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8: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特殊教育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特殊教育的方法

篇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68―01

特殊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十分独特的一类教育形式,由于特殊教育的受众在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特殊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与常规教育相比都有较大差异。特殊教育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教授知识的深度,而关注于特殊教育群体精神和心理上的变化,致力打开特殊教育群体心扉,扫除其心理阴影和障碍,能够走出阴霾,更好地融入到与周围人之间,进行较为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缓解精神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或是改观心理状态等方面,美术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在压力不断增大的现代社会,美术艺术已经成为了社会人群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一种有效方式,而这恰好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此,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学逐渐受到了特殊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发现了美术教学对于抚慰心灵、释放心理压力的明显作用。关于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1.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美术教学在形象性和生动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对于聋哑儿童,由于其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受到较大的限制,于是视觉感知便成为其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而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述相关的知识,一个个的画面有效地弥补了聋哑儿童听觉上的不足。不仅如此,当学生想和周围人或是老师交流、沟通甚至是讨论时,除了传统的哑语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大丰富了聋哑儿童的表达方式,也加强了他们与正常人群沟通的能力。

2.良好的心理教育功能。众所周知,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很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进而进行发散式联想,对其心灵产生影响甚至是震撼。特殊教育受众是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自闭症、妄想症等等。在这样心理因素的影响之下,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而美术教学可以展示大量表现真、善、美元素的作品,教师可以以这些作品为突破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美好且积极向上的方面。

3.有效地多感官协同训练。美术教育一般包括了赏析和创作两个部分的内容,而当中又涉及到色彩、搭配、比例、构图等一系列的因素,通过赏析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表达能力,而创作更可以将学生的手、脑等多个部位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对于智力有缺陷的学生,这些训练对于开发其智力和激活大脑部分功能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的方法

篇2

G623.5

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特殊人群的需要,帮助特殊学生学习知识、收获技能,增强特殊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特殊学生的意义不可替代,因此,需要通过加强与特殊学生的交流,明确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特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成长过程的“阳光”,它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水平。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日益膨胀。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具,在多媒体上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仔细剖析,鲜明直观的进行教学,同时还能制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放松特殊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多与特殊学生互动,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增强自信心。无论回答对错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支持他们,这样可以帮助特殊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他们更加勇敢跟自信,久而久之,让特殊学生爱上数学课[1]。

例如:在讲解加减计算的法则时,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法则含义。讲解过程还可以应用比较方式,寻找事物之间异同点,让学生把握知识关键点。同时还要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或是组织加减计算的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根据特别学校的学生特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很差,要想使他们的生活能力以及智力的康复培训顺利进行,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使数学教学逐渐生活化。另外,如果学习到男生、女生这两个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性别的不同进行分组,同时大声念出自己的性别,教会他们如何数数与计算,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还可以学到生活常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有残余的听力且智力比较好;第二种类型存在听力方面的障碍与智力中等;第三种类型智力比较迟缓。然后根据三种类型的学生特点进行教育,跟层次不同选择问题的进行体温,问题难易情况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先进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由于智障儿童很容易情绪化和多动,行为都很随意,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一般是不能自控的。对事物的敏感度低,也很容易被某些音和颜色鲜艳的东西所吸引。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常常表现为游离状态。此外,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低,注意力容易被转移,他们只能对很直观的东西进行记忆,普遍对音乐感兴趣,学生很多时候会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节奏而不自觉的跳动,对音乐的敏感度相对较强,而且会让他们很强的学习欲望。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呆板的教材变活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有代入感,能够直观的了解课文的内容,更有利于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2]。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认识到新事物,提高学生的探知欲。这样不仅能够稳定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提高培智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能够让他们更有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形成乐观的心态。

四、提高数学特殊教育老师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社会,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应该学习孙文祥的精神,建立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为特殊儿童提供温暖和关心。老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观察学生的习惯,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尽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特殊学生可以通过听觉、感觉进行理解,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爱和支持作为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此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小学数学作为特殊学校的基础学科,能够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各方面发展。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中,老师要明确教学目的,针对特殊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提高特殊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生活能力。通过转变价值观念,提高特殊学校的师资水平,以特殊学生的发展为重点,有效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

例如:很多聋哑学校的教师在面对一群有耳听不见,有嘴不能说的聋哑学生时,猛然惊愕,甚至于发现自己无法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沟通。而为了真正融入这个特殊群体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很多教师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手语,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简单交流,拉进自己与特殊学生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发育。通过加强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的措施,根据学生相关认知能力的有效研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4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和管理设施不断充实完善,信号压缩和存储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的成功嫁接,为远程教育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使远程教育跨入了网络多媒体时代;同时也为广大残疾人的学习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前景。

2004年2月16日,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成立,学院充分利用全国电大系统的教育资源和全国残联系统的网络优势以及政策优势,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开放教育方式,向全国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提供高等专科、本科学历教育服务。

深圳电大受中央电大委托,抽调有关教学、教学教务管理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残疾人教育学院的建设工作,根据学院的实际需要,为学院提供技术及设备方面的支持,承担了残疾人教育学院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资源建设等许多具体的实践工作。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其各自身体的自身障碍,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历来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如今,电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已经把教学课堂搬到了残疾学生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假如能够制作出既可以供正常电大学生学习,又可以兼顾各类残疾人的网络教学资源,不仅为肢残人接受高等教育解决了行走不便的空间距离的难题,为聋哑人克服语言的屏障,将为全国数千万求知若渴的残疾人深造学习插上奋飞的翅膀!

