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02 14:58: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

篇1

环境卫生学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1301班

教材版本

《环境卫生学》(第8版),杨克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

熟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类型、作用特征及作用机理;

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内容

1、 人类的环境(20min)

2、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15min)

3、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15min)

4、 自然环境与健康(20min)

5、 环境污染与健康(30min)

6、 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20min)

7、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20min)

8、 健康危险度评价(20min)

教学重点

人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不同影响。

教学难点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学生自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后作业

1、 如何理解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2、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有哪些影响?

参考资料

《环境卫生学》 杨克敌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环境健康学》 郭新彪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网络素材与文献

篇2

一、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材料又称生态建材,是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90年代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思路逐渐明确,制定出一些有机挥发物散发量的试验方法,并推行低散发量标志认证,同时积极鼓励开发生产绿色建材新产品和建造健康住宅。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处在世界前列,首都北京的污染程度又处在世界十大严重污染城市之列。我国在1992年把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环保总局正在抓环境标志产品及认证工作。目前住宅室内装修,人们除了讲究装修格局、色调、材质、做工和价格外,更关注所用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近一段时期一些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时有报导入住新装修的房主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某些装修材料的危害性也有说法,如花岗石衰变会产生氡气,人长期处在高浓度的氡气环境中会有致癌的危险;涂料所用成膜助剂主要是毒性较大的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和苯甲醇等对人体都有很大的危害性等等。这些说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选材的环保意识,提醒厂家生产中少用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使百姓在选用装修材料时不知所措,因此,已经到了为绿色建材建立正确概念的时候了。

二、绿色建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一)绿色建材的分类

传统天然材料及大多数人造新材料均属于“绿色建材”的范畴。“健康材料”的概念系指具有特定的环保功能和有益于健康功能的材料,可具有空气净化、抗菌、防霉功能或电化学效应、红外幅射效应、超声和电场效应等。“绿色建材”主要针对地球环境负荷,而“保健材料”是指直接与健康有关的居室内小环境,也有人把二者总称为“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是指气、水、地球环境及光和热等自然条件之外,微生物、动植物等与人类有关的一切环境。因此,把“生态环境材料”分为如下几种:

1.气环境材料-净化空气材料

2.水环境材料-净化水材料

3.地环境材料-改良土地、利用废渣

4.循环材料-零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

5.保健环境材料

(二)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

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相比可归纳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镉、铬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绿色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现代与长远的结合。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又不损害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更大需求。总之,建材工业的发展、绿色化进程,不但关系到建材工业目前的发展问题,还关系到能否和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是一件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大事。因此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努力促进各种绿色建材的发展,以绿色建材建造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建筑和室内环境,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三、发展绿色建材的意义

人类不断开采地球上的资源后,地球上的资源必然越来越少,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也为了地球生物的生存,人类必须改变观念,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由一味向自然索取转变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积极地寻找新资源的同时,目前最紧迫的应是考虑合理配置地球上的现有资源和再生循环利用问题,走既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不致危害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到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眼前与长远的结合。

作为建筑材料而言,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和环境;另一方面,使用中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对长期居住的人来说,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绿色建材,对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作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篇3

0 引言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大动脉,作为传输、分配和交换电能的主要通道,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客观原因,输电线路经常遭受到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气或自然界盐碱、粉尘的污染。在气候干燥的情况下,积累在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层的电阻很大,对电网运行不会造成威胁。但是,每当遇到潮湿气候,污秽层被湿润之后,就极有可能发生污秽闪络(简称污闪),尤其是当设计泄露比距不够或采用的绝缘子不能满足污秽要求时,污闪就必然会出现。因此,如何预防发生大面积污闪事故,已经成为保证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下面首先介绍绝缘子的基本特征,然后再阐述污闪的基本机理,最后提出预防污闪事故的应对措施。

1 绝缘子基本特征

1.1 盘型绝缘子

盘型绝缘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气候性、耐热性和组装灵活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上。盘型瓷质和钢化玻璃绝缘子均属于可击穿型,在受冲击电压作用或在发生污闪时,容易使单片绝缘子顶端被击穿。瓷质和钢化玻璃就其本身并不易老化,问题出在它的整体帽脚型结构上,这种结构使较高的场强位于绝缘子内部,从而加速了绝缘子劣化。

对于瓷质绝缘子,老化的结果是将产生低值瓷绝缘子,若剔除漏检,在遭受雷击闪络时(或污闪时),由于较高的雷电流和随后的工频续流(或短路电流),可能会使该老化绝缘子头部因瞬间聚热而发生爆炸,造成绝缘子断串事故。

1.2 长棒型绝缘子

1.2.1 长棒型瓷质绝缘子

长棒型瓷质绝缘子是在总结悬式瓷质绝缘子优缺点基础上,由双层伞实心绝缘子发展而来,继承了瓷质的电稳定性,消除了盘型悬式瓷质绝缘子头部击穿距离远小于空气闪络距离的缺点,同时也改变了头部应力复杂的帽脚式结构。

