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02 10:17: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6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这一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而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并找出相应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实践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判断能力。然而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能力不足,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或者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保证在审计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然而审计人员的经验有高有低,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审计人员的差错和失误有时很难避免,它们可能来自于对审计事项的错误判断,也可能来自于对审计程序的错误理解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者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的。其一,它有些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虽然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错弊,但因为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无法避免所有的错弊。例如审计单位发生未预料的经营状况,或者出现了比较特殊的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无法适用;工作程序上本应相互牵制制约的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或责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统失效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其二,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以上情况均会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

二、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1.审计责任的客观存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审计意见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经济决策对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审计意见有所不适当,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所不符,则对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影响将会很大,使得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过程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日益复杂,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审计范围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审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审计的对象越复杂,审计的内容越广泛,审计的难度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

3.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经营背景。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管理人员的品质和素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审计费用充分表现出来,西方审计职业界确定审计费用时,都考虑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呈现出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

1.建立健全审计法律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任务。为此,必须有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审计准则,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应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律规范。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操作、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约束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切实做到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由于人们对审计期望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部门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同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重视审计风险,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审计风险的实际能力。审计是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职业,且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其工作不但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标准指导、规范和约束,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心。各级审计机关均应建立责任过错追究制,坚持谁违法违纪违规谁负责承担其责任,包括一定的连带责任。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责任心,努力把审计风险降至希望值之内。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还是社会审计组织,都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坚持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客观公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成为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审计干部队伍,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各级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主体都要在独立、客观、公正、廉洁、严谨、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公正执法,不徇私情,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以期为遵循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这包括合理运用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保证所有的审计工作均遵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和合理运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审计项目工作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等。

5.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引入对客户的评价制度,慎重选择审计对象。首先,应树立只与正直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没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6.采用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审计风险。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所谓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从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在抽样审计过程中,决策者是否具备设计和使用抽样方案的能力,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在审计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要由审计人员正确的判断加以解决。但审计人员对抽样结果很难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评价,很难达到一定的精确程度。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客户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近年来,风险导向审计在世界其他国家已广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

7.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把握这种反向关系可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在接受审计任务时,一方面要考虑审计工作量及成本的大小,另一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及影响的高低,合理地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以期达到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8.在对审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主体在基本的规范要求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审计作为两权分离的产物,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一种监督,审计方法是由审计目的和对象决定。在审计方法环节中,审计效率与审计风险的矛盾十分突出,但面对现在复杂而大量的审计工作,客观上是对审计效率的一种挑战。从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两方面来看,对审计效率有共同的要求,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审计风险,准确地说是审计检查风险就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了,审计实践的矛盾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可以避免或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最关键的是增强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及时建立相关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要能正视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新华.论财务造假与审计风险的对应性.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2.王春.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5)

3.庄启龙.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发展研究,2005(11)

4.禹阿平.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

5.邹建军.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现代商业,2009(5)

篇2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从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行为没有发现,从而作出错误审计结论,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抽样审计是现代审计采用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为审计节省了时间,但是由于样本与总体特征上的差异性,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给审计带来错误的结论。即使采取详细审计的方法,由于审计人员道德、业务水平的高低以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审计结论也可能会与客观情况不一致。因此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

2.审计活动始终存在审计风险。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这是由于产生审计风险的因素涵盖了审计的过程。如抽样的技术局限性,内控结构控制力差,对项目的虚假注释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如果没有被发现或是被接受,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结果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审计风险就只存在潜在阶段。由于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的因素,以及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认识的不同,对审计的结果不加以验证,审计风险就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但并不说明审计风险是不存在的。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取证模式由最初的账目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取证审计,它的发展表明: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审计风险的可控性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通过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方法去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工作能力。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日益复杂及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提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越来越广的知识面及专业判断能力。审计是一个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的职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应是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在审计过程中具有运用应有的技术进行工作的能力。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除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工作能力外,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结论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保持职业关注,进行扩大范围审查。

