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5:04: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生产技术特点

篇1

关键词: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化工安全生产;关联性

伴随着化工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化工企业逐渐呈现出稳定的发展趋势。化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些化工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化工生产技术存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要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应该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化工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方面,化工安全生产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利,这项工作需要以安全的化工生产为前提,为此,需要降低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使化工企业得到更加长久、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化工安全生产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和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相关操作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1]。

2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由于化工企业中的许多化工原料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化工企业应该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化工生产。然而目前某些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化工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理念淡薄,综合素质较低

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和综合素质是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员工的素质较低,则很容易发生违规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3)化工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较低

化工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化工的安全生产,专业水平较低的化工企业员工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4)化工企业员工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较低

化工企业员工较低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会增加设备的损耗率,进而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2]。

3化工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联性

(1)化工技术管理可以消除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科学合理的化工技术管理实践工作是实现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化工原料都具有毒性、易燃、易爆等特点,这些特点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化工企业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化工技术管理,就会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化工技术管理是消除化工生产中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2)化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

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为了使化工生产过程更加安全,通常会同时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生产技术是实现化工企业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化工生产技术进行管理可以保证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因此,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3]。

4提升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1)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

为了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应该充分响应相关部门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号召,在化工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做好落实工作。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时,化工企业应该参照实际情况,考虑生产工作中的具体环节。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时,要让化工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认识到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如果企业中有员工违反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该对该员工进行处罚和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教育,防止该员工在日后的生产工作中再次出现同类错误。

(2)向化工企业员工普及安全生产理念

化工企业应该向员工普及安全生产的理念,使员工意识到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对此,可以通过粘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对化工企业员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员工讲解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进而从本质上减少化工安全问题的发生。

(3)对化工企业员工加强培训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企业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员工的生产技术存在着不规范性,因此导致化工生产出现问题。化工企业员工的操作规范性以及专业水平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化工企业需要针对员工自身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化工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使化工企业生产工作的安全性水平有效提升[4]。

(4)提高化工企业员工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

化工生产设备是化工生产的基础。因此,化工企业应该提高员工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使设备的损耗率降到最低,进而减少由设备受损引发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化工企业在选择生产设备时,应该充分结合所使用化工原料的腐蚀性等特点,选择质量更高的生产设备。

5结语

化工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关键,也是未来化工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合理的化工技术管理可以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化工技术的管理工作。

作者:张宇 单位:嘉兴和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篇2

WTO后的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国外企业进驻带来的竞争加剧,这一现状使得我国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对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优化,通过对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通过多种途径的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此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奠定基础。现就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特点对成本控制与降低的途径做一简要阐述。

1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特点分析

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特点使得企业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占综合成本65%以上,综合管理成本及人工成本占25%左右,其他成本及销售成本占总成本的10%左右。这一成本构成使得其成本控制工作必须针对成本构成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对其成本特点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促进综合成本的降低,以此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分析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及其成本特点对促进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降低成本的措施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其科学的成本控制途径应从材料的有效管理着手,并对综合管理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通过对成本构成的控制与相关措施实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的目的。

2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的分析

2.1针对企业产品构成强化材料管理与控制

针对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成本的构成,现代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对材料成本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对生产计划的科学管理,材料采购的控制以及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有效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生产计划的科学管理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科学的规划材料采购数量、进场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以此减少材料采购对企业资金的占用,降低企业信贷成本,以此达到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的目的。另外,科学的材料采购规划与生产规划管理还能够通过对生产用料的科学计算与规划减少库存数量,减少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不当造成的材料浪费、减少库存场地费用。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有效降低煤矿辅助材料产品的综合成本。

材料采购的控制是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市场价格的详细掌握以及招投标采购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品材料价格,促进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在目前的材料采购中,商业贿赂、回扣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采购综合成本,其对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材料采购控制中的招投标采购方式以及综合市场价格分析能够有效的避免商业贿赂等情况的发生,为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综合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注重消耗定额的科学制定及实施,有效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综合成本

生产过程的消耗定额控制是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消耗定额的科学控制能够有效减低产品的直接成本,促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进行消耗定额的制订过程中,生产技术部门应根据设备、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对消耗定额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以此制订基础的消耗定额。并以此定额为基础对生产过程的消耗进行控制,以此达到有效减低消耗的目的。另外,随着生产工人熟练度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或调试,消耗定额还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此使消耗定额能够以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调整,达到有效控制消耗的目的。通过科学的消耗定额制订与调整,促进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对消耗的影响,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消耗定额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完善。通过动态消耗定额体系的建立与制定有效控制生产过程的消耗定额,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

2.3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降低产品综合成本

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对降低产品综合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降低消耗、提高成品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煤矿辅助材料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应认识到生产技术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改进,通过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造促进生产消耗的降低、促进成品率的提高,以此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快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物质激励等方式有效的促进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对生产技术改造创新意见与建议的提出,通过对合理化意见采用后的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员工对生产技术改造与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3以科学的管理结构整合优化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

篇3

0.前言

目前,利用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是当前改善煤矿企业面貌的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成为最终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时,大多数因技术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或者是在技术管理工作上存在一些漏洞而导致的。由此看来,煤矿企业要加强技术管理。本文主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加强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对策。希望可以对今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1.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与发生的基础,然而,目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始终都是企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煤矿生产中,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火、粉尘等,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会涉及到煤矿采掘、运输等各个环节,从某种程度来看,直接决定了煤矿企业生产具有复杂性以及危险性等特点,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看来,只有使煤矿企业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将生产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那么必然会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与效率,使煤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快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现如今,我国依然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产量大幅度增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在煤矿生产中,却存在大量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例如:产业结构不科学、安全事故偏多、应急救援能力较差等,从而直接影响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我国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又存在大量的薄弱环节,比如: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偏低、技术手段落后、制度不够完善等,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出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作用,这样一来,难以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对策

3.1增强没课生产技术管理意识

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例如:工程设计、作业规程设计、报告管理等。这些内容都对煤矿企业生产发挥指导性作用。因此,要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从而正确指导企业职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作业,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效率,使生产技术管理更加规范化,加快我国煤矿企业管理建设与发展。

3.2健全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来说,其主要的工作是要排查以及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煤矿生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以及防范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这样一来,煤矿企业必须要更加完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例如: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等。

3.3进一步加快没课生产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从整体上来说,煤矿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会对管理工作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有些煤矿企业在生产中,过于重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完全忽略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尽管能够获得短期经济效益,但是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个煤矿企业必须对生产技术管理研究的投入大量资金,不断鼓励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发更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例如:煤矿企业要定期组织职工参加业务与技能培训,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强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又能够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从而加快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加大对煤矿生产技术监督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只有确保制定的落实与执行,才可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煤矿生产的现状,有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正确指导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3.5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想要真正使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那么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开采工艺,研究新技术,从而改善井下工作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煤矿安全状况的好坏,除受地质与开采条件影响之外,很大以部门因设备以及开采工艺落后所造成的。所以,只有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才可以加强煤矿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然而,我们在推广与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因地制宜,认真做好技术论证工作,减少其工作的盲目性。除此之外,投入足量的资金,确保新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新安全隐患的出现,这样一来,才可以在煤矿生产中发挥较好作用。

4.结束语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的体制正处于完善阶段,想要使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那么必须要使煤矿企业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使企业职工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还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将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传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1(24).

