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4:3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教育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锻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神是文化的提升。城市的精神比人的精神面貌包含面要大,既包含人的文化精神面貌层面,也包含物的文化创造的层面,但人的精神又与城市的精神是相通的,人的精神是城的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
2 强化主人翁精神,增强投入“三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积极性
通过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可以从内在文化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取向诸方面有效提高居民现代素质,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培养公民意识,调动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通过良好的社会风尚、社区习惯、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等手段,保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建设良好的社区生活秩序,促进社区安定和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美好新家园。
3 整合资源,让社区处处是课堂,呈现出“人人向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新景象
通过组织居民学专业、学技能,培养居民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和吸引特色人才,促进社区成员与决策机构合作,共同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状况,把社区建设与国家富强融为一体,开创居民安居乐业和社区生活发展新局面。让社区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构建人人参与的人力资源库。
4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1.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里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因此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来说,应尽量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把幼儿园教育与社区资源相融汇,将社区的有利资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合力,同步、协调地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因此应该努力探索利用社区资源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寻求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容。
2.社区资源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幼儿园教育固然很重要,幼儿生活在社区里,家庭的环境、邻里以及周围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这都会直接地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区教育基地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幼儿教育只有溶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幼儿教育的社会风气。
3.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的策略
社区资源对促进幼儿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如何利用好社区资源是值得仔细研究的一个课题,以下是对如何高效利用社区资源的一些浅见。
3.1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使之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幼儿园要合理地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各个方面,使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得到共享。做法是:
3.1.1挖掘社区人文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服务
第一:充分发挥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家长是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的社区人文资源。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幼儿园教育服务,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家长、社区三者的互动与合作。
充分发挥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例如:为了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请在交通集团工作的家长协助,为幼儿准备了合适的交通图和相关的交通设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各种交通知识,这充分发挥了家长资源的能动作用。
第二:最大限度发挥社区成员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我们还挖掘了社区内的人才优势,运用社会的力量使我们的教育更丰富、更充实,也更贴近生活,更具说服力。社区中身怀一技之长的热心人士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例如为了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请来有二胡技艺的民间艺人,让他用生动的形式为幼儿进行了讲解,孩子们被中华民族的这一国粹吸引,渴望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了这部分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
3.1.2借助社区物质资源的教育功能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物质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又能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教育的有效整合,坚持幼儿教育的整体观,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出幼儿园,让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例如在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各种汽车的构造和功能,组织孩子们参观学院的车队,还请车队的战士为孩子们现场讲解车的构造,并带领孩子们到不同的车子里参观,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快乐和由此所带来的收获,让我们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
3.2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优势互补,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教育空间
社区和幼儿园各具不同教育特点,各有其不同职责,我们深感到幼儿园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和借助社区教育的优势,与社区一道共同优化社区教育环境,才能取得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架起幼儿园和社区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的各个环境中,构建起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以充分满足幼儿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充分开掘社区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儿教育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为幼儿提供真实、健康、丰富的成长环境。我们还经常在节日到军营中为学员叔叔表演,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落实到孩子的身上还不仅仅是把幼儿带到社区中去,还要把社区生活带回到幼儿园来,让幼儿在模仿中再现生活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区域活动中的“小超市”,让孩子们在这里游戏,学会了分工合作,自定角色,他们的动手、动口、合作、组织、实际计算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
3.3建立幼儿园与社区日常联络方式,确保社区活动便利、实效
要取得社区领导和各个部门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极大限度地调动人力资源和广泛的、经常性的联系,进而将这一关系程序化、制度化,使社区将幼儿园的活动视为自己份内的工作,变临时性为计划性,以保证社区活动的方便、及时、系统、有实效。
3.4完善幼儿园为社区服务的管理制度,以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回报社区。
