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2 14:45: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业互联网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53-03
一、引言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随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提出了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互联网对社会转型进步的推动引起了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高度重视。[1]“互联网+”,通俗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地将两者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通信技术,使互联网与其他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带来全新的产业变革。[2]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应用性、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业工程实验室、保证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自1992年国家教委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以来,[3]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国内已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和支持实践环节的教学,不断加强设备投入和实验室建设,[4]但由于资金、技术以及投入的阶段性等原因,导致工业工程实验室中存在多个“实验孤岛”、[5]实验技术先进性不足、实验内容内在关联性及系统性不足、综合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工业工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对现有实验设备资源进行整合更新,构建现代化工业工程实验平台,使整个工业工程实验室形成统一的系统,实现各孤立实验的深度融合,并为后续新增实验提供良好的扩展接口,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学习平台。
二、设计目的
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工业工程实验室现状分析,在当前实验室建设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加必要的设备,结合学校教学要求来规划“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业工程实验平台设计方案,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6]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和实验开设理念,将“工业工程”学科与“企业应用”两方面在该系统中进行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该实验平台最终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实验设备升级、改造与更新,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联,以及对实验资源的远程访问、监测与智能控制,有效地支持人机交互、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向系统性、生动性、开放性的创新型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方式转变。
2.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现代IE(IT+IE)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规划、设计、分析、组织、优化、控制、决策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结合我校工业工程特色,设计一个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平台,丰富与完善我校工业工程实验项目,后期还可根据需要增加新的模块。
4.“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业工程实验平台设计,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也能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研究平台,该实验平台对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形成专业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三、平台设计
物联网技术与SOA技术作为信息化的新兴领域,其飞速发展也给各高校建设突出工业工程专业特色实验教学系统带来了契机。如图1所示,“互联网+”背景下工业工程实验平台采用数据采集与硬件控制层、实验过程跟踪与整合层、实验优化管理与决策分析层三层架构,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底层硬件的控制与数据采集,基于SOA、采用模块化技术对各个独立实验进行集成。
1.数据采集与硬件控制层。数据采集与硬件控制层由一套现代化工业工程实验设施组成,包含的硬件设备主要有:自动化立体库、堆垛机、辊筒式输送机、分拣设备、5自由度雕刻机器人、AGV小车、RFID标签拣货机、装配生产线、RFID读写设备及标签以及各种传实验感器等,通过PC-PLC系统对接,实现与上层控制系统的对接和实验数据实时采集与监测,通过无线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将大量数据上传至分布式服务器,为实验过程、实验分析与实验管理提供最底层的硬件与数据支持。
2.实验过程跟踪与整合层。采用SOA架构,通过企业服务总线将各个实验应用进行整合,实现各实验子系统的信息连通。主要包括基于ERP系统的实验子系统,如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物料拣选实验、生产线装配实验、仓储实验等;以及其他实验,如人因工程实验、运筹学实验等。由于采用了面向服务的模块化技术,具有良好的系统稳定性、集成性与扩展性。
3.实验优化管理与决策分析层。通过底层数据采集和硬件控制层与高层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对各子系统实验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结合自动化、智能化与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实验室的整体优化管理。该层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教师实验管理模块与学生实验分析模块。
四、实验设计
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工业工程学科建设实际情况,基于本文设计的工业工程实验平台设计了基于ERP系统的实验和其他类实验。
1.基于ERP系统的实验设计。该ERP系统是以面向订单生产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工业工程方法优化后面向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所设计开发的一套实验系统,主要包含订单管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模块,把复杂的生产管理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复杂的管理理念直观化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生产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中,体验生产企业各个流程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对生产管理有综合的认识。如图2所示,目前已成功运行的实验有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物料拣选实验、生产线装配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实验、物流实验等。下面对生产线装配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装配生产线设计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个工位均有电子看板及RFID读写器,输送到各工位上的在制品托盘上贴有记录该托盘所装产品信息的RFID卡片,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该卡片,当前工位操作所需物料信息、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均会详细显示在工位看板上,同时系统自动记录开始操作时间,当操作结束并确认后,系统自动记录结束时间并提交通过摄像头记录的操作工程视频录像,托盘自动进入下一工序。通过该实验可以对每个产品在每个工位上的加工信息自动采集,实现生产线数据实时跟踪和统一管理,并为后续流程程序分析、工时评价实验、学习曲线实验以及联合操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时间研究实验、动素图分析和影片分析实验等工业工程基础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2.其他实验设计。除ERP实验系统,该工业工程实验平台还集成了人因工程相关实验设备与控制系统,基于该平台可以完成反应时间测定、耗氧量与心率关系测定、劳动强度与疲劳测定、照明和生产率关系的测定、微气候测定、环境噪声测量、环境照明测量、生理测量与作业设计、心理与认知测试、人体尺寸测量、人体感知特征和素质综合测试系统实验等。通过该平台既可以实现实验数据的数字化采集、自动记录与可视化管理,方便后续学生的实验分析,同时基于该数据,教师可以对学生试验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不断优化实验设计,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当前工业工程实验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发面向工业工专业的ERP实验系统将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物料拣选实验、生产线装配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等实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把复杂的生产管理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让学生更真实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运用面向服务的架构集成人因工程、运筹学等学科实验,形成完整的工业工程实验平台,并为未来实验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接口。经过两年的实践运行,该实验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实验、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11-14.
[2]姜艳玲,古岱月.“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实现创客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3):71-76.
