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9 10:26: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篇1

一、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富媒体技术,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页、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技术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和交互控制的技术。[1]富媒体技术集桌面应用程序丰富的用户使用界面功能,便捷高效的部署以及友好的互动交流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网络资源融合应用技术。从概念中我们发现,富媒体技术主要有两层内涵:

(一)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富媒体技术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技术,它主要解决的是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问题。网络传输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需要符合不同带宽的限制,流畅的将信息资源呈现到用户界面。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因其受格式、数据量大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不能符合网络传输的标准,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传播时出现了迟滞性。富媒体技术则使用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信息资源在网络中传播的稳定和速度的问题。

(二)富媒体技术关注点在于交互控制和双向信息推送。富媒体技术除了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以外,其更重要的一点是使用富网络应用(RIA)以及Web技术搭建一个用户交互控制和信息双向推送的平台,它为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构筑了一条稳定、便捷的通道,服务器可以将用户需求的资源推送到客户端,用户也可以实时回传用户数据,达到双向交互的目的。

二、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应用技术手段,它着力解决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关键技术难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技术,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一)富媒体技术的特点: 根据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富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应包括一下几点:1.丰富的UI展现。富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丰富的页面控制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的UI界面,将用户最需要的操作功能集成整合在页面或者客户端中;2.深度的用户交互。用户对于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交互,不只是满足与对于资源的播放、暂停等简单的交互,富媒体技术能赋予用户和信息资源之间更深层次的交互控制,使用户在浏览信息资源的同时,使用客户端的各种外接设备主动参与交互;3.动态驱动的响应机制。富媒体技术的动态响应机制能够持续的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并对于用户的操作给予及时的回馈,并间接的影响用户的下一步操作,从而引导用户进行学习体验;4.部署的便捷特性。富媒体技术支持包括浏览器或者客户端的访问,用户不用安装任何插件,就能通过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对信息资源进行自由访问,并且服务器推送的信息能通过网络高速、准确的传递到每个终端节点;5.融合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富媒体技术能够将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完美结合,实现桌面即Web,浏览器即桌面。富媒体技术能够将单机的应用程序实现网络连接,使用户能够更为便捷进行网络学习。

(二)富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其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同样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点主要优势:1.更加丰富的媒体展现能力。富媒体技术编译的场景中除了可整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还涵盖了矢量图形交互电影和各种复杂的交互式流媒体格式;2.强大的动态交互能力。富媒体技术在进行丰富媒体信息展现的同时,还能更多的加入了网络交互性操作,使用户融入整个网络教学训练的环境之中;3.融合式网络教学的业务体验。富媒体技术能够通过一组连续的富媒体场景信息传递,使用户在PC终端上体验音视频服务、动画、下载、媒体控制播放、呼叫、sms/mms发送、定时提醒、摄像头捕获等各类业务操作,最终将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资源平台,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4.实时的内容分发。富媒体技术能将服务器端的资源更新实时推送到客户端,客户端的信息一旦改变提交,其他的各个终端上的数据同时更新。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富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应用”和“丰富媒体”的结合,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遵从网络教学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解决学习前端的交互控制、网络资源共享和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

三、富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比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概念是: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图、文、声、像等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集成整合的信息处理技术。[2]笔者已经通过上文介绍了富媒体技术基本内涵,但是人们经常混用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这两个概念,为了进一步理清这两个概念,笔者从以下几点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

(一)基本定义的区别。从两种技术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强调媒体类型多样性的计算机技术,而富媒体技术则强调页面控制、页面展现、互动交流、信息资源推送、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一种网络融合技术。

(二)集成整合能力不同。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但是对于媒体格式、资源类型有限制,并且对于用户使用要求必要的插件或者播放器。富媒体技术具有优异的资源集成整合能力,对于媒体格式几乎没有限制,并且不不需要客户端安装任何插件就能进行信息资源浏览,自带渲染器,形成一个完整、无缝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三)对于网络的依附程度不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全部下载才能浏览,会话活动仅限于浏览器,一旦浏览器关闭,会话则会中断,信息资源则停止传递;富媒体技术则具有一次加载,多次使用的特性,数据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即使终端会话,用户也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离线浏览使用。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在其根本上存在着区别,两种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富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一种补偿和完善,它不仅重视媒体展示的丰富性,更加重视信息资源的交互性、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融合性,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技术革新。

篇2

在传统的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参资料来备课。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提供给教师备课的资料更加充分,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教辅资料来制作课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之前,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收集有效的信息,别出心裁地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内容的编排,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抽象的极限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短片,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极限的基本概念;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短片,对曲面梯形进行细分,然后再将其进行复原,由此来对曲面梯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简单化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且以动画短片的形式来授课,调动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充分地理解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成果。

