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新能源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1-03 14:39: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开发新能源的好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开发新能源的好处

篇1

为什么日产最终改变了主意呢?戈恩说:“在中国,如果是国内品牌(电动车),那么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他还表示,日产会和合作伙伴新建一个(电动车)工厂,具体是在未来五年中的什么时候,产能多大,都将取决于政府支持的强度,日产准备了足够的耐心,也预备好策略的灵活性,以便调整步伐。

这也许只是一部分原因。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已经明确告知日产和东风日产,国家不会批准跨国公司将现成的新能源车型直接引进中国生产,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必须要重新开发新的车型,并且要使用新创立的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说,日产汽车不能在东风日产生产聆风,通用汽车不能在上海通用生产雪佛兰沃蓝达。尽管这些要求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份正式文件中,但却是发改委审批新项目时的必要条件。当然,通用和日产仍然可以直接向中国进口沃蓝达和聆风,但是至今没有一款进口车型获得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预计未来也不会有。

不久之前,大众汽车为了能够在广东佛山新建一个合资工厂,而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创立了“开利”品牌作为一汽-大众的自主品牌,并计划在未来生产的电动汽车上也使用“开利”品牌。看来,政府关系深厚的大众汽车早已领会了发改委的精神。

另一方面,发改委也在通过一些手段向跨国公司传达这些信息。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公告称核准了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合资项目申请报告。报告称该合资项目的产品为长安品牌、雪铁龙品牌、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乘用车、轻型商用客车产品和配套发动机,以及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就是发改委在“明确”暗示合资公司要发展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否则就无法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或者是新建产能。

那么,这个政策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是好是坏呢?笔者认为,发改委的用意是好的,但实际效果有限。

如果中国政府允许日产、通用、大众们像当年丰田在一汽丰田几乎全散件组装普锐斯那样生产聆风、沃蓝达和其他的成熟新能源车型并且享有中国政府的补贴,那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重蹈传统汽车市场的覆辙,充斥着大量外国品牌,挤压自主品牌的空间。而如果要求跨国公司与合资公司一起开发新车型并使用合资自主品牌,那么中方在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还能得到一点好处

篇2

从1999年前后,全国一些媒体相继报道了济南市东方龙公司,在真空超导采暖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随即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真空超导采暖”的热潮。至今,这股热潮仍在全国继续蔓延升温。东方龙公司的4项真空超导关键专利技术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决定成败

东方龙抢摊国外市场

济南东方龙科技实业公司在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方面荣获国家6项专利,该公司的真空超导采暖可用于平房、高楼采暖、温室大棚供热,以及烘干房、烤箱、孵化箱、节能高效锅炉、电暖器、空调、化工、电子散热系统的生产和安装。凡是有能源的地方都可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超导管可以直接放在几千度火焰中使用。运用“东方龙”专利技术,仅需一个燃煤炉,也可以带动家庭暖气、空调、淋浴、做饭、烧水、烘干等全部功能。它以声音速度传热,一幢大楼仅需10分钟就能够循环供热,热效率可达到95%以上,节能50%左右,是当今世界超导传热、高效换热新技术。自从东方龙公司稳坐采暖行业头把金交椅后已经6个年头了,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东方龙公司又有哪些突破呢?

多功能燃煤气化炉是一个神奇燃煤气化炉,点火10分钟左右,火焰即达30-80厘米高,恰似喷火蛟龙。出气快,火力猛,平稳供热,一次加煤10~15公斤,即可燃烧一天。任何煤种都可使用。封火可达20小时以上,节能50%。可做饭、烧水、洗澡、取暖。若用于烘干,高效供热,温度均衡,却能自动控温。性能大大优于同类产品。该炉即使在封火状态下,也可连续使用40分钟。3分钟烧开一暖壶水,蒸煮、做饭、炒菜、烧水决不误时,省煤实用。高效燃煤、型煤添加剂加入各类燃煤后,火力猛,火焰高,节能30%左右。

利用该项产品技术原理,澳大利亚的彼特尔电子公司(PINTRR ELECTRONICS PTY.LTD.)的MARKO PINTAR先生将该技术运用到产品散热系统中,废气回收,解决了污染问题,产品畅销世界;美国的索力斯国际石油开发有限公司(Sonics Oil Well Recovery,LLC)的Zhang jilin先生将该技术运用到输油管道的加热系统中,提高了热效率,改善了稠油黏度,降低了生产费用;利比里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Libya Investment Group Stock Co.,Ltd)的MIK.DONG先生将该技术引进过来运用到太阳能和热水系统中。

系统培养人才

打造地暖创富军团

济南东方龙科技实业公司并没有想独霸市场的想法,他们认为,中国市场很大,仅靠一家是很难做起来了,于是公司决定大量培养人才,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地面采暖的好处,也让更多的人能因此创富更多的财富。

山东的吴先生于2002年2月到济南东方龙公司学习,不仅学习了真空超导的安装技术,产品开发利用技术,超导液配制技术,而且公司负责人与其同上东北、共下江南,进行市场调查和设备考察,还详尽的向吴先生介绍了经营经验。吴先生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虽然辛苦,却也获得了百万利润。

甘肃陈飞先生2002年,从东方龙公司学习真空超导技术后,成功地将该技术运用到太阳能灶上,自动跟踪,将热能传输到室内运用;还利用风机盘管给塑料大棚、温室供暖,给西北经济带来良好的效益。

辽宁阜新的杨先生从东方龙公司学习后,将该技术运用在电暖设备生产上。他们公司生产的真空超导电暖器的超导液成本只要1元钱,用500-800瓦,顶普通电暖器的1500~2000瓦的效率。产品供应温室大棚、实验室育种和旅游区宾馆。

湖南衡阳汤先生的锅炉设备厂,运用东方龙真空超导专利技术进行锅炉改造,节能高效、降低成本、维护方便,超导传热永不衰退,永久如新。

新技术再结新果

新专利又添新篇

尽管公司在抢占市场培养人才的方面取得了大量财富,但是他们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他们又在技术方面有新的开拓。

篇3

一、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开发,一是用集热器实现“光—热”转化,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二是用太阳能电池实现“光—电”转化,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主要有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发电等。

例1.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世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如何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实现低碳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开发、利用太阳能方面发展最快、最具有潜力。

图1(1)你认为利用太阳能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能路灯已成为许多城镇、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图1所示)。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是由晶体硅制成的,它能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其主要材料是( )

A.磁性材料 B.纳米材料

C.半导体D.超导体

(3)太阳能热水器是采用将光转化为热的方式利用太阳能的。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积是2.1m2,若我市向阳的地方每平方米的面积1h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平均为3×106J,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以8h计算,热水器能把接收到的太阳能的50%转化成水的内能,则正常情况下,该热水器一天能把15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多少℃?

图2(4)为了进一步利用太阳能,人们正在研发太阳能电动车。图2是人们研制的太阳能电动三轮车,车子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太阳能电池中,电池再给三轮车供电。

图3①小明同学设计的调节电动机转速的简化电路如图3所示,若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保持不变,调速电阻的最大阻值为50Ω。闭合开关S,当调速电阻的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车速最大,此时电流表示数为5A,电动机电功率最大为1kW;当调速电阻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时车速最小,此时电流表示数为1A,求这时电动机的电功率是多少?

②制造太阳能电动三轮车车架有各种不同的新材料,部分材料的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若让你设计制造强度高并且轻便的三轮车,你选择表中的哪种材料?若车架所用材料的体积约为5×10—3m3,车架的质量是多大?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我国的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应如何做?

