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8: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篇1

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并利用规律。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小 结】

一、“四个一”:

一个核心概念---物质;

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篇2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课备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实例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做到:

1、精选实例。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大量真实、精确、新颖的实际例子。真实指确实发生过的事。真实性是教学的生命。因为只有真实的例子才能作为科学的依据,使教师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服学生。当然真实性并不排斥假设。假设作为一种论证手段,只能做为真实的反证中,真实仍然是前提,精确指所选用的实际例子要有代表性,能够具体地说明某一问题而不是偏离主题。精确还是真实性的补充,使真实的例子丝丝入扣地准确解释书本原理,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新颖指所选用的例子最好是新近发生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些事学生或者不知道,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教师的讲解既扩大了知识面,又解决了疑问,使学生倍感亲切、信服。比如在讲解国家政治政体时,可用美国竞选的例子,说明总统制体的特征。用澳大利亚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改君主立宪制为民主共和制的例子,说明两种政体的区别,这不但让学生弄懂复杂的政体现象和演变过程,还要以引导学生跟踪观察,培养学生对时政的兴趣。

2、精心筹划。精确把握例子在教案中的比例,有必要时还要考虑课堂上各类突发问题的应付方法和补救手段。对那些一个原理要用多个例子说明的或者一个例子用以说明几个原理的地方更要考虑周全,充分弄清原理与实例之间的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逻辑联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比如:用日本各在野党利用执政的自民党内部分裂的机会。向议会提交对森喜朗内阁的不信任案,未获通过,森喜朗政府涉险过关的例子,可首先考虑用以说明日本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基本内容,并引申证明议会制国家的共同点,还能顺带解决学生对日本是否实行一党制的疑问,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那些在课堂教学中暂时不用的例子,可以安排以练习的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备课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实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1、力求语言简练。讲解实例是为了证明原理,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可以节省时间又不冲淡教学主题。比如:在进行数字比较时,最好只选用两组最能说明问题的数字。如果过多地宣读一长串诸如百分之类的数字,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一些书上的例子或者学生比较熟悉的新近发生的例子,最好点到为止。比如:“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久拖不决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东南亚政局动荡就说明了经济是政治的根源”。等等。而对那些必须展开说明的例子,也不必从头到尾,来龙去脉地交待得一清二楚,可以简明扼要地说个大概,足以证明清楚所要证明的原理即可,避免影响实例与原理的衔接教学。

篇3

梁代慧皎的《高僧传》作为保留至今的唯一一部较为完整的关于僧侣事迹的综合性传记,其佛教词语的研究对于中国佛教史、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翻阅整理《高僧传》的佛教词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语料对词汇学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其中体现在其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佛教词语引用始例的补正。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为丰富的大型辞书,是研究中国汉语词汇史极为重要的工具资料。但是由于编写时的条件限制和制约,《汉语大词典》中尚有很多不足和缺失。笔者发现词典中有很多词条例证所引用的始例都比实际用词时间晚,有的甚至要晚上几个世纪,尤其是很多佛教词语,这样的不足对辞书和佛教词汇的研究都有所不利,所以有必要进行较为系统的补正。《高僧传》作为中古汉语及佛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其中有很多佛教用语的使用都对《汉语大词典》的始例有补正作用。虽然有些词汇的源头并未真正探明,但是仍大大地将《汉语大词典》中的始例提前了,所以笔者将《高僧传》中对词典始例有补正作用的佛教用词收集整理于此,并分类举例,以期对辞书的编撰和中古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些现实意义,也以此进一步说明《高僧传》语料的实用价值。

一、关于佛教义理的词汇

【妙觉】佛家语。谓佛果的无上正觉。

《高僧传》:妙觉既陈。又玄其知。婉转平任。与物推移。(160)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李邕《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妙觉常圆,什门上首。”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色空】佛教语。“色”与“空”的并称。谓物质的形相及其虚幻的本性。

《高僧传》:每与支道林争即色空义,庐江何默申明开难,高平郄超宣述林解,沾于世。(168)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王维《谒璇上人》诗序:“色空无碍,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慧烛】佛教语。犹慧炬。谓无幽不照的智慧。

《高僧传》:适若因陛下慧烛海隅,明华日月,故以慧明为人名。(288)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慧烛九枝而吐焰,慈云五色以垂阴。” 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顿契】佛教语。谓顿悟契入。

