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数字化服务范文

时间:2024-01-02 14:58: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保险数字化服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保险数字化服务

篇1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种数据库后台支持下,做出了不少很好的产品。例如在电子图书使用下载方面,大部分院校和地方图书馆还是使用超星数字图书馆,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相对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其次受高等院校欢迎的还有书生之家和中国数字图书馆两个系统[1]。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文献检索上,在国内纸质期刊在近十几年新兴起的数据库检索,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检索入口,部分外国数据库提供商还大开方便之门,免费给单位或者学校试用。现在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电子馆藏、数据库互享,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实现专业性与大众性互赢目的等各种各样的整合,汇聚成更加宠大和复杂的数字图书馆[1]。

二、我国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因为图书馆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的特性,所以在传统的信息服务中占有很高的专业性地位,在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新的技术和观念的挑战,二是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在信息时代中如果图书馆失去竞争力,那么它将会被其他信息机构所替代,虽然我国图书馆个性信息服务已经比较成熟,但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所以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我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应用的较少,并且规模都比较小,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系统设计的也比较简单,应用的水平偏低,这也就导致了模块功能方面不够完善,缺少有关于用户模型分析的功能,一般只能实现基本查询的功能,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很难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由于用户对网络个性化服务还不太习惯,需要进行市场的开发。另外,图书馆在个性化建设方面还有些欠缺,有些过于形式化[2]。

2.地方、高校的个性化服务意识和馆员素质有够提高。个性化服务就是为了可能出现这种需求的读者提前作出准备,从而节省读者的时间。目前的个性化服务研究大致为学科型服务,也就是根据读者索求资料的学科属性,分配专业的馆员,并通过Mylibrary、信息分类定制、信息推送、定制化网页、智能和垂直门户等多项手段,实现准确细致的服务[3]。相应的图书馆也应该定期培训统一操作流程和学习相关的学科新知识等,并定期收集读者反馈意见进行整改。

3.技术方面的障碍,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四点能力:一是必须构建一个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模型,也就是把个性化信息从整体的信息空间中脱离出来。二是需要构建用户的模型,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督,学习并记忆用户的信息,并且通过用户的兴趣来进行模型的制定。三是必须具备强大的搜索能力以及友好的应用界面。四是具备信息过滤的功能以及自动学习和用户监视等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由于开发此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了我国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的发展[4]。

4.监管制度的障碍,地球上还找不到一套统一的对个性化信息服务所实施的监督准则,即使是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也没有正式的监管制度。在网络个性化服务过程中常常遇到较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例如,有关于信息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也许就会成为信息服务进行中的最大障碍。

三、实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对策

1、改善用户的关系。虽然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这不能说明每一个用户都会主动的采取个性化行为,从安全和个人隐私的角度来考虑,有一部分用户通常会对个性化服务进行拒绝。所以成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取得用户的信任,转变以往的观念,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一是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和设施都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根据用户的特点来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提供多样的信息服务,保证信息化服务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使用户在使用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便利,并且要尊重用户的主观体验,保证用户的信息和隐私不泄露,给用户选择的权利,切不可在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跟踪[5]。

篇2

普惠金融是指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2015年,国务院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普惠金融定义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至此,普惠金融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普惠金融需要具备四个内生要求: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全面性和商业可持续性。据此可得,普惠金融是一N市场,如何提高效率问题,也成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首要目标。

自2011年以来,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结合,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成长,金融数字化的理念越来越被各国金融业所推崇。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使用金融数字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为。它包括通过部署数字手段,为金融缺失或不足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匹配他们的需求,对客户而言成本可负担,对提供商而言商业可持续。数字普惠金融涵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证券、电子货币、付费卡以及常规银行账户等。到目前为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典型模式为网络银行、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等。此阶段的普惠金融往往依赖于银行的支付系统,所以普惠的覆盖面仍然有限。第二阶段是融入金融科技进行金融业的数字化创新,此阶段大量依赖于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等技术驱动,进行金融服务创新,从而解决实际场景需要。

从目前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已然成为实现低成本、覆盖广、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服务覆盖范围广泛化、客户群体大众化、风险管理数据化。

八项高级原则的具体解读

《原则》中强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两大基本主题便是创新和风险。我们从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和如何控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度解读八项原则,梳理我国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实践情况。

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型技术,可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扩大服务半径、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可以通过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做好风险甄别和控制工作。具体来说,以下几个金融领域享受着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技术红利。

互联网支付。狭义的互联网支付一般指第三方支付,是非金融机构支付。在普惠金融中互联网支付是目前在我国受数字技术推动变革最广最深的一个领域。目前运用在互联网支付上的主要数字技术有NCF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以及指纹支付。这些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第三方支付大大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支付系统的格局,并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颠覆性的革命。近年的互联网技术革新,互联网支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支付功能,而是衍化到理财、征信、托管、融资等金融领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将步入“无现金社会”时代,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

以支付宝为例,起先支付宝运用担保交易来解决买卖双方的信用问题,后来运用快捷支付解决支付繁琐问题。近几年来的声波、二维码以及指纹支付的推行,彻底解决了POS机无法覆盖的小微企业商家,使得支付受众面基本覆盖。与此同时,支付宝运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满足了大量的用户交易需求,目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支付宝单笔支付成本已经降到2分钱。另外,2016年“双十一”期间,支付宝收到800万个电话或咨询,97.5%均由人工智能完成,同期推出的VRpay虚拟实现支付更是对互联网支付的又一大数字技术革新。同时,支付宝已经从支付工具成功转型为生活工具,应对医疗、城市交通、生活服务、签证办理等领域,数字技术能有效分析和解决实际场景,满足客户需求。

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起点,如今,数字技术从两大方面促进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方面传统金融行业(主要指银行类金融机构)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拓展信贷渠道。具体来说:一是针对小微企业,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各种多功能集一身的卡类业务,方便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业进行贷款申请和还贷业务,将原本线下的业务基本线上化。主要有节约融资房贷成本、降低风险等优势。二是针对个人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贷主要分为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目前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纷纷利用自身数据优势,拓展渠道和场景,提供消费者各类消费信贷。比如招商银行入股滴滴出行,与其在资本、支付结算和信贷方面全面合作,大大拓宽了支付业务和消费信贷渠道。

