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时间:2023-12-31 10:48: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文学语言的艺术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1

首先,文学语言具有的形象性,也是文学语言最基础的,更是文学语言写作的基本要求。这和理论上的语言相对比有很明确的区别。

1.理论语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文学语言却是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它以形象的描写为主,与人们的感知比较亲近。所以,利用文学语言写作出的艺术,都具有很强的表象性,能非常形象地刻画出所有人物事物,惟妙惟肖。

2.我们所说的文学,其实是在用感性的手段反映理性的概念。所以说,我们的文学创作都是要非常形象的,多运用我们的形象思维,这对于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的形成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形象思维也文学问题,也是语言问题”。形象思维其实就是让我们少用抽象的词语,多利用实际存在的,人们容易感知的词语,少出现让人们费解的抽象词,这就是巧妙之处,它为我们很好地感知文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文学语言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这是文学语言的又一个特点。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是有着极大的联系的,像作曲家一样,他们在创作歌曲时,也能像文学家写书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表达情意的体系,这就叫做音乐语言。而文学语言,虽不直接感触人们的感官,也不直接应对人们的情感,但文学语言它始终依靠的是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大脑的感知,正是这样,文学语言才给了人们更大的空间,与音乐语言一样,让人们遨游在这个空间内,体会文学语言给大家带来的无限精彩。

再次,强大的“情感性”又是文学语言的一大审美特点。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本身是这样,文学也是这样,我们的文学作者也是时刻在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刻画内心,以此以文学语言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作者和读者产生共鸣。我国著名的当代文学家梁实秋说过“文学是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也是止于人性的”。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语言所包含的情感,才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最基本的情感。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知人类数千年以来的精神成长过程,在这些知识的不断感化下,我们可以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文学语言情感性的生命力所在,文学语言正是通过自己富有的强大的情感性来感知人类,呼唤人们散发出人性的真善美。

第四,与理论语言不相同的是文学语言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准确性。文学语言与理论语言不同,理论语言只在于用标准的普通话语将事实说清楚,弄明白,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华丽的修饰反而会让理论语言失去它原本的意义。而文学语言不同,它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鲜明性,生动性和准确性,这三者相结合,才能让文学语言发挥其作用,文学艺术不只是可以让人们明白道理,它更重要的还要照顾到人们的情感,人们的接受能力,于此同时,它还要很好地“娱乐大众”!

第五,“阻拒性”又是文学语言的一大特点。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其实就是特殊的修辞手法,只是不想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句话的意思,而找到类似的语言来表达。特别是针对现代的人们,一些比较常见的普通文学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现在需要有“趣味”的文学语言,例如:一些车标语“我怕羞!”实际上表示的是“我怕修”!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这只是人们不想现在的话语都那么的普通化,所以带点儿“游戏”的形式表达出相应的意思。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具有文学性的作品相对于普通话语比较特殊化,文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普通语言。在他们看来,我们已经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早已经习以为常,早就感觉不到它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所以,这样的习惯也让人们早就已经以熟悉的眼光看待一切,对身边的事物几乎没有了任何感知能力,而文学艺术的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对已经司空见惯的东西产生新奇感,这就是“陌生化”技巧所产生的文学效果。其实,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其陌生化还有常规性都是相对的。开始陌生的文学语言,在人们不知不觉接受后,也会由原来的阻拒性逐渐的变为自动化,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常规的,普通的了。

篇2

2.课堂提问要面对全体,又要因人而异。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活跃生,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只让活跃生答问,时间久了,其他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全面的、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让每个主体的作用都得以发挥。针对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换个角度设计这些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也能够完整的回答出来。同时,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效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我预想设计问题时,难度稍微调高。比如“你读了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等等”

3.课堂提问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分析《斑羚飞渡》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故事的发展中,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由此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我抓核心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并且把课堂教学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

篇3

一 言之有物

教师讲课应有意识地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的绝好时机。在这堂课上,我会充分利用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2008年新学期的课堂上,我带学生重温了奥运开幕式上那一幕幕精彩的片段,在气势磅礴的倒计时中我们熟悉的汉字“五四三二一”;文艺演出中专门设置的“文字”板块,通过书简、活字印刷等表现形式,揭开汉字以往的传播过程;在各国代表团入场仪式上,各代表团的入场先后由其汉字笔画来确定,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些都让我们为方块的汉字感到骄傲而自豪,也吸引着学生为更好地使用、研究语言文字而努力!

