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1:40: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信息安全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3-0192-02
随着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企业内部各业务数据已基本在网络流转,企业对信息系统产生了巨大的依赖性。但是,企业在享受着信息系统所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一旦出现信息泄密或篡改数据的情况,将为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尤其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泛滥、黑客入侵、计算机犯罪等问题,信息安全防范已成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必须重新面对当前的安全问题,从中找到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1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1 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
电力数据网络信息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电力数据网需要同时承载着实时、准实时控制业务及管理信息业务,电力生产、经营很多环节完全依赖电力信息网的正常运行与否,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不断增加,电力企业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网络安全措施,但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仍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职工安全意识、数据传输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病毒系统、人员的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整个电力信息网络中,很多单位之间的网络安全是不平衡的,主要是虽然网络利用率较高,但信息的安全问题较多,主要是安全级别较低的业务与安全,没有对网络安全做长远、统一的规划,网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2 职工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相较之下,年轻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其安全意识较高,中年以上的职工和一线职工仍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主要是工作年龄、所受教育、工作后的信息安全培训程度,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原因造成的,这就为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培训,全方位提高职工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避免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出现高低不均的情况。
1.3 内部的网络威胁仍然存在
在这个科技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由此电力企业根据目前的状况出台了相关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以保证其信息安全,但内部的网络威胁仍然存在,而且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依然缺乏。如:办公计算机仍存在内外网混用情况、内外网逻辑隔离强度不够、企业内网安全隔离相对薄弱等情况,如果其中的一些漏洞被非法分子所利用,那么,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并会对电力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
2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风险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信息资源越来越庞大,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存在系统漏洞等安全风险,保证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目前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的主要隐患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恶意入侵
计算机系统本身并不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其通信设备也较为脆弱,因此,计算机网络中的潜在威胁对计算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网络公开化、信息利用自由化,这也造成了一些秘密的信息资源被共享,而这些信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有极少数人利用网络进行恶意入侵进行非法操作,危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恶意入侵其实是由四个步骤构成的:首先扫描IP地址,寻找存活主机;然后确定IP地址,扫描主机端口和漏洞;接着通过漏洞和开放端口放置后门程序;最后通过客户端程序实施远程控制。由于系统被入侵,电力企业信息泄露会造成不良后果,更严重的是系统被恶意控制,不但会给电力企业本身造成严重的后果,还会给社会和用户带来重大的损失。
2.2 网络病毒的传播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来说是最普遍的一种威胁,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各个企业开始创建或发展企业网络应用,这无形也增加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病毒的危害十分巨大,它是通过数据的传输来传播的,其能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造成破坏,同时它还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因此,一旦感染了病毒,其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
2.3 恶意网页的破坏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于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电力企业职工都在不断地点击各种网页,并在网络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资源,网页中的病毒是挂靠在网页上的一种木马病毒,它的实质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程来编写的恶意代码并植入IE漏洞而形成了网页病毒。当用户浏览过含有病毒的网站时,病毒会在无形中被激活,并通过因特网进如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当病毒进入计算机后会迅速的自我复制并到处传播病毒,使得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崩溃,严重的会将用户的系统彻底格式化。
