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1:40: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国缺少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度
奚志农是云南大理人,从小环绕着他的青山绿水,养成了他对于自然与生俱来的感情。这种对于自然的爱不仅是他的喜好,更变成了他的理想。他爱鸟、爱动物、爱自然,这一切使他成为了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
奚志农把拍摄野生动物作为表达喜爱的手段,但生活在一个从来就没有自然、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国度,使他发现自己的责任更加沉重。只有将手里的相机变成武器,才能捍卫这些生灵。1992年至1996年,他六进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由此保住了它们所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1997年,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以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极大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
今年,奚志农踏上了北冰洋之旅,继续探索野生动物的世界。20年的奋斗努力中,10年在黑暗中摸索,经历了痛苦、愤怒、无奈和悲伤,奚志农仍旧坚决地决定纯粹做一个摄影师。“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把本来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看作是多么的另类、多么的独特。”在国外有许多的自然和野生动物摄影师,并不像国内―无人问津的行业。所有面对环保、野生物种保护的人都是悲观主义,因为他们看不见未来,只是做自己的本分。就像他曾经说过的,“我的拍摄跟不上野生动物灭绝的速度。”
用个人力量扭转变态现状
有人曾说过,“保护野生动物最好的方式,就是排除人类的干扰。”在奚志农拍摄期间,有不少人为了看金丝猴拿食物去引诱。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影响了动物本来的生存状态。奚志农的办公室就在北京动物园内,北京动物园是中国动物园中做的最好的,这些年变化很多,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就在近几年,还有人在打北京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的念头,那些建造野生动物园的实质目的就是为了房地产开发。甚至有些企业还与政府勾结,导致对野生动物的迫害。
相比之下国外的动物园环境好很多,并且各个学校从小就开设野生动物保护的课程,带学生们进行野外考察,增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如今,奚志农也致力于青少年的培养。在采访的当天下午,他就要去学校去为孩子们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讲解。2002年,奚志农创立了野性中国工作室,开始全心全意实践"用影像保护自然"的理念。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训练营,一个高级班,一个普通班,还有一个青少年班。希望能够通过年轻的一代来扭转对于野生动物错误的看法。
只有认识,才会引起关注
Q:《旅游世界》A=李华奇
Q: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野生动物摄影的?这类摄影题材对你来说是否有着独特的魅力?
A:开始摄影的几年,我和很多影友一样,什么都拍。风光、民俗、纪实无一例外。恨不得跑遍各种名山大川,寻找最美的风光。什么梯田、霞浦、雪山等尽皆收入镜头。听到什么地方搞民俗活动,不远千里也要去拍。跳的、唱的、摆好姿势的,唯恐遗漏!拍来拍去,不分主次,不成系列。直到2011年,我才思考,应该选择一个题材作为重点拍摄。我就选择了野生动物题材。我的家乡有一种濒危物种――黑叶猴,于是,我就开始了黑叶猴的拍摄。起初只是尝试,后来是越拍越想拍,甚至拍上了“瘾”。
现在我很喜欢这类题材。除了黑叶猴,我还拍黑颈鹤。因此,被影友们戏称为“打黑英雄”。野生动物也是大自然里的生命,很有灵性。我在拍摄中能感受到很多乐趣;它们和人类共处在一个地球,需要人类的保护。我可以通过野生动物摄影,唤起人们提高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也能尽一份力。所以,这类题材对我来说有着独特的魅力。
Q:野生动物拍摄十分辛苦,甚至很危险,你碰到过最大的困难(危险)是什么?如何化解的?
A:既然是野生动物,其生存环境必然是深山野岭。要拍好这类题材,它的难度和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拍摄多年,也不止一次遇到困难和危险。常常要背着设备,下到大峡谷谷底,又没有路可走,山势陡峭。只能拉着树干一步步往下移,到了谷底,要找到一个扎隐蔽帐篷的地方也不容易。上下一次都要很付出很大的艰辛。尤其是春夏季节,河谷里是毒蛇出没的地方,随时都要提防毒蛇的攻击。最危险的一次,我从悬崖下通过,悬崖上有黑叶猴在活动,不断有碎石掉下。一块碗口大小的石头砸在我刚通过的地方,吓出一身冷汗。总之,对我来说,辛苦已经不算问题,而毒蛇和落石才是最大的威胁。说到底,这个题材的拍摄是一个玩命的活儿。
O:黑叶猴是濒危物种,拍摄黑叶猴的困难在哪!7黑叶猴的魅力又在哪里?
