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9 15:04: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老年护理新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护理新技术

篇1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老年住院病人均是65岁以上的,其中男112例,女88例,病人病情较复杂,除手术外,合并高血压120例,占60%,合并心脏病86例,占43%,合并糖尿病44例,占22%。

2 老年病人的特点

2.1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人的体质较弱,全身条件较差,并发症多,入院时除手术疾病外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其它慢性疾病,其抵抗力、代偿力、应激力等较差。另外,老年病人较年轻人的手术疾病也较复杂和严重。

2.2 手术期间的心理特点:老年病人由于具有特定的生理条件,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大多数病程较长,认为即使手术也难延续生命,对手术深感紧张和恐惧,对疾病的康复缺乏信心,其中一部分病人是在子女的劝说下而入院治疗,接受手术的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年龄已高,会在经济上、陪护上给子女增加负担而产生一定的顾虑。

2.3 手术的生理变化:由于老年病人的客观条件及特殊的心理变化,致使其血压容易上升,一些血压原本正常的病人,一进入手术室即因紧张而出现血压升高,甚至达到难以手术的程度,其他生命体征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3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3.1 加强术前访视:做好术前访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病人从非手术状态到手术状态,需要有一个适应和能够接受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各种监测仪器所产生的报警声,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的概要。让病人感觉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关心,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同时也增强护患之间的交流。

3.2 病人术前晚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其关系最密切的亲人陪护在身旁,保持病室安静以及柔和的光线,如难以入睡可适当应用镇静剂,进入手术室前再次安慰病人,使其放松,减轻恐惧心理,避免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篇2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老年骨科创伤病人日渐增多。老年人易骨折,这是由于老年人特定的生理阶段性所决定的,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进入老年后,对外界的反应性降低、迟钝、视力减弱、肌肉骨骼退化,使老年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大打折扣,心血管系统的退化使老年人自我保护性差,易受外伤,导致骨折。对此,探讨骨科老年病人生理心理变化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特征、生理生活特殊需求,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1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1.1.1 忧虑恐惧心理老年人对摔伤后造成的痛苦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出现担忧不安的情绪,食欲减退、缺乏自信心,怕骨折后不愈合,遗留后遗症,甚至不能入睡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不配合治疗。

1.1.2 孤独且求治心情迫切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因为离开工作岗位就减少了社会交往,特别是部分老年人因丧偶或子女不在身边,便感到孤独无助,但又由于平常身体健康,对突发骨折卧床。几乎阻断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心理难以承受,因此求治心情迫切。

1.1.3 悲观绝望心理有的老年人原本身体就不好,经济条件有限,突发骨折后,即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担心卧床后给家里人带很大麻烦,劳民伤财,因此对治疗不抱希望,也不配合。

1.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2.1 组织器官老化,生理功能下降,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退化在60岁以后更明显。随着老年化现象的加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脑细胞老化常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表达不准确;运动系统衰老则表现为关节僵硬、肌力下降、动作缓慢、活动不协调、不便利等。

1.2.2 由于老年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因此骨骼伤恢复更为缓慢。

1.2.3 老年人身体伴随疾病多,容易诱发危象。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积累,使老年骨科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容易遭到破坏,引起病理改变,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锁病变,如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 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老人孤独与寂寞感。护理时要切忌粗暴,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时间。多和老人交谈,并通过护士的言谈举止,各项操作处置准确,熟练轻柔,取得病人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人感到自己受重视和尊重,增加生活的信心和乐趣,消除寂寞与孤独。并做好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亲人的陪伴与支持对老年人非常重要,首先向家属介绍同种疾病患者康复的经验,使其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事实上良好的医患关系及亲友的密切交往本身就是很好的心理治疗。

2.2 情志护理

患者受伤后因生活不能自理,且长时间的卧床,容易产生沮丧、情绪低落等现象。中医学认为七情变化太过、精神刺激过强容易引起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容易诱发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根据中医“郁而达之”的原则及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教中医养生理论,解释焦躁、忧虑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鼓励其家属多探望、陪伴、照顾,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应激能力,使患者精神安定,-情志舒畅。