当时,摆在我们教育技术人员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设计制作出适宜于各类人群学习的网络教学媒体资源。在这里,我们将这些年来积极探索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的一些体会和见解共享给大家,以求与同仁共勉。

1 探索新的网络教学资源――双视频IP课件

双视频IP课件,就是在普通IP课件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聋哑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另外增加了一个视频窗口,专门显示手语的视频信号。这样,在整个IP课件中就有一个屏幕信号、两个视频信号和一个音频信号。这样的课件,既可以满足非残疾人的学员,也可以满足聋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1.1 制作双视频IP课件的实践

在远程网络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师、学生、课程内容与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之间的互动,IP制作软件一般都具有视频和(或)音频交互功能。我们在记录实时IP课件时,已经实现了主讲教师与远端学生之间的“实时交互”教学功能。听课过程中,远端的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在IP直播软件上立即“举手”从网络上反馈到校内主讲教师面前,经过教师的允许后,远端的学生就可以实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与“学”之间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交互:音频交互、视频交互(视音频也可以一起交互)以及文字交互。在交互的同时,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互过程视频、音频和文字全部实时广播,以启发其他在线同学。我们就是利用了这个交互功能,巧妙实现了双视频IP课件制作实践。

1.2 制作的软硬件环境

1.2.1 选择基于网络的IP制作软件

鉴于流媒体技术本身的特质,IP课件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传输的即时性,使其在远程教学平台上点击时,无须等待就可以进行即时播放学习。这种快捷、方便、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当今分秒必争的青年学生的宝贵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使用Teachingcast网络版IP课件制作软件。除现场录制外,还能在网络实时直播。

1.2.2 选择合适的老师和视频拍摄条件

由于是现场直播直录,除老师之间的默契配合与临场发挥以外,良好的灯光条件、稳定的网络状态以及专业级的摄录设备是制作成功的基础。我们是在深圳电大教育技术中心演播厅内,其灯光条件、网络条件和摄录编条件都比较好,老师之间比较熟悉,而且经过排练和试讲,有一定的默契。

1.3 必要的硬件配置

因为使用到直播、交互的功能,设备方面必须配置直播服务器,终端计算机也要使用三台。其中两台教师机安装视频采集卡,连接两台摄像机;另一台用作实时录制。它们之间有网络进行连接,并且两台教师机之间设定为视频交互。

1.4 有保证的网络条件

在整个过程中,网络的畅通非常重要。三台计算机之间要靠直播服务器传输信息和数据,所以必须保障服务器端的良好状态。我们使用校园VPN网络,制作时屏蔽其他用户和可能的干扰源,终端使用100/10M自适应网卡。

2 手语视频加入的实现过程

残疾人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特点上与健全人有基本一致的方面,但是,在媒体的接受能力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制作网络教学媒体时,针对聋哑人听课的困难,探索制作了在普通的IP课件上增加一套与主讲教师讲解内容同步的手语翻译视频的特殊IP课件,目的在于帮助聋哑学生能够“无障碍”地共享使用我们的教学课件。目前我们已经制作成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并且挂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上。

2.1 具体制作过程

2.1.1 在上课前启动主讲和交互的计算机,进行参数设置,见图1。

2.1.2 交互机请求视频交互,主讲机确认,见图2。

2.1.3 这时录制机就可以收到两个老师的视频图像和主讲老师的PPT文稿屏幕,见图3。

2.1.4 开始讲课,手语老师进行同步手语操作,录制机便把整个过程记录在计算机硬盘上。

3 结束语

以上的制作实践尝试,让我们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又尝试制作了残疾人教育学院的课件《素描》,这个手把手教授的传统课程,我们也通过视频的调节和调度实现了课件化,具体实施方法我们将在另文阐述。

一部优秀的IP课件,可以同时使得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学生受益,而探索制作出能够适于各类人群学习的网络教学媒体资源,那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真正实现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省市电大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点的教学资源共享、“三级平台互动”的喜人局面,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

过去,电大系统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能够把全国最优秀的教师请进电大课堂。当年,著名的华罗庚老教授为电大讲授第一堂课的激动人心的场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有了IP课件,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课堂不仅进入了健全人学生的家里,也已经延伸到了残疾人的书桌前,也就等于把全国最优秀的教授、世界最前卫的学识送到了遍布天涯海角每个健全人与残疾人学生的电脑书桌前,使残疾人真正共享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公民待遇。诲人不倦的讲述,深入浅出的启迪,循循善诱地带领着学生们畅游浩瀚的知识海洋。

参考文献

[1] 邓重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京:现代教育技术杂志,2005,(5):46.

