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4:3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当前网络环境存在风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042-02
从我国当前社会综合发展现状来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们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但是许多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忽视了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致使网站被黑、密码被盗、资料失窃、网络交流信息被截听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网络用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了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本文就当前计算机在运用中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粗浅地探讨评估,共同为我们的计算机网络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运行环境。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做了如下定义:为保护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措施,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会因偶然和故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是通信网络的终端,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指的是指在计算机原有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加强各类软件以及内存数据的正常维护,维持良好稳定的运行环境,减少网络上的恶意攻击,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正常稳定的运行环境,使其各个领域的服务项目都能正常运转。进而能够从根本上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各项需要,也能以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当前我国网络安全这一领域中,许多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的深刻探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网络技术的正常管理运行,对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各类数据加密、密码锁等技术,在相关领域中严格限制了网络接入点,让我国网民能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的相互利用以及进行生产、生活等各类服务。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是网络科技化的时代,不论国家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力量的支撑。稳定良好的网络环境,能够推动我国科技的稳定发展。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下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类网络病毒和木马程序的危害,对后期可能会产生的各类网络隐患进行准确定位预测,为后续制定各类应对策略奠定基础,让我们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于平衡稳定的状态。有关管理研究部门也可以根据评估、控制和预测的结果建立起完整的防护系统来解决各类网络威胁,这对推动网络安全稳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当前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具有相当的可用性,相关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深刻探究,将各项任务内容落实到工作实处。
3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当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所利用,带来各方面效益的同时,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网络技术的稳定发展。当这类问题摆在人们眼前时,需要从危害网络环境的根源出发,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予以解决,加强各项预测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
3.1计算机的病毒侵入
在计算机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大量的病毒侵入会对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的病毒侵害时有发生,这样的负面性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就目前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来看,对计算机的硬盘和光盘等构件的侵入以及因特网传播是主要方式。计算机自身本来就具备高强度的复制性,当这些病毒在计算机中进行侵入传播时,很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相关软件受到侵害。比如当我们在正常的操作计算机系统时,计算机中的某个软件挟带着病毒,那么计算机的其他部分软件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就会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从而限制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计算机内的很多文件都会受到损坏,有的安全性资料也会被恶意盗取。
3.2黑客攻击和木马程序的侵袭
在当前网络安全问题中,黑客的恶意攻击和木马程序的侵袭都能导致计算机网络受到相应的威胁。一般专业的黑客都具备高水平的网络技术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当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明显的漏洞,就会给黑客提供可乘之机。黑客利用这些漏洞侵入电脑之后,计算机内部的各项软件以及功能系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p坏,个人隐私、相关安全信息都会被窃取。当大量的数据发生泄露,最严重的可以导致一片局域网系统的瘫痪,最终限制计算机进行各项活动用。
木马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之后,可受到外部总台的控制从而对机器进行全面的控制,窃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木马病毒通常会依附在其他软件上,当计算机使用者不经意下载相应软件之后,被种植在软件中的木马就会打开使用者的电脑门户,操纵者对计算机中的信息进行疯狂的窃取,造成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
4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
4.1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有效评估
在我国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风险的评估主要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也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活动。从技术和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双向综合性的评估分析,对系统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从而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风险动向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不同的评估办法进行安全性总结。此外,技术和管理两个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不同的途径,管理方面主要进行相关社会问卷调查,技术方面通常都是进行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定义。现在社会上采用很多的NAMP、ISS都是以此方法来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
就目前国际网络安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评估方法,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可在网络评估的过程中采取定向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或是两种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交互使用。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危害网络安全的利弊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确保能对网络进行有效全面的安全评估分析。
4.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防控措施
面对现阶段我国网络安全存在的各项具体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各种问题的共同点,然后找出其中存在的各种利害关系。找寻安全问题的突破点,以便找出更多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网络风险带来的危害。从网络安全的漏洞找寻危害产生的源头处,再根据自身网络安全的特点,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控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p失。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的具体防范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处在计算机内部和网络之间的防护墙。计算机内部所有的通讯都要在防火墙的基础上进行扫描,从而删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防火墙自身具备关闭不用端口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限制陌生目标的无端访问,从一定程度上限制病毒和木马程序的侵入,从而减少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其次,可以用PKI技术,它是用公钥概念与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安全基础设施,是计算机软硬件、权威机构及应用系统的结合,是硬件、软件、策略和人组成的系统,当完全并正确实施后,能提供一整套的信息安全保障,这对保障敏感的通信和交易信息相当重要。再次,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加密技术为网络系统接通口设定密钥,对计算机中存储的各类信息进行封锁加密,保障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稳定,让相关重要的系统不受到外界的侵入。最后就是在管理的角度解决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当前网络技术处于开放共享的大环境中,如果计算机人员操作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使网络安全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加强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中,要注重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培养和技术指导工作,完善自身素质,从根本上增强操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4.3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预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160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保护企业的资产的安全,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运作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经营上存在的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能得以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新确立企业会计组织结构
网络环境下ERP的运用,让企业会计业务的运作环境与运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内部环境方面,为确保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严密性,企业应该在扁平化结构下重新确立会计组织结构,并将其设定成会计信息系统运作组、财税金融组以及计算机中心管理组。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组主要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会计信息的采集、审核、分析等;而计算机中心管理组包含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财税金融组包含纳税筹划、资金管理等。
2 创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实行内部控制时,有风险控制能力弱的问题,其原因是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还未建立与之相联的风险管理体系,这让企业没有能力去应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中遇见的风险。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遇到的风险逐渐加大,例如授权方式的改变、网络环境本身的开放性等,这无疑增加了企业风险管理难度,所以,加强i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心是创建风险管理系统。创建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方面,企业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企业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研究并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而企业的董事会则主要是负责监督与决策,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对股东会负责;企业经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策略加以执行,尤其是要抓好企业的风险管理日常事务,将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企业财务等风险管理部门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相互之间联系,构成一个有机体;企业财务部内的人员应对本部门的业务非常熟悉,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风险评估。所以,企业财务部门的应该建立专门负责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团队。另一方面,创建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应包括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处理。企业将风险预警系统内嵌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程序内,当会计信息系统在遇到风险时,其能提供预警方面的功能,生成具体的预警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负责人。负责人按照风险的具体性质,选取恰当的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案,以便完成风险控制。
