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7:38: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水体污染成为最重要污染。就目前而言,造成农村水体污染主是两个方面,工业废水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其中以工业废水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农业自身的污染是由于土壤的松动,在多雨的季节,大量泥沙被冲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浊度上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量的农药、化肥无节制的增加、使用,除少数被吸收,其余大部分最终进入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主要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而形成水污染。
2. 固体废弃物污染向农村蔓延。固体废弃物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如采矿业的废石、尾矿、煤矸石;工业生产中的高炉渣、钢渣;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人畜粪便;城市垃圾等等。若不及时清除,必然会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每年不计其数的固体废物被运往城市周边,有的被无害化处理如填埋,有的则任意堆放。那么我们的城市周边是什么? 广大的农村地区! 也就是说这么庞大的垃圾正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农村地区。如果这些垃圾不经过妥善处理,将对农村的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3.大气污染走向农村。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生产生活污染。近些年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秸杆不再作为农民的主要燃料,除部分用作饲料外,很大一部分被焚烧,引起大气季节性污染;煤,尤其在北方地区的冬季成为农民的主要燃料,大量的一氧化碳,氮、硫化合物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污染。第二,工业废气污染。大量工厂搬到农村,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其中以炼钢厂和火电厂最为严重,直接带来农村大气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农村环境保护机构的匮乏。在农村环境政策方面,强制性规范少,而一些奖励性环境政策法规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又相矛盾,所以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法律支持和民意支持。来自多方面的干涉使基层环保局感到力不从心,许多时候为了保证地方的经济发展,环保局不得不妥协,从而导致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
2.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的治理,通常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 末端治理,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他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规模性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3.环境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 ,对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随意投放垃圾成为习惯 ,造成农村垃圾污染日益突出。同时从农民本身来看 ,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 ,农民对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 ,不是很清楚。在他们看来 ,只有从工厂排放出的有毒废水 ,或从烟囱中冒出的各色烟尘才叫污染。他们搞不清周围的禽畜养殖场、屠宰场、皮革作坊的行为是否属于环境污染。他们当然更不能相信自己的农业生产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
一、生态旅游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污染
随着生态旅游区的开放,每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而大多数的游客都是乘坐着汽车来到生态旅游区观赏,大量的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生态旅游区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如此,汽车扬起的尘埃、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旅游区内宾馆和饭店排放出的废气等都对生态旅游区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水体污染
众所周知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是相当的广泛,主要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水上运动带来的水体污染,水上运动往往给水体带来的危害最大。我们所熟知的水上摩托车不仅能对沙滩及海岸线产生侵蚀作用,而且还能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漏出的油污也会污染水体危害水体生物的健康。第二就是优养化问题,一般来说水体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原来背景环境的养分很少,但是由于人类活动一下子营养成分的进入导致了水体超过了原有的净化能力,所以产生了优养化问题。
(三)垃圾污染
游客造访生态旅游区必然会造成所谓的“民生污染”。如果对民生污染处理不当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卫生,从而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垃圾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会衍生出更多新的问题,将会影响到水体、土壤、植物、动物等多个方面。
(四)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旅游活动对于生态旅游区的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随着生态旅游区的开发,道路等人工景观的建造严重分割了生态保护区里自然生物群落和种群,从而减低了生态保护区里自然景观的连通性,也减少了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生存环境。
2、在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中往往将人文景点修建在生态保护区中较为脆弱的的地带,这样很容易造成较为强烈而且扩散性的局部干扰和破坏。这样只会导致局部地区生境的退化和干扰斑块的扩大。
3、在一些旅游活动中会猎杀该地区的动物,这样直接导致了生态旅游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尤其是在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则更会影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旅游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游客的旅游公德
加强对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逐渐提高人们的旅游公德。如今的游客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所以提高游客们的生态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游客强调以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的生态意识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这样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大游客的生态素质。但是目前中国生态旅游地区的开发往往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对游客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所以生态保护区需要大力对游客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从而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二)严格控制游客容量和开发强度
如果一个生态环境超过了它自身的所能承重的最大容量时那将必然会破坏其自身的恢复能力。一个生态环境自身恢复能力一旦遭到破坏,它将不会促进生态平衡、系统稳定。所以严格控制游客的容量是十分有必要的,生态保护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合理控制各景区的游客数量,防止人满为患对旅游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协调好旅游供求关系,适当分流。不仅如此,还需要人工治理受损环境,加快旅游环境的恢复等。
(三)严格控制旅游项目
不同的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同时不同的生态保护区以及同一生态保护区对旅游活动的适应性也不同。我国生态保护区可分为深林、草原、荒漠、水域等多种类型。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保护区应该开展适应其环境的活动,这样既满足游客们的需求也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②化学农药(人们习惯称之为农药)是指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包括化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药,化学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水剂等混合农药制剂。但不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2012—3—29。
③库尔勒英下乡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种植人员99%为外来汉族务工农民,在当地租种土地修建蔬菜
大棚,种植蔬菜为业。.2012—2—26。
④生物农药有五大优势:一是生物农药的毒性通常比传统农药低。二是选择性强,它们只对目的病虫和与其紧密相关的少数有机体起作用,而对人类、鸟类、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无害。三是低残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农药即能发挥高效能作用,而且它通常能迅速分解,从总体上避免了由传统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是不易产生抗药性。五是作为病虫综合防治项目IPMP (Inergrated pestmanagement programs)的一个组成成分,能极大地降低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http: //baike.
/view/54305.htm.2012—3—29。
参考文献:
[1]孙肖瑜,王静,金永堂.我国水环境农药污染现状及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07): 649—652.
[2][3]唐东民,宗贵仪,唐勇.农药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生态风险[J].四川环境,2011,30(02):115—118.
