明提振股票市场的正向效应大还是负向效应大,但从我国股票市场2015年4月以后加速再融资和IPO的规模来看,提振股票市场的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但是,如果考虑提振股票市场有可能导致泡沫产生的因素,这样做的风险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如果股票价格大幅度上升并出现泡沫,那么泡沫或迟或早都要破裂的。一旦股票市场泡沫破裂,将会导致再融资和IPO的暂停,从而削弱了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所具有的融通资金的功能。人们可能争辩说,如果股票市场处在“缓慢的牛市”,提振股票市场的政策不就可行吗?当然,如果股票市场的变化一切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提振股票市场的政策在一定的时期是可行的。但是,问题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住股票市场吗?显然这是一个脱离股票市场现实的虚幻前提。
第二,如果不考虑结构因素,提振股票市场将导致投资者的金融财富增加。个人金融财富增加将导致消费支出增加,企业金融财富增加将导致投资支出增加,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财富效应。但是有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首先,投资者投资结构如何?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5年5月,我国股票的市场价值是627465亿元;2015年6月,我国的居民存款是537500亿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http://.居民存款与股票市值相当。由于我国股票主要被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持有,个人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比例很小。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表明,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占全部资产的8.1%。在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等无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62.1%,股票债券等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24.3%,外借款占金融资产的13.6%。在风险资产中,股票占50.2%。这意味着股票在金融资产中占12.6%,在总资产占1%。③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2014年12月12日,http://.因此,股票价格上涨不会带来明显的消费效应。
其次,投资者阶层结构如何?如果将人群分为低、中、高收入人群,那么我国股票投资者主要是中、高收入人群。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的统计资料,资产居全国前1%和5%家庭持有股票的价值与他们持有金融资产价值的比例分别为24.8%和20.0%,远高于全国家庭12.6%的平均水平。另外在我国,不仅人们消费倾向偏低,而且收入越高的人群消费倾向越低。同样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的统计资料,资产居全国前1%和5%的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47%和51%,远低于全国家庭73%的水平。③可见,即使股票价格上升导致中、高收入人群的金融财富增加,短期的消费支出也难以增加;即使他们消费支出增加,也主要是对进口奢侈品的支出增加。
再次,企业投资融资结构如何?从融资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折旧和存留收益,外源性融资分为股权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在我国,企业的内源性融资比例是很低的。由于寻找不到最新的数据,如果以2000年为例,我国企业内源性融资约占总体融资额的19.19%。国信证券课题组:《上市公司为何偏好股权融资》,《上海证券报》2002年5月14日。另外,由于股票投资属于风险较大的投资,企业一般不会将较大比例的存留收益用于投资股票。由此可见,股票收益对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贡献很小,而内源性融资对企业投资的贡献又很小,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投资效应就更小了。况且,企业投资不仅存在能否融通到资金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是否存在投资机会问题,即投资的预期收益问题。在我国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条件下,股票价格上涨不会带来明显的投资效应。另外,企业一般是在预测股票价格趋向上升的情况下才进行短期股票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在股票价格上涨的时候资金反而离开实体经济的原因。
上面的分析表明,股票价格上升导致正向财富效应不大。另外,股票价格不是只涨不跌的,一旦股票价格下跌,将产生负向的财富效应。尽管我国负向的财富效应也不大,但是在股票价格上涨的后期,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将进入股票市场,而这部分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最高的。一旦股票价格爆跌,他们的消费需求将出现下降,负向效应将会增大。同时实际情况也证明我国的财富效应不大。表2反映了我国2015年各个月份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在2015年1-6月我国股票价格爆涨的时期,我国的消费支出不但没增加,反而下降了。
三、政策的检验
1.股票价格泡沫的破裂
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我国股票市场的亢奋情绪一直在延续。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不景气,我国股票价格上升缺乏经济面的支持。另外,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对各种有关改革政策的消息作出了充分的甚至过度的反应,我国股票价格上升所得到的政策面支持也在消失。当时唯独支持我国股票价格上升的就是资金面,我国2015年5-6月股票价格的上升基本上是由资金支撑的。除了大量资金蜂涌而至以外,场外配资和证券公司融资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据申万宏源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在2015年6月前后,场外配资规模达到17000~20000亿元。网易网:《申万宏源:场外配资市场规模约为1.7万亿-2万亿》,http://.另外,2015年6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融资余额为14536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数据》,http://.cn.深圳交易所的融资余额是7671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http://.两市的融资余额达到22207亿元。这种纯粹资金推进的股票价格上升本身就是股票市场泡沫的特征。
