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1 15:30: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产品设计调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产品设计属于工业设计领域里的一门专业学科,而市场调研在产品设计流程里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指运用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有目的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产品的市场信息和资料,了解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产品设计提供客观和正确的资料,设计出符合市场或满足消费者所需求的产品1。在很多高校教学内容中,市场调研这一部分要么被忽视,要么只是讲述一些现有的、常规与常见的调查手段,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重视市场调研环节,而市场调研如何在产品设计流程中体现它的重要性呢?
“事理学”与市场调研的关系
产品设计在很多时候被人误认为就是工业设计,而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教授多次提到产品设计只是工业设计领域里的其中一门学科。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产品设计,他始终强调我们的设计应该从事物情理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设计目的,而不仅仅是空谈一种设计理念和创意2。柳冠中教授所倡导的“设计事理学”,就是以“事”作为思考和研究的起点,从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归纳、判断事物的本质,以此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飞跃。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产品设计流程中市场调研所要做足功课、收集资料的过程,只有详细分析“事”的原因,才能实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这一定理。
案例回顾与分析
2013年,首届拉共体——欧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一款名为“Suit”的健康办公椅横空出世,这款办公椅是由中国ASIS思尚企业前后投入近5年的时间,携手北京协和医院以及清华美院共同研发的原创产品。而以清华美院的石振宇教授为首的A-ONE设计研发团队历时三年半才将这款椅子研发出来,“要设计,先研究”这是石教授对设计要求的一贯主张。A-ONE团队在调查时发现,对于以“坐”为主要工作姿态的上班族来说,他们的健康与办公椅是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合理的坐具设计就成为了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所以这把看似简单的座椅设计却包含了人类学、解剖学、力学、热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等极为庞大而又复杂的学科知识,其设计难度可见一斑。为了收集座椅的研究资料,A-ONE团队首先将世界上最好的几把座椅作为主要集中剖析的目标,通过拆解它们来学习其工作原理和结构方式。其次,在人机实验研究中又进行了座椅尺度实测与人机活动研究,人体脊椎与坐姿舒适性研究等。在材料工艺研究中,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了解材料性能、生产水平和制作工艺等,并试制了几款沙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石振宇和他的团队终于设计出了第一款椅子。然而,虽然这把椅子造型漂亮,但是预期的“舒适”目标并没有很好的实现,所以A-ONE团队将之前的设计推到重来,并在接下来的设计中进行了深度“舒适”体验研究,最终成就了这把名为“Suit”的健康办公椅并走向了世界。笔者也曾接到过这样一个项目,企业要求设计一款中小学生折叠课桌椅,方便中午不回家的中小学生在课室内休息。但经过调查发现,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好的休息而不影响他们正常的身体健康发育,这款折叠课桌椅在展开使用时需要考虑更多的空间摆放,而现有的课室空间不足以摆放所有学生的课桌椅。如果只是为了折叠功能而不考虑中小学生的发育健康问题去设计折叠课桌椅,那么这款设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健康而设计的。
市场调查教学现状分析
很多企业在确定项目设计要求时,对“国产”设计师的不信任,一味的相信国外的设计,借鉴或山寨国外的产品,其实这并不是单纯的“崇洋”,那是因为大部分国外优秀的产品是经过详细、深入的市场调查所得出来的结果而设计的,是经历过市场和消费者考验的。而在高校教学中,对市场调查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很多产品设计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因为这些设计创意都不是消费者所需求的,只是设计师的灵光一现的想法,虽然有创意却无法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所以,只有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从人们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找到根本和正确的设计解决方案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石振宇教授认为高校教学应该加强实实在在的设计研究的培养与教育,他说,“只有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能推行一种很认真的做事态度,从教育到产业转型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25-01
1 灾难逃生产品调研方案的设立背景
自然灾害的防御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洪水、海啸等问题,尤为吸引人们的目光。针对这种现状,设计一款能够有效躲避洪水等自然灾害,将人民群众的人身伤亡减少到最低的逃生产品,便成为预防洪水灾难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入一款逃生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之前,首先要进行相关的产品调研方案的确立,以便于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动向,针对日后的创新设计做好基础工作。通过市场调查、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状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来整理出相近的调研方案,从而掌握出灾难逃生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及核心要求。首先,进行调研方案的设计之初,应该具体分析整理我国境内洪水发生的主要分布地区及种类。在我国,洪水的种类主要可以概括为河流洪水,暴潮洪水和湖泊洪水等。我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73.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亿亩,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均受洪水的严重威胁。从诸多调研统计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的发生率非常频繁,波及范围十分广,且对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调研对我国洪水状况发生的数据统计进行整理可以看出,一款洪水发生时的逃生产品的设计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需要进行详尽的调研方案设计深入调研洪水灾难逃生产品需求,并设定详尽调研方法。
2 问卷法进行洪水灾难逃生产品调研分析
详尽调研方案的设立有许多种方法,针对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调研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主要的市场调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选择调查对象来划分,全面普查、重点调查、随机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调查等;第二种是按调查对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来划分,有实地观察法、问卷法、文献调查法等。在诸多的调查方法中,在灾难逃生产品调研中通常最具代表性及普遍性的便是问卷法。这种方法直接并且准确,能够得到第一手准确的调研资料。
问卷法的调研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访问问卷,是由访问员通过访问的方式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的问卷;二是自填问卷,是由被调查者本人填答的问卷。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直接面对的对象不同,调研的具体形式和设计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研究调研中,两种方式要结合使用,才能够得到更加详尽的调研资料。首先采用访问问卷的方式,针对洪水发生波及范围相对较小的我国北方群众10~60岁不同年龄阶段对象进行访问调查,利用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问答原则进行调研,了解北方人民对洪水发生时的状态;发生前的征兆知识认知度情况。据调查,利用访问问卷形式在100名的调研受访者中,仅有20名简单了解洪水来临前的征兆及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的基本知识,不太清楚的约占受访者总数的80%。通过这一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北方人民由于其地域特殊性的原因,洪水等灾难相对波及较小,因此,对洪水灾难的基础知识了解还非常的贫乏。随后,对洪水发生频繁且波及较大的南方群众进行自填问卷的摸排调查,数据显示,在100名调研受访者中,有70人了解洪水来临前的预兆及发生时应如何多比的知识,占据受调研者的70%。南北方人民对洪水灾难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体现出了我国地域灾难性的显著特点。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将灾难逃生产品的主要设定对象为江浙以南的人民,逃生产品需求量极广,且这种产品的设计将一定程度的降低人民群众在应对洪水灾难来临时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3 实地调研法对灾难逃生产品进行调研分析
在进行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调研过程中,前期已经利用访问法进行了初步调研,将研究重点设定为南方受灾较为广泛的地区。接下来将要进行详尽的针对性调研方案――实地调研法。实地调查法有两种:现场观察法和询问法。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便是询问法。询问法是指将所调查的目的,以当面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以获得所需的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市场实地调查方法。利用这种方法,选定南方受洪水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利用直接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两种途径进行针对洪水灾难产品实际价值的调研。选定河南省人们群众泌阳县作为调研对象进行直接访问或电话访问。访问人数200人,据调研统计,受访者中有160人认为,一款家用的简易灾难逃生产品是当地每个家庭必备的家具之一,实用性高,有设计及生产的必要性;40人认为可以设计洪水逃生产品,亦可以从其他制度下避免洪水水灾的发生。从数据可以看出,80%的受访者对洪水逃生产品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逃生产品的研制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灾害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