长棒型瓷质绝缘子具有良好的耐污性能,这是因为长棒型瓷质绝缘子伞盘间无金具连接,相比盘型绝缘子串,在绝缘部分等长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约20%的爬距;在同等长度和同样污秽条件下长棒型瓷质绝缘子的介电强度比帽脚式玻璃绝缘子要高出10%~25%,故伞裙可做得小些。由于长棒型瓷质绝缘子结构伞盘无下棱,伞盘与伞盘间的芯棒本身就是绝缘体,瓷芯和相对较小的开放式无棱伞裙,比瓷或玻璃盘型绝缘子有更好的自洁性能,因此与盘型绝缘子串相比较,其性能更加优越。

1.2.2 长棒型合成绝缘子

超高压线路悬垂采用合成绝缘子串,耐张采用长棒型瓷质绝缘子串相组合,是今后值得推荐的方案,并可为状态检修、状态运行、减员增效创造条件,对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硅橡胶复合绝缘结构改变了传统以瓷为主的外绝缘结构,为高压输变电设备开拓了新的技术领域。合成绝缘子是有机硅橡胶材料复合制成的高电压绝缘子,由环氧玻璃纤维棒制成芯棒和以硅橡胶为基本绝缘体构成。环氧玻璃纤维棒抗张强度相当高,硅橡胶绝缘伞裙具有良好的耐污闪性能,所以采用合成绝缘子是线路防污闪的有较措施。

2 污闪的概念

绝缘子污闪实质上是一种热击穿过程,系绝缘子表面存留的污秽导致绝缘子闪络现象。即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之下,大量导电介质和尘埃微粒造成的输电线路接地故障。

污闪的三要素是:污源、雾与雨、工频电压。污闪的机理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绝缘子表面积污、绝缘子表面污层受潮、局部放电使表面干带形成、电弧形成等导致绝缘子表面发生闪络。

绝缘子污闪的具体过程如下:附着在绝缘子表面污秽层中有非导体成分和导体成分,在周围环境潮湿的条件下,污秽层中的非导体部分吸收水分,电解质成分开始分解成阴阳离子。随着离子运动的加强,电场强度增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子导体中的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又促使电场强度增强,最终加大了泄露电流。当泄露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绝缘就会被击穿,从而发生闪络接地故障。

3 发生污闪的原因

一般地,导致污闪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3.1 空气湿度较大

在空气湿度较大而且无风或只有微风的自然条件下,绝缘子的绝缘水平明显降低,表面的泄露电流急剧增大。此时,污闪是引起故障的主要因素。

3.2 泄露比距偏小

绝缘子的泄漏距离,又称爬距,是指正常承受运行电压的两极间沿绝缘子外表面轮廓的最短距离。外绝缘的泄漏比值,又称单位调爬,即外绝缘的泄漏距离与系统额定电压之比。

在计算泄露比距时,系统额定电压与实际运行电压存在一定差距。一般的,在污闪易发季节,系统电压高出额定电压的10%左右,也就是说,计算的泄露比距比实际低10%左右,故而污闪必然会出现。

3.3 绝缘子不能满足污秽要求

通常,我们采用普通绝缘子和防污绝缘子。这两种绝缘子的耐压层,只有几片或十几片水泥浇注层厚度,一旦出现零值绝缘子,耐压水平就会降低,从而影响泄露电流的变化,导致污闪出现。

3.4 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石油、化工、冶金、煤矿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其排放的污染物日益增多,致使输电线路周边的环境污染日趋恶化。

3.5 污秽资料不够准确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输电线路的污染区划分却不能跟上客观环境的变化,致使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维护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确定污秽区等级程度。

4 绝缘子预防污闪的预防措施

4.1 在线路设计阶段,未雨绸缪,提前采取对策措施

4.1.1 线路路径避开污秽区

在保证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条件下,设计选定的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污秽等级高的化工厂、发电厂、冶金厂、煤矿等。

对于不可避开的铁路、通讯设施、炼油厂等,应该事先与所属单位取得联系。收集沿线现有及拟建的铁道、通信信号等设施资料,掌握石油化工、制药等企业排出的水、气、灰等污秽程度和扩散范围以及对输电线路的影响程度。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掌握线路沿线的环境资料,为划分污秽等级和计算泄露比距做准备。

篇4

一、新型城镇化的慨念与特征

我国过去六年城镇化水平分别为12.84%、17.58%、20.43%、25.84%、35.39%和49.68%,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且是高质量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是粗放式、低水平,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城镇化。

对此,十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以人为本以及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以及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坚持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主要新在以下方面:(1)把生态文明和节约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社会服务设施和能力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旅游型、文化型等新型城市。(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到城镇化中,走智慧城市道路。(4)农村人口转移出去,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和现代化,并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坚持以人为本,并提高农业的效率,优化产能。

保险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个目标,单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体力量支持,更需要保险业的大力支持。