到2015年6月12日,沪深300种股票平均动态市盈率是19.31倍,估值尚属正常。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股票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为82.44倍,已经出现严重的泡沫。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的平均动态市盈率达到162.96倍,泡沫已经十分严重。
股票市场泡沫的世界纪录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创造的。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达到5048点,平均动态市盈率达到170倍。关于纳斯达克市场在泡沫最严重的时候的平均动态市盈率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本论文采用的是笔者认为比较可信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但接着,纳斯达克市场泡沫破裂,从2000年3月10日到2001年4月4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68%。这意味着2015年6月,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的泡沫几乎要打破世界纪录了。
然而,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终于发生了作用。2015年6月12日,我国股票市场泡沫终于破裂。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从6月12日的5166点跌到7月8日的3507点,下跌了32.11%。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指数从6月12日的3900点跌到7月8日的2364点,下跌了39.38%。
之后,政府不得不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阻止股票价格的下跌,我国的股票市场才暂时地稳定下来。但是,在我国政府暂时停止对股票市场的“托市”以后,从8月19日开始,我国股票价格又剧烈下跌。到8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下跌到2927点,这意味着与6月12日阶段性高位相比已经跌了43.34%。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指数下跌到1890点,与6月12日阶段性高位相比已经跌了51.53%。我国股票市场疮痍满目,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在8月27日以后,政府再次托市,我国股票市场才稳定下来。接着,我国的股票市场处于低位震荡的状态,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从9月初到11月底一直在3200点到3650点之间震荡。
2.股票价格暴跌的原因
在我国股票市场下跌如此惨烈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寻找其中的原因。
有人说,境外机构投资者狙击了我国股票市场。笔者认为,这个原因是难以成立的。我国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不可兑换,我国股票市场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外国机构投资者只能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身份,在证监会的监督下使用一定的额度参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因此,从制度上不存在境外机构投资者大规模狙击我国股票市场的可能性。
当然,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股票价格下跌肯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他们不是采用公开狙击的方式而是采用散户隐蔽的方式实现的。2003年以来,国际投机资金即所谓“热钱”开始以灰色的或黑色的途径如“地下钱庄”流入我国,然后借助于我国居民的投资账户,参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李:《我国境内的“热钱”问题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2期。“热钱”分属于许多的投资主体,他们都是以散户的形式投资我国股票。
即使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或者“热钱”操作者在抛售我国股票,仍然存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为什么在2013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处于2000~2200点的时候不抛售我国股票,在2014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处于2600~3100点的时候不抛售我国股票,而是在2015年6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上升到5166点的时候才开始抛售我国股票呢?很显然,正是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如此严重泡沫,才给他们创造了抛售我国股票的机会。
这就是说,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暴跌肯定起了助长的作用,但不是我国股票市场暴跌的主要原因。对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进入我国股票市场以及在不违反《证券法》的前提下卖出我国股票的行为都是合法的。但是,对于“热钱”来说,他们进入我国境内以及借助别人的投资账户投资我国股票市场是非法的,应该依法严肃阻止和取缔。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公安部门最近加大了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就是要制止“热钱”对我国金融和经济的扰乱性影响。