篇4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9

客观来讲,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即便是身体健康、心智正常的学生也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多次学习失败,也有可能因此受到打击,渐渐失去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特殊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盲区、所生成的错题资源会更多,甚至于根本无法理解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对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客观分析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此调整数学教学策略,使其能够顺利内化数学知识。

一、利用生活素材组织数学联想

虽然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但是却依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从大量的生活资源中提取出来的理性规律。针对这一学科特点,数学教师则可尝试利用生活素材导入数学知识教学活动,及时唤起特殊学生的生活记忆,使其通过生活回忆来分析、解释数学概念,由此产生数学思维,切实内化相关内容。如此,则可初步改善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益,提高特殊学生的理解能力。

就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小数应用情况,由此创设了生活情境。首先,笔者会认真询问学生的身高情况,让学生直接写下个人身高数据。其次,笔者就随机点名,让学生比较身高差异,借此提问:“两个学生的身高差是多少?”这就可顺利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减法问题,且有不少学生会以手掌测量身高差,用手指指出同学之间的身高差。对此,笔者就告诉学生,小数减法知识可以让他们明确把握同学之间的身高差。由此,笔者便引导学生探究了小数减法的算理与算法,然后通过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了小数加法知识,及时训练了学生的小数计算能力。

二、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丰富的动手操作教学活动可以切实丰富特殊学生的实践经验,且只要设计合理,素材丰富,特殊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归纳具体的数量关系、分析空间结构。如此,特殊学生则可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而这就可大大坚定学生的学习自信,弱化学生的畏学心理。对此,数学教师则可根据现实情况组织动手操作活动,由此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构建生成性数学课堂。

就如在“角的度量”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学习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了生活中的角,比如墙壁与地板所形成的角、倾斜的小木板与讲台所形成的角等等,使其通过视觉观察排列了各个角的顺序,由此产生了感性认识。接着,笔者就组织了“角的度量”实践活动,让学生使用量角器去测量各个角的度数,认真撰写测量数据。如此,则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认识,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坚持关爱教育

篇5

一、完善教育安置体系,补偿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缺陷

由于各级各类残疾的影响,特殊需要儿童在身心上无法按照正常的规律进行发展,更无法自然地获得各种认知经验,因此越早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干预,就越有利于特殊需要儿童经验的获得和认知的发展,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缺陷的补偿,不仅需要具体的补偿训练,更需要从宏观的角度作出合理的教育安置。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尚停留在为学龄期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集中教育的单一培养模式,这将使特殊需要儿童在学龄前期错失补偿认知缺陷的机会,也使成年特殊需要人士在学业结束后,继续为社会认知的不足所困扰,造成生活和工作的诸多困难。因此,完善我国教育安置体系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早期干预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建立早期教育体系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学校教育,尚未延伸至对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的干预与教育。这不仅受制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程度,也受制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责任,而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尚未开展的工作。这需要民政和卫生部门联合对各社区新生儿进行筛查,确诊残疾后,由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向残联部门提出教育需求,再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转介到特殊教育学校或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最终由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残联部门组成评估小组,对早期干预与教育的绩效进行评估,从而形成早期教育体系。

2.巡回辅导学龄期特殊需要儿童,建立融合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学龄期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安置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这不仅制约了特殊需要儿童与主流社会的融合,也限制了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的交流合作。因此,我国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安置体系应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龄期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需求。市级残联部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民政等部门需要联合成立“融合教育指导小组”和“融合教育督查小组”,从行政上建立对学龄期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入学评估、安置、教育、督导和绩效评估的的融合教育体系,即通过义务教育安置评估,将学龄期特殊需要儿童按照受教育能力的程度分别安置于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专业康复机构进行适合其本身发展的教育或康复训练。

同时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专业康复机构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特殊需要儿童可以到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身体机能的康复。另外,经过学习或训练后,受教育能力有所变化的特殊需要儿童可以重新得到安置,从而实现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中学习或训练。

融合教育体系中,特殊教育学校担负重要的作用。其一,为就读于普通学校和专业康复机构的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手语、语训、盲文、定向行走、视功能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等专业课教学。其二,对就读于普通学校和专业康复机构的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巡回辅导,指导特殊需要儿童学习和交往,同时指导普通学校的老师和专业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如何教育特殊需要儿童。

3.终身支持成年特殊需要人士,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成年特殊需要人士因其视觉、听觉或智力等方面的障碍,在社会认知上处于弱势地位,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建立成年特殊需要人士终身教育体系,是帮助他们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保障。

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支持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向残联部门提出申请,残联部门则依据其需求的性质转介到相应的机构,同时与财政、人事、教育和民政等部门联合成立终身教育督查组,对教育部门继续教育机构、企业联盟培训机构、残疾人成功者联盟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和专业康复训练机构等支持单位进行督导与评估,以保证该体系的有效运行。与此同时,残联部门还依托各支持单位积极为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提供各种类型和内容的继续教育,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有义务接受终身教育。

为了保证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提出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以及残联部门提供的继续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成年特殊需要人士终身教育体系中支持单位的选择和建设十分重要。除了教育部门提供文化上的提升,专业康复训练机构提供机能上的康复外,还需要企业联盟和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对成年特殊需要人士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此外,还需要成年特殊需要人士群体中的成功者为其提供培训,以保证终身教育体系更具认同性和榜样性。