篇4

为更好地引领与带动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笔者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农林专业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组织工作室成员(来自全省中职农林类专业的骨干教师),就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进行了市场调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

根据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统一部署,将工作室成员分成苏南、苏中、苏北三个调研小组。调研分为两个阶段,2014年8月到10月为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果蔬花卉生产企业、江苏省该专业职业学校及毕业生;2014年11月到12月为第二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果蔬花卉生产的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涉农单位等。

两次调研走访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多家果蔬花卉生产企业,查阅并汇总了大量行政主管部门统计报表及相关权威农业网站等所载信息;向相关果蔬花卉生产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等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88份,并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座谈;通过电话、网络、座谈等方式与有着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就业历程的毕业生进行交流。

1.江苏省园艺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社会对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类型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目前,江苏省园艺产业以生产花卉苗木为主,其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三,因此,对花卉、蔬菜生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园艺产品流通产业市场繁荣,仅大规模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就有89个,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园艺产品营销推广人才;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专业合作社,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7566家,主要以花木业合作社为主,果蔬业合作社次之,对能够深入农业生产、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果蔬花卉技术人才需要量大。此外,江苏省园林绿化公司规模庞大,仅具有一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就有122家。江苏省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包括农家乐)发展也较快,达5100个左右。因此,以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服务功能的人才,如植物造景师、园林养护管理人才等。

2.江苏省果蔬花卉生产企业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涉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果蔬花卉种苗生产、果蔬花卉产品生产、园林绿化等企业共计45家,其中民营企业占50%、集体企业占20%、国有企业占15%、三资企业占15%;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占30%、50~300万元占25%、300~1000万元占25%、1000万元以上占20%。

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产品营销业务员,其需求比例分别为45%和40%;调研企业中,对果蔬花卉繁育生产技术员有需求的为76%,其次是产品营销员为65%,养护管理员为55%。由此说明:人们对果蔬花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果蔬花卉产业发展很快,从而需要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

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企业都要求中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如图1,有45.45%的企业最看重实践操作;有13.37%的企业非常看重理论知识,认为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将来就业后会限制个人的发展空间及发展速度;有13.65%的用人单位分别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放在首位,如产品营销、文秘等工作岗位;有6.63%的企业最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认为具备创新精神的员工能为企业带来一股新的力量。另外,有7.25%的单位对毕业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环境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图1

调查显示,有75%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花卉园艺工和营销员,其次为绿化工、蔬菜园艺工和插花员,而对果树园艺工、菌类园艺工等需要较少(图2)。

图2

由此说明:企业对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日渐提高。

3.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就业稳定性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以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为对象,共发放毕业生现状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6份,被调查人员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该专业毕业生。

(1)毕业学生就业岗位分析。调研显示(图3),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呈多元化趋势。有31%的学生在园林绿化部门工作,有18%的学生在果蔬花卉产品营销部门工作,有21%的学生在苗木繁育生产部门工作,有4%的学生在果蔬花卉行业管理部门工作,有26%的学生在其他岗位工作。毕业生大多选择在果蔬花卉行业企业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明确,定位较准确,吸引了众多果蔬花卉行业企业单位到学校招聘;另一方面,随着江苏省对果蔬花卉产业的越来越重视,果蔬花卉企业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所以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幅提升。

图3

(2)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分析。通过对连云港振兴花卉公司、农友种苗公司、镇江瑞繁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及学生毕业单位调查,基本确立了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果蔬花卉生产管理、新技术推广、产品贮藏与检测、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其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表1)。

表1 不同工作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就业范围 工作岗位 人才能力

园艺场、果蔬花卉生产基地、种苗公司、苗圃、高新企业 企业管理、生产养护、设施园艺、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苗木生产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技能、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果蔬花卉产品营销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商店、直销店等) 企业岗位管理、产品贮运、市场策划、营销主管、直销员等 具有果蔬花卉产品市场开发、经营管理技能

农业、园林、环保等企事业单位和物业管理 管理岗位、农技推广员、技术员、园林绿化岗位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养护及农技推广技能,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个体或集体果蔬花卉产品生产与营销企业(花店、农庄等) 技术员、业务主管、销售主管、促销员、服务员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及经营管理技能,具有开拓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

(3)就业稳定性与满意度分析。调查显示,有68%的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园艺行业工作,其中有4%的学生毕业后一直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有30%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内转岗工作,有34%学生毕业后在果蔬花卉生产行业转岗工作,有32%学生毕业后转到其他行业工作(图4)。毕业学生对目前工作很满意的为21%,满意的为38%,基本满意的为29%,不满意的为12%。

图4

二、专业建设思路探索

基于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可以说明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强专业建设步伐,以适应社会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准确定位,走出一条适合地方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目标的定位。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目标的定位,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就业方向。特别是随着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的日渐发展、成熟和普及,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专业培养目标还需注入新的内涵。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地果蔬花卉生产行业及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规范的、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适应现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变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应用和推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2)专业方向的定位。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建设方向,既要充分考虑挖掘和发挥当地的名特优园艺资源优势,同时,又要考虑其保障生活、发展经济、平衡生态、旅游休闲、出口创汇、教育示范、致富农民等功能,特别是当前观光及休闲园艺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针对当地特色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本专业的办学现状,对传统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不断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设施园艺、观光农业经营等专业方向,以全面提升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的综合实力,形成专业群优势。

(3)服务面向的定位。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学校应有效利用当地果蔬花卉生产教学资源,致力于职业教育新型农民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农民培训新模式,以加快农业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程参与地方特色农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以此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做好服务与推广工作。学校应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积极引进先进实用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科技成果,通过自身的试验、示范,不断推广果蔬花卉新品种、新技术。

2.多元融合,走出一条提升专业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

(1)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能力培养。要根据当地果蔬花卉产业发展状况,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提高应用性、技能性课程所占的比例;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推行项目课程课例教学,强调“学中做”,并注重国际性农业背景知识的介绍。