2.3 疼痛的护理

中医认为疼痛乃多种因素而致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即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可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影响水谷精华的吸收和运化。对此可宣教疼痛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消除疑虑,减轻心理负担,情绪稳定、气机调畅可提高痛阈;对可能会引起疼痛的操作告知患者。使其有思想准备;指导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拉切口引起疼痛;对于原因明确的剧痛者采用针刺止痛,针刺前向其讲明针刺止痛无不良反应,使其积极配合。效果欠佳者可根据医嘱应用小剂量止痛药。

2.4 饮食护理

加强饮食营养护理,安排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饭菜可口,以保证患者必须的营养摄入。

2.5 正确帮助患者有效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对老年患者更应鼓励其早期活动。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能减轻肢体远端肿胀、关节僵硬,而且能促进局部的血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增强。

2.5.1 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主要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桡骨远端骨折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颈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2.5.2 骨折中期两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痂逐渐形成,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原则。

2.5.3 骨折后期骨折临近愈合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和肢体正常力量。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功能锻炼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内收运动,尺桡骨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股骨颈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运动。帮助老人做床上活动,要有耐心,适可而止。

3 老年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人血液循环差、皮肤薄而干燥。缺乏弹性,加上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难以愈合。患者入院后,对全身情况作认真评估,如精神状态、病情、皮肤情况、局部受压的情况等。建立翻身卡。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病情允许翻身的可定时督促,协助翻身,及时评价翻身的效果;对于不能翻身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气圈等。年龄较大、精神较差者护理人员定时为其抬高臀部并按摩受压处。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防止潮湿,便后及时清

洗并扑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

3.2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患者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患者,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3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因手术使血流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三大因素所致,严重者引起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因此,积极预防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术后应加强小腿肌肉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术后患者血液如呈高凝状态,可应用小剂量肝索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预防。劝告患者禁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同时避免在患肢输液。

3.4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护理

篇3

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男21例,女59例,年龄60~88岁,平均73.75±6.98岁。

方法:对8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调查与访谈,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调查与访谈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心理问题两个部分。一般情况指患者姓名、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心理问题由访视护士于患者新入院、术前24小时、入手术室前询问患者并准确记录。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患者有无紧张、恐惧、忧郁、怀疑、烦躁、孤独等心理。

结 果

本次调查的80例患者中,存在紧张恐惧心理者最为多见,其次是忧郁怀疑心理。此外还有烦躁、孤独等心理特点,见表1。

讨 论

老年性白内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手术复明安全,效果好。白内障患者因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手术的畏惧,担心手术效果,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都发生变化,应激性和代偿能力都较差,所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心理特点以紧张恐惧,忧郁怀疑较为明显[2]。这主要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普遍减退,害怕不能承受手术,术后效果不佳或并发严重并发症有关。同时部分患者存在烦躁、孤独等心理。针对患者存在的这些心理特点,提出几点护理对策。

术前紧张恐惧的护理:对存在紧张恐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清除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并树立治疗信心。手术是白内障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手术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应激源,也是损伤过程,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在所难免。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提供有关手术的信息,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及效果,术中的配合等。多了解并鼓励患者,消除患者对手术的不安和恐惧,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缓解紧张恐惧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术前忧郁怀疑的护理:对忧郁怀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态度和语气要耐心、温和,音量适中,多关心患者,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给患者创造一个乐观、积极的环境。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手术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介绍治疗成功的例子,也可请术后康复中的患者现身说教,介绍经验,介绍保持积极配合的治疗心态对治疗的重要性,增加患者的手术安全感[4]。

术前烦躁、孤独的护理:对存在烦躁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尊重患者,与患者交谈时称呼恰当,言辞恳切,回答询问要慢,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不能表现出厌烦情绪,生活上多给予关怀,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到关心和温暖。老年白内障患者一般都从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再加上脱离家庭环境,暂时进入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其心理上的孤独需得到社会、家庭的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陪护,使其消除或缓解孤独感。

营造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有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和光线,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针对白内障患者年龄较大的特点,护理服务活动应更加完善。如护送患者检查、入手术室的途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颠簸。努力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营造家庭气氛,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总之,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的心理复杂,是影响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诊治观的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护理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在各方面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关怀和指导,使患者在术前的心理机体状况达到最佳状态,有效的提高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建丁,叶依群.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0(29):61.

