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6:49: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调查现状: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偏低
统计数据显示,在调查样本中,超过53%的学生来自县城或农村地区,并且这些学生中一半以上来自外省的一些小县城。家庭月收入总额1000元以下的达到6.3%,家庭月收入总额2000元(含1000元以下)以下的达到57.42%。家庭月收入总额2000元以下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半,可以推出,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主要是来自农村经济情况不好的家庭。
学生与家长的教育选择倾向 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8.7%倾向于选择普通学校,且多是来自农村或县城的学生,31.3%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职业学校。在问卷中,面对“如果考不上普通学校”这个问题时,59.1%的学生会选择上职业学校,有22.5%的学生选择复读再考普通学校,有18.4%的学生选择花钱也要上普通学校。
学生与家长选择职业院校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问及“为什么选择职业学校”时,29.4%的学生选择了“早点挣钱,减轻家庭负担”,而家长选择此原因的也占到42.6%,可以说,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是学生和家长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选择“可以通过上职业学校然后考高职的方式提高学历”的学生有25.7%,这一结果显示,看重职业学校的升学功能也是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
学生与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了解 只有5.9%的学生和2.3%的家长非常了解职业教育,11.2%的学生和8.1%的家长对职业教育有大致的了解,64.3%的学生和73.2%的家长对职业教育全然不了解。可见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漠不关心,同时也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本身的宣传力度不够。
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是很少的,一般人全然不了解职业教育,有一部分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上不了普通学校的孩子学习一技之长的地方,就是学习一点技术之后能当工人,等等。
学生与家长对职业院校的满意度 从统计数据来看,仅有的5.7%学生和4.3%家长对职业学校的“很满意”;而56.8%的学生和64.5%的家长表示对职业学校“不满意”。在访谈中,家长和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源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学习安排、收费情况、升学率等各个方面。学生觉得上职业学校自卑,会被朋友看不起,感到和上普通学校的同学有很大差距。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学习风气和学生的精神状态不满意,上了职业学校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甚至有一些家长表示“让孩子上职业学校很后悔”。
学生与家长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 调查显示,有44.8%的家长认为子女上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和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家长相比自己脸上无光。在访谈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接受职业教育后,“和上普通教育的同学距离越来越远”“当别人听说自己上职业学校时,很多人表示出同情和不屑”。职业教育带给人更多的是负面感受。当问及“身边有没有在辍学之后又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情况”时,有56%的学生和62%的家长选择“没有”,选择“很多”的学生仅占不到10%,只有3.4%的家长选择“很多”。可见,职业教育对于辍学青少年的吸引力还是不足的。
对策建议: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是当务之急
调查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低,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既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者对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往往过多倾向经济因素的分析和制度政策的探讨。应该说,经济因素和制度政策确实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只考虑这些因素是不够的,因为在人们做出选择和投资职业教育的判断时,还受着虽然看不见但客观存在的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构建良性文化机制,更新职业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我们改变教育观念、方式、手段的具体反映。良性的职业教育文化一经形成,就会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首先,营造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呼唤。因此对于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搭建各种平台,加以引导和推进。包括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表彰奖励优胜者;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才;广泛深入宣传职业教育,大力宣扬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贡献;设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建设;树立科学人才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建设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应更多注重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而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就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因此,职业学校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还必须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市场文化融合,才能形成一种具有职业特色、立体结构的学校文化。
一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就业中的问题和现象
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主要总结如下:
第一,实习就业中的跳槽现象。和传统意义上的跳槽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实习生的跳槽,完全是由于对相关职业期望值过高而发觉现实难以接受,故而做出的盲目弃槽重选行为。产生这种行为是因为没有实际调查和慎重考虑,多数并不如人意。
第二,实习就业中的跑人现象。跑人现像主要是指学生在实习或就业中,不和所出院校沟通,不和所在单位协商,也不经所在部门允许,私自离岗离职,甚至去而不返等现象。近几年来,这种行为不是个别的,而是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实习就业的学生身上。这种不计后果,毫无职业道德可言的行为让人颇为头疼又无奈。这种行为既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又对学生所出高职院校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令人质疑学生的职业诚信。