完善管理,就是完善服务,营建积极、和谐、开放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我们的资源优势回报社区。如我园定期向社区开放,为社区的家长们提供方便;定期举办培训,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等。
4.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06-01
在探讨社区文化的时候,社区音乐文化有必要作为一个专题来加以研究和探讨,使社区音乐健康发展。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导致的社区文化的异同,及如何繁荣社区音乐文化,使之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社会因素导致的社区音乐的异同
社区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社区文化自然也是与社会文化相对而存在的。社区与社区文化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尽管它呈现出不同于社会和社会文化的特征与特点,但也无时不在接受着社会文化的制约、影响,其互为作用是无法否认的。那么,社区文化也是如此,作为社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就更加明显。由于政治、经济、语言、信仰、宗教、民族、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不尽相同,社区音乐文化所受的影响就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接受主体――人的因素而形成的异同。如果我们把清代的城镇很快就接受了来自农村的地方戏曲音乐,与建国后我国城市很快就普及了革命年代的呼唤音乐相比较;将柳州的山歌对唱音乐公园化、广场化、与辽源的京剧、二人转音乐的街头化相比较;拿上海的交响音乐会与昆明的民族音乐会相比较;就不难扯出社会文化对社区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清楚地说明了社区音乐是本社区群体的需要而得以存活与发展的。这些不同的社区音乐都是为了满足本社区群体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审美需求而在接受群体中流传、普及与提高的,这正是社区音乐的共性,这也是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用大社区文化中的小社区文化来作以比较,那就再清楚不过了。但是,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这些小社区文化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出形式、表现方法存在种种差异,可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愉悦、陶冶、激励、鼓舞各自的群体的每一个成员。
二、文化心理因素导致的社区音乐文化的异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社区音乐也在同一属性的独立性规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劳动号子有豪爽、潇洒、粗犷、凝重的风格,拉网小调具有舒展悠远、朴实自然的风格;戏曲音乐具有叙事、抒情、通俗明白的风格。社区群体接受哪种风格的音乐,作为本社区群体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由通过劳动、生活、艺术文化影响等诸因素形成的文化心理所决定的,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和事实。这部分群体受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影响、熏陶,在传统文化的惯性作用下,使这个群体更多的喜爱传统音乐,甚至接受不了流派音乐,直至反对。庭院自发的音乐会上,老年人多喜欢唱京剧,不喜欢唱流行歌曲,而年轻人多演唱爱情题材的流行歌曲,对京、评剧则不能接受,这也正是他们接受传统音乐文化较少的原因,这又从反面证明这一点的正确。
愉悦文化心理。这一群体音乐文化心理的形成因素,主要是求乐习惯而致。他们不分传统与现代,不管严肃还是通俗,只要能使他们高兴就可以,我们常看到多种音乐样式交替进行,但都博得各自的欣赏群众的喝彩,为什么呢?因为满足了他们的愉悦文化心理。
刺激文化心理。随着外来音乐文化增加,时间的延伸,一些具有较强的刺激性的音乐文化、艺术作品,影响着部分青年,使之形成了喜欢刺激的音乐群体。他们对现代派音乐津津乐道。三五成群于街头巷尾,于家里放着带刺激性音乐,跳着迪斯科、霹雳舞等,即使在舞厅也是对这种具有狂热风格的音乐和舞蹈感兴趣,有时花钱进舞厅就是为了跳这种狂热型舞蹈,而后扬长而去。
参与文化心理。这部分社区群体文化行为,并无明确的目的。属于模糊型,他们以能参加某项活动为目的。因此,他们选择性较差,而易于满足。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91-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常伴发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1],导致机体多系统的损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的规范性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2],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慢性病工作的不断深入,面对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在社区积极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能较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显得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1年12月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8±3.7)岁。入选对象符合以下条件:以往未接受过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排除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
设计糖尿病知识问卷,对糖尿病患者教育前后进行效果评价,内容包括:(1)糖尿病知识水平评估;具体包括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危害性认识、并发症预防知识及治疗知识的掌握。(2)血糖控制情况,检测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3)生活方式改变状况;问卷形式监测患者饮食的控制,运动情况,情绪管理等方面。(4)自我检测管理能力,包括自我检测血糖、尿糖及处理血糖不适反应的能力。
1.3 健康教育措施
对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1)发放糖尿病防治知识手册和健康教育宣传页;(2)科普宣传合理控制饮食,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最基本的治疗措施[3];在饮食中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均衡营养,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少糖少盐;(3)运动疗法,适当合理的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减轻向心性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血糖监测以及用药方法等,教会患者定期检测血糖及尿糖的方法,并学会自我管理[4];关于用药方法,教会患者掌握降糖药物的服用时间,适应症等;(5)糖尿病专题讲座,宣传并讲授糖尿病知识;如科学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鼓励患者相互交流经验,自由提问,对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及科学指导;(6)积极预防应对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饼干,糖块等食物以备发生低血糖时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若出现心悸,头昏甚至昏迷等症状,应立即进食食物或含糖饮料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计量数据整理后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P
2 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运动的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快速增长,且近年来糖尿病的患者群年轻化甚至低龄化趋势,在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改变对疾病的态度,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更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发症及死亡率[5]。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息息相关。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后,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活动中去,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从而达到全面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本观察结果显示: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较好,血糖血脂明显下降(P
因此,我们今后应将社区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内容来抓,采用专题讲座、科普宣传画册、免费义诊等不同方式,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进行教育,使糖尿病患者能够真正理解接受、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以尽早发现和有效治疗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0.
