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益处范文

时间:2023-12-29 10:26: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外阅读的益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外阅读的益处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97-01

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两方面。“课内”指的是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指课堂教学之外的语文学习活动。而课内外语文学习各有其作用,只有密切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正所谓的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课内提出问题,课外解决问题。而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只注重了课内教学,而忽视了课外阅读。近年来的初中语文升学考试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可以通过考试直接反映出来。如何让学生充分难的把课内外时间利用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顺利地完成初中的学业,甚至在面对升学时,不再有更大的压力,这就是我们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因该思考的问题。

一、更新语文教师的观念

第一,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要明白自己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语文学习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时一味的去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去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兴趣及创造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咬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虽然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由统一的教学计划内容和评估标准。它对学生的进行语文教学有的作用是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取代的。但是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不能充分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等不足。而课外鱼肚则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能扩大和加深课内所学的知识满足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走出课堂教学从书本的象牙之塔,并要搞清楚只有直到学生通过课内外多种渠道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语文教师要命白,课内教学对课外鱼肚所起的指挥作用。在这里,我们强调课内外相结合,丝毫没有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的课外阅读才会有扎实的基础。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课内教学的指挥作用,是学生科课外阅读的成败的关键。因此,从语文知识的传授来看,课内教学是基础,是主体,课外是延伸补充,从语文能力的训练来看,可内角教学是示范是学习方法,课外学习是实践,是练习本领,从语文学习的效果及方法来看,课内是“举义”,课外是“反三”,课内是提出问题,课外则是解决问题。这就是要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内教学,更要注重课内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挥作用,让课外阅读达到预期的目的没、,使二者结合,并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上是教师所要去创造与实践的,而在要求教师做好这一系列的同时,教师也要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篇2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在不断变化、革新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在原来应试教育的时候,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是选自语文教材上的文段,每个文段后设计了几道题,老师讲了,学生认真记下来了,那考试时就会了,阅读部分就能考高分了。现在搞素质教育,但也考试,选段不在是教材上的了,而且选段多了,完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不会了,考不好了。原因在哪儿呢?语文这门学科的重心到底该放在哪?作为教师,我们困惑了。

经过几年的教学,鄙人认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阅读教学上,多让学生独立阅读,而且要多鼓励学生多去读课外读物。语文是解读人生、社会、生活、生命等问题的学科。它注重感悟学习和体验学习,即感悟、体验语文的文化内蕴和它所包含的文化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这表明一个人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而且阅读应伴随我们一身,从阅读始,到阅读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在我国浪漫文化历史中,有着那么多的名人雅士,不得不说这要归功于传统语文教学。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将之运用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才能解决当前这一难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分量是较大的,人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很大。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见阅读教学尤为重要。

在小学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完成了课标要求,那么在中学课外阅读就显得犹为重要。

阅读是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

阅读者凭借阅读材料中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通过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从而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大而言之,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它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小而言之,初中阶段的期末测试卷上有大量的课外阅读题。考就是为了检测学生平时的学,可见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在认知方面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上述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哲学,都在以各自不同的著述和不同的文章形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教科书和其他书刊等向读者展示了自身的存在和复杂的多样化的世界。学生掌握阅读这种基本的技能,理解,积累知识,就可以逐步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明晰人生,把握生活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人类文化的能力,并在对自身更深刻和丰富的认识中,激发人生潜力。这样阅读便具有了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能和价值。通过阅读,学生认识了忧国忧民的杜甫、才高八斗的李白、乐观豁达的刘禹锡;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通过阅读,学生了解到金庸书中的武侠和琼瑶书中的柔情似水。

第二阅读教学在教育训练方面的重要性。阅读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也会给人以启迪,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热爱祖国,造福人类。像文学作品的阅读,就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发挥认识、教育以及智能训练的作用。

我们阅读一部好书,就是结交一位好友,那种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认同,情感的融合,都有利于我们美德的养成。阅读《离骚》,我们明白了屈原的爱国之心;读,我们钦佩诸葛亮的智慧;读,我们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阅读在教学训练方面的作用吗?