二、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学得更好。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和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增加,容易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降低教学效果。然而,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问题,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转变为具象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在进行“函数图像的描绘”课程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基本函数图像的描画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展示示例函数φ(x)=图像的制作方法。为了将复杂的示例教学内容更加简单化,加深学生对函数图像制作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函数图像的制作过程,并且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演示功能来给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函数图像的描绘步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技术 使用基础

一、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能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学会制作实用高效的电子报表和制作幻灯片,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学生能较熟练地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及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方面的基本技术,了解常用的工具软件。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c与难点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论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计算机发展及体系结构。3、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4、了解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5、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提供的服务。6、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因素及防范措施。7、了解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信息安全、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机构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2、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3、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4、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软、硬件系统之间的关系、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作用、进制的概念。

(三)选讲内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其他形式的进制转换、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第三章 操作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2、了解常用的操作系统。3、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点

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分类、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目录及路径的概念、文件系统的工作方式、操作系统的程序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控制面板

第四章 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

(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Office2010功能和作用。2、了解Office2010的组件及其特性。3、熟练掌握Word2010的基本操作与应用。4、熟练掌握Excel2010的基本操作与应用。5、熟练掌握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Word文档排版、表格的建立与格式化、插入图形设置图片的格式、绘制图形、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公式编辑器的使用、页面排版和打印文档。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工作表的建立、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数据的图表化、数据列表、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数据分类汇总、理解数据合并计算、页面设置和打印。PPT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动画、超级链接和多媒体技术、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第五章 数据库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2、了解不同数据库模型。3、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4、熟悉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5、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原则。6、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重点。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结构、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设计。

(三)选讲内容。数据库系统基础

第六章 软件技术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软件的发展历程。2、掌握软件、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等基本概念。3、了解算法的基本作用。4、了解C、C++、JAVA语法结构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开发的过程、程序设计语言。

第七章 网络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和局域网的概念。2、了解网络互联与Internet基本概念。3、熟悉Internet基本服务功能。

(二)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和局域网的概念;网络的分类、Internet的主要功能、Internet接入方式、IE浏览器的使用、Internet上的搜索引擎、文件的下载、电子邮件。

第八章 信息检索与信息安全

(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2、掌握信息检索、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等基本概念。3、了解谷歌、百度搜索引擎的基本作用。4、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二)教学重点。信息检索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特性、信息安全主要的威胁及防范。

三、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机房授课,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实践学习为主。把握大纲规定的本章重点,通过每堂课理论授课介绍相应知识点,演示案例,吸引学生兴趣,课后布置上机预习,并选择自学内容留给学生拓展学习。

2、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

篇4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514-02

Reflections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QI Jian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Qinhuangdao 066311,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e course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s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ing law. It makes Multimedia technology get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effective use in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to stress the completeness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course as well as to reflec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while teaching. The teaching goal is reached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Interactive learning

多媒体是将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集中到同一个系统中,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配合的整体。多媒体使人们能以更加自然与更易接受的方式(交互式)来处理和使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对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大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背景

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该意见对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教育目标、课程建设目标、重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等做了详细规划。《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就是面向高等教育学生而设置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结构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全数字技术。多媒体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它满足了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需求。现代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模态转换、压缩编码)、数字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超媒体技术等。多媒体系统按硬件组成分计算机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所配置的硬件、多媒体I/O控制及接口、多媒体的核心系统、创作系统、应用系统;按照功能分开发系统、演示系统、培训系统、家庭系统;按照应用分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多媒体娱乐系统等。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变化都很快,这给我们跟踪和学习计算机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我们讲授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多媒体技术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适合利用教学资源共享,进行教材立体化建设和教学网络化实践。

2.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和基本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多媒体软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2.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设置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全书分为多媒体应用入门、多媒体技术基础和多媒体制作三部分,涉及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多媒体项目的开发过程和应用领域,以及PowerPoint、Photoshop、Flash和Authorware等主流多媒体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多媒体与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开发的美学设计、数据压缩技术、光存储技术、数字音频技术(声音数字化,音频压缩标准,声卡,音频处理软件,MIDI,语音识别)、图形图像技术(图形与图像异同,图像数字化及压缩标准,扫描仪)、数字视频技术(视频数字化,视频压缩标准,摄像头,视频编辑软件,DVD制作)、多媒体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出版物,流媒体技术等等。本课程除了向学生介绍多媒体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软件制作作品,课程任务的安排是和授课内容相结合的能够适合不同起点、不同层次学生多媒体技术的需要,并具备必要的技术深度。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设置,由于本课程重在让学生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了解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过程,因此本课程的课程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安排做到1:1。