[2] 李淑莲,游淑钦.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200-201.
[3] 崔俊梅.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包头医学,2009,33(3):179-180.
[4] 俞捷,周建军,张艳,等.上海市黄浦区部分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09,11(7):313-315.
二、促进艺术创新
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态势下,如何将我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仅靠高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应当注重高校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推动文化的更好发展。当前,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边缘化状况逐渐得到改善。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特色,不断彰显优势,立足本土,开展实践,同现有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共同开创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多年来,高等艺术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具有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色的作品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各地民族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强化民族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弘扬和传承所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可最大限度盘活社区内高校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开展与驻区高校文化共建,积极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而言,高校要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让培养的人才服务社区,这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果,检验理论服务实践、服务社会的时效性。可见,两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创作队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为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符合广大群众审美的作品,组织队伍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群众文化生活。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羌族文化重建受到高度重视。灾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重建羌族文化,是与羌族聚居社区民众情感紧密联系并鼓舞其信心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羌族的未来。笔者到羌族地区采风,从原住民的羌族歌曲中捕捉了四个乐句的旋律,带着对羌民族民间音乐深深的爱,吸取川西羌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了无伴奏多声部声乐作品《羌山妙音》,用羌族音乐语言表现了崇山峻岭中羌民族特有的生活情趣,以天籁般的旋律与精致空灵的和声展现了羌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仿佛“雪山”“、薄雾”升华为天籁般的羌音。2011年11月,笔者带领西南民族大学女子合唱团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参加了“感恩奋进、喜迎羌年——2011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新历年篝火晚会”,为北川民众带去了这首作品。演员通过最简单的音符以及和声哼唱,表现出羌族人日常生活的情趣与幸福感。这首旋律优美、风格独特、音域宽广的川西羌族民间音乐作品在社区平台上演绎,获得了羌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少数民族社区群众中搭建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北川,展现出羌族儿女感恩奋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以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为主,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的音乐作品再次成为文化载体,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度以及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植入与渗透,推动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树立地方文化形象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是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技术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社区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其面对的对象时全体社区的居民。正因如此,社区教育对象所处的时间相对分散,传统的社区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学习的需求。加之,受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所限,会导致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很难保证。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提高社区居民学习的效率,对于提高社区教育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网络教育作为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技术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学习的实际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在计算机网络教育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分析中,计算机网络教育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这是开展社区教育必须明确的一个发展问题。通过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完善传统社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结合社区教育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深入开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工作,对于社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发展非常重要。
(三)计算机网络教育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社区教育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教育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极大的促进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完善发展。根据社区教育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社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的优势,丰富社区居民的学习资源,促使社区居民可以随时随地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发展社区教育工作中,重视计算机网络教育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一途径,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四)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功能
不断的实践工作表面,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功能,并确保社区教育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通过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全面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及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并逐渐培养社区居民科学的学习方式,促使社区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更好的丰富自身的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功能,对于发展社区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社区教育的建议
(一)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定位
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在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定位,强化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重要性,促使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便捷性、全面性、及时性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因此,结合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定位也很关键。
(二)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原则