也有人说,对现政权的仇视者攻击了我国股票市场。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这样的仇视者有多少呢?他们持有股票的数量又有多大呢?显然,在党和政府整治腐败现象受到全国人民群众普遍拥护的情况下,这个仇视现政权并且活跃在股票市场上的群体不可能人数众多。因此,部分现政权的仇视者通过制造我国股票市场的动荡来发泄私愤肯定是存在的,但大批现政权的仇视者勾结在一起,试图通过大规模抛售股票的方法打击我国股票市场几乎是天方夜谭。况且,我国证券交易所已经采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如果如此勾结起来明目张胆地做空我国股票市场,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这也是说,现政权的仇视者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暴跌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仍然不是我国股票市场暴跌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我国股票市场暴跌的“元凶”。确实,在股票市场出现暴跌的前夕,投资者们在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纷纷卖出合约,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贴水。但是,要分析这个原因是否成立,有必要先来探讨股票现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的关系。
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在到期的时候是根据股票指数结算的。因此,在接近到期的时候,如果期货合约的指数与股票现货的指数存在差距,人们就会进行套利,最终使期货合约的指数与股票现货的指数趋向相等。因此,股票现货的指数决定了期货合约指数的最终走向。当然,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期货合约升水或贴水,表达了投资者对股票现货价格未来走向的判断,从而反过来对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股票现货与股票指数期货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但股票现货对股票指数期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
在理解了股票现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的关系以后,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股票现货市场基础稳固,投资者会在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大量卖出合约吗?即使投资者在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大量卖出合约,股票现货市场会出现暴跌吗?真实的情况是:正因为股票现货市场上出现严重的泡沫,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期货合约大幅度贴水才引发人们大量卖出股票现货,导致股票现货市场大跌。
如果投机者在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卖出合约的同时在股票现货市场上卖出股票,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对股票现货价格造成很大影响。但是,这种做法在我国是触犯法规的。根据2013年8月30日第二次修订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影响期货市场行情囤积相关现货,以及操纵相关现货市场价格而影响期货交易价格,均属于违反法规行为,将予以处罚。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http://.cn.这意味着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同时在股票现货市场和股票指数期货进行跨市场做空属于恶意做空。但从事后证监会查处的情况来看,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也没有存在大量的恶意做空的情况。
应该指出,股票指数期货还具有投机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如果投资者持有大量的股票,在他预期股票价格将下降而又不能大量减持股票的情况下,他可以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套期保值。即使投资者没有持有股票,在他预期股票价格将要下降的情况下,他也可以利用股票指数期货进行投机,这都是合法合理的。做空和恶意做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合法的,后者是犯法的。这意味着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大幅度贴水可能是诱导股票价格下跌的因素,但是根源在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本身已经严重高估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我国股票市场2015年暴跌的基本原因是股票市场形成泡沫并最终破裂。股票市场泡沫的破裂使投资者产生恐慌心理,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抛售股票,持有基金份额的投资者要求赎回份额,通过融资买进股票以及利用场外配资买进股票的投资者被强行平仓,从而导致股票市场暴跌。在这个过程中,“热钱”操作者从中渔利,对现政权的仇视者发泄私愤,市场操纵者试图利用股票价格下跌获得暴利,都起了加剧股票市场暴跌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理论和政策的标准。应该指出,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的泡沫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如高杆杠率的大规模场外配资等等,但是提振股票市场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对股票市场泡沫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提振股票市场在初期对提振实体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财富效应不大,提振股票市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加速再融资和IPO向实体经济增加资金的输送,这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资金流向股票市场所抵消。但是,股票市场泡沫破裂以后,再融资和IPO不得不停止,投资者遭受损失,对实体经济反而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3.简短的结论
我国2015年股票市场的急剧变化给投资者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股票市场泡沫破裂的代价是惨痛的:除了在2015年6月以前撤离或大量减仓的投资者以外,其余大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我国政府不得不暂时停止IPO,股票市场融通资金的功能受到不利影响;我国政府不得不采用持股超过5%的股东不得减持股票这样的非市场手段来阻止股票价格下降,股票市场机制受到一定的破坏;我国政府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买进股票以避免股票价格恐慌性下跌,有可能造成政府的损失;如果真的存在“热钱”操作者或者对现政权的敌视者,他们却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对提振股票市场以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近期的美元一改一年来的强势,不断创出新低。而美元的持续走低,导致近期来大宗商品出现了不断攀升,纽约轻原油价格也由年初的37多美元上涨到当前的66美元左右。