[3]陈杰.工业工程本科教学实验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5(3):9-11.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CAO Jian-hua,XIA Xu-hui,WANG Lei,GONG Yuan,LIU Xiang,ZHOU You-qing,LIU Chang-sheng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伴随着宏观经济的施压,而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指出,截止至2015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减慢,这也表示我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了稳定趋势。而在经济新常态的状况下,主要的经济矛盾及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投资增长缺乏动力;其二,市场无法达到出清目标,特别是工业品出厂后价格不断降低,而钢铁产能过多,就业竞争激烈,金融风险升高等问题也表现严重。而引发经济下调的主要因素可以涵盖结构与体系因素,而并不会受到外界以及时间的影响,而需要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应当是供需的不对等性,而且一般的需求侧管理已经无法处理经济难题,所以需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互联网金融企业驱动供给侧改革的策略研究方面,将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
1.1 政策红利形成发展助力
虽然网络金融发展尚且在起步阶段,而且包含高速发展以及大范围跑路等多种状况,但是整体已经获得了政府的认可,而且其地位和价值也为国内所重视,并且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研究的主要方向。而且总理也曾经公开支持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要求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主要基准,进而保证发展的科学性。而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为达到市场要求及调控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系统,而且着重于对实体经济作用进行提现,以避免产生融资缺乏渠道、资金等现象。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势必为实体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前景。
1.2 消费金融带来的蓝海效益
互联网金融能够改善供给端的不平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甚至基于消费金融业务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产业升级调整。供求的不对等性也体现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强化整体生产率方面,即便是当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城乡公民收入提升较为迅速,而且收入提升速度较快;此外,目前国内普遍公民收益增长均显著高于GDP总额,而且整个市场消费的习惯正在不断调整,这也让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1.3 大数据技术带动行业提升
因为个体金融数据并不是整合在一起的,这也导致个人金融服务开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最后获得数据、分析。此外,基于供给侧改革情况下,“互联网+”、大数据都被作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将数据资源同步与共享。此外,大数据则能够影响金融服务于产业的创新、强化用户体验,同时还具有高效性、全面性、共享性以及经济性的特征,而且能够有效调整数据处理、客户分类、产业创新以及信用投资等多个方面,并且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2 互联网金融驱动供给侧改革的策略研究
2.1 基于大数据的供给创新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将金融用于互联网中,而基于供给侧改革条件下,则需要让互联网金融供给回归初始,还需要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技术等方面,同时带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需要对大数据技术的优点进行总结,即如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首先需要基于大数据及关联技术对客户进行整体评估,进而提升评估的精确性与高效性,最后保证对用户个人地位及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构建,而且应当将供给范围,即选择学生、农民、个体户等各类群体,以便强化金融服务的整体覆盖效果。其二,大数据应当拓展用户及其数据的利用。基于数据信息的处理技术,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区分潜在客户群及其金融需求,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场景化服务,为目标客户群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并对优质金融资源进行大数据筛选,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精准营销与特色服务。
2.2 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优化互联网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措施,能够有效服务我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首先,互联网金融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也应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集中资源扶持互联网、通信网络、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行业领域,助推国内新兴产业加速迈向高层; 其次,鼓励分行特色发展助推区域协调。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根据地方特色制订中长期战略,逐步形成各自特色金融服务,培育区别于金融同业的差异化竞争力,积极配合各区域政府的供给侧改革战略规划。最后,应基于市场细分挑选优质服务企业。
2.3 坚持差异化品牌发展路径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经济新体系的,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只有坚持差异化品牌发展路径,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在国内与国际竞争中不处于弱势,也是保障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首先,应持续改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质量,构建牢固的协同合作与联合保障机制,加快提高互联网金融全要素生产率的质效水平。基于对业务本位的条线与矩阵管理,互联网金融应将过去基本业务进行改进,建立健全同目前市场形势与政策规定相适应、兼具协调机制的管理体系,从而加快实现关于用户需求与市场调整的及时反应与协同效应; 其次,互联网金融应大力培育、聘请具备专业素养与复合背景的金融领域解决方案人才,不断完善中前台的全流程销售服务体系,构建合理有效的策略协调体系、专业的规划引导体系、及时反应的服务保障体系,从而及时变革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充分解放互联网金融的全要素生产率。
3 结语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存有政策红利释放行业发展动力、消费金融市场成为新蓝海、大数据战略推动各业态模式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拓展新市场等发展机遇。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落实,并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依托大数据驱动金融供给创新、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差异化品牌发展路径、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变化、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并着力发展绿色互联网。
参考文献
[1]陆岷峰,虞鹏飞.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08(13):31-38.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传统培训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职工需求。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探索新的员工培训模式,势在必行。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近日提出要推动交通提质增效,提升供给服务能力,方便大众和降低成本。这也为改革现有的传统员工培训方式提出了要求。
二、互联网+条件下员工培训优势
互联网+培训模式不同于传统在线教育,主要是考虑以学员为中心设计培训。传统学习形式单一,受授课时间长、场地、时间等的局限,给企业培训带来诸多不便。而互联网的引入恰好为这些局限性带来了新的解决形式,“互联网+”可以使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或平台,将培训做得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学员工作和生活,使学员可以运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习,提升培训的效率。
一是可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传统的培训方式大部分都是讲课法和进行拓展训练,现在在互联网条件下培训不需要租用场地,不需要购置培训讲师等,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二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培训和学习提高了便捷。传统的培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出差或者培训地点在外地没有时间去参加。互联网技术就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系统培训可以随时开展,突破了以往人力,财力上的限制。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登录培训系统进行学习。三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自主学习。互联网+条件下企业员工培训可以使员工的学习更加自主,并对自身的学习进度负责。学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相关课程,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互联网条件下可以将学习内容放到培训平台上,所有需要员工都可以随时登录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三、互联网+条件下员工培训模式设计目标