[4]丁素明,张晓辛.农药使用的污染因素及控制途径[J].中国农机化,2010,227(01):32—37.
[5]宋宁慧,卜元卿,单正军.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01):49—57.
[6]孔朝辉,张慧芳.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94—4898.
[7]刘冬梅,李雨.农业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J].世界农业,2008,346(02):21—24.
2001年以来,曲靖经济迅速发展增长,成果显著。2010年末曲靖GDP总量为1005.6亿元,是2000年的4.3倍。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由于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对资源的大量开发,造成水、耕地、矿产等的加速消耗,人均占有量逐步下降。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污染物排放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1.曲靖经济发展情况
1.1经济增长情况
2000年以来,曲靖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曲靖GDP总量为1005.6亿元,是2000年的4.3倍。??平均每年以15.7%的速度递增。2003年生产总值跃上300亿元大关达306亿元,到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跃上400亿元、500亿元、600亿、700亿、800亿、1000亿元台阶。近六年每年GDP净增量都突破100亿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见图1:
图1 曲靖GDP增长变化关系图
物质资本投入是曲靖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曲靖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在投资拉动上,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上。正如2009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曲靖经济资源依赖度高,属于典型投资拉动型经济。
1.2经济结构情况
曲靖国民经济产业构成中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大,并且第二产业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呈现出下降趋势。201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曲靖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高、二产重、三产低”; “曲靖服务业发展不足,速度不快,层次不高,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见图2:
图2 2000-2010年曲靖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汇报
另外曲靖市六大支柱产业中能源、矿冶、化工等都属于资源型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曲靖经济模式基本上是高耗能型的,对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污染物排放量大。
2.曲靖市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
2.1煤炭资源开采量大,消耗增长迅速
2000--2010年,曲靖GDP增长率都在8.5%以上,其中2004--2010年增速在12%以上,十年平均增速达15.7%。原煤产量增长亦随之变动,“十五”期间增长迅速,进入“十一五”后有所回调, 2008年后增速重新加快。年平均增速达16.4%。见表1、图3:
表1 2000―2010曲靖市GDP与原煤产量变化
图3 2000-2010曲靖市GDP与原煤产量增长率变化
经测算,全市经济增长与原煤产量增长之比为100:104,总体上,原煤产量增长快于GDP增长,原煤是曲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煤炭需求总量在较长时期内还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2.2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加工和消耗,客观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同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低水平消耗又带来大量的“三废”排放。“三废”以不同的方式汇聚到周围的生态环境,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多种形式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占用和消耗地区生态环境容量。当这种消耗和占用没有突破地区生态环境的容量界限时,在环境自身降解和恢复能力的作用下,环境会保持一定的环境质量;当超出了环境的容量阀值时,就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从而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0年曲靖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078.5万吨,是2000年2051万吨的1.5倍。平均每年以4.1%的速度递增。工业废水与GDP同项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低于GDP。见图4:
图4 2000-2010年曲靖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
2010年曲靖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037.7亿标立方米,是2000年421亿标立方米的7.2倍,平均每年以22.2%的速度递增(见图5),工业废气与GDP同项增长,平均增长速度高于GDP(超过6.5个百分点)。
图5 2000-2010年曲靖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变化
2010年曲靖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873.2万吨,是2000年478.8万吨的3.9倍,平均每年以15.6%的速度递增(见图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GDP同项增长,平均增长速度略低于GDP。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
图6 2001-2010年曲靖工业固体废弃物增长及利用情况
另外,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中,曲靖市有重点工业污染源1542家,一般工业污染源1249家,住宿业、餐饮业污染源3986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污染源1233家,医院污染源164家,独立燃烧设施42家,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90家,污水处理厂2家,垃圾处理厂4家,种植业污染源11493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源2364家,水产养殖业污染源2727家。
总之,随着曲靖经济的发展,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污染日益严重,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潜在的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治理环境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促进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曲靖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要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要以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为载体,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力度,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严格执行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产业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严重浪费资源的产业禁止发展,避免低水平投资和重复建设;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关闭“五小企业”;加快发展低能耗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节能整体技术水平。
工业是曲靖资源消费的主体,其中能源、化工、钢铁、有色冶金、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又是消费资源的主要部门。因此,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积极发展资源消费强度低的第三产业,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轻型化和节能化。
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不断推进与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相配套、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3.2减少排放,控制工业“三废”增长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企业准入关口,限制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控制污染增量;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工程、加强执法监管,削减污染排放量。加大南盘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妥善处理农村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污染源的现场监察,实施污染源达标排放。
降低工业废气排放率。以火电行业为重点,大力削减石化、钢铁、有色、水泥、化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发展尾气回收发电、供热等产业。推进县级城市禁燃烟煤工作。
以造纸行业为主攻方向,重点要抓好化工、酿造、印染行业的水污染物削减工作。取缔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黄泥河干流及支流工业废水直接排污口,加强水污染物排放的监督。加大独木水库、南盘江、白石江、潇湘江等一批重点水库、河流的污染治理力度。
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采用综合措施提高对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洗煤泥等的利用,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围绕可再生利用废弃资源,发展废弃物再生产业。发展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砖、生产水泥等产业。加强废旧金属、废旧纸板、废旧塑料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余热余压、城市垃圾发电。
3.3节能降耗,控制环境污染
积极构建节能产业体系,优化用能结构,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明确企业污染减排主体责任,重点加快工业锅炉脱硫设施建设,强化冶金行业烟气治理,加强化工、造纸、煤炭等行业工业废水治理。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工程。
坚持节能降耗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彻底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五小企业”和落后工艺,促进节能减排。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关闭取缔和限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