1 产品调研概述
产品系统设计是从工业设计的美学原则出发,研究产品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科学的方法,定性定量地对美学六原则——安全、舒适、可持续性、文化认知、实用、经济、美观进行分析。产品系统设计分为四个部分:产品概念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工艺设计和产品商品化设计(如图)。
产品调研是产品系统设计中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产品系统设计是现代工业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吸纳而成的新的分支,亦是工业设计师、工程师和市场销售人员协同完成的系统工作。(基于产品系统设计理论的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研究)[2]产品的前期调研和定位,为产品方案设计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和指导。
产品调研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产品调研分为六大调研:产品市场调研、用户调研、技术调研、人机调研、造型规律调研以及法律法规调研[3]。针对产品在这六个方面现状,对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具有引导性的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在调研的过程中,调研的对象有所不同,有数据,有图片,有群体心理等,在分析所得资料时,要寻找不同的途径对此进行处理和分析。
2 产品调研与统计学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4]。统计学既是数据的记录、整理,也是对数据的分析,更有对未来的预测[5]。从数据中推理得道理,是统计学的魅力所在。数据是数值,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
数据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对事物“量”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发现事物某个现象的规律,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和说服力。定性分析是对事物“质”的分析,通过人的常识、经验、感觉等主观因素发现隐藏在现象下的规律及原因,具有抓住本质的深刻性和高效性[6]。
在产品调研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重,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产品调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定量分析的可靠度以及定性分析的深刻度。统计学的介入,为产品调研的数据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让产品调研所得的信息更为科学、可靠,从而更好地指导产品概念设计。
统计学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其统计方法也较为庞杂。在众多统计学方法中,较常用的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等。这些方法在产品调研统计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指导产品调研阶段统计的进行和方法选择。
3 统计学方法在产品调研阶段的应用
(1)产品调研数据收集。产品调研数据来自众多方面,数据形式亦多种多样。在产品调研过程中,调查方法的合理选择能直接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可靠度。数据收集方法有以下几种: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检索法、网络信息收集等。通过数据收集获得图片、文字、问卷、实验、语音、模型、测绘数据等(如表1)。产品系统设计中,产品调研的六大部分根据获取信息的内容,适用不同的信息收集方法(表2)。
(2)产品调研数据处理。在上述数据中,实验数据、模型数据、测绘数据为定量数值。而图片数据、文字数据、问卷数据、语音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提炼,将统计所需数据从所获数据中提炼出,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区分开,而后根据其调查主体进行整理归纳。定性数据转换时,需将数据转换为更易于统计处理的有特定意义的数值。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由于产品调研数据不同于实验数据,前两种方法更为高效。将所得数据分类,分为直接数据、属性数据、行为数据、主观数据及图片数据。①直接数据。对于直接数据,在数据处理阶段需对其归纳、整理,以建表等方式让数据可取可用。②属性数据。表现属性的数据可以用“1”和“0”的代码,或是其他符号表现其属性归类,以统计特定符号出现的频数、频率等,来表现其内在关联。③行为数据。表现行为的数据则是根据行为数据采集时的关注点体现。如运用频率、角度、时间、步骤等方面的数值来对行为数据进行表述;④主观评价。表现主观数据时运用模糊数据分析法,对主观数据运用评分评价体系进行评价。⑤图片数据。将图片按照特定的关键词在平面空间内,进行有距离亲疏的排布,以便于寻找规律。当参考对象为单一量时,采用树形图的方式归纳图片。如以时间为轴,将产品依据设计时间的先后,将产品整理归纳。若参考对象为两个,则使用切片图的方式归纳图片。通过将图片归类,即对产品外观的归类,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同类别、同区域产品的同类性。
(3)产品调研数据分析。在产品系统的产品调研中,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有三个目的:①获取可以直接使用的数据信息;②获取最佳值;③获取趋势预估。产品技术调研及产品行业规范调研中所获得的信息多为直接可以使用的数据信息。根据逻辑关系,将信息经以整合、加工,即可获得所需数据分析结论。产品人机关系调研中获得的数据分析的目的为获取最佳值的信息分析。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先后顺序性,对数据进行区分,根据实验情况获得适合数据区间,经各个方面数据协调选取合适数值,进行再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合理性。产品市场调研、用户调研及产品造型规律调研是以趋势预估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中的时间预列预测的方法。时间序列的成分有: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波动。由于产品调研的趋势是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持续变动,呈现的是一定的趋势。在趋势分析中,相关数据处理软件(SPSS, Excel等)的应用至关重要,运用统计学方法中的相关函数,获得数据在今后的发展趋势。抓住群体特征,剔除样本中的跳脱个体,研究产品发展中的转折与机遇。
(4)产品调研数据解释。统计学提供的是一种归纳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有其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在对产品调研做出易于理解的统计结论时,也需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调研结论。因此,在产品调研后的产定位中,要充分利用数据所获得的信息,严谨、准确地表达产品设计的定位和设计方向。
结语
一、 服装新产品
对新产品的定义可以从企业、市场和技术三个角度进行。对企业而言,第一次生产销售的产品都叫新产品;对市场来讲则不然,只有第一次出现的产品才叫新产品;从技术方面看,在产品的原理、结构、功能和形式上发生了改变的产品叫新产品。营销学的新产品包括了前面三者的成分,但更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与认同,它是从产品整体性概念的角度来定义的。凡是产品整体性概念中任何一部分的创新、改进,能给消费者带来某种新的感受、满足和利益的相对新的或绝对新的产品,都叫新产品。服装新产品的概念除了指可供出售的衬衫、衣、裤等服装实体以外,还包括服装的品牌、款式、花色、服务等。服装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
二、服装新产品开发设计
服装新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综合服装设计与产品营销概念的、理论加实践的概念,是服装产品从“市场调研分析――产品定位--方案策划--设计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与市场相结合,作出一系列合理有序的设计,把服装设计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并转换成经济效益的手段。它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分析、策划定位、设计生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服装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为企业营销过程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调查用户需求、消费偏好、看重的产品卖点,了解产品、市场发展趋势,为生产、销售企业对产品进行定位、推广促销提供依据,最终使企业更好的了解市场情况,做出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四、服装市场调研的步骤:
1、确定调研目标。
把有竞争力的同类产品作为调查目标。其中包括名牌产品和有潜在竞争力的产品。
2、进行市场调研
首先收集流行情报,通过新闻媒介(报刊杂志、电视等)收集与自身产品有关的流行色、流行面料、流行款式、流行服饰配件等方面的情报,对国际、国内和地区性的服装流行趋势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其次,对主要市场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如:环境因素、消费需求、竞争状况、产品情况、销售情况、营销手段、等。
3、研究分析
(1)市场分析
罗列相关调查数据,从同类产品市场的饱和度和潜力方面进行比较性分析,确立拟开发产品的市场前景。
(2)竞争对手分析
从不同品牌的竞争产品所占市场份额、销售情况、成本利润进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寻找市场立足点。
(3)消费者分析
按消费者不同的年龄、文化、职业、收入划分,分析各个层次的消费心理、平均需求量、购买习惯和消费动机,为新产品定位打基础。按地区人群的平均收入水平、正常支出,市场产品价格与消费者需求的关系等,分析消费者购买力,以确定拟开发产品的价格带。
五、产品定位
根据市场分析的情况对产品进行适应定位,并制定适当的销售方式,设计适当的经销环境和促销手段。
(1)品牌定位
确定品牌的文化,据此确定品牌的风格,并有相关的品牌发展战略。
(2)产品风格特点定位
产品的风格定位可从本企业的文化和特点出发,结合市场需求来进行。影响产品风格定位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款式、面料、色彩等,在设计上可以结合几种元素进行有自身特色的设计。
(3)产品造型定位
结合风格特点的定位进行,每季产品可围绕1-2个特点(面料、色彩、局部)来组织款式。
(4)价格及商品组合定位
首先确定商品组合,即产品的种类。根据市场以及品牌的定位确定产品的价格情况。
