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6:49: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距今仅有6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广泛的研究领域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等令人惊叹。调查显示,77.45%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较大,并且86.27%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利大于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小且弊大于利的人权占很小一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生活,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领域等由人类掌控着,所以人类应该尽可能地把人工智能技术的弊处降到最低以便更好地为人类造福。2016年3月份,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h对弈,最终比分4∶1,人类惨败。4月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了一款名为“佳佳”的机器人,据了解,机器人“佳佳”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而在这次正式亮相之前,“佳佳”就担纲主持了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和“谁是棋王”半Q赛。人工智能技术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超乎人类的预测,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和担忧。百度CEO李彦宏称,人工智能是“披着羊皮的狼”。毋庸置疑,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人类醉心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福利中时,更应当注意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人类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而非受到科技的异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此整体趋势之下,不同的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有着不同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甚至超过人类的问题方面,27.45%的人认为机器人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而56.86%的人认为机器人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小部分人对此不是很清楚。由于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如机器人保姆、AlphaGo围棋等智能产品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一部分人仍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担忧甚至认为终有一天机器人将代替人类、征服人类、控制人类。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机器人是否能够超过人类方面,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机器人永远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并且超越人类,因为人类是技术的主导者,人类掌握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终究是为了人类服务。这一看法肯定了人类的无止境的创新,然而,在人类醉心于技术创新的同时,应意识到某些创新确实超出了人类的预料,如AlphaGo与李世h围棋人机大战就是人类在技术面前失败的惨痛教训。因此,面对科技对人类的异化,人类要时刻保持警惕,适时地总结“技术异化”的缘由和解决对策。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技术的革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愈加密切。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制成功,再到生产、建设、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都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诚然,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对劳动市场造成冲击;人工智能系统在收集、统计用户数据过程中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人类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依赖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人工智能引起的责任认定问题等。斯蒂芬・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是人类的末日。”表示同样担忧的还有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他曾直言,“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将召唤出恶魔。在所有的故事里出现的拿着五芒星和圣水的家伙都确信他能够控制住恶魔,但事实上根本不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最不容忽视的莫过于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一系列伦理困境,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调查发现,47.55%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是因为人性的思考,占比较大;而22.55%的人认为是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29.9%的人认为是利益分化与失衡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的。由此可以看出导致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现阶段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模仿,但人脑和机器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人脑胜于人工智能的地方,就是具有逻辑思维、概念的抽象、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人工智能虽能进行大量的模仿,但由于不具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仅能放大人的悟性活动中的演绎方法,不可能真正具有智能,这决定了机器不能进行学习、思维、创造。此外,智能机器人也不具备情感智能,它们根本无法去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也无法自动停止自己的某项行为,所以如果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可见,由于人工智能自身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的伦理问题已经影响到其未来发展。
第二,从规制层面来看,伦理规制的缺失和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伦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科技的发展目标是为人类谋求幸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是在科技的应用还是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倘若没有相应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制加以约束,后果难以想象。在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缺乏一套成体系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从设计、研究、验收到投入使用的监督管理方案,也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权威性的规范及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运用的组织或机构。现有的监督体制远远滞后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匹配技术发展的需要。缺乏相关监管制度的约束,人工智能技术就不可避免会被滥用,从而危害社会。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误解也是原因之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发展迅猛的新兴学科,属于人类研究领域的前沿。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十分有限,调查显示,对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以致部分人在对人工智能技术没有真实了解的情况下,在接触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新闻后就夸大其词,人云亦云,最终导致群众的恐慌心理,从而使得更多不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开始害怕甚至排斥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必须清楚,人工智能是人脑的产物,虽然机器在某些领域会战胜人,但它们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也不具备面对未知环境的反应能力,综合能力上,人工智能是无法超越人脑智能的。在李世h对弈AlphaGo的旷世之战中,尽管人工智能赢了棋,但人类赢得了未来。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转向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最终发展目标是为人类服务。但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应该趋利避害,使人工智能和科学技术最大化地为人类服务。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主客体两个角度出发,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找出路。
1.技术层面
(1)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尤其是近六十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如Deep Blue在国际象棋中击败了Garry Kasparov; Watson 战胜了Jeopardy的常胜冠军;AlphaGo 打败了顶尖围棋棋手李世h。从表面上看,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深究这些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案例,我们发现这些成功都是有限的,这些机器人的智能范围狭窄。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国际间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还不够积极,所以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和交流迫在眉睫,同时也势在必行。
(2)跨学科交流,摆脱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从事人工智能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项科学要想走得长远就必须有正确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的介入。在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中,有些科学家们可能只关注经济利益而没有引进相应的伦理评价体系,最终使得技术预测不到位,没有哲学的介入,等真正出现问题时就晚了。所以要加强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沟通交流,令科学家能更多地思考伦理问题,提高哲学素养,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融入更多的哲学思想,保证人工智能技术能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与生态文明观相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要注入更多的生态思想,这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若是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生态污染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人类必须制止并进行调整。人工智能技术要想发展得更好,前景更加明亮,前途更为平坦,就必须保持与生态文明观一致,与人类自身利益一致,为人类造福。
2.人类自身层面
(1)增强科学家道德责任感。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性,而研发的科学家或是使用者有善恶性。人工智能将向何处发展,往往与研发人工智能的科学家息息相关。科学家应打破“个体化原理”,要融入社会中去,关注社会道德伦理问题,承担起道德责任,为自己、他人、社会负责,多去思考自己研发的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尽可能去避免,多多进行思考,严格履行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2)提高公众文化素养。调查发现,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而非常了解的人较少,占4.41%;另外,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的人占21.08%,不了解的人占11.76%。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人工智能技术都能有所了解,但都不是很深入,而且仍有部分人对人工智能技术丝毫不了解,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比较微小的,其发展还没有深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幻电影的渲染,可能使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并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人产生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使公众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将是缓解甚至是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某些伦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3)加大监督力度。人类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每项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从产生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监督工作,以此来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影响,缓解甚至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
3.道德法律用
(1)通过立法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调查发现,90.69%的人认为有必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实行法治,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保证科技的良好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条例。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相关法律条文滞后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未颁布一套完整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工智能领域亦是如此。我们都无法预测将来人工智能将发展到何种地步,这时就需要人类预先加以适当的限制,利用法律法规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朝安全、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
(2)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并确立最高发展原则。要构建以为人类造福为最终目的的伦理准则。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要防止其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构建合适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势在必行。
此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最高发展原则 。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应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如此,要将以人为本、为人类服务为出发点,并作为最高发展原则。
四、结语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类只有消除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威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最大化效用,避免伦理困境重演,才能实现人机交互的良性发展,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叶世伟.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甘绍平.人权伦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3]杨怀中.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伦理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志良.人工情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邹 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2).
[6]王 毅.基于仿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与合作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5.
[7]田金萍.人工智能发展综述[J].科技广场,2007(1).