二、开发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体系

教育资源是实施融合教育的基本保障,是补偿其认知缺陷的有效手段,同时建立教育资源软件体系和硬件体系,才能有效地构建开发教育资源的运作机制。因此,开发与建设区域性和全国性教育资源体系将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1.依托行政力量,建立教育资源软件体系

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解决如何开发的问题。单凭特殊教育学校的人力物力,只能开发教学性质的资源。要想开发适合融合教育的资源体系,就必须首先依托行政力量,建立教育资源软件体系。

教育资源要达到补偿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缺陷的目的,就必须包括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源系统,这就需要市政部门协调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残联部门、文化部门和旅游等部门的力量,联合成立资源开发组,整合开发教学、生活、辅具、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创造特殊需要儿童平等认知社会的资源环境。

2.借助软件体系,建立教育资源硬件体系

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发,还要解决开发什么的问题。教育资源硬件体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基本的教育安置,而且包括安置后教学实施、教学设备、教育仪器和教学用具等教育资源的开发,还包括助视辅具、助学辅具、生活辅具和工作辅具等辅具资源的开发以及体育场馆、学习场馆、康复场馆和运动场馆等社会资源的开发。

良好的软件体系,是建立教育资源硬件体系的基础。教育资源硬件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市政部门协调残联、民政、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联合成立的资源开发组为平台,整合开发各类资源,以满足特殊需要儿童认知补偿的各种需求。

三、研究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特征,建立视障科研体系

各级各类障碍给特殊需要儿童造成的最大影响是认知的缺陷,但也形成他们特殊的认知方式,例如盲生以听觉、运动觉和触摸觉等感觉通道进行认知。为了更好地提高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的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首先应该从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特征进行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果开展学科教学,从而建立有效的视障科研体系。因此,建立多模式的校际联合科研体系也将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1.联合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研究

通过对近五年教育类期刊特殊教育论文的检索,分析其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情况发现,特殊教育所做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教学方法上,有关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研究为数不多,且多为高等师范院校所做,特殊教育学校尚不具备独立从事专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与高等师范院校联合研究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特征,全面探索特殊需要儿童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特点,为提升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2.建立特校联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

通过对近五年教育类期刊特殊教育论文的检索发现,特殊教育所做研究缺乏基于特殊需要儿童认知原理的教学实验研究。为了从认知源头上弥补特殊需要儿童的认知缺陷,提高学科教学水平,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把与高等师傅院校联合研究的特殊需要儿童认知特征作为理论基础,联合其他特校合作研究学科教学,从而形成符合特殊需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各学科教学方法,提升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四、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功能,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特殊教育隶属于基础教育,但其社会功能远不止接纳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及特殊教育咨询与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同样应当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成为服务社会的教育资源,成为融合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独特的生命教育功能,将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值得思考和尝试的方向。

1.建立生命教育基地,发挥特校社会服务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应发挥其生命教育的功能,完善“生、老、病、残、死”的生命教育过程,成为社会“以残育人,育人不残”的生命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的功能。

在特殊教育学校内成立生命教育基地,可以让普通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人员通过体验特殊需要儿童生活,参加竞技比赛,欣赏文艺演出以及参与艺术创作等活动感悟特殊需要儿童的生命价值,并对自己的生命意义进行深思,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社会服务的功能。

2.建立专业义工组织,提升盲校社会服务水平

篇6

数字影像技术教学中如何把知识更好的传播给学生,我们除了一颗热爱教育的炽热之心,还需要讲究方法技巧,结合本专业掌握教学设计的艺术,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贴近岗位工作过程,打破单纯学科片面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探索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过程细化:学习目标启发思考与认识(教师演示)确定学习任务(教师引导)项目实践1(学生做,子任务1)互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项目实践2(学生做,子任务2)互动2项目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讲)项目评价(课内考核)课后作业。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必须有创造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的品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个班级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爱学习、并能够主动学习的类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在班级里树立典范,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有的时候可以当教学的小帮手。有些基础弱的学生更愿意找他们来讲解知识难点,他们也很愿意来教。既缓解了教师反复教学的劳累,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们自身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二类是边学边玩型。这类学生自觉性差,对于学习惰性十足。但只要对他们多督促,他们还是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容入时尚元素的案例,甚至可以直接向学生了解他们最感、最希望学的内容,把这样的内容结合知识点做为教学实例,吸引学习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三类是不学习型。这类学生基础差,甚至是无基础,也有点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我在讲课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全程的视频录像。把录像拷贝给大家,课后可以一边看一边学。这样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个性,不愿循规蹈矩。我在教学中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比如在二维动画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就不按我课堂讲的内容去练习,他说自己美术不好画不好人物形象,自己用圆圈、线条画小人并录了动画,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阶段小结时对他提出了表扬。这下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后的学习中,这位同学居然用这种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大家说原来他这么有才呀。在艺术的教学中由为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的艺术,它基本上继承了艺术的含义。如果从上述“ 艺术” 的两层含义出发,结合教学活动的具体特点来考虑,我们可以将教学艺术表为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在这个定义中,“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是教学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 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学艺术最高境界的和结构内核。