第三,阅读在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能从书文中捕捉信息,激发创新意识,使阅读成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成为对信息开发的过程。这时作为载体的书文,所载消息、情报、资料、知识就成了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因而,阅读也就成为一种生产手段。它不仅是一种处理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手段,还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因素。

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明确的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阅读就是一种创造。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中学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外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5-01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

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让我们老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我们,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鲁提辖嫉恶如仇、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还向学生提出“鲁提辖就这样打死了镇关西后,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他还做了哪些英勇之事呢?请同学们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认识梁山英雄、阅读《水浒传》的浓厚兴趣。

1.2名著导读,抛砖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教材后也专门编排了“名著引读”这一内容。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爱好阅读的学生谈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2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接手一个班级,笔者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2.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小小说》《读者》《意林》是必备,主要由笔者负责,另外学生可自愿捐出自己的书刊。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搜集整理和变换。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图书角的常客。

2.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主要为纸质书库。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大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 开展系列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谈谈推荐箴言的理由,以此与同学共享。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

3.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篇4

一、现今高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时间不充足而导致阅读量不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愈加的浮躁,现今的人们应经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而更多的是被丰富的连环画、插图、卡通读物等充斥,学生更加喜欢那些浅显易懂,趣味性很强电视节目和卡通书籍,进而导致了学生非常容易就沉溺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花花世界已经使学生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而电脑和电视等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于书本的阅读完全的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欲望,导致了其本应该用于读书和思考的实践变成了打游戏和看电视。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逻辑性不强,作文条理不清楚,或者是在庸俗的作品中寻找寄托,使得学生的逻辑认知等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由于图书阅读选择缺乏严格的筛选

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缺乏正确的引导,这种放羊式的方式使得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更具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心情,反正与学习无关紧要,因此可以随意的选择。这种思想就使得学生在可谓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千差万别,对于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少之又少。此外,高中生在多年的阅读经验中具有一定的习惯和阅读方法,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和方法是错误的,进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加上教师在学生的课外材料选择上采取放羊式的管理,进而使得学习效率不高,这都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到引导的作用造成的。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需要采取引导的方式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3 阅读环境不佳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素质教育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后伴随而来的是一个有一个大考和小考,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淹没在了书本之中而对于课外阅读则是完全的放弃了;另外一方面则是高中对于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开放程度很低,并且开放时间上也是具有严格的限制,这就使得学生的开放阅读的时间更少,同时进行读书交流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这种阅读环境的强制性限制约束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范围。

二、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1 通过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来培养课外阅读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来更加透彻的认识世界,了解历史发展脉络,进而懂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提高对于美丑善恶的辨别意识,此外健康向上的书籍的阅读能够使得学生抛弃心中杂念,进而净化其心灵。但是如果学生远离经典的名著,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文学鉴赏的能力逐渐下降,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上要承担指导员的角色,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鉴赏,引起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2.通过计划性的阅读来提高效率

由于高中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面前如何进行选择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时注意与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只是一味的进行名著的阅读也是不科学的,同时还要辅助一定的时尚读物,间接提高学生阅读的多样性,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大纲之中明确的规定了高中生一年之内所需要完成的名著阅读量以及总字数,这样就需要学生做好阅读计划,进而通过连贯性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来将阅读任务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3 .多种手段并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方式有多种,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于所读作品的理解和基因。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进而实现字斟句酌,从中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因此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需要来进行灵活的阅读方式的选择。如果说一本书的阅读只是为了了解故事概况,那就只是需要快速浏览就可以了。此外还可以采用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这样就使得快速的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进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阅读初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可读性和故事性比较强的书来进行推荐,例如《格列夫游记》等,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之后就可以渐渐的加深。到高三时由于其具有阅读的积累就可以读一些哲理性比较强的作品了。此外学生在阅读之后不是就结束了,而是应该通过做笔记等的方式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进而能够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一段时间内再进行总结,这样就使得阅读效率不断提高。

4 .通过阅读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阅读鉴赏力

阅读除了要保持质疑的精神还需要保持一种独立的审视的态度。也就是说读者需要在阅读时突破原作者所留下的框框架架,进而束缚思考能力和思考范围,而是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作品的评价和理解。此外文学作品都会有留白的部分,而不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填充这一部分的空白,解放学生的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其独立自主的阅读方式。

