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儿童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1 15:30: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育儿童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儿童的方法

篇1

(一)孤残儿童福利和特教机构管理还没有放开,未走向市场,实现社会化。目前各级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直管直办的带有福利性收养和扶质的孤残儿童单位与特教机构,是国家与地方财政经费投入的主体,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出台“国有民营”、“民办公助”的相应政策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对特教机构在管理上还没有走向市场,实现社会化。辽宁省所辖区域内在这方面的发展指数几乎为零。即使目前对一部分孤残儿童由国办福利机构依照现行政策法规予以实行了家庭寄养(即养育),但实际上还是以养护为主要目的。

(二)在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服务上,还未能如愿承担起对他们教育服务的责任,实现思想的教育效果。据调查掌握,大多数儿童福利院把孤残儿童的抚养放在了整体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把其治疗与康复放在了第二位,把早期教育工作放在了末位,这显而易见地忽视了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寄养在社会家庭中的孤残儿童,被协议委托寄养的家庭更是把抚养视为首要任务,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养、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工作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养育儿童的专业技术培训,在用人上没有从制度上吸纳有知识的专业人才。从孤残儿童早期教育的角度上看,总体上还没走出“以养、治为主,以教育辅”的传统范围和惯方式,更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从服务理念上仅满足于能够使孤残儿童“小有所养”、“小有所医”的现状,且忽视了“小有所教”、“小有所为”,致使养育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孤残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与自身发展工作滞后,其智力、技能不能得到客观有效地开发。

(四)社会对孤残儿童关注不够,没有形成规模,仅流于形式。

二、孤残儿童早期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改进和完善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多种模式的孤残儿童福利机构,提供促进其发展的激励机制与宽松政策环境。

首先,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从儿童福利行业以外的角度上去审视。在政府主导、国办示范、民办公助的大前提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即民政部门,协调财政、税务、工商和教育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国有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如相似于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等孤残儿童养育模式,激励其社会民间组织机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和国办儿童福利机构的深化改革的优惠政策。二是从民政部门的内部视角上看,需要民间组织、社区建设和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三个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从儿童养育组织体系、福利事务的指导、场所的建设方面,联合制定出台孤残儿童养育的社会福利支持政策,特别强调的是还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孤残儿童教育的行业标准,其中儿童早期教育的标准更需详尽与量化,以利于行业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其次,是在民间组织、社会福利和场所选择与建设等方面,要尽快制定出台有利于刺激和鼓励社会民间举办孤残儿童养育机构的政策。一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要强化对种类不同性质的儿童福利机构的政策性引导、监督和检查工作。二是在财政支持上,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支持政策,为儿童养育工作搭建“绿色”平台。三是在社区内选择所需场所与建设方面,也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不但要明确所需场所的布局、面积、结构和质量标准,而且还要详尽规定机构内部的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社工人员专业资格等量化标准。

(二)提高对孤残儿童教育工作的认识,强化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体方面;二是良好性格方面;三是智力开发。各级、各类儿童福利机构要把对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列入日常管理、服务始终,编制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的具体内容,量化标准。其次,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对职工职业技术培训工作,请业内“专家”或“学者”举办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短期培训班,同时建立起符合专业工作的培训制度,根据需要编制培训方案和培训模式。

(三)在孤残儿童养育服务中,应注重其早期教育,从而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与智力开发。

1、注重把握孤残儿童启蒙教育的环节。无论是在“院舍”集中供养的,还是进入社会家庭寄养的,无论是残疾的,还是健康的,可采取分班,因人施教,也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启发式教育,并做好对每个孩子教育进展情况的跟踪记录。培养教育他们相互爱护,注意培养他们勇于吃苦精神,培养生活处理能力。

2、注重把握孤残儿童适应社会的引导教育环节。一是组织儿童走出院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认知上感悟社会新鲜事物对他们的影响与启迪;二是有组织地与院共建单位进行联谊活动。把院外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请进来,让孤残儿童和他们共同生活、学习、玩耍、交流感情、自然相处,使其在客观上最大程度地“汲取社会营养”,对社会有一个初放型的认识与适应。

3、注重把握对孤残儿童技能、特长和心理品行的培养教育。根据孤残儿童的年龄结构、残疾程度、智商的高低、兴趣和爱好,可采取分班、分类进行文化教育,开展心理辅导。

篇2

宽容与纵容一字只差,但意义和后果截然不同。从语境的角度讲:宽容是褒义词,而纵容是贬义词。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宽容是对方的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偶然出现的失误,对这种行为采取理解、忍让和善意性的容忍,使对方得到心理的宽慰,在今后不再出现同样的失误。这是一种心胸豁达、情操高雅的表现。而纵容是对一种错误的行为无原则的谦让,使这种错误没有得到及时而彻底的纠正,让错误的行为肆意的蔓延,酿成严重的后果,最后难以收拾。