[8]郝勇胜.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哲学反思[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
人工智能将解放更多人力
自从人工智能概念被提出后,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人类工作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之一。这其实是对人工智能期待和忧虑的矛盾心理表现。不过有个不争的事实是: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取代一般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工作了!
譬如,富士康的工业机器人Foxbot已经开始走上流水线展开工作,这些机器人可以日以夜继地工作,大幅度地缩减人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富士康的工业机器人Foxbot目前的智慧相当于3至6岁的人类,能够完成前端的高精度贴片、后端的装配和搬运环节。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典型城市东莞已经加速开启“机器换人”计划,力图开拓一个全新的生产时代。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很多研究报告及专家均表示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的工作。其中世界经济论坛就发表了《工作的未来》报告,该报告预测从2015至2020年,全球将减少710万个工作机会,其中约有476万个办公行政类型的职位将会被替代。
不过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类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取代一些工作却是必然结果。就如美国德州莱斯大学资讯科技研究院主任瓦尔第所说,人类虽然不可能完全被取代,不过未来各行各业都将由智能机器人大幅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机器人将取代越来越多人力工作,如药剂师、狱警、调酒工作,越来越多工作都可由机器取代人力,未来正迈向机器几乎完全取代人力的时代。
有相关研究表明,人工智能也仅是取代一些没有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劳力性工作。而且这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劳力资源得以解放,令他们从事其它更具创新有趣的工作。另有研究也证实,自1870年以来的英国历史表明,新技术的出现和总体失业率变化并没有直接关联。数据显示,尽管新技术不断涌现,但并没有造成失业率的明显波动,决定失业率高低的是经济增长情况,而不是技术本身。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架构将会被打破,除了生产流程智能化外,人们将会更加注重大数据分析、资料视觉化、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并且有研究表明,这几种类型的工作岗位需求反而会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增加200万个工作机会。
人工智能投资大增
虽然人工智能的一直甚嚣尘上,甚至很多知名科学家也纷纷发表人工智能将威胁人类,甚至会毁灭人类的言论。譬如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比尔·盖茨(Bill Gates)、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扬·塔里安(Jaan Tallinn)以及尼克·博斯特伦(Nick Bostrom)等人就一直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表示担忧。但是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却充满期待,非但没有因为而停下脚步,反而加大力度进行投资。
自 2014 年初,DeepMind Technologies 被谷歌以 6.5 亿美金收购,风险投资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领域(AI)的投资前景。数据表明,全球近年来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投资具有快速增长的趋势。Venture SCAnner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达到了955家,其中395家公司已经累计获得了48.5亿美元的融资。以智能机器人风险投资为例,在2011年全球的投资额仅为1.94亿美元,但到2015年时已激增至9.23亿美元。业内人士都认为2015年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创业元年,2016年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也是迅速发展。据艾瑞咨询2016年1月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近百家创业公司,其中约65家获得投资,共计29.1亿人民币(约合4.48亿美元)。其中较为著名的公司有大疆科技获得7600万美元融资、Yuneec获英特尔投资6000万美元。
投资大增的背后是业界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前景充满期待。市场研究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机器人消费指南》上预测报告称全球智能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19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
科技企业开始发力布局
面对人工智能具有巨大潜力的未来,很多巨头企业自然不愿错过这一时代热潮,纷纷重视这一领域的布局,力图拿到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在国外,以谷歌、英特尔等巨头引领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自2013年以来,雅虎、英特尔、领英、苹果以及推特都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在国内,以百度、腾讯、阿里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力布局。
在国际上,英特尔是一家较为积极投资布局人工智能的巨头科技企业,共投资了16家AI公司。其主要在智能机器人这块进行积极部署,而且投资金额也非常高,在过去的2015年里,英特尔共投资了超过5亿美元,包括对无人机Yuneec、服务型机器人公司Savioke等。分析指出,英特尔希望抓住这次人工智能的热潮,挽回过去10年错失发展机遇的损失。
而在国内,除了百度推出的机器人助理“度秘”以及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驾驶车、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平台“DTPAI”和客服机器人平台、腾讯的视觉识别平台腾讯优图、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和撰稿机器人Dreamwriter外,中国的一些科技企业也在积极地发力进入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如,科大讯飞战略投资深圳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试图在运动控制方面实现突破;昆仑万维出资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行业解决方案;均胜电子在智能汽车技术上深耕。
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科技企业的肯定,未来,将会有更多巨头科技企业强强联手开发人工智能。而且,随着各国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持政策的出台,将会更好地刺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中国就是一个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国家,按照工信部相关规划,到2020年前后,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规模约2844亿元,力图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创中国制造2025的美好未来。而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两年时间已经成为智能机器人的最大买家,约占全球需求的25%。作为中国的科技企业,这不失为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汹涌的人工智能热潮,企业可以借鉴周鸿祎所说的:“人工智能时代一旦开启,对每个人都是新的舞台。它会以指数级速度加快,技术进步不可阻挡,我们能做的,只有奋力抓住潮头,迎接变化! ”
人工智能将推开第四次工业革命大门
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技术的革新换代。其中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开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革命为突破口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加速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的信息时代。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改造当中。
有人说,人工智能是下一次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将不亚于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这点中了时代的发展脉搏,也与世界经济论坛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的做法不谋而合。人工智能拥有空前的运算能力,其发展的速度、影响的范围都与以往的生产方式、经济架构截然不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将具备把智能设备、人和数据连接起来,并以智能方式利用这些数据的能力,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将机器、设备和网络能在深层次与信息世界的大数据连接在一起,推动工业革命和网络革命的前进。这种革命性的转变将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续,而是彻底地颠覆。它将彻底颠覆人类以往的分工模式、生产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在颠覆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便利,就如周鸿祎所说:“人工智能也并不是像电影里所展示的那样,机器人会成为人类的威胁。相反,它就像工业革命之后的一切技术创新一样,会造福于我们整个人类。 ”例如智能机器人去从事危险的救火工作,避免人类的伤亡。而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智能能更好地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劳力工作,而且还能节约人力成本。这也是众多科技企业大力研发适合自己企业的代工智能机器人,如Uber研发智能无人车、亚马逊研发送货智能无人机。
当然未来人工智能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如AlphaGo背后的Deepmind团队创始人Demis Hassabis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AlphaGo仅仅是谷歌人工智能项目的一个分支。在未来,Deepmind主要目的是“用人工智能解决一切问题”,并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机器人以及手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敲击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对此就有深刻的认识,他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表示,许多科技领域的创新正快速推进,数字领域的创新可能继续领跑。电脑认知能力、机器人智能化、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模式,可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基础工具。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许多领域带来快速和颠覆性变化。
总结:做好改变的准备 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人工智能作为下一代技术发展的趋势,其方向也是众多科技界人士关心的问题。很多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人类技术突破的下一个阶段,而且更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必将超出人类的控制,成为新一个物种,甚至可能替代人类,“统治”地球,我们抱着研究的目的,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浑然不觉,全无概念的,但是从近年来各大科技公司的战略与产品上看,人工智能的确已经成为当下科技界争夺的战略制高点,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谷歌的无人驾驶等单向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大量的科技公司正在投入巨大的精力与财力进行研究,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而对其进行发展脉络和规律的判断与估计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技术趋势,推动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目的与意义