3 开展网上确认控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会计内部控制框架建设,企业在控制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强网上确认技术,加强会计信息安全方面的控制。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原始资料数字化进一步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安全风险。为了有效防止会计原始信息被篡改与盗用,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实施传输方面的功能,对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进行严格控制,也就是开展网上确认。企业在网络上的认证机构申请数字签名与密码,当双方进行相关的业务往来的时候,将相关的单据和交易凭证传输给认证机构,再由认证机构对其进行核实,对其进行数字签名,并进行加密,之后将已经加密与没有加密的凭证传输给双方,这就完成了双方都认可的公正交易。在这样的交易中,交易一方因为没有办法获得另外一方的签名与密码,所以不能对交易凭证进行修改。与此同时,这一凭证采用加密与未加密两种形式存在企业数据库内,企业会计人员也是只能对没有加密的进行修改,企业的主管人员对某项业务出现疑惑时,只将加密凭证交给客户与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解密,将结果进行对照,就可以得到答案,大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 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开发、维护与操作的整个流程进行检测,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报,这能弥补信息系统控制上的缺陷,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一般是由专门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采用第三方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性的检测与评价,向被审计企业提出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综合使用了信息技术、审计理论等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提供了保证。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设,应从重新确立企业会计组织结构、创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开展网上确认控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等方面出发,提升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峰.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一、“互联网+”综述
“互联网+”的理念最早在2013年由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人大代表马化腾提出,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互联网+”的涵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了“互联网+”战略。所谓的“互联网+”是指某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纯粹的简单相加。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它意味着机遇和市场,意味着对该传统行业的整体提升。“互联网+”战略是指利用Internet这个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把传统的各个行业与Internet强强联手,创造出各个行业崭新的领域和高度,从而实现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工作、交友、交通、金融等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行业得到的不是颠覆,而是更加的“高大上”了。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传统金融行业的新变化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的金融行业乘着金融网络化的春风而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上支付,网上交易为主的网络金融运行方式也迅速的普及开来并且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网络金融即互联网加上传统的金融行业,它是计算机网络与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其主要业务形式有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电子证券和期货以及网上保险等。传统金融主要的技术依托是人,而网络金融主要的技术依托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但是技术依托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最重要的不同点更在于思维理念的进步。网络金融能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在大大提高运行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相关的金融企业降低了成本,使相关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环境下网络金融的风险来源及形式
网络金融机构一般没有实际的地点,交易的时候只有网址,所有进入活动都是通过Internet网络来实现,你所能感知到的只是数字的增和减。这一特征为网络金融机构或企业节省了房屋租赁的成本,也让客户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交易。但是,从本质上说,网络金融是具有虚拟性的,在网络金融的市场中,变化和交换的只有信息,这就使得网络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与传统金融的风险形式及来源不同。随着网上金融的贸易的广泛应用,各式各样的网络金融形式及网上贸易出现,网络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和隐蔽。
1.技术不够完善和健全。网络金融是依托现代化的设备和完善的软件来运行的,硬件和软件的可靠程度出现某些漏洞或问题时,那么技术风险就存在了。例如,因外部支持服务终止时出现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的风险;遭到黑客入侵,使程序被修改,电脑中病毒;内部职工私自盗取资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2.容易发生传染风险。网络金融企业是由多方共同构建的电子交易网络,每一方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只要其中某一个关节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无法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在金融网络远程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整个过程较为复杂,难免导致传染风险的累积。
3.网络金融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在近30年来,信息行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部分也颁布实施了一些网络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在网络金融的立法方面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法律盲点等问题和缺陷。
4.信任危机。由于某些网络金融机构自己违法经营,存在一些欺骗客户的行为,或者由于网络故障致使客户暂时无法使用账户,都有可能会引发人们对网络金融的信任危机。
另外,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有其特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网络金融的风险来源除了上述4点之外,与传统金融一样,也都存在着来自市场和自身缺陷的其他风险等。
四、“互联网+”环境下网络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在如今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我国有过网络金融方面的立法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是实现网络金融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外部保障。立法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时间较长,我国可以向国外发达国家汲取经验,借鉴精华。
2.规范市场管理,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有序高效的市场管理模式,在科学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系统化的标准与原则,构建出一整套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3]。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体制来保证网络金融监管层的整体调控能力。
3.不断进行硬软件的技术创新和更新换代,改进网络的运行环境,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硬件与软件是网络金融进行网上交易活动的基础,有必要对硬软件进行技术创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率很快,我们网络金融更新的速度也要跟上,一般任何产品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保持及时更新,走在潮流的前头,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所淘汰。网络的运营环境是客户直接接触的地方,由此可见,良好的运行环境对于网络金融机构或企业的信誉度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势必要改进网络运行环境并且构建出有效的安全体系。
4.培养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目前网络金融行业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就是企业人才的培养和结构的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对于企业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培养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员工实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使员工在金融知识和管理知识方面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位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最大的自我价值,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
1.1 系统瘫痪
信息网络的运作,需要对应的系统作为支撑。而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之一,就可能是由这个系统带来的,即系统故障。系统故障会导致其无法正常运作,而无法正常运作的系统,必然会对其信息的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信息泄漏
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医疗行业也存在较大的竞争。而信息管理作为医院发展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为了打击公司,削减其竞争力,一些对手会采取破坏其信息系统,或者盗取其信息内容,从而来满足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哪种措施,都会导致信息的泄漏,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
2 医院信息网络风险原因
2.1 系统设计存在缺失
系统是根据当前已有的信息技术,与医院对应的信息管理需求所设计出来的一款软件。而这个软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已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原有技术会被突破,自然,这个系统的基础就被破坏,或者实用性存在问题,从而导致系统出现故障。
2.2 硬件存在问题
医院信息网络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系统来进行,而这个系统需要对应的硬件设备才可以运用。一旦硬件存在问题,那么整个系统的运作也会存在阻碍。虽然,当前医院的各项管理措施已经相对到位,但是,设备自身可能会随着使用出现故障,也可能会因为质量问题出现故障。另外,硬件设备对于一些灾祸也没有自避能力,例如火宅,水灾等,都会使得其不能保持正常运作。
2.3 操作人员失误
人是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长期的医院信息管理中,多是以原始的书面记录为主,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技术性要求不高。然而,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多,传统的记录性人才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当前的信息管理,更加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对应的信息技术。另外,在这个管理过程中,信息网络运作的正确与否,也会受到管理人员的具体操作的影响。
3 医院信息网络风险防范措施
3.1 加强信息数据系统安全防御
信息共享是当前社会的一大主题。而医疗信息共享,更是所有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一大目标。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加强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交流,从而推动我国的医疗技术,提高一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因此,为实现共享目标,我国医院对于信息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而在医院的运作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集中、统一的放置在数据库之中。信息网络安全威胁着数据储存。因此,加强信息数据系统的安全防御具有必要性。从系统设计着手,通过构建安全保护大型数据库的方式,做好用户登录与数据访问的防护工作,适当的复杂化登录程序或者将信息分层次储存,从而降低数据库部分出现故障的损失。
3.2 注重硬件设备的管理
硬件设备是系统运作与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想降低信息网络的风险,就需要加强对其硬件设备的管理。针对硬件设备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3.2.1 内部环境的建设
所谓内部环境的建设,就是针对设备可能会受损的因素,进行有效地规避。例如,在某些场合下,设备可能会浸水,在管理中,就需要尽可能避免水源的存在;
3.2.2 及时更换硬件
对于硬件设备可能故障,其并不一定要受到外界的刺激,也有可能是其自身使用的年限或者质量影响。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及时的更换硬件设备。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技术
在信息网络的运作中,一个人的操作存在失误,可能会为整个系统带来损失,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强化管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在医院进行系统更新或者设备更新的同时,也组织一定的培训课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技术,避免其操作存在失误,造成整个系统的故障。另外,还需要其学习一定的系统处理,应对简单的系统故障。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医院信息是医院长期发展,立足于现今市场的关键,所以在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需要注意其信息安全。然而,由于信息网络具有的共享性,所以其也自然存在的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的存在,使得我国医院的信息数据有了泄漏的可能。因此,需要在实际运用中,加强对于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使之成为医院发展中的助力,而非阻力。
参考文献
[1]程东萍.医院信息网络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157-158.