美元短期内出现快速贬值,理由主要是来自两方面:其一,据《纽约时报》2009年5月20日署名为杰克・海利的报道,受控制美元汇率和恢复信贷市场的双重压力影响,美联储将讨论增加购买国债及抵押贷款担保证券以补充市场的流动性,美联储已经在3月20号承诺购买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政府担保债券和剥离银行1万亿美元“有毒资产”,若再次增加购买量,这对美国外汇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二,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通过“定量放松”来刺激国内萎靡的金融市场,使金融危机慢慢远去,这将重新激活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就是全球“去杠杆化”已经结束,以前的避险资金将重新寻找出路。
美联储启动“定量放松”来挽救流动性缺失的信贷市场,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来增强全球其他经济对美国国债的信心。本来这两项措施应该提振美元。但事实恰恰相反,其结果却是未来一至两年内我们将要接受弱美元的现实,理由:其一,这会导致短期内美元的供给急剧增加;其二,美国流动性的改善,提振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信心。风险担忧的减少,避险资金的流入就会减少,同时,风险偏好较强的投资者就抛售美元资产,转而买入其他资产;其三,也是最为主要的,美国再次增加货币的投放量,说明美国想通过投放货币的方式来提振经济,刺激国内的信贷市场,已经与第一次通过投放货币来挽救金融市场完全不同,这将是美国经济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再次回到依靠消费拉动增长的老路,这将导致美元再次走弱。
央行5月12日消息,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前奏。
总理从湖北调研回京后,于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部署近期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会议召开前后,各个层面已行动起来,稳增长政策频出。
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加大了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力度,国土资源部也出台通知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增强用地保障能力,保障“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能够按期实施。对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项目,则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与此同时,5月下旬以来,先后有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卫生部《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等放宽民资准入、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消费方面。针对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国务院宣布以财政补贴方式支持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中央财政将安排363亿元推广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四大类产品,预计拉动消费需求约4500亿元。这一政策被视为陆续到期的“家电下乡”、“小排量汽车补贴”等上一轮促进消费措施的延续。
外贸方面。国务院要求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海关总署和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广东从5月24日起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
此外,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外,明确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财政政策方面,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范围,减轻企业税负。
对于这些政策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速仍然处于预期目标区间,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也没有改变,只是针对近期经济增速的持续明显回落,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与频度,稳住经济增速。
调控更重发展质量
专家表示,政府这一轮“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规模、力度和方向,均明显不同于几年前推出的以“4万亿”为代表的一揽子“保增长”刺激计划。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这一轮“稳增长”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也对记者表示,当前的政策调整并不是想要把经济增速重新拉回高位,而只是要使经济调整的过程更加平缓,实现软着陆。“调控大的方向没有改变,更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刘煜辉说,以铁路投资为例,前几年每年投资达到8000亿元,今年政府已经主动缩减投资规模,只有4000亿元了,现在的问题是,从前几个月的情况看,这4000亿元也成问题。所以政府现在促进投资,并不是要给投资加码,而是要确保完成年初的计划。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认同当前“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体现了短期、长期目标统一的取向。