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实训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2)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科研水平。一方面,依据该专业课程改革及实施需要,对接果蔬花卉产业要求,配足、配齐、配优专业实训设备,以满足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需要。

另一方面,以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为重点,积极开展省市级产学研推广项目研究,提升果蔬花卉产品研发的科技含量,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实训基地成为政府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中心;使产、学、研成果成为彰显专业特色,凸显示范、导向功能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济效益的助推剂。

(3)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学科梯队。要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师队伍。第一,发挥好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第二,对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放在关键的岗位上,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第三,继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派继续深造,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此外,还可在当地科研院所、农委等聘请具有丰富科研和生产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士作为长期的外聘教师,对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4)锤炼专业技能,培养就业能力。在中职教育中,“一专多能”人才的“专”和“能”都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就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而言,“专”对应的是该专业的果树、蔬菜及花卉生产等核心技能;“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或临近领域的复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到底层一线工作,仅懂一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还要会动嘴。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

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提出,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增加其与企业的接触,以缩短就业磨合期,让学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5)创新培养层次,提升培养规格。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之外,应当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3+3”及“3+4”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等。要坚持以多种形式发展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等职业教育,走多样化发展之路,这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3.资源共享,走出一条服务“三农”发展的有效之路

(1)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农民培训的所需项目,结合该专业的办学实际,建设集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示范展示、种苗供应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真正把实习基地办成培训的大课堂、实践的大车间、展示的示范园、种苗的供应基地。

(2)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通过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全面提升该专业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开展以果蔬花卉类高级工、技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培训,在面对成年人的择业培训、转移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灵活、高效,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服务为目标的新格局。

(3)创新新技术推广形式。以“公司加农户”“产业技术联盟”等形式,大力推广果蔬花卉生产新技术,服务地方农业发展;以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为果蔬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服务等方式,培育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以此推动果蔬花卉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小结

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是服务于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专业,是培养行业及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专业的定位和建设目标;根据果蔬花卉生产行业及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合理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业东等.高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5).

[2]付丹,鲁娜.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22-02

一、前言

“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指出: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但能源输出国加强能源控制,促使我国等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危机,同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导致能源战略发展明显变化。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要发展高效、低耗的现代煤化工,加大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力度,优化开发常规化石能源,着力发展和开发洁净新能源,以其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甲醇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煤化工行业、天然气转化工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设置《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甲醇生产技术》课程设置

目前甲醇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CO+2H2=CH3OH CO2+3H2=CH3OH+H2O,生产原料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焦炉气等,其中煤基甲醇工艺项目的生产比例接近60%,天然气制备工艺项目的比例接近20%左右。甲醇产能区域分布中30%以上在西北,因此宁夏周边地区职业院校的应化专业基本都设置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甲醇生产技术》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前期课程中《化工识图》是以甲醇厂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中相关设备图、流程图、管道仪表图为载体进行授课;《煤炭气化生产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各种煤炭气化方法以及气化岗位操作规程。上述两部分涉及到煤基甲醇项目工艺中造气工段与净化工段,学生在上述学习基础上学习煤基甲醇工艺的难度明显降低。另外,《甲醇生产技术》课程内容中融合了化工仿真软件操作和相关化工生产岗位的安全及操作要求,对课程后期进行考证强化和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和环境平台。

三、《甲醇生产技术》课程设计

《甲醇生产技术》课程设计原则首先是服务甲醇生产等相关企业。以甲醇企业的岗位职业要求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走下去、请进来”的方式调研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将其转换成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已有教学条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整优化,获得具备典型、实用、可操作等特点的教学过程。

《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实现典型、实用和可操作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包含甲醇生产工艺中各种生产原理及方法,也需要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操作知识、岗位技能、岗位素养等相关资料。目前出版的教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为此,笔者自编了《甲醇生产技术》校本教材。该教材有效的将甲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结合,适合高职学生以及甲醇企业相关岗位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目前,第二版校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天然气制备甲醇工艺中的转化工艺路线分析、净化工艺路线分析、甲醇合成工艺路线分析和粗甲醇精制工艺路线分析四个项目,同时还介绍煤基甲醇工艺中的煤炭气化工艺、煤气净化工艺、甲醇合成工艺和粗甲醇精制工艺四个拓展项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天然气制备甲醇工艺为引导项目A,煤基甲醇项目作为独立学习项目B。A线项目与B线项目同是介绍甲醇生产工艺,但原料不同,工艺路线不同。以天然气制备甲醇工艺作为A线项目,利用相对简单的生产工艺引导学生学型工艺,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以煤基甲醇生产工艺作为B线项目,在相同生产目标下,其工艺流程更加复杂,对学习者的要求更高。让学生合作完成复杂工艺的分析,既能检验学生在工艺流程分析、理论知识应用等专业能力方面的掌握水平,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合作、自我展示等社会能力提供平台。

《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与课程设计有关,了解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也至关重要。《甲醇生产技术》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学生即将走入工作岗位,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与刚进校不同,首先,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以下特点:(1)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我的学习方法;(3)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呈现层次化趋势。为此《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培养和层次教学,尽可能根据学生所需进行解惑。其次,学生即将毕业,心理上会不舍、会茫然、会恐慌,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需要了解学生心中所想,解决学生心中所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课程中无论是A线项目还是B线项目,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够事半功倍。目前,在《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实现学生以兴趣促动力,自主自发、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每个项目都设计了四个任务,首先以鲜活、直观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载体将学生引入到任务一中,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会思考、讨论,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被学生自己解决,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任务,即主动分析甲醇生产岗位的目的、方法原理和工艺条件,通过前两个任务的知识积累,学生顺利进入甲醇生产岗位流程的分析任务中。该任务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任务。最后通过仿真工艺软件,将学生大脑中的知识、技能借助手上的软件进行模拟操作,用实践过程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通过四个任务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各工段生产原理,工艺条件的影响,更能够对相关岗位流程进行分析和模拟操作。四个项目之间极强的前后顺序和相似的实施过程,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知识与技能的良好衔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的作用,无形中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四、《甲醇生产技术》课程考核方案

《甲醇生产技术》课程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不断的改进。目前,课程主要采用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考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项目分析过程考核,该项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个人的方法能力的和社会能力;项目操作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甲醇生产岗位流程的操作能力,事故分析和处理能力;综合项目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专业提升能力及协作等社会能力。

五、《甲醇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及改进

《甲醇生产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以来,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但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解决。例如: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设计虽有层次性,但无法配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考核方案虽重在过程考核,但想要设计出全面考量学生能力的考核方案则仍需改进;教学条件有限,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习成果中阻力较大,不能按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环境不稳定,使课程教学进度与计划不相符,课程教学内容需考虑教学条件进行临时更换,使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削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累积经验,总结问题,不断完善《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篇6