《高僧传》:每盘游极日,辄信宿妄归,披衿顿契,自以为得意之交也。(171)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坛经・定慧品》:“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二、关于佛教仪式及活动的词汇

【归依】佛教语。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称。

《高僧传》:宋孝武时迎益州仰禅师下都供养,称便束意归依,仰亦厚相将接。(438)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州乡愧伏,远迩归依。”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法祀】佛教徒举行的祭祀仪式。

《高僧传》:后刘思考临州,大设法祀,请汪讲说,乃应请。(283)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道宣《后记》:“明日,设大斋法祀。”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超度】佛、道教谓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高僧传》:时京师瓦官寺又有超度者,亦善十诵及四分,着律例七卷云。(435)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做甚么好事?超度谁?”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檀施】布施。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食。

《高僧传》:诠性好檀施,周赡贫乏,清确自守,居无兼币。(272)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月抽官俸,日减私财,并入熏修,咸资檀施。”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三、关于佛教人物的词汇

【门师】在家人的佛门师父。

《高僧传》:时有凉州沙门释慧崇,是伪魏尚书韩万德之门师。(412)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杜宝《大业杂记》:“出右掖门门旁,渠西二里,有龙天道场,南临石泻口,即炀帝门师济^黎所居。” 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圣僧】佛教称已证正果的高僧。

《高僧传》:此是圣僧,吾等罪人不能得见。(382)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扬难。” 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罗汉】佛教语。梵语Arhat(阿罗汉)的省称。小乘的最高果位,称为“无学果”。谓已断烦恼,超出三界轮回,应受人天供养的尊者。我国寺庙中供奉者,有十六尊、十八尊、五百尊、八百尊之分。

《高僧传》:是故罗汉死后,佛许烧身。(457)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故诸罗汉,将入涅盘,示现神通。”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施主】即檀越。佛道对布施者的敬称。

《高僧传》:施主失应时之福,众僧乖古佛之教。(522)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杜荀鹤《题江寺禅和》诗:“江寺禅僧似悟禅,坏衣芒履住茅轩。懒求施主修真像,翻说经文是妄言。”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四、关于佛教生活的词汇

【染衣】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高僧传》:深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贞。弃宰相之荣。袭染衣之素。(157)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敏。”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衣钵】亦作“衣钵”。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高僧传》:四事供养,衣钵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姚兴为货之,于城南造寺。(67)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崔颢《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寺舍】僧舍。

《高僧传》:分遣军兵,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悉令罢道。(386)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旧唐书・辛替否传》:“寺舍不能保其身,僧尼不能护妇子,取讥万代,见笑四夷。”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灭度】佛教语。灭烦恼,度苦海。涅盘的意译。亦指僧人死亡。

《高僧传》: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250)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石塔碑铭》:“佛灭度后,U卜香衰,醍醐味漓。”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坐禅】佛教语。谓静坐息虑,凝心参究。

《高僧传》:顷之,跋陀横为秦僧所摈,严亦分散,憩于山东精舍,坐禅诵经,力精修学。(99)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晋书・姚兴载记上》:“起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于中宫,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五、关于佛教书籍及器物的词汇

【梵书】指佛经。

《高僧传》:善梵书,备诸国语,游履异域,别有大传。(81)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元子温《题画》诗:“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高僧传》:初经流江东,多有未备,禅法无闻,律藏残阙。(216)

《汉语大词典》中无始例。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幢幡】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高僧传》:每讲会法聚,辄罗列尊像,布置幢幡,珠佩迭辉,烟华乱发。(179)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自地涌塔于佛之前,其幢幡璎珞、玛瑙、车渠、七盘四悬,乘虚耀日。”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戒坛】僧徒传戒之坛。

《高僧传》:即于南林戒坛前,依外国法^毗之。(109)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唐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十九从泗州灵穆律师受具戒,五夏,通《四分律》、《俱舍论》,乃升讲座,乃登戒坛。”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金象】亦作“金像”。金身佛像。

《高僧传》:于张侯桥浦里,掘得一金像,无有光趺,而制作甚工。(478)