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原则,是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社区教育的基本前提。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原则,主要是需要遵循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性能可靠、安全可控;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几个方面进行工作。根据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重视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原则,也是确保社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三)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推广使用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发展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种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作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形式和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计算机网络教育为社区教育提供了一种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计算机网络教育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它体现了教学对象的自主性。同时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此外,计算机网络教育使教与学双边实现了交互化。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学”。而真正的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双边的互动与交流。计算机网络教育正是利用了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使得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双边互动,处于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中,从而有效解决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盲目性、疑惑性和孤独感。
1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计算机网络教育具有对象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和时空开放的特点,可以拓展社区居民的学习空间,摆脱工作、生活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教学方式丰富灵活便捷,对社区教育的实践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1.1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技术基础
社区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面向的是全体社区居民。由于社区居民所处空间和学习时间比较分散,若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展社区教育,一方面向基层社区延伸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组织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受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所限,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很难保证。而计算机网络教育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社区信息化教育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教育公平的权利。
1.2 计算机网络教育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社区信息化教育平台打破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衔接与沟通,可以为幼儿到老人的全体居民提供普遍教育,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目标最终成为现实。
1.3 计算机网络教育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具有多元性,有可能是各类学历教育,也可能是非学历教育,可能是正规教育,也可能是非正规教育。因此,用于社区教育的教学资源应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学科完备,使学习资源不会因为居民所选择的知识类别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利用社区信息化教育平台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其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只要具备上网条件,社区居民就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达到“一人多师,一师多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高效化、公平化、大众化。
1.4 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功能
与传统教育相比,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网络把教育信息传递到传统教育机构无法覆盖的地方。同时,由于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的丰富多样性和社区居民的多元选择性,为社区居民(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43页)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得居民的学习需求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从而推进了居民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成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2 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社区教育的建议
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社区信息教育平台,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自主选择的公平性、低成本的教育形式,使得全民教育的功能、价值、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
2.1 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定位
社区信息教育平台应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主动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开放的、公益的、个性化的远程网络学习服务平台。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教育培训“菜单”,让广大市民在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到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更好地满足大众终身学习、快乐学习、免费学习的需求,从而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人文环境。
2.2 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原则
(1)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由于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具有用户众多、层次复杂的特点,开发建设宜采用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必须是在深入调研与长期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应该最大程度的体现当地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扩充和完善系统功能及学习资源,最终建设成为满足广大市民需求的网络学习平台。
(2)性能可靠、安全可控。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在性能上应能支持多媒体信息传输、统一的信息和系统管理维护功能。同时要具有安全保障机制,建立标准统一、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3)设计合理、运行高效。基于成熟的系统软硬件环境进行平台建设,以降低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合理建立索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4)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应力求功能体系完整、助学能力强,学习资源内容全面、形式多样。除提供最基本的学习功能以外,还应包括服务、互动、管理等其它功能,以支持社区居民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80-02
【Keywords】 health educationcommunity maternal infant health car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提出更高的需求。由于我国家庭结构特点的决定,在母婴保健方面,服务要求的提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大多是4(爷爷奶奶)2(爸爸妈妈)1(一个孩子)形式。一个孩子的成长受到更多的关注,牵动着更多人的心,孩子不但是夫妻感情的纽带,更是421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社区护士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社区护士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孕产妇及家人的健康保健意识,普及母婴保健,科学育儿常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加强孕产妇及家人健康教育,同时.要根据社区卫生工作上门服务、连续管理的特点,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方案。
1教育的前提