2.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成绩评定

评定学生成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试卷,包括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计算题。主要测试学生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即理论部分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作品设计,需要3-5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本课程侧重于作品设计,由于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较强,并且个性宣扬,通过最终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可以为教学收集一些优秀的作品,也能够从作品中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创新点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进行传授,学生的各种感观都被激活,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课程上课比较灵活,重在要开拓学生思维,加强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交互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交互式学习中,侧重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向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在交互式学习中,主要由学生动手操作,主观能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虚拟现实是多媒体计算机所营造的交互式虚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形象逼真的感觉,加以一些接口操作设备,学习者就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各种参与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式学习。在实践中建设了课程教学专题网站,提供师生之间交流和资源建设的平台,加强师生沟通。按需培养人才。为了面向学校、广告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等岗位群,培养师资队伍、多媒体综合应用开发人才。学生学完本课程以后,可以直接根据社会需求,制作出符合他们要求的作品甚至可以去参加比赛。

4 结论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能够让教师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具有一定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且能够将基本操作综合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能得到开拓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37-02

0 引言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广泛的实用性。

目前的多媒体技术课程讲授趋于两极分化,一部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另一部分重点突出实践应用,忽视基础理论教学。前一部分主要体现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和通信、电子类专业,以音视频编码和压缩算法、多媒体处理软件的编写、媒体处理芯片等内容为主,因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方面的培养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算法。后一部分主要体现在高职和技术教育当中,以介绍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为主体。现在高校当中选修多媒体技术的同学非常多,而且遍及各个专业领域,根据笔者个人授课经验,这部分学生往往会选修计算机类多媒体课程,但很多同学反映听不懂跟不上,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内容与课程名称给学生直观感受相差较大;而以多媒体应用为主体的普适性选修类课程则只注重上机实践,学生变成了只学会PHOTOSHOP或Flash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使用,对于学生技能和对媒体技术的认识,自我提高和学习的能力不强,可持续性差。

笔者根据多年一线的计算机类和非计算机类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授课经验,总结提出了普适型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1 “普适型”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提出的“普适型”教学既指内容也包括手段。因为多媒体技术课程覆盖面广泛,难易程度相差大,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编码方式、频域变换等难度较大部分适合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不同媒体的编码技术、空域频域的变换方式和芯片编解码,适合电子、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讲解PHOTOSHOP、ADOBEPREMIERE、

AUTHORWARE、COOLEDIT等不同媒体的制作软件的使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适合高职高专和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普适性多媒体技术选修课程的内容重点应集中在通用性强、难易程度中低的部分。在学生选课之前,课程宣讲阶段既向学生明确该课程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而且讲解某些媒体处理技术的实现思路和方法。其次,在课程的初始阶段使得学生们了解课程的内容为理论+实践,但略偏重于实践部分的学习,课程内容区别于计算机类专业型和纯应用型课程,总体内容应符合技术类普适性知识介绍的基本规律。具体如下:

1.1 理论部分。根据课时长度,以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音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光盘存储技术多媒体硬件设备为主线,在其中穿插扩展流媒体技术、数字版权技术、视频压缩标准,这样既避免理论内容枯燥,又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扩展。对复杂技术简单介绍,说明实现思路和应用场景,通用基础型内容详细说明,辅助于课程内容广度的延伸。要体现几个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到或将会用到的点,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有些工科院校的同学更多的会在将来的专业学习中使用到图像处理方面的很多技术,可在这个方面适当加强。

1.2 实践部分。选择三至四种适合的媒体处理软件做为主体工具介绍不同媒体制作技巧。既可以选用COOLEDIT、PHOTOSHOP等专项处理软件、也要加入对不同类型媒体的综合性合成处理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的介绍。