篇4

老年手术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忧虑、孤独、特别是意外创伤会使老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老年患者因其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60~93岁,平均76.5岁。手术种类:普外科30例,骨科50例,泌尿科20例。

2 老年患者术前生理和心理特点

2.1 老年患者围术期精神活动能力减弱,感知觉减弱

由于老年患者大脑功能衰退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缩小,对事物的反应减弱,记忆力下降,视觉、听觉及皮肤感觉退化,患者表现为耳聋、眼花、视力下降及对冷热刺激不敏感。

2.2 老年患者情感变化非常明显

固执、偏见、猜疑、急躁、自卑,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消极情绪。对一些意外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他们突然失去了正常的活动能力,而担心肢体的残障能否治愈,愈合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形成了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淡漠、茫然、不愿与人交往。

2.3 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与外界交流减少,感到与世隔绝

患者渴望有良好的愈合、自如的功能活动、不发生骨折并发症的心理,但有些患者因习惯于他人照顾而产生过分依赖,自己不做主观努力,不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而使功能恢复延长,自立能力下降。

2.4 有些老年患者有严重的心理失衡

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手术后由于躯体疼痛,活动不便,而造成精神打击,导致悲观失望。有的经济拮据,子女不能陪伴在床边而悲观、忧伤、绝望,有些患者觉得住院手术将给亲人增加经济负担,而产生内疚、不安和自卑心理。

3 术前访视

3.1 术前一日了解患者的情况

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避开治疗、用餐时间前往病区查阅病例,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方式、手术史、过敏史、术前各项检查结果,然后到病房确认患者并与之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不可表现出厌烦,对老年患者的健忘、唠叨要谅解,应尽量按照患者的要求去办,尤其是不可因患者年老,而表现为厌烦、逃避,应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用通俗、朴实、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要观其行,听其言,通过积极暗示,以支持性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护理。

3.2 护士积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护士应尽可能地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麻醉方法、手术、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及手术时间、手术室的环境、介绍经手术治疗而痊愈的患者的情况,引导患者从心理上自我调节,摆脱恐惧心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对手术疼痛的误解,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更好地配合手术。

3.3 向患者讲解术中、术后等注意事项

向患者介绍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及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如备皮、禁食、禁饮、导尿、术前用药等,嘱患者摘去身上所带的饰物,如假牙、手表、手机等。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上吃易消化无刺激的事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同时告诉患者及家属,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都在参与,手术中可与其交谈,才能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4 护理体会

4.1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针对老年患者术前心理实施术前访视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其心理活动也不一样,文化层次高的患者对疾病敏感,常与护士交谈,了解与自己疾病有关的问题,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文化层次低的患者了解疾病欲望不强烈,对治疗和护理不够主动配合,因此我们应针对患者的个性特征,认真、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老年患者说理开导,根据不同的手术阶段,及时了解患者的紧张度,在护理中以宣泄、疏导为主,改善患者的情绪,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4.2 术前访视可增加患者对手术护士的信任感

手术室护士走进病房与老年患者接触,交流和沟通,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更多地了解手术室及手术中的护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感和护士的信赖感。患者的积极反应及配合又可增加护士工作热情和信心,双方配合共同促进手术安全地顺利完成[1]。

5 讨论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中要注意沟通和交流技巧,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从言行上尊重,情感上支持,生理上关心,要以心理上疏导和调适作为主导,让他们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并以良好的医德、熟练的技术来增加老年患者手术的顺利性。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要将医学、心理、社会等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围术期护理,对于不同手术,不同患者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访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增加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术前访视是手术室系统化及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手术前访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进行,提高了老年患者的心理满意度,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工作质量。

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19-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接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由于高龄病人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较其他年龄组高,因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目的在于探讨分析普通外科的护理特点与老年患者的心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60-81岁,平均(67.45±12.46) 岁;其中胃癌20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2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0例,肝癌5例,胆总管结石25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5例,急性胰腺炎15。术前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有38例,占总人数的31.66%。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8.33%。死亡2例,其中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为肺部感染。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外科护理特点与患者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如下。