第一,培训内容设计要考虑每个员工。企业员工需要的是个性化、定制化、适合自身岗位的培训,这就要求培训内容的设计和资源匹配要照顾到每一位参训员工的需求,并能够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进行内容安排。这就需要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员工层次进行分析,来开发不同的培训内容。
第二,培训模式要有交互性。让员工更多与知识交互、沟通,与多系统融合,把多个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中提升员工的兴趣。
第三,更加关注培训效果。互联网+条件下企业培训,可以实现反复的多次的学习,提高培训学习效果。在开展培训学习成果评审时,可邀请专家和单位领导参与指导,关注检验培训成果。
四、互联网+条件下员工培训模式设计内容
互联网+培训模式的设计内容要结合企业规模大小来确定,结合石安高速公路运营实际情况,培训模式要考虑高速公路运营特点来设计。石安高速公路线长点多面广,员工近2000人,涉及到运营管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等方面;员工年龄从20-59岁等各年龄段皆有;员工学历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上班模式有四班三运转、长白班、野外作业等。针对此情况,石安高速公路在设计互联网+条件下员工培训模式主要有三种。
模式一:互联网+远程视频教育。利用石安高速现有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邀请或聘请专家到石安处主会场或者通过网络在线进行讲解,石家庄片区集中到石安处主会场,沿线人员可以就近到邢台片区、邯郸片区、涉县分会场集中参加培训。这一培训模式,对培训资源和老师有了更多的选择,减少了培训人员的路途奔波,克服了同一单位、不同地域员工培训的时空限制,适用于所有在岗员工。
模式二:互联网+移动手机。通过手机APP软件来进行培训。通过手机微信、QQ视频系统来进行讲课培训。培训老师的选择空间很大,我们可以根据收费、养护、财务等不同培训内容,建立员工培训微信群或者QQ员工培训群,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工作岗位选择加入不同的培训群。每次培训,都要结合培训内容,选择专业老师,老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地点,可以在单位、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不受地点限制,只要在我们规定的时间,通过手机APP在员工培训微信群或者QQ群能给员工进行视频讲座即可。同时也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在同一时间统一进入微信群或者QQ群,接受培训,员工也不受地点限制,不管是正常上班还是休班,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只要有WIFI环境,手机能登录员工培训微信群或者QQ群就可以完成培训。这一培训模式要求每个员工的移动客户端都要下载APP软件,支持微信或者QQ视频功能,适合于年轻员工或者会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所有员工。
模式三:互联网+内外部网站。可以分门别类的对不同人员进行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可以结合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求,通过河北省继续教育协会联办的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天下专技网、河北省继续教育服务平台的三个网站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全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任选其一网站,注册登录,在网上按要求学习、答题、考试即可。对新入职人员可以通过内部网站(和面授结合)来进行,在内部网站开辟培训学习专栏,使新入职员工能自主学习了解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各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对养护、财务等专I知识要求比较高的,可以通过购买、自编专业学习资料等来满足不同人员的培训需求。总之,这一模式可根据不同人员,设计不同内容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员培训需求。
五、互联网+条件下员工培训实施措施
互联网+培训模式更多的是资源整合和信息连接, 在互联网模式下的课程培训内容分三类: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主要缺点是容易忘记;技能培训使员工学会就不容易忘记;素质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企业员工培训的组织实施,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石安高速公路来说,互联网+培训模式下,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员工培训,由各主管业务科室负责收集整理培训内容,选择确定培训老师,并根据培训人员不同结构、不同群体,来确定培训形式,由处人劳科或主管科室建立内部员工培训微信号和QQ群,并通知全处人员或相关人员加入,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建立不同群体参与的微信号和QQ群,员工可以按需要自主选择加入。技术操作平台由处机电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如:机电信息中心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专业知识培训,由石安处信息中心联合与厂家一起通过面授、远程、网络等形式组织全处员工学习;石安处全员安全知识培训,由处安全科收集整理安全培训知识,机电信息中心调试远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满足培训需要。
六、互联网+条件下员工培训发展前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互联网+条件下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和传统的在线教育,采用的技术平台是相似的,但不同企业对其具体操作和运用是各异的。目前,石安处电视电话会议培训系统已逐步成熟,正在尝试运用互联网+远程视频教育、互联网+微课堂员工培训新模式。
推动移动学习,这种方式将成为必然,但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管理监控。部分员工受传统培训学习习惯的影响,不适应网上培训的形式进而产生排斥,达不到预期培训效果。在互联网上操作培训,对员工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记录不易掌控,对互联网条件下学习培训效果评估方法还有待研究。
二是缺乏互联网条件下的培训资源。如培训经验,培训资源、课件容易缺少,监督激励体制不完善,很多课程在使用一两年后都需要及时更新,否则不能满足员工培训的新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在互联网条件下加强培训内容与课件的更新,以推动互联网+条件下企业员工培训向更便捷、更实用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孝堂基于网络学习评价[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8
[2]孙绿怡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架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3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小米公司;营销模式
一、引言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小米手机将产品定位于“为发烧而生”,将受众定位为具有很强接受能力,追求高品质手机,但经济实力一般的消费者,为他们提供了高品质、价格适中的选择,并配置了满足“发烧友”需求的各类应用软件,而且还采用了用户参与的模式,随时可以掌握用户的需求。用户参与即为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即重视用户。这对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产品品质起到很大作用。
二、小米公司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指业特有的,不易被模仿的能力。小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销售模式完整
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成熟及价格战的展开,网络正在成为用户购买手机的主要渠道。虽然互联网公司销售手机的方式早已存在,但是没有任何手机放弃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小米却颠覆了传统销售。小米的模式是:预售、获得订单、生产、配送,内部将其称为“戴尔式供应链管理”,即通过预售可以直接了解手机市场需求,从而按需定制,对供应链进行提前的规划和准备,大大的将减少了库存和供应链风险。
(二)品牌社群建设发达
品牌社群来源于市场社群。市场社群指那些根据人们的消费方式及消费产品而创造并组织起来的虚拟社群。小米社区作为米粉的聚散地,也汇聚了关于小米的众多信息。这样米粉慢慢产生共同意识,开始对小米社区产生归属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区,主动维护社区建设,产生责任感。
三、小米公司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盈利模式。而企业要实现盈利,无非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来进行。即降低成本和实在新的盈利方式。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一)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1、努力降低制造成本
(1)选择低成本的手机芯片平台
小米手机采用的是低成本的集成化的手机处理器,而对于一台以Tegra或者Exynos为核心的手机而言,则需要从不同的供应商处购买包括处理器、 音频、 蓝牙、电源管理、射频放大器等零配件。相比之下,采用集成化处理器方案就可以全部由一家处理器厂商供应。这样实施的结果,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了采购和供应链成本;另一方面其方案高度的整合性也会使研发和测试成本大大减少。
(2)精简非核心硬件和不必要功能
通过精简非核心硬件和不必要的功能,也让小米公司降低了很多直接成本,如:一代小米手机删除了前置摄像头和陀螺仪,同时配备了内存容量较小,价格便宜的闪存,这样就可以降低几百元的成本;而小米手机的标配中只有裸机和充电器,至于耳机、贴膜等配件都需要另行购买。
(3)选择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和配件
小米公司选择由专业大型手机代工集团代为加工制造小米手机,以降低制造成本。在保证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的情况下,小米公司竭尽全力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例如小米手机采用的是框架结构设计,低成本的注塑材质工艺;又如小米公司采用低价位的摄像头比其他厂商高端手机的相同像素的摄像头,成本节约了近70元;小米手机触摸屏都采用低成本的单层玻璃触摸屏,比其他厂商相同档次手机的触屏降低20元的成本;甚至连最普通的电阻电容元件也尽可能的采购价格低的。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公司尽一切努力来降低硬件成本。
2、尽量降低营运成本
(1)B2C的线上直销
