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1 15:30: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育儿童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孤残儿童福利和特教机构管理还没有放开,未走向市场,实现社会化。目前各级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直管直办的带有福利性收养和扶质的孤残儿童单位与特教机构,是国家与地方财政经费投入的主体,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出台“国有民营”、“民办公助”的相应政策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对特教机构在管理上还没有走向市场,实现社会化。辽宁省所辖区域内在这方面的发展指数几乎为零。即使目前对一部分孤残儿童由国办福利机构依照现行政策法规予以实行了家庭寄养(即养育),但实际上还是以养护为主要目的。
(二)在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服务上,还未能如愿承担起对他们教育服务的责任,实现思想的教育效果。据调查掌握,大多数儿童福利院把孤残儿童的抚养放在了整体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把其治疗与康复放在了第二位,把早期教育工作放在了末位,这显而易见地忽视了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寄养在社会家庭中的孤残儿童,被协议委托寄养的家庭更是把抚养视为首要任务,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养、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工作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养育儿童的专业技术培训,在用人上没有从制度上吸纳有知识的专业人才。从孤残儿童早期教育的角度上看,总体上还没走出“以养、治为主,以教育辅”的传统范围和惯方式,更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从服务理念上仅满足于能够使孤残儿童“小有所养”、“小有所医”的现状,且忽视了“小有所教”、“小有所为”,致使养育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孤残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与自身发展工作滞后,其智力、技能不能得到客观有效地开发。
(四)社会对孤残儿童关注不够,没有形成规模,仅流于形式。
二、孤残儿童早期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改进和完善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多种模式的孤残儿童福利机构,提供促进其发展的激励机制与宽松政策环境。
首先,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从儿童福利行业以外的角度上去审视。在政府主导、国办示范、民办公助的大前提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即民政部门,协调财政、税务、工商和教育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国有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如相似于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等孤残儿童养育模式,激励其社会民间组织机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和国办儿童福利机构的深化改革的优惠政策。二是从民政部门的内部视角上看,需要民间组织、社区建设和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三个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从儿童养育组织体系、福利事务的指导、场所的建设方面,联合制定出台孤残儿童养育的社会福利支持政策,特别强调的是还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孤残儿童教育的行业标准,其中儿童早期教育的标准更需详尽与量化,以利于行业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其次,是在民间组织、社会福利和场所选择与建设等方面,要尽快制定出台有利于刺激和鼓励社会民间举办孤残儿童养育机构的政策。一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要强化对种类不同性质的儿童福利机构的政策性引导、监督和检查工作。二是在财政支持上,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支持政策,为儿童养育工作搭建“绿色”平台。三是在社区内选择所需场所与建设方面,也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不但要明确所需场所的布局、面积、结构和质量标准,而且还要详尽规定机构内部的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社工人员专业资格等量化标准。
(二)提高对孤残儿童教育工作的认识,强化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体方面;二是良好性格方面;三是智力开发。各级、各类儿童福利机构要把对孤残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列入日常管理、服务始终,编制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的具体内容,量化标准。其次,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对职工职业技术培训工作,请业内“专家”或“学者”举办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短期培训班,同时建立起符合专业工作的培训制度,根据需要编制培训方案和培训模式。
(三)在孤残儿童养育服务中,应注重其早期教育,从而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与智力开发。
1、注重把握孤残儿童启蒙教育的环节。无论是在“院舍”集中供养的,还是进入社会家庭寄养的,无论是残疾的,还是健康的,可采取分班,因人施教,也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启发式教育,并做好对每个孩子教育进展情况的跟踪记录。培养教育他们相互爱护,注意培养他们勇于吃苦精神,培养生活处理能力。
2、注重把握孤残儿童适应社会的引导教育环节。一是组织儿童走出院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认知上感悟社会新鲜事物对他们的影响与启迪;二是有组织地与院共建单位进行联谊活动。把院外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请进来,让孤残儿童和他们共同生活、学习、玩耍、交流感情、自然相处,使其在客观上最大程度地“汲取社会营养”,对社会有一个初放型的认识与适应。
3、注重把握对孤残儿童技能、特长和心理品行的培养教育。根据孤残儿童的年龄结构、残疾程度、智商的高低、兴趣和爱好,可采取分班、分类进行文化教育,开展心理辅导。
宽容与纵容一字只差,但意义和后果截然不同。从语境的角度讲:宽容是褒义词,而纵容是贬义词。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宽容是对方的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偶然出现的失误,对这种行为采取理解、忍让和善意性的容忍,使对方得到心理的宽慰,在今后不再出现同样的失误。这是一种心胸豁达、情操高雅的表现。而纵容是对一种错误的行为无原则的谦让,使这种错误没有得到及时而彻底的纠正,让错误的行为肆意的蔓延,酿成严重的后果,最后难以收拾。
造成对某种错误的行为进行纵容的原因大约有两种:一种是故意的,明知是错的,他就是不制止,任其发展,希望酿成严重的后果,这种人心怀叵测,但毕竟是极少数。而无意的确实大多数,他们对宽容和纵容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对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纵容,他们混淆不知,甚至颠倒,他们吃了自己的苦,但又找不原因,反而把责任推给别人,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现象相当的普遍,应该给予足够充分的关注。
试举一例:班上有个叫__的三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和成绩都不好,家长也非常着急,请老师加强教育。我仔细地观察__,学习习惯的确差,简单地讲,做作业时经常少学习用品。不是少了铅笔就是差了橡皮,开始我让别的学生借给他,但是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班级的组织纪律。我并且告诉他,下次如果在这样,我不会让别的同学借给他,同时也通知他的家长,要把孩子的学习用品准备好,否则老师会采取措施。遗憾的是,我的话对学生和家长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__的习惯依然故我——写作业时,少了铅笔。我绝不会容忍,不容许任何一个学生借给他,而且下课也不行借。__的作业无法完成,在放学时留了下来,通知家长把文具备全送到学校。家长硬着头皮来了,冲突和指责也随之而来。家长指责我没有爱心,对学生一点宽容心也没有,小题大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心中的感慨颇多:孩子是无辜的,但是家长你究竟如何配合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呢?孩子有错在所难免,关键的问题是家长对于教育上的认识错误又有谁去纠正呢?家长混淆了宽容与纵容之间的概念,从而造成教育的失败。退一步讲,孩子第一次少学习用品,那是处于偶然,那么情有可原,家长同时就要引起高度的警觉,防止再犯。但是,多次这样,作为有责任心的老师,绝不能容忍他继续这样,否则就是纵容他这些不良的习惯蔓延。遗憾的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起了反作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的关注和警觉。
孩子的年龄小,认识模糊,各种习惯、能力都处于发轫阶段,作为家长和老师,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研究孩子,同时也要加强学习,对有些观念、观点一定要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了解,以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是错误,误了孩子还不知道,那才真正的悲哀!