有些软件学生们平时很常用,但仅限于简单的日常操作,比如POWERPOINT,很多学生经常利用它来进行汇报,但使用上主要是在几页PPT上放一些文字和图片进行演示。实际上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学习和相应练习,能够很快地掌握其中技巧,自行创作设计,成品效果良好,而且在学习生活中实用价值较高。综合性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是多媒体实践教学的主体部分,一般要从该软件的基本框架讲授到如何完成成品设计和最后打包安装。以AUTHORWARE软件为例,我们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重点强调认识软件的整体框架、熟悉不同媒体的添加和编辑、不同类型流程设计、几种常用图标使用、交互结构、系统基本常量和变量使用、人机交互设计、打包等部分,弱化程序设计控制、库、知识对象等部分。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得学生能够用较多的时间练习基本技术,能够完成中低端的作品设计,而且给将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同学也提供了思路和空间。另外,在整个实践课程安排中,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20%和80%,还有一部分基础知识的验证性部分会融入到设计性实验当中,并且加入创意设计的要求,主要是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创作能力。从实际应用来看,这样的实验安排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 “普适型”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2.1 实例与思考性启发相结合 根据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演示实例与思考性启发相结合,对于目前大学生多数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的实际情况比较适合。因此,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首先演示具有炫目效果和良好创意的实例,抓住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也可在学生自行设计时,开拓其眼界和思路。在作业安排中不仅要注重操作过程和方法,还要对常用系统函数、变量的使用进行练习,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查找和理解相应的说明文档,使得学生有自我学习和拓展的能力。

对于理论部分,不同媒体的处理原理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不断快速更新的是处理手段。我们也要以实例作为先导。例如音频数字化部分,通过演示语音(模拟声音)经话筒,由录播软件播放出来的实际过程,来促使学生理解模拟声音数字化的三个基本步骤。

2.2 科研与最新学科动态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这门学科发展速度与硬件的发展速度息息相关,有日新月异的趋势。将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所参与的课题穿插到课程内容之中,能有效地提高课程内容的时效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作为一门对实践要求高的课程来说,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设计和操作能力,因此增加上机部分考试。理论部分题目要覆盖课程的主体内容,难易层次分明,难题占总分20%左右,基础考核占50%左右。上机考试部分要采用灵活的评价标准,既能体现学生的操作水平,又要同时考虑学生的创意灵感、主题选择和作品呈现效果,同时考察学生的即时创作能力。另外,将平时作业的考核纳入最终成绩,这样能够相对公平的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弥补了部分同学临场发挥不佳的缺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 结束语

我们提出的这种针对高校非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的“普适型”多媒体课程改革的方法经历了两个学期的尝试,比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课后作业、课程论文、结课作品的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该部分的改革尚在初始阶段,难免在一些方面有所疏漏,在以后的课程实践中会不断的总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83-01

一、多媒体技术概要

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计算机领域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有着极强的渗透力,遍布教育、科研、娱乐、医疗、人工智能等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媒体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磁带和半导体存储器,常译作称为媒介;另一种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即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综合讲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这些内容的学习,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技术的三大模块

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多媒体技术基础:这一模块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内容包括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项目的创作、颜色基础、美学基础及计算机多媒体外设的基本原理和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等。第二个模块是多媒体软件应用部分:这个模块可以让学生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知识,如应用软件制作图形图像及动画素材、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的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等。第三个模块是多媒体的前沿技术、综合技术,这个模块能让学生了解到目前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和体系及发展动态、应用领域等。

多媒体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知识的时效,使学生能掌握流行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及时了解多媒体的技术前沿。

三、教学理念与方法

(一)教学理念。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多媒体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只是由于这门课程开设的较早,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在其专业应用上的重要作用。事实说明,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提高专业洞察力、锻炼专业研究能力;通过对应用软件的操作训练,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作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将从教学方法和上机任务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及教师的帮助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带着驱动“任务”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包含各类应用软件,任务驱动法是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软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驱动“任务”设计难度要有层次性,操作要有可行性,同时在重视任务完成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机时学生可以模仿课堂中的实例讲解,也可做指定的任务,或者自由发挥,教师在上机时要及时的给予指导。

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任务:

学习任务1:多媒体在幻灯片中的应用;主要是了解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元素,并在PPT中应用。

学习任务2:图开图像的获取、编辑、制作;主要是了解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掌握图形图像的获取途径,重点掌握PHOTOSHOP中的选区、图层、路径、蒙板、通道和滤镜等应用以及了解coreldraw的图形绘制功能。

学习任务3:数字音频的编辑和处理;主要是了解音频的存储格式,掌握音频的获取途径,掌握音频的录制和编辑方法,音频的特效处理和数字化采样合成等,重点掌握goldwave的使用。

学习任务4:视频的编辑与制作;了解视频获取及其类型,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自学premire。

学习任务5:动画的编辑和制作。了解动画及其类型,掌握flash的基本使用,创建动画流程和方法,动画的保存与输出。引导有能力的学生用制作动画。

学习任务6: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了解网站的工程化设计与方法,了解网页设计流程,掌握网页三剑客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实验学时安排16学时,机动4学时,每次上机任务都要打包上传,做为平日成绩的参考。

(三)成绩考核机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根据这一特点,将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笔试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沦知识的掌握,这部分的成绩占60%,另一部分,主要以日常作业、多媒体作品等形式反映和考核平时成绩占40%。