小米公司没有直接开设实体店进行手机销售,而是采用B2C的互联网销售的模式,这样就没有了产品销售过程中实体店的环节。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将本来要预留给经销商的利润以及店铺租金节约下来。这也使得小米的最大卖点――高配低价有了实现的可能,并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盈利。
(2)新媒体炒作方式来宣传产品
相比传统手机企业,小米的推广几乎完全依赖媒体炒作,其广告成本相对较低。小米公司主要通过其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进行手机销售。新产品新信息会在小米公司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同步更新。在官方网站上设有手机用户交流板块和小米公司与手机用户的互动活动,官方微博上也会与手机用户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消费者不仅第一时间了解到产品信息,而且小米公司也会及时得到手机用户的意见和反馈,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节约了成本,突出了个性,互相促进,实现了更好的推广效果。
(二)多种方式结合实现利润最大化
1、饥饿营销下的资本增值
小米手机从2011年8月份开始的一年期内,其前4个月发货量只有总发货量的2.86%。也就是说,小米在拿4个月甚至半年后的手机价格,来跟时期的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竞争。手机用户从付款到获得手机需要1至4个月的时间,这种“饥饿营销”的策略被很多人视为卖“期货”。而小米公司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差对获得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资本增值。
2、提供增值服务
(1)小米公司除了销售手机之外,还销售毛利较高(超过40%)的配件,如耳机、T 恤、毛绒玩具等,2013 年小米配件的销售额为 10.5 亿元
(2)通过其 MIUI 等平台给用户提供其他产品和服务,例如产品广告和下载游戏以后的分成,主题产品销售分成等。据小米公布数据,2013 年12 月约 MIUI 的用户为 3000 万人,收入3500 万,平均每个 MIUI 用户每月约 1.2 元 这是一种让主要产品和基础服务的价值与盈利点分离的模式。
四、结语
小米所代表的“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在于其通过平台整合经营固定的用户群,打造用户社交圈,并在这一牢固的群体中出售它的产品。雷军先生宣扬的小米生态圈就是这种社群的理想模式。这是一种高明和充满前途的商业模式,也是未来发展得必然。不过这种社群的基础是建立在用户上的,如何巩固用户而不至于被用户,是“互联网思维”必须延展的。
参考文献:
[1]王锋正,杜栋,王春博.价值创新视角下开放型商业模式研究――以小米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9:7278
[2]郑东盟.浅析小米商业模式的优势源泉[J].商场现代化,2015,22:1617
一、研究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众多国际性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的一种公司业务模式,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寻找产业供应链汇总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将供应链上下游各个节点的企业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商业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连接资金流、信息流和现代物流,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更为完善的金融服务,开创了商业银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良性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局面。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拉动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扩大电子商务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
供应链金融是相关业务主题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通过整合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来吧单个企业的难于控制的风险变为供应链整体的易于控制的风险,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面相供应链整体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电子化、平台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它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物流仓储平台的无缝衔接,将供应链条上各企业之间所引发的上联、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展现在多方公用的网络平台之上,为企业提供无纸化、标准化、低成本以及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供应链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
(一)扩大客户群体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这个业务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矛盾,银行为了减小风险,获得高收益往往愿意把资金贷给知名度高、业绩好、资产规模大的大企业,银行认为这些企业偿债能力高;但是这些大企业由于信誉度高、资产状况好,很多可以实现资金的自给自足,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融资,不需要进行债务融资。因此,银行虽然给了大企业很高的授信额度,但是企业根本用不完这些授信额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需求高,但是由于知名度小、资产规模小,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供应链金融是将原本属于大企业的授信额度分给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关注的不仅是大企业,而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这就是客户规模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核心企业的发展是要依靠他上游和下游企业的,没有了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商,核心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其实核心企业和小企业同样对供应链金融有需求,他们会主动要求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主动为银行带来大量客户。
(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概念迅速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众筹、宝宝类产品,这些产品被互联网金融公司大量开发出来。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其国有的性质,对于互联网这个趋势反应比较慢,新产品开发速度慢,仍然局限于存贷款等实体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低,能够提供比商业银行更高的理财收益,很多的客户开始选择互联网公司进行理财、融资等活动,商业银行的客户开始流失。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适应互联网时代,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供应链金融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这是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无法提供的,只有商业银行可以做到。供应链金融想要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一个可以是信息快速、准确传递的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在搭建这个平台后,可以逐渐深入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这个平台,商业银行获得的不仅是物流信息、单据信息等,他可以获得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商品交易信息。对于所获得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商业银行就可以开发更加适应市场的金融产品,并且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营销,降低了成本。这个信息传递的平台就好像阿里巴巴搭建的淘宝这个购物平台,平台可以是人们买东西变得方便,从而抓住客户,对于平台上消费信息进行分析,服务于公司长远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具备的优势
(一)资产规模大,抵御风险能力强
想要为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资金就必须有规模相当大的资金,并且还要有很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供应链上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链条上的公司。以上者两个要求是我国商业银行都具备的。
我国商业银行都为国有性质,有中央银行做保障,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是其他金融公司无法赶超的。而像现在发展势头正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社会资本进行投资的,在我国这种政府有钱的国家中,社会资本规模肯定是无法超越政府资本规模的。由社会资本运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旦出现危机就只能申请破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但是我国政府是不会让商业银行破产的,会一直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的。
(二)掌握核心客户资源
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中重要的一h,供应链金融虽然是将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分给了小企业,但其实还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而不是小企业信用状况为担保的。
原本核心企业就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商业银行早已和这些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就很容易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向产业链两端扩展客户。并且由于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是有很强依赖性的,它可能会主动向商业银行要求供应链金融的服务。由此,客户拓展变的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王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2.11.