观察、思考、学习,对于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教师和家长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千万不得松懈大意。
【中图分类号】G652;G6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教育列为五大领域之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学会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创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时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引导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创新,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专业能力建构,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优化课程效果
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渴望表达、追求健康运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内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到儿童健康活动之中。例如,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中,一些W生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内容把握不好,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懒惰等特点,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各方面的懒惰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儿童健康素养。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创新合作课程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体学习和课外个人预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先学后教。每一章节由学生先行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课堂教学在保证课堂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现场观摩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试教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适时适度的生成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们采用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倡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成果,广泛开展各类儿童健康实践活动。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编创小型的儿童健康童话歌剧、儿童健康童话故事、幼儿舞蹈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儿童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的原始面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结语
全面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1、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 .1幼儿钢琴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人才的培养必须靠素质教育实现。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够全面发展,那么音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着的。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在心理方面接受极大训练。没有一个好的心理能力,企图有一个好的音乐表现能力是不可能的。
1.2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虽然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喜爱和练习的乐器之一。中国儿童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钢琴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钢琴教育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国题材的钢琴作品。而这个时期,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尚属薄弱,专业院校数量少,家庭中更是少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学习钢琴。“钢琴热”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育新园地,为儿童钢琴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大大地促进了儿童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
1.3 幼儿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钢琴教育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急于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钢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学钢琴幼儿数量的增多必将对幼儿钢琴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出严峻的考验。学钢琴的孩子数量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培养一个专业教师所需的时间,哪怕是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马上成为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钢琴教育的强烈热爱,但在如今的中国这样的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教育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
2.幼儿家长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在儿童钢琴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些家长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要求孩子不停地参加考级来检验孩子的学习程度。但他们不知道,钢琴教育应该属于素质审美教育的范畴,学习钢琴应该是怡情悦性的,应该是一种享受,但一些家长把钢琴教育和文化教育画成了等号,遵循了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的违背了幼儿钢琴教育的初衷。
3.专业的幼儿钢琴教材不够规范
在幼儿钢琴启蒙教材中,外国作品较多,而中国作品较少。即使有一些适合儿童的中国作品,教材也缺乏系统性,缺乏时代的特色。
2、国内外儿童钢琴教育的比较
2.1 教育观念的比较
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
1.国内的教学观念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质教育,钢琴教育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改进。(1)由一味的追求基本技能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观念。(2)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3)由过去的拿来主义转变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观念。
2.国外的教学观念
由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出的先进的教学法影响着钢琴教育理念的更新。如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从人本理念出发”,希望学生通过参与而体验音乐的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培养其节奏感,使其身心和谐发展,感情更臻敏锐细腻”他希望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2 教学方法的比较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1.国内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国内,在一节钢琴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授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学生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说教和学生的勤奋练习,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不灵活性。