在网络营销模式中,企业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企业能够得到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竞争情况的及时反馈。网络营销模式必定会是未来营销模式的大趋势。但企业不考虑网络营销模式中消费者感知风险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网络营销终将难以持久。因此,研究网络营销模式中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成为了当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热点课题。
一、网络营销模式研究综述
纵观学者们对网络营销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分析其优缺点、直销模式与物流的关系以及直销模式建立的建模研究等方面。徐国兰研究分析了直销模式的优缺点。认为,对于企业来说,网上直销不仅是面向上网个体的销售方式,更包含了企业间的网上直接交易。田肇云讨论了以厂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何确定最优销售价格和最优退货价格的问题。朱虹、张科、黄韫慧认为,直销在我国遭遇到信任危机,消费者容易把直销与传销等消极概念混淆,并通过内隐联想实验证实了消费者对直销行业的不信任态度。浦徐进认为,网络直销模模式运作的成功,关键在于第三方物流的运作。
二、消费者感知风险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感知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风险维度(感知风险类型)和基于理理论或者相关理论的感知风险两方面。
感知风险这一名词最初是从心理学衍生出来的。最早将这一概年引入营销领域的是Bauer,他认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时,对购买结果存在某些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就是消费者感知风险最初的概念。他研究得出:消费者的任意购买行为,都存在无法肯定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某些决策结果可能达不到自己预期要求。同时,他将感知风险划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错误决策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是不能确定的决策结果。在他的研究中,感知风险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感知到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1)感知风险维度
Cox(1967)研究发现,消费者感知风险与金融和社会心理密切相关。Cox和Cunningham(1967)研究发现,一旦消费者意识到购买行为达不到自己原有需求时,便会产生感知风险,在他的研究中,消费者感知风险被划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是对消费者身体的损害,第二是购买决策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后果,第三是消费者的时间成本,第四是消费者的资金成本,第五是产品性能不能达到消费者心理预期的风险。Jacoby&Kaplan(1972)研究发现,从身体风险、心理风险、功能风险和财务风险这几个维度可以解释约61.5%的总体认知风险。Stone和Gronhaug(1990)在借鉴Jacoby&Kaplan对感知风险维度划分的基础上,得出了能解释近90%的感知风险维度。即:心理风险、功能风险、身体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
(2)基于理理论或者相关理论的感知风险
王全胜等学者认为信任直接影响感知风险。他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可以直接影响其的购买决策,也可以先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所感知到的购买风险,再通过感知风险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Das、Teng Kim等学者的研究确发现,消费者感知风险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一起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它们不是前因后果关系,而应是一种平行关系。Mcknight等学者则认为消费者感知风险在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间起调节作用。
总结来看,目前国外学者对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感知风险认知以及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研究仍旧参照实体购物环境下感知风险的6维模型,尽管有些研究也提出了新的感知风险的因素,但并没有对这些新因素展开研究。
2.国内研究综述
从阅读文献来看,学者们的文献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从实体购物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和信任二者的关系,第二则是通过技术接受模型来分析与消费者信任或感知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两大类研究虽然为感知风险的研究奠基了基础,但都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网络营销销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的研究文献则甚为少见。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企业自身角度
董雅丽,李晓楠从风险媒介的角度研究了感知风险,他们在对影响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网上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严中华等(2004)的研究发现了三种影响方式,第一、信任独立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同时感知风险也独立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第二、消费者信任作为感知风险和购买行为的中介发挥作用。第三、消费者信任调节感知风险和消费者购买行为。
何其帼,廖文欣从网络零售企业服务质量的角度研究了消费者感知风险,他们认为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销售方服务质量和消费者自身感知风险的影响。刘建新等(2008)则更明确地提出,消费者感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和消费者自身素养。孙瑾、郭贤达(2007)研究了传统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感知风险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销售方可以依靠提高服务质量来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的结论。张广玲,付祥伟,熊啸等认为正面的企业责任行为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降低其对产品风险的感知,从而都会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路径中起中介作用。
(2)企业外部环境角度
有关团购中感知风险研究。周国龙通对网络购物环境中感知风险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感知不确定性——感知风险——购买意愿的三维结构模型。张喆、卢昕昀则认为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环境的感知实用性、感知便利性和感知风险共同影响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意愿。同时,他得出了感知实用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呈正相关的结论。
三、总结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上述文献为直销模式或消费者感知风险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及实证基础,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直销模式的建立条件和优缺点,或是直销模式建立的建模研究,或是消费者感知风险类型、传统购物环境下研究感知风险和信任的关系,或是网络环境下感知风险对消费者够买行为的影响方面。而对界定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网络直销模式中,消费者感知风险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的研究尚有不足。(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全胜,姚砚清,吴少微.在线购物环境下的信任与风险:理论回顾与概念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6):40-44.