一方面,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如今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正确,因此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详细目标也天然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些创造力以各种数学定理或结论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数学定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理上,以模式化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的包含丰硕信息的逻辑结构。这种途径是数学赋予的,是普通人无法拥有但计算机可以拥有的“能力”。从此,计算机不仅精于算,还会因精于算而精于创造。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本质上,这种方法为人的“创造力”的模式化提供了一种相称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未来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会在更大程度上解放人的劳动时间与降低工作辛劳程度,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机器的工作,并且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未来,人类是否会与机器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处全新的生命构造体,以此来迭代和进化,实现人类和机器人的和谐共存,还是人工智能会自动发展出自我意识,而在将来的某一个时点,机器人们将会对他们的缔造者――人类举起屠刀,实现自己称霸的野心,这也不得而知,因此,对人工智能的路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重大意义的。
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的准确定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研究
1、自我存续。这是一个十分显眼的要求,人工智能如果作为一个新物种存在,其必须拥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即离开人类,人工智能技术必将仍然存在。而且人工智能将与其他物种和环境形成新型交流互动方式。以极端的情况来说,如果人类在将来的某一天消失了,而人工智能必须拥有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机制和技术,如果是电量不足,核心机器人将会指挥挖掘型机器再次挖煤,或核能机器人运用核能来发电,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而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在人工智能的机器内部解决,而并不需要人类的参与,这就是人工智能的自我生存功能。
2、自我迭代更新。这是在自我存续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个机器,一代机器的存在可能并不是问题,而要想机器向人类一样代代繁衍不绝,则对人工智能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在机器自身的自我繁殖更新迭代,也是必须要进行的过程,这就需要强人工智能的高度运用,来对整个机器人生态进行实时评估,不断地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而且立即组织机器人中的“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实验与创造,或者是融入生物技术而与之进行基因式的合作,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离开人类的独立人工智能必须要有发展创造出更新更快更强的人工智能的能力。
3、自我认同。人工智能的自我认同分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内进行认同,另一方面,是对外进行认同。如果假定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发展方向,其必须会对人类关心的终极问题等产生同样的巨大疑惑,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宇宙的界限是什么?而且以人工智能的水平来看,它一定不会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而是会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与探索,已验证自己的猜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以理性而存在的物种,其合作是建立在种种规章制度之上,而一旦有机器发现制度的漏洞,就会有进行套利和损人利己的动机,而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是建立在机器人的情感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即是机器人产生同样的情感,而形成有效率的合作与分工,而不会因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三、结论
由上述探讨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还是非常漫长而艰辛的。对于其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个问题要依赖于将来的技术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形态的演变而定,而我们对人工智能进行的物种化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对其风险的防控具有借鉴意义的一个环节,是我们进行科学技术开发的留有的一个客观冷静的分析角度。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54-01
机械电子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越来越显著,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在人工智能化模式下将传统的机械生产模式转变为智能化信息生产模式,不仅能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推动我国机械电子工程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特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1 机械电子工程的特点及其发展
1.1 机械电子工程的特点
其一,机械电子产品结构较为简单。机械电子产品构造大多较为简单,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产品的占地面积,改变过去机械电子产品笨拙复杂的特征,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性能。其二,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更为合理。通过各项技术的融合,设计者更为全面的设计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促进机械电子工程的不断进步,这是由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科综合性所决定的。例如,将机械电子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既能实现机械电子工程管理体制的革新,又能保障管理过程中机械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1.2 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
所谓机械电子工程是指由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所共同组成的并糅合管理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多学科机械活动。纵观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机械电子工程主要是依靠人力为主的手工作业,严格限制了成产力的长足发展。其次是发展阶段。经过工业技术革命等改革,生产设备得以更新,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水作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是由于生产工序较为落后,缺乏灵活性,因此仍需要更深度的变革。最后就是转型时期。随着高科技技术的革新发展,现代社会处于急速转型时期,以讲求效率为根本,导致机械电子工程不断进行革新,形成柔性制作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
2 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分析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
所谓人工智能是融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及心理学等多项技术的部门学科,其主要是通过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拓展或模拟人智能的一项专业性技术,它是新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三门学科之一,在人们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运用高科技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让人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天下事,与各种群体进行沟通,既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又能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革新。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通过高科技带动人们的消费,有效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快的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新型科技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上的优点能够吸引许多厂商投资,间接地扩大了人工智能产品的市场,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例如在手机行业某品牌公司采用智能化技术,制造出一批智能机,市场反应非常好,吸引许多厂商前来投资,这样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品牌效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扩大。
2.3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史
首先是人工智能的萌芽阶段,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缓慢,但是它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技术的革新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是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中期,美国人在举行的“侃谈会”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规定了人工智能的合理范围,使技术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其中LISP技术凭借其巨大的优势,在证明翻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次是二次发展阶段。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困难阶段,人工智能在1977年迎来发展良机,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桎梏,将知识运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促进技术的转型。最后是人工智能的稳定时期。经过科学技术革命,互联网技术普遍适用于人工智能工程,给人工智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保障了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发挥。
3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电子工程由于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尽管通过采用建设规则库或者推导数学方程的方法有效的提高数学解析的精密性,但是由于方法较为落后,导致在数据输出和输入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迫切需要采用先进智能化的技术实现工程的变革。通过建立模糊推理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提高精确度,保障机械电子工程的顺利开展。模糊推理系统通过采用规则的方式保存信息,具有明确的机械意义,神经网络系统储存信息采用分布式的方法,确保每个神经部件之间联系紧密,有效的提高计算量。通过综合采用这两种方式,保障人工智能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技术两者的共同进步。
4 结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显得日益频繁,只有学科之间的不断融合才能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现实社会中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电子工程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通过相互融合有效避免两者的缺陷,带动了二者的共同进步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了机械电子工程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推荐组合:
从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划分上,短期关注能成功商业化的企业。建议关注新三板企业海鑫科金(430021.OC)、捷尚股份(832325.OC)
在主流的机器学习框架下,从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计算能力的三要素构成上考虑,建议关注地平线机器人和中科寒武纪。
在细分领域,建议关注图像和视觉识别的旷视科技(face++)、格灵深瞳、商汤科技、云从(佳都科技),语音识别领域的捷通华声(Q169597)、云知声、思必驰,智能客服领域的智臻智能(834869.OC)、中通网络(835426.OC),服务机器人相关的图灵机器人、优必选,智能驾驶相关的Minieye、驭势科技、国科微(新三板待挂牌)等。
行业观点
算法+数据+计算能力三轮驱动人工智能加速到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两起两落,目前是第三次崛起。算法、数据和计算能力不同程度的造成了人工智能历史上发展的低谷期。深度学习是目前最主流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基础算法框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现在使用不同算法的结合在图像和语音处理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机器学习的目标是真正实现无监督学习,在朝这个目标发展的过程中,迁移学习和聚焦模型是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人工智能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未来将适应“云+端”的模式,在IOT时代,用于“端”的机器学习计算能力,低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均是重要的发展目标。
政策助力,巨头加码,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加紧布局。美国、欧盟和日本均开始大脑研究计划。国内对于人工智能的相关扶植政策已出台。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巨头也加大力度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人才争夺激烈。人工智能相关的创业公司也不断涌现,风险资本竞相进入。
人工智能的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逐步落地:语音识别、图像和视频识别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国内公司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然语言处理是认知智能的更高层级目标,未来进步空间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走向成熟,各细分领域的应用已开始逐步落地。
“+人工智能”成为行业和场景未来智能化的趋势: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变革的基础力量,对不同行业和场景的智能化改造是未来趋势。安防、金融、医疗、汽车、制造业、教育、广告、传媒、法律、智能家居、农业等均是人工智能落地的方向。
目前,从医疗健康的监测诊断、智能医疗设备,到教育领域的智能评测、个性化辅导、儿童陪伴,从电商零售领域的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和客服,到应用在智能汽车的自驾技术,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
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长虹、TCL、创维等家电企业都纷纷人工智能家电产品,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打破家电行业的销售难题。
不久前,搜狗公司2016全年财报,搜狗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较大的业绩增长。
近年来,百度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通过架构调整全面发力人工智能。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百度大脑”,该项目将对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和用户画像、无人驾驶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和研发。
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必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将为现代化发展更换“发动机”。咨询公司埃森哲研究了美国、芬兰、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并作出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帮助这些国家生产率提高40%左右。
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将是多方面的。就经济来说,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自动化,将极大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成本;优化行业的现有产品和服务,提升其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创造新市场、新就业,将促进市场更加繁荣,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克服,人工智能恰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便利和动力,一是这些企业拥有行业海量的数据和大量资金;二是在生产力水平急需提升、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传统企业有迫切的意愿来改造升级自己的工厂、业务,提高收益,降低企业成本。因此,制造业既是人工智能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领域。
政策催化进一步加强
国内AI有望“弯道超车”
目前,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自人工智能诞生至今,各国都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科研投入。美国主攻军用机器人技术,欧洲主攻服务和医疗机器人技术,日本主攻仿人和娱乐机器人。可以说,人工智能成为各国“大脑”计划的重要内容。
当下我国社会面临老龄化压力、经济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对此,国务院在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示,要把智能制造和高端技术创新作为重点建设工程,特别提出要发展和培育一批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
国内市场的扶持政策频出。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将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1月,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科技创新-2030项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重大工程之一。
在2016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正式出炉,其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智能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智能材料等新兴前沿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人才储备、技术的积累和突破等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认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是因为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政策支持,二是得益于金融界的重视与大企业的不断进入。
“2014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我国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广证恒生副首席分析师赵巧敏向《经济》记者分析称,在利好因素的促进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发展势头良好。
在她看来,目前国际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垄断。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美国相比都不算落后,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我国完全有可能利用市场需求优势、用户数据优势等,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弯道超车’。”赵巧敏称。
人工智能大潮来袭
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Siri识别到无人驾驶,都是人工智能的实现载体,涉及到的技术和领域跨越多学科,包括深度学习、智能识别、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等。
未来,人工智能需求将会激增。据BBC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90亿元。
“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主要还是以工业制造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未来包括机器人在内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扩大。”爱建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刘孙亮向《经济》记者表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现象将会普及,届时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家用清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激增。
国内著名的咨询机构艾瑞咨询在参考人工智能行业全球市场规模后预计称:在不包括硬件产品销售收入、信息搜索、资讯分发、精准广告推送等的情况下,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91亿元人民币。
而目前市场的关注点还只是在智慧金融、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空间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赵巧敏表示,由于人工智能属于基础型技术,与机器人和大数据联系紧密,其水平的提升将带来多领域的应用扩展,大幅拓宽传统产业的发展之路,造成未来5-10年的巨大颠覆性影响,产生10-100倍的溢出效应,由此将打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仅仅以工业机器人领域为例,在智能化水平提高后,将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近30%,降低人工成本近60%-70%,在汽车整车、零部件制造、食品工业及物流等行业产生8-10倍的产业集群带动作用,对应着800亿-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赵巧敏说。
实际上,中国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环境甚至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国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水平已经十分繁荣,这一概念已经渗透了教育、金融、医疗、文体娱乐等领域,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市场关心的IT和互联网领域几乎所有的主题和热点,例如智能硬件、O2O、机器人、无人机和工业4.0,发展突破的关键环节都是人工智能。”赵巧敏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它将成为未来30年内我国技术发展的重心,也会给互联网领域带来新的突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我国已经发展得较为全面,包括家居领域、安防领域、医疗领域、企业领域、金融领域和教育领域。
然而尽管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工业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经进入大规模实际应用,但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中泰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师罗文波向《经济》记者表示,我国机器人的“密度”只有德国、日本的1/10,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VC青睐人工智能
巨头加速并购
人工智能一直是硅谷大佬们疯狂追求的领域,谷歌、Facebook、IBM均重金投资人工智能,是目前AI领域的领导者。微软、谷歌和Facebook等全球科技巨头都认为2016年是AI迅速进化的关键节点。
Google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复制Android的成功,并力图打造一个机器人帝国;Facebook计划在2016年制造出能够在家务和工作上帮助自己的人工智能;苹果4天内接连收购两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据罗文波统计,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超过了900家,大多集中在北美和西欧。这些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总估值超过87亿美元。“随着日本、北美、欧洲的‘大脑’计划大规模布局人工智能,2040年全球很有可能实现广义的人工智能。”