(一)加大养老院的投资,让老人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

随着这二十多年我国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与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已经开始逐渐迈向人口老年化,老年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将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他们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养老院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它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餐饮物质生活、医疗保健服务保障、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养老院主要分为敬老院、托老所、护理院、老年公寓、养生养老院。

这几年,我国大城市的养老院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养老院建设程度还比较低,在政府政策下,寿险公司可逐渐加大养老保险与养老院的投资。

(二)提高农业保险的品种、区域覆盖面,并加大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波动是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农业保险是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农业再生产,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持续性。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可以转移和分散风险。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得到快速的发展,但相对于美、日等国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应提高农业保险的品种、区域覆盖面,加大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

(三)充分利用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或通过资本市场间接投资于新型城镇化中

保险公司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投资与银行存款总额达6,7万亿人民币,资金是相当充裕的。在国家限制与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基础设施等投资项目下,可以放宽保险资金对这些项目的投资。保险资金投资形式主要有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等不动产项目,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可加大投资与扩展投资项目。保险资金可以间接通过债券、股票等市场投资于城镇化项目中。对此,也要控制好风险。首先,综合考虑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确定投资范围。然后,保险公司审慎进行投资范围与项目,严格控制风险。最后,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加强对这些投资项目的监管,尤其是风险控制。

(四)提高社保保障程度,尤其,让走进新型城镇化的村民享受到真正的城镇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是以养老、医疗为主,对人民的基本生活的保障。它的保障程度不高,只是一种基本生活的保障,可通过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提高对人们保障程度。

在新型城镇化中,地域达到了城镇化,村民表面上达到了城镇化,但这些村民却未真正享受到城镇人民的待遇与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要让这些村民享受到真正的城镇社会保障。

(五)探索性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们是以资源与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近两年,我国的空气和水污染很严重,污染已经是很严峻的社会性问题了。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仍在实践探索中。在政府的引导下,保险公司可开发各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比如油污责任险、泄露污染责任险及空气污染等保险,一方面可让他人财产与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可让公司帮污染责任风险转移出去。

参考文献

[1]叶连松,靳新彬.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辜胜阻,李睿.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13(04).

[3]贾康,刘薇.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J].中国金融,2013(04).

[4]唐敏. 把脉新型城镇化战略[J].瞭望,2012(41).

篇5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98-02

楠溪江流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总面积为22420平方千米,以山地居多,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流域内遍布着各个城镇和村落,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和村落分布得较为密集,经济也较为发达。2000年以后,楠溪江流域经济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增多,相关纠纷逐年增长,成为当地—个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对其环境纠纷解决的基本特征有所掌握。

一、楠溪江流域环境纠纷的基本类型

根据产生纠纷的当事人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居民之间的纠纷和居民与企业之间的纠纷。

(一)居民之间的纠纷

此处的居民根据其生活的行政区划和经济收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目前楠溪江流域农村村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他们之间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等原因使得纠纷类型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城镇居民之间的环境污染纠纷主要是生活垃圾的污染和噪音的污染。其中尤其以生活垃圾的污染最为严重。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小城镇的街道上垃圾被乱弃的现象还是很常见的。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比较小的较为闭塞的小城镇街道上垃圾箱很少,一些社区里也仅仅只有几个而且已经被垃圾塞得满满的垃圾箱,走近了就会臭气熏天。笔者向当地居民了解这个问题时,很多居民反映垃圾箱太少,生活垃圾常常没有地方丢弃;有些居民还反映个别人素质太低,将垃圾直接从楼上扔下来,尤其一些在街道旁开店面的居民更是抱怨,每天门口都会堆满了垃圾。关于噪音的污染问题,笔者了解到的信息主要是交通噪音污染,而且当地大多数城镇道路狭窄,有时候一遇到堵车的情形噪音污染更是严重,在街道旁的居民对此意见较大。

2.农村村民之间的环境污染纠纷主要是水污染、家禽粪便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笔者走访的几个村落,当问到污染这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大多数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家禽粪便污染。笔者也亲眼所见,村子里的鸡鸭成群,牛羊也为数不少,地上家禽的排泄物随处可见,走路的时候都要小心低头看着地面走。笔者还发现楠溪江流域内的村落里家禽基本上是散养的,村民们除了饲养猪以外,很少有人专门圈地饲养自己家的鸡鸭之类的家禽。正是由于这样导致了农村里鸡鸭乱跑,排泄物不能集中处理的现状。楠溪江流域的村落大多数是依傍楠溪江而分布的,因此生活和农业生产离不开楠溪江。可是笔者同时也发现,村子里的妇人洗衣、物洗农具全是在江里,而且常常有人把猫狗的尸体也扔到了江里。从下游往上,笔者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觉就是江水的水质一路变好,中下游地区水质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污染现象还不算很严重,虽然当地的村子很少有环卫工人,但是村民们的生活垃圾都会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