第三,实习就业中的避世现象。避世现像是指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遭受挫折、接收压力后,放弃实习就业,转战回校,以攻取更高学历来换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实际上是由于不能适应社会的节奏和压力,采取的对实习就业的一种变相逃避。
第四,实习中的崩溃现象。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实习就业中由于工作的辛苦和强度超出所能承受限度,致使身心遭受压力而无处开解,乃至精神抑郁,生活工作都受到影响。
另外,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大部分坚持下来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向家人、朋友、老师诉苦发泄,述说想象与现实的差距。以上现象又以在服务行业中实习就业的学生最为常见。
从表面来看,以上种种问题现象是学生心理素质差、对实习就业态度不端正造成的。深层次探求,这些现象与当今的职业教育的缺失与偏颇也不无关系。
二 目前职业教育的偏颇和缺失之处
所谓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所选专业,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从工作流程到工作内容,从工作强度到工作力度,从职业技能到职业态度。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最终使学生完全接受并热爱自己所选的专业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以最好的状态和心态施展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技巧。所以,完整的职业教育,还需要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然而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受的职业教育,与其说是职业教育,不如说是专业技能教育。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职业技能和职业技巧作为职业教育的内容来抓,却忽视了其它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以致造成了学生在实习就业中的以上各种问题。
第一,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正解的职业观。高校大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是以谋生为目的的。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对所选专业不够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因此,对所选专业根本谈不上热爱或喜欢。在他们看来,选择职业教育,是就业的一种途径,至于这个所选专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不是自己想做的,甚或自己将来能否从事或胜任所选专业对口的行业,都不在他们考虑之内。就如同人们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却盲目购物一样,所购食品是什么成份,什么味道都不吝一眼,撕开包装发现不合胃口随手便丢。
实际上,一个行业,一个职业,除了是谋生的手段外,更是一个人体现价值的舞台。它除了可以使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财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外,还是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智力、获得精神满足、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良好途径。
因为学生只把实习就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来对待,所以一旦发现实习的岗位不能满足或暂时不能满足自己对谋生的期望值时,一些自认为有能力的学生会别谋“高就”,踏实肯学的学生会选择“回炉另造”――继续到高一级学府求学。
第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缺失。学生在选择一个专业、接受该行业的职业教育时,对该行业首先要有一个尊重的态度,对自己将来所从事岗位要有一个负责的认知。在良好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熟练的职业技巧和职业技能才有发挥的舞台。这应该是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最基本的职业化培养。而且这些东西,不是靠教师和学生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中口对耳的宣传,而是要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从心里去领会,潜移默化,进而成为一种观念。
然而从实习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声不响、随随便便地“跑路”来看,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明显是缺失的。
一个人一旦进入到一个职业中,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行为便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涉及身边一个很大的群体。这个群体就如同一整个链条,缺失了一扣就会影响运转。大多数“跑路”的学生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摔盘子”的行为――一个盘子摔碎了没什么关系,买一个补上就行,我走了没关系,再找个人补上。他们从来不考虑因为碎掉的盘子而没盛上的那盘菜,自然不会考虑因为他出走的个人行为而被扔下的一摊子事儿。他们不懂得尊重所在岗位,也不懂得尊重所从事职业,对于自己的实习就业没有一点负责的心态,甚到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
第三,学生对相关职业的了解浅薄。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他们需要知道选择了该职业后,需要做什么事情,会面对什么工作,以什么心态,他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他们需要哪些职业技能――只有全面了解一个职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然而事实却是,他们在实习就业时发现,他们对相关职业明显地了解得远远不足,以至于他们产生迷茫、混乱、沮丧、烦躁、抑郁等各种情绪。
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对相关职业却知之甚少。一方面,是由于职业教育的疏忽,另一方面有些校企合作的院校只是名义上的合作,职业教育和实习就业是分开的环节,学生没有机会真正认识相关职业。这也是造成学生在实习就业中因所选职业不合适或不喜欢而造成跑路或心理抵制的原因。
第四,学生盲目的职业选择。职业教育的职责还在于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职业。然而在实习就业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却是近似盲目的。
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高校专业时,基本是在能选择的范围内,以什么专业在当下热门、好就业为原则,根本不考虑事过境迁,万事有变,也不考虑自身的能力、性格和喜好。而经过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后,在实习就业的选择时,学
生依旧没有吸取教训,基本是以哪个公司(企业)有名气、规模大、薪水高为前提。而对于对方公司紧张的工作节奏、频繁的工作强度是否自己能胜任考虑不足。最终的结果便是学生跑的跑,走的走,放弃的放弃。而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因为超出承受能力范围的压力而产生烦躁不安,心情抑郁的不良情绪。