除互联网巨头外,敏锐的资本方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风投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持续布局人工智能这个重要风口。
“2014年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量首次超过10亿美元,2015年融资总量更是超过12亿美元。2016年到现在,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4亿美元。”渤海证券研究所证券分析师齐艳丽向《经济》记者表示,随着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将提速,VC/P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也将随之爆发。
“反过来,资本层面的爆发也将持续带动人工智能行业加速爆发。”齐艳丽认为,虽短期看人工智能仍处于大规模投入期,较难变现,但未来人工智能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辅助诊断、刑侦监测等领域将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全球市场火爆的背景下,国内市场也充满了巨头和风投的博弈与布局。
出于对人工智能行业商业前景的看好,国内巨头纷纷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百度、阿里、腾讯均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
其中,百度2014年研发投入接近70亿,同时涉足了深度学习与自动驾驶领域,并推出了“百度大脑”计划;阿里巴巴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平台DTPAI;腾讯推出了撰稿机器人Dream writer,开放了视觉识别平台腾讯优图,同时成立了腾讯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一些具有创新性眼光的巨头公司也相应进入,让整个行业迎来了爆发的机会。
“互联网巨头公司和创业公司是我国AI技术基础研究主力军。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在加大人工智能研究的力度,由此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据罗文波介绍,截至2015年底,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近百家创业公司,约65家获得投资,共计29.1亿元。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如火如荼。
巨头的基础层切入为人工智能基础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优势和人才支持,使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例如,我国的视觉、语音识别的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而近两三年,风投也开始加速了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步伐。2014年开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金额、数量、参与投资机构数量均大幅增加,2015年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2015年我国投资人工智能的机构数量已经高达48家,是2012年投资机构数量的6倍;投资额为14.23亿元,是2012年投资额的23倍。”赵巧敏表示。
短期看好应用开发
长期关注技术研究
二级市场一向是搜寻热点的风向标。人工智能市场的火爆也催热了资本市场的相关行业。在市场空间巨大、产业前景明朗的背景下,占据资金优势的上市公司纷纷瞄准人工智能领域,分享广阔蓝海。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最先实现产业化的AI应用层将最早迎来投资机会。银河证券分析师杨华超向《经济》记者分析称,无人驾驶、工业4.0、智慧医疗等主题将成为未来中长期的热点,建议关注相关主题的优质标的。“同时,AI数据层和应用层作为准入门槛较高的环节,之前具有技术积累和数据资源的公司将优先受益,可以关注目前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公司。”
对此,罗文波则建议投资者,选择人工智能领域的标的,要分长短期来考量。“短期可关注在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有所突破的企业,长期可关注具备技术研究实力的公司。”
在他看来,具备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两类,一是与机器人硬件制造相关的公司,它们一般拥有较好的智能制造业基础,在未来产业升级过程中,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二是在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有所突破的公司。
对此投资逻辑,赵巧敏也表示认同,“短期看好应用开发领域,特别是基于当下较为成熟的感知智能技术如语音、视觉识别的服务、硬件产品等的应用开发将是短期的投资亮点”。
“目前下游应用领域也面临着大量需求,如人口老龄化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定制化生产对3D打印的需求、物流配速对无人机的需求等。”赵巧敏分析称,穿戴设备、3D打印、无人驾驶、服务机器是最值得看好的应用场景。
而从长期来看,在以现有技术为基础的应用领域基本饱和之后,只有技术研究才能推动新一轮的应用创新,赵巧敏称。技术研究是长期的投资关注点,“应该关注核心技术模块提供商和数据传输、运算、存储过程所涉及的基础设施运营商”。
(一)发展历程
在机械电子工程发展初期,主要体现为手工制作,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技术等对其发展产生制约。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逐渐朝着机械工业方向发展。在生产线阶段,机械工程己逐渐发展到流水线生产,实现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这一生产模式使劳动力得到解放,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生产仍就以进口为主,生产成本较大,在市场方面缺少适应力舀灵活性较差,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机械电子产业发展阶段中,产品生产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产业化发展能够满足。
(二)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特征
机械电子工程是复杂综合性学科,同各类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机械电子工程发展要以计算机、电子以及机械为基础,结合其他学科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模块都能够实现有机结合,进而使得各个模块都能将其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机械电子产品内部结构简单明了,并不复杂,无需复杂原件的投入,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产品性能得到提升,进而扩大消费市场,
二、人工智能简述
人工智能是一门复杂,并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也可以说,21世纪人工智能是最伟大学科之一。人工智能实现了对人的智能模拟,并且能通过计算机使认得智能化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人工智能这门学科有着较好的发展潜力。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下列几个阶段。
初步阶段。人工智能在17世纪开始发生萌芽,法国在这一阶段成功诞生世界上的第一部计算机,这一计算器只是单纯的能进行加法简单运算,但是仍就轰动世界,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对这项技术开始进一步研究。在最初阶段,人工智能并没有明显的进展,主要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与总结知识,这为今后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初始阶段。美国人在二十世纪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用语。在这个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主要以证明与阐释为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是首要任务。
发展起伏阶段。随着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工智能也处于持续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要想使人工智能模仿和人类思维同步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对于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仅仅是停留于简单映射层面,.对于逻辑思维的研究仍就没有突破性进展。不论怎么说,在发展的起伏阶段,人功能智能也在发展中得到了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系统方面、计算机机器人以及语言掌握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起伏阶段发展以后。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召开,人工智能逐渐朝着知识层面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的人工智能研都会结合相应的知识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稳步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本的单一主体朝着集中统一主体的方向发展。关于人工智能在实际中的运用以及研究,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在传送方面发生率重大性变革。在人们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在信息有效处理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模拟设计方面,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的大力支持。
三、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对于信息人们越来越重视。在21世纪,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信息的传递也逐渐注入新鲜血液。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说明人们正朝着信息时代的方向迈进,在社会逐步信息化以后,更加需要有人工智能这一技术的支持,特别是机械电子工程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机械电子系统本身缺少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面就有着较大阻碍存在。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处理量持续增大,并且较为复杂,有些时候需要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处理,所以需要采取人工智能的支持才能完成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主要包含模糊推理系统、神经网络系统这种两种方法。神经网络系统倾向于对人脑结构的综合分析,模糊推理系统更加重视对于语言信号的分析与理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仅仅采取单一的人工智能方法,明显己经无法适应目前社会中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朝着多方位、全面的人工智能方向转变。多方位全面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相互统一的方式,扬长补短,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016年,弱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战胜了围棋大师李世石一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反响,人工智能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瞬即成为热点头条,人们开始关注并期待着人工智能可能带给世界及生活的贡献与改变。赞许之余,仍需指出,虽然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威胁人类尚有很大距离,但随着大量资本投入到人工智能产业中,人工智能产业驶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加速进步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的产生会使现有风险不断异化,产生新的风险规律,一些稳定的逻辑会逐渐被替代,整个世界的打开方式会变得大不一样。
新事物的产生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如同阿里巴巴的出现引起了实体店的倒闭与转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取代人类更多的工作。当下,一方面不能因为人工智能的不稳定因素就对其放弃开发与使用,但另一方面则需对如下理念获得清醒认知,即:无法控制的人工智能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为此,将需要展开系统研究,从而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创新风险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将风险防范意识从研发创造的源头一直渗透到使用过程中,就需要世界各国与国际组织的大力扶持与人工智能专家们的不断努力。