在投资方面,特别注重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如铁道部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在民间资本投资方向上几乎没有设限,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地方铁路、铁路支线、专用铁路、企业专用线、铁路轮渡及其场站设施等项目均可引入民资。可以说,各部门出台和即将出台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细则,使这一轮的“稳增长”成为打破行业垄断、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在促进消费方面,特别注重政策的导向作用。 财政部5月24日举行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宣布今年将投入1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计划,其中包括全面启动新一轮节能家电财政补贴政策。张立群认为,与此前“家电下乡”的补贴不同,此次补贴在拉动消费的同时,更突出节能的绿色导向,这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将发挥积极作用。
着力提振实体经济
对于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也有不少人担心,会不会助长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对此,中央反复强调,稳增长并不意味着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仍要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继续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总理要求,要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专家表示,要很好的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提振实体经济,就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此外,要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就必须按照中央和相关部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打破金融垄断,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最近,银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出台政策,放松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限制,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支持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拓宽中小企业占主体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总体而言,2013年的台湾经济未出现如年初预期的全面复苏,反而持续进入低迷状态。从2013年前三季度看,台湾经济增长分别为1.62%、2.49%、1.58%,总体表现不理想;第四季度在海外订单增加的带动下,台湾经济出现2.95%的增长(原预期为2.92%),由此实现全年2.11%(概估值为2.19%)的总体增长率。
一、2013年台湾经济发展态势_
(一)工业增长缓慢,服务业冷热不均
2013年,台湾整体工业增长缓慢,主要产业仍未摆脱亏损的阴影。全年工业与服务业仅较2012年增长不到1%。②制造业受此影响,总体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根据台湾“经济部”数据,6月份工业生产指数99.45,出现0.43%的负增长,连续5个月出现衰退,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99.43,负增长0.55%。制造业的四大业别中,信息电子工业为-0.86%,金属机电工业-4%化学工业为3.6%,民生工业为1.78%。12月在外销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工业生产指数月环比增长3.18%,全年的工业生产指数微增0.72%。
服务领域的不同行业之间表现差异较大,内需型服务业(商业零售批发、房地产等)表现不佳,而与境外旅游,尤其是大陆赴台旅游因素相关的行业,如金融业保险、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等表现较为“抢眼”。全年境外赴台人数突破80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并带动岛内相关消费的提振,成为2013年台湾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受此激励,台湾提出2014年吸引境外游客900万人次的目标,显示境外旅游所带动的消费已经成为带动岛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制造业指数偏低相似,2013年的台湾对外贸易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增速低迷。据台湾“经济部”数据,2013年出口总额达3032.2亿美元,进口2700.7亿美元,全年出超为331.4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1.5%、对日本下降0.3%、对欧洲下降3.8%、对中国大陆则快速增长18.5%。由于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状况不佳,大体抵消了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增长,导致全年出口仅维持微幅增长的格局。
2013年岛内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台湾“主计总处”公布的2013年人力运用调查,5月份(台湾每年5月份进行薪资收入调查)受雇就业者858.2万人,平均每月经常性收入35551元(新台币,下同),仅较上年增加175元,其中:全日时间受雇就业者822.8万人,每月主要工作的经常性收入为36454元;经常性收入未满3万元的人数占整体全日时间受雇者的39.37%,5万元以上占17.75%。部分时间受雇就业者35.4万人,每月主要工作经常性收入14552元。
(二)民间需求不振,金融市场相对稳健
在固定资本形成方面,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2013年台湾民间投资额达12226亿元,达标率101.89%。从行业类别来看,电子信息业达标率105.54%,表现最好,其次是金属机电业和民生化工业。⑨另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2013年台商回台投资共85件,投资额约1811亿元(含台商回台投资方案)。从境外投资方面看,2013年除陆资外,侨外赴台投资、台对外投资、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皆为负增长,其中侨外投(增)资金额4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25%。而陆资赴台投资的件数及金额皆维持正增长,共通过141件投资案,年增2.17%,投(增)资为3.6亿美元,年增10%,重大投资案包括三安投资璨圆,建行赴台设立分行等。