另外,长期在学校的温床中,学生享受的是“体面”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公司从社会上招来的“闲散人员”进行的“临时培训”不同。因此,一开始就把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想像得过于“优雅”和轻松。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学生,当他们进入校门的一刻,潜意识里,他们已是有文化有学历的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把自己将来的工作和打工仔、服务生联系在一起的。而一旦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了想像和现实的反差后,往往被工作的辛苦和挫折挫伤进取心和积极性,职业道德观淡薄的,就很容易做出“跑人”的事情来。
三 改进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质量,完善职业教育势在必行。今后的职业教育,不能仅仅以职业技能和职业技巧为主,而更应该结合以下内容进行:
第一,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管是实习还是就业,学生都应该秉承尊重岗位、尊重行业、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原则。
第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力求让学生对相关职业有一个系统详细的了解。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如果真正能做到校企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真实职业氛围内了解相关职业,接受职业教育,必会事半功倍。
教师的职业素质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结构,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心理品质的总和。作为一种职业,可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三方面分析教师职业的素质结构。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个性等四个方面。
一、职业行动知识成为专业知识的重要构成
职业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社会学认为,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承担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获得相应的报酬;它具体指向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一种职业应该包括行业和职能两个维度构成”,“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无疑职业是一种专门的劳动岗位,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对学科体系专业分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科学编码。”职业行动知识的核心是工作过程知识,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上个世纪末以来,以德国不莱梅大学劳耐尔(Rauner)教授、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等为首的国内外一大批职业教育研究者,提出了生成性的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定向的“职业科学”概念,并提出“职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职业的角度对特定职业领域里的具体职业行动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研究和系统化;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特定职业领域里实用的科学知识、方法、能力等进行研究和系统化。这样,“职业科学”就涵盖了实际的职业劳动的实施过程与实用的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既研究工作经验又研究专业知识,既关注工作过程又关注学习过程。
二、职业岗位技能成为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
教学能力是基于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所形成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职业“双专业”特征的具体表现之一。学科专业知识内化为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教育科学知识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职业行动知识成为职业教育教师职业专业知识构成的一部分,一旦教师掌握了职业行动知识,也一定会内化形成教师一定水平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职业行动能力具体包括工作过程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行动知识的核心,是职业科学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而职业岗位技能则应该成为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技能和职业技能。这符合职业教育对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师资的“双师”素质要求从三个方面界定了专任教师的职业岗位技能,即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具体认证“双师”素质的条件是具备上述三者之一即可。但实际上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各自的关注点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条强调职业教育专任教师除拥有必备的教师资格证外,还应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证,通过取得后者而了解职业岗位技能和工作过程。考虑到仅仅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证,并不能确凿评定教师的职业岗位实操水平,故要求教师应同时具备主持或主要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也就是说,单有“双证”并不等于“双师”素质,参与或主要主持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是比较典型职业实践操作,当且仅当二者兼备时才能界定“双师”素质。
第二条强调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必须具有企业一线本专业工作经历,在时间上规定为五年内累计两年,同时还要具有能够全面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能力。这里“企业一线”意在突出真实的职业行动,并通过职业行动积累职业工作经验,全面了解具体工作岗位任职要求;“本专业工作经历”意在将专业与职业对接,最终的目的是根据职业行动知识来改革传统专业学科体系,也就意味着职业行动知识才是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五年内累计两年”是对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时间要求,目前国内职业教育专业面向的往往是多个职业岗位(岗位群),专业专任教师要比较深入了解这些岗位具体的工作实践,必须有较长时间作保证;“全面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能力”侧重要求两点:一是“全面”即要针对专业所面向的所有职业岗位,允许专业专任教师突出深度了解其中的一二个职业岗位,但同时要求必须全面了解所有职业岗位;二是“实践实训”既包括校内实训,也包括企业顶岗实践,也就是说专业专任教师在校内可承担实训课程教学,在企业里可以指导学生顶岗实践。总之,职业教育的专业专任教师还同时是一个比较合格的企业员工。