2.国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勤奋的训练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启蒙阶段的教学方法国内国外还是有区别的。国外在启蒙阶段比较推崇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即利用行进式运动的游戏,并采用各种打击乐器来培养节奏感,利用歌唱培养旋律感,而非通过具体的乐曲演奏来练习节奏感和旋律感。用多变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琴的兴趣。
3、儿童钢琴教学方法的创新
3.1钢琴教学创新方法的意义
儿童钢琴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能够打破我国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提出新型的教学方法。只有创新才能完成幼儿钢琴的教学目标,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
1.促进儿童创新素质的养成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儿童创新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环境和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有趣教学情境,以儿童为教学主体,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儿童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的创新意识就可以逐渐的养成,并开始进行创新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能力和个性逐渐的被激发,最终养成创新素质。
2.实现儿童钢琴教学的艺术潜能开发
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创新中,从教材上来看,首先使儿童在视觉上得到审美的享受随之对钢琴的学习产生兴趣,而后又发展到对音乐产生审美;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比喻的方式开发儿童的想象潜能,打下创新基础,从而开发了其创新的潜能。可见,儿童钢琴教学的创新充能够实现儿童审美潜能、想象潜能、创新潜能等艺术潜能的开发。
3.2儿童钢琴教学创新方法的实施建议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 我们必须把照钢琴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去找到合适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创新是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从人的发展要求来看,创新是人价值实现最高体现,它推动着人从现有的生命水平向着更高的生命水平发展,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研究势必会引领我国儿童钢琴教学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2.1 教学方法多样性
幼儿阶段人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特定阶段。“好动、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特征。这就需要使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知识点就需变方式去讲解。例如在《只做我自己》在这首乐曲中,学生需掌握切分节奏型、音乐的理解等等,我们试图用分解的方法去讲解:(1)分解乐曲的部分,能唱的地方唱,能弹的地方弹。这样的方法就是老师选择这首乐曲较难的切分音部分,通过先教唱歌开始,然后再教学生这首乐曲的其它部分来演奏。这个时期,学生己能通过唱和弹的配合完成整首乐曲,自己可以感受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只有把情感交融到歌曲中,才能很好的完成乐曲最后的弹奏部分。相信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愿望听到自己演奏的整首乐曲。这样既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又达到了教学效果。(2)分解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分解音乐要素。如培养乐感、练习节奏、读谱认音等等。所以在实际钢琴教学中,分层次的教学练习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3.2.2 教学方法的互动性
幼儿对父母尤其是对妈妈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妈妈在,他们就会觉着安心、有安全感,从而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但有时妈妈常常因为想帮助孩子却无从下手而适得其反。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让妈妈们都有事可做,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了。所以,老师如果给妈妈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当然,妈妈的参与,也会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有小朋友演奏,老师加以简单的伴奏,妈妈帮助指谱,扮演指挥的角色。一首简单的乐曲就可以表演的有声有色了。这样不仅孩子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钢琴带来的乐趣,妈妈们也体会到了天伦之乐,减轻平时工作中的压力。
3.2.3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并且多半是机械式的灌输,而在当今社会,怎样更好的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了创新课题。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儿童的基本功及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许多儿童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时,更喜欢弹奏自己喜欢风格的乐曲,尽管编配的和声及伴奏音型常常与歌曲有吻合,但是仍然很有兴趣,潜移默化的激发创造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只是单方面让孩子进行技术技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将钢琴基本弹奏技能的学习与歌曲即兴伴奏学习相结合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本文首先剖析了钢琴幼儿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国内外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提出了一些当前适合我国幼儿钢琴教学的创新方法,希望对我国的钢琴幼儿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同时希望广大的钢琴幼儿教师在平常额度教学中勤于总结,探索出适合我国钢琴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斐岚. 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 周广仁. 钢琴演奏基础训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李民、周海宏、李倩著.儿童钢琴学习指南[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二、教育目的
队员通过自我教育和中队自治积极开展“小主人”活动,这让队员的思维从内省到内化再到内驱,逐步实现培养自我能力,自我锻炼实现自我教育管理,达到自我发展。
三、教育意义
所谓队员自我管理是指小队员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中队、小队、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实行队员自我管理是基本要求
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中队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队员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二)引导队员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引导队员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队员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引导队员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中队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队员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方法和途径
少先队员们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具有精力充沛、喜动好奇,缺乏经验和自制力、思想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队员,尤为依赖老师,但是他们又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为队员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为了让队员做到自主,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自主教育,激发队员内驱力
少先队活动的核心在于育“德”,在于唤醒队员们内心深处潜在的自觉意识,“自主教育”激发了队员自我教育的内驱力。