早期母婴保健工作,社区护士在家庭访视前,首先要熟悉孕产妇家庭情况,全面了解孕产妇家庭的经济、文化、人口、社会关系、居住条件等,针对孕产妇家庭特点制定系统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步方案,在尊重孕产妇,取得同意和充分信任基础上进行,避免引起孕产妇反感,给以后工作带来不便。
2教育对象与方法
以家庭为单位,对孕产妇的家人、保姆和产妇本人,采用多种形式如讲解、指导、示范、观看CD、发放母婴保健知识小册子等,根据个人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展开,并要注重教育效果。
3教育内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孕妇方面
3.1.1心理方面:孕妇在怀孕期间,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及乐观稳定的情绪,以利胎儿的生长、发育。
3.1.2饮食方面:妊娠期母体对蛋白质、脂肪及钙、铁等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增大,故饮食应多样化。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含微量元素多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鱼类、蛋类、豆制品类、蔬菜、水果、海带等,以保证充分的营养供给,以利胎儿的发育。另外不宜饮酒,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3.1.3生活方面:①妊娠期间注意适当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9小时,以恢复疲劳,减少妊娠合并症的发生。②健康孕妇可进行一般性工作,适当地进行室内外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预防便秘。③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免引起流产、早产。④睡眠时多采取左侧卧位,以防止子宫右旋压迫下腔静脉影响回心血量。⑤孕妇在妊娠的前3个月,临产前2个月禁,以免流产、早产或引起产前、产后感染。
3.1.4预防与保健方面:①孕妇及家属不宜吸烟,以免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影响胎儿,另外不宜接触放射性的有害物质,以免造成胎儿早产、畸形等。②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预防感冒。
3.1.5 用药方面:妊娠期不要随便服药,患病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发生药物致畸。
3.1.6 产前检查方面: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了解孕妇及胎儿的情况,以便随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其正常检查时间为;①妊娠20-28周,每月检查1次。②妊娠28-36周,每2周检查1次。③满36周后,每周检查1次。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增加检查次数。
3.1.7个人卫生方面:①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②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清洗1-2次。③不盆浴,以防逆行感染。④衣着应宽大、柔软,以防影响胎儿发育。
3.2产妇方面
3.2.1生活方面:给产妇和家人讲解疼痛、肿胀的原因及如何护理,注意会阴卫生,指导产妇注意休息,少看电视、报纸,避免眼睛疲劳。指导家人确保产妇均衡饮食,进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汤类食物,以保持充足的乳汁。教会产妇如何防止奶胀、皲裂以及人工挤奶的方法,喂奶前洗手、擦洗。对剖宫产和会有伤口的产妇注意保护伤口清洁干燥。
3.2.2精神方面:首先让家人保持乐观的情绪,态度热情,语言温和避免刺激产妇,有利于产妇恢复。指导产妇保持心情愉快,重视这一时期的心身健康,因产后哺乳期激素水平影响是妇女心理、生理易受伤害的特殊时期。另情绪变化会引起内分泌变化使乳汁分泌减少,影响哺乳,给家人讲解此阶段的生理知识,或发放相关资料取得最大程度的配合与支持。
3.3婴儿方面
3.3.1给产妇和家人讲解母乳喂养优点,初乳的营养价值、早吸吮和按需吸吮的重要性、正确含接姿势、哺乳的。
3.3.2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如何开窗通风,告诉产妇及家人温度湿度新鲜空气对婴儿影响。
3.3.3如何观察婴儿黄疸及黄胆生理意义和消退时间,脐带脱落时间、如何预防红臀、洗澡水温、时间掌握、奶瓶清洁消毒,以及尿便的正常与否、哭闹原因分析。
3.3.4婴儿皮肤娇嫩,衣服尿布选择纯棉、柔软,避免使用化纤、毛织物,引起过敏。
3.3.5包裹婴儿不应太紧,不要用带子捆绑,避免影响婴儿肢体关节的发育。
3.3.6计划免疫的时间、目的与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3.3.7 抚摸对婴儿心智发育和情感的培养意义。
4教育效果观察
知识性的问题如几个小时喂奶一次?如何测式洗澡的水温?让产妇和家人复述。操作如正确的含接、抱孩子喂奶、洗澡的姿势等,预防孩子溢乳怎样拍背等,让产妇和家人利用模型演示,要注重教育效果和实际应用。
5 教育目标
我们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在非常融洽的氛围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的。在做好母婴保健的同时,利用有力的条件,针对产妇家庭情况开展慢性病知识和科普知识宣教,以点带面提高大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6 教育意义
做好社区母婴保健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类繁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属高危人群,此期母婴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会存在诸多健康问题。产褥期妇女面对着一个全新的母婴保健学习过程。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向围产期母婴提供优质的母婴保健服务,不但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预防产后并发症和提高育婴能力,培养生理、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同时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提高了威信和满意度,使社区医护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7年04期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工作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和饮食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形势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近一阶段,寄生虫病新趋势却又萌芽,“新兴”的寄生虫病开始进入日常生活,且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
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依然严峻。这些寄生虫病的出现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卫生观念普遍滞后有关。由于现代都市人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转而追求鲜、肥、生猛,因此生鱼片、野味、醉蟹、炝虾、涮火锅等成为许多饭店餐馆的招牌菜。无意之中,许多人染上了寄生虫病,有些曾经是“罕见”的。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之为新的“富贵病”[1]。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和检验人员对这些病知之甚少,造成误诊、漏诊,使病人和家庭蒙受痛苦和损失。近几年,因与宠物亲密接触而导致的人畜共患病、全球人流往来频繁而带来的新病种,亦呈现上升势头。由此可见,有很多寄生虫病都是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的饮食方式等造成的,所以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寄生虫病有非常大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全体社区居民
1.2方法对社区居民定期进行预防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通过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干预社区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并定期调查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什么是寄生虫寄生虫病是一些寄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等种类[2]。
1.3.2寄生虫病传染源包括带虫(囊)者、贮存寄主和转续寄主。如阿米巴带囊者、黑热病患者均可作为疾病的传染来源;家犬可作为黑热病的贮存寄主。
1.3.3寄生虫病易感人群无免疫力的人群或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均易感染当地流行的寄生虫病。
1.3.4寄生虫病传播途径可分为:经口感染;通过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其他方式;如输血可感染疟原虫等。
1.3.5发病特点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寄主的抵抗力愈强,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愈小,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寄生虫病发病的过程是寄主与虫体相互斗争的结果。
1.3.6预防方法
尽量避开“美味杀手”。食源性寄生虫病离人们并不遥远。生鱼片、生牛里脊片等日韩料理每每让人食指大动、欲罢不能的时候,就要及时“刹车”了,未经高温杀菌的刺身等食物非常容易携带高风险的细菌和寄生虫,贪图美味太危险。因此,料理生食要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吃生冷鱼类或肉类要适可而止,尽量不吃。鱼以及其他水产品或牛、羊、猪肉,还是烧透煮熟为好,尤其是经火锅、烧烤等烹饪后的食物务必确保食用安全。家庭厨房里的砧板、刀具要做到生熟分开,以免污染熟食。
全家预防因“宠”生“虫”。家养宠物是许多家庭的一大乐趣,但如果和宠物过分亲密,经常搂抱亲吻,一同吃睡,却往往潜伏着危及全家人的健康隐患,其危害甚至出人意料。人感染由宠物身上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被称为人畜共患病,年幼的孩子、抵抗力下降的孕妇更容易被感染。有宠物的家庭,尤其要注意宠物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与人交叉感染寄生虫。人们在接触宠物后要认真洗手,特别是孩子,不要过于亲密地和宠物接触,以免误食寄生虫卵。最好定期为宠物驱除体内的寄生虫,对于一些可能产生病变的肉类也不可喂狗,以此控制传染源。