A:既然是濒危物种,说明数量极少。要找到它并且能拍摄的机会也极少,这是困难之一。我拍摄的黑叶猴还保持着原始的野性。我曾经将水果放在它出没的地方,用望远镜观察,它都不敢吃。想靠近它们很不容易,这是困难之二。黑叶猴体型小,怕攻击。其生存环境多是悬崖峭壁,谷深林茂。要拍摄它与环境、与大自然的关系,这是困难之三。
黑叶猴对于野生动物摄影来说,它的魅力主要有几方面。其一,体型很有特点。全身乌黑;冠毛呈锥形;两颊白须;尾长是身体的两倍。其二,幼猴呈金黄色;渐长渐黑。其三,黑叶猴的感情很丰富,公猴和母猴常常拥抱,且表情丰富。
Q:依照你对黑叶猴的研究。你认为黑叶猴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是什么?
A:研究谈不上,但经多年的观察,也有一些看法。黑叶猴之所以成为濒危物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黑叶猴分布的这些地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是近年来才逐渐加大的。而以前一些不法分子的捕杀是一个重要原因。其次,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黑叶猴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食物逐渐减少。第三,黑叶猴体型小,种群规模也小,抵抗攻击以及抢领地、争夺食物的能力不如猕猴。第四,黑叶猴有杀子习性。在猴王争霸中产生的新猴王,为让母猴早,会将前猴王的幼猴弄死。依我拙见,以上几个方面是黑叶猴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Q: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你对读者有什么要说的?
A:野生动物也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应该有它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受到尊重。尊重它们就是尊重大自然。作为人类,应该和它们和谐共存。我们没有理由去伤害野生动物。相反,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它们。有的人为了谋取不法利益或满足自己一丝欲望,不惜残杀野生动物,是在破坏大自然。这些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之所以不辞劳苦地拍摄野生动物,目的就在于揭示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对伍中来。我坚信,这一美好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Q:野生动物摄影对器材有什么要求?对于入门级的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您有什么建议?
A:经常听到一种说法,野生动物摄影必须要买最好的器材。这是唯器材论,我不赞成。相机对于摄影家来说,就是一个工具。不是拍出好作品的唯一条件。至于要用什么器材,要看拍摄环境以及拍那一类野生动物。就我而言,用的最多的相机是佳能5d3,镜头是200mm-400mm。拍大的生存环境时,24mm-70mm的也用。对于刚入门的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来说,有两台中档相机,其中,一台像素高一点,一台高感降噪好一点。一支400mm左右的普通镜头,一支70mm-200mm即可。
不管用什么器材去拍,首先要爱护野生动物。切记不要为了拍摄去惊扰它们的生活,甚至驱赶它们。这是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家必须遵守的准则。黑叶猴是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分布区域狭窄,数量很少。成年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刚出生的小黑叶猴,全身乳黄色,头部刚为金黄色,尾为黑色,30天左右全身变黑,但头部还是金黄色。
六月,是个节目有些拥挤的月份,儿童节、端午节、父亲节即将接踵而来。你是否需要计划一下,要陪着老爸、带着孩子来个祖孙三代的亲子游呢?扶老携幼出门,尽享天伦之乐,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旅途中的舟车劳顿也让人苦不堪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找神州专车来帮忙啦。
李女士一家周末郊游,出行方式选择的就是神州专车。之所以选择专车出行,是更青睐神州专车的“五星”安全保障和贴心服务,同时优惠让其性价比更优于其他专车。专业的司机,可以更好的避开拥堵路段,专业的车辆,让出行更安全,出游也因此更尽兴。
喜马拉雅旱獭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它们是啮齿目松鼠科的动物,身高有50厘米。旱獭的身躯肥胖,有着厚厚的脂肪,因此能适应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它们的样子很像加菲猫拖着一条粗壮的尾巴。大多时候,它们聚集在水源附近的洞口旁边,懒洋洋地趴着晒太阳。小旱獭总是耐不住寂寞,站立起来咧着嘴跟伙伴打闹嬉戏。遇到人类经过,旱獭倏地停下动作,僵在那里,嘴里上下两颗门牙和蜷在胸口下垂的两只爪子就像是毕恭毕敬的仆人。在好奇又略带警惕地注视观察之后,旱獭的身影一闪,爬行奔至洞口跟前,稍微停顿,然后,它高高竖起了尾巴,“不、不、⋯⋯”的叫几声,就进去了。这是旱獭的标志胜利动作,好像它们要表明“现在我安全了,你没戏了。”一瞬间,旱獭的身影消失不见了。