另外一种考核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技能,鼓励学生取得相关的资格认证,引导学生树立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取得相关资格证的同学,平时成绩加15分,这样能有效地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收益最大化。

通过以上考核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本文以“任务驱动”课程设计思路,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打好理论基础和同时,掌握各种应用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进一步学习多媒体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舒松,何新洲.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课程实例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9,7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08-02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兴起于20世纪末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多媒体基础概念、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多媒体常见硬件的应用与开发,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媒体技术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手段等方面,高校的教学总是难以跟上时展的脚步。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的多媒体课程改革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促进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概述

(一)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介绍

目前很多高校把多媒体技术课程划分为计算机类的公共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多媒体方面的知识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应用,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各高校都在加大对学生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技术以应对社会的需要。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充分理解和掌握,还要求学生掌握对丰富的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并能熟练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多媒体课程的生动性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学习的热情度很高,乐于在学习与操作中把生涩的课本知识慢慢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但多媒体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关于某一内容的软件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很难做到统一,学生学习难度大。

(二)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特点

1.该课程主要设置为公共课,应重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教授中尽量使理论浅显易懂,不要做过多专业名词的堆砌,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内容与学生需要相结合,对常用软件多讲授,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2.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争取让每位学生掌握多媒体软件知识的运用。因为对多媒体的具体实践是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只有熟练掌握了软件的操作方法才能有下一步的创新和创造。

3.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的技巧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是把一个成熟的作品呈现给大家,然后具体讲授操作过程,这样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软件的操作上,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采用倒叙式讲授技巧,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应用大量的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生动有趣且富有吸引性。

4.学生实践与多媒体课件有效结合。教师只用苍白的语言讲授课程,有很多地方可能会使学生不能完全听明白。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如果教师借助图形、图像、文本、动画、声音及视频等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就很好地把信息组织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与生动的图文动画中充分地了解软件的用应用。

二、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课程大致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基本原理,第二部分是对多媒体硬件进行了解,第三部分是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概念和原理是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基础,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是多媒体课程的应用和提高。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们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应重点讲授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知识,因受学校条件与教师自身条件地限制而被忽略。如此,使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对多媒体具体操作方面不能充分地掌握,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在理论与实践中偏重理论教学。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偏重于实践的课程,其还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智慧性,所以还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艺术性,并把智慧充分地应用在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其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锻炼应用能力。而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过多、多媒体设备配备不足及多媒体教室调度不开等原因,理论与实践的配比大概是2∶1,理论课安排的过多,实际操作课程安排的较少,不能满足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2.教师在授课中占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现实的课程中,多以教师和电脑为主,教师多采取课件教学。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但教师过多的依赖课件给教学质量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对多媒体某一软件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只用课件对软件的具体应用进行演示,学生只能看教师的演示而不能具体的进行操作,这样就缺乏学生与软件的真实接触与互动,学生不会了解在具体操作软件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这就会导致学生真正接触这一软件时不知如何入手,甚至会错误百出,因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实际上这种上课形式,增加了教师的主动性,而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使课堂变得封闭而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内容设置上不尽合理。多媒体课程的上课地点多设置在多媒体教室,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一般会带着学生一起操作,但每个班的学生较多,程度也不一,教师在具体讲授时为了让大家都能顺利地进行学习和操作,会等所有学生都操作完之后继续往下讲,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在授课时间内教师所能讲授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与广泛,再加之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很难让学生在所安排地课程时间里学到所有的东西,使学生学的内容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有些教师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课上会让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软件,但由于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就不能对每个软件进行深入的讲解,这会造成学生只能简单地应用而不能对软件深入了解的情况。第一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了解范围,第二种情况致使学生技术不精,如何把这两方面深入的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要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地基本原则,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针对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根据教学大纲对高校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高校应整合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运用多媒体设备的目的,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对教材加以规范。一方面,高校教材的选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使用的教材内容不能已是被社会所淘汰的软件或技术,要使用适合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多媒体课程教材。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只讲授课本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还要与当前所应用的新技术进行结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跟上科技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国家在教材的编纂上要经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论证,要参考多媒体技术行业专家的建议,最终的教材要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规范性、系统性及行业的适应性等。

2.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修改并注重教学文件的完善。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改革势必涉及到对教学大纲的改革。多媒体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结合多媒体课程特点,先对该课程进行全面地能力结构分析,再围绕单项和综合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知识和所应达到的要求来编写教学大纲。”教学文件是教学中的基本规定,其规定了教学大纲、课堂设计、教案、实验指导手册、实施计划等内容,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就必须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文件进行总体改革,使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系统性和具有督查性,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适当改革。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要在融入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潜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具体安排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知识性较强,不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教师应在充分利用黑板教学的同时使用生动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易于理解的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可以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掌握使用软件的技能和技巧。