辨症识虫及时就诊。孩子是寄生虫病的易感人群。家长除了要教导孩子勤洗手、讲卫生,食物要煮熟方可食用以外,还应留意孩子的各种典型行为和症状。如果孩子有搔抓的现象,刚抓完屁股,要提醒他们马上洗手,因为瘙痒是感染蛲虫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家长如果发现宝宝经常无规律地肚子疼,厌食、消瘦,最好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排查。
对于参加幼托机构集体生活的孩子,除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良好习惯外,集体驱虫也是清除寄生虫病传染源的较好方法。宝宝一旦确诊为感染了肠道寄生虫,一定要及时驱虫。
2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社区居民对寄生虫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对防治寄生虫病有的一定的应对方案,使得社区内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逐步减少。说明了健康教育可提高民族素质,并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极好的防治寄生虫病的效果。
3讨论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经消化道、呼吸道或者皮肤接触而感染,寄生虫病始终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许隆祺研究员指出,90%以上的寄生虫病是个人行为不当造成的,寄生虫病可防可治。普通家庭需着重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儿童要加强防治蛲虫病。所以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不被寄生虫所侵害,对社区居民进行预防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降低寄生虫对社区居民的危害非常重要。
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快速发展,社区教育功能不断完善,教育形式逐渐丰富。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教育实体主导型、社区学院综合型以及地域自治型等社区教育模式,有学者认为,目前,最普遍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教育模式。其内涵为:政府作为所辖行政区域的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为着眼点进行的各种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技能培训、活动实施的社区教育所构成的一整套教育网络。其运作方式为,政府相关职能科室按行政方式布置,检查社区教育工作,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有当地党政领导挂帅,有关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教育工作,即“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模式。该模式易于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可在一定限度内调动区域各类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弊端,表现为主要靠基层政府一个主体或是教育一个部门的力量:有些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虽属体制内的力量,但仍游离在社区教育之外;而企业由于社区教育公益性和自身追逐营利性之间的矛盾,究竟如何科学定位与合理处理,目前还没有形成积极参与的局面。当然,也有些社会力量,如民间社团对社区教育表现了空前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但往往力量比较单薄,一时又难以承担比较重要的社区教育任务。这些都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瓶颈。那么,如何不断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并在社区教育中积极发挥基层政府的统筹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模式的完善和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不断深化对社区教育的认识
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教育部把社区教育定义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从教育部给出的社区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即具全民性。所谓全民,就是面向社区所有公民,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社区教育是由社区举办的教育,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提供全程的教育服务。所谓全程,就是面向人的一生,年龄无论长幼,学业无论高低,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再者,社区教育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样的目标主旨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具有全面性,所谓全面,就是面向各种学习需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层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文化基础和技能培训,社区教育都要为其服务。一言以蔽之,社区教育是协调、管理、优化、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实现学校、社区、家庭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社区、社区组织、学校、教育机构、参与者等。明晓社区教育的定义和参与要素,基层政府在做好社区教育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服务的全民性原则。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以成人为主的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全民性原则是指社区教育要面向社区所有公民,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的“全民共享学习”的普惠性、包容性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背景下,要面向社会、面向全民,大力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扩大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机会,实现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多种渠道和资源,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开放灵活的学习机会,为学习者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提供有效服务。要重视社区教育的机会公平,把发展社区教育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统筹的全面性原则。是指发展社区教育要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调配和整合,包括体制、机制、政策、资金、技术等。发展社区教育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各种社会组织与教育资源,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统一协调和监管作用不可缺位,要逐步建立“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在加强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操作层面进行积极干预,有效调动机构、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共同致力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还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责任,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等,统筹指导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社区教育。
机制的创新性原则。是指发展社区教育要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机制体制。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区建设和居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培训模式,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期望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指人们的学习不再以职业和经济上的目的为手段,而是以培养和完善人性为目的,成为自发形成的并以自主愿望为标志的,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因此,必须深化社区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探索与培养和完善人性相适应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各自的优势,鼓励和支持各种公共教育文化机构面向社区开放公共教育文化资源。
教育的实效性原则。是指发展社区教育必须立足区情、街情,明确社区教育重点。一方面,以从业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社区教育为重点,并不断注重社区教育诸方面人员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互协调,确保社区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另一方面,要重点给予社区成员基本道德素质教育,通过较长时间甚至伴随一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努力突出重点的同时,逐步拓展社区教育的资源、途径和机会,坚持加强质量管理,探索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社区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好地适应学习者实际需求。
三、切实发挥基层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统筹作用