教学艺术的创造,同其他艺术中的创造一样,具有求异性和原创性。但由于教学的对象是身心特点各异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因而教学艺术远比其它艺术更为复杂,是一切艺术中最复杂最精细的艺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每一次课,都必须进行一次创造性的劳动,经历一次艺术加工的过程。首先,要使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掌握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深入钻研,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又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序列,选择适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怎洋启发学生,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就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点。疑点引出后,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这也要讲求教学艺术。正如《学记》所言,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再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意外事件,需要教师迅速决断的处理,这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的教育机智。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离开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教学艺术修养,要获得教学成功是不可思议的。

综上,教学方法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勇于创新,教学艺术要具有创造性。在事业中放大自己的个性,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中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学为人师,清风两袖养浩气;行为世范,热血一腔育栋梁。

篇7

美术教育通过对美的感受,进化为对美与丑的分辨能力,潜移默化地使人的精神在愉悦和操作中得到升华,在学校教育中,它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各门类。而中小学美术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门类外还不同程度地编写了美术欣赏、美术史、书法、篆刻、手工制作等课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板块。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涵盖的领域,开拓学生关注生活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毫无疑问,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何把庞杂多样的教学内容、目标与任务贯注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何在教学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强化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除了传授美术技能基础之外,还可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经历了由注重美术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的倾向到当前课程改革后重新强调美术教育。这个转变过程,提出了综合学科的理念,将美术学科纳入艺术领域的大环境中,与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相互呼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野更宽阔、思维更活跃,在较大的艺术磁场中感受到审美欣赏和创造的愉悦。

3.侧重培养学生素质

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决定了我国的美术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点。小学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还是在课堂里,学校的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美术的基础教学外,还应向学生展开全面的人生素质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向他们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意味着人的知识的统一性和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素质教育的落实不能忽视学校的美术教育,这不仅是信息社会里我们需要更精致的审美眼光和更强的视觉形象,而且也是因为未来人类的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将有赖于人们的审美意识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课堂教学应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课堂教学的结构不能只按一种传统的模式,即先讲后画。有些课可以安排先画后讲、边讲边画、边画边讲,老师设问学生解答,学生自学老师总结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解问和自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另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多种形式,例如以写生为目的的分组教学形式,以创作为内容的分散、竞赛等形式。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采用组织观赏、欣赏、外出写生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研究和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都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和探究、创造精神,创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环境。为了调整好课内外的教学结构,优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参与社会艺术实践的条件,我校组织了网络校本教研,每位老师都在网络上搞了个博客,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心得与体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等等。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积极开办了美术博客,一方面提高了同行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汲取丰富的课外知识。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美术教学都是以学习知识技法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多以临摹成年人作品为主,所以形成了一套模仿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近年来,大家逐步认识到儿童的稚趣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儿童的天性和个性不容抹杀,学生和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倡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导致教学方法的深刻变化,逐步由注入式、满堂灌向启发式、活动式、创造式方向发展;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结合。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还要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地进行教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教,同时也要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从写实性教学向表现性教学靠拢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提倡儿童发挥艺术直觉,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进行扩展与延续,让学生在“创作式”的作业中完善造型技能和提高审美素质。与传统的写实造型教学相比,表现性美术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这一宗旨和要求,其借助客观形象强调主观感受,要求学生用最基本的美术技能结合自己的个性思维去观察对象,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与创造,抓住特征,夸张、超现实地表现,把与对象有关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或自己与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在创作中表现出来。我们知道,传统的写生课要求学生认真准确地观察物体的形状、比例、透视等客观属性,塑造出精确、完美的形体。而实际上,这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被动的思维方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限制了儿童创造思维的活动。在写生作业中,如果我们让学生在抓住事物特征的同时,进行大胆地取舍、夸张与变形,留给他们更多的表现空间和契机,充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那么就会使作品蒙上浓厚的艺术情感和趣味。因为儿童的天真好奇心使他们在表现物象的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容易联想到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相通之处,然后进行艺术加工与发挥,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客观对象进行超现实、超常规地表现。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力与绘画能力同时进展。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制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识特点,真正为孩子们创造自由探索、自由表达的环境和条件,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注入营养。

参考文献

篇8

数学有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指数学具有很强大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一般以公式化体系来体现。

什么是公式化体系呢?指的是少数几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和不加逻辑的证明的命题为基础,推出一些定理,使之成为数学体系,在这方面,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是个典范,他所著的《几何原理》就是在几个公理的基础上研究平面几何中的大多数问题。在这里,哪怕是最基本的常用的原始概念都不能直观描述,要用公理加以确认或证明。比如,等差数列的通项是通过前若干项的递推从而归纳出通项公式,但要予以确认,还需要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的证明。

数学的抽象性表象在对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他在抽象过程中抛开较多的事物的具体的特性,因而具有十分抽象的形式。他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