1.3 普通外科外科的护理特点

普通外科在外科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普通外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由于护理不到位等原因,普通外科系统感染导致病情恶化率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老年男性患者居多,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衰退,麻醉和手术预后都比较差,因此,有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术前准备: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合理调整饮食;术前需多补充营养,改善体质,以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利于术后刀口愈合,遵医嘱给予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高营养、高热量物质,并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合并糖尿病者,重点进行饮食指导,遵医嘱应用降糖药物,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7.25mmol/L以下,尿糖在(-)~(+)之间,以减少各种感染的发生。(1)预防感染:由于普通外科外科的治疗周期较长,因此预防感染十分关键。患者卧床期间,定期进行的变换,同时辅助患者完成翻身运动,防止局部压疮的出现;定期清洗女性患者的会位,防止瘙痒;抬高上肢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患者水肿状况;

1.4 普通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及心理特点

1.4.1 老年患者术后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脏前后负荷的改变使心室内压力增高导致张力增高,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发生缺血性改变。术后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30分钟标记一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数值,检测心电图的波形变化。护士需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呼吸结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综合判断病情变化。

1.4.2 呼吸道管理加强高龄病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监测,可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差,加之物、手术创伤等刺激,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加强呼吸道护理方法如下:1)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3 L/min,对术前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应加大氧流量4~6 L/min,当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时,则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立即行呼吸机辅助呼吸。2)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3~5次/d,必要时吸痰。3)镇痛:腹部切口疼痛使病人惧怕咳嗽咳痰。有效镇痛可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采取预防性措施,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腹部伤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以减轻伤口疼痛。.给予预防用药,而不是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

1.4.3 老年人群由于器官功能下降,导致机体衰竭,对外界环境的调节能力减弱,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因此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较高[1]。对他们的内心也是严重的打击,有时会有孤独、寂寞感,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很有必要。对待老年患者,护理人必须像子女一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聊家常,能够容忍他们的脾气;了解患者的爱好并且给予支持;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的可能性高,因此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疾病,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保持愉快、乐观的生活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人态度要真诚亲切、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另外需要了解不同时间段心理护理的区别与联系,确保患者始终相信护理人,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 讨论

医护支持可以缓解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尤其对焦虑、抑郁可产生药物治疗所不易替代的作用。由于疾病折磨,老年病人常产生情绪消沉、焦虑、抑郁、固执不满、好发脾气等心理,应给予耐心、体贴、理解,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抚慰老年人,可增加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要理解他们的返童心理,宽容其天真行为,不强行制止、讽刺、取笑;对固执逆反心理,应多解释、说服,对非原则问题应顺其自然,不过多干涉。总之,要采用多交谈、多接触、多关怀等方法及时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动态,使老年患者获得精神、情绪等方面支持,减轻不良情绪,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同时,以治愈出院的病人为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人腹部手术虽然术后并发症较多,但是经过术后精心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病人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0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需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3例;年龄范围46.5~67.7岁、平均年龄(58.7±5.5)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6例、心律失常18例、心力衰竭8例;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的心功能分级:II级19例、III级23例、IV级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4.7~68.2岁、平均年龄(56.9±5.2)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5例、心律失常17例、心力衰竭10例;NYHA的心功能分级:II级18例、III级22例、IV级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严格核对患者的基础信息、准备手术所需的用品,协助患者保持舒适安全的;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在手术结束前,应清点手术纱布及器械、缝针等用品数量。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对策干预。具体如下:在手术室护理期间,成立评估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和自身行为意向;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教育,进行操作业务的培训和考核,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严格配合医师规范无菌操作,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严格完成书写及整理护理记录,配合人力资源的调配,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1.3观察指标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5大项,具体如下: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每项包含4个条目,每项评分0~20分,共100分[2]。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影响因素多;在手术治疗期间,常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护理不安全因素较为复杂,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此外,大量研究表明,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采取对策干预,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陈静[3]研究认为,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由手术用品、医疗器械及手术操作引发的,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对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业务水平熟练,有利于协同提高护理质量,尽量减少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对策干预,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认识程度,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增强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行为意向。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在明确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干预,有利于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5(1):104-106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76-02

自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使用异舒吉即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珠海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85例,由于护理得当,未发生一例因滴注异舒吉而导致明显不良反应的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5例患者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62~80岁,平均71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2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3例,冠心病心绞痛3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6例。

1.2 治疗方法

将20~40 mg异舒吉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以2~8 mg/h速度静脉滴注,1次/d,连用5~10 d。