国家《规划纲要》关于社区教育战略目标的具体设想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2004年12月1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年6号),从“增强社区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开展社区教育的原则、目标,推进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四个方面规范了当前我国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成为当前开展社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基层政府在发展社区教育中应切实有效发挥好五个方面的统筹作用:
1.在社区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发挥统筹作用
从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即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方面看,社区教育的内容广博。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社区行为规范、有序的政治参与,党团员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妇女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社区居民的知识技能培训、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培育崇尚先进、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健康科学的文化等等。如此广博的社区教育内容,要求基层政府要紧密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与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工作沟通和衔接,注重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确定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工作,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社区居民“人人皆学”的目标。
2.在社区教育的形式载体上发挥统筹作用
基层政府要积极创新社区教育载体,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形式。品牌活动推动社区教育。比如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开展的“百姓宣讲”、“周末大讲堂”、“微型党课”、“道德讲堂”等,深受广大市民欢迎;信息网络助力社区教育,结合学习需求,不断丰富、整合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提升数字化社区教育网络水平,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学习成果印证检验社区教育。进一步做好市民学习积分认证工作,不断增加新的市民学习积分认证点,方便广大居民学习,使居民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存储、学分认证、学分积累、学分兑换等管理功能更加方便实现对接;强化合作拓展社区教育,加强与社区学院合作,主动将自身开展的教育学习工作,如社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等,整合到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中来,通过认证制度进行学习的记录、评价、奖励兑换,使学习认证与升学、就业、入职等建立联系,实现认证制度的融通持续发展。
3.在社区教育的主体培育上发挥统筹作用
目前,社区教育最普遍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社区教育模式,该模式有利有弊,前文已经赘述。在完善该模式的同时,基层政府要积极培育社区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基层政府要积极协调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区成员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放手培育社区各类中介组织、评估机构、办学机构和市场组织,鼓励社区各类教育组织按照市场法则独立办学;扩大社区办学的自,形成灵活的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政府服务社区、社区自我发展的新型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4.在社区教育的机制体制上发挥统筹作用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脂肪代谢也有异常。久病导致多系统损害,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急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因此应积极开展社区防治[1]。现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方 法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重要成员的社区护士,有责任向患者传授正确更新的知识和信息,其知识水平应当有一定的标准。本中心全体护理人员分期分批参加《江西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全部通过考试取得了《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通过学习转变服务理念,掌握了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护理服务的基本技能。
健康教育的方法:①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差异,对健康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善于分析、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达到良好效果。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如利用文字、漫画等宣传,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等,内容通俗易懂,很受欢迎。②管理团队化、系统化:中心组成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包片团队,分组下到社区,利用幻灯、糖尿病专题录像等形式举办糖尿病知识专题讲座。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者非常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专业指导,通过组织社区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技能训练和互助活动以及心理辅导等工作,为病人回归社会搭建起桥梁。③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为推进我中心糖尿病防治工作,2008年4月,德国糖尿病专家哈罗德・佩霍尔博士(Dr Harald Prehl)来到我中心进行义诊、学术讲学活动。在专题讲座上,哈罗德・佩霍尔博士介绍了德国社区对糖尿病管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情况。引进国外智力,能够直接借鉴和吸收当代世界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直接实现技术和管理的跨越式进步。
具体措施
心理疏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护士要经常与患者谈心、交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指导: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实际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不但要通过饮食治疗来有效地控制血糖,还要维持适当的体重,并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2]。
指导患者监测血糖:让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方法并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掌握最基本的调节方法及监测血糖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告之患者保持生活有规律、戒烟限酒,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到医院检查,自行监测并做好记录[3]。所有糖尿患者均适用血糖自我监测,尤其是用胰岛素的患者。使空腹血糖维持在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维持在10mmol/L以下。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1~2天,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患者控制疾病: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同时还需要有治疗的耐心和恒心。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对患者非常重要[4]。
随访管理:护士的定期社区访视也很关键,糖尿病需终身治疗,随时监控,长期的综合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糖尿病患者进入社区后患者的遵医率下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患者保持有效用药有警示作用,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运动指导:运动前要首先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发现是否有禁忌证,再以此决定运动方式,制定运动处方。运动方式的选择和方法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行走、慢跑、游泳、划船、骑自行车以及太极拳等。运动要适量、持续,也要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讨 论
通过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包片团队,有计划、有目的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学会自我监测及自我护理,掌握尿糖、血糖的测定方法及控制且标,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及控制能力,转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致残率。实施健康教育建立了护患间零距离关系,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同时,树立了社区护理人员新形象,提高社区患者糖尿病防治的知晓率和对社区护士工作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5-216.