宁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加剧,近年来学校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初步构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343”特色人才培养模式。“343”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为:“3”是指将中职教育的三学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职业素质养成阶段、综合技能训练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4”是指“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四大核心技能;“3”是指三个融合,即生产任务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生产计划与教学进度相融合、生产指标与技能考核相融合。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借鉴本学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对如何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探讨。

1 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关键。在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阶段,遵循中职学生由生手(学徒)-熟手(技工)-行家(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成长规律,将“看着干、跟着练”―― “自己干、会动手”―― “想着干、能应变”三段式教学法,融入“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四大核心技能培养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旨,大胆实践,通过采用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1.1 实践课程系统化

以“蔬菜生产技术”课程为例:本课程以蔬菜生产周期为主线,以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采用“由初级训练向高级训练、由单项训练向综合训练、由简单训练向复杂训练”的能力递进思路。具体说,就是通过将各种蔬菜的播种、育苗、定植、生长、结果及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内容合理重组,教学条件合理配置,把每一个品种作为一个项目,构建以设施农业技术应用为主体,按照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项目中,按照校企合作制定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标准》,以学徒工准熟练工熟练工三级职业能力递进方式进行训练,实现了实践教学持续贯穿,阶段深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培养学生设施农业技术生产管理能力为主线,针对生产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的生产任务不同,以及对应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操作、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方法,优化教学效果,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1.2.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现场教学:学生在设施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观察、识别、记载,掌握蔬菜、花卉、果树生产的生长、繁殖、结果及病虫害发生规律。

现场操作: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现场,分成班级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真刀真枪地操作,练习掌握设施蔬菜播种、育苗、定植、生长、结果及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如我校2012级设施班的35名学生从2013年5月开始,“蔬菜生产技术“课就安排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任课教师的安排,每人分得4 m2的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在此期间,学生学会了整地做畦、播种、穴盘内育苗、翻地、定植、覆膜、浇水、施肥等操作技术,掌握浇水、施肥规律,并仔细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当蔬菜成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对每名学生的产品进行成果测量打分,从中精选出部分好的蔬菜,在本班进行集中成果展示。这不仅有利于鼓励表扬优秀学生,同时还为其他同学们树立榜样。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案例教学:通过观察、识别学校基地温室内设施蔬菜、花卉、果树生长期间的主要病虫害及生理性病害,并以此作为典型案例,学会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培养学生职业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

方案设计:在温室的建立、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实施中,通过方案撰写、答辩,引导学生自己对适宜、正确、最优方案的确定,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

小组讨论: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各小组交流讨论,取长补短,整合为团体设计方案,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1.2.2 手段多样、优化效果

精心设计实训项目过程,利用企业真实环境,在生长季节进行现场操作和现场教学,充分利用精品课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便学生自学。在非生长季节,多以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

1.2.3 实训生产周期教学

根据本专业人培模式,第3~4学期为“实训生产周期”:于第三学期7月底到第四学期6月初蔬菜生长周期,共30周。该周期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的10温室、2个空心棚、一个连栋温室、10亩苗圃。边生产边学习,半工半读形式,上午理论课,下午实训课进温室。在该生产周期内,主要开设以生产实践为主的专业核心课,采用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融合,教学进度与生产计划相融合,技能考核与生产技术指标相融合的教学要求,在专业教师和生产技术能手的直接指导、帮助下,依据生产进程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采用问题引导和难题指导,以“做中学,做中教”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调控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并掌握“蔬菜蔬菜技术”课程中的各个技能点,“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各个技能点,“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中的整形修剪技术、嫁接技术等,以及“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培养基的制作、接种、灭菌、菌种分离、栽培管理等技术。通过对四门核心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四门核心课程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综合技能的的提高。

2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中职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本地区人才市场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假日工制―― 准学徒制

实践性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的教学形式,是中职学校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假日工制,是学校利用假期,把学生推向企业工作的制度。以我校“食用菌生产技术”课为例。我校“食用菌生产技术”课在2013年元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深入宁夏田媛菌草有限公司调查研究后,与企业共同商讨,让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假期实习,同时制定了要求学生完成的一系列技术性项目。在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完成一个专业轮岗工作的过程,较全面地了解了食用菌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系统的掌握了食用菌的培养基的制作、菌种制作、培养料的配制方法、菌种灭菌、装袋、培养料的灭菌、接种、菌袋培养、出菇管理等一系列技能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这种假日工制是一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教育的具体形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项目、参照对象和实践条件,企业的专家参与制定课业评估标准,参与对学生课业的评价。由于这种实训通常是主动配合企业的业务开发、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学生深入企业实际后,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理论知识,才能很好的掌握基本技能。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过程中,学校在部分专业配套试行了建立相对稳定师徒关系的准学徒制。在企业接纳学生参加为期两个多月的生产实践期间,企业指派一名师傅负责对一名或几名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师傅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2.2 顶岗实习―― 准熟练工

根据我校本专业人培模式,第5-6学期为“顶岗实习期”,于第4学期6月底到第6学期7月间,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准熟练工身份深入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训、就业“双基地”。通过边服务、边学习、边进行课题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引进及转化能力等。学生进行分散型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就是就业单位。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专业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校企合作共商选派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完成从准学徒工―― 熟练工的身份的过渡,实现上岗就业目标。学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实行实习、招工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满足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多种方式的合作,为学生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打造了一条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

篇7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3-2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1月3日至1月19日的半个月内,全国就发生了7起较大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达19人,可以说形势十分严峻,这些事故不仅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损失,也给煤炭生产工人的内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煤矿企业的深刻反思,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何在?有人表示,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是其症结所在,所以当前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强化生产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应当落实到生产技术和管理问题上。这是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事实证明,很多煤矿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把生产技术和管理问题作为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来抓,必须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煤矿的开采工作,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减少和避免煤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下面,笔者首先探讨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1.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

要想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矿井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这个生命线。笔者在此为什么说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呢?顾名思义,生命线就是预示着生命长度的一条线,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是第一位的,确保安全的生产技术管理就是预示企业生命长短的线,是预示企业能否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线,是预示我国采煤业发展状况的一条线。这是因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好坏往往预示着煤矿的健康状态。