最后要对主要市场的气候、季节进行分析。以该地区最长季节为重点来组织产品。还要制定相应的淡季过渡计划,如订单加工、淡季销售地点转移等等。
六、服装新产品开发的制约要素
1、人力资源(相关开发人员有机的组织到位)
2、品牌定位(做什么样档次的服装)
3、市场定位(你做的服装适合什么样的消费群)
4、价格定位(你的服装价格在多少之内消费者能接受)
5、品牌文化(你的品牌引领的风格路线)
6、生产能力(你的工厂或者配合的加工厂是否能达到你们销售的产量)
7、市场开发(如何将你的产品铺盖整个市场)
8、售后服务(帮消费者解除一切顾虑)
七、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新产品的风格特点,然后根据新产品的定位情况,制定新产品的风格倾向。在尺度把握上,应既符合流行趋势,又突出自身特点。设计时可以运用系列化的手段,从款式的造型、局部表现、面料、色彩等方面来体现。设计的过程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设计款式草图。需注意几点:把握市场流行特点,作为设计基调;利用细节来体现风格。如领、腰造型,绣花图案等;系列方式表现--既画出每种款式的变化款若干个,多设计几种,以便从中挑选。
2、效果图定稿。选出每组中较好的款式,画成彩色效果图;效果图表现应较写实、具体,比例、位置准确,面料效果直观,同时画出平面结构图,附上面料部表现不清或有特定图案的、应画出放大图。
3、文字说明。效果图应有简单设计说明和编号;面料、辅料说明应标出面、辅料价格、用料以及面、辅料预先处理方法(缩水、搁置缩量)等。
4、部件说明:袋、袢等部件结构说明;
5、工艺说明:部件制作、明线针迹、打结绣花等工艺说明。
目前,在服装产品的生产中很多企业开始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品牌的建设。而服装的设计与策划又存在脱节的现象,服装院校的专业教学中也是如此。服装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产品,各个方面的元素应该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不应切割。再者,现代的服装设计师也应该是产品的设计者和经营者的统一体,必须实现服装设计实用、利益这一直接目的。在现代竞争机制中,创建品牌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化的有力手段,要有洞悉市场的头脑,要有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法,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知己知彼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通过有目的的市场调研来进行服装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够使设计师有效把握市场,真正体现自身价值,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关于陶瓷雕塑的概念很宽泛,它不仅是寻常百姓人家中陈设、摆放的点缀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这一概念又进一步宽泛起来,大凡用陶瓷材料烧制成的雕塑作品,不管尺寸大小、材质怎样、形态为何都可以统称为陶瓷雕塑产品。在室内环境上,陈设于室内的陶瓷雕塑,如各类花瓶、罗汉和观音等佛教形象等;再说室外环境,现代陶瓷雕塑产品已经走向了园林、建筑业,有时在高大楼体或宽敞大厅里矗立的雕塑都是陶瓷产品,那些用马赛克镶造的雕塑均属于陶瓷雕塑范畴。我国陶瓷雕塑历史已经相当悠久,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瓦当、明清的九龙壁都是陶瓷雕塑。陶瓷雕塑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室内陈设品,而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中国走向了世界。陶瓷雕塑的用途非常广泛,具有艺术鉴赏收藏、建筑装饰、日常使用、耐火材料、出口创汇等多样性用途,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日用陶瓷,如坛坛罐罐、餐具、茶具等;艺术鉴赏收藏用,比如陈设品、花瓶、雕塑,年代久远的日用陶瓷——包括茶具、餐具等;建筑装饰用,比如瓷制砖瓦——面砖、外墙砖、琉璃瓦,卫士洁具等等;化学用途,比如蒸发皿、研体等;电业用途,比如低压电器、绝缘子等;耐火用途,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工业窑炉中的瓷制耐火材料等;科学技术用途,应用于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镁石质瓷、锂质瓷、磁性瓷等。总之,现代陶瓷雕塑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机械、冶金、化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用途日益广泛,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添砖加瓦的积极推动作用。
1对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要求的探研
所有产品的问世都是有着一定价值取向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现代陶瓷雕塑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产品时要兼具多重性,实现产品的复合价值。(1)对产品的艺术价值要求。在艺术价值上,早有了历史显现,秦代的兵马俑,唐三彩,融入书法、绘画的宋瓷。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价值追求上迈上了一个高端时代,主要表现为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超凡;明清两代的产品则主要表现为雄健、豪放、凝重,随着文化的进步和丰富,陶瓷雕塑中融入的文化艺术门类更多,底蕴更加丰厚。在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技术价值保留延伸和更高追求中,笔者建议八个字原则:“容融古韵,劲展新姿”,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充分保留产品几千年来承袭下来的古朴精华,但是在保留和兼容的基础上,还要把古韵融合到现代文化中来,让古代和现代文化高度统一地展现在陶瓷雕塑作品中,让产品的艺术价值最高化。(2)对产品的实用价值要求。所有的艺术都源于生活,所有的艺术品都离不开生活,在追求美的同时,还需要显现它的实用性,让陶瓷雕塑产品拥有它的双重生命力。让人民群众在欣赏艺术品唯美的同时,还能一品双用,增加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实用性,不但要让国人感到产品的唯美实用,还要引得国外国际的青睐,这一点景德镇做得非常好,景德镇的陶瓷雕塑除了内销近30个省市外,还销往新加坡、法国、美国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实用价值的国际化。(3)对产品的经济价值要求。一直以来,在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生产上,过于偏重艺术价值或实用价值,而有时忽略了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挂帅的当今时代,所有的产品的经济含量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经济价值就没有生存价值,陶瓷雕塑产品生产厂家和机构,不可能植根于艺术鉴赏、艺术追求、美学崇尚的形而上学中去,它需要为生产产品的员工和艺术家们发工资,给他们解决吃饭等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要接地气,追求产品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让经济价值最大化。
2现代陶瓷雕塑产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寻求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我们就是要不断追求“瓷质好,工艺精,品种多,价值高,中国情”的宗旨。(1)要更新设计理念。理念是需要不
更新的,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离不开设计更新,在这一点上既需要大师们的才华迸射,也需要设计师和工匠们的创新思维充分覆盖逻辑与直觉,同时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节拍。匠心地创意创新于理性与感性、逻辑与梦想之间,把技巧、判断力、执行力、感知力等同时高精准地融入产品中去,建立健全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专业研发队伍,让今日陶瓷雕塑艺坛人才辈出、新作日增,打造出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就一定能永葆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青春活力。(2)要讲求赏用结合。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三种价值中已经提到艺术价值,也提到了实用价值,我们这里所说的就是要把艺术品质和实用性同时融入现代陶瓷雕塑产品中去,用一句形容人的俗语说,就是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让产品成为活跃在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最受欢迎的物件。(3)要增加雕塑种类。不能总停留在原有固定的种类上,那些司空见惯的陶瓷雕塑产品种类,在百姓心目中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必须在产品种类的技术研发上下大功夫,让陶瓷雕塑爱好者和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不但要在圆雕、捏雕、浮雕、镂雕、锒雕等传统技法上加以创新,还要从陈设品、美术品、收藏品、生活用品等诸多门类上加以创新拓展,追求产品的标准多元化和多样标准化。(4)要开拓产品市场。一切产品的现实生命力都离不开市场,陶瓷雕塑产品亦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去支撑,那么该领域就没有了生存持续的生命力。故此,我们在深度开发设计研发的同时,市场开拓一定要跟进,力争建立起完善、科学、健全的陶瓷雕塑产品的市场体系,让产品在流通中展现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5)要融入民族情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而且已经根深蒂固地编织成了中国结,而当今时代有些人盲目的崇尚国外和国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工业产品设计研究》一文中着重指出:“现代国内工业产品设计效仿国外较多,未能更多地融入本国文化,缺少民族特色”,这段论述在提醒我们在生产现代陶瓷雕塑产品时,千万不能忘记了老祖宗,要力争把每一件产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国情,保持这一份民族情结,保持产品这一独特恒久的魅力。
3总结
陶瓷雕塑工艺作为一门艺术,其专研设计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现代陶瓷雕塑产品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对于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的领域更是要求我们去花费更多的心思、更独具的匠心,从而让陶瓷雕塑产品永葆艺术、实用、经济的三重美学价值。参考文献:
我县是国家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受全县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我县农产品市场一直是沿街为市,没有一个象样的专业批发市场,这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县来讲,无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短缺,无从筹措,这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根本问题。二是地理条件限制,我县县城集中在一个狭小的清水河流域内,发展空间太小、没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全县只有一个农贸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还有一个松散型的果品批发市场,也形不成规模。