[2]赵冬梅,纪淑娴.信任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2):305-314.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为重要特征的电子商务经济时代来临,满足了全球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基于这电子商务环境背景,团购也获得快速发展。2008年,Groupon团购网站诞生,这是世界第一家团购网站,自此,团购网站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中国国内由于网络使用者人数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团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团购交易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加强研究商务环境下团购网站的优势以及分析研究,利于规范团购市场,便于更好服务团购客户。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团购的优势分析
(1)电子商务环境下国内团购网站发展状态。在电子商务环境之中,计算机网络得到快速普及,国内上网人数每年呈井喷式增长趋势,为团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人力支持。自Groupon团购网站成立以来,四年多的时间团购模式已经成为全新的、蓬勃发展的消费方式,2009年国内电子商务环境下“团购网创业”热潮掀起,窝窝团、美团、糯米网、拉手网等超过百家团购网站纷纷亮相,团购平台称为了大量资本的关注和注资,当前团购的经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电子商务环境提供的信息互通以及资源共享优势。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消费者之间互相交流信息,较之单个消费者获得的购买信息更为全面,实现资源共享。如此也有利于购物者在与卖方签订购销合同同时保障购物人利益。例如,个人单独购买某件商品,尤其是用于装修、购房等大笔款项的指出时需要获得法律上的援助,但是个人通常请不起律师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请律师,购买者共同请律师,由律师陪同购物者买房、签订协议更为可靠,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选择最为适合个人的商品,在购买同一件物品后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购物经验的交流和分享,降低或者避免由于盲目购物带来的损失。
(3)价格优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具有相同购买意向的消费者组织起来进行交易,团购宗旨在于量大从优、薄利多销,通过大订单形式降低购销时间和环节,卖方降低销售成本后直接让利于消费者,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消费者只需支付让利后降低的价格便可以获得商品,使得消费支出得以节约。
当前多数团购网的结算方式是从交易成本价抽取20%至30%的费用再与成交量相乘为卖方支付给团购网佣金,通过对团购信息进行产生营销不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准备工作以及资金投入,加之团购忽略了繁琐的活动监管项目以及高昂的宣传成本付出,进行交易时只是兑换服务,利润率较高。
(4)专业组织的助推以及交易环境不断优化。国内出现团购行为时,其最早的目的在于集合子公司、降低成本进行交易和采购,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优化,在网络普及的现状下,出现了大批的购物者、消费者,当前团购已经从最初的集体化转变为现在的个体化,出现专业团购组织发挥人力聚集的优势作用,能将人力优势向财力优势转变,而电子商务提供给团购的资格认证、资金支付以及商品克服等多种项目为团购提供诸多便利。
自2010年过你第一家团购网——美团网上线,整个团购行业增长迅速,24券、糯米网、F团等十多个独立团购网站纷纷上线,腾讯、新浪、淘宝、百度等传统的运营商和互联网巨头也拓展了电子商务交易。截止2010年,参与团购人数达1.4亿,整体团购网络销售交易额接近89亿元,在通胀环境下为消费者结语50亿支出。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团购的风险分析
(1)网络团购存在信任危机。团购是电子商务时代新兴产物,其自身具有一定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势必会面临多种风险,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团友”的信任危机风险。有媒体对团购导航网站以及200多家团购网进行调查,仅有4.5%团购网信誉评为优良,1/3以上团购网获得较低的信用评价,超过65%团购网信用一般,《中国团购网站发展和信用调查报告》指出,整个团购行业的信用分数较低,为65.8分,行业的信用程度仍需提高。
消费者对团购的信任危机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团购网站本身,一是团购商品的卖家。存在团购过程中卖家片面追求高折扣,歧视团购促销,降低服务质量,设置区别待遇,而当前团购网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鱼龙混杂,数量较多,存在部分不规范网站现象。喜爱团购的张女士日前遭遇团购陷阱,某团购网“仅用1元获得89元云南马帮贡茶饼”活动,张女士购买后得到的却是霉变后无法食用的产品,购物者无法对其准确识别,常出现网站捐款逃跑、失踪现象,降低行业诚信度。
(2)售后服务风险。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中团购的内部重要风险之一,团购售后服务风险会直接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团购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为了实现某一目的临时组织起来的购物团体,一旦团购行为结束,这一组织就会马上分散,缺乏组织纪律性,这一过程出现纠纷和售后问题,就会打击购物者的购买积极性,对应的团购组织陷入尴尬环境,将难以重新形成,反之又导致了消费者维权的困难。电子商务平台下团购保证商品质量、担当责任意识不高,面临不断下降的团购信誉度,经销商、团购网站都会面临严重风险。如上文提过的52元换购183元套餐活动,由于团购人数众多却无法预订到位置,拿到手的套餐量大打折扣,只得取消团购,返钱给消费者,形成了十分恶劣影响。
三、结语
总之,电子商务平台下团购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完善经济结构上作用突出,相关部门须认识到团购行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当前团购存在的问题和承担的风险加强研究,尽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不断发展和规范团购行业,促进团购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单聪,丁雅丽,孙细明.网络团购的SWOT分析[J].商业时代,2011,(21).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审计已经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发展到计算机审计,并进而发展到网络审计。在网络环境下,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的技术手段都随之而发生改变,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如何正确评价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如何降低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分析
根据新的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是注册会计师可以评估、认定,但是无法控制的风险水平。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在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在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同样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但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由于企业本身的原因,比如会计处理过程、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等不能发现和改正而造成重大错误的风险。在网络环境下,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会造成重大错误,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可能会造成重大错误。
1. 网络本身的安全性。由于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无论企业的内部控制如何完善,仍然无法避免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的恶意攻击。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会计资料被非法修改、窃取或复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性不是企业自身能够完全控制的,某些威胁甚至是企业从来都无法预见的。所以,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明显增加。在传统的审计中,审计人员主要通过了解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评审重大错报风险。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不可能对企业面临的各种网络威胁都进行预测和评审。因此,如何较准确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成为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问题。
2. 网络环境下,网上理财和自助式会计软件得到发展,会计服务机构可以通过网络为企业记账,企业也可以借助网上会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会计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网上会计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都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活动。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没有检查出错误的风险,它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在会计、审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审计软件的广泛使用,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查询,同时可以增加抽查样本、采用抽样模型进行抽样审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查风险。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时,还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会大大增加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1. 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界限模糊,审计对象也变得模糊和易变。在网络环境下,一些公司为了短期目标而通过网络临时建立联盟,形成虚拟企业,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成立随时终止。在这种环境下,审计对象变得模糊。面对虚拟的、动态的审计对象,如何设计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面临的新问题。
2. 网络环境下进行审计取证的难度增大。由于磁介质逐步代替了纸介质,记账凭证、账簿等不再以书面形式反映,同时,磁介质上的数据可以不留痕迹地篡改,审计线索的逐渐消失会使审计人员面临没有原始证据的困境。其次,由于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交易活动日趋复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相关数据,还需要获取企业交易关联方、银行等其他外部单位的相关数据。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等问题,外部单位是否愿意提供数据或者是否能够提供完整的、真实的数据直接关系到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最后,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几乎所有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都通过网络传输,业务活动的数据处理都是实时的,审计人员既要保证获取证据的完整性,又不能妨碍和终止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这时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在线访问、在线查询来获取审计证据。在系统运作过程当中进行取证增加了审计人员取证的难度。审计证据获取不足将会加大审计风险。
3. 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网络辅助审计等方法进行审计工作时也会受到审计软件、网络安全的威胁。由于审计人员在数据采集、转换及查询等工作中越来越依赖审计软件,如果审计软件本身存在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审计结果,增加检查风险。此外,随着网络审计的开展,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在线访问、在线查询等手段来获取证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就有可能被恶意篡改或窃取,这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二、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的防范
由于网络环境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根据前文对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从宏观环境看
根据上文分析,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重大错报风险还是检查风险,其产生除了企业和审计人员本身的原因外,外部环境也是导致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社会及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加强对外部环境的规范和治理,降低审计风险。
1. 宏观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1)网络本身的安全性会大大增加审计风险,但这又不是企业或审计人员个人所能控制的。相关部门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网络威胁,不断出台或完善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地保障网络安全。(2)由于审计软件成为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有关规范审计软件的法规政策,加强对审计软件的评审,提高审计软件本身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3)由于网络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取证难度加大,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相关法律和政策,如对一些电子合同、电子货币、电子签名等电子证据的合法性的确认及使用进行立法,从政策或制度上要求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单位提供相关原始数据,配合审计工作等,以保障审计人员的取证工作能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2. 财政部门、高校、会计事务所等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通过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在社会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开展相关认证考试等方法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应该加强对已经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在拥有大量审计经验的基础上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从事审计工作。