1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据Venture Scanner的调查报告,截至2016年11月,全球范围内总计1 485家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公司的融资总额达到了89亿美元。与任何一个行业相比,89亿美元的融资量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同比2016年年初的48亿美元的融资总额,人工智能a业已然大获丰收。伴随着我国BAT等科技巨头积极规划的战略布局的成功推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同样十分迅速,及时了解行业现状尤为重要。本小节将在如下要点方面针对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给出综合阐释与分析。
1.1企业
根据《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全球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在少数国家,其中美国、中国、英国企业数分别为2 905、709、366,总共占据全球企业的65.73%。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约占全国的85%左右。其中,北京市为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创新地。
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互联网发展迅速、融资环境优良,适合各类高新产业的成长发展。上述数据也表明了人工智能企业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发展要更为迅速。
1.2融资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情况与企业分布的情况大致相同,美国人工智能企业在2016年融资总量约为180亿美元,中国企业为25.7亿美元,英国企业为8.16亿美元。
中国2015年人工智能行业获投金额约为100亿人民币,同比上升40%左右,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比例则居于全领域首位。
1.3成果
全球专利数据库的数据表明,美国人工智能行业申请的专利总数约为2.7万件,中国为1.6万件,日本位列全球第三、约为1.5万件。将美国和中国的公司总数和融资金额分别与专利成果相对比,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创造专利成果的效率要远远高于美国。2017年2月美国《大西洋月刊》中的刊文指出:中国的大学及公司在研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方面已开始超越美国同行。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专利数量按地区分布明显,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五个地区,占总体60%左右。其中,机器人方向的专利占总体的38%左右。
1.4政策
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人工智能产业。以美国、欧盟和中国为例,制定计划内容即如表1所示。
2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风险分析
科技创新必然将带来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必将面临新的问题侵扰及风险。现如今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在享受着快捷、便利与智能的同时,却也并行涌现了诸如失业、信息泄露等风险。但是当人工智能的收益远大于其风险的时候,就需要准确把握风险的类别及规律,采取合理的手段管控风险。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技术会更加成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风险的种类和性质也会逐渐变化,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后果也将截然不同。在此,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可能新风险则可展开如下的研究论述。
2.1伦理风险
学界和业界有许多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讨论,比如是否该赋予机器人人权?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一直是舆论焦点,但始终也没有定论,多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在伦理担忧中逐渐前进,诸如人工智能的使用过程中,偶尔难免会做出违背人道主义的事情,谩骂、殴打和虐待这些恶性事件就可能降临到机器人的头上,甚至当机器人变成发泄的工具、变态的玩具的时候,人类是否为这样的行为找到了正当理由?当人工智能接近人类智能时,是否能够守住人类的伦理与道德底线,给予其切实合理的伦理定位也仍是当下值得探索深思的开放性研究课题。
2.2技术风险
几十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学等众多门类,在机器人、识别系统、智能分析、智能设计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历史上由技术故障导致的机器人“伤人”事件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见诸报端,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2016年11月,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成果交易会上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使机器人撞向站台,划伤观众。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最为直接的现实挑战就是技术风险。除了威胁人类日常生活安全,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也可能造成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伴生问题。诸如此类的技术问题从源头上只能交给产品开发者来研究控制,如果不将“意外”的因素考虑进去,人工智能技术便不能进入真正的推广普及。
2.3军事风险
一个国家最先进的科技通常即会先行进入军事领域寻求拓展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仅是处于定义推出阶段,世界各国便已开启了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研究,无论从智能指挥系统等技术方面的应用还是替代士兵作战的功能,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研究均已呈现向纵深及广域展开态势。未来的军备竞赛是兵器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比拼,也是军事费用与研究水平的比拼。必须指出,战争风险仍然存在,但当机器人士兵大量出现时,战争消耗变成了纯粹的资本消耗,人身伤亡的减少会削弱道德与舆论的呼声,战争则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与迅速。
2.4异化风险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与专家都坚信,人工智能在未来会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正在创造一个比自身更加强大的物种。那么许多科幻电影的剧情便有可能真实上演,人工智能的异化与反抗便具备了发生可能。许多人工智能的专家也许仍持反面异议,因其会相信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不是虚妄的预测。但是正如历史已然证明,就像原子弹与克隆技术一样,科学家们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并不能由本群体来决定是否投入使用。那么时下的当务之急就要合理把控这些风险,利用制度与立法规范人工智能的开发与使用,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3对策及建议
综上可得,现今已然无法阻挡也不会阻挡科技创新的步伐,但却必须在人工智能产生危机之前采取适当的预防性行动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来规避可能到来的危险。详情阐述可见如下。
3.1立法与监督
2017年1月,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呼吁制定有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法案。法律是规范人工智能的研发与使用的最佳选择。许多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都可以由法律来提供约束化解,在研发方面,可以规定机器人“铁律”、量化机器人的智能等级、限制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等;在使用方面,可以限制公司对不同级别机器人的最大使用数量或占全体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逐渐放宽该项措施,以降低失业潮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有必要设立监管部门进行专项监督,从保障“人”的利益出发,规范市场行为,维护行业秩序,防止人工智能的肆意开发与过度使用。
3.2加强国际合作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是世界性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应该积极加强合作交流应对风险。各国应在联合国的通力协调下联合建立用于研究人工智能风险与安全问题的组织,解决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国际问题。国际问题只能借由国际合作交流来一致探索设计策略与合理模式,世界各国应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宗旨下推动世界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环境下实现平稳有序向前迈进。
3.3\用保险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保险业在金融业的地位逐渐提高,新型保险产品可以帮助人工智能企业与个人分散风险。现在并未推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有待开发针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企业责任保险、个人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当人工智能出现技术问题造成被保险人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的赔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与个人的经济负担。
3.4征税与创新
当代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对各大领域的发展带来冲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应主动求变,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压力内生为自身改革的动力,理智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坚持技术创新,全面推进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以顺应信息化潮流。发展情况不同地区的商业银行也要客观认识自身在“客户资源、网络构建、社会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乡镇地区一般不如城市地区发展快,乡镇人员在接受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同样可能会比城市人员接受得慢,因此需通过匹配当地发展情况来适当的、逐步地在商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各大商业银行在当地人员可接受的程度引入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多样化平台服务模式,不仅为前台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而且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发展打基础、存实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全力进军智能化领域。另外,政府应对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的商业银行提供大力的支持,包括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为商业银行提供畅通的援助流程,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受基础设施滞后的干扰,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智能化改革的进程;政府应从行业规范入手,适当干预,及时推出有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促进商业银行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有心之人假借人工智能技术破坏商业银行管理经营秩序,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无论是上班打卡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是回家后扫地机器人的智能自动清扫技术,都为大家带来不少便利,成为现代科技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行业,自然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行业的工作效率,改善自身管理与成本问题,以提高整体运营水平,使其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1.商业银行对人工智能引入的主要方面