二、各级政府对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扶持政策,扶持项目的实施效果:
几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政策,但对于我们县来讲,光给政策是不够的,因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资金筹措十分困难,有限的财政资金保吃饭都相当困难,搞建设就无从谈起。**年,通过我们申请省发改委对我县桥南苹果批发市场给予50万元的资助,但杯水车薪,根本不解决问题,所以谈不到实际效果。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66-02
近年来,对初级农产品品牌的探究日渐深入和系统,部分农产品品牌获批地理标志认证,从市场反映看,这类农产品普遍更受市场欢迎;从经济影响看,这类农产品推动了产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见,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品牌化发展道路将推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的淮安近年来在苏北城市中发展迅猛,但据资料显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农民收入不高。如何提高淮安市初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淮安市农民生活,成为淮安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地理标志的淮安市初级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淮安市初级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探究采取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市场调研、利用网络资源等形式。
1 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综述
1.1 国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品牌概念并非自古就有,国外品牌现象需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商人将商品的模样画下来供外来客人识别挑选。国外真正将品牌作为对象加以研究,严格的说,还得追溯到195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标志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Ogilvy Levy的文章《产品与品牌》,之后20余年国外对品牌理论的研究未有突破性进展。1980年开始至20世纪末,国外品牌理论饱受学术界关注,发展迅速。21世纪初,品牌理论日渐成熟,研究成果主要有品牌涵义、品牌特征、品牌功能、品牌资产和价值、品牌建设等。21世纪以来,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问题之一。
1.2 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国内品牌现象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和企业家才开始大量投入到品牌问题研究中。张可成[1]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中国“品牌”应是西方“Brand”加“Quality”之和。农产品品牌表现出多样性、外部性和脆弱性,他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划分为4个影响要素,细分为13项分析指标,认为品牌建设流程包括品牌规划、创立、培育和扩张4个阶段。
有学者针对某个省进行研究,如王峰、王学敏、范莹莹、杨梦娣、丘小文、刘铭徐分别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研究了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福建省、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和建设对策。赵士红研究了江苏省农产品品牌建设。
还有学者缩小研究地域范围,针对具体某个地级市进行研究,如王立娟、李秀珊等分别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研究了青岛市、临沂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再如张金良、詹和平、商会娟、李文柱、樊敏、杜小明等研究了保定市、宁波市、邢台市、衡水市、天津市、淮安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关问题。
总之,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受到大量关注,被学术界和企业家们视为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丰硕且日渐成熟。
2 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概述
2.1 品牌
鉴于品牌研究趋于成熟,学术界对品牌的定义经历了说法不一到趋于一致的过程。目前品牌概念比较成熟的说法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2.2 农产品
百度百科中将农产品定义为:“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农产品品牌即在品牌基础上设定对象为农产品。本文认同王峰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对农产品品牌的定义:“附着在农产品上的某些独特的标记符号,代表了拥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性契约,向消费者传达农产品信息以及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功能特征和承诺”。
2.3 农产品品牌建设
农产品品牌建设即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思考如何使品牌农产品畅销全国、走向国际,它是建设主体对包括农产品的品质构建、品牌管理、沟通、文化塑造等环节进行构建、经营、维护和评估的过程。品牌建设即在做好“品”的同时通过“牌”将“品”宣传出去,可见做好“品”是品牌建设的前提和保障[2-3]。
3 基于地理标志的淮安市初级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调查
3.1 农产品生产资源
淮安市是隶属于江苏省苏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横贯南北分界线,位居中国南方最北端、北方最南端,自古便是南北分水岭,是古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交点,市内有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受季风气候影响,淮安市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暖夏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丰富,具有农产品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淮安市境总面积约1.01万km2,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淮安总人口合计479.988 9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4]。
3.2 农产品生产情况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淮安市辖区内有47.27万hm2耕地,其中蔬菜种植面积8.67万hm2,水产养殖面积约5.07万hm2。年粮食产量及年蔬菜产量分别为450万t和320万t,年水产养殖产量约25万t。畜类和禽类养殖主体有个体养殖和规模养殖,其中畜类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占50%。畜类如生猪年出栏约300万头,家禽年出栏约7 200万只,禽蛋年产量约达13万t。
3.3 农产品品牌现状
为响应中央工作会议号召,改变农业“四步同化”短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短板的现状,淮安市正在努力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淮安市大力开展商标品牌战略,获批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及商标有效注册数量均逐年增多。品牌不等同于商标,但一个地区获批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及商标有效注册数量完全可以说明本地区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情况,根据调研数据整理的淮安市拥有农产品品牌情况如下。
蔬菜类:淮安蒲菜、淮安黄瓜、淮安红椒[7267333辣椒(新鲜蔬菜)]、金湖荷藕、涟水荷藕(12414727荷藕)、淮阴大折菜(13283849腌制大白菜)、淮阴黄瓜(13283855新鲜黄瓜)。水果类:淮阳西瓜(13283850西瓜)。水产类:洪泽银鱼[11176936银鱼(活的)]、洪泽河蚬[11186034河蚬(活的)]、洪泽河蚬[11186035河蚬(非活)]、盱眙龙虾[3739968龙虾(活)]、洪泽大闸蟹[7026934螃蟹(活的)]、洪泽芡实(11186031干芡实)、洪泽冤仇实(11186030新鲜芡实)、金湖螃蟹[10154872螃蟹(活的)]、金湖甲鱼[10154971甲鱼(活的)]、金湖泥鳅[10154870泥鳅(活的)]、金湖芡实[10154869(加工过的干芡实)]、白马湖青虾、白马湖大闸蟹。畜禽类:淮阴黑猪[11332460肉猪(加工过的)]、淮阴黄鸡(13283851活鸡)、淮阴黄鸡蛋(13283854鸡蛋)、淮安黑猪、洪泽白鹅[(11186037鹅(活))、金湖白鹅[10154867白鹅(活的)]。粮油类:淮安大米(4970201未加工的滔)、淮安大米(4970200米)、金湖大米(6748052米)、洪泽大米(11186027大米)、西顺河红衣小花生(11186032新鲜花生)。其他类:淮安茶撒、涟水千张、涟水捆蹄、涟水鸡糕、淮阴红薯粉丝(13283845粉丝)、涟水萝卜干。
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7月15日,有效注册商标数已万计,商标种类齐全,覆盖行业广泛,其中鲜活农产品1 048件,占总数的10.5%。淮安下属洪泽县近年来坚持品牌兴农战略,聪明的洪泽人充分利用本市天然形成的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利用“洪泽湖”这一天然品牌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洪泽冠名的农产品逐渐增多,据洪泽工商部门透露,至2013年末有8件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提升了洪泽农产品名气,提高了洪泽农产品附加值。
截至2013年1月,淮安市下属金湖县“金湖荷藕”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加上2010年获批的“金湖大米”共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湖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目前,金湖县农产品注册商标316件,占总注册商标的1/3。
4 参考文献
[1] 张可成.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26-47.