4.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最主要的是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在软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也能在实践中感悟教师讲的内容,进而真正掌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实践并配以适当地理论教学,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来上机体验。当然,学生上机实践要有目的性,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软件中自主地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掌握实践技巧和方法,学生会从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热情。

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7-02

应用硬件设备上提供的数学教学软件,有利于提高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不足,在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因此,对数学多媒体技术的优化成为了科技进校园的必要前提。文中通过对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认识、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得出优化多媒体运用技术的方法。

一、数学多媒体技术的设计理念

新课改中将数学定义为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而不是僵化的封闭式研究。现代数学观相比较于传统的数学观,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向动态转换的过程,数学发展化的观念为数学学科增添了更深刻的内涵。同时,数学学科也要向学生们传递相应的动态变化的信息和知识[1]。

现代数学要求向历史展示出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成功展示这个过程提供了可能。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中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遍化,以此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对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方式的改革。然而,很多地方的教育方式并没有随着社会现实的进步而改变,仍旧保留着将教学内容生硬的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育模式,这就促使数学多媒体技术向着更为人所接受的方向努力。

二、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影响

1.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要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可能的贴近实际,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实践型人才。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紧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数学公式等一些枯噪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表达出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水平。同时,再加上动态的视频和声音的配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积极影响对师范院校幼师专业的毕业生以很大启迪,对接收能力弱、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小朋友,数学多媒体技术无疑是最好的教学设备[2]。

2.扩充教学容量

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优势,那就是能最大可能的拓展知识量,增加信息传播速度,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板书与口述行为,浪费了大量时间,数学多媒体技术恰恰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教育缺陷,并将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总结课堂上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知识量的储备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师获得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提到数学,不管是在校的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工作者,普遍的印象都是抽象又难以理解的学科。而数学多媒体进校园的政策,为学习数学的学生开启了一道新的大门,为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立体图形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热情,将对数学的排斥心理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乐在其中,使学生们热爱数学课堂。

4.重难点突出明了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以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为基础进行的,但是任何概念都是高度抽象难以理解的。利用数学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的解释难以理解的概念问题。利用视频功能再现数学发展的历史,让同学们在了解数学发展的同时发自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在课件中,最简单有效的突出重难点的方法是将该内容配上醒目的颜色标记,使学生第一眼就注意到特殊之处并加深记忆。由浅入深慢慢的推进基础知识到重难点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突破难关,提高理解能力,并树立攻克数学难题的自信心。

三、数学多媒体运用的优化

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身的反思。只有不断的反思与优化,新一代的数学多媒体技术才能更加普遍的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3]。

1.利用数学多媒体技术,认真制作课件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科课件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精彩的课件设计,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尽最大可能的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将重难点放在醒目的位置,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办公软件,为制作更巧妙的课件做好准备

2.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的开展要牢牢的紧扣学生这一中心点。不管是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可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愿望,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真实水平的教学课件。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制作,并在课后向同学们征集意见,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进步。

近年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呼声愈加强烈。在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创造出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学习氛围。

3.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以科学技术为制成的数学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如果不合理使用这项技术,反而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过快的教育速度和过多的知识量,会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组成最佳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数学多媒体技术符合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积极反思,推动数学多媒体技术的优化。

参考文献:

篇9

一、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弊端及难点

(一)教授模式枯燥,教学质量不理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环境下,是教师“一对多”的讲授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受众,这直接造成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错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占据学习的主动地位,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是中心,学生成为被动的“填鸭”。而在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影响下,教师对知识点的直接讲授,极易加剧学生的疲惫心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学到应有的知识内容,导致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二)数学科目自身的枯燥性

数学科目与其他科目不同,自身就相对较为枯燥。在数学学习之中,基本的知识点是概念和公式,但是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却产生千变万化,时常会出现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导致学生出现公式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不会解题的现象,这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例如英语单词,一旦背诵下来则会写、会用的情况,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之中,大多数的教师均进行“题海战术”,即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例如公式,将所有的变化应用形式的题目都讲授给学生,让其亲自解过一次才能掌握,直接导致学生为了掌握一个知识点,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的解题练习,造成倦怠心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提起数学就反感的原因。