1.3护理

1.3.1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年龄大,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卧床时间长而影响其活动和日常生活,再加上静脉滴注异舒吉时速度缓慢以及频繁地监测血压、心率等而产生焦虑、急躁、反感情绪,有的甚至不配合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1],说明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不适感,说明该药的治疗作用以及用药方法的原由,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输液时,如果条件和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坐起看电视、书报、下棋、与家人聊天等,以分散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1.3.2 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异舒吉的药理作用为松弛血管平滑肌,继而引起外周动脉和静脉扩张,容易引起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静脉滴注后起效迅速,若剂量过大、速度过快或患者呈高敏状态,可引起血压急剧下降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休克,危及生命。因此,用药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几点:

1.3.2.1 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用药前测量血压及心率并做好记录,开始用药后每间隔15~30分钟测量1次,稳定后每小时测量1次。有些患者对此药敏感,血压波动大的测量次数需要增加,当血压降至

1.3.2.2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滴注速度异舒吉初始起剂量是2 mg/h,然后每隔20~30分钟递增2 mg/h,直至达到8 mg/h为宜。速度应根据病情、血压和个体差异调整。用药过程中影响滴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坐位或坐卧位时输液滴速会减慢,仰卧位及侧卧位时会增快,所以,输液过程叮嘱患者勿频繁更换。②穿刺部位。一般选手背、前臂输液为宜,如患者不下床活动的也可选下肢输液。如果选择手腕关节或肘关节输液时,由于关节由弯曲变为伸直或伸直变为弯曲时可加快或减慢输液速度;或者输液一侧的胳膊受身体压迫时调好滴速,当患者转为平卧位时滴速突然增快而发生意外,因此,输液过程嘱患者尽量减少移动穿刺肢体,避免压迫,一旦肢置发生改变,立即调整滴数,防止滴速过快而导致血压下降。③血管的条件。如果患者血管弯曲的,在活动时可能导致针尖斜面在血管壁上,使液体流通不畅,甚至凝血后阻塞血管而影响单位时间内的药物维持量[2]。最好选择肢体末端较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以确保输液通畅,保持血压恒定。④输液器的质量。一次性输液器的调节器存在不同程度的难调节问题,有的甚至会自动滑落,因此,使用前要检查输液器的质量,防止意外的发生。⑤输液器管道和头皮针的固定也非常重要,有时因管道受压或扭曲引起液体滴入不畅,一旦受阻解除会加快滴速。⑥护士的操作规程。异舒吉滴注起效快,故应先穿刺,调好滴速后再加入药物,以免因穿刺、固定及调节速度时输入过快;更换其他液体需要调快速度时,一定要确保输液管内的异舒吉溶液滴完后才能将液体调快,或更换输液管,否则突然调快引起血压下降等不适。

由上述可知,影响滴速的因素较多,有条件的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和输液泵输液。输液过程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如果滴速改变应及时调整至适当范围,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1.3.2.3 头痛和晕厥的护理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到,在静脉滴注异舒吉过程中,约10%的患者出现头胀、头痛,有的患者甚至感到难以忍受,这时,护士应耐心解释,头痛是由于硝酸酯类药物的扩张血管作用继发引起的,与生成的一氧化氮(NO)有关,NO在硝酸酯类药物导致的头痛和自发性偏头痛中具有重要作用[3]。用药初期出现头痛属于正常现象,通常连续使用数日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如遇患者头胀痛难忍时,可用头部冰敷减轻头痛[4]。静脉滴注异舒吉过程中患者若出现性低血压晕厥,可采用脚高头低平卧位,按摩四肢,促进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使之缓解。滴注结束后,应静卧1 h,缓慢坐起,防止产生直立性低血压而昏厥。

1.3.3 巡视、协助生活护理

输注异舒吉注射液时要频繁巡视,严密观察,反复交待患者和家属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经常核对输液速度,若发现输液部位有红肿、外渗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处理,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导致机体损伤,增加患者痛苦。患者由于年龄大,输液时和肢体活动受限,给生活带来不便,护士应多关心照顾,协助患者用餐、上卫生间等。

2结果

静脉滴注异舒吉后,有9例患者出现头痛,6例给予头部冰敷,3例经药物减量后症状缓解。

3讨论

异舒吉注射液为二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扩张动、静脉,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增加侧支循环血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环节来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灌注[5]。近几年异舒吉注射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老年心血管病的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重点作用于静脉系统的硝酸甘油。虽然异舒吉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但经临床观察85例中,除约10%患者有头痛外,用药过程中只要护士做到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就能确保用药的疗效和安全[6],有效预防异舒吉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2]王颖,陈杰.异舒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5(1):1.