1.2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避免煤矿事故发生的基础

煤矿生产多以地下作业为主,开采过程中容易受到顶板、水、瓦斯、火以及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另外,在开采、运输和挖掘等环节如果没有协调好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势必会为煤矿生产埋下安全隐患。要想消除和避免这样的安全隐患发生就必须强化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把好技术管理关,煤矿事故才能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管理需要多方的协作与配合,拟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也是当务之急。笔者相信,只要打好了生产技术管理这一基础,煤矿安全隐患就能及时消除。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煤矿安全生产有赖于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又是消除和避免煤矿事故发生的前提与基础,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就是生产技术管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科学的生产技术管理就没有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2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2.1首先要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地质勘测工作是煤矿开采的第一个步骤,它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了重要价值,是煤矿开采作业进行前的必要环节,也是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一项基本技术。因此要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就要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测。当前,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几率。除此之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能够动态地模拟矿区内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和处理措施,引导矿区作用人员正确及时地逃生,并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减少事故灾害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2.2其次必须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一通三防”是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它的意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灰尘、瓦斯和火可以说是矿井的“克星”,近年来,我国的煤矿事故多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给矿产企业和矿工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抓好“一通三防”工作,做好防止瓦斯积聚处理,搞好三道防线建设,加强监测监控管理;控制氧气浓度和引爆火源,加强巷道贯通管理;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避免因为水灾导致的爆炸事故发生。要把握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时时刻刻抓住“一通三防”技术管理这条主线,坚决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

2.3最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经之路是依靠科技,进一步改进煤矿开采和生产的工艺,不断推广国内国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继续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营造一个安全、安心的矿井环境。我们都明白,煤矿的安全工作不到位或者安全指标不达标,除了特殊的地质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以及员工的不当操作导致的。归根结底是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没有把科学技术当作煤矿安全的生命线来抓,这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呢?一是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及时收集最新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二是要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使用或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用于安全生产;三是要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开展创新研究,探索出适合煤矿特点的新技术,以支撑日益提高的安全生产需求。

3结束语

总的来说,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抓住生产技术管理就是抓住了安全生产。当前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出高标准和严要求,各个单位和企业必须认真严格地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积极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努力开展技术培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大力发展和实施能源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与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真正长时间地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就要力求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唯有如此,我们希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田永亮. 分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80-81.

[2]盛振强.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 科技信息,2010,32:732.

[3]瞿芳彬. 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250.

篇8

一、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基础是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教育等,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执法、懂法、自觉守法。通过道德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逐步养成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做到“我不伤害别人”,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尤其是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通过对员工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让员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知道,不安全行为易发生工伤事故,不仅影响班组、车间和企业的评比和声誉,而且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有损企业的形象。通过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认识到安全不仅是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认识一旦出了事故,就害了“三代”。这样,员工就会珍惜生命,时时处处自觉讲安全、注意安全。

二、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管理层次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主要的内容有: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和规格等。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内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气设备、起重机械和厂内运输等有关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消防制度和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等。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订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防止员工在操作中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安全”,而且“会安全”。使安全工作不仅仅是领导、责任人和安全员要做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要做的工作。

三、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做好基层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抓好职工的全员安全教育,做到有计划、全方位、系统地教育,包括新入厂职工、临时工、特殊工种教育等。因为,工人是接触机器和环境的最基本分子,若没有他们在安全方面自觉遵章守纪,即使企业领导怎么重视安全,安全管理人员怎么管理,事故也照样会发生。因此,通过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也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如贴挂安全标语、标志牌,进行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定期播放安全方面的录像片,进行安全板报和宣传栏评比等,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安全”两字扎根在职工心里,在平时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TQ520.1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88-02

《炼焦生产技术》是煤化工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从事炼焦生产运行与操控工作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炼焦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与炼焦生产岗位群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职业素养,成为具有较强专业岗位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实现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炼焦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炼焦生产属于连续化的大规模生产,其特点是工艺流程长、设备庞大、自动化程度高,需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操作工进行作业。为确保生产稳定、安全,企业不允许实习学生动手操作。另外,煤化工生产装置投资费用高,学校近期不可能在校内建立齐备的生产实训基地。而仅靠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抽象复杂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结构特点,更不要说现场实际操作了。另外,《炼焦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运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为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流程和设备等没有直观概念,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给学生讲清楚,所以无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本课程的这些特点及教学现状,围绕课程特点和目标,课程组从教学模式、所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炼焦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 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充分体现“以技能为核心、知识为支撑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专业知识,渗透职业素养的积累。教师以焦化企业实际生产为背景设置任务或项目(包括备煤、炼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本着“精讲多练、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展开炼焦生产技术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按工艺程序进行。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在任务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成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工作过程,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实践技能,又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教材的改革

由纯理论教材过渡到理论与生产操作相结合的新教材。新教材内容除介绍典型工艺和原理外,还增加了生产运行操作及管理、单元操作等内容。新教材的体裁摒弃“章节体”的编写模式,采用模块化结构。按照炼焦生产典型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序化,并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生产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要求和工作过程等内容。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并逐步形成与炼焦生产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教材在情境的设置上更加注重本行业的职业特征,充分考虑化工企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3]。化工企业的生产由多个生产工段组合而成,产工段又包含了若干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人的工作过程与产品的生产流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对设备的操作或者是对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具体生产出最终产品。因此,本教材教学情境的设置更加注重人的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产品的生产流程完整。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只精通教材、备好课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所传授的内容清晰生动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炼焦生产技术》课程内容多,涉及大量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如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对设备构件的结构、工艺流程中原料和产品流向没有清晰的概念,似懂非懂,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日积月累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我们主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

2.3.1 教学方法多样化

(1)将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于理论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场景,大大缩短情境与实际生产的差距。在教学中教师以实际炼焦生产内容、焦化企业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甚至事故为例,通过讲解、评析,与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情景教学法。采取情景教学法,将课堂模拟成炼焦企业生产车间,教师扮演成车间主任或者工段长的角色组织生产,学生扮演成操作人员完成车间主任或者工段长下达的工作任务。情景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激发潜能。

(4)探究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焦炉结构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带领学生现场考察在建焦炉,深层次了解焦炉结构;应用AUTOCAD画出焦炉结构图;用有机玻璃板建成焦炉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不仅掌握了焦炉结构,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

(5)教师导演法。教师既要“导”,又要“演”。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给出任务后,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要了解哪些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寻找答案。其次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提出问题后不知如何寻找答案,查阅哪方面的资料,由教师给出指导,再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实践: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如何转换为技能,还需要教师进行演示,导演学生实践。教师导演法的创新点在于由教师一人主讲转为引导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由教师一人表演转为指导学生“七手八脚”操作。

(6)互听互练法。对各任务中重复的步骤,主要采用“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评,你练我看”的互相学习教学法。