解析:本题通过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动车综合考查太阳能、热量、半导体、热效率、电功率、密度等知识的应用。解题关键:弄清光热转化效率的含义,根据表中信息和密度公式选择车架材料,运用热量、欧姆定律、电功率等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1)从能源利用的污染情况、能源的再生性等角度分析利用太阳能的好处:无污染、环保、可再生(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硅属于半导体,应选C。

(3)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一天吸收的热量

Q=3×106J×2.1×8×50%=2.52×107J

因为Q=cmΔt,所以

Δt=Qcm=2.52×107J4.2×103J/(kg·℃)×150kg=40℃

t2=t1+Δt=20℃+40℃=60℃。

(4)①由题意可知:当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电动机两端的电压等于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即太阳能电池的电压U=PI=1000W5A=200V

当滑片P滑到最右端时,调速电阻两端的电压

U1=I1R=1A×50Ω=50V

此时,电动机两端的电压U电机=U—U1=200V—50V=150V。

电动机的功率P电机=U电机I1=150V×1A=150W。

②“轻便”的含义是质量小,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体积一定时,密度小的质量小。四种材料相比,碳纤维的强度高且密度最小,故应选碳纤维。

车架的质量m=ρV=1.6×103kg/m3×5×10—3m3=8kg。

(5)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如:购买节能灯、购买符合节能标准的家电);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骑自行车、步行、乘公交车出行;尽量购买小排量汽车等。

二、风能

风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实现“风—电”转化,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例2.长岭风电场系江西省已建成规模最大的风力电场,场址位于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年上网电量约为6915万kW·h。该风力电厂技术先进,在机房监视屏上可以看到各风电机组工作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CLA—08机组,显示风速为4m/s,发电功率为135kW;若该地区空气密度为1.3kg/m3,一台风车的轮叶转动时按有效扫风面积为100m2的圆面计算,则:

图4(1)1min内有多少kg的空气冲击这台风车轮叶转动形成的有效圆面?

(2)这台风车工作1h输出的电能是多少kW·h?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kg的煤?(煤的热值为3×107J/kg)

(3)从机房监视屏上,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篇4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一下子成为行业内最炙手可热的宠儿,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计划以及成果。

昂贵的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显而易见,以目前发展最快的油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客车为例,这种车一般具有一套电动机和一套燃油发动机,通过两套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009年1月,国家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同月,《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13个试点城市,主要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试点。科技部随后将此通知具体到了“十城千辆”计划。

在如此强力推动下,新能源客车价格过高的障碍被打破,从而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之后,新能源客车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现实。

其中,风头最盛的当属北汽福田。2008年底,北汽福田宣布将800台新能源客车卖给北京市公交集团,这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采购订单。

在上海,安凯客车已经将20多台纯电动新能源客车卖到了这个市场,并已被上海世博会选定为交通车。

在东北则是一汽的天下,借9月份的大连达沃斯论坛的机会,一汽与大连市政府达成了150台新能源客车的订单,而在长春,则与长春市政府达成了100台气电混合的新能源客车的初步协议。

除此之外,恒通客车宣布将新能源客车卖到了重庆,之前表现平平的黄海客车也于2008年9月在东北高调了自己研发的新能源客车,在江苏的中大客车则在今年7月份策划了自己研制的纯电动新能源客车的长安街以及500公里示范运行,以彰显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制造能力。

与国外竞争对手态度保守、不轻易新能源车的事实相比,中国的新能源客车正以极大的爆发力走入“市场”,似乎所有企业都已经在瞬间占到了领先的位置。

核心技术仍付之阙如

众多的国内汽车厂家能够如此迅速地制造出新能源客车,是否意味着他们已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内汽车企业中,真正能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并不多。如北汽福田卖到广州和北京的新能源客车,就是与美国伊顿公司合作开发,用的是美国伊顿的混合动力系统。另外,北汽福田新能源客车的变速箱也是由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除此之外,电池技术的瓶颈也拖累着新能源客车的发展。与新能源轿车一样,电池是新能源客车的核心零部件,但目前客车企业能够自己生产电池的并不多,大部分是通过外购。虽然一汽集团在新能源客车上,通过研发,掌握了客车混合动力总成、电控发动机系统、自动变速箱系统以及整车控制的核心技术能力,但是电池却依然需要外购,这又拉高了新能源客车的成本。“客车上电池的成本一台要占到10万元左右。”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说。

如此看来,走上中国各城市街头的新能源客车,实际上仍然是混血儿。从外部高价采购核心零部件,成了各家企业得以快速推出新能源客车的捷径。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所说:“没有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这一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原本相差无几的领域,也可能到最后一无所获。”“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汽车行业,太浮躁,把宝贵的资金都拿去用于装车了,而没有投入在技术和研发上。而装出来的车,却都是低度混合,没有实质作用和质量保证。”针对这一现象,国内一家著名汽车专家评价说。

其实早在2001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通过国家863项目,投入资金和人力研发新能源车技术。组织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汽车集团以及各大高校设立与新能源车相关的技术专题,科研攻关。但实际上,历经9年,“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方面还缺乏竞争力”。863项目总体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如此说。

虚火的市场

目前,虽然各家车企争相展示所谓自我研发的新能源车,但截至目前,新能源客车的总体销量在中国汽车销售总量中的比例还非常低。“新能源汽车目前只是在政府推动和主导下,实现局部小批量量产。”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说,8月28日,他带领团队研发出的混合动力汽车刚刚启程,作为会务用车奔赴大连达沃斯论坛。

根据欧洲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分析,我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在2015年之前还处于产品导入期,也就是市场培育的阶段。因此,在短期内,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但如果电机和电池不能找到批量化低成本的技术突破,单靠国家政府的补贴,难以使电动车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产业化”。李骏说。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美国政府1970年代扶持发展风能的尝试。卡特政府在1978年迫使公用事业公司接受来自像风能或者太阳能公司的电力;而且卡特政府第一次使可再生能源补贴以投资税收抵免的方式成为可能。

篇5

吉利投入2.5亿英镑(约合3.8亿美元)改变这种状况,它在旧工厂旁建造了一个年产3.6万辆的自动化工厂,从这里生产的大多数产品将被出口至海外。

当然,吉利也能从中获得好处,它可以获得技术。

伦敦是全球推广新能源汽车最激进的城市之一,到2020年,伦敦中心城区只允许纯电动或混动车行驶。在被吉利收购前,伦敦出租车公司已经开始研发新能源技术,而资金的注入和研发中心的建立则加速了这一进 程。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吉利需要把买来的公司融合进自己的体系。

从被吉利收购后,伦敦出租车公司便一批批地培训来自中国的员工。“你不能把吉利看做一家中国公司,它是家跨国公司。”伦敦出租车公司首席执行官Peter Johansen说。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吉利集团设计副总裁、原沃尔沃首席设计师Peter Horbur也参与了伦敦电动出租车的研发。

吉利在集团层面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协调,工作重点是技术和人才的互通。2013年,吉利在斯德哥尔摩建立欧洲研发中心,那里有来自瑞典和中国的工程师,他们共同研发的CMA紧凑型车身平台将同时服务沃尔沃和吉利品牌。

篇6

引文:

能源问题始终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我们国家的能源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能源消耗高,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过多的能源耗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建筑行业,能源耗费更是尤为严重。建筑能耗占了整个国家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能源措施,以更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将是我们以后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如何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着力提高各行各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要务。

1 节能建筑概念的提出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造成了我国建筑能耗的逐年攀升,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建筑能耗已经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在目前的建筑中,绝大多数都是高能耗的建筑。为此,减少建筑环境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的节能建筑概念应运而生。节能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执行高水平的节能设计标准,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环境的污染排放,为国民经济发展减压。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供应,当前的能源紧张局势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能源供给中,保证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不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实施节能减排已经是势在必行。节能减排的任务就是在已有能源的供给中,实现能源的节约使用,达到降低能源耗费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重要目的。