对旱獭来说,洞穴是它们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场所,因此洞穴的修建格外用心。旱獭是挖洞的高手,它们在山坡上挖洞,前爪挖土,后爪把土蹬到洞外,几天 工夫,一个四五米长的通道就建好了。通道的方向向上,这样可以躲避风雨的袭击。为了安全和方便逃生,旱獭还会多挖几个洞口。
在青藏高原短暂的夏季,蒿草、苔草、禾草和其他杂类草都从薄弱的地层里钻出来,享受一年中难得的热烈阳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旱獭都在拼命的吃着养分丰富且美味的草。从青海、尼泊尔迁徙来的鸟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寻找洞穴,给自己的繁殖季节做好准备。这是高原上所有生命的盛宴,所有生活在这里的动物都明白,现在是一年中食物最丰盛的时刻,夏天转瞬即逝,季节性的草都会干枯死去,在食物匮乏的冬季,夏季储存的能量多少往往决定它们在冬季能不能多捱一刻,事关生死。
在高原上,旱獭是深得牧民好感的一种动物,“它们吃草的尖尖,这样能促进畜草的生长。”白玛说。白玛是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地区的侦察员,从小在高原长大,对高原上的动植物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旱獭的这种习惯让夏季草的生长更加茂盛,相比之下,藏野驴就不那么受欢迎了。藏野驴是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中数量增长最快的动物,它们的嘴巴很大,个头也高,愿意吃较高的草,但是有一个缺点,“它把草根刨出来吃。”白玛说。在青藏高原非常薄弱的地层上,藏野驴的这种习惯对脆弱的生态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藏野驴啃过草的地方,草就长得不好,我们牧民不喜欢它。”
尽管如此,没有人会伤害藏野驴,“这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非常大,而且每个地方都有野保员巡查,牧民本来就有很强的,不杀生,过去偶尔有打猎的,现在也都不碰它们了。”白玛说。不止是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各种动物都受到了同样的保护,但藏野驴仍然是胆子最大的一种动物,它们敢在离公路非常近的地方吃草,当飞驰的车辆经过,它们远远地看一眼,并不惊慌,摇摇尾巴,低头继续吃草。“它们现在已经不怕人了。”
但真正不怕人的动物似乎是棕熊,虽然棕熊现在对人类的情感近乎于愤怒。人类的生活习惯已经大大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比如,气候变暖。过去,11月开始棕熊冬眠在山洞里,10天半月出来一次喝点水,回去继续睡,4个半月后才正式出来开斋。现在,气候变暖改变了它们的生物钟节奏,不到3个月,棕熊完全苏醒了。
“过去棕熊不祸害老百姓。”白玛说,“现在不一样了,棕熊苏醒过来,困惑地钻出巢穴,爬下山,发现山下没有其他动物。现在的草场实行承包制,老百姓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设置了围栏,这样可以让草长得好一点,家畜的食物多一些,但是这样野生动物也无法进入栖息地,只能迁走他方。”棕熊食物减少了,它开始袭击人类的家畜了。
白玛出生于羌塘保护区境内尼玛县与改则县交界处的地方,那里以前熊非常多,夏天熊在山顶,春秋在山腰,白玛7岁就开始在高原放牧,经常遇到棕熊。那时他一个人负责放牧700多只羊和120头牛。要保证家畜的安全。“我很害怕遇到棕熊,放牧的时候特别注意周围,远远看见棕熊就赶紧赶着家畜跑。”白玛回忆。12岁那年,是他一生中距离棕熊最近的一次,只有100米,棕熊忽然冒了出来,显然,双方都没有防备,不期而遇。熊愣了一下,很快追了上来。白玛用尽全力,跟着牛群撒腿跑,他听得见自己的心跳。追逐战中,白玛跑到了牛群中间,骑上了一头大牛。“熊虽然力气大,但它怕牛。”白玛解释说,“骑上牛背我就不怕了。”
白玛对棕熊有自己的看法:“一般情况下,熊是躲着人的,远远看到人或者闻到人的气味,它就会绕道悄悄离开,它也不愿意惹人。只是忽然面对面的时候,大家都没注意,碰上了,棕熊感到了危险,它会很快扑过来,扒掉人的脸。”
老百姓尽管生活上有时候受到棕熊的困扰,也不愿意伤害棕熊。但是近年来,棕熊袭击人的事情的确增多了,在牧区,老百姓新修了固定的住所,棕熊会从墙上挖个洞,把屋里所有的粮食翻出来,箱子、柜子全部撬开,整个屋里一片狼藉,在粮食上撒尿泄愤,临走再挖一个洞出去。
“这个熊吧,它特别淘气。”在保护区境内的几个县,我们不止一次听人这样说。
根据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如果棕熊损害了牧民的利益,国家会进行肇事补偿。比例是:国家60%,地区30%,县里10%。“开始向老百姓宣传这些的时候,老百姓是不信的。”那曲地区林业局的怒琼局长说,“但是当隔年补偿款下来的时候,老百姓的积极性就高了。他们知道国家会给补偿,也就不和野生动物计较了。”“而且什么事都有个先来后到,这里本来就是人家野生动物的地盘,是咱们占了人家的地方嘛。”萨嘎县县长说。