[3]李东霞.硝酸酯类药物的静脉应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29(6):374.

[4]何晓明,修英菊,孙丽娟,等.头部冰敷减轻硝酸甘油引起头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9-20.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24

骨科外伤病是身心痛苦,肢体功能丧失为特征的一种疾患,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意外事故,受伤后不但造成皮肉、筋骨、肺腑破坏,严重影响病人工作和生活,从而使患者产生悲观、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问题,导致精神创伤,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合理的护理治疗及正确的心理指导是患者康复的最有效手段。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对3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男21例,女17例;年龄58~81岁,平均63岁;其中移位型新鲜股骨颈骨折39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

方法:①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老年人骨折后,由于疼痛的折磨、对病情过分悲观的估计,惧怕手术失败,给家庭增加负担,产生紧张、焦虑、急躁、忧郁、失眠,甚至拒绝手术等心理应激反应。我们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教给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协调家属等有关方面给予人力和经济的支持,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积极的护患沟通,38例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评估:因老年患者各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及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增加手术风险性。我们对本组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骨折前生活状态及活动量,结合各种检查,对其全身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估。本组38例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尚可。

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护士做好术前准备,需术前牵引者要注意保持正确。指导并协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锻炼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使患者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②术后护理: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回房后取平卧位,两腿间放软枕,保持患肢30°外展位;患肢小腿处垫小枕、使足跟悬空,防止发生压疮,必要时患肢给予牵引。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及切口处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骨折与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术后的制动,切口局部软组织紧张、痉挛,均使患者感到切口疼痛明显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情绪。护士可提前告诉患者一般术后24小时内切口最痛,48小时后会明显减轻,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耐心安慰患者,应用精神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疗法以分散其注意力,可有效缓解疼痛。必要时适当使用止痛剂止痛。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体质差,免疫功能下降,加上手术后骨折的愈合、组织的修复,增加能量的消耗。应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饮食。因患者术后受限、活动量少,肠蠕动减慢,应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少进甜食及易产气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

功能锻炼指导:为保持患者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张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髋关节脱位和肌肉萎缩,应指导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手术后24小时开始每天进行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足尖要保持向前,髋关节屈曲角度应60°,以免引起疼痛或因活动过度致假体脱位。此动作每组10次,每次2~3组,2~3次/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1周左右逐渐开始下床练习步行。为防止患者起床后出现头晕、晕厥等性低血压现象,可协助患者先做下床站立的练习。站立时,两腿要分开与肩同宽,5~10分钟后上床休息。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足尖向上。转身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维持患肢外展、伸直位,避免负重等。在指导锻炼过程中,患者基本掌握了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能主动按要求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老年患者因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极易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心脑血管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及抑郁症等并发症。应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给予轻拍背部,必要时雾化吸入,同时注意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以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膀胱,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协助患者抬高患肢,做向心性按摩,鼓励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治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碎屑,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按摩骶尾部及其他受压部位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预防压疮的发生劝日强护患沟通,注意患者情绪变化,鼓励家属多陪伴,消除患者急躁、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l例,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发生抑郁症状4例,给予及时心理疏导后明显减轻。

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宣传栏或通过播放科教片,自编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病情的科学治疗手段,现代化治疗设备及成功案例等,提高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心理指导计划并实施,专业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介绍住院环境,入院须知,卫生制度,陪护制度等相关情况,让患者及家属尽快掌握与此病有关的康复知识及技巧,在完成治疗基础上,便于患者出院后仍能按照科学的康复计划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或电话回访,了解康复情况,指导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对恢复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重新的康复锻炼计划,重新评估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结 果

3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4.5%;抑郁症状4例,发生率18.2%。未发生关节僵硬、髋关节脱位及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出院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讨 论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其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问题。

篇9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mral Catheter)全称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一般需用药7d一1年以上。经外周静脉穿刺植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u J、不需局部麻醉和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等优点,I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口1,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的或者需要进行化疗的老年患者。我科自2009年10月一2010年11月为22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肺癌19例,乳腺癌3例。年龄61―73岁,平均65.5岁,其中经贵要静脉穿刺20例,经肘正中静脉穿刺2例。无静脉炎、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PICC操作方法