(二)从微观角度看,审计主体除了采取传统的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外,应充分考虑网络环境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减少审计风险。
1. 审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加大评审范围。由于网络环境对审计风险带来了较大影响,审计人员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网络环境、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财务软件的使用、系统管理员的配置以及数据库的安全可靠性等情况。如果企业采用了记账或网上自助财务软件,审计人员还需要对记账公司的资质、网上财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估。
2. 使用可靠的审计软件。由于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开始采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某些取证、查证的过程甚至会依赖审计软件,因此有必要选择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的审计软件来辅助工作,减少因使用不恰当软件产生的审计风险。
3. 保证开展审计工作的网络环境是安全的。随着网络审计的开展,审计人员通过在线访问、在线查询等手段来获取证据,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审计人员工作的网络环境也应进行评审,要保证该网络环境的安全可靠性,尽量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篡改或丢失,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获得的证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进行验证。
4. 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自身的数据库知识、网络知识,熟练掌握审计软件和财务软件,在审计过程中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尽可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获取审计证据并正确加以分析。在对网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等进行评审时,要综合运用面谈法、流程图法、审阅法、测试法等多种审计方法,从而保证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编号:DCY2019007)
1.引言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商城消费者产品物流为构成要素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当电子商务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进行项目开发时,拥有一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帮助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潜在威胁进行分析并保证经济系统的安全。所以将信息安全技术与现代化新兴技术结合,将为我们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网络环境。
2.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现状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双方使用各种技术和法律手段等确保交易不会因为意外,恶意或者披露这些不利要求而受到损害的信息安全。在21世纪初叶,我国金融系统中的计算机犯罪率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我国金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加强改善。下面就电子商务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做一个简要介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编写的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留下安全漏洞。例如,网络操作系统本身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非法访问I/0,这些不完全的调解和混乱的访问控制会造成数据库安全漏洞,而这些漏洞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性.特别是在设开始设计之前就没有考虑TCP/IP通信协议的安全性,这一切都表明当前的电子商务系统网络软件中有一些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安全漏洞。此外信息共享处理带来也存在风险。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信息源进行加工和重现,截取有用信息,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转化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下“社交+商务”的模式下,一条消息可能瞬间在社交网站上转载数万次或者更多,一旦在信息转载中出现误差,影响非常大,风险应当给予重视。
(2)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压缩文件,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为这些病毒的种类非常多样化,破坏性极强,使得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近年来,新病毒种类的数量迅速增加,互联网为这些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网络大量传播任何粗心大意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信息传递过程所带来的风险。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良好的流动性能實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许多路径,而在这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给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3)当前的黑客攻击,除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外,黑容的恶意行为也越来越猖狂。特洛伊木马使黑容可以使用计算机病毒从而变得更加有目的性,使得计算机记录的登录信息被特洛伊木马程序恶意篡改,导致很多重要信息、文件,甚至是金钱被盗。
(4)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安全问题,大部分保密工作是通过员工的操作来进行的,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很好的保密性,责任心和责任感等道德素质。如果员工的责任心不强,态度不正确,就容易被别人利用,让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房间或向他人泄露机密信息,可以让罪犯废除重要信息。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可能会非法超出授权范围更改或删除他人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工作位置来窃取用户密码和标识符,进行非法出售。
3.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不难发现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当前科研工作中噬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但是这些研究都只是简单的分析,包括常用的具有风险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矩阵,问卷,风险评估矩阵与问卷方法,专家系统相结合。对于更深层次的探究还需进一步努力。此外,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常用定量因子分析方法,时间序列模型,决策树方法和回归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分析主要包括逻辑分析,Delphi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历史比较方法等。其中,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相结合,是由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D-S证据理论等的评估方法组成。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从开始的2G迈向4G现在又率先进入5G时代。其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网民数量的增加需要迫切提高他们对信息安全的警惕意识。
3.1欠缺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认识
当前,许多相关人员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现状并未有足够的意识,缺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经验。因此他们没有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其原因如下。第一,公司或单位的风险评估尚未通过标准检验,培训标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尚未得到系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这是由于一些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相关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对信息评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自然而然不将此类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在当前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第二,尽管有许多部门将信息安全工作置于地位重要,但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社会制度的制约,政策法规的欠缺使得信息安全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3.2缺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内容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现在很多公司都将通用信息用作风险评估技术人员。其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集综合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工作,不仅涉及公司的所有业务信息,也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现在大多数公司仅依靠信息部门,独立的参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毫无争议他们要想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非常艰难的。综上所述,培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是今后信息技术方面发展的方向。
3.3风险评估工具相对缺乏
当前,除专家系统外,其他分析工具相对来说都比较简易,除此之外还缺乏实用的理论基础。此外,这种信息风险评估工具在应用中的发展呈现的现状。表明国内和外部失衡,在中国相对落后。可见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成熟的风险评估工具。
4.防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风险的建议
4.1增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和风险评估的意识
大多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与人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掌握人员的重要信息和核心业务,人员的个人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存在风险。主要包括人员的技术能力,监控管理,安全性。特别需要做好监督审计公司的工作,确保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融入实践,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促进社会责任认可和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电子商务公司必须对工人进行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教育培訓,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对客户关键信息的隐秘保护。不随意查看和泄露客户购买信息。
企业应该加大力度保障网络通信操作时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加强密钥管理,提高应对网络攻击能力,采取措施避免越权或滥用,消除用户在交易中的风险。在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中必须由内到外地保护内部系统环境、网络边界、骨干网安全。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并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运用端到端策略。对于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终端设备种类繁多,安全环境复杂难以控制的问题,必须做好数据传输中的重要环节中的身份鉴定。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有效提高用户访问身份鉴别能力,极大地提高账户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确保交易的真实有效。
4.2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