2 节能减排对建筑行业环境的重大意义

节能减排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我们只有坚持能源的节约发展,实现建筑的清洁发展和安全建设,才能提高建筑物的高效节能,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我们知道,建筑能耗是多方面的。建筑材料、电力消耗、建筑装饰以及供暖排风空调能耗都是建筑能耗中的耗能大户。我们的目的就是在这些主要耗能方面进行节能措施探究,并且在实际建设中加以应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

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意义重大,对推动其他行业的能源节约工作也是意义非凡。鉴于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节能减排工作依然十分艰巨。因此,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我们履行保护地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责任。所以,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对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 如何提高节能建筑的节能效果

建筑能源的消耗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建筑材料的生产用能、建筑材料的运输用能以及建筑物建造、装饰和维修过程中的能源耗费,同时还有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建筑运营能耗。这些能源的消耗,占了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的绝大部分。而节能建筑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能源节约领域的一个创新。以前的建筑大多数是高能耗建筑。建筑照明的电力消耗、建筑装饰材料的高能耗、以及建筑物内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耗费,也都是一笔可观的能源消费。为此,如何在建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将是我们关心的重点问题。实现建筑节能,建设低能耗建筑,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对节能减排工作加以研究。

首先,降低能源的消耗

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是十分可观的,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建筑结构方面。在建筑材料中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应用新型节能技术,从而从材料成本上达到降低建筑物室内为的热交换,也就起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第二,充分利用建筑物的自然光照,达到了降低建筑物白天照明的能耗损失;第三,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外遮阳设施,从而降低了外界进入屋内的热量,减少了空调系统的工作负荷,也起到了降低室内能耗的作用。

其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优化建筑物内的暖通空调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如何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使用效率,就是我们实现建筑节能需要研究的重要工作。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可以从减少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能耗、空调送风系统的输送能耗、以及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设备耗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对于空调系统,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室内温度的调控装置和水力平衡装置的设计和安装符合设计规范,对于调控操作系统,要保证其能够便于观察、操控和调试;确保空调机组设备处于最优化的状态下运行,才能实现空调系统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

再者,绿化也是节能的重要环节

我们知道,现在的楼盘建设都已经开始注重小区内的绿化环境建设。因为,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建筑行业需要注重的工作,也是人们生活不能忽视的问题。绿化环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且也是对节约能源大有好处的。第一,环境的绿化可以起到改善气温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第二,一个绿化环境指数高的建筑群,还能减轻城市大气污染,降低生活噪音等;最后,绿化环境,还能起到遮蔽阳光,降低热量传递的效果,是改善建筑室内综合环境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

最后,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

已有的能源已经在建筑行业中表现出各种弊端。因此,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现有的高能耗能源,是我们实现节能的新出路。例如太阳能光电项目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就发挥出了节能技术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再者,例如,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行业中也是应用广泛,我们对地源热泵技术的大力支持,也推动了其他节能新技术的创新开发。这意味着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向迈进,采用环保材料,使用新的施工节能技术也将有利于降低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碳排放,达到真正意义的节能减排。

4 结论

文章从节能建筑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且重点分析了节能减排对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建筑节能提出了几点意见,并且指出未来的节能任务将重点落在开发新技术和开发新型能耗低的新能源上,以保证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陈在康,丁力行.空调过程设计与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薛志峰,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李向东.现代住宅暖通空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黄晨.建筑环境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李玉云.建筑设备自动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刘清江,韩学庭.中央空调运行管理节能问题的研究[J].上海节能,2006

[7]赵锁,储健.一种新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的设计实现[J].控制与检测,2007,(11)

篇7

作者简介:张涛(1981-),男,安徽阜阳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武建瑞(1983-),男,陕西蒲城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助理工程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2011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73-0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能源短缺危机和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能源对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1]面对能源短缺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必须通过能源利用新技术实现“开源”和“节流”。因此,大规模开发新的能源,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电力工业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大学具有浓厚的电力行业背景,为了让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了解新能源相关知识,“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应运而生,它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讲授,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新能源利用形式及其相关技术的前沿动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电气工程类专业的特点,探索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除了涉及电力和能源领域的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其他领域相关的知识,如课程中风力发电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太阳能电池涉及的半导体材料的相关知识,生物质能中涉及的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等。[2,4]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属于前沿科学,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相关专业已开设“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但不同学科对该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不同,导致教材内容侧重点差异较大。该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不同专业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缺乏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学环节矛盾众多,包括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该课程需要涉及更多电气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知识。在新能源并网和储能技术中需要应用这些专业知识分析该研究领域前沿问题,有利于全面掌握新能源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该课程的建设中,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晦涩难懂的外专业知识的,能利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新能源发电行业现状和电气工程对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知识体系的需求,结合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之间的联系。

根据新能源发电站接入电网的影响不同,将这些新能源技术分为两类:稳定性能源发电技术和间歇性能源发电技术。

一些新能源技术(如生物质能、地热能和常规水电)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和常规电力技术一样容易,除了一次能源的形式不同,转换成电能环节基本相同,都采用同步发电机进行发电,对电网的安全和稳定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这部分新能源知识重点讲解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的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及在利用过程中对改善环境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新的能源观念和意识。同时结合电网发展的最近进展,这些发电技术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如何规划电网,接入电网对电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讲解,加强与电力系统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受到季节、气象和地域等条件的影响,另一些新能源技术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需要克服更多的挑战,其电力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显著影响。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与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涉及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相关的知识点。在间歇性能源并网过程中,电力储能技术可以补偿负荷波动,解决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式新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调节电能质量,使大规模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能够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随着可再生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储能技术也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储能技术也是该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本文提出的课程知识体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教材,为此,笔者较为系统地构建并编写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讲义,使之更符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从两学期的试用情况来看,学生认同感增强,明确该课程是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选修课,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内容的不同,授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进,为此笔者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使之与课程知识体系相适应。

1.采用学术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知识体系要求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每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各自成章,自成系统,各部分内容均有很多前沿的技术,仅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科技的进步。[5,6]因此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与课程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以具体的行业问题为背景,采取启发式的讲解方式,层层剖析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发电原理、利用方式、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及动向。如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都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在讲座过程中,增加学生提问环节,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为了强化实践,在每一个专题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布置与该专题相关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让学生设计太阳能热电站,利用波浪能发电原理设计相应的波浪能电站,设计新农村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方案,设计垃圾发电站工艺流程等,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结合不同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对该地区新能源开发和电网结构做出合理规划,并给出理由。通过这些综合性设计作业,可以增强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讲授方式,可以系统地讲解,课堂容量大。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涉及知识点多,知识点零散,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讲多练。但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此,笔者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问题的讨论题目;并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题,并分小组进行研讨,研讨后,该小组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讨论中,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交流发言,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做简要汇报。学生互相提问展开讨论,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肯定了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和纠正。[2]为了达到分组讨论学习预期效果,要求每个小组在上交的文献报告中,明确每个学生所做的工作和参加小组讨论的发言内容,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改进多媒体教学方式

由于该课程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有些原理较为抽象。如风机的偏航过程、变桨过程、风机的失速原理、斯特林发动机的发电过程等都比较抽象,在没有实物演示的前提下,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因此在讲这些课程内容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更快更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四、考试方法的改革

虽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不少学生选课和学习动机不端正。他们不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是为了凑满学分,对选修课缺乏足够的重视。[6]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撰写课程论文,成绩只与论文写得好不好有关,有的同学东拼西凑,也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这些方式都难以督促学生平常的学习,因此仍需完善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特点,笔者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做了合理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成绩。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考查

增加课堂随机考查的次数。通过提问、课堂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防止学生上课“开小差”。回答问题和课堂测验计入平时成绩。

2.增加撰写文献报告和大作业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撰写文献报告和小组讨论环节能够有效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能够较为科学评价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因此,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在该环节中的贡献不同给学生不同成绩,这样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作业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平时所学的知识,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增加大作业和撰写文献报告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也是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的有效手段。

3.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

平时考核成绩权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50%,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时突击学习也能取得不错成绩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经调查表明多数学生都认可这种成绩考核方法较合理、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受到了多数学生的欢迎。

五、结束语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本文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了适合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并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了合适的教学和考核方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

42(3):345-359.