第二方面是纯网络银行的信贷。纯网络银行主要包括网上银行、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网商银行相比于传统银行来说,由于存在电商本身具有的数据优势,所以会更注重运用数据挖掘以及模型开发,而且随之引进的云计算和机器学习,更为业务的拓展、数据的分析挖掘以及精准定位风险带来了技术革新。除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之外的优势,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还可以让金融机构关注到长尾市场。长尾市场简而言之就是排除流行聚焦后,让原本看来是“鸡肋”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原来传统企业的“渠道为王”转变为“流量为王”,提供低成本的产品以及高效发掘市场信息,创造出繁荣的长尾市场。如今,蚂蚁小贷、京东白条、腾讯微贷使得贷款的受众面大大增加,在网商银行上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远远超过了传统银行的贷款规模。P2P网络借贷和网络众筹则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且具有争议的小额信贷模式。P2P平台结合了理财与借贷,采用“点对点”模式运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作为支撑,充分补充小微企业贷款难以及个人理财产品缺乏的市场空白。网络众筹主要基于数字科技,通过互联网向大众募集创业企业早期资金的一种行为,具有门槛低、多样性的特点,是普惠金融中重要的创新之一。网络众筹虽然发展规模远不及P2P网络借贷,但是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尤其是最近革新的区块链技术给众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运用区块链能给众筹带来三大好处:建立合适透明的标准;易于管理和注册众筹股份;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靠度。

保险业。数字化技术使得保险业突破了传统保险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保险产品销售和服务渠道的数字化,如今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都开拓了以线上营销作为保险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从官网直销和移动端销售双管齐下,大大扩展了与客户的触达渠道,普及了客户对保险的认识,同时运用数字技术所革新的更简易明了的产品和高效的投保方式,加大了客户投保的覆盖面。

第二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新兴数字化保险机构,这些新兴的数字化保险通过数字化创新,使得保险服务小额化,同时具有普及性、易得性,主要类型有类似蚂蚁金服的第三方保险平台,其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为大量的投保人进行风险定价,将保费降至几元甚至更低,大大降低了投保门槛。目前也有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安心保险、易安保险四家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这四家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基本没有线下销售团队和分支机构,全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场景平台,开发创新出具有“碎片化、定制化、场景化”的在线保险产品。另外还有数字化的互助保险组织,在原来互助保险组织基础上,仍然秉持著“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将互联网共享开放的理念融入互助保险组织。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数字化互助保险组织多用于慈善、公益,往往不以盈利为目的,筹措互助资金,较为形成规模的有e互助、夸克联盟、抗癌公社等。

第三方面,数字化保险产品方面的大量创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保险产品充分数字化,不仅形成了许多投资门槛低、种类丰富的保险产品,还打破了许多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大大丰富了险种,像最近被列入热议的雾霾险、高温险、熊孩子险等。正是因为数字化保险在产品、销售、服务上不断创新、普及大众,所以数字化保险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平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与风险

数字技术虽然给互联网支付、小额信贷、保险业带来了极大的数字红利,但同时其中的各种风险不容忽略,具体包括信用风险、信息风险、系统风险等。

根据《原则》,除了倡导各国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创新和发展,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种类,同时还需要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完善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服务消费者,不断加强消费者重视数字技术和相关金融知识的普及,做到实时监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实时报告,从而达到控制数字普惠金融潜在风险的目的。如今,运用数字技术而达到监测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模式主要如下几个。

客户身份识别。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即融入金融科技的数字化创新。在金融科技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KYC(Kn o w Yo u rCustomer),除了在金融创新方面需运用这一重要原则,在金融监管方面也需要做到了解客户信息,确保金融运行安全。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和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落后于普惠金融创新,尤其是传统监管多采取分业式监管,过分强调事前监管,这在普惠金融的推行过程中不能做到普及性监管,覆盖面过小,而且成本过高。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大量运用了数字技术,具有隐蔽性、虚拟性、高度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如何精确定位客户的风险变得尤其重要。人脸识别、远程视频录制、指纹识别的引进,使得客户身份识别具有可操作性,也使得监管业务变得更高效、便捷、普惠。将客户的身份识别技术和网上、手机客户端相连接,有利于实时监管和控制风险,从而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征信体系。在如今的信用社会,征信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体系中最基础的重要环节。而数字化征信系统是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学习和身份识别等数字技术,在采集大数据的同时,进行识别和描绘征信对象。数字化征信系统的主要优势是评估准确、及时、识别能力强。目前,我国主要征信机构仍然以大数据为主,互联网数据主要来源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数据;搜索引擎提供的浏览数据;微信、微博、QQ相关社交数据,结构化数据征信在我国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生物识别、机器学习已经展开了一定的运用,面对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信用产品多元化,应用场景丰富化,数字技术的征信系统的建立有利于立体化、形象化、精准化地分析客户信用,从而进行信用管理。

自我监管体系以及法律监管框架。数字普惠金融中的监管途径主要可以分为自我监管约束体系和法律框架约束体系,其中自我监管约束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点就是信用风险防范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对于信用风险防范,可以利用场景化借贷,控制额度以及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来进行自我风险规避;对于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可以通过多元化发展形成风险防范的闭环,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安全和压力测试进行自我规制。法律监管框架则是平衡普惠金融风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前监测的重要环节之一。法律框架可以从基础法律体系、金融法律体系、行业市场政策三个方面进行配套创新。在普惠金融的立法方面,美国已经处于世界成熟行列。美国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法治原则,不断修订立法,保护普惠金融市场发展,其中《社会再投资法》《公平信用报告法》《联邦存款保险法》起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作用。