本文以对上海市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灭菌和除菌工艺的调查结果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引起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视,使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1调查结果
对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而言,产品的无菌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非常重要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在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可使产品达到无菌的工艺方法有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然而,在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检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过滤和湿热灭菌的工艺过程不能足以确保产品的无菌,企业对于如何确保灭菌的有效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此外,原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部分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过滤和灭菌工艺亦有值得商榷之处。
为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GMP部曾于2003年对上海市生产湿热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14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该次调查的药品生产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外资企业,调查的品种既有化学药品,也有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中包括过滤和湿热灭菌,但除菌过滤后不经湿热灭菌的品种不在该次调查范围内。该调查共涉及154种产品224个规格 (以被调查企业所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品种之和计算,未扣除相同的品种数量),旨在了解这些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企业现行的和经国家批准的过滤和灭菌工艺条件。调查结果如表1至表6所示。
本文从调查的结果入手,重点探讨如何从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上确保小容量注射剂安全性的问题。本文中所述的安全性仅限定在与注射剂产品无菌有关的范围之内,即因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不合理而不能确保产品的无菌,从而造成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损伤。
2调查结果的分析
2.1采用企业现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使用的灭菌条件是:115.5 ℃暴露30 min、121.5 ℃暴露20 min或126.5 ℃暴露15 min。采用上述灭菌条件,还必须经过验证,证明其F0值不低于8才可认为符合灭菌要求。
该次调查中,采用115.5 ℃暴露30 min以上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有25个品种35个规格,采用121 ℃暴露20 min以上灭菌的产品有12个品种19个规格,采用126.5 ℃暴露15 min以上灭菌的产品有1个品种1个规格(参见表2)。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灭菌条件进行湿热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仅有38个品种55个规格,分别仅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24.68%和24.56%(参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还要求:由于无菌保证值与污染菌耐热性及污染量有关,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包括除菌过滤等措施)来降低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污染。
根据上述要求,针对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灭菌条件进行湿热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再进一步考察其除菌过滤的条件,发现其中有20个品种40个规格采用不大于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16.23%和17.86%,而有13个品种15个规格未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8.44%和6.70%(参见表3)。
这也就表明,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6.23%的小容量注射剂品种和17.86%的规格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条件的基本要求,如果假定企业在除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以外的其他方面,如配液、灌装等,处于理想受控状态,则这部分产品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
其余小容量注射剂产品中有112个品种164个规格采用的是100 ℃暴露15~45 min不等的湿热灭菌条件进行灭菌。
采用这样的条件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假如人们对微生物的知识稍加了解就不难判断其安全性如何了。以往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细菌芽孢比其繁殖体具有更强的耐热性。炭疽杆菌的繁殖体在80 ℃只能存活2-3 min,而其芽孢在湿热120 ℃需10 min才能杀灭,肉毒杆菌芽孢在湿热120 ℃可存活4 min,而在100 ℃需330 min才能杀灭。所以要杀灭芽胞,湿热灭菌的温度应大于100 ℃。
Warth研究了细菌最适和最高生长温度与其芽孢耐热性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细菌繁殖体最适生长温度的增高,其芽孢的耐热性就增强。适宜于较高温度(55~67 ℃)生长的微生物,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earothermophilus)等对湿热的抵抗力最强。因此,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已成为湿热灭菌过度杀灭法的生物指示剂,即通常以是否能杀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标之一来评估灭菌工艺的效果。
100 ℃暴露15~45 min的湿热灭菌条件,其灭菌过程的F0值不能达到8,也不能完全杀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此外,笔者在对生产上述产品的企业进行GMP认证等各类检查中,极少见到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除用生物指示剂进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外,还在生产过程中连续地对微生物进行严格监控,证明灭菌后无菌保证值不低于设定的标准。大部分企业不知道应如何对这样的湿热灭菌条件进行有效的验证,不清楚检测灭菌前药液中的微生物污染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采用过度杀灭法灭菌的验证方法计算F0值或使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
因此,这部分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无菌保证值未经有效验证证实可达到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大于10-6,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分产品的安全性是值得怀疑的。
针对100 ℃暴露15~45 min湿热灭菌的被调查产品,再进一步考察其过滤的条件,发现灭菌前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有70个品种和104个规格,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45.45%和46.43%,而未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有42个品种和60个规格,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27.27%和26.78%(参见表4)。
这表明,超过1/4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完全不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基本要求,再加上企业对灭菌工艺验证的不完善,因此,这部分产品严格地说是不安全的。
2.2国内的药品主管部门对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控制不严
由于被调查企业中有不少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遗失,无法对被调查的所有产品品种和规格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但仅从已知国家批准的湿热灭菌工艺的128个品种和185个规格的产品来看,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湿热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仅有21个和30个,分别仅占16.41%和16.22%;而采用100 ℃暴露15~45 min湿热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98个和145个之多,分别占76.56%和78.38%;采用其他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5个和6个,分别占3.91%和3.24%;未作明确规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均有4个,分别占3.12%和2.16%(参见表5)。这说明有75%以上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获得国家批准的湿热灭菌条件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要求。
再从已知国家批准的过滤工艺的128个品种和182个规格的产品来看,使用0.22 μ除菌过滤器或等同的滤器进行过滤的品种和规格分别仅有16个和27个,分别占12.50%和14.84%;使用0.45~1.2 μ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102个和140个,分别占79.69%和76.92%;未作明确规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10个和15个,分别占7.81%和8.24%(参见表6)。这说明有75%以上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获得国家批准的过滤工艺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除菌过滤的要求。
这样的状况使得GMP检查员即使发现了企业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存在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上的缺陷,也无法制止企业的不合理行为,因为,在未获得药品主管部门正式批准重大工艺改变之前,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更改,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也是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的要求。在此,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矛盾。
2.3出口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比内销的产品在湿热灭菌条件上更严格
该次被调查的企业中有一家企业同时生产出口和内销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对同一品种和规格,这家企业针对出口和内销的产品分别设定不同的湿热灭菌条件,出口产品的灭菌条件是121 ℃暴露20 min,而内销产品的灭菌条件是100 ℃暴露30 min。
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提示我们:国内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已经落后于国际标准,同时,这种国际标准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是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
该次调查还发现,由外国人直接管理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在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的条件上全部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甚至更为严格。例如,有一家合资企业规定的湿热灭菌条件是121℃(F0=24)。这同时也印证了国际上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比我们国内更严。
3思考与讨论
通过对该次专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在此提出一些问题予以思考和讨论:
1)为什么会出现为数不少的被调查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工艺的无菌保证程度不足,安全性令人怀疑?究其原因,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在作祟。
在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检查中,笔者时常发现部分企业人员对于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模糊,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在此进行澄清。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在对“消毒”一词含义的理解上,有两点需要强调: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的概念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灭菌方法通常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化学灭菌法、除菌过滤法和辐射灭菌法等。
由于种种原因,要做到完全无菌是困难的。国际上,一般用无菌保证值来表示物品被灭菌后的无菌状态,其定义为灭菌产品经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的负对数值,数值越大,无菌状态越完全,但灭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不可能为零。按国际标准规定,湿热灭菌法的无菌保证值不得低于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10-6。
消毒和灭菌的定义清楚地说明,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而言,要达到无菌只能采用灭菌的方法而不是消毒的方法。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所提到的100 ℃暴露15~45 min的湿热灭菌条件在未经验证证实其无菌保证值可达到6之前,只能视作是消毒。但在企业甚至监督管理部门中,仍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它就是灭菌,长期以来国内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生产都是采用这种传统方法进行“灭菌”,并觉得其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不少产品在待“灭菌”前不进行除菌过滤。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适用除菌过滤的产品应例外,可采取其他的方法。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尽管从理论上讲,100 ℃暴露15~45 min的条件不足以确保无菌,但为什么经过这种“灭菌”处理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都能通过无菌检验?