据我们观察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在智能人工客服、大数据分析以及简单的私人理财顾问三方面。首先,智能人工客服的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高效的为商业银行的前台人员减少不必要的业务量,使人工客服以客户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信息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商业银行客服方面的办事效率,从而提升了客户对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新鲜感和好感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对于商业银行执行层人员的分工更加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工作变化而损失的时间;可以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降低成本;另外人工智能的引进激励商业银行员工改变自身缺陷,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向好的方面发展自己,进一步推进了商业银行优胜劣汰制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智能客服还可以将客户需要处理的业务和所询问的信息进行合理分类,通过挖掘客户关注热点问题,为商业银行开展潜在业务提供科学性的支持。其次,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已经小范围应用到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控制及智能数据采集,这点与智能客服归类客户询问信息,为商业银行挖掘潜在业务的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数据分析与商业银行运行模式结合,可以增加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数据变量及观测视角,丰富商业银行的风险数据来源,打破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数据结构的不完善,传统银行与新型银行运行模式对比,如图1,还可以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客户甄别度,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测评,建立安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相对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提升评估精准度。另外,大数据分析结合智能理财顾问,通过对客户及风险数据的分析、分类、整合,打造商业银行客户与风险管理信息精准灵活的技术平台。该技术平台以先进的数字模型为基准,代替人们的主观判断。通过在数据中筛选的“大概率”事件,为客户制定收益最大化的策略,减少客户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作出的非理性投资决策。这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清晰可见,在为客户带来相当的收益以及良好的服务体验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较好的声誉,利于突出商业银行现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
2.不同发展地区商业银行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后期经营
然而,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情况不同的地区的商业银行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的广泛度不同。由此看来,很多城镇银行不能盲目地扩大自身人工智能化程度。当发展状况不太好的地区的商业银行一股脑的引进人工智能设备,很有可能会造成当地人员对新技术的抵抗、反感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业务进展时的应用效率低、自身管理与成本问题没有得到改善,整体运营水平没有提高这些“徒有其表”的现象。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与商业银行运营的结合还没有达到最佳效益组合,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这些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仅限于经济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和部分城市的繁华市区。很显然,这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群的接受和适应新型科技的能力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对广泛。一般当顾客进入银行大厅就有自助系统进行服务,人工智能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也可以将客户所要开展的业务加以准确地分类分析,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定期监测客户风险、为客户提供相对合理的理财建议,提高客户体验感;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高效应用使柜台繁杂的人工业务减少很多,工作相对集中,人机协同,有效地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然而,在一些小城市和不发达的城镇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银行运营中的应用存在着低级、不广泛等问题。很显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群的接受和适应能力相较落后于城市人群,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银行开展业务过程中的应用不是很广泛;在调研中发现,这类地区商业银行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仅限于ATM机和最基本的智能客服,人工智能技术还未充分的发挥作用。
前台人工的业务比较多,即使是有客户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进行业务服务,也需有前台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指导。这种发展缓慢与发展不充分问题提高了商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的成本,而且超过一半的农村人口没有城市人口的理财观念,人工智能的风险监控和个人理财管理建议等系统在此就无法涉猎,导致“大材小用”。然而正是这种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能给商业银行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机遇。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农村地处发展缓慢的地区,“三农”根基坚固,人员思想意识落后,对于商业银行积极宣传的金融服务不感兴趣,各家各户对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没有概念,人工智能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这些地区的商业银行应小部分引入人工智能服务,比如,可以先引入前台服务的智能语音机器人,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客户的需求,指导客户顺利完成所办理的业务,适量地减少前台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投入到人工智能无法涉及的领域,物尽其用,减少商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的成本,使当地客户慢慢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当地商业银行也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培育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新机制,加大员工培训学习人工智能的力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知识全面、业务娴熟的队伍,为人工智能在当地的普及提供专业的服务,促进人工智能在当地的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本专业队伍也要凭借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服务农村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城市商业银行,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其次,还可以根据农村需求,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设立有特色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服务产品。一是开发出贴近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产品营销宣传力度,尤其是在掌上营业厅等方面着重从农村年轻客户入手,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通过便利高效的服务来吸引潜在客户。二是加强对于农村小微产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利用其发展需要融资服务的特点,将大数据分析与风险管控联系起来,使其产品、存货、经营权作抵押担保,开展涉农小微产业联保贷款;对于个体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分析组合,开发各种低风险个人理财套餐。三是在金融环境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都相当有限,因此应积极创新,与城市等较发达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全方位的合作,凭借人工智能拓展经营领域,创新经营模式,扩大营销渠道。发展较好的地区就可以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管是前台大厅的智能服务还是对客户的信息识别、智能理财推荐服务都可以提上日程,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解决理财方面的问题。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情况,简便人工智能的操作步骤,升级语音控制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与客户良好的互动,使客户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方便。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检测客户的风险水平,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银行理财产品,即使客户不接受理财产品,也提高了城镇客户的认知,对银行理财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钱财的管理有了相应的理解。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在加大人工智能的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能响应号召,改善城镇地区发展落后的情况。
1958年,10位美国年轻的学者在一起研讨,正式提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人工智能经过了60年曲折的发展,有过令人兴奋激动的时刻,也有令人非常沮丧的时刻,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这是没有异议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阿尔法狗是标志性之一,包括竞赛性能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测试中已经超越人。
新版的人型机器非常的震撼人心,在地面上走,尽管歪歪扭扭,但走得还很稳;还有自动驾驶汽车,在雪地里,也可以走得很好;语音识别,这是科达讯飞一个典型的语音识别的例子,效果非常好;人脸识别,尽管还有一些挑战,但是这几年还是不错的。
专用人工智能确实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依然任重道远,要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巨大突破还需要尽洪荒之力,曾经有四句话描写了人工智能目前的水平,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
另外,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也有了很好的发展,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270亿美元,今年预计1650亿美元,到2018年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发展非常之快。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过去一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十件大事
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新的变化。
第一项,阿尔法狗。
第二项,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包括今年5月份美国白宫举行的4场研讨会。
第三项,IBM类脑超级计算机平台,是基于前几年的芯片。
第四项,软银320亿美元收购ARM,这是很大的收购。
第五项,谷歌、facebook等开源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反映了一个趋势和动向。
第六项,创建公益性的人工智能机构OpenAI。
第七项,在学术方面,Science发表Bayesian Program 论文。
第八项,微软深层残差网络夺冠2015年ImagnNet。
第九项,谷歌量子计算机取得重要突破,为人工智能计算搭建了一个平台。
第十项,剑桥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所。