[2]马明国,蒋建新.“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4):64-67.

[3]陈春香,李啸骢,梁志坚,等.“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62,102.

篇8

那么,面对着传统车上的技术差距,弯道超车能否变为现实?当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厂家趋之若鹜追赶的时髦方向,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到底要造怎样的新能源汽车?现在的产品又是否如我们自己所描述的那样,能够“超越世界”?

2011年3月26日,第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一大议题就是《破除弯道超车的迷雾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汽车商业评论》常务副主编刘杨主持该议题的讨论。

业内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荣惠康、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赵福全、麦格纳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孙星原、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对此进行了激辩。

世博会上的新能源车

刘杨:时间先被拉回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次大规模尝试的舞台,相比奥运会,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规模更大、时间更长。那么,这一次,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又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意义?

殷承良:2010年世博会对新能源汽阵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首先,它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区,有1052辆新能源汽车投入使。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经受住了高强度的使用。

其次,世博会上新能源汽车的承载人数也达到世界第一,共有8000万人次;第三,这些新能源汽车经过了包括上海最冷、最炎热、最潮湿等各种严酷气候的考险。虽然在示范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结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车辆的出勤率达到了98%以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

但是,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不仅是由于世博会时新能源汽车本身比奥运会时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还有大量人力成本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服务支持:任何车辆运行完毕,只要发现有异常立即进行调试。

刘杨:很多人不知道,在这次新能源汽车示范的背后,麦格纳公司还为这些车辆进行了认证,这个认证的结果到底如何?

孙星原: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对世博会的新能源汽车进行验证,我们主要完成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围绕高压安全进行试验。大家知道,电动车的电压在350V-400V。在各种天气情况下都要保证车辆在高压状态下的安全。这项工作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进行。

第二个工作是保证氢的安全。如果大规模使用燃料电池,就要使用氢气。氢气原子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怎样保证氢气不泄漏和加氢的安全,使其能够在一个大规模的示范应用上保证6个月的安全运营。可以说,这两方面在世博会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吉利的新能源汽车观

刘杨:吉利汽车在过去一两年里做了很多工作,无论是从零部件的收购还是整车品牌的收购,赵总在吉利的这几年,最显著的一项工作就是把吉利的产品品牌和产品研发系列排得非常清楚,那么在这样一个系列中,新能源汽车是怎样的方向?

赵福全:为应对未来汽车动力源的变化,吉利汽车对动力和能源的战略是“立足传统,储备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多元化。

传统车上,我们现在既有小涡轮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也有满足欧V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变速器上也已经有全系列产品,吉利汽车4AT变速器作为第一个产业化的项目已经获得了汽车行业的认可。同时,我们通过收购澳大利亚的DSI变速器厂,拥有了全系列变速器,吉利汽车和DSI共同开发的产品已经完成样机生产,预计在2013年投放市场。可以说,我们在动力总成和节能减排的传统技术上已经为未来二十年做好了足够的储备。

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新能源方面。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务实的。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揭幕仪式。当时既有怠速启停的汽车产品,也有两款纯电动汽车。一款是低成本的,一款是高性能的。低成本,是指电池的档次不够,成本有优势;高性能,是指电池成本高,但是车辆的性能较好。

同时,我们还有两款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一款是串联的,一款是并联的。为了展示吉利汽车的未来,我们还打造了一个全新平台,吉利IG。这款车在2009年上海车展作为概念车,2010年北京车展作为工程化的第一辆电动车,为真正解决未来电动车安全、碰撞、空间布置、包括后悬架如何布置电池等都做了相应的开发。

对于新能源汽车,我们第一步强调是快速、实用的产业化,不依靠政府的设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怠速启停汽车产品,它可以马上投放市场,在吉利所有的车型上普及,第一款车应用的是吉利的EC718。在成本增加不太大的情况下,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我认为这是最快也是最实用的方法,消费者很容易接受,也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负担。企业做新能源车,最终要消费者来买单。

第二个战略,吉利汽车内部对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进行了调整,决定将低成本电动车暂时告一段落,开发已经结束,但没有做产业化的准备。高性能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都将在明年年底投产。

纯电动车基于吉利的小轿车平台,也就是吉利的熊猫,3.6米长,5人座,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纯电动版。插电式混合动力,我们是基于A级车的平台,正常情况下用1.8升发动机,我们用了1.0升发动机,同时用了能跑50公里续航里程的电池,这样解决了短途纯电动用发动机续航里程受限的问题。这款车我们也将在2012年底投放市场。

按照国家的定义,吉利汽车在2010年已经拥有了三个纯电动车的公告,是可以销售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把握的是谁来为产品买单,要么是政府,要么是消费者,这是电动车所面临的一个不争的现状。

我们的战略是2012年底、2013年初,争取能够提供给市场两款具有一定竞争力、而且很务实的新能源汽车。一款是基于熊猫平台的纯电动,一款是基于帝豪E77平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这是吉利整个新能源战略的规划。

未来,吉利汽车还有吉利IG这款车,在保证能够使用传统发动机的基础上,更多地在整个平台的设计是基于纯电动车情况下,考虑如何解决电池的布置、电机的布置、碰撞和人机工程等问题。

大家都在说我们在传统汽车方面的基础不好。现在,给你一个自由的空间,从零开始让你重新画一张图的时候,你到底希望现在的车应该如何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呢?我觉得能够真正回答出来的人寥寥无几,或者回答了东,回答不了

西。电动车的发展就处在作秀容易、产业化难、消费者买单更难的阶段。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让消费者买单作为一个目标,那我们将永远在低层次徘徊。

至于新能源汽车,普通用户是否消费得起,还是要市场说话,要看油价,要看国家的产业政策。作为企业来说,一定要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续航里程,保证安全性、动力性。大家关注电动车,都说电动车的电池成本太高、可靠性不高、布置空间不够,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大家看到电动车核心的一部分问题。但是,如果电动车真正产业化,它的空调怎么解决?制动怎么解决?转向怎么解决?太多作为一般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在电动车上都没有被认认真真地解决。

比如说混合动力汽车,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能量回收才能节能,在能量回收过程中对整个制动系统都会产生影响,ABS已经不按照你过去的要求去工作了,还有ESP,所有相关的主动悬架、主动控制技术,如何在新的能量回收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所有的主动安全需求,这些也都没有解决。太多的车都是开一开容易,性能也仅仅在几个点上有体现,但是如果没有能量回收,很难实现产业化。

我现在天天都在做车,每天都和这3000多个零部件打交道,我很清楚,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最后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至于成本,也不是主机厂能够控制的,还要看中国电池厂有多大的能力、能否满足整车厂的需求,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研发和合作来克服。

新能源汽车的复杂局面

荣惠康:现在,尤其是电动车,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已经形成一种舆论。现在,中国所有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在开发新能源车,都在把电动车当做主导开发项目。