(三)女学生客观的思维能力较弱

数学是一个思维逻辑的过程,通过将不同概念和公式通过逻辑化的形式进行组合和应用,从而得到正确结论。但是经过多年来科学家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在逻辑思维方面,女性普遍弱于男性 40%左右。这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也可明显感觉到,女孩子普遍不喜欢数学学科,甚至于一些学习较为拔尖的女学生的数学也是弱势科目,这给数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多媒体技术参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多媒体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相关文献内容,试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注重“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指的是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程度及课件的新颖性设计都需要注重适度,一切都必须立足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出发点之上。例如在对课件之中的图片、声音的插入时要体现“物以稀为贵”,在一节 40 分钟的课时之中,插入声音效果的次数不要超过 3 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得出,在教学课件之中,40 分钟内若频繁地插入卡通声音效果超过 3 次,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声音产生厌倦心理,容易产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和无意地忽略教师讲授的现象29),同时对动画形象的选择,也不要选择学生过于喜爱的,避免因此给学生带来的联想造成对教学的干扰。

而对多媒体的利用程度也应当注重适度原则,在教课之中,教师不应该整节课都站在多媒体面前,在进行情景引入和思维发散性启发时,教师仍可沿用原来的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眼神的情感交流,用鼓励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开放思维。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对上课“开小差”的同学进行威慑,大部分的学生在教师所处的位置较接近时能够集中全部注意力听课,而教师所处的位置较远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分散现象。

(二)加强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之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个手段就是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演算,而事实证明,由学生记性演算时,其余学生的关注程度普遍高于教师亲自演算,这是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造成的。因此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示范演算,例如在对函数图象的绘制时,教师则可选择学生上台,教其如何利用画板进行图象的绘制,这样的方式并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同时可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加强教学效果,还可加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水平。

(三)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减少其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

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不仅体现在心理上依赖于课程课件,认为可通过课件进行全部知识点的自习则可上课不听讲,同时还体现在学生对多媒体自动性的依赖30。例如在对函数图象进行绘制时,在给出解析式的情况下,几何画板可自动绘制出完整的函数图象,而学生在自行绘制时,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先确定函数图象的性质(如抛物线开口向上还是向下),在寻找函数的顶点和关键点,最后进行图象的绘制,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生温习的是整个函数的性质并进行着基本概念如顶点、象限、区间的计算,而在多媒体的自动过程中,则剥削了学生的这种计算。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若对多媒体技术利用较多的情况下,则应当积极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关注,并适当增设手动绘图、计算等要求,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加强计算熟练性。

而在对于一些依赖于课件的学生,教师可及时进行记录,若发现学生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则拒绝为其提供课件,从而减少学生的依赖心理。

三、结论

总体而言,多媒体技术是利大于弊的,且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自身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如传统多媒体技术发展重点在于辅助办公,并不致力于教参服务,而如今出现了许多教参软件,如几何画板、课件自动化软件等,显示出多媒体技术自身对教学辅助的关注提升。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和行业自身的进步,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善和利用,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四、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篇11

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比较差,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基于初中生这样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和高尚行为的感染。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更为友好的交互环境,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更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原本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利用视频、音频等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实际情景,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初中政治课堂更有活力。比如,我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在讲到“多彩生命构成缤纷世界”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资料来给学生做一个展示。如我们可以分享《2011年世界地球日宣传片》,著名歌手李健是“2011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国区代言人,他的作品《故乡山川》也被用于世界地球日的宣传片。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音频和视频,这就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也有很好的帮助。

(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教学结构

初中政治课内容较多、较杂,原理、观点、基本概念繁多,内容抽象,理论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理论的讲解,那么学生将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初中政治课上繁琐的概念、抽象的理论等教学重点、难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出来,从而使初中政治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结构合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别哪些是不良诱惑,哪些是良好诱惑,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良诱惑,哪些良好诱惑。学生讲完后,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教材上的观点与实际相结合,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扩大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紧跟实际,要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实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各种时事引进课堂,从而让学生能适时地了解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相当多,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浓缩,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样也就丰富了初中政治课的知识量,让学生在课上就理解了许多深奥的理论知识,不用在课下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查阅。这样也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有利也有弊,并不是任何情况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滥用,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首先,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具体讲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学生所要理解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展示出来。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而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相对简单的内容,我们就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总结和概括,只采用讲解法即可。

其次,初中政治教学中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避免以视听取代了语言交流。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不能成为课件的“解说员”,学生也不是吸取信息的“容器”。初中政治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的手段。总之,我们要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功效。

篇12

中图分类号:TP317

多媒体技术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安排、会议交流、展览展示等场合,它已经取代了投影仪,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超链接等非常全面的数据处理功能,既涉及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也涉及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也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1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普及开来的,并迅速占领了制高点,虽然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1.1 多媒体技术尚未统一标准