2.4 信息传递的安全不容忽视
在电力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基本上是明文方式或采用低安全级别的加密进行传输,当这些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其安全性就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不具备网络信息安全所要求的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身份认证。
2.5 软件源代码不能独立控制的隐患
一、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一)计算机及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和技术也有大的进展。设计院各种计算机应用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离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二)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设计院虽然对计算机安全一直非常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完善的能够指导整个院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规范。
(三)缺乏适应电力行业特点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
近几年来计算机在整个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但在计算机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上投入较少。为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应建立一套结合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特点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
(四)缺乏预防各种外部安全攻击的措施
计算机网络化使过去孤立的个人电脑在联成局域网后,面临巨大的外部安全攻击。局域网较早的计算机系统是NOVELL网.并没有同外界连接。计算机安全只是防止意外破坏或者内部人员的安全控制就可以了,但现在要面对国际互联网上各种安全攻击,如网络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二、保证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框架
实现网络系统信息安全.首要的问题是时时跟踪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掌握国际电力工业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发展动向。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特点和企业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建立网络系统信息安全体系一的总体结构框架和基本结构。完善网络系统信息安全体系标准以指导规范网络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按信息安全对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生产经营和管理及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安全等级,制定网络系统信息安全控制策略.建立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网络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利用现代网络及信息安全最新技术,研究故障诊断、处理及系统优化管理措施。在不同条件下提供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二)建立网络系统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体系
CA即证书授权。一个完整、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合理的CA体系。CA体系由证书审批部门和证书操作部门组成。为保证网络系统信息一和安全.应建立企业的CA机构对企业员工上网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等安全认证,对系统中关键业务进行安全审计,并开展与银行之间,上下级CA机构之间与其他需要CA机构之间的交叉认证的技术研究工作。
(三)建立数据备份中心
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备份系统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硬件系统备份是用来防止硬件系统故障,使用网络存储备份系统和硬件容错相结合的方式。可用来防止软件故障或人为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逻辑损坏。这种对系统的多重保护措施不仅能防止物理损坏还能有效地防止逻辑损坏。结合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备份设备和备份系统.在企业建立数据备份中心,根据其应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
(四)建立网络级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进行自我复制、广泛传染,对计算机程序及其数据进行严重破坏的病毒,具有隐蔽性与随机性,使用户防不胜防。设计院信息网络系统采取在现有网络防病毒体系基础上.加强对各个可能被计算机病毒侵入的环节进行病毒防火墙的控制,在计算中心建立计算机病毒管理中心,按其信息网络管辖范围,分级进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统一管理。在计算机病毒预防、检测和病毒定义码的分发等环节建立较完善的技术等级和管理制度。
(五)建立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监测中心