棕熊是领域性很强的动物,整个自治区大概只有1000来只,它们散布在高原的各个角落,密度很小。一般情况下,牧民认为棕熊和人的习惯是一样的,既吃草,也吃肉,还实行一夫一妻制。
棕熊喜欢吃老鼠。傍晚,棕熊悄悄爬到山脚下,抓地洞里的老鼠和鼠兔吃。棕熊的力量很大,嗅觉也很灵敏。尽管老鼠的地洞很长并且通道复杂,但棕熊总能嗅到它们藏在哪儿。它一拳下去砸开洞,抓住里面尖叫不已的猎物。运气好的时候,1个晚上棕熊就能捉到20多只老鼠。但是有时候,情况会变得尴尬。棕熊虽然擅长打洞,但是它们的心思单纯,野心又大,“它们会抓住一个,放在屁股底下,再抓住一个,又放屁股底下,结果老鼠全跑了,最后它只能吃到一个。”白玛说。
清晨,棕熊又爬回山上。它经过一片碎砂石流滩,发现那里长出了一些荨麻科的植物,绿油油的,大约有15厘米高。棕熊走过去,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些草,往嘴里送去,这情景令人目瞪口呆。荨麻科植物以毒辣出名,这从它们的另一个名字“蝎子草”就可窥见一斑。在野外,如果身体的地方,比如手指,不小心碰到荨麻科植物,手指就会像针扎火烧一样疼上好几天,但是现在,棕熊轻松地吃下了这些植物。这也许是植物还很弱小,尚未长出毒刺的原因。
在自然界里,棕熊最喜欢吃的植物是人参果,这是一种植物的根系,嚼起来有着甜甜的滋味。藏区的牧民也很喜欢吃。但是人参果的根系在地下,挖起来很费劲。草原上只有勤快的老鼠才会在秋天收集很多人参果,作为过冬的食物。棕熊常常去挖老鼠洞,收获一些人参果。
老鼠真是高原上命运最惨的鼠科动物了,它们的体型小,有一条长尾巴。它们也吃草尖,对草场威胁并不大。但是它们的邻居鼠兔可是一个梦魇,鼠兔没尾巴,体型也比老鼠大,藏民说:“经常说假话的人就跟鼠兔一样会暴露。”可见它们在高原上的曝光率还是挺高的。仗着自己有力气,鼠兔常常欺负老鼠,它们抢走老鼠在秋天辛辛苦苦储存的食物,还把老鼠的洞口封死,老鼠几乎无法反抗这些大个头的坏蛋。
“自然界就是这样,大的吃小的,小的欺负更小的。”白玛说。
4月,母棕熊带着小熊出洞觅食了。小熊崽们清一色的棕黑色,毛茸茸的,特别可爱。它们还意识不到外面世界的威胁,爬得漫不经心,你快它慢,你慢它快,随时抱着打起架来。母棕熊走出一程,又回身来催促它们。
母棕熊必须带着小熊尽快找到食物。虽然棕熊在羌塘高原上力量巨大,没有天敌,但是一个年轻母亲带着3个孩子可就难说了。母棕熊最紧张的对象是狼,因为狼很聪明,而且它们总是有组织地活动,一旦碰上它们,母棕熊无法肯定自己能护全小熊。“棕熊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站起来,站直身子。”白玛学着棕熊的样子给我们比划,“两臂微张,两耳竖起,观察周围的情况。”“一旦它们的两耳向后,就是它们要发动袭击的信号。”白玛说,他亲眼见过棕熊用石头袭击一只狗。“它背对着狗,拿着石头从胸前往背后撸。”白玛比划着说,“砸得非常准。”但年轻的母亲总有不周全的时候,白玛描述说:“有一年,看见一头母熊坐在山坡上,狗一样‘呜呜’地哭。小熊被狼叼走了。”狼跑得快,母熊追不上,而且狼聪明,母熊根本没有报复它们的机会。“母熊就在那哭啊哭,哭了有一两个小时。”
在藏区,棕熊算是危害最大的动物了,但野牦牛也毫不逊色。藏区老百姓申请赔偿的一个说法是“母牦牛被拐骗了”。在季节,山上的野牦牛公然下山来,寻找对象。尽管这些野牦牛已经是山上的牦牛群中求偶的失败者,但在山下,它们仍然拥有最强的实力,家养的野牦牛根本无法和它们相比。期的野牦牛脾气暴躁,人类也不敢靠近,牧民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牦牛跟着走掉。大部分母牦牛上山后就不再回到家养的圈里来了。
棕熊虽然擅长打洞,但是它们的心思单纯,野心又大,“它们会抓住一个,放在屁股底下,再抓住一个,又放屁股底下,结果老鼠全跑了,最后它只能吃到一个。”
棕熊是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重超过7个成年男子的总和。棕熊嗅觉极佳,视力也很好,通常都比较胆小,但受到惊吓时往往会发动疯狂的攻击()。考察队员在尼玛县一片湿润的原野上发现了熊的掌迹()。由于气候变暖,熊的生物钟被影响,它们开始暴躁,袭击人类的房屋,将箱柜撬开乱翻()。墙上的一张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画记录了当地保护区在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努力()。摄影/ 嘎玛次珠
一、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意义重大。
上学期,我校申报了自治区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我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在平常的教学及班级管理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制渗透教育。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教师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