造成对某种错误的行为进行纵容的原因大约有两种:一种是故意的,明知是错的,他就是不制止,任其发展,希望酿成严重的后果,这种人心怀叵测,但毕竟是极少数。而无意的确实大多数,他们对宽容和纵容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对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纵容,他们混淆不知,甚至颠倒,他们吃了自己的苦,但又找不原因,反而把责任推给别人,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现象相当的普遍,应该给予足够充分的关注。

试举一例:班上有个叫__的三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和成绩都不好,家长也非常着急,请老师加强教育。我仔细地观察__,学习习惯的确差,简单地讲,做作业时经常少学习用品。不是少了铅笔就是差了橡皮,开始我让别的学生借给他,但是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班级的组织纪律。我并且告诉他,下次如果在这样,我不会让别的同学借给他,同时也通知他的家长,要把孩子的学习用品准备好,否则老师会采取措施。遗憾的是,我的话对学生和家长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__的习惯依然故我——写作业时,少了铅笔。我绝不会容忍,不容许任何一个学生借给他,而且下课也不行借。__的作业无法完成,在放学时留了下来,通知家长把文具备全送到学校。家长硬着头皮来了,冲突和指责也随之而来。家长指责我没有爱心,对学生一点宽容心也没有,小题大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心中的感慨颇多:孩子是无辜的,但是家长你究竟如何配合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呢?孩子有错在所难免,关键的问题是家长对于教育上的认识错误又有谁去纠正呢?家长混淆了宽容与纵容之间的概念,从而造成教育的失败。退一步讲,孩子第一次少学习用品,那是处于偶然,那么情有可原,家长同时就要引起高度的警觉,防止再犯。但是,多次这样,作为有责任心的老师,绝不能容忍他继续这样,否则就是纵容他这些不良的习惯蔓延。遗憾的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起了反作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的关注和警觉。

孩子的年龄小,认识模糊,各种习惯、能力都处于发轫阶段,作为家长和老师,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研究孩子,同时也要加强学习,对有些观念、观点一定要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了解,以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是错误,误了孩子还不知道,那才真正的悲哀!

观察、思考、学习,对于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教师和家长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千万不得松懈大意。

篇3

【中图分类号】G652;G6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教育列为五大领域之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学会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创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时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引导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创新,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专业能力建构,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优化课程效果

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渴望表达、追求健康运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内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到儿童健康活动之中。例如,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中,一些W生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内容把握不好,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懒惰等特点,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各方面的懒惰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儿童健康素养。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创新合作课程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体学习和课外个人预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先学后教。每一章节由学生先行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课堂教学在保证课堂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现场观摩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试教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适时适度的生成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们采用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倡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成果,广泛开展各类儿童健康实践活动。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编创小型的儿童健康童话歌剧、儿童健康童话故事、幼儿舞蹈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儿童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的原始面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结语

全面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篇4

1、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 .1幼儿钢琴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人才的培养必须靠素质教育实现。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够全面发展,那么音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着的。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在心理方面接受极大训练。没有一个好的心理能力,企图有一个好的音乐表现能力是不可能的。

1.2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虽然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喜爱和练习的乐器之一。中国儿童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钢琴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钢琴教育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国题材的钢琴作品。而这个时期,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尚属薄弱,专业院校数量少,家庭中更是少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学习钢琴。“钢琴热”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育新园地,为儿童钢琴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大大地促进了儿童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

1.3 幼儿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钢琴教育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急于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钢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学钢琴幼儿数量的增多必将对幼儿钢琴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出严峻的考验。学钢琴的孩子数量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培养一个专业教师所需的时间,哪怕是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马上成为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钢琴教育的强烈热爱,但在如今的中国这样的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教育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

2.幼儿家长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在儿童钢琴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些家长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要求孩子不停地参加考级来检验孩子的学习程度。但他们不知道,钢琴教育应该属于素质审美教育的范畴,学习钢琴应该是怡情悦性的,应该是一种享受,但一些家长把钢琴教育和文化教育画成了等号,遵循了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的违背了幼儿钢琴教育的初衷。