台湾股市呈现出攀升态势。股价指数从年初的7779点上升至年终封盘时8611.5点,较年初上涨11.85%,这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的单年涨幅。全年新台币汇率走势整体保持稳定,其间呈现小幅震荡和走低态势,1月24日汇价为29.557:1,但到12月24日微升至29.985:1,与亚洲地区多数经济体货币贬值的状况相比,新台币汇率表现平稳。作为以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体,具有产业结构高度同质性的韩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对台湾传统产业、尤其是机械、基本金属等的出口造成较大压力。
消费增长不足,商业表现疲软。台湾2013年12月商业营业总额为12542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3.7%,是历年单月新高。累计2013全年商业营业额达143077亿元,较2012年增长0.7%,呈现微幅增长,且主要受境外旅游带动,其中批发业增加0.2%,零售业增长1.9%,餐饮业增加1.6%。此外,台湾2013年12月台湾消费者物价总指数(CPI)年增率为0.33%,全年物价年增率0.79%,创近4年新低。需求低迷导致CPI增幅有限,且增幅而远低于新加坡与香港。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消费者信心总指数分别为91.5、82.3、86.2和77.4,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居首,台湾最低。台湾民众对物价上涨尤为敏感,导致台湾人才大量涌向薪资水准更高的大陆及新加坡等地区。其中,台湾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分数最高的是“投资股票”,达到101.53,这也是唯一偏向乐观的指标,其余指标均偏向悲观,尤其物价水准的指数低至49.25,经济景气的信心指数也仅为62.65,显示民众对未来经济走势相当不乐观。
(三)台湾当局经济政策效果不彰
为体现“拼经济”的实际成效,2013年5月,台湾制订了“提振景气措施”,包括四大领域和13个具体类别。四大领域为:一是扩大消费支出,包括补助购置节能家用器具、高效率马达示范推广计划、补助公共运输车辆汰旧换新数量、加大吸引境外旅客等;二是提振投资,包括引进寿险业资金参与公共建设投资、加强县市政府促成重大投资、加速采购计划执行力度、加速环境评估与土地变更程序等;三是激励创新创业,包括推动创新创业激励计划、创业天使计划、降低技术人股税负、推动“创业板”上柜等;四是修正证券交易所得税方案。“提振景气措施”试图以总计不到20亿元的政策性投入,增加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投资超过400亿元,但这种试图针对个别领域的短期刺激性措施所带来的乘数效应难以实现带动整体经济扩张的实际效果,未能改变经济低迷状况。2013年外贸依存度高达116%,台湾经济的最主要动力来源于外部需求,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下,很难依靠刺激性经济政策实现整体经济的提振。因此,台湾当局一系列的提振经济措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2013年,台湾最重要的经济改革举措是正式提出“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为积累自由化经验,尽快与TPP接轨,台湾当局于2012年5月25日正式提出“自由经济示范区”试点,并在高雄等地率先建设“自由经济示范区”。2012年12月,台湾初步完成“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架构规划,后又经多次调整修订,其大致内容包括:首先,示范区的总体发展将从三个层面展开,即通过法规松绑与国际经济规范进行全面“接轨”;逐步推进金融自由化,推动金融创新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全面开展,吸引跨国企业的区域总部入驻;通过实现经济自由化和市场的开放,为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做准备。其次,在管理方式上,示范区被界定为“境内关外”,范围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通过试点方式逐步加以推进。目前,已确定的试点区域包括台湾所有的进出口重要通道,即“六海一空”(桃园机场、高雄港、安平港、台、基隆港、台北港、苏澳港)。第三,示范区的目标是推动台湾发展成为“亚太自由经贸中心”,最终将台湾建成“自由贸易岛”,实际上也就是1995年“亚太营运中心”的缩小版。
此外,2013年台湾当局也努力推动能源、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其中行政部门先后完成“核四公投”“年金改革法案第一阶段方案”“劳保条例修正案”“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等法案,并送交“立法院”审议。这些重大的经济社会改革方案,涉及不同阶层的利益,争议较大,相关“法案”在“立法院”延宕不决。
二、台湾经济低迷的结构性因素
总体而言,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建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景仍面临多重考验。
(一)以代工为主的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短中期内难以改变
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制造技术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选择了一条为国际大企业代工生产(OEM)和(ODM)的独特发展道路。这一产业发展模式在资讯和半导体产业领域迅速取得成功,进而形成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新兴产业在发展上也基本遵循这一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台湾不仅在短期内迅速与国际高科技产业最新技术形成紧密的结合,推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出口的迅速扩张,也带动了台湾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但其致命的缺陷在于,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发展中难以形成品牌竞争力和原创性的自主研发体系,并对国际市场、境外资金与技术形成严重的依赖,整体经济发展也极易受到国际经济景气波动的影响。目前,台湾ICT、面板、光电等产品60%以上的最终消费地是欧美日,而关键设备与零部件90%的进口也基本依赖欧美和日本。以代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导致台湾高科技产业“两头在外”的特征,也决定了台湾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强力需求与依赖。随着国际大企业采取全球运筹式管理体系(Global Logis―tic,即将制造、库存、销售等下游环节外移海外厂商,自己仅负责研发等上游环节)的加强,台湾厂商更进一步被纳入国际大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代工模式现阶段还看不到能够得到根本性调整的迹象。
(二)制造业产品集聚度高,产业间的关联度有限,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调整