至于说哪个企业要怎么搞,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这里有两份资料。第一份资料是工信部做的十年能源发展规划,叫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年版本)。我是2010年9月拿到这个版本的,2011年5月1日之前可能出台。在讨论中,大家分歧很多。这个规划中把新能源汽车画了一个框,提到“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我觉得电动车的发展没有错,这是全球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替代能源。

能源问题是全球三大问题之一,中国一直把节能减排作为第一要务。中国政府了节能减排目标,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能源问题,引导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要加大力度发展十大能源,混合动力、甲醇、天然气、充电电池汽车、二甲醚、燃料电池、氢能源、生物柴油、乙醇、煤制油。而且,中国的十大能源产业要分几类发展,最急需的,能够见效的,马上能够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要在政策上给予最优先的考虑。有些要强化开发,在政策方面加强科研,其次就是抓紧开发的长远目标,最后还有一些要限制发展。

我认为应该分四类。第一是要鼓励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甲醇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第二是要强化充电电池的科研力度;第三,积极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生物柴油的使用;第四,限制开发乙醇、煤质油。

孙星原:对于新能源,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以电动车为例,炒得非常热的国家是以色列。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就那么宽、那么长。人们说的续时里程等问题在这里都不存在,在新加坡也是如此。这与他们的环境和人文结构非常符合。我们国家对石油的依赖是一个战略问题,就像荣老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尽可能在发展交通的过程中减少对油的依赖,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伊朗的天然气汽车是全世界最多的。我们要吸收全世界的各家之长,看看我们的能源战略是什么?我认为,中国的新能源开发无非就是要解决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荣惠康:我们的电动车成熟的程度如何?2003年、2004年的时候,我去了深圳7次,支持比亚迪上新能源车。比亚迪为了搞新能源,投资了3个亿建设电池厂。他们现在在深圳有一个新能源车的出租车队,一共30辆车,每台车的成本是29.8万元。国家补助6万元,深圳市再补助6万元,剩下的车价也在17.8万元。而一辆普通的比亚迪F6轿车售价也不到10万元。电动车成熟的程度决定于电池。它的体积、重量、价格、充电时间、续航里程、电池报废的处理,这些问题都面临挑战。

替代能源方面,2006年奇瑞汽车开发了第一辆甲醇车,上海华普、长安奔奔也有类似的产品。工信部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用华普汽车、奇瑞汽车和一汽的甲醇车在天津理工大学进行了实验,并开始在陕西省、山西省、上海市进行推广。

“863”计划走了弯路

刘杨:我们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时间并不算短,政府的投入力度也很大,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和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在哪里?

殷承良:应该说,我们的“863”计划走了弯路。从根本上说,我们从“十五”时期大力推广电动车,这个决策很正确。现在国内电动车的热情也是和“十五”期间的推广密不可分的。但是当时我们并没有考虑周全。人们认为经过“八五”时期和“九五”时期的两个五年计划,我们在电机等方面有了一定进展,提倡可以以整车牵头为主大力发展电动车。

但是在那时,在零部件、关键总成和基础元器件的布局先后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当时设计的电动车版图就是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现在来看,这个设计不太合理。

以电控为例,电控是整车企业的命脉所在,人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当时我们很多高校花费了大量心血研发出的成品,不被企业认可,不能配在整车上。巨大的投入之后,结局就是白忙一场。

电机和电池方面我们也忽略了两件事,可以称作“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不着天”是说,我们做电机和电池,缺少功率电子研究,核心零部件都在国外。我们买不到最好的,买回来的都是工业级的电机,而不是汽车级的,价格也极度高昂。我们对此毫无设计和制造经验。

“下不着地”是说,我们做的电机都不是专门为汽车而生产的。我们现在看国外都是发动机和电机耦合在一起,或者把变速器和电机耦合在一起。我们当时没有这些概念。我们的电机根本没有总成的概念,就强加在汽车上。电池的成组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我们都没有做。这不是电池厂可以做的,而是要依靠整车厂结合过去传统汽车大量的数据经验,和整车一起开发。

我们现在缺少的一是上游产业的核心零部件支持和基础元器件的生产,少了一个产业基础的布点,二是少了系统级的概念,我们的整车厂缺少自己集成系统的能力。最后结果往往是,我们的企业把工业电机和发动机放在车后,傻大笨粗,就号称混合动力,这是很低端的水平。现在我们慢慢知道有系统级的概念,大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快要接近市场的时候,就必须要去调整。

不可能实现的弯道超车

刘杨:那么从我们的产业基础来讲,

我们现在是否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

殷承良:我是在汽车企业工作了15年以后才进入到高校的。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破除新能源弯道超车的迷雾。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我们不存在弯道超车。我最早是学力学的,从力学来看,弯道超车是非常危险的,法规也不允许。

从产业化上看,全世界已经推出的商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日本本田为代表,对发动机进行改进;一款是以丰田、福特为代表,对变速箱进行改进。但是这些车的上市并不是简单的发动机加电机那么简单,这些技术都是在原有的发动机控制基础上或在变速箱上进行改进,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都是耦合在其中,才能够实现好的性能。

我提醒大家注意,2009年财政部和科技部的“十城千辆”中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最高补贴是6万元,2010年5月,国家又推出了私人购车的试点城市,混合动力的补贴额只有3000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们的基础工业太差。我属于国内自主搞电动和混合动力最早的一批人,我们不缺干劲、思路和投入,但是我们差在基础上。

混合动力汽车如果离开发动机和变速器,都不能真正做好。而这两个核心零部件,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很好的国产产品。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上也不乏好的想法和思路,我们设计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的机器加工能力太差。在老外看来很容易的事情,国内却没人能做。高校有很好的理论,但是工艺需要生产经验的积累。我们很无奈,也选择和很多企业合作,甚至开发很多东西要自己开发模具,这在国外根本不可想象。

汽车企业里的基础生产不行,所有的核心部件都不在自己手中,我们可以买生产设备,但是核心控制还是一个空心。我们现在越研究,就越觉得我们很难在这方面突破别人的封锁。

未来,微混,也就是怠速启停技术可以成为企业的标配,但是发展到中混或者强混时,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太多的汽车基础积累。我们也都很清楚我们在这方面和国外的企业差距有多大。现在我们都说和国外的发展差五年,我认为,不要说五年,我们在混合动力上的差距应该是在传统车上的30年时间再加上现在研发混合动力上进行发动机和变速器修改的5年的总和。因此在强混上我们根本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

刘杨:那么我们在替代能源上是否可以实现超越?