利弊是一个矛盾体,凡事有利就有弊,回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领域里,正因为它发展迅猛,普及率过快,也导致了多媒体技术的主要技术和辅助技术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应用市场方面,各种各样的技术层出不穷,可能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多媒体技术,比非本专业的学生要透彻和深入得多,教学内容也更偏重于深入,而其他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可能只是简单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最粗浅的部分。

1.2 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不规范

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的不规范,除了“看人下菜碟”,从内容和课程上,过分强调专业划分外,其实它本身的教学内容就不规范,缺乏一个权威的教学部门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或者统一出版,教学内容的安排五花八门,教学内容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关于教学内容的课本也盗版猖獗。

还有一些高校根据自己学生及教师课程安排,进行教学课本的自我创作, 虽然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但同时也存在着高校之间的内容差。

1.3 多媒体技术教学侧重点不同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高校之间关于多媒体技术的课程内容安排上,部分高校重视理论教学,教学侧重于讲解多媒体的发展史和进化史,而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专科学校,则过分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

2 多媒体技术内容的基本结构

其实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内容,主要落脚点就是在研究它的课程内容。本文将重点介绍多媒体技术课程内容的五种基本机构:多媒体技术的概论及基本理论、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元素的处理技术、多媒体软件设计探究、多媒体开发及编程。

2.1 多媒体技术的概论及基本理论

所谓多媒体技术的概论,其实就像国内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样,注重讲解多媒体的发展历史、所取得的成就,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课程内容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和理解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技术有个比较大致详细的了解,追根溯源。

在课程内容上安排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的教学,主要是让学习者对多媒体技术有个更加直观和透彻的了解,也能从技术层面上让其掌握多媒体技术。重点介绍多媒体中信息的压缩和解压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多媒体技术中所涉及的数字音视频技术、增量调制技术、变换编码技术等。当然这部分主要侧重于理解,并非要求学习者深入接触。

2.2 多媒体的基本设备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既涉及计算机的软件,也涉及计算机的硬件。在多媒体基本设备的课程内容安排上,重点向学习者介绍多媒体设备CD―ROM、声卡、视频卡,以及多媒体设备的外部设备、扫描仪、触摸屏等。

2.3 多媒体元素的处理制作修正技术

多媒体元素、素材应该是多媒体制作处理的载体,在多媒体技术的课程内容安排上,选择多媒体元素的处理制作技术,主要是让学习者领会多媒体素材在多媒体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处理需要一定的技术,包括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图像处理、文字处理、动画处理等。在这一刻冲中,学习者可以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技术,既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印象,也能提升这门课程的兴趣。

在软件市场上,关于多媒体素材,动画、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不同元素的处理技术非常多,在此不在一一赘述,但建议学习者去正规软件市场上去下载,并就此可向老师咨询或询问,以保证学习多媒体元素处理的质量。

2.4 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原理

在多媒体技术的课程内容安排上,选择安排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主要目的在于让学习者对多媒体软件的设计原理及理论有个简单了解,比如多媒体软件的开发流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使用规范等。

2.5 多媒体系统开发及编程

编程是一种创造性的东西,学习多媒体技术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让学习者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与应用,而是需要学习者在掌握多媒体的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编程进行创造性利用。而关于多媒体系统的开发,也同样处于这个目的,在开发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介绍一些专业的开发工具,供学习者学习和掌握。

3 多媒体技术的课程的学时安排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如果多媒体技术的课程的学时安排过于松,课程之间就无法衔接,对教学的连贯性会造成影响,但如果课程安排过于紧密,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练习,填鸭式教育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可适当在一周的课时内,安排五到六节课,理论教学课与实践操作课相间分布。

在进行理论学科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压缩课程,这样既方便融合多媒体技术的整个发展流程,也能给后面的技术课程腾出更多更充裕的时间。不过,具体的教学时间安排仍然要以学生掌握的程度为标准,对教学时间进行适当的修正。

4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没有行业标准、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等问题,所以在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现状的基础上,适当的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做做文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概论相配合,总之在多媒体技术不断翻新的情况下,关于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紧随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更新和置换,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鲁书喜.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J].天中学刊,2003(05).

[2]周忠英,李归祁.多媒体计算机图像数据压缩的实现[J].遥测遥控,1995(06).

[3]谢雪晴.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研究与展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4]潘巧明,蒋黎红.《多媒体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05(05).

[5]苏保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张岩峰.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6(01).

[7]吴晓飞,华国盛.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05).

[8]黎芳.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中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0年

[9]周立.多媒体网络CAI软件开发及其在机械设计传动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