目前台湾高科技产业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光电、TFT―LCD三大领域,其中半导体产业蝉联201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投资金额双料冠军,全年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投资金额分别达到104.3亿美元与105.5亿美元。尽管高科技产业占据制造业的大部分资源,但其附加价值仅占制造业的42%。从制造业的内部构成分析,硬件生产占据大多数份额,软件设计领域相对薄弱。由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代工为主要模式,产业链主要集中于中间制程段,且以“大进大出”为主要特点,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及半成品主要依赖进口,对其他行业的拉动较为有限,导致台湾制造业产品的集聚度高,产业间关联度有限。为了避免潜在市场风险、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台湾当局确定了发展包括文化创意、生物科技、新能源、医疗照护等在内的六大新兴产业,还通过“产业创新条例”取代“促进产业升级条例”,进一步鼓励与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形成。从当前的发展态势看,由于新兴产业难以在短期内发挥替代效应,ICT、面板、光电产业仍处于上升势头,尤其半导体、面板产业的大型投资案是以民间投资为主体,这种产业布局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三)服务业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的拉动有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在快速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台湾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9%,接近发达经济体。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台湾服务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内需服务为主、国际竞争力有限、传统服务业态比重高、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有限等。更重要的是,台湾服务业比重的迅速提升与制造业加速外移、海外生产比重高密切相关,再加上政策与功能的限制,缺乏延伸服务,导致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收缩,制约了台湾服务业的规模经济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服务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相对有限。目前,台湾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及台湾工业劳动生产率的一半,导致台湾服务业以占GDP69%的比重却仅能创造58%的就业比例。可见,尽管台湾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在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发展模式与市场开放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向服务业转型升级。
最近两周,中国的经济形势确实出现了某种“起色”,尽管房地产市场令人担心,价格的下降看上去不可避免。实际上从中央政府要求央行以“定向降准”的名义实施“微刺激”后,它就已经走上了重复过去的老路。这条老路表面上是松动货币政策,实质是放松投资,这些投资主要来自各级政府以及它们控制的国有企业。
为了平息来自知识界的批评,政府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辩解,货币松动只是定向和有针对性地有利于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投资的增加也只是结构性的,而且一定倾向于“民生”。实体经济和“民生需要”让政府的这些辩解很难被质疑,新一轮的对经济的刺激即将大规模展开。
当经济无论从数据上、还是真实反映在人民的钱包上都出现了变坏的趋势时,政府做出改善的努力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值得争议的地方并不应该集中于是否应该“刺激”、“提振”甚至“救市”,而应该是究竟如何“刺激”和“提振”才是真正有效和有益的。
在我看来,由媒体透露出来的各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在中央政府督察的压力下,仍然把它们提振经济的措施集中于释放那些被冻结了一段时间的投资项目。无论是高铁、核电,还是地方棚户住房改造,抑或是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只要能够摆脱重复建设的帽子、能够披上普惠民生的外衣,现在就都可以在审批时畅行无阻。
中央政府在控制产能进一步扩大和对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上确实表现得小心翼翼,但这不足以扭转政策走向,因为无论是政府扩大支出、还是伴随而来的信贷扩张,都将重复中国经济一贯的错误――需求来自于投资而不是消费。
因此,我不得不表达自己的失望并提醒我的读者,如果经济被再度刺激起来,股市也会随之上涨,这只能是一次减少前期亏损的机会,而不能对未来建立一个长期牛市的预期。
要知道,我本以为新一届政府有机会去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但现在看来情况非常不乐观。简政放权和倡导节俭只能停留在政府人员的行为层面,而未能对政府政策发挥实质影响。
什么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呢?其实并不高深,甚至可以用简单来形容,那就是“减税”,大力度地减税、全面地减税,从而让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少花钱、少投资,甚至不花钱、不投资,以至于从市场中退出。
我们从新近公布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并没有看到这些内容,相反,在这份还需要二到六年才能兑现的“改革”中,你根本找不到政府会把它占有的国民收入的份额减少到(或者控制到)多大的承诺。
中国的问题从来都是出在政府身上,这些问题与其说是能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不如说是能不能更好地不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作用越大,人民越懒惰;政府越参与经济活动,企业和资本就越到政府那里寻租;政府越花钱,民间越缺钱。只可惜,当政府总是打着关注民生、促进公平的名义行事时,民间的拥趸淹没了怀疑和担心的声音,让政治家无从寻求改进之道。