《汉语大词典》始例为《晋书・吕光载记》:“又进攻龟兹城,夜梦金象飞越城外。光曰:‘此谓佛神去之,胡必亡矣。’”当引《高僧传》为始例。

佛教从东汉时期开始大范围地传入我国,由此,大量的汉译佛典应运而生。由于宣扬教义,争取教徒的需要,很多译者尽可能地将佛典语言译得通俗易懂,口语性强,使得汉译佛典中的佛教用语对中土文献产生很大的影响。董志翘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曾说过:“这是一种逐步的,由近及远的扩散。率先受到影响的,便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 可见很多佛教词语最早应见于汉译佛典以及受其影响的中土佛教文献。同时佛教用语大大增加了语言交际时的词汇量,并成为此后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言材料。所以作为重要的辞书,在编纂中,不仅要重视佛教用语词条的引用释义,关于佛教词语的词条始例更应有效利用相关的佛学文献。

《高僧传》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僧人传记最为发达的时期,同时,属于传记体例的《高僧传》是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部代表作品,其关于佛教词汇的语料本身便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更何况其语料能够有效地补正了《汉语大词典》中佛教词语始例的不足,足可见对其语料的研究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总之,从《高僧传》看《汉语大词典》中佛教词语始例不足,不仅有助于辞书的编纂和修订,同时也体现了《高僧传》中佛教语料的研究潜力。

参考文献

篇4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9-0089-02

政治课需要学生记忆、把握的知识点繁多复杂,良好的记忆是学好政治的关键,但记忆要“有法”,不能“死记”。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忆力,那么学生政治课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政治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记忆力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兴趣,轻松记忆

现代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让学生在自然享受的状态下轻松记忆,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有效记忆中。因此,要提高记忆力,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引导学生构建兴趣记忆的阶梯,使学生能在充满情趣的教学状态中记住众多知识。

一)巧设导语,吸引学生

课堂上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导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讲授新课前,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导语,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神奇的货币》时,笔者就先设置了一个简单的谜语:百家姓里排老二,以谜语引出“钱”这一主题,然后再播放一段关于“钱”的视频,通过夸张诙谐的说唱,再配上形象生动的图片,牢牢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正题,引出经济常识中货币的概念。

二)联系实际,贴近学生

脱离了实际的政治课教学是空洞、无趣的,更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书本上的一些例子,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就可以了,而教师需要找的是一些与学生、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例子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例如,笔者在讲授“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内容时,就在课堂教学中以“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主题举行模拟听证会。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选出主持人、申请人、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媒体代表、人大代表等进行实际模拟演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其参与政治的兴趣。

二、遵循规律,科学记忆

江苏的一位高考状元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谈到了他的记忆方法,“任何知识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还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记忆方法得当,艰苦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的确如此,记忆也要遵循规律,科学记忆。

一)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基础。唯有理解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建立于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有意义的记忆。“强记不如善悟”,对记忆内容理解越深刻越能使大脑思维变得活跃,形成种种反思、联想,从而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弄清记忆对象的含义、意义。要使理解不断加深,还要把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善于把已有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新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哲学常识时,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灵活加以应用,才觉得政治枯燥无趣,只得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成绩当然得不到提高。

二)循序渐进记忆

南宋学者朱熹说:“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乎彼。”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记忆也是如此。记忆只有在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贪多求快,往往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提出记忆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记忆,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达到学习记忆的目的。

三)重复记忆

根据遗忘规律,知识要及时地重复记忆几次才能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新授课讲解小结后,教师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我消化、及时记忆,下节课复习导入时,教师要提问学生,并让学生默写,以便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其后一周、一月甚至更长时间内重复提问,根据知识要点的前后联系,滚动复习、反复记忆,这样知识遗忘的速率就会大大减低。

三、巧用方法,有效记忆

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挡才能的发挥。”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帮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用最快的速度达到记忆的目的至关重要。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地根据知识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

一)区别难度记忆法

“少则得,多则惑。”正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重难点的突出和把握,学生记忆的内容也要有所选择和侧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所要记忆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如了解、理解、运用等,并用醒目的颜色作出标记,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关键,合理分配精力记忆。

二)读背结合记忆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政治课上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提示教材中的关键词,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中心来阅读。同时可以借用记忆语文和英语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声朗读,并反复背诵,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默写的方式检验记忆的效果。

三)分解记忆法

一些复杂的概念内涵丰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描述性的定义,修饰限制的条件多,需要对概念作层层分析。分解记忆法就是把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逐个突破。例如“实践”这一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首先可以从三个方面分解概念: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性质是物质活动。其次对着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不是主观世界;实践是物质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认识活动。最后重点强调“改造”二字,引出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这样层层分析,就能准确地揭示和掌握概念的本质。