(二)居民与企业之间的纠纷

企业的赢利性是其对外活动的根本宗旨。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必将导致企业与居民之间的环境污染纠纷。楠溪江流域企业与居民的纠纷主要有企业造成的水污染,还存在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永嘉经济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当地有很多小企业、小作坊类型的加工厂,他们大多分布在小城镇,并未做到与居民的生活区相分离,所以噪音污染这一块很普遍。空气污染主要在楠溪江中下游地区,曾经盛极一时现今倒闭了的永嘉化工厂就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代表。水污染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笔者了解到的信息是下游地区的企业排污基本上都是直接进入江里,而企业污水处理的问题并没有做到对社会公开,民众对此也无从了解。

二、楠溪江流域环境纠纷解决的基本方式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它是指“一个社会中,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相互协调的共同存在,所结成的一种互补的、满足社会主体的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调整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诉讼、行政处理、调解、协商、仲裁等。通过实地调研与走访,可发现楠溪江流域居民解决环境纠纷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好与规避现象。

(一)居民所偏好的纠纷解决方式

1.协商。“协商是一种简便易行,及时而又经济,有利于团结和社会安定的纠纷解决方式”。协商这种方式在楠溪江流域的小城镇和农村比较封闭同时乡土气息浓郁的社会中是最为普遍的。在那里人们更加喜欢这种不伤和气、相互让步、及时快捷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而且居民之间或村民之间原本纠纷的事情危害及影响也并不大。同时,由于协商具有非公开性,在面对居民与企业之间的纠纷时,企业往往也会更加愿意接受以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而不是以其他的公开方式来解决。

篇6

1 食品卫生

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从狭义上讲,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食品卫生只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部分。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2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现属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是预防医学学生的必修课。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学科,并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涵盖领域比较广阔。(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如人类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基本特征、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人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特征等;(2)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包括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相互作用研究的应用;(3)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土壤卫生;(4)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家用化学品卫生;(5)环境相关疾病,如环境污染与公害病、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微量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6)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科学阐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 劳动卫生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疾病的受损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4 学校卫生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主要内容包括: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各项身心发育指标、疾病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记录、分析,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对策或方案,最终达到保证学生健康发育成长的目的。

篇7

        1 食品卫生

        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从狭义上讲,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食品卫生只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部分。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2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现属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是预防医学学生的必修课。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学科,并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涵盖领域比较广阔。(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如人类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基本特征、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人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特征等;(2)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包括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相互作用研究的应用;(3)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土壤卫生;(4)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家用化学品卫生;(5)环境相关疾病,如环境污染与公害病、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微量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6)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科学阐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 劳动卫生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疾病的受损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4 学校卫生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主要内容包括: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各项身心发育指标、疾病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记录、分析,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对策或方案,最终达到保证学生健康发育成长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青少年生长发育常识、营养卫生、生理卫生保健、心理卫生保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常识等。常用的形式有:黑板报、宣传画、广播电视、知识竞赛活动、课堂授课、专题讲座、检查评比等。

篇8

目前我国师范类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环境教育训练还不够,尤其是高校的环境伦理教育更加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不同专业方向的未来教师,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一种带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环境教育培训,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生态科学知识为基础,以环境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体验、领悟、渗透其中的环境教育思想和未来可以借鉴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新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现,实现大学生环境意识由知到行的转化,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共和谐。

1 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教学计划,人与自然课程为36学时。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讲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熟悉生态系统平衡和失衡的基本特征,掌握生态平衡的定义;第二章讲述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以及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了解水污染与废水处理的生态对策,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及其资源化;第三章主要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人们保护自然资源的环境意识,从而使我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获得人类重视及完善发展;第四章通过前面知识的铺垫,使学生了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根源就在于人们不正确的人与自然观,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处环境的现状,只有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讲授方法

人与自然课程尝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讲授,以便在较少的课时中,有效地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人与自然相关内容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某些环境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达到提高其环境道德素质的目的。从各个特殊案例的了解分析中提炼出关于生态问题和人类行为的一般道理,使学生的眼界不至于被局限在具体的生态或环境问题中,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也容易与学生产生互动,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例如在美国北部的五大湖区域,也发现了大量鲑鱼和鳟鱼死亡的事件,情况与鳄鱼僵尸十分类似,也是由于脑部的神经元坏死。经过反复的调查和试验,最终调查人员发现,死因是由于鳄鱼体内缺乏一种叫做“硫胺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也叫做“维生素BI”。再次的实验结果表明,正常鳄鱼的内脏器官维生素Bl含量正常,而僵尸鳄鱼内脏器官的维生素Bl含量明显减少。调查终于有所进展。

最终,科学家得出了僵尸鳄鱼出现的原因:格里芬湖风光秀丽——人们移居到此——开垦肥沃的“腐质土农场”——大量化肥流人格里芬湖——格里芬湖水质富营养化——某种藻类大量繁殖——其他鱼类数量大量减少,除了一种叫做“窝斑”的鱼类——“窝斑(鱼祭)”体内有一种“硫胺素酯酶”,可以迅速分解生物体内的硫胺素——鳄鱼只能吃到“窝斑(鱼祭)”——鳄鱼体内缺乏硫胺素——鳄鱼大脑出现病理性损害——鳄鱼反应迟钝,僵尸化——溺水,饥饿等原因死亡。

最终结论:“窝斑(鱼祭)”是凶器,但不是凶手。真正的凶手正是我们——人类!