许敏:甲醇发动机对材料和油泵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方面都有解决方案。甲醇、乙醇肯定是非常好的替代燃料。上海交大做的主要研究是甲醇、乙醇的喷雾燃烧,以及发动机的应用,而且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资助的,他们非常看好这一领域。

但是,我们也没有超越之路,也需要一步一步走。甲醇发动机因为燃烧系统不一样、喷雾不一样、蒸发又不一样,基础方面我们都需要积累经验。又比如甲醇汽车很难的一个问题是电控,我们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电控,自己还都搞不好,甲醇又带来了新的电控问题,怎么能解决得好?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影响汽车行业的难点,很多人想绕开它,我觉得这有点误国误民。实际是没有办法绕开的。我们要面对这些事实和技术挑战。

赵福全:能源从过去的石油能源的单一化,向未来的多元化发展,这是必由之路,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的问题。新能源时代一定会到来。至于说什么时候到来?本身就没有固定的规模来量化。5%算是规模到来,还是100%的时候才算到来呢?我想100%的市场规模是遥遥无期的。

我们现在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根据现状来解决问题,冷静下来思考。刚才大家都在讨论甲醇汽车。我认为甲醇是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第一,如果我们是解决中国能源短缺,未来面临的能源危机,甲醇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通过开发甲醇,想要技术领先,进行弯道超车,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换句话说,应对变化,解决现有的能源危机,和让我们在技术上领先,甚至在技术上达到垄断,这是两个问题。

如果国家认为甲醇是我们解决能源危机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我绝对相信外国企业已经准备好和中国企业竞争。如果我们认为有了甲醇就可以做到技术垄断,我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说法。不能否认的是甲醇就是未来能源多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这一点谁都不会去否定,这需要国家的支持。因为有了这种选择,我们就会成为弯道超车的领头羊吗?这又是不大现实的想法。

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已经是巨大的,而且投入也很大,技术也是领先的。为什么他们没有进行市场普及?那是由美国的能源战略决定的。巴西在乙醇燃料上是绝对的领先,但并不意味着它的技术领先。在巴西销售的汽车还是通用、丰田的产品。

我觉得大家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新能源,作为产业化,又需要谨慎务实的过程,不是某一个技术解决了,我们就领先了,它是整个产业链能力提升的体现,它是终端。没有企业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我认为销量的提高是很难的。中国的领军企业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

今天我们能做自主了,绝对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市场换技术、形成全方位产业能力的初步体现,我觉得新能源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不能自己误导自己,演小品和现实生活是两回事。

机遇究竟在哪里

刘杨:那么我们在哪些方面有更好的优势和市场机遇?

殷承良:我认为我们在纯电动汽车上还是有超越的机会的,毕竟它不再需要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结构也相对简单。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国外技术人员归国创业,把先进的电机理念拿来,在国内实现汽车电子的突破,在纯电动动力系统上就不一定比别人差,可能也就五年的差距。电池成组技术,踏实下来,也会有突破的一天。电化学的进展,如均匀性和一致性都可以靠钱和先进设备的投入去突破,最终大家就是拼电池配方的水平。这方面,国外也不比我们领先多少,我们追上去还是有可能。

发展电动车,我们有自己的先天优势。可以有政府的强力政策和补贴来推动,中国人对车的续时里程和性能相比国外没有太多传统车的比较,我们的接受程度会更高,最后,我们人口规模大,也更容易形成一个较大的使用人群。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个共识,纯电动车最有可能大规模推广在中国。

孙星原:世博会上,我看了这么多新能源汽车,发现我们有非常好的做法和主意。其中一个主意是在公交车里面,做超级电容大巴来取代我们过去的无轨电车。无轨电车本来就是零排放的车辆,产品也已经很成熟。超级电容就是把过去无轨电车的两根辫子给取消了,完全在公交站内充电。

篇9

科技在不断演化,人类文明也在不断演化。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由渔猎采集文明向传统农耕文明转型。传统农耕文明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青铜时代,中国的商朝和西周王朝属青铜时代。第二个阶段是黑铁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属黑铁时代。随着铁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适应不了新生产力的要求而开始崩溃。直到秦王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一个“铁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华文明得以成型。农耕文明一万年以来虽有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但人类总的来说是稳定和安全的,因为当时的科技主流顺应了自然法则。传统的农耕文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对大自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敬畏自然。中国四千年前的夏朝,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树木,夏天不准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三千年前的周朝,根据气候节令,严格规定了打猎、捕鸟、捕鱼、砍伐树木、烧荒的时间;两千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采集刚刚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兽,禁止毒杀鱼鳖。中国历朝历代,皆有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中国历代农民,都知道“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道理,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秸秆,消费食物后的粪便,都作为农家肥再还到土地,保持了土地能量的循环使用,中国耕地经几千年而不退化。农民砍伐山林薪柴,也是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使村庄周围的燃料能永续利用。中国人口的膨胀也带来了周期性战争,而周期性的战争又将人口压缩回到自然资源的边界之内。世上任何科技系统,都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资源范围内,支撑起特定的人口和文明形态。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科技,从来没超出人力畜力和铁制农具的范围。人们自觉地根据耕地、山林草泽和水的资源总量,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由于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自我调节的、可持续利用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因此延绵至今。

西方近代以牛顿力学、纺纱机、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类脱离农耕文明,迅速奔向了传统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相比,传统工业文明通过全新的科技手段开发了更多的矿产资源,集约化地利用了更多的土地和森林,带来了人类财富和人口总量的膨胀,形成了一个以扩大物质消费为根本导向的社会。仅上世纪100年来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就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消耗量的总和。传统工业文明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污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无限扩散,终于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逼了出来。人类终于深切感受到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所谓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将自然资源转化成可用财富的进程,所谓的现代化社会,就是人均资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的社会。由于人口增加,由于物欲横流,由于工商业的发展需要,人均资源消耗量直线上升。以水为例,公元前每人每天耗水12升,中世纪约20~40升,18世纪增加到60升,而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均每天耗水量达500~600升。据有关材料统计,工业化国家每创造100美元的收入,约需要300公斤的自然资源,人均每年需要45000~85000公斤自然资源。中国如果要达到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消耗水平,比如13亿中国人都将自行车换成汽车,那就不是2003年每天消耗546万桶石油的水平,而要变成每天消耗8100万桶,远远超过世界目前石油消耗总量,地球上有这么多资源供我们消耗吗?我们有能力对因此而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吗?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因为全面承袭了西方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更是因为中国对本土能源的过度消耗。从1990年到2001年10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从1.18亿吨到2.35亿吨),天然气增长92%(从114亿立方米到277亿立方米),钢增长143%(从0.67亿吨到1.63亿吨),铜增长189%(从72.9万吨到211万吨),铝增长380%(从72.4万吨到354.5万吨)、锌增长311%(从36.9万吨到152.3万吨)、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从217万吨到816万吨)。人们在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兴奋的同时,往往会忘记这些成绩背后的资源消耗、垃圾成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上的一切成功都是有成本的。有人算过,按目前的科技水平,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有12个地球的资源来支撑。如果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得把地球全部吃空才能现代化。道理再清楚不过,中国本来就人多地少,资源稀缺,而传统过时的工业科技却又偏偏指向了稀缺性和污染性资源,这种科技具有不可持续性。谁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谁就走上了不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可持续的生态科技之路。

二、走向新的生态科技

在全球资源环境压力下,发达国家早已全力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我曾在《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一文中说,发达国家新能源的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丰裕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循环可再生利用,零垃圾与零排放)正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转型阶段。谁最早转型成功,谁就是未来的主人。转型的关键在于探索“生态科技之路”。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即是生态科技之路的核心。