四)列表比较分析记忆法

把一些相近、相似的知识,用图表的方法加以比较对照,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区别。这种方法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能让人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误区,避免概念的混淆。比如在区分消费类型、投资方式的选择等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列表对比记忆。

篇5

一、高中历史总复习的特点

高中历史学习应遵循这样的公式:整体―局部―整体。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走向,总结每一专题历史知识给后人的启示。再去探究部分,一定要在全面熟悉和识记基础知识点包括课题、节题和框题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点一线一面”的结合,以此为前提,突破重点。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最终达到结构化历史科学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整体。

1.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体系必须注意三点:①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以时间为序列的纵线索和以地域为区位的横断面相互交织而成的柱形历史舞台;②把每一人国家的每一个历史横断面看作是一幅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织的历史画卷;③打破教材的编排程序,沟通古今中外的历史,把具体的历史知识从一定的序列中分解开来,又可以用新的线索串联起来,从而组成新的序列的不同链条。

2.各个历史专题的总结

历史专题的总结在高中复习阶段至关重要,通过阶段划分,由学生归纳出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构建各个专题的知识结构。例如中国古代史先秦的阶段特征总结:

先秦:【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原始民主制―分封制和井田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

①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②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③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④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阶段复习方法

根据学科复习特点,以及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高中历史阶段复习比较有效的方法。

1.目录记忆法

从目录来复习,纲目明确,可以总体把握,做到宏观心中有数,居高临下全面看问题。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3课 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专题二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6课 雅典民主

第7课 罗马法

2.提纲复习法

根据目录的线索,整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把整个的知识点整理、归纳、系统化。如阶段复习特点里提到的总结方法。

3.结合习题综合复习法

复习一单元后,可以重新翻阅本单元习题,再一次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

4.反复复习法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经常反复及时复习,就遗忘得很少,否则就忘得很多。

篇6

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具体到政治教学中,就是既要教会学生知识点是什么,更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的过程中,自觉自悟地掌握学习政治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思维品质和核心能力,才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的课后也能获取知识、提高和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育方式的重要目的。那么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面,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利用导学案强化课前预习,为自主学习点亮明灯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可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拓展延伸等环节。用精心编写的导学案督促学生预习,能较好地克服以往预习只是走走形式、课前翻翻书、无目的无方向的状态,使上课时不仅教师是有备而来,学生也是有备而来且带着问题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导学案上述功能的发挥,绝不是教师课前把导学案一发,上课让学生起来念念对对答案就可以实现的。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勾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自主地探求课本知识,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1.知识点问题化

传统的填空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关键之处,但在预习的时候只需翻书即可完成,很难起到督促学生思考的目的。如能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将知识点设计成有一定思考性、现实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则可以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无论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完美无缺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勤思善想”的过程,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问题情境化

现在的高考命题,“情境化测试是测评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和能力重要手段”。基于此,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上,就要有意识地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中,或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中导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真实、开放、有度,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此举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重大时事,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倾向也可以作出测评。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导学案、从预习中获取继续学习的动力。当然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要有清楚的了解。学生在课前将导学案完成后,教师可随机抽取几组,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自主学习创设良好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就不会思考,不会思考就很难在学习和生活乃至未来的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的思考和质疑提供多一点的时间,大一点的空间,宽松一些的环境。

时间上,教师不能讲太多,更不能“满堂灌”。放手让学生探究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但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必要时教师要舍得;空间上,学生的提问和质疑有可能超出教师的“预设”,面对“生成”问题,教师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对。有时虽看似离题万里,但若处理得好,却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环境上,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创设学术民主的宽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越是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越要发挥教师“磁石”的作用,让学生的讨论紧紧围绕课堂上的主题,形散而神不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要加强引导,不可放任自流。尤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教师的态度必须鲜明,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掌握学科学习的基本技能,为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可见,知识是支撑能力的基础,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和运用的过程中铸就的。同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绝非空中楼阁,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掌握基本的学科技能的基础上,才谈得上面对新问题新情境,做到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基本技能和良好习惯。