1.中队自治,使小主人岗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中队自治”是我校在“生态教育”中提出的中队管理的有效策略,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共同研究中队奋斗目标、中队名、中队标志等,自主地参与中队事务。各中队实行小主人负责制,中队内的一切事务均有人管理,每个人都有参与管理的小任务,如门长、灯长、图书管理员、清扫工具摆放监督员等,这样就达到了中队“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良性循环。“中队自治”就是相信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寻找每个队员的闪光点,让每个队员主动地参与到中队建设和管理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中队的小主人。“中队自治”已经在我校49个中队全面铺开,已从“潜水作业”进入“深海探究”阶段。
2.“红领巾”三大行动,使队员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校德育管理中。2013年学校大队部启动了“红领巾”三大行动,为队员的“自主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三大行动”是:查找问题、寻访榜样的“啄木鸟行动”;班级自治、自我管理的“雏鹰展翅行动”;队员自主参与课堂小课题研究的“小蜜蜂采蜜行动”。活动中,孩子们像啄木鸟一样认真观察、细心寻找学校每个角落的安全隐患,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像雏鹰一样,不断地“展翅”在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中,总结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管理效果,尽好班级小主人职责;像小蜜蜂采蜜一样在少先队活动课和品德课堂展现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成果,每个人都有较大的收获。
3.自主成长卡,为21天美丽行动助力。(下转33页)(上接22页)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4.“微型”课题研究,使队员的言行更规范。现在的队员好奇心与挑战性特别强,越不让做的事情越想尝试一番,这也是使少先队活动课教育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我校转变少先队活动课管理思路,把少先队活动课管理制度中的“不允许”,全部变成了正面引导,充分地信任我们的队员肯定能够自己做到。并在全体队员中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制度“微型”课题研究,让辅导员和队员共同分析每一种习惯现状怎样、这种现状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该怎么做以及不这样做的直接后果等,并总结提炼出具体做法。他们会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现在我校的师生已经探讨出如上下学、课间、上下楼梯、上厕所、重点时段重点部位、控制垃圾源头等众多微型课题“我们该怎样做”的好办法,并做出了行为习惯承诺,自主地践行着。
(二)多元评价,让队员充满自信。
我校在队员自主教育中形成了独特的评价体系,从年初伊始一直到年终期末,全方位地评价着每位队员,为队员充分地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1.多元评价,记录着每一位队员成长的足迹。期末的“小脚印综合评价”,记录着队员的成长足迹。自评、同伴评、家长评、中队辅导员老师评客观全面地肯定着队员。七色花瓣绽放出每位队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七项道德素养。收获乐园与个性空间彰显着每位队员的个性。小脚印的多元评价,见证着孩子们点滴的进步。
2.爱心典藏卡,使进步大的队员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每年元旦,学校都要组织队员进行迎新年表彰庆祝活动,目的旨在新的一年唤起队员新的希望,帮助队员确立更高的目标。在表彰奖励的同时,学校都要印制一批精心设计的、体现苏小精神内涵、激励队员积极向上的“爱心典藏卡”,学校行政人员亲自深入各中队为队员们颁发,凡是大家公认的今年进步最大的队员均能得到一张。
3.全员评价,使每一位队员都有前进的动力。表扬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前进的动力与航标。每年六一我校都要进行全员表彰,这一表彰不单单停留在一种形式上,而是结合学校的精神内涵,提炼出“苏小十虎”表彰,涉及到学科素养及队员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博览群书虎、神机妙算虎、勤奋学习虎、多才多艺虎、活泼跃进虎、科技达人虎、阳光健康虎、音乐精灵虎、文明礼仪虎、小主人模范虎。没有进入“十虎”表彰的队员,中队内必须针对个人特点,寻找其闪光点进行表彰。这样的全员评价,让每一位队员都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都产生前进的动力。
我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自主教育实践体验类活动,留给队员们的是过程、是体验、是情感、是记忆、是影响一生的能力和素质。相信在这些自主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的陪伴下,将培育出愈发阳光乐进、多才多艺的苏小队员,他们好似漫天的星光变成铺展在我们眼前的一条银河,延伸至很远。
作为一名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我们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自主教育的种子播种到每一个队员的心田,辅之以和风细雨,施之以阳光雨露,让少年儿童自主教育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由内而外的蓬勃生根,使其快乐成长。
此文系“2015年度少先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新学期开始了,笔者也迎来了新一届的小班小朋友。第一天开学,孩子们都带着新鲜感和紧张感来到了班级,告别了爸爸妈妈。面对各种吸引人的玩具,大多数幼儿都迅速奔向自己心仪的玩具。这时,一个孩子的行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急匆匆地奔向玩具,可是他只是拿了一个绿色的小塑料圈,又匆匆忙忙地走到教室拐角一个没人的地方。那玩具只是被他攥在手里,而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其他在教室中间玩耍的孩子。他叫圆圆,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他在两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他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站在那里,不会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圆圆的举动让笔者感到很惊讶,以前只是在电影和书里看到过有关孤独症患者的例子,没想到在真实生活中,在笔者所在班上竟然有这样一个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圆圆的这种行为,他还会有哪些让人惊讶的举动,笔者该怎么尽己所能帮助圆圆让他能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呢?对此,笔者展开了研究。
“孤独症”的概念界定
英文“autism”,源自于古希腊语中的“自我”一词,也被称作“自闭症”。望文生义,它说的是患孤独症的孩子们总是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行动研究计划:
晨间接待 第一阶段:和他建立较为亲密的师幼关系。第二阶段:引导他参与老师、幼儿的谈话,达到共同交流的目的。
教学时间 一方面,保证每堂课都有让他回答问题的机会,以帮助他维持注意力。另一方面,鼓励他面向小朋友发言,目的是让他意识到周围还有其他的小朋友在听他讲话。
音乐治疗时间 通过多种不同音乐的刺激:如舒缓的、动感的,刺激他的大脑皮层,让他稳定情绪,在音乐中获得共鸣。此外,运用音乐韵律操充分调动他的肢体动作,锻炼感统协调能力。
研究策略总结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圆圆的情况有了很好的转变。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想法,认为要帮助像圆圆一样的孤独症儿童,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要用爱滋润孤独的心 每个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是有这些特殊孩子的存在,启发了人类的爱心,他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贡献,让人类社会彼此扶持,彼此关爱!通常孤独症的儿童的情感是缺失的,他们活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中,就像一个折翼的天使,在角落里默默地舔舐着自己的伤口,让人几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有的甚至有很多偏执的兴趣和怪异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又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如某一样玩具、生活用品等。因此,如果老师获得了孤独症儿童的情感依赖,那么老师就获得了某种权利,这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康复是十分有效的。
对孤独症儿童的辅导要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是对他们进行训练的好机会。例如,学会交往的训练完全可以贯穿到一日生活中:从晨间和老师交流、参与同伴讲话到游戏室的共同游戏,再到教学时间的相互合作,到午睡起床的互相帮助,最后到音乐特色活动的小组共同做操,这些都可以作为训练他们与人交往的平台。
抓住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点,有针对的辅导 一是分解目标,循序渐进。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一个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比如穿鞋,第一次,先把带解开,让他自己把脚放进去,老师帮他穿;第二次让他自己解带,自己把脚放进去,老师帮他穿;第三次,自己解带,自己放脚,自己扣带。他有时会说“我不会穿,老师穿”,老师则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刚开始的时候会因为失败而哭泣,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慢慢地就会独立完成了。二是激发兴趣,引导他们自然地与人交流。给他们关上了心门,但必定会有一钥匙打开这扇心窗。根据观察,孤独症的儿童往往是对某些东西“情有独钟”的。三是强迫与兴趣相结合。孤独症的儿童不同于正常的孩子,他们不肯也不会主动学,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主动地适应这个世界。但为了更好地进行康复练习,融入社会,有些基本的技能还是需要耐心地教给他们,一遍一遍的练习;与此同时, 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也应顺其自然地鼓励他们去学习。