(7)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具备“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将炼焦生产关键理论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切实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形成提供有力支撑。使学生不仅加强和巩固了理论知识,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工程观念、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 教学手段多样化

由于炼焦生产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和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既能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首先运用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一些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以视频方式和动画方式展示则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其次,将炼焦生产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真实再现生产过程与工艺流程,直观展示改变操作条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严重脱离的问题。学生在进行炼焦生产仿真操作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独立完成对装置的开车、停车、故障处理等操作,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实际了解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和操作过程,完成对生产装置实际操作的训练,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第三,借助于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工艺、技术和炉型等,并对国内外知名煤化工企业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人材结构需求等进行信息传递。第四,充分利用新购置的焦化厂炼焦生产工艺模型,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实际了解焦化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完成校内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进入黄河工贸集团千里山煤焦化厂、广纳煤业集团焦化厂以及新奥能源集团煤液化企业等进行一年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对设备的操作,学生不仅了解典型生产装置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相互关系、主要控制点和操作程序等,而且对煤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等有了深入的认识。

3 结语

改革后的《炼焦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仿真实训、生产工艺模型等教学手段,适当选取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案例式和情景教学法、演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要令,赵振新,马步伟.煤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22).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篇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人们对乳品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营养需求,更希望可以品尝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这对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和包装等工艺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柔性化生产工艺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传统的乳品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1.1传统的乳品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乳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实现单一品种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单一产品的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缺点是只能生产一种或几种相类似的产品,难以实现多品种的生产需求,不能够快速、灵活地适应新型市场的变化需求。1.2传统的乳品生产工艺发展的必要性。目前由于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发展,乳制品生产已由大批量、单一化生产工艺方式,逐步发展成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工艺方式,随之而来的,产生了柔性化生产工艺的概念。柔性化生产工艺由于其灵活性更好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前市场对于乳制品“多样化”的需求。

2柔性化生产

柔性化生产是相对于硬性标准化生产而言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损耗,力求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柔性化生产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从一种产品生产转向另一种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即成本高低上。比如,乳品企业的某个生产厂,主要负责生产常温调制乳,但根据市场情况,近期市场对常温乳饮料的需求量增大,而对常温调制乳的需求量有所减少,为满足当前市场需求,需要对该厂的生产线做调整,由原来的生产调制乳转变为生产乳饮料。该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对整线生产工艺流程做改变,这样就会导致生产成本增高、投产时间变长等问题。2.1柔性化生产的特点。采用柔性化生产技术,意味着生产线上的工艺设备具有很大程度的通用性,在进行新品或者其他品种的产品生产时,不需要或者较少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生产线,达到及时生产所需产品的目的。柔性化生产具有以下特点:(1)通用性柔性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可大大加强生产设备的通用性。生产线除了可以大批量生产某一产品外,还可以灵活的调整,并方便地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现各品种之间生产切换,成本低且快速。(2)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技术对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要求高。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在柔性化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柔性化生产的各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在柔性化生产中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3)高效性柔性化生产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能够灵活地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为了实现生产的柔性化,企业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措施,如对工艺设备配置进行模块化设计,注重生产工艺设备、工序编排和人员训练的柔性,缩短各环节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等。2.2柔性化生产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与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加,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乳制品行业有了突飞猛的发展。但由于乳品市场的“多变性”,行业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寻求突破才可能在乳品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满足消费者对乳品的多样性要求,同时力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大型乳制品企业在乳品工业中采用柔性化生产工艺技术。通过提高对产品设计的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的要求,来实现通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柔性化工艺工艺技术,减少由于应对变化的装备投入,这样就可以在低工艺装备投资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乳制品企业对生产工艺技术优化升级

3.1生产工艺技术优化升级的必要性。新形势下,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乳制品市场千变万化,消费者需求具有多样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乳制品企业需要应对各种挑战。而在面对机遇时,要做到“准”和“快”。能够及时生产畅销乳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极具挑战,但市场潜力巨大。我们以创新推动发展升级,在挑战中赢得机遇,实现生产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3.2生产工艺技术优化升级实际应用。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我们积极寻求创新,对各工厂生产线的工艺技术做了系统优化升级,采用柔性化生产工艺技术替代传统的“刚性”生产工艺技术。在优化升级过程中,主要对生产线中前处理阶段的配料工序和后工段的灌装工序采用柔性化生产工艺技术,从而实现了一条生产线上多品项产品的生产,实现柔性化工艺技术的工厂同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4~5种品项,大大提高了乳品生产的通用性和高效性。

4总结

当今,“柔性”“敏捷”“智能”和“集成”是生产设备和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柔性化生产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生产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柔性化生产技术是乳品工厂的新颖概念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是决定乳品工业发展的未来,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作者:高安平 单位: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篇11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课程资源[1]。对于中职专业课而言,微课具有“短”、“小”、“精”、“实”四大教学优势:“短”是指用时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取材、设计、制作方便。“小”是指选题小,对于化工专业,可以是某个工艺,可以是某种设备,可以是某项操作,还可以是某种注意事项。“精”是指设计紧凑,以行业的真实案例和生产情境作为背景,按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组织知识,按企业生产实际操作,并结合学生的技能特点呈现生产技术,强化学生的实战感受。“实”是指实用性强,展示的是企业真实的生产状态。如《化工设备》课程,教师深入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只要通过小型DV,对处于生产中的化工容器、化工设备及主要零部件等进行录制,再适当加工即可制成微课,供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用。

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既能成就学生,使学生能轻松地获取企业生产操作信息,让学生在课前就能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和操作技能,从而学有所乐,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又能成就教师,促进教师主动深入企业,获取相关资源。微课可作为教师将企业生产操作技能引入课堂的平台,如《化工设备》课程,通过微课,教师能将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及控制原理,企业先进化工设备、先进仪器构造原理及其操作轻松引入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中职专业课开发微课的局限性

微课的制作一般由四个步骤完成,分别是知识萃取、教学设计、素材确定和制作合成。知识萃取是指将专业课程中与当地企业生产相关的专业核心技能提炼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知识萃取环节中萃取的知识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呈现方式的设想和计划。素材确定,即确定用于说明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视频。媒体合成,通过运用影视编辑工具,将拍摄、收集得到的图片和视频加工制成微型影片。中职专业课微课的制作,开发的主体是中等专业学校,开发的执行者是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而资源的拥有者是企业,因此中职专业课开发微课具有比较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素材资源的局限性和教师制作技术的局限性。