认真选择第三方合作伙伴,增强信息管理水平,加强绩效监督管理。树立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有效资金保障,培养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创造良好信息安全工作氛围,加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训相关人员:第一,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将公司员工集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以提升他们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弥补存在的缺陷。第二,对信息安全部门的员工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可通过模拟分析来提升技术;第三,公司应增加对技术资源的投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引进风险评估设备。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公司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认证培训,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门槛,纳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人员的全面质量保证评估。以上这些方法只是单纯就培训方式对于具体的实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依然需要研究。
4.3提升对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网络时代的金融安全风险
(一)账户安全风险
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便捷性等特点,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还大幅提升了信息共享性。但伴随网络技术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人们在通过网络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但这也面临信息泄露、银行卡盗用、账户信息盗取等安全风险。特别在线支付平台、银行网站等,一旦到木马、黑客攻击,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倘若用户账户信息被窃取或泄露,则账户安全风险增加,进而危及到客户资金安全。
(二)支付安全风险
在网络时代,金融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特别是电商的快速发展,网络支付已成为人们交易付款的重要方式,这也是网络时代金融发展的重要体现。网络支付有着便捷、快速、经济等特点,成为当前资金流转重要环节,这直接推进网络时代下金融的创新发展。当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诸多,提供不同方式的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服务,不需开通网银服务,在网络交易直接输密码完成支付,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但网络支付盗刷、信息窃取等事件时有发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信用安全风险
当前,我国网络金融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还不完善。网络金融市场尚未全面接入到央行征信系统,未建立一个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也未建立和商业银行相同风控机制,使得网络金融面临新的信用风险。此外,因网络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因而易出现恶意骗贷、非法集资等风险问题。
二、基于网络时代金融安全保障策略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基于相应算法,对基于网络时代的金融交易开展自动、实时的筛查及监控,然后对相关数据挖掘、分析,以便及r捕捉到异常操作账户。通过该系统的初步筛查,再配以人工检查和核实,锁定安全风险的交易,并对相关账户予以控制,自风险的事后响应转变成事中响应,提升金融风控能力。二是充分用好大数据技术。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环境下,金融行业可通过大量行为、消费状态等数据,对客户行为性质、规律进行系统分析,而非单一的密钥分析。此外,金融监管部门还需进一步深化网络支付管理部门职能,制定统一监管制度;推进商业银行和网络支付机构的融资、营销、数据共享及等方面的合作,营造一个网络时代下平衡、效率、稳健的金融生态圈。
(二)充分应用金融安全技术
一是加密技术。为确保网络支付个人信息的安全,必须应用好加密技术,以免隐私、敏感的信息被窃取。该技术的应用不但可应用到数字签名中,同时能确保存储数据安全性,避免出现网络欺诈,进而有效保障网络支付安全。
二是认证技术。为了保证网络背景下金融安全,首要工作就是能正确识别金融业务相关方的身份,并基于此基对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监控,进而保证只能是合法客户才可登入互联网金融系统。金融机构应用认证技术能够充分满足网络支付安全保护需要,包括身份认证、交易数据机密性、有效性。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认证技术较多,主要是身份、数字等认证方式。
三是防火墙技术。在网络支付中涉及到支付平台、企业、银行、用户等相关方,这些都需在互联网上互动,包括单据填写、支付方式、提交表单、确认支付等。而这些操作主要是通过WWW方式完成,因而网络支付平台和银行都要设置相应业务的Web服务器,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而防火墙技术的应用,不但能通过WEB服务器向外部提高网络金融服务,同时还可凭借防火墙保障内部网络的稳定和安全,进而确保网络支付的安全顺利完成。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机制
首先,应使央行的征信系统充分发挥效用,可参照当前市场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接入征信系统的路径,在确保信用信息完整、安全基础上,积极将那些满足条件和要求的互联网金融积垢纳入到征信系统中。其次,应有效整合分散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类信息,建立区域性信用信息平台,将电商、区域性的信用信息予以共享,逐步构建个人和企业征信平台,同时把平台信息作为开展基于网络下的金融征信依据。再次,要重视并支持支持基于网络的征信产业建设及发展,特别是要支持“大数据”的社交、电商等平台运营商申办征信执照,进一步挖掘和应用大数据,以建立个人或企业的有价值信用。最后,抓住国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信用区域联动建设,实现跨区域信用信息的开发及使用,以提高信用信息共享性。
(四)建立科学风险监测体系
为保证网络背景下金融业务安全开展,就必须建立风险监管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金融监管的主体、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立法严格、政策规范、良好投诉的风险监测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建立央行的网络金融信息、货币分类流通、外汇业务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进而推进智能化金融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的建立。
三、结语
总之,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安全风险,比如:帐号数据、网络支付、金融信用等风险,尽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管理机制,应用好各项新计数,建立相应的征信机制,并要完善法律,加强风险监测,最大限度保障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非常繁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诸多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空间,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对企业采取管理研究,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1.高效化
在目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中运用了许多相关软件来辅助运行,许多企业数据资料已摆脱了手工录入和计算的阶段,进入了电子化时期。
2.垂直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利于企业随时获取各部门即时财务状况,克服了之前由于技术问题导致不能及时、准确管理分公司财务的问题,有效整合了财务资源。
3.实时化
以前由于财务结算周期限制,财务数据只能在事后进行提交,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度,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各项信息通过网络及时反馈报告,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时化[1]。
4.远程化
互联网管理的一大特征就是跨地域性。在电子商务形势下,借着信息化东风,网络中信息传播不会被地域阻隔,不受空间限制,可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互通信息,实现远程化管理。
5.智能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更加的方便,而且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使得财务管理能够和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当前形势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1.加强风险预警
企业运营中常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资金的流动。在目前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数据、材料等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子存储模式[2]。许多款项的支付、物流发送都会在线进行。虽然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使得企业在作出判断、决策时更方便高效,但也使信用安全、风险控制以及危机预警的难度加大。因此在处理业务时需要提高风险防范与甄别能力,科学而准确地评估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与反应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电子商务的普及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的采购、支付、物流,各层级间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和处理效率,并通过网络信息共享进行统一处理,使得企业资金能够更有效的调配利用[3]。对于管理者来说,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够使其更精准有效地对企业生产、销售、资金流动、员工管理进行控制和把握。
三、顺应电子商务趋势,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完善财务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大多依赖于TCP/IP协议,该协议具有开放性,其间便面临着网络安全的威胁,并且企业的业务、财务管理都需要依托网络,这就对企业的安全保障体系有着极高的要求。因而企业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规范人员操作,另一方面提高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可靠的安全防护软件,为企业财务活动创造安全的环境。
2.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首先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电子商务特点,使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起来,及时了解风险来源、成因,并针对性地加强管控。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企业内控环境,完善财务管理系统的备份、分析、维护体系,并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危机处理能力。对财务和业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优化其传递反馈体系,并最终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3.创新网络财务管理系统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立足于企业实际,创新财务管理体系,以保证其可以适应财务管理形式的高速发展。创新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也就是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相融合,实现远程控制系统、家庭财务办公系统、财务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和家庭财务办公系统的一体化,创建一套兼具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创新财务管理体系的背景下,将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三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通过网络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实现有序运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要将互联网视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将动态核算、网络计算、业务协同和远程处理融为一体,构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现代电商环境下,不能只将财务运算局限在企业内部,还要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实现企业的内外结合,在计算机作用下实现账目核算、账目结果分析,以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电子商务环境属于一个动态发展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要与这个动态环境相适应,实现企业财务的动态核算与远程实时核算。
4.做好组织设计管理工作
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组织设计管理工作要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特点相结合,要以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相关指标为基础,明确组织设计原则,明确其主要参数,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功能和结构,将其以层层分解的方式编入到各项业务中,对业务进行总体设计。与此同时,采取分级归口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进行明确,对其提供的信息、评价的依据和完成的工作进行查证管理,严格审核财务管理活动,保证其经济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强化财务管理,落实财务管理目标。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在快速发展,企业应当顺应这个潮流,进一步了解、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去管理财务。这其中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直面这一问题,勇敢地去尝试、顺应这一潮流,并争取走在时代前列。以企业整体利益为起点,创新改革财务管理模式,让当今的新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做出贡献,让企业长久地蓬勃发展!