其实,这些人对无菌检验的局限性缺乏认识。从统计学角度考察,如果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那么,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的产品批次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验;而且,一批产品的染菌率越低,根据无菌检验的结果来判定整批产品的无菌,其风险就越大。从非统计学角度考察,无菌检验的结果实际上还与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有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培养基能使所有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都能生长,所以如果要保证这些微生物适宜地存活和生长,就必须使用多种培养基,但究竟用多少种培养基才合适呢?迄今没有定论。另外,培养温度和时间也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仅凭无菌检验合格的结果就判定整批产品无菌是难以让人完全信服的,只有对灭菌的过程进行有效的验证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有足够的无菌保证程度和安全性。
针对这些错误的、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建议药品主管部门加强宣传与小容量注射剂有关的国内外先进的制药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尽快更新观念,跟上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
2)正是由于监管部门中有些监管人员也有这些错误的观念,致使在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注册审批中,药品主管部门未对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等会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提出严格的审评要求,设立严格的审评标准。
在国际上,无论是美国FDA还是欧盟都要求注射剂产品的申请人应提交灭菌工艺研究方面的资料。例如,美国FDA的《人用和兽用药品申请时提交灭菌工艺验证文件的指导原则》(1994年)就详细说明了需最终湿热灭菌的药品申报时所需提交的灭菌程序资料,其中包括:对产品及灭菌程序的说明;灭菌程序的热力学确认;灭菌程序的功效;环境的微生物检测;容器-胶塞系统及包装的完好性;细菌内毒素试验及其方法;制订及遵循正式书面规程的证据。
通过要求企业提交上述资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申报企业必须对产品的湿热灭菌事先进行深入、细致、严密的研究,从产品申报之初就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把关。
但在国内,药品主管部门尚未针对注射剂产品的注册申请制定出专门的详细的申报资料要求,也就是说,申报企业未被要求提交注射剂产品灭菌程序的详细资料。纵览2002年10月15日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其5个附件,未发现其中包含这种要求,而这正是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源头监管的一个盲点。
为此,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完善药品监管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对国内注射剂产品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国外注射剂产品的注册管理要求,确定专门的、详细的注射剂产品申报资料要求,包括需企业提交灭菌程序资料等,设定严格的、科学的、合理的审评标准,并对已有药品批准文号的注射剂品种重新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审查,推动和促使企业尽快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充分的研究,改进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
一旦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确定了严格的、科学的、合理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并经过药品主管部门批准后,GMP的检查就有了合法、合理的依据,也不会在检查过程中陷入合理性与合法性彼此冲突和矛盾的两难境地,GMP检查员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企业对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过程进行有效的验证并严加控制。否则,即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在2002年底就限期生产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即使注射剂的GMP认证划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的范围,即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生产注射剂的企业进行GM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小容量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不可能将GMP认证的工作引向深入,引向更高的层次。
3)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如何确保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如何严格控制其工艺?建议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科学设计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的工艺,针对不同的湿热灭菌方式,制定相应的、必要的控制措施。
湿热灭菌按照验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过度杀灭法、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和生物负载灭菌法。
对于热稳定性强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建议采用过度杀灭湿热灭菌法。该法不管待灭菌的物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耐热性如何,都力求达到无菌保证值为6,通常可用使D121.1℃至少为1 min的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最少降低12来证实。只有最耐热的微生物其D121.1℃才会大于0.5~1.0min,耐热性较差的微生物理所当然会被杀灭从而达到更高的无菌保证值。挑战用的微生物的D值和最少降低12个对数值的最低目标是用来计算灭菌时间的,用于计算被灭菌物品的F0值。过度杀灭法不要求对待灭菌物品上的微生物数量进行日常监控,只要定期进行监控即可。但是,在验证期间应全面检测是否出现耐热细菌芽孢,并与挑战用的微生物比较其耐热性。
例如,欧洲药典中要求的过度杀灭的标准程序是121.1℃暴露15 min,采用这种灭菌程序可以不必使用生物指示剂。但即便是采用过度杀灭法,对小容量注射剂的药液在灌装前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仍然是WHO要求采用的措施之一,而除菌过滤可以有效地达到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目的。
对于只有中等强度热稳定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可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该法在无菌保证值达到6时,允许部分生物指示剂未被杀灭,但所使用的生物指示剂的D值应大于待灭菌产品中所含有的普通微生物的D值。在对热稳定性较差的产品进行验证时,使用有耐热性的生物指示剂通常是有必要的,可通过允许生物指示剂的部分存活从而避免被灭菌物品过度受热。这种方法提供了可以与生物负载比较的无菌保证值,尽管仍需使用生物指示剂,但所做的验证比生物负载灭菌法更简单。
例如,如果灭菌前的生物负载不大于100 CFU/个容器,D121.1℃为0.2 min,采用使有耐热性的生物指示剂(D121.1℃为0.5 min)芽孢数量降低4个对数值的湿热灭菌程序可使无菌保证值不小于6。
对于热稳定性差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可采用生物负载灭菌法。该方法应足以杀灭待灭菌物品上的微生物,又不致于造成产品的降解。生物负载灭菌法是在对产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耐热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般说来,只有生成芽孢的细菌需要测定D值,对产品在80~100 ℃进行热休克处理10~15 min可以剔除不耐热的微生物。一旦已知生物负载的耐热性后,就可以确定灭菌程序,使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不大于10-6。对生物负载灭菌法而言,分离出来的最耐热的微生物应作为生物指示剂,且通常在灭菌前应对每批产品的生物负载进行检测和评估。由于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可达到同样的无菌保证程度而不需要企业自制挑战用的生物指示剂,所以生物负载灭菌法未在制药企业中广泛使用。
除过度杀灭法以外,使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或生物负载灭菌法都必须制定生物负载监控的计划,并从下列几个方面予以考虑:环境的季节变化、从配液到灭菌的时限(应包括预定的最大时限)、样品的均一性、产品批量的变化,还应测定每个容器或每升产品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根据这些数据,可建立暂时的标准作为内控标准,直至收集到其它数据后再制定最终的警戒限和行动限。生物负载监控的计划还应有明确的取样频率、取样数量、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可接受的标准。
WHO对采用过度杀灭法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药液仍然建议在灌装前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因此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或生物负载灭菌法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其药液在灌装前更应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如采用除菌过滤),这对于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了。
4结语
(1)设计心理学内涵。设计心理学是是设计师必须掌握一门理论课,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将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心理需求的方面,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设计心理学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结合消费者的消费规律来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工业设计领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其应用在现代设计领域能够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通过有效的心理表达来展现出产品设计的灵魂,实现产品设计和艺术发展的有效融合,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产品设计。(2)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设计人员可以综合应用设计心理学来满足不同群体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有效设计。在产品设计使用的过程中,工业设计人员会对不同的产品进行编码处理,之后,用户通过对产品的使用破解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密码,使之完成对产品认知的工作。工业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产品,不仅需要具备简单的操作功能,而且还需要能够在产品设计精神理念上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在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所获得的信息建立相应的用户模型。
2我国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
伴随工业制造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产品设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工业设计效果和预期发展目标之间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需求者的需求忽视,存在过多的个人印记。产品的设计没有充分了解需求者对产品性能、易理解性等方面的需求,最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比如我国工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味注重从国外引进车辆,没有结合实际国情来对汽车进行创新性设计。同时在汽车设计发展中也没有充分考虑人们自身气质、性格和汽车设计之间的关系问题。以至于设计出的外形模仿痕迹比较大,生产出来的汽车缺乏本土化特点,加上一些汽车外观、功能设计的不合理,在人们的具体操作中会降低对这类工业产品的满意度。甚至有些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味追求在产品上表现出个性化的色彩。这种标新立异的产品设计方试虽然能够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但是,产品的设计还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在设计者个人能力和素质不够强大下,是无法设计出成熟的工业产品,导致所设计出来的产品缺乏市场适应性。(2)产品从生产到投入市场反馈周期较长。反馈主要是指向用户提供信息,在信息的支持下让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操作结果等进行了解。在原有的产品还没有正式投入到相应市场中,产品设计人员就已经研究出新的产品。但是在这些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研究、信息采集等,在一些小规模的产品投入到市场进行运营的时候,产品设计人员并没有对产品的市场流通进行相应的反馈,表现在没有对产品的操作难易程度、操作失误率、是否达到到使用者社会心理预期等问题进行考量,由此无法为工业人员的后期产品的生产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3如何将设计心理学应用在产品设计中
(1)理念的转变。产品原有的设计理念是以“机械为本”,而忽略了人是使用者的基本问题。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要求,产品的设计开始注重人的感受,即产品设计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产品设计中,企业领导需要向产品设计人员灌输一种人本化的理念,即让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的设计中更加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以用户为产品设计的基本中心。要切记产品的设计不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压力。(2)结合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要求确定科学的产品设计调查方法。产品设计和大众对产品的心理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以往,大众比较关注产品的功能、质量问题。伴随社会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都得到了提升,在关注产品功能、质量的同时还更加注重产品的审美设计。针对大众用户对产品需求的这种变化,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到用户对产品的真正需求。为此,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把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但是在实际的用户需求调查研究中,遇到的阻碍因素较多,很难在真正意义上把握用户对产品的实际需求心理,加上一些用户不配合调查,用户需求调研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提升产品设计调研工作的有效性,产品的设计调研需要结合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来有区别的进行,结合用户群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调研方法,提升产品设计的针对性。(3)结合调研结果建立用户模型。通过用户调研模型的建立,提升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产品设计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对用户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结合所获取的真实数据信息来建立科学、正确、真实有效的用户模型。比如通过用户概念模型的建立,就能够帮助用户更为全面的了解产品性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提升问题解决时间。其次,产品设计人员需要认识到用户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一会影响用户模型建立的正误。为此,在进行用户需求调研的时候,相关人员要确保获取真实的用户信息,减少用户模型建立失误的可能。再次,在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分析和产品设计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发现调研工作以及产品设计工作不全面的地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变化和产品的设计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同时,产品的设计也深受设计师个人意志、思维的影响。设计师的个人思维和意志最终决定了产品呈现的效果。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产品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产品设计观念,并在产品设计中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可见,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创新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为了实现产品设计和艺术美的表达有效结合,需要相关人员结合设计心理学发展和产品设计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设计心理学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李珂,张伟社.论设计心理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115-116.
[2]陈旭.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J].机械设计,2013(03):105-106.