作为此次振兴规划的冲锋军,国家对钢铁寄予的重大希望显而易见。一方面钢铁企业目前所存在的产能、产业链等多方面突出问题亟待国家规划调整。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希望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可以依托钢铁产业本身实力和发展规模,加以规划和振兴,发挥模范效应,提振市场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李志能博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提振市场经济和信心,首先是要避免企业大起大落。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基础和阶段来说,钢铁是国家支柱型产业,产业链丰富,影响面广,以其自身实力和现实状态,可以在主体经济稳定运营的前提下寻找新的增长点,一经规划落实,对经济复苏和提振市场非常重要。
产业链升级
几年来,中国钢铁业保持了连续高速增长,年均增幅超过20%。2008年6月末则是“盛宴”的最: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2007年同期上涨45.85%,粗钢、生铁、钢材日产量全部达到最高峰。
然而盛极而衰的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建筑、汽车、机械到家电、船舶,占据中国钢铁产品市场超过八成的内需都出现下滑,钢铁企业产业链危机猛烈袭来。
2009年,要想重振钢铁雄风,必须过渡产业链危机。
李志能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钢铁产业链是“房地产+汽车”两条链子的共同上游。从2007年开始,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对钢铁的需求就开始下降,到2008年下半年,内外需紧缩在同时发生。但是按照现在经济态势,从汽车产业链条上看,2009年的钢铁走势存在谨慎乐观。因为汽车产业恢复较好,虽然汽车业耗钢量仅占国内钢铁需求的3.62%,却是附加值高的板材、特钢和钢管的重要市场。
从房地产的角度来预估,钢材市场需求前景则不会那么尽如人意。2008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急剧降温,带动建筑业的钢材需求开始大幅下降,至今都未有很好回暖。因此,从最主要的“房地产+汽车”两方面看,中国的钢材产业链的升级正处于过渡阶段。
优解产能过剩
1月14日,最新审批的钢铁振兴规划指出,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实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兰格钢铁网经济分析师李钊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目前国内约有1200家钢铁企业,产能最高的前60多家钢铁企业拥有全部总产能的79%左右,而另外1100家相对较小的企业仅占总产能的20%。李钊认为,即使裁掉小产能,最多也只是在20%的总量里小幅减裁,并不能多大程度上减轻产能过剩压力,因此,需尽量加快企业整合。
李志能对此的看法是,淘汰落后产能,不能完全根据技术含量的高低来判定产能的落后与否。因为目前的钢材市场很多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比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更有市场。而钢铁行业固定成本又比较高,当经济面临衰退的时候必需依靠多卖产品才能弥补成本。李志能建议,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形式,鼓励没有市场的产品首先停产。
据悉,此次钢铁振兴规划国家将力行3年,内容包括一系列振兴“组合拳”,以全面改善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的诟病,促进钢铁工业在危机中由大变强。
“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的信心呈现比可见市场信心度更好。此前钢材价格较大幅度的向上调整,就是企业、市场双重信心的一个表现。伴随2009年国家更多扶持政策的利好出现,更多钢厂将会得到政府支持,实现企业扭亏为营,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复苏振兴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李钊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链接: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1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和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指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数据显示,2011年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价在年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每盎司1566.8美元,与年初首个交易日的1420.4美元开盘价相比,涨幅为10.2%,连续第十一年保持涨势,但涨幅低于2010年的29.7%。
展望2012年,黄金是否能继续延续牛市,依旧是避险宠儿呢?
《金融理财》认为,全球较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发达国家实施更多经济刺激措施的可能性将加大黄金的吸引力,金价在2012年或将继续走高,维持牛市的行情。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士丹利预计,2012年黄金平均价格为每盎司2200美元。高盛也预计黄金价格将在2012年走高,理由是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并且美国实际利率将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在低位。
跌宕起伏的一年
回顾2011年前三季度,金价获得多重利好。年初黄金上攻之势,受中东危机与日本核危机触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金价稳步上行,屡创新高。不过,由于全球通胀形势日益严重,美国再度量化宽松声音减弱,日元不断回流日本,新兴国家也开始收紧货币,5至6月白银价格见顶,金价也出现了调整。
在评级机构连续出击下,欧债危机情况恶化,债务问题从希腊等国蔓延至欧元区核心国家。与此同时,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突袭市场,经济二次衰退忧虑渐起,黄金避险功能空前发挥,成为市场一枝独秀,金价涨速加快,并在9月创出年内最高价位。
然而盛极则衰,在美国修改债务上限上线后,美国经济数据转好,美元开始回升,黄金出现大幅回调。11至12月欧元区多个国家国债收益率飙升,二级市场融资困难,银行间流动性危机爆发,全球出现美元流动性缺失,美元大量回流美国,金价大幅下挫。
2012震荡上行
在一些机构看来,金价下跌并不意味着黄金走势的逆转。北京中期期货认为,2011年促使黄金上涨的因素有望在2012年继续发挥作用,这将支撑国际金价震荡上行。如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避险情绪高涨,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黄金储备购买的结构性转变,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市场混乱突出黄金对央行储备的稳定作用等。这些都是长期因素,在2012年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