一、前言
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音乐教育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实验证明,手指的精密运用,会成为儿童智能发达的基础,这也许是国外钢琴如此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钢琴练习方法的差异,直接关系到孩子在钢琴领域及其他领域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成效的获取。本文就钢琴教学中儿童钢琴练习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如何科学地让儿童练习钢琴
1.读谱与视奏
在拿到一首新谱时,首先要看“三号”,即谱号、调号、拍号,注意谱面左方的谱号――是高音谱表,还是低音谱表。之后看调号――一个升还是一个降、还是几个升降记号,先通过音级的实际弹奏效果分析、研究乐曲的调式、调性。然后便是看拍号――1/4、2/4、3/4、3/8、6/8……接着认真译出谱子左上角的速度、表情术语后,便可按要求视奏了。
视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音要准确。儿童趋向形象记忆,在识谱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临时“短路”的现象,这时可以“定位记忆”,即记住高、低音谱表中线间的音名,如一线mi、二线sol……一间fa、二间la等等。在视奏训练初期,可分三个层次来进行练习,第一层只识别音位,弹奏出新谱中每个音的音位,辨别熟练后再进行节奏训练,主要的方式是数拍练习,将每一音符的时值辨别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将两者进行自然结合,长此以往地训练,儿童读谱即可做到又快又准,为他们以后的新谱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装饰音如上、下回旋音,上、下长颤音及各种强、弱、渐强、渐弱、渐变快慢等记号要看清。另外,在主调音乐中,伴奏声部弱于旋律,双手力量比例可通过不断地磨合逐渐协调;而在复调性质的乐曲中,首先要分清声部,并分声部按指法进行旋律练习,然后再进行合手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有初步的层次感。总之,要认真、仔细地读准谱面上的各种符号。视奏可以进行分解练习,即分段、分句、分手、分声部甚至以小节为单位及打破小节线进行反复练习,在分解练习后再进行局部的合成。局部合成的过程既是一个将陌生曲目练熟的过程,也是按乐谱上音乐术语、各种符号对作品进行处理、加工的过程。切忌从头到尾一遍遍地进行“演奏”练习,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
2.练琴
视奏几次后,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可一边练琴一边解决问题,练琴时有以下几点要领必须牢记:
(1)背谱
能熟练地进行视奏后就可背谱了。其一,背谱前把谱号后的调号认清,根据调号分析出调性,这样背谱就方便得多。其二,要仔细分析和声:和弦的性质、和弦的走向(即连接)、和弦的分解等,根据旋律记忆和弦,这样背谱要快得多。
(2)难点攻破
①儿童练琴须先找出乐曲中的技巧难点反复练,这时要慢练,因为慢练是解决一切难点的唯一办法,慢速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来得及想、来得及看、来得及去准备,有时间去调整问题,待到慢速练熟了,再逐渐加速练习,最好是对齐节拍器上的节奏一格一格地进行练习,慢速、中速、快速、超速都应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难点技巧。
②在练习中,一定注重分手练习,分手不熟练,合手是不可能“百发百中”的。尤其是节奏、音的组合等较难的部分,双手节奏相互依靠着弹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是儿童练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侥幸心理。并且乐曲弹熟练后也须常分手复习,只有心中乐谱达到纵线条横线条一样清晰,弹奏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谱”、“胸有成竹”。
③将乐曲中的乐句、乐段、乐章分清楚,甚至把每个乐节都分析清楚,这样―来,练琴才能有根有据、有效率。
④当你把每个音都能弹得清清楚楚;每组节奏都能弹得稳稳当当;每个乐句都能处理得有条有理;每个乐段都能弹得有声有色;每个乐章都能弹得有始有终…这样,才算是练熟练了。
3.处理
待这些完成以后,再次仔细研究一下乐谱,进行认真地分析、思考,使该作品的演奏能进入更高的层次,即乐曲的处理。它是由技巧走向艺术表演的必经之路。
(1)了解并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文个性、乐曲的写作动机以及作者对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外景、思想感情等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作品处理好。
(2)钢琴教学中,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和声、曲式分析的能力,才有可能在弹奏中进行作品的再创作。
(3)在上述情况下,即可考虑演奏者本身的条件、感觉、能力、喜好、理解等等把乐曲本身的要求和演奏者本人的主、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将演奏者引入再创作的境界。之后,即可加速、成型。
整个乐曲完成之后,必须时常复习,隔一个星期复习一次,然后,隔二个星期再复习一次,再隔一个月、二个月、乃至一年之后再拿出来,不断地复习,便可保持记忆犹新。切忌在弹新曲子时将旧曲子搁置一旁,使旧曲子失去了在脑中重新回忆的机会。辛苦背的东西,不复存在了,这是非常可惜而可怕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教给儿童保持永久记忆的方法。
三、儿童钢琴练习方法值得注意的地方
1.演奏的动作
人的生理结构不同,有些人手长,有些人手短,手掌(包括手腕)也有宽和窄的差别,手指当然也存在长短的问题,这样就很难确定唯一正确的弹奏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因人而异,所以,应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柔韧和放松程度上,即将胳膊的所有关节都利用上(活动开),刚刚入门的儿童都普遍存在胳膊僵硬的问题,僵硬的动作当然是不可能弹出优美的声音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技术性的发挥,纠正不正确动作的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最初的练习中胳膊的肌肉已将错误的动作牢牢“记住”。因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去纠正,为了避免再次纠正的必要,最好从最初开始练习是就让儿童认真仔细地注意胳膊的放松感的把握。
2.要尽早地同时练习弹奏黑、白键
儿童初学阶段在弹练习曲或乐曲时,不仅要弹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也应尽早地学习一些有少量升、降号的大、小调,早一些接触黑键。弹奏黑键的要求与弹奏白键相同。比较早地接触黑键,可以使学生消除弹奏黑键的特殊感和恐惧感。在同时有黑白键的演奏中,要让学生的手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弹奏白键时,把触键位置放在比较靠近黑键的地方,不要过于靠外;弹奏黑键时,则把触键位置放在比较靠近白键的地方,以便于交替地弹奏黑白键。这样的触键位置必须从小练习,使他们在弹奏中不致因为有黑白键交替而使手里里外外地移动,造成多余的动作,破坏基本手型,同时不会破坏音乐线条的平滑和连贯。
3.大脑、听觉、视觉、运动神经的综合练习
即使是教学最初阶段,在最简单的课程中都应该尽早地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大脑、听觉、视觉和运动神经各部分机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如在一开始的视奏中,就训练学生能在眼睛看着乐谱的同时,一边用手准确地在键盘上找键,并能辨别钢琴所发出的音响与谱面所表述的音程关系的图形是否对应的能力。同时,也要练习学生背谱、记忆的能力。在背谱时,既有听觉的记忆,又有视觉的记忆。这些练习,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视谱、记忆、演奏机能的发展,以及大脑对各部位的控制能力都会大有好处的。
4.内心节奏感
内心节奏感是音乐感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乎下意识的节奏感觉,必须经过练习才能逐渐形成。当然,它也是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练习的结果,并不是完全不受人的意识所控制。
广义的音乐节奏,不是节拍器式的机械节奏。完全跟着节拍器去演奏,势必会失去音乐的灵魂。例如切分音,其长音常常是节奏的中心,前后两个音都倾向于它,前后两个音都很有弹性,而落点是长音。这种节奏感觉绝不只是用绝对准确的时值计算就能表达的。
钢琴教学进行的全过程也是教师教授、儿童学习如何练琴、如何提高练习效率及如何养成良好练习习惯、获得良好学习方法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疏通、协助的作用,教与学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我们必须重视钢琴教学中的儿童练习方法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弘晟. 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钢琴[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
[2] 刘晓峰. 钢琴慢速练习的重要性[J]. 《青海师专学报》, 2008,(05) .