三 、结语

高中正处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历和情感体会都比较少,因此为了弥补在这一方面的缺陷,就可以通过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来提高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通过教学资料的推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计划性的阅读计划的制定来提高阅读效率,加之多样的阅读方式则使得阅读效率显著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依靠课内通过教材文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能否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在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适宜的阅读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兴趣、词汇复现率、生词处理方式以及阅读能力中的薄弱环节的加强与训练,适宜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有报纸、杂志、简易英文小说、网络上的简易新闻报道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材料选定后,教师的恰当指导能让学生的阅读进行更为有效。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无论是前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到阅读过程中策略的应用到后期交流中经验技巧的总结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中更是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但是课外阅读毕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指导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像课内教学时那样全盘操控。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阅读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有别于课堂教学目的来进行的自主学习,并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是需要的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操控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阅读策略的应用还是阅读经验和技巧的总结还是在课外阅读活动小组交流时的评价都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样的策略,你存在什么问题,你的优劣是什么。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劣,自己掌握课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并能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二)注意学生个性因素

学习态度与外语学习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态度和兴趣更为重要, 但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需求不同。有些教师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时,往往只考虑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因素,致使个性鲜明的学生困难于得到特别的引导而影响其学习潜力的发挥。[2]自我意识或抑制型学生可能因缺少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以及怕自己在选择材料上或是在其它环节出错而变得更胆怯和沉默;而冒险型的学生却因其过于大胆或无视在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的准备工作和应有的策略,以致在尝试中其无法有效地理解阅读材料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多次的失败易削弱其学习动机;过于焦虑或放松型的学生也可能因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或对自己完全没有要求,而在课外阅读中影响其效率和速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在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给予区别对待,注意学生的个性兴趣,而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是同一指导标准。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它区别于教材文本阅读,教材的文本阅读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多,更多是和教师的交流。但课外阅读不是课外阅读训练题,教师的指导应该是一种指引和帮助而不是教学,特别是阅读兴趣小组上,教师不应把它再次变成一个课堂,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教师在需要时给予指导。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相互产生的影响有时比教师指导的作用要大得多,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他们对课外阅读信息再组的过程。

二、优化指导策略,注重课外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阅读时间上,还是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课外阅读是主要与学生为中心,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学生有决定性自,然而在习惯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脱离了课堂和课本的束缚,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利于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于课上阅读要宽松得多,学生很容易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完全随性的阅读,有兴趣是就读一点,无兴趣是就无限的往后拖延,这样课外阅读很容易就成为慢读。然而阅读材料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是要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同时阅读还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过程。所以阅读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一个整体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信息的中断。更有的学生因“慢读”,久久不能完成一定的阅读目而产生畏难和自责心理,最终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针对阅读时间的问题,教师应该提倡在进行阅读是做一个时间限定,也就是限时阅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但是限定时间应因人和阅读材料而异,即根据的不同书评和材料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阅读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和老师或是学生之间互相先商量来确定所限定的时间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注意阅读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掌握阅读策略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主要途径,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阅读策略师略读(skimming)快速阅读(fast-reading)和跳读(scanning)。[3]在课堂时间的限制下和课后习题解决的要求和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应用到这些阅读策略。而课外阅读时间较宽松,没有课后习题束缚脱离了教师的监督。学生在进行阅读是则可能比较松散,随心所欲,不注意阅读策略的应用,这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各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材料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阅读策略的适用题材范围,并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用这些阅读策略,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速度还能对各种阅读效率进行训练。

(三)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技巧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大家阅读同样的材料,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和同学老师一块总结经验技巧,而课外阅读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活动个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了同学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很容易就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英语知识的增长,学生也会再阅读方法和技巧上获取一定的经验。若是能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帮助他们总结阅读经验,并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去。比如适度使用工具书,找主题句,猜测词义以及掠读和略读等;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书面总结自己阅读中运用某些技巧的体会,同时各个学生的阅读策略不仅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或是书面总结中发现其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行个别辅导。