(一)素材资源的局限性

县域中等专业学校特点是一“大”二“穷”。所谓“大”,堪称“职教航母”。随着地方教育布局的调整,一个县一般只剩1~2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不仅规模大,而且专业全,凡是地方所需的专业都开设。所谓“穷”,就是没有做强。就江苏来说,100多所县域中等专业学校只有2所学校的化工专业建成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即便如此,这两所学校化工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也非常有限:化工设备方向,只建成换热器安装与维护实训室,根本没有大型设备安装与维护实训室;工业分析与检验方向,也只是一些常规仪器实训室,几乎没有精密仪器实训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方向和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由于设备投入等因素,基本上没有实训室。从已建成的实训室的等级看,基本上属于技能大赛使用级的,其先进性基本上达不到生产设备的要求。

中等专业学校开发专业课微课需借助企业的支持,最好是企业生产现场录像。如“釜式反应器”微课,首先需要多角度呈现釜式反应器的外形,最好是录制处于工作状态的釜式反应器;然后呈现釜式反应器的构造,釜式反应器由壳体、搅拌装置、换热装置、传动装置和密封装置等部件构成:壳体需介绍筒体、封头、手孔或人孔、视镜、安全装置及各种工艺接管口等;搅拌装置需要介绍搅拌器,密封装置、减速箱、搅拌电机、支架、挡板和导流筒等;换热装置需要介绍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外部循环式;传动装置需要介绍电机、减速器、联轴节和搅拌轴;密封装置需要介绍填料轴封和机械密等。所有部件需要单独拍摄,最好选用未安装的釜式反应器,所以仅拍摄釜式反应器,就需要至少两家以上企业合作。

(二)制作技术的局限性

微课的呈现形式是视频,开发微课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首先是脚本编写,微课脚本必须以视觉造型性为基础,综合运用声音和画面元素,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并处理成形象化的文字语言。微课脚本通常按逻辑顺序安排结构,以内容的深入程度为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反映作者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如层层剥笋,不断深化主题;其次是分镜头,将文字脚本的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可供拍摄的画面镜头。再次是摄像,微课素材的拍摄硬件要求不高,只要通过小型DV摄像即可。最后是编辑合成,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按一定的呈现形式进行加工,需要教师熟悉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 CS3),录屏软件(如屏幕录像专家2012),视频编辑软件(如Corel VideoStudio 12),格式转换软件(如Format Factory)。这对中职专业课教师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微课开发除了能提升专业课教师微课制作能力之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促进专业课教师接触企业,了解相关的生产技术、熟悉生产工艺,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同时,促进专业课教师学会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快速成长。

二、地方支柱产业企业资源的丰富性

中职专业课开发微课最大的问题是素材问题,这是中等专业学校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能借助地方支柱产业资源,利用企业生产工艺及设备等资源,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一)企业物质资源的丰富性

微课素材对学生来说必须是“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素材必须接地气。地方支柱产业一般聚集于工业园区,相对集中,不仅拥有先进设备、先进仪器,而且还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具有中职专业课程学习所需的一切资源。就《化工设备》课程而言,传统教材共10章37节,100多个知识点。根据培养目标,该课程重点是设备构造,通过知识萃取最终确定了26个核心技能,涉及三方面,即化工容器、化工设备和化工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化工容器包括内压容器、外压容器和高压容器等;化工设备包括换热设备、塔设备、反应设备等典型设备;化工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法兰连接、开孔与补强、人孔、支座、接管与安全附件等。大型化工厂,其设备、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先进性都超过中等专业学校,适合作为微课素材。如某化工厂的塔设备,既有填料塔,又有板式塔,板式塔不仅有泡罩塔,还有筛板塔、浮阀塔、舌形塔等,这些在中等专业学校都不常见。

(二)企业技术资源的丰富性

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目标是为培养急需的懂工艺、有真才实学的中等专业技能人才。教学中要按照企业需求组织教学,使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进行生产过程的评估、调优、控制、监测。为使学生未来“上岗即上手”,中职专业课开发的微课应体现地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这些正是中等专业学校的软肋,然而企业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总能从地方企业找到与课程相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由于专业课的专业性,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中职学生对学习专业课都具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学起来为难而且感觉“特没用”的专业课知识变成学生认为“有用的东西”,就是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应通过微课,促进专业课教师从企业中了解这些宝贵的技术资源。

(三)企业人才资源的丰富性

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职业素质、高复合型技能的员工,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普通中小学或技术师范院校,最缺的就是实际生产操作经验,尤其是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操作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都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又经过多年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不仅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所涉设备、仪器的操作技术,而且拥有所涉设备、仪器的操作经验。欲使学生能够达到职业资格证初、中级的考核要求,即所培养的学生会操作,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需要中等专业学校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才。企业一般都非常珍惜这些人才,有的不惜重金聘请。另外,由于企业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才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等专业学校不太可能从企业挖到这些人才。因此,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利用与企业合作开发微课的机会,将这些工程技术人才的操作经验制成微课,供学生上课时使用,发挥这些人才在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三、中职专业课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的前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2]。县域中等专业学校依据当地产业的性质和岗位需要开设专业,培养目标是企业生产操作工,因此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第一选择是到当地支柱产业的企业就业,企业对他们的最低要求是“上岗就能上手”,即要求毕业生既要熟悉当地企业先进生产设备和仪器的构造,又要掌握生产设备和仪器的控制原理及其操作,为弥补中等专业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巧借地方企业资源开发专业课微课是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中职专业课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具有以下优势:

(一)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基于技术保密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企业一般不允许企外人员进入其生产区域,中等专业学校获取微课素材必须进入企业生产区域,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是校企必须开展深度合作。当前,解决校企人才供需矛盾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等专业学校和地方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封闭体系,需要地方政府在两个基本独立的封闭体系之间架起联通的桥梁,中职专业课欲借用企业资源开发微课,地方政府可以此为抓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采用的策略:一是政府主导,在“强制”和“引导”中促进校企对接;二是利益拉动,在“互利”和“双赢”中强化校企对接。[3]中职专业课欲借用企业资源开发微课,促进中等专业学校主动通过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如化工企业,可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企业的优秀技能人才等,从而选择优秀企业开展合作,借助企业优质设备、技术、人才资源,开发微课资源。在学校借用企业资源的同时促使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了解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从而有选择性地提供课程所需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企业的优秀技能人才,协助中等专业学校做好相关微课素材的拍摄工作。总之,中职专业课借用企业资源开发微课可促进校企开展深度合作。

(二)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职专业课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微课开发成就了学校:让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仪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解决了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微课开发成长了企业。使企业有机会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发挥了企业先进设备、先进仪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中等技能人才的培养功能,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方面的微课,不仅可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还可作为企业培训资源,不仅能提高培训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培训效果。企业通过参与微课制作,密切了与中等专业学校的联系,同时也获得了其所培养的中等技能专业人才的优先录用权。微课开发成功了学生。微课为中职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拓展知识面,了解企业,激发职业情感,提升操作技能,从而方便学生选择就业。