因此,我国要构建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框架,必须注意数字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和普惠金融本身存在的风险,从而构建支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明确区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责和定位,并充分保证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总结

篇3

社保档案记录参保者的详细信息,是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所以社会档案在当前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社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社保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管理是指以数字的形式对档案进行存储,实现快速查阅和保存,提高工作效率,为参保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对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社保档案管理质量,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人们生活和思想转变促使社会保险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社保档案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这一发展现状促使社保档案管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实现创新和优化。在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登记、缴费、档案管理等工作,各项工作开展都关系着社保档案管理质量。当前传统社保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保事业发展需要,所以加强对社保档案管理的创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工作需要,建立一套不受人工干预并且工作效率高社保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必然需求。社保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可以将纸张档案输入计算机系统,并根据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电子档案目录,从而为后期的查询、修正等工作提供便利,并实现社保档案的永久保存。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技术经过不断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创新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特点

1.实现快速查询

根据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必须为参保者提供全面的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在传统设保档案管理模式下,对档案信息的查询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这种方式不仅繁琐,而且在不断对原件的调取过程中导致纸质档案出现发黄变脆以及自己磨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的完整性。以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为例,在对信息进行查询时需要消耗大量工作时间,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天不等,并且在查询过程中对纸张档案的翻看和复印容易导致资料出现损坏等问题,给查询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可以借助计算机查询,在搜索框只需输入员工社保号码即可获得职工的所有信息,包括历年缴费记录、政策性补缴等详细信息。数字化管理模式下,查询工作更加便捷,为工作人员节省大量时间,并且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并不需要调取档案原件,只需在计算机中查询档案图片即可实现打印复制等需求。

2.便于保存

传统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是将纸质档案经过装订以后放置在档案柜中进行保存,一方面随着社保档案数量的增加需要占用更大储存空间,另一方面增加管理难度,纸质档案容易受潮发霉,在管理工作必须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提高管理质量。而数字化管理模式下,纸质档案信息全部反应到计算机中,建立电子档案,并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络维护等工作,提高管理安全性,在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3.提高工作效率

在社保业务办理过程需要提供详细的纸质材料和证明等相关文件,并且还要合同或者相关证件进行扫描保存,工作内容繁杂,导致工作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当事人办理相关业务时,需要对参保人的信息反复进行核对,增加工作量。在数字化管理工作中,通过数据库中搜索可以将参保人的所有信息展现出来,大大减少工作量,节约工作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促进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三、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探讨

1.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

为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在可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将档案管理场所进行固定,并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相关规范,通过对档案库房、阅览室以及办公室等工作场所的明确划分,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同时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不但提高学习新的档案管理方法,从而不断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

在数字化管理方法实现推广使用的同时,需要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我国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为社保档案管理提供可靠保证。在档案管理新时期,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必须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经办业务流程和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从而使全员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还应当包括对档案收集归档整理工作的规定,根据档案的类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在经办社保档案管理业务时,可以生成相应的档案编号,便于后期查询,同时按照系统工作流程规范人工操作流程,实现对每个环节的管理,降低风险发生几率。

3.实现档案系统与业务信息的无缝对接

社保档案主要为参保人办理各项业务而服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档案系统与业务信息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功能的应用只需对档案查询一次即可实现高速扫描、分类和真空塑封等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将传统纸质档案全面转化成数字化信息。

四、结语

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参保人员具有复杂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的难度,为保证工作质量,必须对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实现高效管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下,实现社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对整体工作以及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不仅实现社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而且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新时期,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应用性,是顺应时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彦红.浅析社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现代商业,2014(2).

[2]池利蓉.加强对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5).

[3]项连平.基于数字化管理的架构来探讨社保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6(24).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0-02

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为其各个部门提供患者诊断与治疗信息的处理、存储、提取、收集以及数据交换不可或缺的平台[1]。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融合,医院信息化管理通过宽带网络逐渐的由HIS网络化系统应用将数字化医学信息系统、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设备系统等临床作业过程逐渐的纳入网络中,基本上将作业的无胶片化及无纸化实现。住院患者病案不管是纸质病案还是电子病案,均是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及医疗护理信息数据,同时还是其它有关信息数据不容忽视的一大来源[2],而数字化病案目前已经在医院管理、健康体检、社区医疗保障、心理咨询、保险、医疗等方面得以普及,充分的彰显了其优势及实际效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 数字化病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病案是患者在医院就诊中十分重要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的是病程记录、病案首页、护理记录、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记录以及医嘱等。病案是综合体现医疗质量与医院管理的一个途径,其服务于医疗、保险、法律、咨询、科研和教学等诸多领域,尤其是随着一系列相关条例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作为医疗案件诉讼的法律文书,病案在原则上需要保存三十年。医院必须提供病例复印服务向就诊者、公检法机关和保险公司,病案管理由此被提升至特有的一个高度,而数字化病案因极大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医院中,而且其时代特色得以显现。

数字化病案将有效的解决了医院病案管理中所存在的纸质病案丢失不可挽回、容易破损以及存放占用空间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病案资料异地调阅困难和资料功效性差的缺憾,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查找病案的速度[3]。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病案管理中普及,病案管理的中心已经开始逐步从医疗统计、病案编目转变为病案利用与服务功能的提高上。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是医院病案资料在利用与保存、数据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有效且实用的管理,对于医院为社会服务以及医院自身的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的作用

2.1 有助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医院具备吸引力与否,不仅需要具备相对较大的规模以及知名的医疗专家,而且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病案[4],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则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医疗人员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因数据信息的信息化程度高,可以在同一时期将医院教授和医院医师的主要工作量客观的予以反映,可以大大的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质量水平、医疗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切实的反映出同一时期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与传统的病案数据分析相比,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和系统的反映医师在劳力、精力、知识和技术等诸多软指标方面的业绩。

2.2 有助于各科室的排名及考核分析 数字化病案信息资料可以提供所需的依据为医院科室考核的一系列指标,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5]:①基础护理:危重患者级别的护理质量;②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的诊疗方案、控制院内感染、三级医生查房、术前讨论、手术工作量以及控制死亡、危重、疑难等;③各类资源利用情况: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医疗科室工作量、病室工作日以及床位使用率等;④病案等级,病案书写质量;⑤医疗质量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七日确诊率、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等信息均来自于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并且均是通过数据化病案分析直接得出,能够将医院医疗质量的目标反映出来[6]。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各级医院应当提起应有的重视,并且尽快的应用到医院管理工作中,以便于提高医院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可信度及信息化程度,为医院科学管理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杨.病案数字化的管理与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3(3):45-46.