怎样通过这个标志性事件看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状态,我将其概括成十段话。
人工智能十大趋势动态
第一,人工智能热潮全球化,从东方到西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大国到小国,都掀起了热潮。
第二,产业竞争白热化。
第三,投资并购密集化,过去一年的收购、投资,数不胜数。
第四,人工智能应用普适化,开始向各个领域渗透。
第五,人工智能的服务专业化,一个是研究通用化的人工智能,一个是专业化的人工智能。
第六,基础平台开源化,包括IBM、谷歌开源的平台,是过去一年特别明显的一个新的特征。
第七,关键技术硬件化,包括IBM的类脑计算平台。
第八,技术方法集成化,单一的人工智能计算理论和方法不可能包打天下,集成创新势在必行,阿尔法狗里集成了很多。
第九,学科创新协同化,多学科跨界融合交叉协同创新人工智能创新途径,其中包括量子技术跟人工智能的结合。
第十,社会影响大众化。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五大思考
第一,要保持警醒。热潮下面尤其需要冷思考,阿尔法狗在围棋上的表现,确实提高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但是对人工智能希望太高,如果没有实现就会非常失望。过去60年中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在热潮下尤其需要冷静的思考,有就一定会有低谷,这是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任何一个时段不可能一直蓬勃,所以一定要保持冷思考。引用最新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智能机器人、认知等热门技术正处于期望膨胀期,接下来可能是幻灭期,所以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
第二,切忌跟风。我认为跟风难有大作为,这几年风口热好像说得很多,找风口不如找关口,发展的瓶颈在哪里,突破瓶颈就可能开创一个新天地,抢占先机,大家不要再跟风。
第三,不忘初心。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不忘初心继续探索,回归人工智能的本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别走偏了。所以从研究的内容到研究的目的,在回归本原的过程中尤其要记着,信息科技与脑类科技的交汇,人脑智能机理的挖掘孕育着信息科技的重大变革。
第四,苦练内功。重视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现在是家喻户晓,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不是那么火爆的时候在干什么,一直坚持,才有深度学习的今天,所以苦练内功很重要,不能被当下的热点一叶障目。深度学习不等于AI,深度学习只是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方向的一种方法,尽管现在效果很好,确实需要思考如何克服这个瓶颈,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关口在什么地方。深度学习的成功不是理论方法的突破,而是在大数据和大规模计算资源驱动下的基于基础理论的技术突破,其本质是通过映射对复杂函数进行逼近。
深度学习依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尤其在任务的切换和对环境变化自身完善、对小样本的举一反三等方面,人工智能与人类还是相差甚远。
第五,以史为鉴。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你过去看的有多深,你对未来才能看得有多准,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思考。从浅层智能到深层智能;从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从机器智能到混合智能;从数据驱动到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从线下智能到云上智能;从网下到网上。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
这些具体的趋势实际上都反映在整个社会化大趋势上,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最显著特征。
我们国家发展有很多机遇,天时地利人和,当然也有挑战,我们的战略思维、冒险精神还不够,所以要思考这些问题,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77-02
社会的发展往往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从计算机的问世,从电子管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经历了4代,现在的计算机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社会是需要进步的,那么我们的第五代计算机也即将到来,即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它具有推理、联想、判断、决策、学习等功能。科技发展的迅速,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也将趋于更先进的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工智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相互影响。
1“人工智能”的定x及其发展情况
1.1“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可设想,未来的人工智能产品,会将人类带向另一个高度,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1.2“人工智能”发展历史
1.2.1计算机时代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其主要基本器件是电子管,用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作存储器,第一代计算机不仅体积大,而且能耗高,操作麻烦,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科学计算。这时的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结构,编程从机器指令过渡到符号语言,它采用的二进位制与程序存储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也促使了人工智能的问世。
1.2.2AI实验室时代
DARTMOUTH会议后,AI的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虽然在这个领域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对于新型学科的研究难免会出现很多障碍,但是随困难而来的则是更多的解决方案,当时CARNEGIE MELLON大学和MIT开始组建AI研究中心,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建立能够更有效解决问题的系统。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其对应的解决方法,如果这个方法无效,那么将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对于AI也是一样,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慢慢推进,越来越多程序涌现,其中LISP语言很快就被大多数AI开发者所采纳。且在1963年的时候,MIT从美国政府得到一笔22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研究机器辅助识别。吸引了世界各地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加快了AI研究的发展步伐。
以人类的智慧创造出与人类智慧相差无几机器大脑(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来说,这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但是他又极具诱惑性,使得很多科学家都加入到AI的研究大军中。对于机器来说,要想与人正常沟通,是很困难的,因为机器是人类制造的,而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人类智能的任何一个小的分支都是非常复杂,而我们对于人类智能的研究还未触及其边缘。
1.3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因素
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社会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因素,很多事物都在这个社会中,包括“人工智能”。人类会影响社会,反之社会也会影响人类,而人类的需求将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从人类的手工业到出现简单的机器,从步行到汽车,再到飞机,从2G网络到4G,这些都是人类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当我们用上2G网络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好,但是一段时间后,设备的升级会让原本能够满足需求的2G网络不能再满足需求,所以就需要更快的网络来支持新设备,但归根到底来说,都是外在事物不能满足当下人类的需求。如果在2G网络的情况下,人类已经完全满足,那就不会出现新的设备,那么社会将经停滞不前。对于人工智能也是一样,第一代计算机问世,会出现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第四代,当计算机能够代替人干一部分工作的时候,人类会想着那些计算机目前不能干的也让计算机干了,这其实这就已经潜在的促使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我们需要编程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完成和实现。
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机器的人工代码编程到人工智能的自动编程或者其他系统实现某一工作的机械化,这一过程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从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人工智能的实现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解放人类的劳动,如印刷代替了抄写,车子代替了步行,那么人工智能将会把人类从各种脏活、累活、苦活中解放出来。
2“人工智能”的运用及成就
2.1现阶段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虽然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但是对于他的成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智能,距今也有很多公司推出智能产品,他们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实现自动调节。如智能地图能够实现对路线的分析,为用户提供最有效路的方案,让用户省心更省力。某些网站能够实现分析用户的喜好及习惯并进行推送相关产品。这都是人工智能的体现,有些智能设备目前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能力,这些在我们人类看来,可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但是对于一台机器来说,可并不是那么简单。
2.2“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就
科技日新月异,每天都有进步,从出现人工智能到现在也就短短的几十年,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16年7月28日图灵原生机器人应用,图灵机器人以TuringOS操作系统为基础,了大量原生机器人应用,其中如下几款最具特色:智能聊天、智能拍照、智能音乐、智能英语、过家家。这些应用都是智能应用,比如智能聊天,他支持全新的多模态交互,机器人视觉能力,情感识别能力,这些能力能够让机器人和用户交互的过程中向用户表达多维度的信息,提高交互效率。智能拍照能够对场景和意境识别,从而判定照片的好坏,并不断优化学习,在未来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而与此同时长虹也人工智能电视CHiQ,标志着长虹智能战略迈进人工智能新阶段。这款电视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可以自动记忆分析“主人”的喜好,向主人推送其需要的内容和服务。同年8月3日,搜狗语音交互引擎“知音”,搜狗“知音”不仅能够做到“能听会说”,而且具有“能理解会思考”的能力。
这些智能设备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我们自己,并且默默地改变着我的生活。
3“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
我们生活中处处包含着人工智能,比如我们用智能手机浏览一个网站或操作一个软件,这些都是智能的体现,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必须具备计算能力和意识思考能力,显然我们已经具备了计算能力,但对于研发来说,后者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对于机器,他能做的只是“命令”,而命令之外的事情却往往无法自行完成,例如当我们给A1机器人下达一个“命令”后,即使他正确的解读这段命令(人类语言),机器人也许无法正确执行,显然,这是需要强大的意识思考能力为前提。我们人类通常去做某一件事情,都是下意识地就去做了,那么这个下意识到底有多重要,比如“打开灯”,这么简单的3个字,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灯,什么是打开,怎么打开,在哪打开,怎么到那里打开。这些我们其实都已近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机器来说,他什么都不知道,即使将这些常识性的数据烧录到硬件中,这个数据会很大,而且不一定能蛉部统计出来,毕竟常识太多了。那么如果在这个方向实现能够自动存储,自动学习,自动分析,那么人工智的世界能将会真正到来。
对于一个人工智能的社会,我们的所有劳作都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小到做饭,打扫卫生,大到探索未知世界,这也许将是我们不久的未来所生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