[3] 余年年. 简述钢琴慢速练琴的作用[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04).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 要建立留守儿童个人登记卡,仔细耐心地研究留守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情况。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他们个人不同的特点和不同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一样,找准疾病根源,再综合会诊,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二、关爱留守儿童,不放弃每位学生。
合理安排座位,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班级中享受平等教育,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帮助其重新树立自信心。当我每接一个新班时,首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学习情况摸清底细;再进行综合分析,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然后按每四人一组,每组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给每组学生分配任务,落实责任,让他们在安全、纪律、学习中,开展“比、学、赶、帮”活动。这样,既让他们找到了自己在班上组内的位置,又认准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效果最佳。
三、教师以身示范,与学生交朋友。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如;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书写规范、上下楼梯靠右行、一起大扫除、一起值日等。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喜欢你,才能做一名“阳光教师”。
四、分层布置作业,落实教学常规。
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厌倦,他们经常拖欠作业、不交作业或胡写乱画,作业管理更是任课教师最头痛的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他们的行为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要分层布置作业。其次,在作业管理中,让科代表和四人一组中的A等生协助管理。要求科代表只管每小组的那位A等生,A等生每天应将本组同学的作业收齐,认真检查,再由科代表审查,最后送交教师批阅,个别特殊学生教师应酌情处理。这既从环节上督促了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又解决了班大人多查作业难的问题,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因贪玩拖欠作业而苦恼,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按时交作业、爱学习的习惯。
五、动之以情,晓之于理,在赏识中进步。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育留守儿童时,教师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于理”,让他们在老师的宽容与鼓励、理解与赞扬中得到进步。记得我班有两名学生,甲男生五岁时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养大,聪明、活泼、好动、自控力太差,易发怒。乙男生九岁时父母离婚,重组家庭,养父经常在外做生意,母亲少言寡语,该生聪明、好动、易怒。有一次,他俩在宿舍因小事打架,被宿舍管理员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知道后,心想:尽管有老师处理了此事,但按他俩的性子,一定是想不通的。午自习前,我把他俩叫到办公室,问明原因后,我说:“你俩因小事打架是不对的,要学会宽容和忍让。你们好好想想,在家里,是不是缺少亲情,心里是不是非常孤独;在学校,有老师,有同学,有温暖的班集体,你们俩应该成为一对好朋友,相互尊重,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啊!”他们俩听了,只向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下午放学,我刚要走出教室,他俩各递给我一首关于感恩的诗,尽管字迹歪歪扭扭,语句不押韵,但我被感动了。后来在几次月考中,他俩都有了很大进步。从此,我感到了老师的宽容与鼓励、理解与赞扬竞有这么大的威力!
六、狠抓养成教育,促进全面提高。
此外,教育留守儿童从小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不打人骂人、团结同学,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而勤奋学习,会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内驱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如:讲安全,爱学习,守纪律;勤洗手,勤洗脸,勤刷牙,勤理发,勤洗澡等行为习惯,会进一步促进其健康成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层面的要求逐渐增加,而科技馆对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科技馆作为儿童校外教育和活动的基地,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儿童才艺和天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并分析其质量属性是科技馆展项设计开发的基础。
目前科技馆的发展迅猛异常,尽管已有专家针对展品的设计方法做过一些归纳,但这些方法和原则还是显得比较分散,缺乏一种比较系统的科技馆展品设计方法。科技馆展品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来适应当今科技馆展品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即设计师必须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展品的创新设计,而想通过传统的设计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是不太可能的。要想在时间、条件、经济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展品,完全依靠设计者的想法、直觉和灵感是不够的,也不太现实。另外,在短时间内设计师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和研发流程很难保证成功,而研发一旦失败就没有重来的时间,所以提出一个展品设计效率和效果都能得到保障的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质量属性分类的基本工具,Kano模型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即便如此,在进行Kano模型研究时忽略了由于客户复杂的心理会造成其对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这也造成了Kano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论文将从两个方面对Kano模型进行拓展研究:首先,通过运用Kano调查问卷、Kano评价表和Kano调查结果表这三种工具从客户中获取调研数据,挖掘出更加精确的质量因素,从而实现客户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在已获得的较为精确的Kano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及科技馆展项设计原则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以期为科技馆交互类儿童展项的创新设计提出可以借鉴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1 Kano模型理论基础和拓展应用研究
1.1 Kano模型的基本理论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Noriaki Kano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下提出对质量的认知要采用二维模式:客户的主观感受与产品的客观表现即著名的Kano模型。Kano模型通过把产品的具体属性转为成客户的收益,依据质量因素的详细分类,探寻和分析客户对于这些利益的态度,进而获取来自于客户的信息以指导企业相关决策。狩野纪昭教授按照不同类型的质量特征与客户满意的关系,将产品质量分为魅力质量、一元质量、必备质量、无差异质量和逆向质量因素。[1]
(1)魅力质量因素(Attractive quality attribute):魅力质量特征充分时能够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不充分时也不会引起不满。[1]
(2)一元质量因素(One-dimensional quality attribute):拥有这类质量要素的产品都是比较优秀的,但却不是必需的质量要素。
(3)必备质量因素(Must-be quality attribute):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是否充分时直接影响产品是否合格。
(4)无差异质量因素(Indifferent quality attribute):它们是否满足与客户满意度无关。
(5)逆向质量因素(Reverse quality attribute):此质量要素与客户满意度成反比例关系,属于客户不希望产品具备的因素。
1.2 Kano模型的基本工具
顾客作为社会人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复杂的情感化,因此在研究时由于客户复杂多变的心理会造成的不确定性是不能被忽略的,这需要运用Kano方法的三个主要组成工具:Kano调查问卷、Kano评价表和Kano调查结果表。
(1)Kano调查问卷。Kano调查问卷中每个顾客需求特征都是由正向和负向两个问题构成的,分别区分不同类型的顾客需求或质量特性。问题的答案分为满意、必须这样、中立、可以接受和不满意五个等级。[2]具体如表1所示。
(2)Kano评估表。按照上述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依据顾客对某一属性配对的回答进行分类(见表2)。当出现负向问题的答案为“中立”,正向问题的答案为“必须这样”时,则该质量要素属于无差异质量要素。
(3)Kano调查结果表。每个质量要素的具体属性的判断是通过对大量调查后的顾客意见进行统计后得出的。即根据回收的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与Kano评估表对比,频率最高的即为该质量要素的最终属性。进行Kano评估表分类时,只需根据每个需求的A、O和M的频率值来确定其分类结果,其他数据则不需要考虑。质量要素在Kano模型中的划分,提供了产品质量的改进的方向。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的使用对象主要以儿童为主,因此在展项设计时儿童心理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论文尝试结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对上述的Kano模型进行拓展补充,试图构建一种相对精确可靠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创新设计方法。
2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2.1 儿童心理学理论
成人采取多种社会渠道教育儿童,但是每一个成人,即使他是一位创造性的天才,也还是要从儿童开始。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研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理论派别。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将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归结于人的本能范围之内,将人的所有行为都归结于追求快乐和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上。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即:把个人的内部潜能发挥到最大。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发生心理学(genetic psychology)以研究儿童的思维或智力发展而受到关注。