至于数学的广泛的应用性,更是尽人皆知的。只是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往往过于注重定理、概念的抽象意义,有时却抛却了他的广泛的应用性,如果把抽象的概念、定理比作骨骼,那么数学的广泛应用就好比血肉,缺少哪一个都将影响数学的完整性。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大量增加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数学的篇幅,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些同学进入高中以后不能适应数学的学习,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为什么会这样了?让我们先看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些什么样的转变吧。

1、理论加强 2、课程增多 3、难度增大 4、要求掌握提高数学思想,高中数学从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更接近高等数学。学好它,需要我们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掌握它。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是经常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去解决数问题。数学思想,实质上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运用的反应。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点: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初步公理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是不同的,在证明或求解中,运用归纳、演绎、还原等方法解决可以说是解题的技术性问题,而数学思想是解题时常带有指导性的普遍思想方法。在解一道题时,从整体考虑,应如何着手,有什么途径?就是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普遍问题。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的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只有在解题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仅仅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没有从解题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难于使数学学习进入更高的层次,会为今后进入大学深造带来很大麻烦。

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思想方法法,是一种宏观的指导,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中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

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想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如果有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了正确的数学思维策略,又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一定可以学好高中数学。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的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担心某种题型没讲,高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是不是一定要“博览群题”才能提高水平呢?

现实告诉我们,大胆的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首先要学会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阅读课本或者资料,但我们听和读对不对呢?

让我们从(听课、课堂学习)和读(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两方面来谈吧。

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知识,是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前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弄清楚讲的问题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

听讲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过程,在听讲的前提下,还要展开来分析:这里用了什么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

“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者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篇9

美术教育凭借对美的体会,转变成对美和丑的识别能力,使人的精神在愉悦及学习中慢慢得到升华。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涵养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帮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一、小学美术教育特点介绍

1.内容涵盖量特别广。物质原料系美术表现形式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凭借特定的空间和面积,将艺术表现寄托于作品之中即是美术的概念。此课程所涉及的范围特别广阔,它将建筑及绘画等诸多学科的内容综合在了一起,能够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见识美术范围之大,进而扩大其生活视野及思维想象能力。[1]

2.可进行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设立美术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进而展开美术教育。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立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其正确审美观的确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学生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后,学校及家长便可以对其进行健康的人格及个性的塑造,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3.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小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基本上是由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美术的学了基本教学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们宣传健康且全面的人生观。素质教育系人与知识的统一及全面发展,由此可知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二、小学美术教育理应遵循的原则

1.互动原则。鉴于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因此他们始终都可以保持活泼好动的性格,所以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理应抓住学生性格这一典型特点,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不应该反对他们玩,与之相反,老师们理应好好使用学生的这些特性,应以学生所具有的这些心理特性为依据进行各种类型的游戏及活动,将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带到游戏及活动中,进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老师们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理应设计一些学生与老师互动性特别强的环节,如此便可以在提升教学氛围的同时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其主动性有一个较好的提升。[2]

2.激励原则。老师们在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时不但应给予学生的美术基本知识及技能充分的关注,同时还应重视每一位学生学习水平的情况。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依据学生学习水平制定恰当的学习及激励体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特别是在美术基础学习阶段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启发原则。小学生具有异常丰富的想象力,老师们理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建议,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进而融入到学生当中。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理应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机会使学生所有的潜能都可以较好地发挥出来,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特别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老师绝对不可以胡乱给学生下不好的定义,应尊重其人格。[3]

三、提高小学生美术水平的方法

1.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系智力开发教育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认知活动的一种。在美术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老师们理应在经验层面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其在现象世界中发现不同现象的水平,然后再依次对现实社会展开分类,进而上升到客观化的概括。此外,老师在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及空间思维能力,以推动其智力的发展,最终使其综合素质有所提升。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在小学美术知识的传授中,课堂教学理应属于教学的关键形式,然而却并非唯一形式。课内教学结构不可仅按先讲后画这一传统的模式进行。某些知识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先画后讲或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解问及自学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其思维的发挥,同时对其个性的发展也是特别有帮助的。此外,老师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比方说以写生为目标的分组式教学方法及以创作为目标的分散式教学方法等等。假如条件允许的话,老师们还可以选择带着学生走入大自然,开展各种类型的观赏及写生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研究及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符合新课改环境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理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制度,在课堂上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兴趣及认识特点,真正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及自由表达的氛围,推动学生的全面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收稿日期:2007―01―25

作者简介:李强(198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助教,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与研究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全球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从基础抓起,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在这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兴起,教师的继续教育愈来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当代科学的基础,在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上日益产生的数学科研新成果都对数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我国中学数学课本里也已经融入了从前大学才接触到的导数、概率等知识。近年来,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对数学应用能力和知识理解的考察都加大了难度,诸多问题只有在很好地理解中学数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而这些知识如果能够在讲授的时候将其内涵和外延都解释清楚,进而进行一定的高等数学思想的渗透,无疑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有巨大的帮助,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对承担中学数学教学任务的中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如果只有好的教材,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仍然只是一句空话。在教材与教师之间,教师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驾轻就熟、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能够说明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这都是每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在不断追求的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仅仅懂得一点初等数学是远远不够的,读懂教材、弄清教学大纲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要求更高水平和能力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较好的数学专业知识,拥有较好的数学思想,从而使自己的立足点更高,这样才能使初等数学问题越显得简单,才能游刃有余。例如,在实数域里不好理解的某些东西,从复数域的观点看就清楚了;在中学的数列求和求通项问题,用级数理解就清楚多了;函数最值问题,用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就一目了然了。