[3]何玉莲.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01):110-112.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6-0081-03
课程设计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进入专业阶段的重要实践课程。把课程设计教学引入实践项目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在产品设计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课程设计引入实战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实践教学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从而构建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模式,并实现教学系统、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流程的最优化。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积极倡导在规范与稳定教学及管理秩序、完善各类教学设施的基础上,积极而科学的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途径、模式;探索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实验;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应用性能力为最终目的。
将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项目的教改,对本科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的探讨符合现阶段应用型教育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检验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处在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学生都能提高,并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1 现状分析
虽然产品设计课程在全国很多院校都有开设,但教育模式和方法一直沿用和参照旧的教育模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型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使得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产品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要在教学体系中多设置实践环节。目前,许多高校产品设计都设有课程设计,但是课程设计设定的内容都是重复或罗列以往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把实战项目融入到课程设计教学中。现行的课程设计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项目安排上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现阶段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往与产品设计课程相似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较少联系具体实战项目,由于实战项目的时间节点很难与课程设计相吻合,造成实践项目不能顺利的导入课程设计当中。
2 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的了解项目流程、增加实操经验,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特色,着力于满足学生的发展意愿和应用型人材培养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主动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促进教学的整体优化,必须构建合理的、完善的、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产品设计的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的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主要从以下3方面来开展。
1)教学方面。科学论证,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2)管理方面。产品设计课程设计的系统保障;产品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小组的管理;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课后保障。
3)考核及成果保障方面。(1)完善考核制度;(2)与企业建立实战项目的长期合作;(3)课程设计的系统安排和作业题库的建设;(4)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的建设。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课程体系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因学制宜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实行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教学内容的调整问题:增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建立系统的项目文档;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和项目,做好项目分类,依难易程度为课程设计做好循序渐进的导入;与企业建立实战项目的长期合作,保证实战项目的延续性和时间的吻合;(2)课程设计安排的连贯性问题。
3 课程设计实验——家用电磁炉产品设计
3.1 课程流程设计
课程设计:家用电磁炉产品设计
课程背景:通过设计公司引入企业项目。美的集团是中国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4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以项目为导向,引入课程设计课堂中,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能够学习到家用电器产品设计的方法和产品设计流程,通过与设计公司同步进行项目开发,能够让设计公司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各阶段的监督和评审,学生能够了解到项目的流程和项目要求的指标,使学生了解企业对设计公司的要求及对产品设计的效果,同时设计公司也能得到更多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达到产学双方互利共赢。
课程项目:项目定位为2012中端电磁炉(400~600元价位段),目标为设计中端主销产品。
设计关键词:创新、优雅、简洁
课程对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10级学生,完成课程设计1的学习,缺乏真正的实践设计经验。
为了让学生可以结合项目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设计,课程计划中安排两次阶段性集体答辩:(1)学生进行产品终端市场调研后,以小组形式完成报告,在专业工作室进行分小组答辩,确定产品设计方向及产品设计定位。由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产品定位进行评估;(2)在产品设计项目完成后,由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产品完成效果及创新性进行评估。
3.2 教学方式
通过引用设计公司实际项目设计,使学生了解实际案例的设计流程、家用产品设计的方法、工作方法、家用产品设计趋势。强调设计前期的体验设计、产品需求定位、调研流程。对设计项目进行客观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对项目的设计能力,加强对实践设计的认识。
3.3 项目课程过程
1)第一阶段:分市场调研和用户体验两部分。
市场调研:按项目需求进行小组分配,教师首先对项目进行讲解分析,设定调研方向和要求,由学生设计调研问卷表,经由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调研方法及步骤为:完成调研问卷表,进行终端销售市场调研、消费用户调研、使用环境调研等,同时可以在专业市场调研网进行市场调研,由小组长根据情况计划执行并分配小组成员任务,一周时间完成调研报告。
同时教师邀请设计公司设计人员与学生进行前期沟通,对项目要求进行说明,讲解设计输入任务,对设计前期问题进行答疑,沟通设计流程。该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交流方式及把握沟通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和环境进行终端调研,并且要求学生做照片记录。通过终端市场调研,使学生了解到市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同时了解同类产品不同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各品牌产品的销售情况。
用户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导入用户体验的知识,让学生带来不同品牌的电磁炉和烹饪食材,自我体验。在实际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很多的使用体会,从而获得源自设计者自身的体验信息。这区别于单纯的依靠第三方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设计者自身的体验能为后期的设计方案提供更合理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用户体验阶段也是此次课程项目中的重点和创新之处,能够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阶段:分析调研数据,拟写调研报告书。
调研报告书包括各项调研的总结,根据总结报告拟出设计定位和设计风格定位。该阶段通过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进行指导,从设计定位、消费用户调研、使用环境调研等方面进行指导,设计公司负责该项目设计人员评审,对客观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目标市场并定位产品方向。从目标消费人群、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分类、外观、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等全方位的定位产品,确定设计创新思路。
调研报告拟写内容项包括:产品介绍(介绍,工作原理)、产品分析(分类,外观,材料,结构,人机)、市场分析、用户研究、总结等。小组根据本组项目情况可适当增减组合。
3)第三阶段:设计方案草图阶段。
对调研报告书的设计定位进行分析,得到具体的设计方向。学生根据目标消费人群、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分类、外观、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等完成设计方案草图。设计方案草图是设计师零碎的设计概念最初的设计表现,可帮助设计师展开不同的设计思路,通过这些可能性概念,设计师逐步发展、淘汰一些设计,逐渐成熟自己的构思,最终将它变成现实。设计师通过设计方案草图实现与其他设计师、与客户的有效沟通。
此阶段根据客户提出的设计需求,公司设计师对产品进行了设计思维发散,包括整体形态的创新、人机舒适度的研究、流行趋势的分析等,得出初步草图结果。通过本轮草图提案,意在获取客户对草图方案的尺寸、色彩、制造工艺、人机舒适度等方面的意见,进而做出下一步修改。细节部分的完善将在后续的设计中进行。
4)第四阶段:2D线框图和3D效果图。
前期的设计方案草图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设计目标,电脑辅助设计则是方案的数据化呈现方式。效果图设计的主要功能为将平面图纸三维化、仿真化,通过高仿真的制作,来检查设计方案的细微瑕疵或进行项目方案修改的推敲。因此效果图是设计表现的方法之一,明确这个基本功能后该阶段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完成以下能力目标:(1)能依据设计草图创意设计绘制,实现产品局部与整体间的协调;(2)能合理布局三视图,2D线框图符合家用产品的人机工程需求;(3)能对2D线框图进行修改细化,能依据2D线框图建立3D模型;(4)能延续设计理念优化3D模型,符合草图设计创意;(5)能合理应用图形语言的方法,对产品概念作直观表达;(6)能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赋予产品材质和色彩;(7)能正确标注家用产品的尺寸、结构与生产工艺;(8)能根据三维模型完成安防产品三视图的输出。
5)第五阶段:项目答辩、细节调整。
以演讲的方式完成产品设计项目效果图展示,各小组分别陈述方案,由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评估,项目小组间互评。该阶段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设计项目的总结能力。由教师组织设计公司总监进行现场答辩,每进行完一组后进行点评,最后课后再调整。
4 结论与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获得了全院上下的大力支持,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了基础。同时,各教学部门、各教研室、辅导员等也对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的变化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受益对象涉及到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所有学生及相关教师,甚至可以为国内其他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相关课程体系及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
课程项目结束,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演练和设计进行总结,为今后针对家用电器项目的设计积累了专业基础,提升了对家电行业的深入了解,并体验了实践项目设计的流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和学习设计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恰安,博赫尔.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设计心理学对于把握消费者心理,可以推动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产生,进而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1]。本文将综合分析设计心理学与产品设计,探索设计心理学应如何高效应用到产品设计之中。
1设计心理学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设计心理学包含了心理学诸多的基础知识与原则。对于任何设计或者实践活动而言,人都是第一要素,对于设计心理学而言也同样如此,人的心理与需求就是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例如,格式塔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等等。故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所涉及的基础心理学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合理地甄别与选择,更好地把设计需求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设计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消费者的需求,在其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消费者的基本信息做一个较为细致地了解,并基于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建模。其次,设计心理学还需要对被研究者的使用过程进行研究,对被研究者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再者,为了能够对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实现进步升级,还需要对用户的评价反馈进行分析,因为用户的反馈与评价是对设计的肯定或考核。最后,设计心理学还需要研究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审美以及产品的各种使用环境。而作为产品设计师也只有在综合考量了以上几种因素的条件下,才能设计出更加出色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机理