1.学会划书

“细节决定成败”,学会划书是众多学习方法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翻翻高一学生的教材,所谓划书就是拿着笔在教师要求的地方划横线,只此一种形式,无它。试想,在没有教师的课后,面对满书的横线,看的欲望都没有,谈何自主学习?笔者认为,科学的划书方法能够让从来没有学过这本书的人一翻开书,就知道常考点、重难点、易错易混点分别是什么。因此,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多种符号区分不同知识点。例如,用蓝色横线划书、红色圆圈圈关键词;重要知识点前加、用≠符号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做对比;在每一课和每一单元结束后将知识体系整理到书本上等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时常提醒,耐心纠正,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坚持下去。

2.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笔者时常和学生讲“高考也可以像中考一样翻书答题”,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但随即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要想实现高考时在脑中翻书,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是绕不开且必须掌握的技能。任何教材的编写总是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顺序,掌握了它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记忆学科内容,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构建知识网络务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引导,但学生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要鼓励学生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析,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不完善不要紧,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只有亲身参与,学生才能在此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拓展,才能为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政治学科高考命题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既反对知识化倾向,也反对时政化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江苏政治高考贯穿全卷的情境化测试模式,可以说既是为考生搭建了一个公平测试能力的平台,也是对“死记硬背”“猜题押题”教学方式的挑战。为此,教师首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却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引导他们关注身边事,关注国家和世界。(1)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五分钟的时间,专门和学生聊最近发生的重大时政。刚开始教师会讲得多些,但高中生争强好胜、不甘于只当听众的性格特征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关注。当时机成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站上讲立或小组合作播报新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电视栏目,例如“新闻周刊”“看见”“开讲啦”等。看过后,利用班会时间组织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激辩、在思维碰撞中获得对问题的正确立场和看法,获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讲就业问题,可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亲身感受就业的压力;讲投资理财,可要求学生亲自到银行体验如何办理活期账户。不过,一切热热闹闹的活动最终都要回归书本,不可偏离主题。教师借助上述多种形式,是要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这四个方面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4.学会反思

《孟子・离娄上》中有这样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当我们做事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自我反省,才能“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学习同样如此。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学会自我反思,对促进学生能力的深度发展大有裨益。首先,教师要带头进行反思,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某个习题的讲解不够到位,当教师发现还有更好的讲解方法时,要及时传授给学生,不要怕丢面子,这本身就是在身体力行地让学生感受反思的重要性,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反思的机会。例如,授课结束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有效思维,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再比如,试卷讲评前,要求学生根据批阅好的试卷进行二次思考,在错误的地方订正并写明犯错的原因。实践中发现,如果某些错误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得到解决的话,其效果远比教师讲解好得多。

四、增强评价与检测的灵活性,为自主学习创造动力

提倡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具创造性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其中,评价和测试作为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功能也要“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评价和检测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激励和鼓舞,增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

西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的心是什么样的,那他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教师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那他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把学生看成是处于发展中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唯有如此,他才能发自内心、始终如一地予以学生尊重、关爱、包容和一视同仁,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感情基础。

2.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你在关注他

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批作业,甚至在学校走廊或上下班的路上偶然碰到学生的问题时,教师都可以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观察和建议告诉他,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对他的关注。有时教师只是貌似很不经意的一句话“最近上课有点心不在焉啊”,却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不小的波澜,“原来老师很关心我”,那么这位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会表现得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关注和激励不等于只说好话,也不等于盲目和无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言之有物,明确指出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采用多样化的检测方式

篇7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79-02

2013年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研究今年高考命题特征,为以后高效备考打下基础成为所有高中教师的必修功课。尤其在高考历史命题风格独树一帜的重庆市,今年更是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其命题模式、风格会何去何从早已引起大家关注,现在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如能有效把握今年的命题特征,在以后的新课程高考备战中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重庆卷历史第14题分值高达32分,占了总分值的三分之一,笔者拟谈谈对该题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备考能有所启示。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今年重庆卷第14题以“服饰”这一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综合考查了中国古代史部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世界史部分凯末尔改革、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改革开放等内容。与近几年全国其他地区高考材料题通常以专题方式考查不同,本题考查的切入点只是“服饰”这一民生问题,但却综合考查了中西方的社会变革,包含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知识;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小切口,大综合成为新课标高考下重庆卷材料题的亮点。