作者:梅军 单位:常州市国税局稽查局
参考文献:
导致网络金融风险类型具有多样性。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包括来自网络技术安全和技术选择的技术风险以及网络金融业务自身存在的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风险控制主要依托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来实现,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制约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一旦存在风险隐患,容易受到来自网络外部的黑客攻击或者病毒破坏,互联网金融中的安全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其影响普及范围最广。同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网络技术标准尚未建立,在网络技术的选择上存在风险,如果投入运营当中的技术本身存在选择失误,将对整个网络金融系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支付与清算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这些风险在传统金融业务中也存在,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延续融合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放大了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依托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技术开展的网络金融业务,涉及到的参与主体存在差异,且通过接入网络,任何人都有进入网络金融系统的可能性,存在着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外部效应的放大提高了网络金融风险识别与预警难度
不确定性程度高。金融系统自身具有公共品的外部性,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网络金融的外部性比传统金融更为严重,这种外部性一方面能通过网络结构的放大降低网络金融的边际成本,使网络金融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使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一旦发生风险,风险也将通过网络平台而无限放大。网络的外部性使得网络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预警难度加大,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程度高,业务链条较为复杂,虚拟化程度高,使得网络金融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对网络关键节点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关键网络节点发生风险,容易引发网络金融系统的崩溃。如以P2P网贷平台为核心的网络金融业务链条上,网络平台公司是整个业务链条的中心,一旦网络平台公司出现经营困难、信用危机等问题,将波及到整个借贷链条,投资人利益无法保障。网络金融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金融风险在何时、何地发生,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难以进行事前估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网络的虚拟化与快捷化使网络金融风险程度提高
波及范围更广,复杂性提高。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使网络金融的交易能够突破空间限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金融活动,网络金融活动的运营依赖于远程通讯实现,网络金融活动的参与者不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这为识别参与者的真实身份与信用情况、分辨客户的善意等问题难以进行准备评估,使网络金融机构承担更大的信用风险。网络的快捷性对投资者而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资金满意的网络金融机构,并且随时可以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转移;对网络金融机构而言,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吸引更多的客户,强化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使得金融机构为了维持稳定的客户群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且客户的流动性增大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的大幅度变化,这为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评估带来困难,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同时网络的实时结算要求金融机构保证足够的资金储备以应对客户的兑付,否则容易导致挤提风险,其扩散程度更广,危害更大。网络的虚拟化、快捷化和信息化等特性,使得网络金融风险具有特殊性,多种风险交织在一起,提高了其复杂程度和监管难度。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金融监管要把握适度原则
我国网络金融处于初期快速发展阶段,对网络金融的监管要在兼顾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同时兼顾网络金融的创新发展。由于网络金融发展初期的监管相对滞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及其他主体对于加入到网络金融行业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且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断涌现,这对于激发参与主体的创新活力,通过市场机制营造竞争氛围,促进整个网络金融业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网络金融的监管不能过于过度,否则容易扼杀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限制了参与主体的准入,不利于网络金融创新,限制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监管,要同时兼顾风险防范与创新发展,要把握好监管的“度”,监管的艺术在于既不限制市场的创造力,又能敏锐地嗅到新的市场风险而防患于未然。
(二)网络化和虚拟化特征使得监管内容具有复杂性
由于网络金融的虚拟易,网络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无纸化操作进行交易,使得整个交易无凭证可查,监管当局难以收集到相关资料做进一步的JRYJJ稽核审查。同时网络金融交易的电子记录可以随意进行修改,难以对交易真实性进行有效确认以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性。这些因素导致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所从事的网络金融业务无法核查,监管数据无法真实、准确反映金融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网络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成为网络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由于网络化对于金融创新的影响较大,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花样繁多,主流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P2P贷款平台和网络信贷机构,网络金融模式的多样性也导致了监管内容具有复杂性。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协同性
网络化促进了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网络金融产品创新上也更加注重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融合,这就要求网络金融监管向着全面性的综合化监管转变。但由于当前我国仍采用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综合化的统一监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对于网络金融的监管应在监管主体多元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监管主体之间的协同性。此外,由于网络金融涉及到参与主体众多、金融领域和产品范围较为广泛,且是虚拟化的运营方式,难以由单一外部监管主体实现对某一网络金融机构的全面监管,因此,在具体监管过程中应调动网络金融运营机构的积极性,将其纳入到监管主体的范畴,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的重要内容,充分依赖金融企业和市场的自我管理与规范,构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监管体系。监管部门要承担起网络金融发展合作者、促进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息沟通、提供积极的服务,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其管理的职能。
(四)注重风险识别、防控与事后处理的全程监管
由于网络金融风险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网络金融风险一旦发生,通过网络的扩散效应,风险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将难以预测,将会对整个经济社会体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网络金融监管不同于传统的监管,重在事后处罚,处罚本身不是监管的目的,对于网络金融监管来说,事前的风险识别、防控和监测更为重要。当然,监管部门不但要提高识别和发现金融风险的能力,还应当提高金融风险处置能力和风险发生后的救济能力,使网络金融监管目的、监管手段、监管效果相互一致,最终实现维护金融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金融创新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
(五)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向自由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普及,金融产品的延伸、金融服务信息化和多元化以及各种新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使网络金融业务将不断向着综合化、混业经营的趋势发展,且跨国化的网络金融交易规模也将不断扩大,这将导致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传统金融监管中的分业经营模式和防止金融垄断的监管政策将会被网络化背景下的开放、融合、自由的综合化监管模式所替代。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互联网将极大地缩短空间距离,使得跨国的网络金融交易成为可能,且交易量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背景下,跨国的全球范围网络金融监管的合作与联动成为必要,监管政策的制定上要兼顾不同国家和地区政策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构建跨区域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六)构建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
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网络金融法律和措施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其一,建立严格市场准入机制,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且具有强外部性,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均有严格控制,由于网络金融的业务手段、运行方式的扩展,使得网络金融的市场准入问题应更加严格,否则,容易引发网络金融风险。其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对网络金融业态的发展和监管造成困难。构建引导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为金融体系创新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三,积极完善关于网络金融的法律法规,为了使网络金融迅速顺利发展,必须加快关于网络金融的法律制度建设,有利于使当地的虚拟金融服务市场得到一个被法律有效保护的发展空间。其四,制定相应的行业性激励机制,促使网络金融正常运作。相关经验表明,仅仅依靠法律和法规难以有效地对网络金融进行监管。因为网络金融是虚拟的金融活动,这使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如现场稽核的方式不再适用,增加了金融监管当局进行监管的难度。因此,制定相应的行业性激励机制是维护金融秩序的好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82 -03
一、引言