这样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就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从而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并且层层深入,容易与学生产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利于学生记忆,最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 教学手段的选择

由于人与自然课程主要介绍动植物和自然知识,展现自然魅力、伟力和威力以及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探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使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学习自然,珍爱自然,感悟自然,享受自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别需要采用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内容包容量大、效率高而且表现形式生动,许多用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用多媒体能够很容易地做到,所以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宜作为人与自然课程的教学手段。

4 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方式

人与自然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介绍动植物和自然知识以及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人类应与环境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要更好地完成该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必须突破习惯思维、转变观念。

人与自然作为一门全校性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比较灵活,弹性大,我们力图改变传统考试方式,期末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查方式以尽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为:70%的成绩由教师给定或学生自选相关感兴趣题目后自主查阅文献或参考书,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形式撰写小论文。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0%为随堂小测验,这样不仅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学风建设。

5 教学实践效果及对今后课程建设的思考

据每学期期中检查和结课前的调查情况来看,自该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满意度均在85%以上,这将激励我们进一步思考更多的办法来使这门课程适合学生的要求。

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5.1 编写合适的讲义。目前,人与自然课程可选择的针对性教材很少,上课内容多从众多参考书中筛选出来的,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造成一定的难度。我们目前计划着手编写相应的辅助教材,当然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5.2 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多联系当前时事来进行。随着科技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与自然课程涉及的一些教学内容及社会热点问题每年都有变化,因此该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时进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5.3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人与自然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广,教学内容可深可浅,而且学生基础也参差不齐,如果有必要,可据文理分科教学,教学效果可能将更好。

参考文献:

[1]陶文娣,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

[2]朱义年,李湘萍,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J]

篇9

随着“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中,无不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其中,首次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不但要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效率也要大幅度提高,并且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要得到有效控制,最主要是要大幅减少污染物总量的排放。其次,在国家不断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概念也多次被提到。近年来,我国环境现状不尽人意,随着科技进步、人口增加、需求膨胀,自然资源日益衰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于是,如何将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正确的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得以体现,成为了新时代管理会计创新的重大使命。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

从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来看。苏亚民(2007)[1]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管理会计;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初,是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起,是以重视环境适应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和绿色管理会计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改变,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改进生态经济效率,生态型管理会计是在生态问题严重时且企业发展不得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形下,由管理会计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也是应时而改变的,所以在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绿色会计、生态型管理会计就应运而生了。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最早在《9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中对绿色会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实际上这也是生态型管理会计的雏形。绿色会计指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会计学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型管理会计就是在绿色会计的基础,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对财务、企业行为、生态成本信息进行深加工和系统整合,实现对经济过程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对生态环境保护、补偿进行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会计信息系统。生态型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这也符合了管理会计的内部性特点。

二、生态型管理会计内涵和特征

生态型管理会计作为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针对企业的相关行为或经营活动来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和整合,采取一定的策略将成本控制到最小,并在企业的财务信息中把环境破坏的程度量化,达到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生态型管理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耗用、生态环境破坏、防治等成本进行核算与归集,对生态环境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科学的计量和报告,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其更加注重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倡导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生态型管理会计是将环境指标、生态指标纳入到管理会计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其特有的特征:不确定性比较突出,生态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并且一些生态指标也不好确定,由此生态型管理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周期和效益难以计量,环境的破坏,以至于达到生态系统的破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涉及到的周期比较长,即使治理也不是当前期间就可以享受到的利益,复杂的特征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去衡量,这也是生态型管理会计要得到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研究方法多样。生态型管理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到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综合学科理论,也为生态型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三、生态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

在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中,以成本控制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管理会计阶段是属于经济效益型管理会计,而注重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倡导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阶段是生态型管理会计。在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核算时,应将生态环境成本加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的缓解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成本计算中应体现生态环境成本

曲闻宇,赵明辰(2013)[2]将生态环境成本定义为:某一经济组织按照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的要求,为获得生态经济效率最大化而发生的自然资源耗费和牺牲,是需要对社会经济系统进行补偿的社会经济代价。所以企业应加入产品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生态成本。在管理会计中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那么生态环境成本也应该被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生态环境成本,边际贡献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期间成本-变动生态环境成本。这样企业首先要解决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于生态环境成本的计量不像一项简单的经济业务,其计量主体难以确定,也难以客观进行计量并做出合理成本补偿。所以企业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比如:当资源的价值难以直接评估时,可以考虑采用机会成本;当生态资源价值可以使用效用来衡量时,可以采用边际成本;当公共产品没有市场价格时,可以采用替代成本;对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支出的人类劳动费用,就可以采用传统计量属性等。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会对生态环境时代Times2016年第7期中旬刊(总第630期)成本加以考虑,从而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减少隐形的成本隐患,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在本量利分析中引入生态补偿成本