一、小切口

“小切口”指的是以社会热点,科学史观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第14题以“服饰”问题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看起来命题切口很小,似乎与教材主干知识关联不大,但紧扣当前“关注民生”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又体现了历史学科近年来所倡导的以新的科学史观研究历史问题的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今年重庆新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提出“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服饰”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能够充分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学科特点;同时“服饰”这一切入点又体现了社会生活史观的研究方法,而社会生活史观正是当前倡导的新的科学史观指导下全面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可以说,“服饰”这一切入点是新课程理念的很好体现。笔者大胆预测,以社会热点、科学史观作为命题切入点的“小切口”模式将在重庆的新课标高考中继续贯彻下去。

在“小切口”的命题模式下,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运用科学史观分析问题是师生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能力。在日常的复习备考中,必须对社会热点话题有一颗敏感的心,随时注意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热点相联系,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但切忌为了应试去猜命题热点而造成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舍本逐末。同时要学会运用新的科学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与当前社会热点。除了基本的历史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生活史观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科学史观,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些科学方法,并运用到分析问题的实践中去。

二、大综合

第14题命题切口虽然小,但要求却不低,在考查内容上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在考查目标上知识与能力并重,真正体现了今年新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综合性。

1.考查内容上的大综合――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第14题的三个材料分别讲述的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凯末尔改革、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服饰变革。内容分布包含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大板块,既有必修教材中的和改革开放,也有选修教材中的凯末尔改革,还有课外知识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全面分布的大综合模式能够有效的考察学生知识的全面性,真正发挥出高考的选拔作用,防止部分学生在高考备考中投机倒把。

篇9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20__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一年来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和李红蕊老师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年,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0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年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我们两位老师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

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反思一年教学复习过程,也还有一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11张复习提纲当然包罗万象,但学生却往往无从下手,我们设想要根据学情、考情进一步去粗取精,让复习提纲更便于使用。

2、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3、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进入九年级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九年级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万丈高楼平地起。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尤其是从__年开始,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最好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五、注后进生的成长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

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九年级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年中招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中学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一课时,播放电影《》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5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我校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笔录备用。(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对高三选修《甘地》一课,通过集体备课,觉得仅靠讲解,学生很难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动,难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决定让学生看电影《甘地传》。这样,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合作关系。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化班、两个特长班学生水平差距 较大,程度把握不太准。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二、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1 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方面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 本人在教学之余, 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大纲》、《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极端年代》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

本学年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地方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优的辅导,做好准备。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我担任了高三两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并任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学校制定的功勋目标 。对本学年的教学做一下总结:

一、落实教学常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学期我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点: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上课时间短,而教学任务重也不算太多。因此,基于这种情况,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重难点,写出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从不上没有教案的课。努力把重点难点讲清楚,让同学们能够自己知道重难点在哪里,再利用中午或晚自习时间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方式选择,无一不经过深思熟虑,有时甚至为了一个课堂的导入花一两个小时去查资料去构思。可以说,课外花在准备教材及钻研题目上的时间远远多于上课的时间,用经常所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上40分钟的课,通常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四个小时”。

正因为如此,我在上课时才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2、努力更新教学观念,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避免满堂灌。给学生消化和接受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注意主观题的训练。每一课结束以后,把课课练落实到位;每一周结束以后,都有一个周周练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判定等级和批改分数的方法相结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落实导师制。

对我负责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来说,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新知识又接踵而至,往往令他们应接不暇。所以我尽量去了解和鼓励后进生,在课外的时间辅导他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一些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就过来问我,还取了个意的名字“呼唤老师行动”。

每当看到他们拿着练习什么的来到办公室,我就特别的开心并耐心解答。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差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对历史渐渐有个浓厚的兴趣,这是最开心最欣慰的事情。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信心。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努力抓好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每次我布置好学习任务后,我都要求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尽量做好自己的练习题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开学初,同学们还没有上高三的紧张气氛,也许是暑假没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有点心不在焉,教室里有一段时间总静不下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反复地强调,学生又逐渐学会了静下心来学习,在学习时间保持安静。

虽然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觉得历史很难学习,要理解和记忆东西太多,但是我尽量宽慰他们,培养他们的信心,当我看到他们取得成绩时那眉飞色舞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他们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一个和谐团结的科组,为了能够把科组建设的更好,为了能够让新老师更快的成长,我们历史组科组活动比较多。对于每一周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我都一次不落的参加,对于集体备课活动也是积极参与。除此以外,我还尽量多的听备课组其它教师的课,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的课,只要有时间总会去听一下。经统计 ,本学期我共听课至少40节 ,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

这些活动让我在上课时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 ,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