通过在心理学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能够简单表示人们的购买过程,即S—O—R,其中S表示受到刺激,O表示信息处理,R表示做出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通过感官来接受相关产品信息的刺激,然后在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形成相关的形象或判断,最后在指导其自身作出是否购买的反应。在这一模型中,认识与意向这两个因素主导了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其中的认识过程,主要包含人的思维、知觉以及感觉,这里主要是指人对于产品的认识,都是从大脑对于产品的感知开始的,然后才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形成初步认识。而对于意向过程而言,其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注意以及意志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感是指行为人对于产品态度的反应,注意是指行为人对于产品的指向性或集中性,而意志是指人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2]。然而从心理活动发展到现实的交易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即需求――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为动机对行为进行支配,而需求将直接影响动机产生。需求是指行为人对于某特定目标的欲望,这属于心理的范畴,需求为行为的产生提供动力。故此,在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应当对人的感觉、意识和思维进行研究,还应当重视对行为人需求心理的分析研究。所谓人的心理活动,就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反映,将现代心理学的优秀研究成果应用到产品设计当中,就能够让产品更加适应人的心理需求。但是,作为消费者的心理,不是简单地反应,而是交织着复杂的情感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人的审美观以及心理活动是历史发展的,会随着时间与条件的变化而转移。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人们的求新意识也日益突显,致使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呈现日趋多元的趋势,再加上当前市场上各种促销方式的产生,导致了市场竞争日渐趋于白热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各大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抓准消费者的心理。而适应消费者的心理不应当仅从促销商品出发,还应当充分考虑所设计的商品的适销性。所谓产品的审美功能,就是指产品通过其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以此来唤醒消费者的审美感受,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3]。这种功能是基于人的情感以及情绪的,是一种精神功能。审美感受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要依赖产品的外观的形态、质感以及色彩等因素。作为产品,其外在形式是先于功能传达到人脑之中的,消费者通过视觉对产品的外在形式进行反应,从而引发心理的感受。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有其应有的使用价值,也要有美的形式,以此来让消费者通过视觉唤醒对于产品的美感,从而产生愉悦的心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故此,在产品设计阶段,设计者必须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做细致地分析研究,通过应用诸如色彩与比例、对比与呼应以及重点与主次等法则,设计出更加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总之,产品设计师应当对设计心理学做充分地研究,重点关注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各种心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用现代工艺手段,设计出实用性强、外观又好的优秀产品。
3当前我国产品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产品设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但是就当前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在产品设计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设计效果不佳,预期发展目标达不到等,具体如下:
3.1对消费者的需求不够重视
当前,我国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个人印记,对于消费者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性能以及审美的需求,从而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群众的需求。例如,我国工业汽车行业的发展初期就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通常都是注重对国外车辆的引进。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汽车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也很少将人们的性格、审美以及偏好等因素与汽车设计结合起来[4]。从而导致设计出来的汽车严重缺乏创新性,模仿的痕迹十分明显,本土化的特点却又十分不足,进而致使人们对于这类工业产品的满意程度一直不够。再者,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过度地追求创新发展,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标新立异,表现出过分独特的色彩,但是这类标新立异的设计由于缺少科学的市场调研,再加上设计师个人能力的不足,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3.2缺乏必要的反馈与信息支持
所谓反馈,其内涵就是对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基于信息支持,让用户提前了解关于产品的使用以及操作结果等方面的信息。通常情况下,产品设计人员在研究出新一代的产品的时候,上一代的产品可能还未完全投入到相应的市场中。但是就这部分产品而言,其研发或者设计过程必然缺少充足的市场调查研究。而当一小部分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产品设计人员通常也不会对产品的市场流通做必要的反馈工作,具体表现为缺少对产品的操作顺畅程度、操作失误率以及是否符合消费者的真切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致使其难以对后期加工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4设计心理学应用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4.1转变设计理念
传统的设计理念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故此应当被更加科学的设计理念取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关注人的感受,并以设计心理学的要求为基础,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有鉴于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当自觉向设计人员传输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以为了用户需求而设计作为基本出发点。
4.2应用科学的产品设计调查方法
以往人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较多的关注点都在产品的质量以及功能之上。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无论是审美水平,还是审美需求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会关注产品的质量与功能,还会对产品的审美设计做一定的考究。对此,需要设计人员综合全面地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真正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设计[5]。但是在实际的用户需求调查研究中,容易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受调查用户不愿意配合等情况。针对此问题,就需要在产品设计的实际调研中,依据不同用户的特点进行区别调研,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调研方法,为提高产品设计的市场适应性打下坚实基础。
4.3建立建成科学的用户模型
(辽东学院,丹东 118003)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ng 118003,China)
摘要: 本文以产品设计为载体,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进行探讨。
Abstract: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product design.
关键词: 产品设计 科研训练模式
Key words: product design;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02-02
1研究背景
产品设计结合了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学科,是研究人――产品――环境――社会等关系的一个复合型学科,产品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企业的竞争既是价格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又是设计的竞争,设计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中国产品设计落后于很多国家,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的品设计教学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与设计实践相脱节,缺乏相关的研究,没有一整套的科研训练体系,导致学生毕业后设计能力不足。
产品设计为载体,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企业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资源,培育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设计项目,通过“设计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设计能力,对提升教师、学校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
本科科研训练的开展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清华大学在考察了MIT的UROP计划后,在已有的机械、电子、结构、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了SRT计划,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科研训练计划,SRT在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前沿,从而培养科研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以实现从单纯“教学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
华中科技大学点团队项目:该团队以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为首要目标,强调“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重。由导师全程负责、真实科研项目牵引、该团队系统地提出并实践了“目标英才式、指导开放式、培养递进式、管理竞争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了一种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理念。
2研究目标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资源,以产品设计为载体,建立学生合作团队和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系列设计课题,多学科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对产品的体验设计、思维训练、头脑风暴等方法,构建一套基于产品设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新模式。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进行科研训练模式的研究。
3研究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是:一个模式,三个建设
3.1 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
3.2 学生合作团队的建设组成多变性的产品设计团队,发挥不同专业之间发挥异花授粉的功能。其中包括产品设计、艺术设计、机械、电子、化工、管理等专业。
3.3 课题建设教师课题;企业课题;学生开发的课题。
3.4 基于产品设计的科研训练模式的构建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进行科研训练模式的研究。建立学生合作团队和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系列设计课题,多学科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基于产品设计的科研训练模式。
4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确定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通过调研及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地方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组建学生团队(多学科)和指导教师队伍,确定设计课题,进行基于产品设计的科研训练模式的研究,最终完成一套适用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模式。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集理、工、经济、艺术设计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学科覆盖面广。各专业特点不同,如艺术设计类(包括产品设计)学生,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但理性思维较差;理工科学生,理论知识及目的性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经济类专业学生具备市场分析调研能力和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综合各专业学生特点,组建科研训练团队,发挥不同专业之间发挥异花授粉的功能,学科交叉渗透,背景借鉴,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产品设计为载体,由企业、学生、教师共同开发产品设计课题,建立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双师制,建立科研训练模式,通过“设计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
4.1 团队合作学生团队从人性化、造型设计、工程和心理等不同视角来关照顾客,将对消费者的研究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极好的结合在一起,确定产品的适用人群,确定产品的功能,产品价值分析,完成设计产品调研分析。
4.2 体验设计深入调研相关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并要求客户一同参与顾客的研究、分析、结论,从而得出解决方案。
4.3 头脑风暴对资料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确定产品结构、材料,最后根据调研资料及用户的心理分析,将最好的想法整合起来建立模型。在教师指导下,从功能、结构、外观等方面进行确定,完成产品设计。
4.4 案例分析法、资料分析法
5可操作的建议设想及实施步骤(如图1)
6结语
团队合作、体验设计、思维训练、头脑风暴等方法,构建一套基于产品设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新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设计项目,及早了解社会实际,锻炼实际才干,是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高校和企业界相互合作,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新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