2.2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品创新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基于儿童作为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品主要使用者这一特殊性,使用的安全性是科技馆儿童类展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如避免锐角,少用易碎材料,通电的展品应注意本身的防漏电措施,展品采用适宜的亮度,建构完善的说明导向系统等。
(2)发展性原则。优秀的展品设计应当为儿童创造以下发展机会:学习的机会,做决定的机会,娱乐的机会,社会能力发展的机会和创造的机会。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在其发展上应当具有适应性且交互语义应符合儿童使用它们时的发展性特征。
(3)特殊性原则。在心理感受方面儿童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科技馆儿童类展品设计上,在考虑普遍的行为心理学法则时,也不能忽视儿童的特殊心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师应从儿童的使用需求、阶段特征和兴趣偏好等方面出发,关注不同阶段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例如,增加适合儿童尺度的展品操作及说明展牌;在色彩尺度等方面做到多样化等。
(4)综合性原则。不断扩展的功能要求科技馆儿童展品具有综合性兼顾多种功能,展品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将活动项目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设置适当的趣味点,避免过于乏味的知识陈述。另外,设计师在对科技馆儿童展项进行设计的时候,在保证满足儿童的一般性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还要预留一定的发展创新空间,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
(5)趣味性原则。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设计应当“以儿童为本”,儿童是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的最主要使用者。儿童的注意力相对容易涣散,易被变化的事物吸引,因此儿童类展项必须具有趣味性来保持青少年儿童对展品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发其想象力。
3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Kano模型而搭建的客户知识发现框架,通过设计Kano调查问卷、Kano评价表和Kano调查结果表这三个主要Kano模型工具,从客户中获取更加准确的调查数据,挖掘出相应质量因素。同时,在获取客户需求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考虑顾客的不确定性心理,本文结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将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的设计手法和思路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发掘出其中与儿童心理特质相关的内在联系,为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更好地展现出儿童特质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总结和设计原则。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质,设计与之相符合的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是科技馆儿童类交互展项发展趋势下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关怀,是科技馆展品设计创作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孟文,韩玉启,何林.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顾客服务需求分类方法[J].技术经济,2014(06):54-58.
[2] 何林. Kano模型拓展方法及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3] 孟庆良,蒋秀军.基于定量化KANO模型的顾客需求最终重要度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6):32-35.
[4]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
[5] K.C. Tan,X.X.Shen .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in the Planning Matrix of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J]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Business Excellence,2000,11(8):1141-1151.
[6] 任立生设计.心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Yang Ching-Chow . The refined Kano’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05,16(10):1127-1137.
[8] Yu-Cheng Lee,Sheng-Yen Huang . A new fuzzy concept approach for Kano's model[J] .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3):4479-4484.
(3)找出不同点。培养儿童观察力的实物教学过程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区别相近的事物,儿童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认知相似事物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如何让儿童快速的辨认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一定要培养儿童的敏锐观察力,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也就等于迈向成功走了一大步。如把猫和小老虎这两种特征相近的动物放在一起画,先让儿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然后再绘声绘色的给儿童讲它们的不同之处,老虎在吃食物和猫吃食物有什么细节上的变化,还有就是脸型、斑纹及爪子都有什么不同。这样儿童不但记住了你讲的故事而且还真正区别开了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这对于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但能增强儿童对事物观察的敏锐力还能极大地开发儿童智力。
在所有的美术活动中都少不了重视美的体验。美术作为儿童的教育语言,是一种完全符合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阶段要求的阶段,其中还有更多能探讨的内容。希望通过儿童智力美术教育能提高更多对能力的培养,能让儿童智力美术教育在儿童想象力中成长,都会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我们知道每位儿童的画画都有自己的风格,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绘画特点,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去创作出杰作。在美术课堂中怎么能让儿童发挥出更大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最后,我们要让儿童学会如何变画,可以先设定给儿童一个主题,每个儿童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开始变画,这也是在启发儿童画出丰富而新奇的杰作。如刚开始我以“植树节”这个主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各种树”,并且以小猴子不愿住进森林这一情节引出课题,在这时孩子们就对此没有太大兴趣。之后经过反思,意识到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更乐意表现周围真实生活,于是我重新设计情景,从很多儿童家庭买新房子这一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儿童把各种树设计为美丽的树房子,这样效果果然不错。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的创作更是自由和自主。更多的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也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但是,在很多地区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随着年级的提升,他们的作品中会缺少更多的创作力,有的儿童也是临摹,或者干脆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和色彩,长此以往儿童的创作力就慢慢被磨灭了。现在我们大多都是生活在城市里,儿童接触自然的机会少之更少,就凭小学课本中的自然课是远远不够的,尝试着让儿童走进自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走进自然、身临其境感受。要提高儿童的创作力还必须注意一个倾向,就是作为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要做到这点,还要求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有关基础知识和绘画本文转自dylw.net技巧,家长要利用节假日经常带孩子到可能接触到的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使孩子从小在心灵深处产生飞跃从而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有利于孩子创作能力培养的氛围。在这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并且还要引导孩子创作力从奋发向上,助人为乐,追求美好生活以及人们喜欢观赏的大自然优美风景、物体等方面入手,使学儿童从小受到心灵美的陶冶,长大真正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3)在自然界中,延长创作时间。美术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节课往往要经过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作业评价等环节,也就是给儿童创作的时间少之更少,尤其是在大自然中引导儿童创作就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要把更多的时间给他们,让他们充分的去感受自然、体会自然及描绘自然,这样儿童更多的画画 细节都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个儿童的画面也就不是简单乏味,而是充满了很大的创作发挥。