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或遭受外来攻击造成的损失.绝大多数是由于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系统配置等方面存在缺陷和漏洞,使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所致。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可模仿各种黑客的攻击方法不断测试信息网络安全漏洞并可将测出的安全漏洞按照危害程度列表。根据列表完善系统配置,消除漏洞并可实现实时网络违规、入侵识别和响应。它在敏感数据的网络上.实时截获网络数据流,当发现网络违规模式和未授权网络访问时,自动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作出相应的反映.如实时报警、事件登录、自动截断数据通讯等。利用网络扫描器在网络层扫描各种设备来发现安全漏洞.消除网络层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移动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日益普及,国内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企业信息设施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给企业增加了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问题也一直层出不穷,给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1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
1.1来自企业内部的攻击
大量事实表明,在所有的网络攻击事件当中,来自企业内部的攻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包括了怀有恶意的,或者对网络安全有着强烈兴趣的员工的攻击尝试,以及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等。内部人员知道系统的布局、有价值的数据放在何处以及何种安全防范系统在工作。因内部人员攻击来自区域内部,常常最难于检测和防范。
1.2来自企业外部的恶意攻击
随着黑客技术在互连网上的扩散,对一个既定目标的攻击变得越来越容易。一方面,对攻击目标造成的破坏所带来的成就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人到黑客的行列,另一方面商业竞争也在导致更多的恶意攻击事件的产生。
1.3网络病毒和恶意代码的袭击
与前几年病毒和恶意代码传播情况相比,如今的病毒和恶意代码的传播能力与感染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其破坏能力也在快速增强,所造成的损失也在以几何极数上升。如何防范各种类型的病毒和恶意程序,特别是网络病毒与邮件病毒,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挑战。
2企业网络安全常用的防护措施
目前,不同种类的安全威胁混合在一起给企业网络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而要求我们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集成不同的产品与技术,来有针对性地抵御各种威胁。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信息与网络安全工程的实施,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在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制定适度的安全策略,采用合适的安全技术,进行制度化的安全管理,保障企业信息与网络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确保企业与网络资源受控合法地使用。
2.1部署统一的网络防病毒系统
在网络出口处部署反病毒网关。对邮件服务器安装特定的防病毒插件以防范邮件病毒,保护邮件服务器安全。在服务器及客户端上部署统一的防病毒软件客户端,实现对系统、磁盘、光盘、邮件及internet的病毒防护。
2.2部署安全可靠的防火墙
企业为了在互联网上信息,共享资源,就不得不将自己的内部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使有不良企图的人有机可乘。为了使信息系统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被正常访问,需要一定的设备来对系统实施保护,保证只有合法的用户才可以访问系统‘就目前看,能够实现这种需求的性能价格比最优的设备就是防火墙。防火墙的目的是要在不同安全区域(如:内部,外部、dmz、数据中心)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控制点,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具体地说,设置防火墙的目的是隔离内部和外部网,保护内部网络不受攻击。
2.3部署入侵检测系统
作为防火墙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工ds)用于发现和抵御黑客攻击。人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网络/计算机安全技术,它试图发现入侵者或识别出对计算机的非法访问行为,并对其进行隔离。攻击者可能来自外部网络连接,如互联网、拨号连接,或来自内部网络。攻击目标通常是服务器,也可能是路由器和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能发现其他安全措施无法发现的攻击行为,并能收集可以用来诉讼的犯罪证据。一般入侵检侧系统有两类:基于网络的实时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主机的实时人侵检测系统。
2.4配置漏洞扫描工具
漏洞扫描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技术,它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网络系统组成元素(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防火墙、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等)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供详细的漏洞描述和修补方案,形成系统安全性分析报告,从而为网络管理员来完善网络系统提供依据。通常,我们将完成漏洞扫描的软件、硬件或软硬一体的组合称为漏洞扫描器。
2.5部署综合审计系统
通俗地说,网络安全审计就是在企业的网络环境下,为了保障网络和数据不受来自外网和内网用户的入侵、破坏、窃取和失泄,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和监视网络环境中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系统状态、操作以及安全事件,以便集中报警、分析、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网络审计分为行为审计和内容审计,行为审计是对上网的所有操作的行为(诸如:浏览网页、登录网站从事各种活动、收发邮件、下载各种信息、论坛和博客发表言论等)进行审计,内容审计是在行为审计的基础上,不仅要知道用户的操作行为,而且还要对行为的详细内容进行审计。它可以使关心内容安全的管理人员清晰地知道通过网络有无没有采用加密处理就在网上传送的重要数据或内部和涉密文件被发出(用户行为)和被盗取(黑客行为);有无浏览不良网页;有无在论坛和博客上发表不负责的言论;有无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谈论内部或涉密的话题。
2.6部署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由于企业内部终端数量多,人员层次不同,流动性大,安全意识薄弱而产生病毒泛滥、终端滥用资源、非授权访问、恶意终端破坏、信息泄密等安全事件不胜枚举。通过部署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杜绝了非法终端和不安全终端的接人网络;对有权访问企业网络的终端进行根据其账户身份定义的安全等级检查和接入控制;对相关的内部人员的行为进行审计,通过严格的内部行为审计和检查,来减少内部安全威胁,同时也是对内部员工的一种威慑,有效强化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规定通过技术的手段得到落实。