[2] 高萌.数字化病案管理措施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2-13.

[3] DAVE GARETS,MIKE DAVIS.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vs.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Yes,There Is a Difference.A HIMSS Analytics White Paper,2006.

篇5

(一)极大方便了档案的查询和使用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只要输入关键词搜索,计算机上就会迅速查询出有关的资料信息,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还可以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二)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科学化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促使新型的信息采集、管理服务职能取代了原来传统档案保管和使用职能,既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提高了保险社会服务功能。

(三)可以有效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信息通过远程服务成为可能,实现了资源共享。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目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实效性较低

一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面对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潮流,对实体档案也进行了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借助计算机系统浏览检索。但是缺乏对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只重视管理系统的建设,重藏轻用,而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利用效能低下。

(二)信息保密性及安全系数不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及使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风险不断增加,网络病毒和木马、网络黑客入侵、工作人员无意泄漏、电磁泄漏等都威胁着信息安全,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密性及安全系数较低。

(三)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中缺少档案管理知识熟练、信息化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各级政府也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受阻。

三、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体制

建立起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就需要创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在科学的制度管理下进行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

(二)创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服务方式

要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创新服务方式,运用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和的先进技术,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启用公共网络服务系统,为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业务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专业化技能,能熟练应用加密或数字签名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备份、保存,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正常进行。

(四)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控制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内容多、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相应的资料信息,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措施,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强化硬件防护技术,对电子档案当定期检测和拷贝,避免人为失误操作,防止数据丢失,确保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安全。

篇6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近年来“数字化社区”构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对于“数字化社区”建设已经处在计划阶段,而有的城市已经开展了“数字化社区”的实验工程,可见,“数字化社区”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构建数字化社区的主要目的

要想真正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构建目的就要首先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概念,“数字化社区”的含义是由“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引申而来的。“数字城市”一般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对城市的设施建设进行实时的动态采集、动态监测的信息技术。是一种具有分辨率高、检测范围广、跨时空的综合技术系统。其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数字化社区”是指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范围内在政府、物业机构、以及物业服务、居民和各种中介组织间构建互相交流服务的网络平台。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基础设施基本要素中的重要要素。而数字化以及城市化的构建目的也必须是统一的,就要对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社区规划逐渐趋于数字化,对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要把数字化社区做为一种服务手段,为促进社区高效发展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数字化社区的功能和需求状况分析

数字化的社区建设综合服务网络具有行政管理、信息采集、便民利民信息的服务功能,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法律、气象状况、医疗设施、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的一系列服务。能够不断的对各级的政府电子政务、网上的办事服务以及社区的公共服务进行推进。对重点的政务信息、就业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社区保障、失业救助服务等服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结合当下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断的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家政服务以及文化教育等的信息资源开发。

在数字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信息源的建设是主要任务,通过对数字化社区的相关功能的分析,要对数字化社区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并可作为数字化社区的基本需求。

(1)提供便民利民的公共信息服务。在对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过程中,一定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等多种方式,对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进行构建,以使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得以满足。

(2)对于特困居民以及失业居民的信息数据。开展社区就业活动,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服务。提高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社区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3)退休人员的信息数据处理。在社区的数字化构建过程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区管理人员要配合社会保险部门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和领取工作,能够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4)社区的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文化体育场所是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用数字化的技术能够对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还可以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让社区的居民能够在活动中提高知识水平。

(5)对于疾病的预防信息。做好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一般的常见病的诊疗预防方法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对居民疾病信息的收集可以使社区的居民健康得以保证。

(6)外来人口信息。对于小区的人口流动过大,加强人员的管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外来人员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准确的核对,并做好登记工作,是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社区治安信息。社区的治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是切实保障居民安全的必要手段,在社区数字化构建过程中,要对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进行有效的建立,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先进的安保技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措施能够有效的对社区居民的安全进行保护。

三、数字化社区的构建框架

(1)对于社区综合平台的构建。社区的综合平台是一种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络构建的,服务的对象是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些便民服务、慈善捐赠服务、助残救困服务、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这种平台可以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网站,以及社区居民的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进行构建。

(2)社区的综合化管理系统构建。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按照社区地理信息以及人口信息,对涉及社区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社区组织、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应用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这种综合的管理系统适用于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需要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房产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使数据信息能够更加的实时、在线、使社区管理和决策更加准确规范。

(3)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是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居住区的公共场所、视频信息、住宅安保信息、住宅内部事故报警信息、以及火灾报警信息等统一到社区智能管理系统上,以使社区居民的安全得以保障。

四、结语

篇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hospital construction, computer technology,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tter and better, the it to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care brings huge role. The digital hospital is the use of advanced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pati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ealth economic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the most effective collection, storage, transport and integration, and into the social medical care database of hospital, make the hospital service object by the patients seeking sick extended to the whole society people. As long as through the network access, can easily search personal health records, to the doctor for health consultation, etc. Development of digital hospital has become a trend, and digital medical equipment, also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digital hospital construction. I integrated years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material,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hospital,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lated problems on their experience.