为了让学生少写、不写错别字,我给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我国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1930年5月,与冯玉祥、阎锡山大战中原,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兵力,冯玉祥、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军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名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把“沁阳”写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有个泌阳,该地与沁阳却相距千里。这样一来,就使冯军误入泌阳,从而贻误了围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只因随手多写一撇,导致了冯阎联军的战败,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通过真实的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

二 言之有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在教学张洁的《我的四季》时,我用“人”字写法有何寓意导入,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志气的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引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又如,处理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严厉的批评或许有效,但会影响课堂氛围,如果运用幽默的处理方式,既制止了事态的发展,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有位语文老师板书时听见有学生用笔敲打桌子,他没有回头,只是很轻松地说了一句“老师的字写得有节奏吧?都有人伴奏了”。学生都笑了,敲击声也停止了。这位老师仍没有回头,只是又很轻松地说了句“嗯,这就叫‘戛然而止’,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用行动将其诠释给大家”。就这样,这位老师既含蓄地批评了违纪同学,还不失时机地教了一个成语。

篇4

1.前言

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美,教会学生感受课文的艺术美、领略作者的思想美,以及体会生活中形形的美。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递这种种的美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美,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性的措施

2.1讲究课堂上身势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课堂语言不仅仅包括老师的有生语言,还包括课堂上老师的身势语。所谓躬身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为学生做好榜样。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除了学识的渊博之外就是言行举止令人敬佩。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优美的身势语。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同样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避免“张牙舞爪”式的指手画脚。讲课过程中,老师的眼神要是鼓励的,不要给学生一种凌厉的感觉,否则会加重学生的紧张情绪,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神情应该是放松的、微笑的,要随着课文感情的流动而流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投入,然后才能投入到老师的讲解之中。另外,在讲课过程中,注意手臂不能随便摇晃那样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散漫的状态,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降低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老师课堂教学中身势语的艺术性高低对于成功上好一堂课非常重要。

2.2讲究课堂上有声语言的艺术性

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不仅表现在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突出、学生反应是否积极上,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用语是否富有美感、是否引人入胜上。同样一堂语文课,有的老师讲的声情并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有的老师却讲得单调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说到底,就是因为在讲课过程中没有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仔细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准备。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老师要想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首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前,仔细研读教材,深刻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络以及重难点等等,充分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仔细推敲语言,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准确表达。例如,笔者在准备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笔者发现课文的笔调是随着主人公——盲童安静的一举一动来展开的。因此,笔者决定从讲解安静的行动举止来进行课文的讲解,其中课文有一段话是描写安静放飞蝴蝶的,笔者此时就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安静放飞蝴蝶这一段文字,然后在头脑中想象安静放飞蝴蝶时的动作以及脸上的神情,最后要求一位同学尝试模仿安静放飞蝴蝶的动作和神情,让同学深刻把握安静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和课前准备,这篇课文的课堂效果非常不错。

其次,用抒情性的语言体现文章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感动,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用优美的、抒情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抓住学生感情的线,让学生融入其中。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课,作者林清玄用饱含淡淡哀愁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在时间匆匆溜走时自己无可奈何的忧伤以及和时间赛跑后的激动,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用饱含忧伤感情的语气给学生范读,然后再用散文化的语言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学生定能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教师用语言教学而学生学用语言的目的。另外,使用抒情性语言将可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使学生心理变得灵敏,从而提高学生的什么感受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