一、绪论
互联网企业对知识、技术的依赖性较高,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互联网企业是指从事互联网运行服务、应用服务、信息服务、网络产品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生产以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科研、教育、服务等活动的行业总称。技术型员工起源于职业定位的不同,最早引入这一概念的是埃德加·舍因(Edgar Schein),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型(或职能型)职业定位主要关注的是工作的实际内容,这种员工一般都希望一直在自己擅长的技术或职能领域工作。
二、互联网企业技术型员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技术型员工流失严重
有研究表明,互联网行业员工流失率为17.9%,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值15.8%,其中技术型员工流失率高达18.5%,行业内人才争夺十分激烈。互联网行业薪酬逐年上涨,但是每年的涨幅在不断缩小,且趋于稳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薪酬(如百度、腾讯)明显要高于中小型互联网企业。
2、技术型员工工资中固定部分占比较高
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构成也一般员工基本相同,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各种津贴、奖金、佣金等组成,但是其中固定部分约占到75.2%,技能工资仅占到22.4%,其他可变工资占2.4%,固定部分所薪酬总额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员工。这一方面体现了对技术型员工的保障,但同时也体现了薪酬构成的激励不足。
3、对技术型员工激励重视不够
互联网企业对技术型员工的重视程度,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方面的动力大小。正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创新动力与需要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企业在重视技术型员工程度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企业在激励技术型员工方法和效果方面的明显不同。 一般而言,大型互联网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对技术型员工的激励也较为重视,以企业内部能够形成资源向技术型员工优先配置的良好环境。
4、薪酬分配模式单一
尽管国内技术型企业使用的薪酬分配模式种类较多,如项目工资制模式,协商工资制模式,提成工资制模式,技术承包工资制模式,宽带岗位工资制模式。但是单个互联网企业对于技术型员工所适用的薪酬分配模式却十分单一,一般单个企业仅使用1到2种分配模式,比如常见的是提成工资制模式和技术承包工资制模式。
三、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
互联网企业的规模大小及具体发展定位都影响着企业的薪酬激励,但无论如何互联网企业需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设计技术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首先要确定薪酬目标,因为薪酬目标是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不同的薪酬目标,决定了企业要设计不同的薪酬政策、薪酬内容。
1、确定薪酬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是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水平要以能促进技术型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合,要有利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并适应市场,涉足客户需求,且考虑企业成本。二是体现内部公平,即薪酬制度的制定过程和实施过程都要体现公平原则,且能够体现技术型员工的价值,满足其需要。
2、确定薪酬激励机制的目标
互联网企业对技术型员工的东西激励目标首先应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使技术型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把企业的利益与技术型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达到激励技术型员工积极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在提高自身利益的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其次是设定较大的弹性薪酬空间,对于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技术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回报作为对员工的肯定,不同的贡献给予不同的回报水平,体现公平原则,确保留住核心技术人才。第三保证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即要确保企业的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吸引力,才能把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吸引到企业内为企业发展服务。第四,法定福利必不可少,这一点能够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形象,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做到法定福利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
3、确定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是薪酬体系之本,体现了企业薪酬体系的价值观,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员工行为。薪酬政策需要体现四个方面,第一,是内部一致性,即薪酬差别要体现技术型员工的工作差异。第二是外部竞争力,即企业如何根据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给自己企业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水平定位。这是由于薪酬水平具有市场的相对性,员工会拿薪酬水平进行对比。第三,员工贡献度,即薪酬政策要体现员工对业绩的重视程度,这一薪酬政策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第四,有效的薪酬管理,尽管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薪酬激励机制,但是对薪酬激励机制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需要让员工清楚企业的薪酬制度使其行业、能力、贡献与其获得的报酬是等价的,并能够感受到员工对薪酬的满足。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行业员工流失率偏高.北方网.2012.06.17
[2]宁长利.通信运营企业网络口技术型员工激励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李大港.IT企业技术型员工企业文化认同感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9.