3.专业的幼儿钢琴教材不够规范

在幼儿钢琴启蒙教材中,外国作品较多,而中国作品较少。即使有一些适合儿童的中国作品,教材也缺乏系统性,缺乏时代的特色。

2、国内外儿童钢琴教育的比较

2.1 教育观念的比较

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

1.国内的教学观念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质教育,钢琴教育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改进。(1)由一味的追求基本技能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观念。(2)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3)由过去的拿来主义转变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观念。

2.国外的教学观念

由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出的先进的教学法影响着钢琴教育理念的更新。如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从人本理念出发”,希望学生通过参与而体验音乐的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培养其节奏感,使其身心和谐发展,感情更臻敏锐细腻”他希望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2 教学方法的比较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1.国内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国内,在一节钢琴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授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学生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说教和学生的勤奋练习,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不灵活性。

2.国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勤奋的训练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启蒙阶段的教学方法国内国外还是有区别的。国外在启蒙阶段比较推崇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即利用行进式运动的游戏,并采用各种打击乐器来培养节奏感,利用歌唱培养旋律感,而非通过具体的乐曲演奏来练习节奏感和旋律感。用多变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琴的兴趣。

3、儿童钢琴教学方法的创新

3.1钢琴教学创新方法的意义

儿童钢琴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能够打破我国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提出新型的教学方法。只有创新才能完成幼儿钢琴的教学目标,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

1.促进儿童创新素质的养成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儿童创新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环境和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有趣教学情境,以儿童为教学主体,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儿童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的创新意识就可以逐渐的养成,并开始进行创新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能力和个性逐渐的被激发,最终养成创新素质。

2.实现儿童钢琴教学的艺术潜能开发

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创新中,从教材上来看,首先使儿童在视觉上得到审美的享受随之对钢琴的学习产生兴趣,而后又发展到对音乐产生审美;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比喻的方式开发儿童的想象潜能,打下创新基础,从而开发了其创新的潜能。可见,儿童钢琴教学的创新充能够实现儿童审美潜能、想象潜能、创新潜能等艺术潜能的开发。

3.2儿童钢琴教学创新方法的实施建议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 我们必须把照钢琴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去找到合适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创新是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从人的发展要求来看,创新是人价值实现最高体现,它推动着人从现有的生命水平向着更高的生命水平发展,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研究势必会引领我国儿童钢琴教学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2.1 教学方法多样性

幼儿阶段人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特定阶段。“好动、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特征。这就需要使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知识点就需变方式去讲解。例如在《只做我自己》在这首乐曲中,学生需掌握切分节奏型、音乐的理解等等,我们试图用分解的方法去讲解:(1)分解乐曲的部分,能唱的地方唱,能弹的地方弹。这样的方法就是老师选择这首乐曲较难的切分音部分,通过先教唱歌开始,然后再教学生这首乐曲的其它部分来演奏。这个时期,学生己能通过唱和弹的配合完成整首乐曲,自己可以感受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只有把情感交融到歌曲中,才能很好的完成乐曲最后的弹奏部分。相信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愿望听到自己演奏的整首乐曲。这样既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又达到了教学效果。(2)分解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分解音乐要素。如培养乐感、练习节奏、读谱认音等等。所以在实际钢琴教学中,分层次的教学练习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3.2.2 教学方法的互动性

幼儿对父母尤其是对妈妈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妈妈在,他们就会觉着安心、有安全感,从而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但有时妈妈常常因为想帮助孩子却无从下手而适得其反。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让妈妈们都有事可做,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了。所以,老师如果给妈妈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当然,妈妈的参与,也会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有小朋友演奏,老师加以简单的伴奏,妈妈帮助指谱,扮演指挥的角色。一首简单的乐曲就可以表演的有声有色了。这样不仅孩子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钢琴带来的乐趣,妈妈们也体会到了天伦之乐,减轻平时工作中的压力。

3.2.3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并且多半是机械式的灌输,而在当今社会,怎样更好的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了创新课题。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儿童的基本功及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许多儿童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时,更喜欢弹奏自己喜欢风格的乐曲,尽管编配的和声及伴奏音型常常与歌曲有吻合,但是仍然很有兴趣,潜移默化的激发创造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只是单方面让孩子进行技术技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将钢琴基本弹奏技能的学习与歌曲即兴伴奏学习相结合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本文首先剖析了钢琴幼儿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国内外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提出了一些当前适合我国幼儿钢琴教学的创新方法,希望对我国的钢琴幼儿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同时希望广大的钢琴幼儿教师在平常额度教学中勤于总结,探索出适合我国钢琴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斐岚. 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 周广仁. 钢琴演奏基础训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李民、周海宏、李倩著.儿童钢琴学习指南[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