Keywords: digital constructio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实现医院内部医疗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院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发展目标,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 “ 广义”的数字化医院概念,不仅包含医院内部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应用,还包含与之配套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如高质量的院标信息网络、社区卫生宽带网络、深入家庭的数字化设备及接口,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零距离健康服务。

1.医院为什么要建设信息系统

建设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医院高效运行现代

化管理需要。各类分散的数据需要统一有效的管理,如门诊、住院、用药、缴费、影像和检验等信息,且这些数据会不断的增长。对于这些数据,仅依靠手工进行整理统计是不可行的。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HIS、LIS、PACS等系统的应用,才能快速准确完成各项信息的统计、归集、分析工作,更好的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给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

2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步骤

数字化医院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因此,必须根据医院的性质和不同信息的特点、信息化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需求紧迫程度、内外环境的完善程度来规划医院数字化的进程,并分步实施。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按照数字化医院的要求制定总体目标,按计划分三步实施:

2. 1 医疗业务流程和患者服务窗口的信息化建设

这一阶段的建设,主要是以辅助提高传统门诊病人的就医模式中划价、收费、取药等效率为目的,并可切实有效地杜绝欠费、漏费、逃费等情况,通过建立门急诊挂号收费系统、住院收费系统、住院护士工作站、门诊中西药房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疗保险接口、手术麻醉、院长综合查询系统等,实现优化病人门诊和住院的整个就诊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完善与医疗保险的接口,完成药品库房管理,药品的价格和账务管理。

2.2物资和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篇8

1. 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的管理问题

在社会养老保险中,有些领导和一部分工作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只是简单抄写和保管工作,谈不上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主要工作,不能给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只要做到不丢失、不泄露,就可以应付查档、外调;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想法,表明这些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不了解,忽视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势必使社会养老保险当按工作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2. 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与环境设施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对档案管理必备的首要条件, 首先是要落实档案室的设施建设,有些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至今没有专用档案室,还有些档案室狭小,由于档案资料多,出现潮湿和“六防”设备配套欠缺问题,使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出现资料虫蛀、霉变,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外观的整洁美观,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连必备统一的档案夹、切纸刀等工具都无法购置齐备。

3. 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与管理水平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力量不强,管理手段滞后,管理水平低下,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情况,他们大部分都未经过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的重要性、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归档等业务基本不了解,对收集档案意识薄弱,并且大部分档案工作者为兼职,没有人认真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去,日常事务只是把资料放进档案盒,也不及时整理,严重影响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另外一部分归档资料欠缺准确与真实性,传统陈旧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已难以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在新形势之下要求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一定要改变传统模式,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1. 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张为主的档案管理实体,大多是以手动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鉴别、存储、统计等方面管理,它的工作量非常的巨大,步骤又是相当的繁杂。由于存储量大,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精力,去实施对被封存的档案资料进行信息提取与加工处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资源已经大多被闲置或变成废物浪费掉。随着现代管理技术与引进先进的设备,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挑战。档案管理重点在于适应数字化记录管理需求,从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向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将信息作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不同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采取现代化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才能体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2.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管理数字化

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对档案原件得以保护的重要方式;档案数字化需要通过利用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手段,将档案部门的各种不同物质载体形式处理转变成数字化信息,并创建一个数据库文件以便于提供服务。形成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未必意味着传统的档案管理要取消,其两者应互相补充、。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当根据国家推荐标准管理信息,根据其发展特点与需求,制定标准的内部管理,在实践中逐步改进。数据库文件的目录,要有利于实际性的操作,又符合国家的标准规范。

3.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人类社会推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环境下,使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与信息的公开得以实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该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当中,伴随着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及其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应及时地做出应有的调整,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认识深远并且立足当前,积极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会碰到的不同方面问题。

4.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人才建设

篇9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15-02

1 社会保障卡的功能

社会保障卡系统作为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社会保障卡采用16K字节的CPU带触电的集成电路卡,其有效期为10年。记载持卡人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等基本信息,具有处理个人各类社会保障事务的功能,其存贮量大;安全性能高;卡内存储信息具有准确、可靠、安全、不易被修改的特点,卡内可存放个人的指纹信息,具有完善的生理凭证和防伪功能。因此,社会保障卡非常安全、可靠地将个人于社会保障体系有关的信息存放于一卡之中,在网络和数据库的配合下,为市民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真正方便市民。

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障领域,首先被应用在医疗保险业务上,为参保人员及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社会保障系统不仅涉及社保、医疗等领域,而且涉及到劳动、民政、公安、卫生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外社会保障卡多应用推广随着智能卡技术的进步在金融、电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发展。

昆山市的社会保障(市民)卡实现了水电煤气费缴纳、城市公交一卡通、小额支付等功能。可办理求职、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登记、领取养老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社会保障事务。同时,该卡实现了在城市公交行业和商业银行联网服务,可完成乘车、存取款、消费、转账等服务。

无锡市民卡是国内第一张加载有生物指纹识别功能和二维条形码信息的“双核多界面”卡。今后,必须刷卡比对指纹,才能去幼儿园接走孩子;去银行ATM机提款,只要按手指、比对指纹就能取款,另外,它还可以用在住宅小区的门禁系统和单位刷卡考勤办公等方面。

随着社会保障网上业务系统逐步完善和金保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社会保障卡将承载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社会保障卡被广泛喻为开启社会信息化管理的“金钥匙”,通过这把“金钥匙”,可以快速实现人与社会保障的对接,对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此外,社会保障卡还是握在劳动者手中开启与网络系统联络之门的钥匙,凭借这把钥匙,持卡人可以上网查询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

2 数字城市规划

首先完成数字医院设计方案。结合社区卫生医疗系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电子病厉;基本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适应卫生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其次开展档案资源的电子化,完成信息资源规划,启动民生示范工程,解决一些局部的和关键性的问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现有的档案文件资料全部实现数字化处理,建立健全档案目录数据库、现行文件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照片、音频、视频等),通过数据接口和政务办公系统连通,用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应用系统开发采用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有助于在各个阶段降低成本,共享应用和技术资源,避免重复独立建设,降低技术风险和实施难度,最终加快“数字克拉玛依”建设速度和效果。