本刊讯 1月4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政务服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会议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治理能力的迫切要求,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解决群众办事难、激发主体活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总理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动“互联网+农业政务服务”工作。要明确工作重点。抓好政务公开,让群众知晓,让群众监督;抓好政府服务信息化,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打造农业政务服务“一张网”,统一提供政务服务,真正做到利企便民。要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细化落实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抓紧组织实施,合力推动工作取得实效。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整合建设,尽早开展有效服务,提高农业政务服务效率和办事效率。
会议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鼓足干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狠抓落实,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做法,创新培育机制和模式,S富内容和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责任人、制定路线图、确定时间表,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由点到面不断拓展、从规模到质量不断提高。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特别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参加培训、争当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参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转基因动物安全评价指南》《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安全评价指南》《农业部科教(转基因)行政审批工作规范》,强调要加强安全评价试验监管,落实研发者的主体责任,发挥好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作用,确保安全评价工作规范有序、评价结果科学可靠。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为研究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发展物业服务企业,本课题组选择沈阳市居民和物业服务企业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层次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及满意度,以求对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得出结论:物业服务企业的企业领导者要用互联网思维管理和发展企业,并基于“互联网+”概念创建居住区物业服务网络平台,加快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实现信息网络化。
一、沈阳市目前物业公司管理现状
本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在对沈阳市市已实施物业管理的部分小区和有关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的物业服务管理行业发展状况广泛调研后,对沈阳市物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沈阳市物业服务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目前,沈阳市的物业管理工作在全省是领先的,在全国处于中上等管理水平,但与深圳、广州、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存在的问题是:
1.物业管理立法滞后,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2.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3.物业管理收费难且不规范
4.物业管理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
5.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并缺乏专业人才
6.物业管理经营内容不全面
二、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加上传统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意愿的实证分析(业主角度与物业公司角度),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Logistic模型估计,对样本采用Enter方式得出Logistic物业公司可否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模型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大多数变量的作用与预期的结论一致,结论如下:
1.业主对物业公司现状的满意度比较低
2.物业公司对其自身的发展前景堪忧
3.不同层次业主的需求
4.业主对基于“互联网+”概念的智能化住区的期盼值较高
5.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是必然趋势
三、发展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模式的建设措施
1.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协调企业内外资源
目前物业公司普遍存在公司规模小、公司实力弱、公司经营模式单一和公司亏损等问题。像这些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行的物业公司,可以考虑被兼并重组。而像某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则可以选择性的兼并这些小规模物业公司。公司实行股份制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解决小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又可以使兼并重组的公司具有公司规模大、公司实力强、公司经营模式多样化、公司经营成本低等优势。物业服务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即社会化思维,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众包协作,按照管作分离的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只做各类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的组织者、监管者,将物业基础管理事务、业主服务需求发包给他们去作业落实,从而让所有管理和服务事务都能专业地实施。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顾客响应速度。使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做得更大、更强,实现规模效应,增强自身竞争力。
2.互联网+管家式物业服务运作平台
二十一世纪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的平台。例如网上电子商务、社会信息数据库等。“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因此,可基于“互联网+”概念创建居住区“互联网+物业服务”模式以提供智能化服务,紧跟行业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实现信息网络化。将传统的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线上获取信息、浏览预约,线下跟踪服务的智能化体制。“互联网+物业服务”模式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a.创建基于互联网的短信信箱系统,实现与业主群组的双向、实时、快捷、低成本的沟通。
b.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c. 创建全方位监控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3.丰富企业服务内容
如今业主更关注物业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质量、服务的品味等,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新理念的物业服务已进入现代居住区,它不仅要安排整个家庭的日常事务,更兼具私人管家的身份,向业主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例如:
a.管家式服务:接送朋友或孩子、代收邮件快递、照看老人
b.家政服务:清洁服务、代买服务、衣物洗熨
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我国工业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由于美国、德国的先发优势,我国发展自主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前景相当严峻。当前要奋起直追,将其置于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地位,在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竞争中尽快占据有利地位。
工业互联网的深远影响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信息技术的局限性:一方面,物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管理范畴,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以及产品生产制造流程的各个过程,都接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使得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更低、效益更高、运行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这些技术进步为工业制造业全面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近年来,一些国家加紧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工程实验甚至是项目建设。这些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以信息物理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究,以“智慧工厂”、“未来工厂”为代表的关键技术环节的试点实验,以参考架构模型为主要内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化构建。这些研究、实验与项目建设,为全面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基础。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内涵
当前人们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尚缺乏一个清晰完整的定义。人们通常从某个方面的属性去界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如GE将其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称为“制造业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所谓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新兴制造业生态系统,在这种生态系统中,众多行业及众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流通与售后服务等产品生产过程,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都被迁移到云数据中心,并通过一个统一的云操作平台实现远程智能制造。
与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不同,工业制造业实现平台化所需技术更加复杂、门槛更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直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并大量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之后,工业互联网平台才开始出现。
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早在2012年,随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的专题报道以及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在中国的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但是,由于当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尚未出现,人们还无法认识和理解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属性、作用和影响,实际上也就无法真正地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工业4.0)的深刻内涵。
与现在的工业制造业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统一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仍然是当前工业竞争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宏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试图将各行各业的技术和标准裹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
――改变分工格局。平台化使得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得以整合所有工业企业的各个制造环节,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控平台上各企业的产品生产及其生产要素与市场动态。因此,平台不仅是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实现远程智能制造的操作界面,而且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进行分工协作、产品交易、服务保障的虚拟市场。
――平台生态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包括不同产业的众多企业,也包括生产同一产品的众多企业;不仅包括生产制造企业,也包括产业链的其他相关企业;不仅包括企业,也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最终需求者以及各类服务型机构。网络效应将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组织全社会甚至是全球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