在简笔画教学中可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创设情景,如表演、故事等,迅速激发幼儿学习简笔画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到绘画活动中来。如在讲授生动的人物动态时,要使幼儿理解生动的人物动态就要通过描绘人物的各种动作来反映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它是简笔人物画的“语言”。在一次教学中,我给幼儿示范了一段哑剧,然后要求幼儿根据我的表演,说出每个动作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画出一组简笔连环画,并与幼儿共同命题。
二、普遍调查,确定幼儿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的起点准确定位,能够保障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面对学习起点落差较大的儿童,最好的办法便是“面向全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首先要求老师对各个层次的幼儿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要求老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小步子、小分量、逐渐提高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幼儿能力真正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把握方法,准确连点。
在强化握笔、坐姿的准确性同时更以连点为重心,将连点分解为:两点连线、三点连线、四点连线、十以内点的连线、二十以内点的连线。
两点的连线又从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设计为一个系列,分解及整合这一系列的内容。分解便是将这些内容进行单一设计,进行训练。例如:图案的变化,在设计单元时先分解练习,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开始如草莓、苹果等食物逐渐到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图案,进行相应的变化练习;位置的变化则是从距离的长短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设计单元。例如:“小兔钻山洞”中距离的长短的变化从在山洞边上开始――稍远离山洞――远距离钻山洞一直将练习的纸张撑满为止,然后又从山洞这边跑到山洞的另一边(或上面、下面)进行空间位置的训练;线条的变化从直线开始训练――稍有弧度线的训练――弧度加大、加多训练――曲线训练――走迷宫的设计(从一个拐弯――两个拐弯等一直拐下去,从一目了然逐渐过渡到复杂图形来完成分解动作)。而整合便是将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这些内容融合起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巩固。以“小兔钻山洞”为例的设计内容:①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直线连接;②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直线连接;③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④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⑤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小弧度曲连接;⑥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小弧度曲线连接;⑦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直线画出;⑧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曲线画出;⑨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折线画出(线条从简单到复杂);⑩走迷宫:小兔钻山洞。更便于幼儿知识技能的巩固。
四、注重概括、描画线段及图形
注重概括的目的是要求老师在设计描画的图案时有意识用形状概括出图案的基本部位,为中、高段的归纳特征,组合图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描画为主的最终目标是“看点描画”,故在设计上从“线型”到“点”逐渐过渡,在图案的处理上也由简单过渡到复杂。
五、观察临摹、构成图形
经过连点、描画线段、描画图形循序渐进的训练,幼儿的基本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图形的概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绘画的技能也有所提高,而此时的观察临摹能让幼儿仔细的了解怎样概括归纳基础部分,老师对基础部分的清晰概括更能让幼儿了解概括事物的内涵,从而达到看到物体能清晰概括主要部分的能力。
幼儿英语的浸入式教学,是指在幼儿园里开展的英语浸入式教学,也就是说,幼儿园每天选择半天或者一个周的几个全天时间里,幼儿被“浸泡”在全英语环境中,教师用全英组织各项幼儿的活动,进行各领域的活动,当然,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由教师完成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对于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最有影响和说服力,对于幼儿发展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幼儿发展观正好对幼儿英语的学习产生影响。他认为,“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社会交流中习得语言符号,幼儿具有意图解读和文化学习这些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认知技能”。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关键期培养语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法的优点
(一)利于有效地学习母语和英语
第一,幼儿期是儿童潜能发掘的关键期,所以幼儿早期学习语言的潜力大,这个时候学习多种语言也是不成问题,但是鉴于幼儿童年的压力不能太大,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母语的课程和活动还应该是主要的。幼儿园英语浸入式的开展可以安排每天的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时刻保持一种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状态,有利于儿童在丰富的英语浸入式的活动和环境情境中学好英语和母语。
第二,幼儿英语浸入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幼儿学习英语。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是“浸泡”的方式,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学工具始终贯穿于各类学科和各种活动之中,尽可能地使幼儿接触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多。
(二)培养幼儿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
鉴于英语浸入式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是一种完全“浸泡”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和活动,而且英语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用来设计其他各个领域的活动,这种情况下幼儿可以不断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习得英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方法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笔者有幸跟随导师进行幼儿英语浸入式课题组研讨活动时,惊奇地发现,这些实验园的幼儿对于幼儿英语浸入式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主动,不管是上观摩示范课,还是日常的浸入式活动,幼儿都活跃的、迫不及待的表现自己,主动发言,勇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这都是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欣慰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幼儿英语浸入式较其他教学方法有着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幼儿天生的不安分和好奇被吸引了起来,而且,全英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没有了压迫感,都很流畅的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就敢于充分的展现自己。
三、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弊端
幼儿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学习语法、单词、句子,最主要的是会说,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无法帮助幼儿流畅的说出英语的教学方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只是过于死板、生硬,是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忽略了英语作为交际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作用。它遵循的是“物体―中文―英语”的三段式教学,这是一种在脑海里进行翻译式的学习方法,如果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就不利于幼儿形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愿望,也会在模仿死记的循环往复中破灭。
总之,自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问世,经过专家和学者不断研究和论证,和其他的英语教学方法相比,英语浸入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值得大家去继续完全和研究,应该尽量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在好的方法引导下学习。尽管我国在幼儿英语浸入式这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我们确实缺少的幼儿英语的学习环境,我国的幼儿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承担全面普及幼儿英语浸入式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事实证明,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种目前最符合儿童学习机制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我国有条件的幼儿园推广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蔡晓丹.提高幼儿圈英语浸入式教学中教师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幼儿教育,2010,(04).
[2]丁国旺,宋正国.彻底的认知功能主义语言获得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3(01):38-43.
[3]方俊明.儿童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认知发展[C].强海燕,赵琳[A].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4]高晓妹.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