2.1 选择血管 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再次为头静脉。

2.2 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

2.3 测量静脉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

2.4 建立无菌区 打开PICC导管包,戴无菌手套,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15cm×15em,先乙醇后碘伏待干。

2.5 穿刺置管 ①铺治疗巾,更换无菌手套,用无菌盐水冲洗导管及穿刺针。②让助手在上臀扎上止血带,使静脉充盈,进行穿刺,进针角度150一30。,见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进导引套管进入静脉,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③让助手松开止血带,左手食指固定导引套管避免移位,中指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右手将PICC导管逐渐送人静脉,用力均匀缓慢。当导管插人约1Sere左右时,相当于肩部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靠肩以防导管误人颈静脉。④将导管置人预计长度时,退出套管,撤出导丝,抽吸至回血,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⑤修剪导管长度,连接专用固定器,再次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接肝素帽,固定导管,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覆盖3M透明敷贴。加压粘贴。⑥X线透视定位检查。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置管前 大多数老年患者身患一种或者多种慢性疾病,并且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及化疗的不良反应,往往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变化,经常表现为焦虑、抑郁、沉默寡言或者脾气暴躁、固执己见等,有的老年患者还不配合治疗,所以在置管前细心并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置管的优点、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均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并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

3.1.2 置管中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不仅操作动作要轻柔体贴,而且还要用温柔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使患者心情放轻松,主动配合操作。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充分享受到被人尊重、关心、同情、理解的人性化服务。

3.1.3 置管后 ①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置管非常成功,若有局部渗血、手臂疼痛、肿胀或其他各种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反映并给予适当的处置。②认真详细地做好护理记录。记录导管名称、编号、型号、置管长度、穿刺部位、穿刺情况、导管置管时间及换药情况。③患者指导:导管植入后患者需要带管较长时问,并且患者大部分时间在院外修养,因此患者指导非常重要。护士要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洗浴时一定要避免局部贴膜浸水,若发现浸水,应立即给予更换贴膜。虽然带PICC导管不影响患者的一般日常生活,但是应避免带PICC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持重锻炼。还要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患肢。

3.2 使用正确封管技术 每次静脉输液前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输液完毕,再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进行冲管,目的是使冲洗液在管腔内形成湍流,清洁和漂净管壁。冲管最后要正压封管,防止管腔堵塞。

3.3 穿刺处皮肤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24h内要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贴膜l-2次。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上向下揭去透明贴膜,局部先乙醇脱脂后碘伏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范围15―20em,共消毒5遍。

3.4 防止导管堵塞 采取正确的正压封管方法,即当剩余0.5-lml液体时,边推注液体边撤出注射器。当发现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5 000U/ml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块推人血管。禁止使用

3.5 妥善固定导管并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固定部位最好避开关节及凹陷处。

3.6 静脉输液 适当抬高患肢,输液先后顺序按照药物浓度由大到小,刺激性由强到弱依次进行。特殊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静脉输液时用7号以上大头皮针。

4 体会

老年患者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充盈度欠佳、血流慢、高凝状态,加上疾病反复发作或化疗需要多个疗程住院治疗,血管较硬而脆,并且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PICC在直视下置管,穿刺简便安全,大大降低了因反复穿刺静脉给老年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升了患者对我们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

篇10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临床疗效;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较急,腹腔镜下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治疗后的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n=41):男20例,女21例;年龄在54-79岁,平均年龄(68.1±4.5)岁;伴有结石有34例,无结石有7例;首次发病有19例,反复发病有22例;发病时间到手术时间为5-18h,平均时间为8.5±2.5h。对照组(n=41):男22例,女19例;年龄在53-78岁,平均年龄(67.7±4.3)岁;伴有结石有33例,无结石有8例;首次发病有20例,反复发病有21例;发病时间到手术时间为6-17h,平均时间为7.8±2.2h。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基本一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检查,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脐下穿刺,置入气腹针,形成气腹,并在此处切开一个越为10mm的开口,将能10mm针插入,应用腹腔镜进行探查。将5mm的troar针随着腹腔镜向下至右侧肋缘及锁骨中线处,在剑突下放置一个10mm的troar针;随后将胆囊与周围组织分离,剥离胆囊,对胆囊进行电凝止血,对胆囊进行切除并于剑突下将troar针取出,术后放置引流管。