第三条强调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应用技术实践研究能力。关注专业学科体系,也就意味着职业行动知识才是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五年内累计两年”是对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时间要求,目前国内职业教育专业面向的往往是多个职业岗位(岗位群),专业专任教师要比较深入了解这些岗位具体的工作实践,必须有较长时间作保证;“全面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能力”侧重要求两点:一是“全面”即要针对专业所面向的所有职业岗位,允许专业专任教师突出深度了解其中的一二个职业岗位,但同时要求必须全面了解所有职业岗位;二是“实践实训”既包括校内实训,也包括企业顶岗实践,也就是说专业专任教师在校内可承担实训课程教学,在企业里可以指导学生顶岗实践。总之,职业教育的专业专任教师还同时是一个比较合格的企业员工。
第四条强调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应用技术实践研究能力。关注点具体包括:首先是“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技术一定与企业生产一线密切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就是为企业生产一线解决新技术应用、技术革新、技术研发等实际问题,是深层次了解并创新职业岗位职业活动的重要途径;其次是“主持或主要参与”,只有是主持或主要参与者才能真正深度、全面地了解企业特定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等活动,或者说只有不是片面地、边缘化地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才有机会、负责任地参与并了解企业生产活动;第三是“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这是强调应用技术研究的实际价值,评价一项应用技术研究的成败关键就是是不是被企业使用和是不是取得了良好效益。某种意义上说不被企业使用的应用技术研究绝对不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没有取得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研究绝对不是一项成功的研究;第四是“近五年”,尽管我们认定某专业专任教师是不是具有“双师”素质是一种静态测评行为,但一旦将这种静态测评行为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时,其暂时性和可发展性就会得到彰显,为“双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潜势。
综上所述,三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要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必须深度了解企业,熟悉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不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还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或技术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必须从“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或技术人员”的角度再一次“专门化”。
三、校企合作意识成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构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和鲜明特色,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泛在的工作,应该具有全员参与、主动服务的校企合作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意识是指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应主动密切联系企业,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获取顶岗实践机会和职业行动知识,与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实施合作育人和项目研发的主体意识。具体包括:
1.为企业主动提供技术服务的意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即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生产运营服务。落实到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个体身上,技术服务就是要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工艺流程优化、技术应用中的疑惑、陈旧技术革新改造、新技术培训指导、经营管理健康体检与校正、企业文化凝练与培育等等,专业专任教师在与企业交往的过程中,要以企业一员的身份有意识地去发现和捕捉服务机会,主动跟企业沟通,独立或团组完成服务任务,赢得企业信任,为深入了解企业、融入企业赢得机会。
2.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育人的意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产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甚至接受理实一体化教学。单纯依靠校内专任教师和实践教学条件,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学生或所有实操技能的实训和理实一体化等教学需求,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包括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和生产设施等弥补校内专任教师和实践教学设备等数量或质量的不足。专业专任教师要主动与企业技术专家沟通交流,缔结稳定的协同进步、合作育人的人际关系,合作开展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遴选、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与教学领域分析、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课程教学与评价等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
一、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学校与普通的高等学校不同,每个专业课程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料比较多,如果整理不及时,会造成教学资料丢失,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找到相关的教学依据,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实行档案管理,将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收集,按照类别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后面工作的使用。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档案管理,有利于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通过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文书档案、教学档案、学籍档案以及基建档案等四大内容,由于各个档案内容较多、较复杂,一旦档案管理不当,使档案处于混乱的状况,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主要内容
(一)文书档案管理
文书档案主要是指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产生的各种文件、资料等,这些文件记录了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过程,还包括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将文书档案分类别进行归纳管理。通过文书档案,可以了解到学校是如何发展的,对学校发展有利的项目,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摒弃学校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文书档案,了解到学校的辉煌历史,并使学生感到骄傲,从而产生爱校的情怀。