3 完善社会保障卡功能助推数字化城市建设

首先,社会保障卡覆盖面宽、服务时间长。社保中心“为您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完全可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准确。新疆油田社保中心管理各类参保群众共计17余万人。克拉玛依市社保局管理各类参保群众共计17.6万人。总计占克拉玛依市38万人口总量的91%。

其次,伴随“金保工程”的推进,各项业务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社保已经实现了网上征缴、网上查询、银行等业务,即将实现医疗网络结算,网上自助服务等。社保中心已完成29万名参保人员基本信息与公安局二代身份证基本信息的核对、完成参保人员照片提取;市区各大医院正在进行HIS系统与社保卡接口软件的升级改造;首批社保卡进入制卡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2010年年内将实现持卡就医、买药,实时结算及即将网上查询系统服务等。社保网络的终端也逐步延伸向企业、医院、社区等,网络信息化促进数字化社保时代的来临,这些都为全面网络化管理,全市统一协调管理奠定了基础。

再次,创建数字化城市和数字化大油田的宏伟规划已提上议事日程,各行各业在科学发展契机下,大力发展网络信息化建设,社保事业也与之齐头并进。另外,作为资源型城市,与外界的联系、配合也越来越广泛,中石油、自治区等部门也非常重视投入远程办公、无纸化办公。高素质的人才环境也为信息化、数字化提供人脉。克拉玛依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率也较高,这些为全市范围内实施信息管理、监控提供了软、硬件的支持。

4 社会保障卡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完善卡存储、结算、转账、支付功能。社保与银行联合,在社保卡中开辟“现金支付”专户,由个人自愿存入一定金额(利息可以优惠和免税),用于支付现金部分的费用,一方面免去现金携带的不便,另一方面在参保群众发生大额现金住院时可以及时筹款救治。另外,与银行的联系更可以促进社保业务之间的相互转换,完成从征缴划账、账户转移、基金支付等各环节经济活动,有效减少现金流动的不便。

社会保障卡与医疗机构、社区信息的对接,完成从就医、报销、支付、结算等网上操作系统,避免了参保群众来回奔波,减少了社保经办业务量,节约了人力物力,使社保业务从事务性繁忙中解脱出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其次,创建个人征信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管理,与社区、退管站、邮政、银行、各参保单位、税收等部门建立子系统联系,使查询、自助服务、协同办公等现代化的办公方式在全市内普遍推广,提供全面数据和公共服务职能。

社会保障卡记录了参保者就医、养老、社会救助等较多的民生信息,通过卡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反各类政策、法规的人员进行预警,与银行、公积金、民政、社区等机构联系,实现多部门联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监控。有效杜绝冒领、多领、恶意欠款等不良行为的产生,提高各部门工作的准确率,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个人健康、医疗、生存状态跟踪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社保数据信息化的完成,各个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劳动保障、药品监督等)可以因地制宜地将多种分析手段和研究方式应用于运行分析,以定量、定性相结合对比、类比相辅助进行数据分析研究。

强化居民健康跟踪管理职能,通过数据分析,依据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对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已成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按病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从发病、治疗、处方、效果反馈等全程跟踪,为疾病突发准备第一手转诊资料;其次,在有效信息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分病种进行群体健康指导。对同类型疾病群体或亚健康群体,开展药品安全、饮食治疗、康复训练等集中辅导、座谈,帮助类群组成员互相促进、监督,提高疾病防治效果;第三,加强医疗机构协作,完善转诊后治疗的跟踪管理。

第四,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社会保障卡数据信息网络化,在不同平台和网络终端的用户按照自己的权限在任意时段对全市各类型参保群众的分类信息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客观、及时、准确的网络信息数据,可以便于各业务部门自动汇总数据,实时异地协同办公,更可以完成领导宏观掌控全局,管理实时监控服务。

例如,开展“医疗运行分析”。医疗改革正在摸索前行,社保卡的信息记载功能提供准确、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依据政策系数,统计分析历年基金收支情况,模拟不同政策下基金收支和个人享受各种待遇的差异,为政策调整、财政补助等提供数据支持;对离退休人员的待遇领取资格记录认证,根据相应的年龄、性别、工种、退休类别、伤残级别、身体状况、就医情况等信息,在业务操作系统中实施预警机制,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核查周期,将过去的专项性工作转化为日常性工作;人机结合对系统数据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关联分析以及开展详查、抽查、顺查、逆差等实现核对人数、核对基数、核查清欠等稽核功能,确保稽核管理的公平、合理、有效。

最后,电子档案功能。档案对于每一个社会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的纸张记载一方面不便保存,另一方面查找检索困难。社会保障卡的数据承载功能强化了个人信息的电子化,电子信息占用空间少,信息记录数字化、简单化,保存时间长,便于按类别检索。社保电子档案记录了一个人从参保缴费、转移、退岗享受各项待遇的详细信息,是一个完整的时间记录,具有直观、详尽的特点。社保档案电子化符合社会发展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科学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是数字化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完善社会保障卡的电子信息记录功能和多终端对接能力,积极扩展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及时、准确、客观的反应城市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克服多头管理、重复建档、信息闭塞等弊端,真正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式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使城市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巫惠林.社保网络系统的技术与功能.中国社会保障,2005,(1):52-53.

[2]张苗.走出信息孤岛.中国社会保障,2009,(2):76.