1.2.2护理方法:(1)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术后患者麻醉消失,处于清醒期,而术后给予的止痛药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在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给予患者充足氧气,将枕头取掉,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术后2h患者可以翻身,目的是防止压疮的发生。(2)观察组:观察组41例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篇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7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老年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加上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创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比较难护,但是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却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治疗手段。笔者选取84例病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舒适护理进行临床研究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选自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之间接收诊治的8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1例(60.7%),女性患者33例(39.3%),年龄介于62岁至78岁之间,平均(69±1.5)岁,患者经长期卧床导致腰酸背痛,出现失眠、便秘等症状,患者生理与心理均存在问题,将所有经舒适护理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共52例(61.9%),将经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32例(38.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位置、文化程度等上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2 舒适护理 心理上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病情的悲观认识,产生紧张、无信心的心理,对患者病情的好转十分不利,在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中要加强心理疏导,勤沟通,多交流,建立良好的临床关系,注意倾听患者的苦诉;对于悲观、没有信心的患者要加强引导,普及疾病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病情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调整患者心态,降低心理压力;临床护理时注意个人状态,保持精神饱满的神态,认真护理,准确规范操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理上要注意患者病房内的整洁卫生,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注意通风,减少医疗仪器设备对患者的干扰,对进行护理的时间合理安排,患者进行翻身等动作时要监护并协助,注意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医嘱患者保持正确的,不可剧烈运动降低心脏负荷。

1.3 常规护理 对照组中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

2 结 果

经舒适护理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大下降,患者住院时间较经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较短,患者及其家属对舒适护理满意率高达98.1%(51/52),对常规护理满意度为81.25%(26/32)。研究组的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情况明显好转,腰酸背痛程度减弱,护理后大多数患者无失眠、便秘的情况;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精神状况良好,腰酸背痛感不强,少数患者失眠多梦、有便秘。比较两组患者发现研究组患者出院时间平均比对照组早5天,住院费用平均少2500元,经统计学统计,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结 论

常规护理即按照常规方式,根据医嘱进行护理,缺乏准确的目标,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准备均未达到最理想的治疗状态。相反,在进行舒适护理时患者与医护人员有很好的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病情的掌握准确及时,对患者心理与生理的关心使患者能较好的配合治疗,通过对患者的沟通教育,使患者较好的了解病情,提高患者对治愈的信心,缩短了治疗时间,达到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效果。

在进行舒适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其他护理。①饮食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避免高能量与高脂肪的食物,少食多餐,食物以清淡为主,不刺激肠胃,多食高纤维素的食物,促进消化,适当进行水分的补充,多食蔬果[1]。②排泄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僵硬,对于床上排尿不适应,极易出现尿潴留,加重尿道负担,对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导尿术,适当按摩下身,加速排尿[2]。还有患者有便秘的问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指导患者多食用香蕉等水果,多饮水,患者可做腹部按摩加速排便。

综上所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的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明显减少,临床上有很强的适用性。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92例,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20,平均年龄为(69±2.23)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17,平均年龄为(68±3.19)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患者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胸痛发作时间在12h之内,且持续胸痛>30分钟;②患者至少有2个相邻下壁或胸前导联ST段抬高。本次所选患者排除不愿合作的患者;排除近期内服用过于凝血相关的药物患者;排除有精神病史或服用过精神类药物的患者[1]。

1.3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如①一般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②药物护理:嘱患者遵医嘱进行用药;③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诱发疾病的因素,术后应注意的事项等;⑤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查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3.1加强患者认知行为的护理干预认知行为的护理干预主要有4个阶段,一个阶段1周[2]。第一阶段,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第二阶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的特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而健康、积极的心理能够提升治疗的疗效;第三阶段,告知老年患者支架手术治疗的特点及优势,纠正患者错误的思想;第四阶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强化患者对支架手术的认识,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增强患者迎接新生活的信心。

1.3.2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给予老年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的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如音乐疗法等,根据患者不同的心情,给予患者相应的音乐,如对于疲惫的患者应给予其《春》、《大海》等,心理不安的患者给予《幻想曲和赋曲》等。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对于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至关重要。

1.4评定标准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分数越高的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就越重。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SAS、SDS评分采用标准差(χ±s)表示,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