2.7建立企业身份认证系统
传统的口令认证方式虽然简单,但是由于其易受到窃听、重放等攻击的安全缺陷,使其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安全认证需求,因此涌现了诸如:数字证书、动态口令、智能卡、生物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目前,基于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体系的身份
认证系统能够为企业的敏感通信和交易提供一套信息安全保障,包括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确保企业信息资源的访问得到正式的授权,验证资源访问者的合法身份,将风险进一步细化,尽可能地减轻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2.8安全服务与培训
任何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安全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因此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战略并加以实施,对企业的网络安全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安全意识的培训,是整个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9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天然属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工作的安全性极为重要
长城钻控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商业,所涉及的档案不同于一般信息,它记录着企业的重要信息。档案中有相当部分涉及企业机密,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利用限制性。这些信息被非法利用,将威胁到企业经营工作,甚至国家的能源安全,损害企业的利益,危及社会稳定。档案信息特有的原始性和凭证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也决定了对其在数字环境中存储传输的可靠性要求高于其他信息,如何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
档案信息开放中所涉及的安全性范筹
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包括三大范围:机密性:使非合法授权者不得使用;真实性:可确定档案来源的合法性;完整性:确保档案没有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
根据所归纳的安全性的范围,所有这些有关通信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需求可以进一步地被归纳为:保密性需求;真实性需求;完整性需求。为了满足这三个安全需求,需要为电子档案的管理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安全系统。
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过程完全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进行文件数据的自由归档和档案资源的共享,实现电子档案的信息公开,就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然而,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极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档案泄密、信息被窃、被改写或被删除等严重后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公开推广。因此,在电子档案安全系统中,应该准备好预防方案和紧急应对的方式,以确保档案信息公开的安全性。
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人员主体防范。档案信息安全系统,不论设计再如何周密,如果没有严格的人员控管,不论利用再复杂的加密技术亦是徒具形式。所以,档案信息操作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是人为泄密。因此,在档案信息公开前,必须防范任何可能蓄意或者非蓄意的人为疏失,通过培训教育组织内成员,积极宣导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降低发生的几率。同时,严格执行任何人使用档案信息前,必须先确认使用者身份才能进入档案库房。此外,因为任何档案工作部门的成员,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不同程度的档案实体,因此人员异动,包括职位调动、离职、停职及退休等均可能造成信息外流,为避免档案信息意外流出,就必须对人员异动与权限有效期的控管进行管理。任何人员以电脑接触档案信息时,首先要取得区域内电脑的使用权,落实使用者权限的管控。根据不同职位的职权,给予一般使用、超级使用者或管理者权限。以固定的使用者账号命名逻辑,人工就可以加以初步的辨识,如果有入侵意图,使用不具有管理工作权限的代码,就可以立刻排除。严格要求同仁选用不会让别人轻易猜到或看到使用的通行密码,强制密码长度及组合复杂度(如强制必须英文、数字混杂),减少被“有心人”猜中的几率;在离开电脑座位时,启动屏幕保护程式的密码等。
操作安全。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的教育,是确保信息安全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除了宣导信息安全的观念外,应着重于档案信息操作过程的安全概念,包括个人电脑的防毒措施,以及资料备份的观念;避免档案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无意间夹带电脑病毒送出,形成感染,而造成使用者档案信息资料毁损或被篡改。档案部门除了在档案服务器中安装杀毒工具之外,同时也应在邮件服务器上安装邮件杀毒软件,建立基本的防毒安全环境。现在的电脑病毒防不胜防,因此,还应养成重要资料备份的习惯,将重要档案信息备份于服务器中,并备份于光碟或磁盘中,以减少还原失败的可能性。另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异地备份的观念,使备份工作法制化。此处,制定信息安全防护计划及紧急情况应对计划,并定期对所拟定的信息安全相关条文调整及检讨,以保证信息安全计划的可行性,让安全意外的通报程序成为档案部门成员所了解的常识,使得电子档案的安全操作有具体的依据规范。
档案信息内容安全。档案部门能够提供的公开档案信息,主要以电子邮件及网页浏览等方式来操作。为了确保公开的档案信息使用安全,档案信息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前,应用防毒软件、电子邮件扫描软件进行杀毒;以网页方式发出时,应用内容过滤系统以及阻隔浏览网页系统来确保发送资料的安全,并阻止可能发后的攻击事件。
目前的档案全文是以影像为主,影像扫描的过程,可能会遇到人为安全问题或者资料输入大致相同的问题。因此,对提取原卷的过程应加以重视,扫描前与扫描后务必保持原件的数量一致,并确保原件并未受到破坏、恶意删改及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