篇10

一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面对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潮流,对实体档案也进行了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借助计算机系统浏览检索。但是缺乏对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只重视管理系统的建设,重藏轻用,而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利用效能低下。

(二)信息保密性及安全系数不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及使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风险不断增加,网络病毒和木马、网络黑客入侵、工作人员无意泄漏、电磁泄漏等都威胁着信息安全,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密性及安全系数较低。

(三)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中缺少档案管理知识熟练、信息化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各级政府也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受阻。

二、推进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体制

建立起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就需要创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在科学的制度管理下进行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

(二)创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服务方式

要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创新服务方式,运用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和的先进技术,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启用公共网络服务系统,为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业务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专业化技能,能熟练应用加密或数字签名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备份、保存,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正常进行。

(四)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控制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内容多、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相应的资料信息,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措施,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强化硬件防护技术,对电子档案当定期检测和拷贝,避免人为失误操作,防止数据丢失,确保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安全。

篇11

一、数字化产品发展迅速的原因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像、看电影,这就是因为0和1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房子,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所以由数字化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发展非常迅速。在未来数年中数字化产品不仅仅应用于通讯业、医疗业,还应用于印刷业、教育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应用于通讯业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通信。跳频通信作为扩展频谱通信的一种,因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而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中。跳频通信系统的一项重要参数是频率的跳变速率,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跳频通信系统抗跟踪式干扰(中继转发干扰)的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对抗中尤为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实用的战术跳频电台跳速一直向更高的速率发展,如美国的联合战术信息分系统JTIDS,其跳频速率达到3.8万跳/秒。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如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出现,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成熟,使得以数字技术实现高速的跳频通信系统,从而避开模拟技术所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一种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1.9万跳/秒)通信系统的方案及实际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用数字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三、应用于医疗业

数字化医院拓宽了人们对医疗生活的无限想象,只要患者坐在家中,通过数字化医院的系统和网络的作用,就可以由医生诊断开出处方,这一切不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信息化的巨大市场上,有些IT企业用通用软件面对所有的客户,有些企业则在行业内做精做深。医院信息化是一个需要精、深的专业,而中国数字化医院的进程则需要真正专注的企业来推动。

目前一项将全球领先的医学影像技术与先进的IT技术相融合,以终端技术产品为核心、以服务于病人为目的的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认为,这套方案改变了以往医院数字化建设侧重于医院自身管理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宗旨,是中国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务实的完整解决方案。这套名为“中国-AnglePlan-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的提出者是中国影像技术产品主要供应商――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东影),东影就是一个在中国数字化医院进程中相当专注的企业。

专家认为,有了数字化医院,根据患者的社会保险或医疗保险号,医生就可以很快获知其所有的医疗保健信息,如病史、采集到的医学影像、做过的实验室检查等,提高了诊疗效率和临床质量。这将是一个开放式的数字化医院。到那时,就会达到医生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人们将充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

四、应用于印刷业

数字印刷技术作为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对印刷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数字及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印刷业及印刷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

1.国外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数字印刷普遍用来印制报表、客户目录、企业画册、商务印刷和小量书刊等,比如明信片、名片、封面、小册子和CD套等;包装如药品、健康用品和礼品的小型包装;可用作打样、促销、测试经销等目的;还可印刷墙纸、腰线和花边纸等。数字印刷是传统印刷的补充和完善而数字印刷不仅是印刷,还包括更多增值内容。

2.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数字印刷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如各种票据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个性化倾向,电信、邮政、银行证券、保险等个性化印刷市场的潜力巨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到处可见街边大大小小的快印店足以证明数字印刷的确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数字印刷企业。速必得、同昆数字、康伟数字、时浪等等各种体制的数字印刷公司在中国的数字印刷领域高速发展。

3.印刷业发展趋势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杂志的广告会减少。不过,杂志与网络会并存,谁也不会取代谁。在书店、零售点等将会出现按需印刷一些文章的情况,过去在印刷厂印刷的一部分印件将转到家庭或办公室印刷。杂志的印刷将由集中在一个大印刷公司印刷转到分散在多个离客户较近的点分别印刷。杂志的ATM自助服务将使读者可以按需要印刷自己想要的文章或将需要的内容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到2020年,约有210万平方米的标签将采用数字印刷。

五、应用于教育业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提倡要建立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它包括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建设等。

六、应用于生活

信息和通信技术改变了我们交流、工作和开展商务的方式: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或者通过什么设备,我们都可以完成上述任务。我们既可以不受限制地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实时跟踪员工的工作进程,还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总之,我们数字化的生活将有更大的灵活度和更高的效率。体现在建立数字城市上,要建立智能化住宅小区和家庭智能化,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互通,并通过网关连接到管理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将住宅内所有的话音、图像、传感器、防灾、防盗、控制器、数据等信息进行沟通,同时与住宅外部世界永远保持开放联系。数字化生活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篇12

一、背景

本文是以“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市的经济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出发,进行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程改革新模式探讨和实践,本文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建设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及新模式实践探讨,树立及展示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对金融行业岗位、职场的了解以及认知、核心业务岗位实训等。通过信息化新技术支持和校企联合开发模式,针对专业教学与实训打造创新的金融事务专业一站式综合实训平台,实现移动教学与平台化教学新模式结合,把专业实训系统、专业精品课程、专业资源库、职称考证与职业规划等相结合,打造金融事务专业平台门户,实现统一账户、统一管理、统一登录,并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对接,形成了专业数字化集群。所有课件及课程资源库全部开发成电子化、标准化模式,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了信息化的创新技术,让专业老师和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方便、快捷及创新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职场及职业的魅力和精髓。结合本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问题阐述和解决。

二、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介绍

金融事务专业自1997年开办以来,为广州市四大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输送了大批人才,本专业秉承“为社会服务,做大家满意的专业”的专业发展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建设宗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学生学业评价等教育教改方面的研究。多年来为珠三角地区及广州市培养了大批金融专业人才和社会培训,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新典范、新标准和新模式。

三、 珠三角 金融人才需求与现状

1.珠三角地区金融人才群需求

珠三角地区广州是核心,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珠三角全区经济发展稳定,改革开放的活力彰显了区域经济魅力。由于本区域距离港澳特别行政区域较近,在眼下金融业态多元化的发展下,广州与港澳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多更广,本区域诞生了众多的著名金融企业。例如广发银行、民生广州银行、友邦保险、广发证券等等,在新经济环境和新模式下,金融业态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小金融服务机构及民营金融机构的介入,本区域中小及小微企业较多,尤其是服务业及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在金融机构业务服务中,面对这样的客户如何进行专业化服务,这就给金融事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艰巨任务,不仅仅要求掌握金融事务本专业的技能知识和业务实操,还得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经营。在实际的金融事务服务工作中,在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都需要转变观念和能力提升。不仅仅可以服务于本岗位工作,还可全程服务于客户的业务,从客户角度出发完成金融专业岗位所需的360度服务(例如客户企业的经营情况、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化、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等等),客户的满意和客户的服务是增加客户与业务,业务与客户的粘合剂。这样的服务群体给中职金融事务专业提出了新挑战,不仅仅要求从专业能力及岗位业务能力要符合行业需求,在产品营销、产品服务及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金融产品推广和传播,例如目前的微信银行,微信服务、余额宝等互联网新产品。