二、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在集中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制约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

1.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

在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数学课上,讲授高等数学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能在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同时,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许多高等数学的理论是由初等数学问题引发的,是建立在一些初等数学问题之上的,例如图论中的基础问题:一笔画问题,对一笔画问题的研究使图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没有一笔画问题就没有图论。反之将高等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初等数学学习研究中去,也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法不但对于三个实数的情况有效,对于多个实数的情形也一样有效。

如果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讲授高等数学的时候,能够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兴趣,帮助中学数学教师学好高等数学,又有益于今后的中学数学教学。从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来看,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都是对客观现实进行不断抽象,进而从量的角度对客观现实进行研究;从数学概念与原理等的联系看,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重要概念、定理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因此,高等数学不是凌驾于初等数学之上,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数学各部分的融合,几何概念和算术概念的融合等,在数学教育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注重变量与常量、直线与曲线等数学概念的辩证统一,培养极限思想

我们知道,加速运动的车辆的速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变量,在一个微小的时间内变化极小,可以看作常量,而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它的速度就是常量。再如在一条曲线的微小局部,曲线可以看作是直线,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站在宇宙空间上看,它的表面是一个弯曲的球面,而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地球的表面就是平面。而从高等几何的观点,在空间的无穷远处存在无穷远点,一条直线在任何一个有限平面内保持平直,但直线的两端相交于无穷远点,直线也就成了曲线。这就是极限思想。

3.结合其它学科,赋予高等数学知识更多色彩,让数学课堂教育更为生动有趣

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多个角度和方式,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对中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高等数学极限中有数列,我们知道,当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永远无限接近0,却不能达到0;这与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在高等数学中的稠密的定义如下:A、B是两个集合,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如果集合A的闭包等于集合B,那么就说集合A在集合B中稠密,或者说集合A是集合B的稠密子集。这个概念说明,在集合B中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集合A的元素,而集合B又没有完全被集合A充满。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性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集合B中精确解不容易找到的情况下,通过集合A的解来进行逼近,以求得最佳解。在我国的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城无处不飞花”,用来形容稠密再恰当不过了。

参考文献 :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4-02

技校学生与一般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很多差别,其中学习成绩有很大差距,造成他们的心理落差,无论从自信心还是自尊心来讲都有不少欠缺。鉴于此,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有不少欠缺。应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他们中间,并不缺乏大脑思维灵活、勤奋向上的学生,只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了学习成绩不佳,考试失利。在英语教学上更是由于其基础较差,造成教学的难度增加。从技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比较忽视对他们理论知识的培养,基本上放弃了文化知识的进一步深造,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一两门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有份工作。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这对于学好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为此,笔者就多年技校生教学经验,谈谈怎样面对技校学生的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取得英语教学的成效。

一、采取有力措施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是产生行为动力的主要诱因,一个人对某个事情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就会主动去关注、了解以致倾心于这个事情。学习也不例外。技校学生普遍对学习没兴趣是有其原因的。首先是自身基础差。技校学生多是普通高中的落选生,在初中阶段基础就没打好,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所以就轻易放弃了学习,长期积累下来,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慢慢地由反感学习到厌恶学习,最后索性放弃了对知识的欲望。其次是绩效现有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学生的自身实际。线性教学计划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进行的,先学文化基础知识,再学专业基础课程,最后再实习、参加生产实践。这使得对文化知识颇感头疼的学生们入学伊始就感到了压力,就有为难情绪,对他们的信心是一种打击。再次,教学方式没有新意,很多技校由于各种原因师资物资配备不尽如人意,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教师的一张嘴、一个教室、一块黑板依旧是教学的全部家当,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改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管理未能适应兴趣教学的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教学做法,我们称为兴趣教学。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归宿,但是现行的教学管理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出发点,从教师的教为起点,如:现行的教学计划的制订只考虑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的连贯性。教学检查上也未有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的内容。课程评价也未有把学生非智力素质培养纳入评价的体系,在命题管理上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改变这些现状,一是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热情为学生服务,在学业上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如果教师对学生很冷漠,上课自顾自地讲,下课甩手走人,置学生的疑问迷惑于不顾,甚至对他们的问题冷嘲热讽,学生必然会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反感,同时对其教学不感兴趣,更加厌恶学习。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要从学生的特殊性出发,采取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注意教学技巧,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把一堂课变得活泼起来,不好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听起来不知所云,烦躁不安。三是要学会赞赏。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句恰当的赞美,会使学生如沐春风,精神集中,学习兴趣倍增;而一句恶言和责骂会使学生如入寒冬,从而疏远教师,放弃学习。可见,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把握好技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节奏