我喜欢看电视,最喜欢看一些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大家看法》喜爱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识, 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我每次看完后都会感觉到自己又增长了一些见识,在课堂上我会利用自己看到的这些案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通过一个个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孩子的行为。
三、通过课堂进行法制渗透。
这学期我执教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九课《自然之道》,这篇课文通过叙事说理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因人们不遵循自然之道,而导致许多幼龟受到伤害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在上课过程中,借总结课文得到启发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浅显适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的讲解,并且通过案例《两村民非法捕杀运输野生麋鹿被判刑》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利用这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128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通过案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少动物濒临灭绝,大自然已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希望更多人能对野生动物手下留情,非法捕杀、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让学生初步知道,很多法律其实就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通过一张张血淋淋的人类残害动物的图片,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
记得去年三年级时,在上《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大家看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极大地消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同学们都为之叹息,惋惜。大家都说小山村的人们呀,你们真的不该这样做,多么美丽的村庄就这样毁于一旦。使学生深深地知道了不爱护自然,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从而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讲到了毁坏森林就是违反了《森林保护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学生及家长发放法制教育调查问卷,从问卷回收上发现很多家长都感受到了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很有必要,但就是作为家长他们认为自己的法制知识有限,所以对孩子的这方面教育大部分要靠老师的教育指导!而我们作为老师,既然家长把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任务加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更要提高自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一点不假,小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有着重要影响。父母作为小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当通过自己的良好的言行来影响教育孩子。同时,对小学生看电视、上网等进行控制,少儿不宜观看的节目不允许他们观看,对他们看到的不好的社会现象则进行正确引导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家长的法律意识淡漠,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在学校表现出来的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我们老师虽然在学校会对学生各方面提出要求,教育他从进校起就做个文明守纪的孩子,然而对于少数孩子来说,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们会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关法制知识以及家庭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教子观念,从而提高孩子的守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