篇12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以提高生产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钢材的需要的轧钢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的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成为了21世纪轧钢生产的主要特点。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钢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对轧钢的生产质量、产品种类、轧钢机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潮流下,降低生产成本也成为了轧钢生产必须突破的重点难点。

1.轧钢生产与轧钢产品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轧钢生产平均水平低于世界主要钢铁国家。我国的轧钢生产还主要停留在以型钢为主的阶段。同时,不同企业的轧钢生产水平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我国的轧钢生产都存在着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直到2011年底,全国才基本淘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制造机械设备,但是一些传统的工艺技术仍未得到及时的革新。

自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才逐渐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轧钢生产技术。国内的各大企业也应时代潮流,纷纷改革创新,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这不仅提高了我国的轧钢生产技术,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我国轧钢生产的技术含量,增加了我国钢铁生产的附加值。例如在汽车、家电以及高技术含量的石油钻进器材、天然气输气钢管UOF入口径等方面,我国的轧钢生产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不锈钢冷轧薄板、高档汽车车用冷轧薄板等方面,我国的轧钢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是之后我国轧钢生产创新发展的方向。

(1)轧钢产品分析

我国的轧钢生产主要集中在板带材、型钢、管材、特殊类型钢材这样四个方面。

板带材是生产最为普遍的轧钢之一。它主要分为极薄板:0.0015-0.2mm,薄板:0.2mm-4mm,中板:4-20m,厚板:20-60m,特厚板:60-160mm。另外,也包括一些装甲板、宽带钢、箔材。型钢的产品主要分为简单断面类、成型断面类、特殊断面类三种。简单断面类是指方钢、圆钢和扁钢三类。成型断面类的包括角钢、工字钢、槽钢、钢轨。特殊断面类包括板桩、道岔、漩涡叶片、拖拉机履带板。通常管材的断面都是圆形的,但是也不排除个别扁形或者方形的以及其他形状的管材。按照生产方式进行划分,管材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按照用途可非为输送管道类管材、轴承类钢管、锅炉管、注射针、锅炉管等等。另外,轧钢的产品还包括特殊钢材类产品。它是周期断面的钢材,例如:车轮、轮箍以及轧制方式制成的齿轮、螺丝、钢球等。这些都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轧钢生产产品。

(2)轧钢的生产工艺流程

现目前,我国的轧钢生产工艺流程随着轧钢制品的不一样有不同得工艺流程。按照工艺流程的异同主要分为这样四类:热轧板带、冷轧板带、热轧型钢、线材。

热轧板带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连铸坯、清理、(补偿)加热、冷却、精整、检查验收、入库轧制(分粗轧和精轧)、冷却、层流冷却,精整。其中又主要包括矫直、横切和纵切三个步骤。冷轧板带则包括:热轧卷、柱矫、酸洗、切边、卷取、退火、平整、精整(矫直、纵切分条横切)、检查包装、入库。其中,退火又分为光亮退火和黑退火两种。精整又分为矫直、纵切分条、横切。

热轧型钢的流程则与其它两种有些不同。它包括这样几个步骤:方坯、清理(补偿)、加热、剪锯切、冷却、矫直。另外,线材的工艺技术分为方坯,加热,轧制:粗中、预精、精轧,冷却:水冷,风冷,集卷,打捆,检查,入库等这样几个流程。

2.轧钢生产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轧钢生产技术呈现出一体化进程。在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环境下,轧钢生产技术逐渐在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技术改革。特别是对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物理化学工序的创新与发展。

在热轧方面,轧钢生产技术主要是以节能减耗为目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广热轧坯料送热装和直接轧制技术。因此,出现了连铸连轧的轧钢生产工艺。近年来,又鉴于轧钢生产中的固态液态共存的问题,对液态金属流动,结晶、化学成分的固态特征等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创新,出现了熔融金属凝固的变形技术以及铸轧技术。

同时,基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多组元计算相图,第二相粒子与晶界交互作用、相变、再结晶、结构形成与发展、组织模拟与性能预报等研究成果的出现。在轧钢热轧技术方面,对金相组织性能的调节能力以及控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幅度地提高。出现了控制冷却、控制轧钢、钢轨在线全长淬火、热火圆火、钢管在线直接淬火常化、双相以及多相轧钢生产技术。

在冷轧钢方面,最主要的是带钢酸轧机的生产技术。它能够把酸洗、轧制工序集成一体,实现一体化操作。具体是指利用带钢全连续联合机组使得酸洗、轧制、退火、平整等各个工序集成一体。

综上所述,轧钢的生产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并且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轧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体化操作,它已经逐渐结合其他领域进行创新创作。目前,轧钢的生产技术主要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信息技术和装备机电的控制一体化技术、综合节能与环保技术、通用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与钢材性能优化技术。

3.轧钢机械及其分类

(1)轧钢机械分析

轧钢机械即轧钢设备,主要是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轧钢工艺流程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轧钢机械或者轧钢设备。这类的轧钢机械一般是指包括轧钢机、轧钢辅助设备在内的若干个机组的总和。其中把轧钢流程中的因轧钢产生的塑料变成机器成为轧钢机的系列,也称作是轧钢的主要机械。

轧钢机械的主机类型和特征是整个轧钢车间的主要特点。轧钢车间中轧钢机械以外的设备都被是轧钢辅助设备。轧钢辅助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大。特别是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辅助设备的重量比例越来越大。例如在某热轧带钢厂,轧钢机械的设备总重量为5.1万吨,而其中辅助设备就有4万多吨。

轧钢机械的轧钢标称最为重要,这一般与轧辊或轧件有关。但是,目前我国的轧钢机械所使用的标称还不具备全面反映轧钢车间技术特征的能力还需要在轧钢机械的布置形式上进行创新,寻求突破。

(2)轧钢机械的分类

按照轧钢机械的用途来分,主要分为这样几类:开坯机、热轧板带轧机、型钢轧机、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冷轧钢管轧机、冷轧板带轧机、特殊用途轧机。按照轧钢机械的构造来分则显得较为复杂,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具有水平轧辊的轧机。第二类:具有立式轧辊的轧机。第三类:具有水平轧辊和立式轧辊的轧机(万能轧机)。第四类:具有倾斜布置轧辊的轧机主要用于无缝钢管穿孔机,均整机。第五类:其它特殊轧机械,包括车轮轧机、轮箍轧机、钢球轧机等。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