2.金融人才就业岗位群分析

金融业务指经营金融产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投资理财与证券,按照目前的岗位设置标准和就业从业适应岗位,金融事务岗位集群如下分类:

涉及财经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与银行、保险及证券打交道的金融工作人员

银行事务工作岗位:银行对公对私的操作人员及会计员及柜台储蓄等

保险事务: 保险销售人员及保险外勤等

证券事务:证券公司交易员、证券公司销售员、证券公司操作员等

投资理财事务: 理财顾问助理及在金融机构服务的专属理财人员。

互联网金融人才: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员

3.珠三角金融人才现状

珠三角区域广阔,经济发达,金融行业发展快速,特别优势是近距离接壤世界香港金融中心,在金融业务发展和改革趋于前卫,结合地域优势和经济发展,金融人才需求旺盛。在目前社会环境下,金融人才系统教育和培训还不够完善。人才专业及培养的学历层次较多,高学历人才培养还不完全与金融业务全岗位相匹配,还是属于基层岗位培养与阶梯培养模式,不利于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业务能力提升。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看,中职金融事务毕业生还有很大人才需求空间,一方面金融机构基础业务工作具体、岗位分工较细、且业务相对简单,本科以上层次专业人才吸引力较弱。但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导向下的教学特色,人才培养对金融行业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较强。完全能满足金融行业基层基本业务操作和业务处理,中职人才成本相对较低。

四、专业建设新模式探讨与实践尝试

我校借助示范校建设契机,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及等方面做了些创新尝试和实践。与多个金融行业机构和组织进行产学研合作与研究,并与信息化技术公司合作,从教学设计到专业数字化资源库一站式平台建设,再到人才培养新模式尝试,通过创新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过程梳理和改革。专业老师与合作企业人员及信息化技术公司组建专业建设项目小组,利用信息化新技术进行专业建设改革,逐渐实现电子化、信息化、标准化。下面是一些进行尝试的一些实践和做法。我校也会在不断地从金融事务专业本身出发,不断提升和完善,培养出更多出色、优秀、技能超强的中职学生和专业人才。

1.人才培养层面

在本区域与众多金融机构企业、人才协会及金融服务组织,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模型调研与研究,走访并入户金融专业机构核心岗位,进行核心岗位专业人才技能需求提炼和人才岗位需求胜任模型,核心原则是“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培养什么人才”,把人才定位为高价值的特殊产品。

针对市场对人才需求,把金融事务专业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岗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并具备专业化的金融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的具体业务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注重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梯队的专业人才培养,为可以胜任在银行、保险、证券及理财、基金公司等就职做好基本基础,也同时为将来从事比较专业的金融业务操作和岗位操作做好核心岗位技能储备和能力提升。

2.制定金融事务专业培养模式和模型

金融中职培养模型是以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为基础,按照核心金融行业业务为实训和实操为核心。侧重与业务实际运作和训练,贴心真实企业业务操作和作业,按照“真实企业核心业务为主”开展任务式教育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程兴趣,进行分组互动、学生互动、老师和学生互动等。在专业知识培养角度不仅仅重视专业知识还特别注重金融行业综合能力,例如金融行业的产品营销、客户服务及素质与素养、金融行业的发展历史、关键核心工作流程、核心工作业务描述、真实的业务实操场景,关键的核心业务表单和文书等,抽象出关键业务能力模型或核心岗位业务能力模型。为后续的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例如金融行业的核心业务处理、团队协作意识、精神面貌及为人处世等技巧。让学生通过数字化资源库及精品课程及顶岗实习与实践,了解和认知金融行业所需专业知识和业务作业操作。让学生第一时间近距离进行企业真实业务了解和学习,掌握和了解金融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业务发展变化。通过与合作企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合作,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他们网站及用人需求整合,第一时间到专业平台。

3.课程改革层面

课程设计层面基本是以信息化数字化及标准化为准,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新技术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例如本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开发金融事务专业数字化资源平台,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集成使用,与实训模拟软件对接,并自行开发了移动比赛平台、数字化资源库、考证平台、微课堂及多门精品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学生评价、考证与综合训练及在线调研整合。尤其是教学过程中课件移动化,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学习与资源库访问和学习,通过统一账号统一登录统一管理,实现本专业资源集群和共建共享。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管理实现数字化和移动化,学生签到、人员管理及就业信息等。逐步建设成为本区域及本校特色专业的数字化专业集群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及社会、企业等实现一站式信息与管理。

4.专业教学层面

教学层面我们进行了引企入校及订单班培养合作模式。让金融行业机构的专业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从业务一线前沿及核心岗位业务操作入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培养。逐步打造多元化金融专业课程,培养混合式金融人才,提炼企业的核心岗位职责、岗位流程与岗位核心业务描述、尤其是核心工作业务场景,让学生在课堂就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库进行金融行业岗位及工作场景认知与了解。并伴随专业实训软件系统进行业务模拟操作和作业,形成任务式驱动或实训游戏驱动。课件建设与设计全部是电子化,考试题库全部是电子化,考试测评全部是电子化。

五、结束语

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建设与改革,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尤其是新技术新经济模式与新改革的变化和尝试。从学校及本专业出发,我们还有很多艰难道路要走。还需要与各位兄弟单位学校、行业企业单位职教专家及信息化专家合作与交流。通过两年建设,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及本市甚至全国金融事务专业标准和样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