从现有能源结构看,工业经济目前的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气等都不能回收,燃烧后就消失了。更何况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仅够人类再使用40~50年。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美国一边在伊拉克打仗以保障石油的安全,一边全力发展新能源。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说:“我提议拨款12亿美元作为研究资金,使美国在制造无污染的氢燃料汽车方面领先全世界……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努力克服障碍,以便使这种汽车能早日从实验室走进商品展览室,而今天诞生的婴儿将会成为未来驾驶第一辆氢动力无污染汽车的人。请大家和我一起加入这个重要的创新行动,把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洁,让我们的国家减少对其他国家能源的依赖。”布什要求在*年用新能源替代石油进口。为什么偏偏要求到*年呢?因为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正好只有40年。如果没有发现新的大油田,到*年时世界已没有石油供应美国。众所周知,美国人口只占世界5%,却消耗着世界能源总量的30%,但美国仍对自己的能源未来充满担忧而大张旗鼓地开发新能源,确令人深思。1980年,美国第一架太阳能飞机上天。1995年,美国政府颁发“绿色化学挑战奖”以鼓励绿色科技发明者。2002年,美国10辆太阳能驱动的汽车无声开动。过去的4年中,太阳能和风能连续以40%的速度增长。风力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从1995年到2002年增长了6倍,从4800兆瓦特到31100兆瓦特。世界上现在的风力机组发电总量,已可满足4000万欧洲人的家庭需要。从循环经济看,工业经济中的有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并不会消失,如铁、铜、铝等等。这样的资源只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使它们永远处于循环利用之中。几百年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曾是实现经济增长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和环境运动的发展,随着资源成本的逐步攀升,逼使一些企业开始追求一种建立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都可经过处理后再以资源的形式重新进入生产流程。这便是循环经济。丹麦取缔了燃煤能源工厂和一次性饮料生产线,首都哥本哈根32%的交通使用自行车。日本的《家电循环法》,使上百万台旧家电变废为宝;《汽车循环法案》使几百万吨旧汽车变废为宝;《建设循环法》使几千万吨建设工地废弃物变废为宝。日本还计划到*年把垃圾掩埋量从现在的7400万吨/年减少到3700万吨/年,到*年计划减少到370万吨/年,最终达到“零垃圾”目标。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技术皆有突破性进展,为什么迄今仍没有全面普及开来呢?这是由于传统能源与工业集团的阻挠,西方各政党受到强力制约。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技术一旦普及,将对原有利益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几大石油公司,尽管研制氢能与太阳能最有积极性,但他们为了现有的利益,将这些科研成果封锁在自己的试验室中,以知识产权的名义限制转让,特别是限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他们既要占尽现有石油利益格局下的好处,又要为石油枯竭时代的到来而“未雨绸缪”。在最后一滴石油没有被用干以前,新能源技术就难以真正普及。

篇10

我是从1991年开始全力以赴搞电动汽车,前前后后将近20多年,我觉得越干越有信心。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世界第一,质量也有所上升,我的观点是:2016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分水岭。

首先补贴要退坡、门槛要提高,市场比较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次,国家出台的政策,包括杨院士讲的积分制政策,取之于车,羊毛要从羊身上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要从燃油车上开刀,过去我们的政策叫“谁的孩子谁抱走”,汽车污染了环境当然有义务去治理。

因此,我觉得,加州推出的这个办法基本是合适的,世界各地都采用,我们国家按照我们的国情进行处理。现在正在征求意见,2017年做一个试验,2018年进行推广,看试验中还有什么问题进一步修改,这是对的,就是不能靠纳税人的钱来补贴新能源汽车。

有人跟我说法律上有问题,说我们不开车的人比开新能源汽车的人更穷,你怎么不补贴我,我骑自行车不补贴而补贴给新能源汽车的人,这是不对的。我想也是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取消补贴,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要发展微型电动车

刚才杨院士说的,我们积极倡导节能减排,小型化、轻量化的汽车。国家(2016年)10月正式通知,规定把低速电动车改为微型电动车,再也不提低速电动车了,因为确实低速电动车和我们国家汽车行业的标准是不相符的。

积极倡导发展轻量化的微型纯电动汽车(这里指的是,满足国家道路交通标准和法规,可以取得上路行驶正式牌照,纳入各级公安交通管理的车辆),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需要――制造材料消耗低、成本便宜;运行能量消耗低,停车占地面积小。

另一方面,可以在2020年国家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以后仍然可以通过先进的理念、创新的结构设计、炫酷的造型和内饰,创造出顾客喜爱、在价格上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车型,而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茁壮成长。

我认为,符合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轻量化、节能减排微型电动汽车,有可能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电动汽车的特点,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停车面积紧张,能源短缺、汽车排放污染严重的条件下,以节能减排和满足大多数人们的出行为目标,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节能减排”特性的微型电动汽车应该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

这为下一步我们不要补贴,或是更低的补贴,或是节能减排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补贴从前端到后端

另外,从2016年以后,可能市场有将近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正不断地把鼓励对前端(所谓汽车的前端,就是零部件制造,这是前市场,后市场是销售、运营、维修、保养、回收)市场的补贴,对造车、购车的补贴,逐渐发展为对后市场的补贴,包括充电、充电桩建设的补贴。

我们建议把地方政府的补贴补贴在电费上,因为现在电费还是比较高的。我最近参加北汽新能源和中石油、中石化几个公司联合搞的纯电动出租车换电模式会议,最后充一度电再加8毛钱,我算了也不便宜。

现在油价这么便宜,开纯电动车比燃油车还贵,因此政府要补贴电费,一度电补贴4毛钱,我算了一下,一辆出租车一年也就是补贴2000多块钱,十年也就补贴两万多块钱,这样是可以的。

我充多少电你给我补贴多少钱,这是对的,因此补贴往后市场发展,包括我们的电池维护问题,很多人非常担忧,一直在网上说电池的回收会带来很大的污染。我就问污染什么,锂电池在哪里污染,锂电池有多少污染成分,当然它有粉尘污染、对水的污染,这个是好处理的。

现在有很多争议,说是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效率还低、排放高,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随着能源和动力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的电能越来越清洁,碳越来越少,氢越来越多,混合动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我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的政策导向就是过渡战略与转型战略并重。过渡战略就是优化吸纳现有车用能源动力系统,比如提高现有发动机技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替代燃料等。转型战略就是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PHEV、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投资向后市场延伸

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相比传统内燃机,掌握了关键技术,在电机、电池、电控方面,尤其是电机方面,我们的永磁电机在世界上技术是比较好的,基本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们的电池也没有犯很大的错误,有人说我们搞磷酸铁锂电池犯了很大的错误,我是不承认这点的。磷酸铁锂电池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可靠性、安全性还是比较好的,是我们铅酸电池一个好的过渡。

磷酸铁锂电池还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三元材料我们还要继续做,我们国家也涌现出一些在世界上能够排得上名的电池企业,比如宝马做电动车,在中国选了跟CATL合作。奔驰公司跟比亚迪合作,是因为奔驰没有电池的核心技术,比亚迪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因此,我们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有核心技术的,要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往前走。从技术上说,我们要向后市场投资。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上路运行,以及一些产品本身的不成熟和用户对于车辆的滥用等,后端市场对于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的需求日益强烈。根据传统燃油车的后端市场来看,这一块的蛋糕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能超过前端市场的规模。

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殊性,如动力电池系统非常复杂,安全风险高,一般意义上的4S店和维修店是不能承担电动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系统的维护工作的,这将推动一批专门从事售后服务的企业诞生,在故障诊断、定期维护、缺陷修复、寿命延长、软硬件升级、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等方面为整车和运营企业提供非常专业和高效的服务。

后市场维护保养也需要专门的人才。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有问题,为什么,就是维护保养不当。杭州有一辆纯电动公交车着火,是里面的电路出问题了,用了五年没有检测,因为他们没有人会检测三电系统。所以国家在这方面要想办法。

安全的要求是什么,一个是造好车,一个是用好车,有更好的维护保养。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一是制定维修保养的标准和规范,我们还没有制定出来;第二要培养一批人,过去我们培养的都是制造、设计、研发方面的人才,现在要重视维护人员的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要有专业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遇。

所以我们的投资要更多关注汽车的后市场,从售后服务延伸下去,将是另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陷阱还是馅饼

我讲一下目前的新技术,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我也说不清楚,大家来判断。

第一,石墨烯。我问了很多科学家、清华的一些老院士,他们说石墨烯现在实验室还没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还没有工程化,你做研发可以,但是做产业应用至少还要等十年左右。