以前很多企业的发展是以污染环境和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为代价的,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生态环境成本,此时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在目前的发展中应支付将后期的生态环将还原到产品生产之初的平摊费用,即生态补偿成本。对于本量利分析,企业应在计算保本点时加入固定生态补偿成本,如:某一产品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固定生态补偿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三)做出生态成本预算

在生态型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除了生态补偿成本,也应对目前的生产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支付成本,所以在企业做全面预算时,应单独分设生态环境预算的相关内容,在企业制定预算和生产经营计划之初实现生态型预算的监管和控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监督和报告。比如:可以在业务预算方面增加生态环境成本预算内容,预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增加生态环境成本的量化,定期报告披露生态环境信息,这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报告中生态破坏程度做出调整和整治。

(四)实施生态型战略管理

生态型战略管理突出的是绿色作业管理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企业应将生态保护提升到战略层面,加大绿色作业管理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比如:每一道生产工序上对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加以监督,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加以修正,努力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在成本控制方面,当企业有破坏生态环境和不破坏生态环境两种方案时,企业在选择方案时,应该把破坏生态环境方案成本中加入生态环境治理补偿预算成本等。企业的战略实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生产资料的消耗和环境保护同企业发展成本有机结合起来。所以,企业应将产品成本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动态、全面地加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提高。

四、总结语

生态型管理会计在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方面发挥着不可缺的作用。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能否借助生态型管理会计的功能特点,抑制企业管理者以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短期利益行为的出现,从而缓解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社会、企业、个人不断地付出努力。相信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态型管理会计进入企业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苏亚民.浅谈绿色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2007(12):28-29.

[2]曲闻宇,赵明辰.基于生态保护的环境成本计量探究[J].绿色财会,2013(4):3-6.

[3]耿建新,曹光亮.论生态会计概念[J].财会月刊,2007(2):3-5.

[4]张亚连.生态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目标[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财务与会计),2008(04):62-66.

[5]胡玉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财会通讯,2004(01):18-22.

篇10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 A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区域,具有城市和农村环境的双重性[1]。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从生态学角度看,城乡结合部既具有自然系统的资源、能源等物质来源的功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维持城镇居民的生存,也具有人工系统的生产、生活、经济开发活动等功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区空间不断扩张,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扩展和蔓延的主要地区,也是变化较快、问题较多的地区[1]。因此,充分了解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现状,对于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与控制措施,实现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城乡结合部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 城乡结合部环境的基本特征

城乡结合部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受人类活动干预较强,虽从乡村演变而来,但在结构和功能上又异于一般的乡村。随着城市中心人口不断膨胀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导致中心区的人口和工业企业向城市边缘疏散,因而城乡结合部环境有着明显的空间递变特性,既有城市环境问题的转移和延伸,同时又受自身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2],因此表现出独特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

1.1城市化特征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边缘地带,表现出城市初期发展的过渡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和交通相对发达,由城市膨胀转移而来的工厂企业较多,环境压力大,污染严重。

1.2农村特征

城乡结合部环境具有显著的农村特征,仍以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等产业为经济主体。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结构和经营形式多样化。受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1.3复合型多源污染

城乡结合部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和经济的有力补充,时刻进行着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加工[2]。工厂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三废”的排放、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以及交通运输产生的尾气排放等使得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由过去单一性的生活型污染转变成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复合型污染。

2 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中心区及农村人口向城乡结合部聚集,城镇化倾向日益明显[2]。相对城市完善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城乡结合部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此外大量工厂企业的兴起、工程建设、种植养殖业的发展等在推动城郊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致使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突出[3]。

2.1资源短缺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资源的投入和产品与服务的产出[3]。在城乡结合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会对城市化进程造成一定制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要以高度的工业化为基础,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土地、矿产和能源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房价低廉,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来此居住,从而加大了对土地、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使原本紧缺的资源问题更为严重[3]。

2.2生态破坏

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郊区,原为乡镇或农村,其原有生态系统主要由自然植被、土壤、水域及生活于其中的生物组成[4]。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建设居住和工业等项目,导致大量的农田、草地、林地、湖泊被现代建筑所取代,从而破坏原有的土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而地下水超采或过分集中开采,又会导致水质污染、地面下降、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3环境污染

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张,使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它除具有农村的环境问题外,还同时具有城市环境问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2.3.1水体污染

城乡结合部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由于城乡结合部人口的急剧增长,日常生活中产生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大部分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了河流、湖库等水体;随着城乡结合部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污染物种类增多、成分复杂,净化处理较为困难;农药、化肥的大规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只有少部分农药和化肥被植物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降雨又将残留的化肥和农药渗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同时城乡结合部排水体制不够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尚未普遍,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3.2大气污染

城乡结合部环境大气污染物质来源广,组成复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含大量烟尘和烟气等污染物质的排放;二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的落后引起的具有致病性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三是城乡结合部繁忙的交通运输引起的粉尘和汽车尾气大量产生。这些大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容易引起呼吸道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2.3.3固体废弃物污染

