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16 17:48: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英语职称论文

篇1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母校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和技能需要不管提高,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增加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

高校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实习和实习环节所占比例偏少、设置时间短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已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校在完善英语课程专业设置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要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趋势,始终保持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要求一致,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基础教学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做到课程设置理念具有时代性、设置标准和课程结构具有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六、更新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缺乏实用性、真实性,学生不能从教材中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从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材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通过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科普类、娱乐类和人文类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丰富教学资源和设施

要达成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语音教室、设备、图书馆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落后不完备,导致一些课程无法有效实施,设置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再加上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当地政府和高校应当加大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八、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一些高校的评估体系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体,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评估,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削弱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的评估体系,通过缩小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对于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篇2

2商务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教学的现状

2.1学生的基础不牢

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英语成绩都不是很高,并且英语基础不牢,虽然小学和初中都接触过英语的音标和语音、语调等,但是态度不认真,导致学习的效果不扎实,有的学生还会受方言的影响而发音不标准。在教学中总是注重语法与词汇,而忽视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教了音段音位,没有更深的学习,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基础还处在很差的状态。

2.2教学内容不科学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语音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教学中应该是由易到难的,但是在高职语音教学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只是经常进行正音练习,而没有其他类型的教学,学生只能盲目地去学习,不能认识到自己发音中的错误。在教学中应该设置比较有重点代表的语音内容,先从简单的教起,最后再传授比较难的知识点。

2.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还遵从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语音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把课本知识大概的讲解出来,学生被动的接受着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被称为灌输式的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语音课程,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在下课后,课堂作业也比较枯燥,都是写课后习题,不能很好地提高英语能力。虽然很多学生认为英语语音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想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但是却因为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习英语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4语音课程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语音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总是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语音课程的内容安排非常不合理,应该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学习,教学内容要丰富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在英语语音课程中,教学设计比较肤浅,重点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来,教学内容不能有顺序的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把自己对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出来。

2.5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弱

高职学生多数是由于分数低没有被普高录取而步入到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全部课程的基础知识比较弱,尤其是英语的语音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英语中的语音节奏掌握得不准确,并且语音语调不能正确的发挥出来。在英语教学中,更注重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而忽视了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方案,只是设定了简单的音段音位,这就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完全脱离了英语语音学习的轨道。

2.6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

经过调查和测试发现百分之七十学生认为英语语音课程不重要,部分学生总体的语音意识相当差,甚至还参杂着严重的方言、口音。但是许多学生完全没有要积极改正的态度,没有感觉到英语语音课程的重要性。

2.7学生受汉语发音体系的影响

因为有很多汉语的音素和英语很像,学生会发生混淆的情形,从而使得语音课程的学习受到汉语发音体系的影响,不能正确学习英语音素,甚至会发出错误的发音,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2.8语音教学的教学设施与教材短缺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语音课程中存在着语音教学设施和教材短缺的情况,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现代化语音室,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或传统的录音播放中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不能从实践中提升语音学习能力。并且语音教材的内容存在短缺的现象,有的教材只是局限在练习手册上,没有过多其他的教材供学生参考,从而影响了学生语音课堂的学习效率。

3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语音课程教学的建议

3.1提高对语音课的认知

英语语音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要提高对语音课的认知度。要全方面的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错误的发音进行纠正。学生与教师要加强对语音课的认知,明白语音课的重要性,更多地投入到语音课的学习中去,要做到语音教学的连续性,把语音学习作为英语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意识到学好英语语音是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的,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2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设定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语音课程的积极性,有兴趣投入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去。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歌曲,会话表演和诗文朗诵等方式进行授课,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发言的机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针对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教师要积极给予纠正。设立丰富的学习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英语。

3.3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听力、口语、视觉结合起来,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素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听辨基础学习,经常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教师要让学生多多参与英语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实践而学习到英语,并且找到属于自己学习英语语音的方法。

3.4完善教学评价功能

在英语语音学习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功能,在授课结束后,要进行随堂测试,检测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也可以监督学生学习英语,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把笔试和口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测试成绩做成档案,然后进行最后的总评价,这样不仅仅建立了完整的评价体系,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课程的积极性。