(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有些学生在阅读是口中念念有词,或是用手指点,或经常回读,在心里默念。这些情况在时间和空间更为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更为严重,由于课外阅读量大,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恶化,直至不好的阅读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正。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是一定要注意改正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阅读习惯的问题,可以采取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行记录在一定时间内读出声了多少次回读了多少次,记录下来请同学保管记录,并不断的刷新纪录,直到最后完全改掉这些不习惯。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大量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要求灵活,范围较大,恰好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在狠抓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篇6

但是在初中阶段,其他学科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再加之农村学生因受家庭经济及学校图书室图书数量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严重影响,因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成为一个难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读言情、武侠小说

现在,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读名著。然而在这个知识多元化的时代,学生更乐意捧起卡通漫画、通俗故事、流行杂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把学生手中的爱书拿走,塞一本名著给他,学生是不可能接受的;即使他们卖你老师面子,私下也会把《水浒》、《红楼梦》丢到旁边去。

诚然,卡通漫画、通俗故事、流行杂志相对比较肤浅、感性化,只是浅层次阅读,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经典作品的确有助于完善人格、丰富人生底蕴。但是,想要一步登天地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看名著,那几乎不可能;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每一次阅读都必须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既要让学生完成量的规定,又要让他们在阅读中受益,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这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注意不要一味地反对学生的浅层次阅读,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们的确需要一些“不用脑子”的书籍来调节情绪。一竿子打死,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态,导致阅读兴趣失落;更有甚者,会随身准备几本作文选编,作为写作文时的“灵感来源”,那更是得不偿失。

此时,不妨换位思考,去看看学生所阅读的内容,了解他们喜欢的文字世界。告诉学生你知道“犬夜叉”对他们的震撼性,绝对要比你介绍毕淑敏给他们的知识性来得记忆久远;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在心中,学生更愿意接纳你介绍给他们的书籍,他们会相信,喜欢着他们喜欢的故事人物的老师推荐给他们的文字,不会“难看”。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

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随性阅读。如果单纯强调课外阅读而忽视了与课内学习的联系,必将影响甚而丧失课外阅读应有的效应。因此,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深度、提高形象思维水平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他们懂得自我选择阅读材料,而非绝对服从教师的安排。因而,在认同学生已有阅读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带动他们更大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些语文教师一边感叹着学生的作文缺乏文采,一边极力反对学生看通俗小说,认为这些书占用了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而对学习毫无效用。

诚然,阅读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类书籍时,学生往往只集中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更有甚者会沉溺于慷慨激昂的英雄豪情,迷失在凄婉哀怨的感情漩涡,而缺乏对具体的语言、意象及构成意象的多种原因的思考。这样的阅读,充其量,只是多了解了一些人情世故,而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收效甚微,还大大浪费了初中时期宝贵的课外时间。

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让他们知道他们喜欢的书籍之间的区别,比较出什么样的文字更优美、什么样的语言更值得去品味、什么样的作者能写出值得我们推敲的文章。要通过情节对主题思想作深层次的思考,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具体表现去挖掘其思想性格特征,找出表现手法、形象的语言与具体鲜明的意象的关系,探究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情与景又是如何交融的,以及这些写作手法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如何运用到自我的作品中去。

要让学生在这样的选择中自觉地去伪存精,排斥掉那些语句粗陋的文字,把精力集中于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取有益的养分。那么,即使只是“浅层次的阅读”,也可以让他们在文字的世界中得到能量。

三、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方面阅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的要求也很多:要求阅读材料形式的多样,要求内容的新奇,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很多学生不喜欢议论文、说明文单元,对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说层次之类的分析更是深厌其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适当调控,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接受不同文体的作品,同时也学习多种写作方式。这就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当然,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变化之中,在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篇7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篇8

一、初中语文学习现状

语文是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在校阶段,更是要用一生去体会、学习的。

语文作为一门“主科”在教学中备受重视,但关注度高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就一定正确,在现阶段教学中,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仍然停留在照本宣科阶段,教师上课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少,教授内容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求学生反复的默写、背诵课文。这对处于青春期,好奇心旺盛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会认为,学好语文只靠死记硬背就好,打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欲望。我国正在推行的教育改革中指出国家强调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实用的学科,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虽然许多学校推出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但许多学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停留在话语上,还未落实到行动上,对于语文的学习仍然停留在书本中有限的知识上,并未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寻找课外阅读书籍。