继“互联网金融”概念被提出以来,“互联网金融模式”被提出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而互联网金融也正在悄悄地改变中国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P2P网络借贷便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从2005年我国出现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开始,经历了2011~2012年间的爆发性增长,后来由于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以及监督不到位、信用环境差再加之互联网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等原因,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批平台倒闭或遭挤兑,但整体的发展趋势相对稳定。P2P网络借贷所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但是如何正确地识别P2P网络借贷风险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是当前更值得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小企业e家是招商银行首次对于P2P网络借贷业务的尝试,该平台在2013年9月试运行,其业务模式与投、融资方的P2P平台类似,但在2013年11月,小企业e家突然停止投融资项目,并有被“叫停”的说法,而招行人士称,这是一次正常的业务优化调整。在2014年初,小企业e家恢复了交易,虽然投资年收益率比其他P2P平台低得多,但银行的隐形信用让投资者依然乐意买单。小企业e家的起伏发展状况充分反映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其面临的风险也可想而知。因而本文将结合小企业e家,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研究P2P网络借贷下的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网络投资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防范投资风险,从而提出有效地应对措施,以保障机构的可持续运营以及投资人的正当逐利期望得到实现。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以小企业e家为代表的国内P2P平台发展状况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一种新的交易平台,它通过直接连接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小额信贷原理是这个新平台的创新基础。我国P2P网络借贷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短期、小额资金的借贷者,借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所以其主要针对的是民间强大的小额投融资需求群体。
小企业e家属于银行系的P2P网络借贷。银行系P2P虽然背景强,有品牌优势,但是由于没有太多的创新,过于依附互联网平台并且银行系P2P与银行存款等表内业务有冲突种种原因导致银行系P2P前景不被看好,再加上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风险,使得银行系P2P在夹缝中求生存。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
从宏观角度来看,P2P网络借贷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因素。利用PEST的分析,首先,在政治风险上,P2P网络借贷从成立到发展至今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并且P2P网络借贷的注册程序较简单且成本低,市场准入门槛低会导致各种不同资信程度的机构进入。其次,在经济风险上,由于目前市场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不景气导致的泡沫经济状态愈演愈烈,因此一些公司在投贷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选择非正式的金融渠道,这无疑也会造成偿债压力的过大。然后,在社会文化风险上,由于P2P网络借贷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产物,在中国目前大多数人对于投资融资还是处于一种保守的状态,对于新的网络借贷模式存有戒备之心,这无疑也会给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带来阻碍。最后,在技术风险上,P2P网络借贷依附于互联网技术,其发展少不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因而在互联网技术上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更新。
三、P2P网络借贷的SWOT分析
首先,关于优势分析,因为P2P网络借贷只要依附于互联网技术的完善便可实现操作,其市场准入门槛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操作程序较简单,注册成本低。并且该平台面向的是中低层收入的投融资者,与银行贷款相比,其手续简单操作快捷。
其次,关于劣势分析。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导致该平台的组织结构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都没有健全的风险控制部门和风险管理技术人员,不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然后,关于机会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需求。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形下,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为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此同时,政策上的支持也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实现发展的机会。
最后,关于威胁分析。P2P网络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同时,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利率化,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也会层出不穷,势必会给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风险。
四、P2P网络借贷下的投资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网贷平台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P2P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而且也有平台自身发展过程所带来的风险。本文通过个人投资风险的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组讨论的方法,将投资风险从个人、经济组织、财务以及担保状况四个角度进行细化,构建投资风险评价指标如下表1所示。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按照判断矩阵的标度定义,如下表2所示,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构造完判断矩阵后,需要通过求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的归一化相对重要度向量,所求结果如下表3五个矩阵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4给出了1―6阶正互反矩阵计算1000次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I./ R.I. 结果
最后,C层总排序的结果如下表5所示。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有关P2P网络借贷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所依据的是本人通过发放200份,实收156份的有关个人投资风险评估的问卷以及专家组讨论得出的结果所确定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上表中的C层总指标排序情况,首先,从中可以看出,P2P网络借贷下的投资风险排序为财务风险、经济组织风险、担保风险、个人风险,应该重点放在财务风险以及经济组织风险,担保风险与个人风险虽然风险指数较低,对担保风险以及个人风险同样应不容忽视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一旦发生疏忽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次,对于风险识别与控制方面,针对个人风险,指的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或融资渠道时对某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者状况的了解程度,重点要对经营者的个人身份以及资信评估情况进行了解,以防止在未经核实经营者实际情况下所导致的盲目投资。对于经济组织的风险指的是选择某一P2P网络借贷平台对于该组织机构的了解程度,重点要关注经济组织宏观经营状况的证明以及是否有及时地对网络平台系统的维护工作。针对财务风险,由于目前P2P网络平台大多不披露自身的财务状况,事实上,即使P2P平台公布财务报告,其财务状况也未必清晰,因而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投资者来说很难通过信息披露来了解财务状况,投资者应多关注于放贷人的流水状况以及平台的个人征信体系来防范风险。最后有关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担保风险,由于国内目前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再加上网络平台上借款人的信息透明度比较差,从而给信用风险的评估带来了障碍,因而投资者需要对借款人的抵押物的真实存在性进行考核。
通过研究结论,我们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实现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首先,从P2P网络借贷平台角度来看,第一,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由于其所依附的互联网平台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定期的利用专业技术对互联网系统进行维护与更新可以减少借款人不必要的风险损失。第二,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缺乏行业规范与标准,为保证未来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相应的从业标准遵守显得尤为重要,有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平台的服务质量便得到保证,从而凭借自身的信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第三,要加强自身的信息披露。P2P网络借贷平台应当确保每位投资者清晰地了解其所投资的借款项目,定期公布各类信息,确保借款人的知情权得到保障,从而加强对平台的信心。
其次,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在选择诸如P2P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时,需要加强自身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充分做好前馈控制、同期控制以及反馈控制的各项工作。第一,要充分浏览平台上的借款信息识别平台的经营模式,对于经营者的资信状况、借款人的信息以及平台的宏观经营状况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投资。第二,要学会分散风险,理性投资。投资者不应盲目地将资金全部投给某一借款人,而是要通过全面地了解借款人的抵押物真实存在性并核实相关信息,从而通过将资金分散给不同的借款人来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Freedman & Jin, Do social network solve information Problems for Peer-to-Peer lending[Z], Evidence from ,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NBER, 2008.
[2]James & Hadlock, Do Banks Provide Financial Spa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2,(06).
[3]郭阳.中国P2P小额贷款发展现状研究[J].上海金融,2012,(12).
[4]郭弈,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融资成本与融资可获得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51.
[5]黄叶s,齐晓雯.网络借贷中的风险控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4),101-105.
[6]封延会,贾晓燕.“人人贷”的法律监管分析――兼谈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J].华东经济管理,2012(9).
[7]吴晓光.论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2),54-57.
[8]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岳超源.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刘本喜.基于P2P网络信贷平台的投资人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4,38-41.
[11]李龙.我国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探讨[D].浙江大学,2014.
[12]王梓淇.P2P 网络借贷平台探析[J].时代金融,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