篇3

二、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运营中的困境

运营是指对产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模式可称为经营模式。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是企业在产业运营过程中不断积累、改变之后形成的。通过调研可得出陕西影视制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所体现出的运营发展传统和历史。陕西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制作出众多影视佳作,取得积极成效。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有较大突破,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产业布局高度集中,集群化发展格局趋势明显。国有和民营等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趋于谨慎,多角投资主体正在形成,发行渠道多样化。尽管陕西影视制作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但在产业层次构成的整体发展中,仍遇到许多发展困境。从大环境上来看,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低,平均一个企业的规模不到40人。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原创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拥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更少,整个产业发展还很不完备,产业化程度不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产业链不完整,骨干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影响力度有限,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质化现象严重,题材扎堆雷同、情节撞车,品牌特质不突出、资源整合不充分、跟风现象时有出现。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和强化,盈利能力欠缺,资源配置交易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面临新媒体、数字化等新技术问题。

篇4

(1)先按照思路拟定一个以小标题为主的小框架;

(2)根据框架进行内容填充,完成初稿。初稿完成时以内容为重,先不追求句子的完美,词语的华丽。内容的填充最主要的是注重句与句,短与段之间的相关性与逻辑性。

(3)在第一次自己独立完成一份SCI论文时,要学会“照猫画虎”,理解和学习相关领域的写作规律。不同的专业领域的写作规律都有所偏差。就拿为人的生物学领域来说,常用的句型有:①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we performed……(为了探索……的机制,我们做了……);②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but not the latter,hypothesis……(这些结果支持了前面的观点,而不是后面的,假设……);③ Despite recent progress,how……remains to be elucidated……(尽管最近的进展,如何阐明……)等等等等。多学多看,就能掌握,灵活应用了。

(4)初稿完成后就是修稿了。建议在初稿完成后不要马上记者修稿,休息一两天,心思沉淀一下,整理一下思路。这次的修改至关重要,在往后有改动也是小修,不会大动。论文的初稿修改还是要注重文章内容的逻辑性,但是与初稿不同的是,这次要尽量做到字句推敲,对一些好句要学会同义词替换,避免被认识是抄袭。说到抄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机构会把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看作是copy,要小心哦。

(5)定稿。在第一次的写稿过后,文章大体完成,定稿要做的就是对论文进行润色。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SCI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大核心 《云南社会科技》

         《统计与决策》

篇5

0引言

为了顺利地开展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工作,必须要明确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特征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也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会计专业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定义,反映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两个发展趋向,培养具有国际社会文化知识、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商业惯例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通过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他们适应对外交流的能力,直接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把握国际会计实务和惯例。

具体来讲,专业课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有差别的、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在实践中要有一定的渐进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摘要:第一层次,能大致听懂双语专业课程,能用常用英文词汇和句型进行简短的课堂发言,能借助字典看懂指定的专业英文教材,能正确使用英文完成作业;第二层次,能基本听懂专业双语课程,能用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快速浏览教材并按要求查询重点,能用英语撰写简短专题文章;第三层次,能听懂双语课程,能用英文流利地表述观点、进行讨论,能熟练查阅国外专业期刊,能用英文撰写专题报告或论文。

根据上述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会计学的学科特征及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实践反馈,笔者对下列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应否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进行探索。

1《基础会计学》课程

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课程在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按教学目标层次逐步递进。会计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学》是比较适合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的,其原因主要在于摘要:从内容上看,这门课程比较轻易,用英语授课学生轻易理解,符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先易后难这一规律。基础会计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对这门课进行双语授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性,比较轻易找到适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这是会计学的专业入门课,而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在实施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不要过分在意授课中英语的使用比例,要保证学生基本能把握所讲授的知识,以免学生在一开始就丧失对会计学的学习喜好,这将是得不偿失的。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核心并不是英语,而是专业核心知识。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对于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先以中文讲授为主,等到学生逐步适应后,再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以保证专业第一、语言第二。

同时,这门双语课的专业名词当中中英文出入比较大的,应重点讲解,提示学生注重,如我国的“权责发生制”和英文的“accruedbasis”字面含义相差甚远;再如资产负债表(英文为“balancesheet”,其实应翻译为“余额表”更为科学)等专业名词,若不进行中英文对照,很可能会在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形成误解。即通过双语的学习,学生应同时对中英文的会计专业术语都有很好的理解。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笔者认为该课程不宜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课。它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把握所有基本账户的使用方法,对基本会计业务做出正确处理,并能编制出三大会计报表。正是由于这门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在具体操作中必然和实务、和一个国家具体的会计规范、相关法规(税法、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等)紧密相连,即这门课必然会体现出国家特色。所以假如对这门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我国的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和我国的实际会计工作脱节。

所以,笔者认为这门课必须采用我国的教材,进行中文讲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会计体系及相关法

规。

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所没有接触过或没有具体展开的一些业务的处理,如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等。由于内容难度较大,所以笔者建议以中文开设。