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是造成当地环境状况恶劣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些地区普遍缺少处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的专门场所和设施,导致一些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这些未经处理的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堆放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长期堆存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空气传播,以及附着在固体废弃物表面的有害物质通过雨雾淋溶侵入到土壤和地下水源中,从而引起二次污染。

3 污染防治对策

城郊地区污染防治,重点是防,其次是治,因此需要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对策。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双结合制度;加快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加大城乡结合部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3.1控制污染源,保护城乡结合部环境

3.1.1工业污染源的控制

对于工业污染物的控制,首先应调整城乡结合部的生产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和和工艺流程;建立生态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逐步实现生产工艺的闭路化和无废化。其次应加强重点工厂企业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完善企业的排污设施,大力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使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5]。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严格执行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排污许可审批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源对城乡结合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1.2农业污染源的控制

农业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涉及范围广,污染组成复杂,治理相对困难。首先应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其次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避免使用残留量大、毒性强的有机农药;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1.3居民生活污染源的控制

居民生活污染物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为主,主要是难降解的塑料制品类物质和含N、P等有机营养类物质[2]。对于生活垃圾的控制,首先应改变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提倡使用绿色环保的日常生活用品,减少一次性餐具和塑料制品的使用;其次应加快统一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对生活污水的控制,应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强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脱氮脱磷能力;其次可以引入污水处理市场机制,实行排污付费政策,既可抑制居民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也减少居民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5]。

3.1.4城市垃圾及固体废物转移的控制

对于由城市转移而来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应按照“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从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环境和废弃物特性及成份进行综合考虑,划分垃圾吸纳区;严格区域管理,实行废弃物有偿倾倒,杜绝城市垃圾转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难降解和降解后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必须采取预处理措施,防止或减少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致病性、传染性及放射性物质,切实控制和减少由外源性污染引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

3.2加快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

近年来,我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法》等。但从总体上看,保障自然生态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原来以法律责任为支撑推进环境法进步的立法理念对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来说适应性不强,法律中确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不适应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6]。所以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还是要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和强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突出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法律地位,以确保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6]。

环境监管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进行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监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尽快在污染严重的区域设立环境监测点位,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结合部环境预警监控体系,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环保部门要尽快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监测网络建设问题,逐步建成城乡结合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土地质量监测体系、农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等[7]。

3.3加大城乡结合部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从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可知:“要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环保投入须达到GDP的1.5%,要使环境改善须达到GDP的2.5%”[2]。目前,我国除了个别创成国家生态市的城市达到这一标准,大部分城市都远远不能满足,而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的边缘地带,环保投入则更少。所以,应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资金投人,完善建设各类环保基础设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要将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进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走一条经济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道路[7]。

3.4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要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改变和提高人们对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运用教育、经济、法律等手段来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加强管理决策层的环保意识,要正确处理城乡结合部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知识传播、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图片展览、录像、画册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4 结论

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和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起主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效的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综合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同时作为企业和个人,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城乡结合部环境,实现城乡结合部环境与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洪霞 等.城中村环境问题与对策之探讨[J]. 科教文汇, 2008 , 3:118-118.

[2] 张小君.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基于温州瓯海区梧田街道个案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张明莉.大力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 2009 (1):183-185.

[4] 鲁鑫 等. 北京城市拓展区社会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36(1):20-24.

篇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on leukemia, aplastic anemia(AA) and lymphoma of childhood. Methods Using 1∶2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design, 51 patients with leukemia, AA and lymphoma and 102 controls without above diseases selected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tial of Ningxia Medical college were investigated.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s, which included the general soci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disease history, the history of exposure to the harmful materials during the child's mother pregnancy,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and history of the families. Results The pets in family was more likely to cause the three diseases(P<0.10,OR=2.21).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history on infection in c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s (P<0.10,OR=2.44).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tment materials emitting radioactivity compounds of the living room floor and the childhood disease of hemopathy and hemopoietic was found. Moving in the fitment house in less than 60 days after fitment was the risk factor of the three diseases(P<0.05,OR=16.2).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pets in family, the history on infection and the home house fitment might be the common risk factors of the three diseases.

Key words: leukemia; lymphoma; aplastic anemia;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casecontrol study; childhood;Ningxia