技校学习跟普高不同,跟其他大专院校更不一样。绩效英语教学时间一般是1~2年,在这期间还要学习其他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英语教学时间相对来说就偏少了。这是技校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些刚上完初中的或者刚从普高过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在课堂上单词、语法、课文详尽地讲解和课后逐一辅导,还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不能自己解决问题;而教师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像原来这样教课,而是提高了教学速度,把大量的问题留到了课下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这使得那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无所适从,难于应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好英语课堂教学节奏,帮助学生逐渐改变学习方式,授课开始时要求放慢速度,安排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慢慢加大作业布置的数量,完成讲授时间由多到少、教课速度从慢到快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理解、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情况下,逐步适应技校的教学节奏。同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教课内容,多在寻求具有技校特色、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讲授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注意抓重点,放非重点,把与专业结合紧密的课本内容讲深讲透,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展延伸,让学生把英语学习跟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这样能学得有兴趣、记得牢固;那些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果断减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情况自学,以适应技校英语课教学的节奏特点,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重点、难点讲解得要透彻,语言运用要精练,并把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舍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技校生很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采用故事教学法、情景剧教学法等,可以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在讲故事、演节目中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在讲故事教学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生活学习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故事情节,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语言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提示、提醒学生卡壳的地方,比如没有学过的生词、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态的运用等等;在情境剧中,要编排一些跟以后的工作环境有关的剧情让学生模仿、表演,会使学生在好奇和兴奋中探索语言和动作表达方式,这样在学到英语口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如已成为很多技校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技校学生普遍对计算机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在上网浏览时多寻找一些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主动自学,同时教师要动脑筋开发制作一些动画软件,让学生在情景交融、声图并茂中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技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值得我们用心研究,转变固有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出发点,调整教学思路和授课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更好地掌握技校英语教学的宏观规律,把技校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入学背景

艺术设计类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多是以美术高考的形式进入大学,入学的成绩由专业课测试成绩和普通文化课成绩两部分构成,他们入学时的文化课平均成绩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要低,入学前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都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美术生的考前学习过程往往比较辛苦,绘画基础要经过系统的高强度训练,在通过所报考的高校的美术专业考试后,还要在高考中达到所报考高校的文化课分数要求,这样方能被录取。进入大学后,美术生的专业有了很大的拓展,一般分为纯美术类专业和设计类专业两类。纯美术类又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设计类专业分为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等专业。本文中提到的艺术设计类学生主要是指以上的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群体。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浓,文化理论课程学习欠缺。

普通的文理科考生面对的只是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所有的压力基本上都来源于高考。而艺术生要同时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由于从小就进行专业课程的训练,许多艺术设计类学生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文化基础薄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类的考生,高考成绩录取分数线比普通考生低很多,这使很多艺术生对高考放松了要求。

(二)个性突出,自律性差,不受约束。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具备一定的个性化,但不是放任自流。很多艺术设计类学生以专业要求为借口,夸大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较强,不愿受约束和控制,忽视对自身道德素质与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对学校一些规章制度或约束产生抵触等情绪,使高校在对其管理时比较困难。

(三)经济条件好,依赖性强。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习成本较高,无论是普通学习用具的成本还是学费,都比普通大学生高出一倍甚至更多。这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再加上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导致独立自主能力较弱。

(四)积极要求上进,意志力薄弱,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

艺术设计类学生善于想象,并有抱负、有理想,积极要求上进。学校大小活动积极参加、热情参与,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理解、支持。但一些学生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等颓废现象。

(五)思维活跃,较感性,重感情。

艺术设计类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感官敏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平时生活中注重感受新鲜事物,以高度的敏感性进行学习和创作,普遍比较重感情,喜欢结交朋友。

三、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

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有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很多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恰当与不完善之处。一些高校老师对艺术类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都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管教,因此对他们放松教育,甚至不愿意教他们。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只要我们努力付出,掌握他们的思维和学习规律,就能够教育好他们,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的思想与素质教育。

(二)调整教育模式,加强文化课程的教育投入。

很多高校或艺术院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和投入,而忽略了理论课程的投入,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缺少对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修养的教育,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学习理论没有用处。其实不然,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三)改善外部环境,摒弃歧视观念。

艺术类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都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环境往往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转变,不可否认,现如今许多高校对艺术生都抱着一种嫌弃与鄙视的态度,因此各高校应该从学校大环境抓起,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持有一个理解与支持的态度,摒弃以前的陈旧观念。

(四)科学配备专职学生管理教师队伍,考虑专业对口。

目前很多从事艺术设计类学生专职管理工作的教师(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不是艺术类专业出身。学校应该在专职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的配置上适当考虑专业的对口性。尽量挑选思想觉悟较高,政治素质过硬,并有着相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来担任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有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引导学生。

(五)投入真情实感,走进学生内心,进行情感性引导与教育。

艺术设计类学生普遍比较感性,重情重义,以此将其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管理的切入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得到可喜的收获,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

四、结语

以上是我在艺术设计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虽然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创新,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个客观求实的角度,对艺术生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轻视,那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加灿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