与当前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有着本质的差别。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服务于产品的交易和流通环节;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环节,电子商务充其量只是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部分。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要远比目前已经出现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重要得多,未来还将跨越国界、跨越行业界限,成为超级平台,从而全面地配置全球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对国际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格局与全球化产生重大影响。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为争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领导地位,美国和德国正在从两个方面展开竞争:
国家层面为推进“工业4.0”战略,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德国电气电子(ZVEI)和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联合设立“工业4.0平台”;2015年3月,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共同接管并启动升级版“工业4.0平台”建设。
美国政府层面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机构,但是,根据“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计划所建立的各大制造业创新机构(IMS)都包含了相应平台建设的任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美国联邦政府于2014年7月资助建立的“数字化制造与创新设计研究中心”(简称DMDII)。DMDII启动了“数字制造公共平台(简称DMC)”,其功能定位是数字化制造的开源软件平台,旨在鼓励全社会的中小创新机构、创业家和技术狂人等开发面向不同制造业领域的软件解决方案。
企业层面其中尤以GE和西门子公司最为典型。
GE在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之后,推出了包括24种工业互联网产品的九大平台,2013年推出更为宏大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Predix。2015年,GE向全球制造业企业开放 Predix平台。
西门子建立的跨业务软件平台为Sinalytics,该平台不仅整合了远程维护、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还能够对机器感应器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保密传输和分析。
此外,IBM和德国SAP公司也在开发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
充分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远影响。
这些影响突出地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日益成为全球工业制造业的首要基础设施,成为集聚全球工厂、工业产品、市场用户的第一入口;将借助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加速全球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进程,无论是处于工业1.0、工业2.0的企业还是工业3.0的企业,都将被无奈、无情地“裹挟”到代表工业4.0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因此,谁控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谁就具备了实时跟踪、优化配置甚至是全面掌控全球工业制造业发展命脉的实力。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全球领导权竞争的核心内容。
当前我们尤其需要认识到平台化所带来的网络效应对于全球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进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平台化一旦促使其双边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阈值),该平台的价值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爆发式的增长。此时,竞争对手将很快面临经营困境,直至死亡或退出市场,该平台也将迅速获得市场垄断地位。最近20年来,我国的传统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无不验证了这个相同的过程和结局。
考虑到我国工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落后,多数企业与行业处于工业1.0、工业2.0的水平,能够达到工业3.0的企业很少,因此人们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补课”的意识和思维。实际上,这也是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政策的出发点。但是,面对美国和德国在工业4.0平台方面的竞争,上述网络效应给平台竞争所带来的“裹挟”作用将不会预留给我们这种“补课”的时间和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补课”的同时,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工业4.0平台的研究、规划和建设,迎头赶上,直面美国和德国的竞争。
国家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克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落后局面,要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打方向,分层次地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第一,构建针对整个工业制造业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将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近期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核心发展目标,着力研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及相关机制,并尽快启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选择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服装、家电以及部分先进制造业等),并基于产业价值链和平台生态化特征整合这些行业的相关企业,组建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创新机制,激发各方动力,以发展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三,鼓励和支持部分有较强技术与市场实力的龙头企业,启动建设本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此,要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机制。尤其重要的是,一方面,要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要求,引导、优化各地正在开展的“双创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克服“泛娱乐化”趋势,引导企业真正地参与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来。
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领导与政策支持
工业互联网的深远影响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奠定现实基础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信息技术的局限性:一方面,物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管理范畴,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以及产品生产制造流程的各个过程,都接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使得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更低、效益更高、运行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这些技术进步为工业制造业全面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近年来,一些国家加紧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工程实验甚至是项目建设。这些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究,以“智慧工厂”“未来工厂”为代表的关键技术环节的试点实验,以参考架构模型为主要内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化构建。这些研究、实验与项目建设,为全面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基础。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内涵
当前人们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尚缺乏一个清晰完整的定义。人们通常从某个方面的属性去界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如GE将其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称为“制造业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所谓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新兴制造业生态系统,在这种生态系统中,众多行业及众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流通与售后服务等产品生产过程,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都被迁移到云数据中心,并通过一个统一的云操作平台实现远程智能制造。
与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不同,工业制造业实现平台化所需技术更加复杂、门槛更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直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并大量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之后,工业互联网平台才开始出现。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与现在的工业制造业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统一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仍然是当前工业竞争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宏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试图将各行各业的技术和标准裹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
二是改变分工格局。平台化使得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得以整合所有工业企业的各个制造环节,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控平台上各企业的产品生产及其生产要素与市场动态。因此,平台不仅是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实现远程智能制造的操作界面,而且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进行分工协作、产品交易、服务保障的虚拟市场。
三是平台生态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包括不同产业的众多企业,也包括生产同一产品的众多企业;不仅包括生产制造企业,也包括产业链的其他相关企业;不仅包括企业,也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最终需求者以及各类服务型机构。网络效应将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组织全社会甚至是全球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
与当前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有着本质的差别。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服务于产品的交易和流通环节;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环节,电子商务充其量只是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部分。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要远比目前已经出现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重要得多,未来将跨越国界、跨越行业界限,成为超级平台,从而全面地配置全球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对国际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格局与全球化产生重大影响。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为争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领导地位,美国和德国正在从两个方面展开竞争。
1.国家层面。为推进“工业4.0”战略,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德国电气电子(ZVEI)和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联合设立“工业4.0平台”;2015年3月,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共同接管并启动升级版“工业4.0平台”建设。美国政府层面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机构,但是,根据“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计划所建立的各大制造业创新机构(IMS)都包含了相应平台建设的任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美国联邦政府于2014年7月资助建立的“数字化制造与创新设计研究中心(简称DMDII)”。DMDII启动了“数字制造公共平台”,其功能定位是数字化制造的开源软件平台,旨在鼓励全社会的中小创新机构、创业家和技术狂人等开发面向不同制造业领域的软件解决方案。