白血病、淋巴瘤(ML)、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现今威胁儿童较为严重的血液疾病,国内外先后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病毒感染、电离辐射的接触等,但目前病因尚不确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环境污染也随之出现并威胁儿童的健康,特别是室内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我们在宁夏地区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这三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05年2月~2006年12月对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确诊的51例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8例。年龄均<15岁。根据病例的一般情况,随机选择同一医院与病例同期住院经确诊的非血液疾病的患儿共99例为对照,按照与病例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同一居住地进行1∶2匹配。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病例和对照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地直接询问研究对象并填写问卷的调查方式(主要由儿童的家长回答),并由调查负责人审核调查质量。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药物服用史、有害物质接触史、儿童母亲孕期及哺乳期有害物质接触史、父母亲职业暴露史及吸烟史、儿童住所室内外环境状况和家族史等。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赋值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双录入与数据管理,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SAS 6.2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调查病例51例,对照99例;其中病例组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7.73±3.62)岁;对照组男67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7.62±3.50)岁,两组人口学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三种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在α=0.10水平上有1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2.3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有4个因素进入了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backward,SLE=0.10,SLS=0.15)。见表4。表1 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赋值(略)注:患儿既往感染病史主要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史。居室含有VOCS的装修材料包括地板革、壁纸、壁布、复合地板、地毯、地板漆等。放射性装修材料包括花岗岩、大理石、瓷砖等。家中养宠物是主要指养狗和猫。住房周围有放射源指住所周围500 m以内有电视发射塔或高压变电站。家族史指如果父亲、母亲、亲兄弟姐妹中任何一项有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任何一种就为有家族史。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人口学基本特征(略)表3 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表4 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白血病、淋巴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高,治疗困难,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是较为严重的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三者都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因此积极寻找其危险因素特别是环境危险因素,从而为相关部门对儿童三种疾病的防治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有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频繁、有慢性炎症病史是恶性淋巴瘤的危险因素,且程度越重危险性越大,OR值为1.79[1],儿童在确诊白血病前1年内有感冒史与白血病发生的危险性相关[2],本研究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都表明有既往感染病史的患儿患白血病、再障、淋巴瘤的危险性是对照组2.44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也支持感染与白血病、淋巴瘤和再障的发生有关。

装修时室内各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最高,装修后随着时间的延长,VOCS浓度随之下降,30 d后苯及其同系物的浓度降至装修前的水平[3]。室内装修以后,苯系物浓度变化特征是室内装修年限越短,苯系物浓度越高,其中苯的浓度在装修后1周内最高,均值为0.534 mg/m3,以后逐渐降低[4]。张娟等[5]研究显示,装修后入住间隔时间太短可能是白血病的危险因素,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白血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本次研究发现,装修后立即入住的患儿比装修60 d以后入住的儿童患白血病的危险高 16.96倍(P<0.05),结果提示,由于室内装修后短时间内苯系物及其它VOCS浓度比装修60 d以后相比相对较高,儿童如果过多的暴露在这类污染空气中,则会增加患这三种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危险性。

花岗岩、大理石、水墨石室内地面装修材料是放射性物质氡的主要来源。在本研究中,把居室地面装修材料按照其释放的有害物质的性质和种类归为释放VOCs的装修材料和放射性装修材料2类。结果显示,释放放射性装修材料在多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室内释放放射性的装修材料可增加患白血病、淋巴瘤、再障三种疾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华,王蔚,郑垂志,等.海南省恶性淋巴瘤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2006,15(4):227-228.

[2]吴玉霞,董璐,高怡瑾,等.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环境危险因素[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1):18.

篇12

循环经济(recycling economy)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euse)、资源化(recycle),是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将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再利用原则是指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使产品在实现其使用功能以后能够多次或以多种方式被反复利用;资源化原则是指产品消费后产生的废弃物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被再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再循环。由此可见,实施循环经济可以把经济活动与资源消费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起来,在提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来实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在90年代则开始提出源头治理的思想,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发展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极低,近年来,我国自然资源储备、环境容量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在西部地区①表现得尤为明显,自从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纷纷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改善服务环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生态、电力、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实现较快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领先于全国,2007年西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7%,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17.1%提高到17.28%,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加快。

然而,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暴露出较大的问题:

首先,西部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西部地区的工业虽然不够发达,但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占全国的比例都在20%以上。200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占全国的29.3%,而对工业“三废”的治理与利用水平却相对较低,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5.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将近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为4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4.4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也较低,西部地区这种以“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模式,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日益短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污染治理的投资较少。2006年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447.1亿元,仅占全国的17.4%,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污染治理项目中。2006年完成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0,7%,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低,.污染极易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经受着资金匮乏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资金匮乏使得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而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资金匮乏,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使得西部地区的发展十分艰难。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如何妥善西部地区发展中所遇到增长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是问题的关键,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很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才是解决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西部地区外资投资的行业分布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出现较快的增长,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6年底,西部地区设立外商投资项目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36902家、779.81亿美元、299.35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合同外资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21%、5.27%和4.37%。

外商在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等四个行业,1997-2006年问,西部地区这四个行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8.82%、17.81%、8.69%和6.78%,其比重之和达到82.1%,从表3可以看出。外商投资在制造业的投资最多,项目个数、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达到西部地区总量的1/2,在一、二、三产业中,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这种不合理的外资投资产业结构,虽然短期会对西部地区的GDP总量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却是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会极大影响西部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利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尽管西部地区吸引的外资总量逐年增加,然而,从外资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高污染、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投入到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技术要求高,环境标准严行业的外资十分有限,因此,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必须鼓励外资与循环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在吸引外资过程中,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产业生产模式。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政策措施对外资加以引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