(二)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笔记、教学成果等,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学档案管理,可以了解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档案选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了解自身的不足,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籍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在入学时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等内容。学校通过学籍资料管理,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管理学生。社会用工单位可以通过学生的学籍档案,判断学生是否满足本企业的要求,更好地甄别人才,学籍档案是学生最直接的名片,是判断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设备、基建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详情以及维护的相关信息等,一旦教学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可以通过设备档案,了解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基建档案是指学校基础建设的档案,主要包括:施工的图纸、水电安装示意图以及消防安全通道示意图等,学校的基建档案十分重要,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有利于维护校园建设的安全,学校建筑如果需要改建、新建或扩建,基建档案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三、加强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的实践性
(一)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
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管理人员需要具有档案管理的意识。现阶段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感,有时会导致部分档案资料丢失,就会失去档案管理的作用,给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加强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首先,需要树立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的观念,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增强职业教育学校全体教职工的收集整理意识。由于职业教育中的档案资料种类繁多,单单凭借管理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学校的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努力,将重要的档案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并上交到档案管理部门。另外,学生在档案管理中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档案意识,积极配合学校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以便学校为学生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为学生以及用工单位提供便利。
(二)加大档案管理的力度
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在小组中推选最具责任心的负责人,领导档案管理小组人员努力做好管理工作,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学校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将档案管理的场地列入规划建设内,建立独立的档案馆或档案室,并与普通的办公室进行区分,在档案室内配备齐全的办公设备,配备必要的电子产品,以及档案管理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在档案馆或档案室内建立纸质档案资料存放处,该存放处不仅需要比较大的空间,还应该注意室内通风,防止潮湿,以免资料被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在职业教育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依据《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日常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档案资料收集、移交、查阅、审核、归纳、总结等,再根据档案内容进行分类,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收纳保存。档案保存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分门别类,文书档案归纳管理,教学档案归纳管理,学籍档案归纳管理,基建档案归纳管理,并由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人负责,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四)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学校的档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档案资料整理更加仔细,查找档案更加方便快捷。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职业教育档案管理,首先,制定一个整体的档案管理方案,按照计划进行收集、录入、整理、存档。其次,利用互联网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实用性的档案信息网站,方便使用人员查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水平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档案资料,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档案的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出档案管理的价值。在档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不仅可以保留文字档案,还可以保留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材料,丰富的档案内容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资料进行鉴别,删除重复或者无价值的档案内容,提高档案的水准和质量。实现部分档案的公开性,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找,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四、结语
通过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可以帮助职业教育学校了解自身的不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档案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加强职业教育学校档案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2.
[2]吴桂云.改制后职业教育系统档案管理的几个新区域[J].办公室业务.2011.
[3]尹英范.加强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4.
[4]林凤.关于职业教育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