第二是氢燃料电池。我们国家第一个氢燃料电池是我做的,我认为这个技术还没有过关。研究人员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稀有贵金属铂的催化剂,燃料电池发动机管理系统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氢燃料(纯度要达到99.99%以上)的制备、存储和运输的基础设施投资巨大。

加氢站的建O要比充换电站的建设难度更大,因为电能几乎可以到处得到,而高纯度的氢气制备、储存、运输都相当困难。

篇11

2.供热用热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在供热体制上进行了深化改革,供热用热与市场接轨,形成了商品化潮流,价格也与市场调配相结合,但是到目前还没有确定合理的、统一的热产品价格。加之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供热企业只关注其费用收回情况。而用户关心的除了用热的质量,还关心费用高低等。因此供热用热的局面一如往常,没有形成根本的改变,节能的效果也不甚明显。

二、针对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建筑节能的宣传推广,逐步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

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政策上也有一定的支持。对此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建筑节能的展开。同时要发动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供热等部门共同致力于节能的建筑开发与建设,各司其职,严格把关。目前,各种建筑技术、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革新出现。对此,相关技术部门应及时关注技术发展革新内容。并结合实践,对既有的标准规范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确保建筑节能的高效。

2.控制体形系数,限制窗墙面积比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控制单体建筑设计,尽量减少建筑体型曲折多变、墙面凸凹不平、进深较小、飘窗较大等,有效控制体形系数;并限制窗墙面积比,特别要对北向的窗墙面积比采取强制性措施,从而减少住宅能耗。此外,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为建筑节能的建设提供条件,为降低体形系数提供方便。

3.开发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

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上重要议程,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发工作,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如建筑保温装饰一体化,施工快捷且替换容易,还保证了工程安全和质量。

4.强化监管与验收制度

强化监管主要包括对进场的建筑节能材料的监管、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等多方面内容,确保高质量的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到施工中。尤其是新型材料,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测方可投入使用。

5.深化供热系统的改制

加快推进供热系统带的分室调控与按户收费的技术与管理,可以使用最先进的用户末端通断控制方式进行调节和管理。

6.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太阳能取之不尽,现代新能源技术与建筑的结合可以通过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来实现。通过现代施工技术将太阳能系统的各个部件融于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中,与建筑的屋面、墙面、阳台以及窗户等进行科学的整合。在发挥建筑屋顶和相关的围护结构在其本身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收集能源和利用能源的功能,利用建筑本身实现能源的生产。此外,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积极推广应用其他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能源技术,如地热技术、风能技术等。从发展趋势来看,这类能源是体现环保、安全、经济等多种优势的能源。与建筑设计恰到好处的相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节能效果的实现。

篇12

关键词:沼气;新农村;能源

1 德国沼气技术现状

1.1 总体情况

到2005年,德国沼气农场数量从1992年的100多个增加到了2500多个,自1997年12月,在日本召开《京都议定书》后,德国作为发达工业国家,被要求要进行CO2的消减计划,因此沼气工程的增长程度迅速加快。并且随着沼气技术的改进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行,仅在5年中沼气相关公司的数目就增加了3倍。

1.2 工艺简介

近几年来,德国的农场沼气工程普遍采用“沼气发电、余热升温、中温发酵、免储气柜、自动控制、加氧脱硫、沼液施肥”的模式,以大型的发酵装置地上USR工艺为主,中小型牧场地下池的完全混合式为辅。

德国沼气发电的基本工艺过程是:原料——发酵——储存——发电——厌氧发酵后处理。

1.3 主要原料

发酵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一些青贮饲草,餐饮企业的有机污水,生活农副产品加工的剩余废弃物,以及残余粮食等。

德国农场大都养殖奶牛和猪,禽类和其他种类很少,为大力发展沼气发电开发利用新能源,其很大一部分耕地被用来种植能源植物,包括油料、淀粉、糖类和木质素类植物等具有高利用价值的农作物和一些速生类树。

1.4 设备设施

基本采用三种材料作为发酵池的材料,即钢筋混凝土、专用设备材料组成金属罐体及组合式的钢板,后两者是金属材料为主,发酵池采用金属制作,既可以节约材料,又有质量保证,并且便于拆装修改。

德国农场主都采用可供生产电力和热能的所谓“集团热电装置”,由一个燃油机驱动的发电机组生产电,产生的余热用于供暖,发电机组所产生余热通过热交换管对沼气工程进行升温,一般在40℃左右,即使在冬季-30℃——20℃的情况下,发酵料液也能达到35℃以上。在此温度基础上,发酵料液不结块,脱硫后沼气直接发电,无需储气装置亦不封顶,系统装置都自动控制,整个过程不仅省时省力还省钱,冬天无需再建设专门的供暖系统,不同设置专门的储气设施,自动化发电不需要人力协调。

1.5 法律支持

1990年德国实施了《电力输送法》,规定对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每kw时的偿付金额最少为电网经营商从终端用户所获得的平均受益的80%,并规定了按地理位置电力运营商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义务范围和详细结算方法。

2000 年,德国联邦参议院批准了新的法律——《可再生能源优先法》。2004年5 月,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优先法》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进一步强化鼓励沼气发电的措施,并增加了对使用能源作物、新的发电技术的鼓励。这一政策为广大农场主建设沼气工程并通过发电上网增加收入创造了极好的法律环境,使沼气利用显示出了持续增长的势态。

2 江苏淮安的沼气利用现状

近几年来,淮安市农户沼气池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不少农户将沼气池作为自家近期投资的主要项目,目前全市已建设沼气池3万多只,其中以涟水县为核心的农户沼气池建设已近万只。寒冬腊月,尽管气温在-8℃,多数农户仍能正常使用沼气,为一日三餐提供燃料。据一些农户介绍,一个3~5口家庭,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养2~3头猪,再加上人粪尿,每年能产气400立方米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全家常年一日三餐的燃料和照明。沼气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昔日的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使用沼气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最经济适用的措施之一。

沼气的发展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在朱码镇樊卜村,300只沼气池带动了常年存栏1000头猪的养殖规模。因为要使沼气池正常运转必须发展养殖业,为沼气发酵提供充足的原料。该村之所以成为养猪重点村,主要就是沼气池拉动了养殖业发展,农民自觉地扩大了养殖规模。

利用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渣,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沼气池深受政府重视和农民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养分全面,缓速兼备,且施用沼肥还可以抑虫防病。在淮安涟水,各沼气村均利用沼气作为纽带,因地制宜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3 江苏淮安的沼气利用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进沼气建设,淮安市政府组织制定了《淮安市2003-2010年沼气建设规划》,规划到2010年全市建设生态家园工程26.77万处,沼气入户率达30%,建成江苏及至华东地区的沼气大市,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认识目前淮安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

3.1 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偏低是制约沼气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沼气作为新兴产业,给部分农民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实惠,越类越被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接受,但还有相当一些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处于较低层面,影响着沼气池建设步伐和相关技术的推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偏远乡村农户对沼气概念含糊不清,根本不知道沼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国家为什么发展沼气,沼气对农户有哪些好处,因而建沼气的积极性不高。②一些农户对沼气虽有所认识,但很不全面,仅知道沼气是用来做饭、照明的,还不了解沼气对种、养业的带动作用,更不知道沼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③部分农户对他们建沼气池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却以来国家投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3.2 综合效益难体现是沼气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淮安的沼气技术虽已将种植、养殖和新能源利用结合在一起,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大中型综合沼气利用工程的发展也并不乐观——基建投资高,除去运行成本、贷款利息、靠沼气回收投资多,多数养殖场承受不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