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课外延展,是教师指导或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一种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目时能提高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再学习新的内容时学得更好、更快。此外阅读文章中的表达方法、表述技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这方面获得的能力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时,语文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是有很大益处的,课外阅读时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这在学生的学习中就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

三、发展个性、因材施教

阅读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初中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阶段,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和修养,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地发展。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对课外书籍进行延展性阅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外来的、新鲜的知识,学生会变得视野狭窄。另外,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目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爱好,这样既能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又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阅读的类别和书目,阅读范围广泛,学生在阅读中心灵将受到洗礼,又能增长知识。

四、开阔视野、提高修养

语文教学不单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阅读可以充实学生的头脑,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考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在知识获取方面,我们教师应认识到,书本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们接受的知识往往比在课堂上更多,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在为人处世方面也会更加成熟。

篇9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在班级里进行环境布置,在教室设计一块交流展示牌,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每月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校报上发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从我在班级设计了交流展示牌后,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很快的提升。其次,制订班级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给学生推荐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根据学生读过的书,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如,“三国人物评论会”“西游故事会”“我最喜爱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再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我校的每个班级配有书橱,但基本是摆设。我在班级里举办了“课外书展览会”“人人捐一本书”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二、选择有内涵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书籍,却忽视了书籍的内涵。又因为家长给孩子阅读的东西偏重于教辅资料,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读不到真正应该读的书籍。因此,指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激发阅读兴趣,亦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如,根据课文来介绍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一部分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有趣味性的课外书。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五年级学生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还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我们可以将自习课设计成阅读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

最后,要安排恰当的阅读量。每个学生的精力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相反,有些学生就可能少些,内容肤浅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三、家人共同阅读,打造和谐氛围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内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课外书;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花大把的钱去装修富丽堂皇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室,却不为孩子提供一个宁静温馨的阅读环境;还有的家长为孩子选书有很大的盲目性,只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针对以上问题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1.多渠道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益处的认识,将班级的阅读计划告诉学生家长,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益处。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从而愿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观看学生的读书成果,改变家长观念

邀请家长观看学生的“读书评论会”“我最喜欢的故事”“我最喜欢的诗歌朗诵会”等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并非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从而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

3.“亲子阅读”,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篇10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它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宝库”,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当前,不少中小学生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让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影响学生。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一些名著、与教学课文相关的文章、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图书等。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设计活泼新颖的阅读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喜欢活动和游戏。因此,我除了开设阅读指导课外,还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强化了课外阅读。

1.设计手抄报

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2.写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阅读赏析、书签、读书卡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丰富写作素材。

3.开展读书交流会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次抽出一两个学生到讲台前,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等。

三、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再好的“指导”方法也没有效果。因此,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始。

1.教师学识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的欲望与兴趣。

2.教师情感感染

“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学生往往在他们所喜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花费精力较多且成效教好。所以,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多给学生些关心,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到语文学习中来。爱上了语文,还怕他课外不去读书吗?

3.巧用学生心理需求激励

篇11

学会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语言是人心灵的“窗口”无论是说话,还是书面表达,都直接与我们的阅读量有关。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见多识广,语言表达才能流畅而富有逻辑,让人听起来如雷贯耳,写文章才能有血有肉,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有位名人说道:“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外书的知识是无限的。我非常喜欢去图书馆看书,有时看一本书,一看就是一整天,几乎不知时间是怎样流走的。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学者,喜欢看书,视读书为生命。其实,读书时也需要一种气氛。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读书,那你也不得不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无所事事,闹哄哄的,那么你自然也没有心情看书了。

篇12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在他们的脑海中把阅读和快乐联系在一起时,他们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才会主动地去求知、探索,渐渐养成学习的持久性,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选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孩子们没有人会不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境。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读物,引导他们自己去看、去读,自己到原文中去一探究竟。读完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现身说法,激发阅读兴趣。“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名著、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而且还应该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做到不光熟知书的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并经常性地把自己读这些书的感受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进行评说、欣赏,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其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指导选择书籍、指导精读与略读、指导学会速读、指导写好摘录与随感等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地使用。

三、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乐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读书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通过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2.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可以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久而久之,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