3.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控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为前提。出于成本角度的考虑,一些审计人员会放弃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依赖样本来进行审查,甚至放弃相当部分的样本资料,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会因为样本的特殊性导致主观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

(二)客观原因

1.审计职业环境。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原有的审计法律法规由于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在审计过程中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这种缺失使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加大了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的难度,以至于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复杂化,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现代审计的范围除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外,还增加了内控审计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使得审计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企业的经营管理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比较完善能防止错漏但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如果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企业就会放松内部控制,这会审计信息发生错漏的几率增加,增加审计风险。此外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原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是决定审计质量的根本因素。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通过建立过错追究制,坚持谁违法谁负责的原则,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抵抗经济利益诱惑的能力。审计人员要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按照审计程序操作;其次要倡导终身学习得思想观念。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审计人员培训,不仅要学习审计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管理、法律等知识。审计人员要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审计职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情况不断出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新任务。为了保证审计执法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审计准则,有关监督内容和条款应尽量具体和细化,审计准则要不断完善。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程序,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使审计行为有法可依;各级审计机关都要坚持独立审计的原则,实行审计机关垂直领导机制,可以强化监督力度,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事实等信息应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予以公告,以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局面。

(三)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和技术创新

在审计准备阶段就要开始考虑审计风险,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前调查和制定实施方案。要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在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间找到平衡点。在采取抽样审计过程中,要具备设计和使用抽样方案的能力。审计人员通过学习运用最新的审计技术,加强技术创新,采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等方法,以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降低审计风险。在面对审计的不确定因素时,审计人员要对产生审计风险的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减低审计风险。(作者单位:广西区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栾岚、边丽丽、张晓铭.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篇3

中图分类号:F23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87-01

一、部队审计风险的概念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结合部队实际,部队审计风险可以理解为:部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与客观事实发生偏差或背离,从而要承担相关责任的可能性。

二、部队审计风险的特性

1.客观性。部队审计风险总是客观存在于部队内部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固有审计风险,根据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性来确定审计风险,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审计风险。这些都只能帮助审计人员来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频率或者减少相关损失的程度,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审计载体的不明确性,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普遍性。部队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审计方案编制的不合理会产生计划风险,证据收集的不充分或不规范会产生证据风险,审计抽样的不科学会产生机会风险。因此可以说审计风险可能存在于部队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性。

3.潜在性。部队审计风险虽然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或诱因,潜在的可能性不会转为现实风险,它只是一种需要承担相关责任的可能,具有潜在性。例如审计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信息没有发现,但是这些不足以影响审计结论,所以就不会承担相关的责任,也就不可能转变为审计风险。

4.可控性。部队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审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采取相关措施,通过适当途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就可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而部队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

三、部队审计风险的成因

影响部队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受审计客体影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审计风险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根源都来自于审计客体,即被审计单位。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影响着部队审计的固有风险。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影响固有风险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审计人员是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作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不真实可靠,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作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从而导致固有风险的发生。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部队审计人员无法影响或降低固有风险的水平,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评估固有风险水平。

(2)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情况影响着部队审计的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产生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审计主体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没有内控制度,或者内控制度无效,没能起到内部监督作用,将会增加控制风险。反之,内控制度很健全,执行有力,将有效地减少控制风险。由于内控制度不能完全保证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内控制度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因此,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另外,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它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同固有风险一样,部队审计人员无法降低控制风险,部队审计人员只能根据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确定控制风险水平。

2.受审计主体影响的审计风险。虽然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是来自于审计客体方面,但审计主体是否能准确地发现并把握被审计单位的虚假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等,对审计风险同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同审计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检查风险又是由审计主体即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决定的。

(1)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部队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有很高的要求。但部队的审计干部有一部分是院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审计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发现不了或者判断失误;另一部分是部队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虽有丰富的财务经验,但审计理论水平不够高,造成审计能力不能适应审计要求,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观念。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德才兼备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但受部队人员编制的约束,部队审计干部部分是由主办会计或其他人员兼职。主办会计兼职审计工作必然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而独立性是审计工作最根本的要求之一,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由于受到审计管理体制的制约和用人机制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兼职过多造成责职不明、责任不清,导致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影响审计质量而产生审计风险。