2.企业层面。其中尤以GE和西门子公司最为典型。GE在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之后,推出了包括24种工业互联网产品的九大平台,2013年推出更为宏大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Predix。2015年,GE向全球制造业企业开放Predix平台。西门子建立的跨业务软件平台为Sinalytics,该平台不仅整合了远程维护、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还能够对机器感应器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保密传输和分析。此外,IBM和德国SAP公司也在开发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
1.充分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远影响。
这些影响突出地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将日益成为全球工业制造业的首要基础设施,成为集聚全球工厂、工业产品、市场用户的第一入口;将借助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加速全球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进程,无论是处于工业1.0、工业2.0的企业还是工业3.0的企业,都将被无奈、无情地“裹挟”到代表工业4.0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因此,谁控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谁就具备了实时跟踪、优化配置甚至是全面掌控全球工业制造业发展命脉的实力。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全球领导权竞争的核心内容。
当前我们尤其需要认识到平台化所带来的网络效应对于全球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进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平台化一旦促使其双边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阈值),该平台的价值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爆发式的增长。此时,竞争对手将很快面临经营困境,直至死亡或退出市场,该平台也将迅速获得市场垄断地位。最近20年来,我国的传统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无不验证了这个相同的过程和结局。
考虑到我国工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落后,多数企业、行业处于工业1.0、工业2.0的水平,能够达到工业3.0的企业很少,因此人们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补课”的意识和思维。实际上,这也是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政策的出发点。但是,面对美国和德国在工业4.0平台方面的竞争,上述网络效应给平台竞争所带来的“裹挟”作用将不会预留给我们这种“补课”的时间和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补课”的同时,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工业4.0平台的研究、规划和建设,迎头赶上,直面美国和德国的竞争。
2.明确地要求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克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落后局面,要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打方向,分层次地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首先,构建针对整个工业制造业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将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近期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核心发展目标,着力研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及相关机制,并尽快启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
其次,选择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服装、家电以及部分先进制造业等),并基于产业价值链和平台生态化特征整合这些行业的相关企业,组建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创新机制,激发各方动力,以发展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三,鼓励和支持部分有较强技术与市场实力的龙头企业,启动建设本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此,要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机制。尤其重要的是,一方面,要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要求,引导、优化各地正在开展的“双创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克服“泛娱乐化”趋势,引导企业真正地参与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来。
3.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领导与政策支持。
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纳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关注问题中;建立和完善工业互联网联盟运营机制,协调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行业平台、龙头企业平台之间的业务分工与协作;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金,加强平台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技术标准体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企业加入并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平台。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呈现三个阶段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日趋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窗口期,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工业思维融合,促使传统工业企业快速转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企业营销的互联网化,即理解互联网经济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营销,从传播层面互联网化,到渠道层面互联网化,不仅仅是传统生意网上做简单的电子商务,而是构建互联网营销体系和增值服务体系,包括利用社会化媒体成为营销新利器等;
第二阶段是产品的互联网化,不论是企业产品还是企业服务,必须在网络上树立成功的品牌形象,准确定位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延长价值链,包括供应链层面的互联网化;
第三阶段是整体运营的互联网化,要把握企业运营的“平台化、社会化、移动化、电商化、国际化”五化发展趋势,从产品服务到应用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分享,从单一生产到共同创造,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运营。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总体经济规模增长迅速,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在线客户服务等业务,在线业务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增长点。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产业边界日益交融,催生新的商务模式和服务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模式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催生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移动互联网、云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经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用开放、平等、跨界、融合的心态积极面对互联网,拥抱互联网。实现跨行业的合作和创新,推动管理者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由此,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推动互联网与工业企业融合创新。这既是当前工业信息化的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近期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
工业信息化工作着力点
基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总体要求,近期工业信息化的着力点是以贯彻落实《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为纲领,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行)认定和推广工作;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和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深入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重点行业整体提升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上下协同、运转高效的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体系。
(一)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行)认定推广工作。
1.开展试点和推广。一是开展管理体系企业贯标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试点办法,在不同行业和区域开展500家试点。二是开展管理体系企业认定的试点工作。在企业试点完成后,指导认定服务机构开展认定试点。三是充分依托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中企联、行业协会和两化融合评估咨询服务联盟等,开展宣贯、培训和交流推广等系列活动。
2.在试点推广过程中继续不断修订管理体系。动态组织开展企业调研和案例研究,深入挖掘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的实践经验,持续跟踪和提炼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典型案例。
3.健全覆盖全国的第三方管理体系认定服务体系。推动成立第三方认定管理组织,研究制定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各行业培育和建立一批第三方培训、咨询、认定服务机构;搭建咨询与认定的服务平台,对认定相关工作全流程规范化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持续推进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工作。以城市、区县及重点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继续把区域作为推动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动各省级政府开展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
(三)继续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认定等相关工作。一是开展《评估规范》国际交流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应用评估规范,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交流,提升评估规范国际知名度,推动评估规范成为国际标准。二是继续完善指标体系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年底评估指数和评估报告。三是继续开展区域企业整体性评估工作。对已经开展的地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选择几个地方开展第二批整体性评估试点。四是依托两化融合评估咨询服务联盟,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等级认定工作。
(四)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工作。近期要推动第一批工业云服务平台试点单位整合区域内相关服务力量和服务资源,全面梳理专业知识、行业规范、国家标准、设计模型等资源,完善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组织开展交流互动、专业培训、成果应用展示、工业产品3D设计大赛等系列推广活动。有条件的试点省市成立和运营区域工业云体验中心。适时选择和确定第二批工业云平台试点。以“互联网驱动制造业生态变革”、“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为主题,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
(五)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工作。一是组织新一批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项目申报、评审和及已批准试点项目的跟踪和总结工作。继续围绕大企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信息化提升等重点方向组织试点工作。二是指导举办两岸电子商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项目交流与合作。三是支持市场化运作的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开展服务创新探索,并树立一批运行规范、成效较好的平台作为标杆。四是围绕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和热点问题追踪研究。五是继续组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旅游信息化相关经验交流及产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