糖尿病是指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血糖过高, 出现糖尿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主要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易合并酮症酸中毒、神经、血管等慢性并发症。本所糖尿病患者多因消瘦、体重减轻、多食或因查体时发现血糖升高而就诊。患者普遍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 治疗依从性较差, 生活不规律, 严重影响糖尿病的康复。基于此, 本研究对本所门诊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 给予健康教育干预,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糖尿病患者, 男10例, 女12例;年龄47~69岁, 平均年龄(54.3±5.1)岁;病程6个月~8年, 平均病程(3.5±0.8)年。文化程度除1例为小学外余为大专及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1. 2 健康教育方法
1. 2. 1 生活指导 本组大多数患者生活不规律, 生活方式不健康, 表现在饮食结构不合理, 每日三餐不定时, 睡眠常无规律, 缺乏运动, 嗜烟、酒等。对于饮食不合理而导致血糖忽高忽低的患者, 应首先评估患者的运动饮食情况,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糖尿病人日常监测表格, 详细记录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餐饮食情况及运动情况等, 然后制定相应饮食、运动计划。饮食宜以低糖、低盐及低脂食物为主, 按时进餐, 合理分配三餐。对于缺乏运动的患者, 向患者讲述通过适当的运动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利于血糖的控制, 并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情等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运动方案。劝患者戒烟酒, 并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长期、有规律的运动, 持之以恒[2]。
1. 2. 2 心理教育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 许多患者因长期忍受病痛折磨而心理负担严重。尤其是血糖反复控制不好的患者及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更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 从而对恢复健康失去信心, 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而不利于治疗。 医务人员对有上述心理问题出现的患者给予耐心的解释, 通过门诊一对一指导、定期讲座、电话随访的手段,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从而使患者了解通过系统、规范、科学的治疗, 糖尿病是完全可控可防的。通过建立糖尿病病友活动小组, 让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教, 相互交流, 相互疏导,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1. 2. 3 用药及血糖监测指导 不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早期的、身体无明显不适及异常的患者, 常常不按时服药, 郑重告知患者血糖升高, 即使在糖调节受损阶段, 已经可以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 鼓励并教会他们使用便捷式血糖仪在餐前、餐后2 h和睡前自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120 d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故强化患者每3~6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意识, 指导患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早期、稳定、合理地控制好血糖。
1. 2. 4 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 通过向患者讲述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各种可能病因、诱因及危害。并指导患者避免诱因, 有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出现时, 及时告知医师, 及时给予治疗。
1. 3 评价指标 检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情况。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卡方检验处理计数资料, 以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 P
2 结果
2. 1 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健康教育前, 健康知识知晓率10.5%, 自我保健意识18.4%, 健康习惯养成28.9%。健康教育后, 健康知识知晓率89.5%, 自我保健意识94.7%, 健康习惯养成72.6%。健康教育后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健康习惯养成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本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8.65±2.78) mmol/L、餐后2 h血糖(12.49±2.51) mmol/L、血甘油三酯(2.44±1.22) mmol/L, 总胆固醇(7.14±2.31) mmol/L。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6.24±2.38)mmol/L、餐后2 h血糖(9.31±2.65) mmol/L、血甘油三酯(1.80±0.95) mmol/L, 总胆固醇(5.38±2.32) mmol/L。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高血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对患者危害重大。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水平, 更自觉的接受医师的各种治疗, 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本组根据本所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 给予生活指导、心理指导、运动指导、用药及血糖监测指导、并发症预防指导等健康教育, 结果显示, 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后,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健康习惯养成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也改善并和谐了医患关系, 医院的社会效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文娟, 陈冬梅.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6(2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