(3)具体审计程序的实施。一个部队审计项目从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方案、发出审计通知书、进行具体审计实施,到写出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审计归档等都有一套固定的法定审计程序模式。如果审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遵照部队审计条例和部队审计准则,没有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采用的审计方法不恰当,就会导致审计内容遗漏、审计证据不充分,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产生审计风险。

四、部队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要提高各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审计手段,才能满足不同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需要。

(2)要重点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只有每名审计人员在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行为都始终将防范审计风险放在第一位,从主观上重视审计风险,减少审计的主观随意性,才能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2.完善部队审计环境。

(1)要建立健全部队审计法规和制度。通过这些法规制度,使得审计人员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化,从而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

2.要保证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审计人员能够以独立的第三者的身份出现,使审计工作能够不受更多的人为因素干预和影响,依法审计,正确地履行审计职能,使得审计结论客观公正,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篇4

关键词:

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财务审计已越来越成为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环节。鉴于财政状况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务审计业务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国家出台政策部署审计工作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随之有了不少改进,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财务审计中出现了不少新风险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把握审计风险的出现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这些风险。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控制中风险往往不能为审计人所清晰掌握,而财务审计单位往往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控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固有风险类似,多会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2.3检查中风险。财务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采取控制和管理中依然会存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检查中风险,而其也经常表现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

3、财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中,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对此作出简单概述:

3.1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财务审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经常伴随着不规范,这就导致相应的审计问题的出现。以财务审计取证环节为例,许多时候相关人员并没有安装国家法规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重要环节也往往疏于管理。不但不重视报表的项目合理性审核,更谈不上妥善审计,具体到审计方法上由于成本与指标的制约而极易出现纰漏,挂一漏十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审计的最终质量有十分不利影响。

3.2财务审计缺乏科学手段,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其科学性与严肃权威性并重,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不能回避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出相应的把握。但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审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使用科学严谨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人为原因也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因素,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纪律,没有责任心和行业素养,甚者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风险审计意识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务审计风险的破坏和影响,给相关工作留下隐患。

3.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被审单位不主动配合。同上文所述,审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审计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但不能驾驭审计风险,更无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许多时候这些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时没有对应的应对手段,由于并没有适当的洞察和判断力,所以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任务。具体到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是否主动配合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如果相关单位存在瞻前顾后,不认真开展就会使工作中的阻碍或抵触增加,给正常的检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下,被审单位不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如此种种,都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

4、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修养。在面对时展和市场环境变更等情况时,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和新状况,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人才。而具体到培训实践中,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有关人员的修养。克服财务审计中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重视自我道德的养成,重视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智慧、真实、勤奋、诚恳等美德体现在审计人员身上。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肩负起新时期财务审计赋予的光荣使命,不但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而且更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保障设计工作对审计业务质量的合理管控,杜绝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着重保证审计质量。

4.2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方法科学化。审计程序规范化是保证现代财务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规范化,审计将一盘散沙,不能体现财务审计的实质性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和取证工作,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当出现不合理情况时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逐一进行、逐一解决;再者是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积极运用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和国外先进的基础审计模式,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收集审计工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真实合法的采集资料,尽最大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为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设置符合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就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实行专户专储,专门用于因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样便可从资金利用的角度防范风险,弥补一些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审计人员应对能力和执法选择的培养是增强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通过相关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自觉地依据相应法规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专门机关审查时做好配合工作。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突出审计机关和有关人员中成的表率楷模作用。

5、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环境正向着日益复杂的趋势迈进,这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审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财务审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无疑是推动风险审计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婷.企业财务审计及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36)

[2]臧芝红,董立友,王晓,毕春梅,许树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J].中国医院.2015(01)

[3]夏宁,邱飞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务审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