篇6

新制定的课程标准继承了原有教学大纲中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分解特点,对各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以项目为驱动带动全部知识的学习。把原来先学后练的教学方法改为了边做边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在新课标中还强调了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的要求,将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际工作流程相结合,学生掌握了该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原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中知识点分解图如图1:

2“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制定

2.1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的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新的课程体系要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相适应。本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着眼课程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现代化先进工具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与技能培养

本课程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培养。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本实训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动手能力发展的评价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本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课程资源。

2.2课程总体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单片机系统编程和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调试单片机系统程序和设计最小单片机系统的能力,能解决程序调试和系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胜任单片机产品调试员、单片机产品技术支持、单片机软件开发师、单片机硬件开发师和单片机设计师等岗位工作。

(1)知识要求

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能够根据设计要求独立编写程序,并能在实践工作中熟练进行单片机程序和系统电路的调试;掌握各种接口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知识。

(2)技能

能熟练进行单片机程序和系统电路的调试,并能独立设计单片机系统电路并能编写相应程序,同时还可以对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设备进行维护。

(3)素质

通过项目实践,培养爱岗敬业、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养成遵守操作规程,分析工作整洁、有序、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实验习惯;能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编程和设计,并在工作实践中能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勤奋工作的基本素质。

2.3内容目标

本课程标准通过对知识点的重新分解,将内容分成了六个主题。其中主题一是对单片机系统原理知识的学习,主题六是对知识的总结训练,而其他的四个主题分为学习情境和训练情景两部分。在主题二到主题四中每个学习情境都分为了若干个小项目,几个小项目又可以合为一个项目。内容目标详见附录,其中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2.4教学评价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讲解表现、课堂项目操作、项目训练、综合训练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笔答考试可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3)评价比例分配

课堂表现:8%;课堂项目操作:12%;项目训练20%;综合训练:20%;考试:40%。

以上为“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的主要设计内容。由于课程标准的提出时间不长,没有严格的设计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内容目标中的格式如何进行设计,是否将教师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学习能力是否能够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相结合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附录:内容目标

主题一理论学习

要对一个单片机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编写程序,就必须非常熟悉单片机芯片的组成原理,特别是要熟悉其各个外部引脚、内部寄存器和数据区的使用方法。

1学习目标

(1)了解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主要功能部件和CPU微处理器的组成、任务分配。

注意:单片机上电后程序指针被赋予的初值。

(2)了解MCS-51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结构,掌握内部数据存储器的空间分配和SFR。

注意:程序存储器的编址规律;只访问外程序存储器时,外部引脚的连接要求;上电后堆栈指针被赋予的初值。

(3)掌握89C51芯片的外部引脚功能常见的几种复位电路和计算机器周期的方法。

注意:准双向并口和真正双向并口的区别和相应并口读数时的编程要求;89C51的复位时间是多少。

(4)开发工具的使用

介绍Keil(或MedWin)、ISP两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各种指令的学习编写简单的子程序,将源程序文件编译并上载至实验仪中显示结果。

知识点:

掌握常用编程软件的使用。在程序运行期间观察相应存储区和寄存器中数据的变化。

掌握MCS-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2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10学时。

(2)实物教学,增强感性认识。

主题二学习情境1

1学习情境:信号灯控制

2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MCS-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技能点:要会画出模块的流程图,建立学生的编程思维;分清各个寻址方式的功能。(DATAPDATAXDATACODE的访问方式,地址空间,针对89C52芯片多128BytesDATA区的应用,实际应用中256bytesData区的单片机更多)

(2)能编写完整的程序。

技能点:会进行地址分配,整个程序的起始地址要正确;掌握各种程序结构,能够画出系统的流程图。

(3)会应用常见的调试软件进行程序调试。

(4)理解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3学习情境内容

功能一:信号灯的控制1

利用P1口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通过编写并上载不同的程序,观察发光二极管的状态。

点亮8个发光二极管后单片机空运行。

给片内RAM中40H-4FH单元赋值后,将其数据传送给片外50H-5FH单元,最后将56H中的数据由P1口输出给发光二极管显示。

在数据区建立一个数据表,编写程序将表中的第3个数由P1口输出给发光二极管显示。

知识点:

掌握数据传送指令。

掌握MCS-51单片机并口传送和读取数据时得技术要求。

MOVX与MOVC的区别

功能二:信号灯的控制2

利用并口控制发光二极管,通过编写并上载不同的程序,观察发光二极管的状态。

将累加器中的数据(十六进制)转换为BCD码,个位存入30H,十位存入31H,百位存入32H,最后由P0口输出个位数据,P1口输出十位数据,P2口输出百位数据。

将DPH和DPL中放入两个小于10的数据a和b,编写程序实现c=a2+b2-a,并把c通过P0口输出。

将累加器A中数据得高4位和寄存器B中数据的低4位相乘后取反,并将其结果通过P0口输出。

采用移位指令,实现累加器A中数据乘4,寄存器B中数据除以2。

知识点:

掌握算术操作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

会画简单的流程图。

会使用软件正确调试程序。

功能三:信号灯的控制3

设计一个延时程序,使与P2.0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每隔1秒亮一次。

采用循环控制,使8个发光二极管呈跑马灯方式闪烁,其中发光二极管点亮时长为1秒,熄灭时长为2秒。

知识点:

掌握程序转移类指令和位操作指令。

会画简单的流程图。

会使用软件正确调试程序。

理解指令延时的用法,NOP指令的使用。

4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12学时。

(2)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

(3)采用多做多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安排项目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5实践活动建议

(1)训练情境1:交通灯控制

(2)教学建议:6学时

(3)采用每组两人的分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4)集中安排实验

主题三学习情境2

1学习情境

跑马灯设计与实现

2学习目标

(1)掌握TMOD和TCON专用寄存器各位的定义与设置。会计算和设置定时/计数器的初值。

(2)掌握IE和IP专用寄存器各位的定义与设置。理解中断的工作过程,熟记中断入口地址。

技能点:能够正确使用中断方式对定时/计数器进行编程;能够使用中断方式对外部事件中断进行处理;会画流程图,并编写完整的具有中断程序;理解电平触发中断、边沿触发中断的区别及应用;中断的优先级和中断嵌套的应用,中断现场的保护和恢复。

3学习情境内容

设计一个个性跑马灯,能够完成以下功能:

功能一:利用P2口,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采用查询方式,使8个发光二极管呈跑马灯方式闪烁(亮1秒、灭2秒)。

功能二:用计数器中断对按键按下的次数计数,作为跑马灯闪烁次数。

功能三:用外部中断对正常显示和闪烁次数设定功能进行转换。

知识点:

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方法;定时器初值与计数器初值的计算与设定。

掌握中断源与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相关寄存器的使用方法;中断工作过程。

4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8学时。

(2)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

(3)采用项目教学,多做多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安排项目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5实践活动建议

(1)训练情境2:秒表设计与实现

(2)教学建议:6学时

(3)采用每组两人的分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4)集中安排实验

主题四学习情境3

1学习情境

单片机点对点串口通信

2学习目标

(1)了解SCON专用寄存器各位的定义与设置,掌握串口初始化的内容与步骤。

(2)会用查询和中断方式编写数据通信程序。

技能点:能够正确地编写数据通信程序。

3学习情境内容

设计一个单片机之间的点对点的通信系统。要求甲机发送,乙机接收。甲机中按加号键,乙机中显示数据加1;甲机中按减号键,乙机中显示数据减1

知识点:

掌握与串行口初始化方法。

掌握串行口通信波特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串行口通信编程的两种方法。

4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6学时。

(2)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

(3)采用项目教学,多做多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安排项目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5实践活动建议

(1)训练情境3:单片机双机通信

(2)教学建议:6学时

(3)采用每组两人的分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4)集中安排实验

主题五学习情境4

1学习情境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学习目标

(1)使用P0、P2口的第二功能,扩展片外数据存储器RAM和片外程序存储器。

技能点:能够正确对89C51进行片外RAM和ROM扩展;理解并记住MOVX指令的时序图。

(2)对89C51的并口进行扩展

技能点:能够正确对89C51的并口进行扩展。

(3)人机接口扩展

技能点:能够正确地在89C51外连接键盘和显示设备。

(4)8位A/D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

技能点:能够正确选择A/D转换芯片,并实现其与单片机的正确连接。

(5)8位D/A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

(6)掌握C51程序设计方法

技能点:能够正确运用单片机C51语言对单片机系统进行编程。

3学习情境内容

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要求用C51编写系统程序,并且该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功能一:使用89C51扩展一个片外RAM。

知识点:

掌握P0、P2口的第二功能使用方法。

会扩展片外数据存储器和片外程序存储器。

功能二:用两位七段数码管显示其温度值。

知识点:

掌握LED的动态显示方法。

功能三:用4*4的矩阵键盘,设置其温度初值。

知识点:

掌握键盘设计方法。

掌握LED动态显示方法。

功能四:具有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测量,当外界温度于设定温度时,启动风扇降温;当外界温度低于设定最低温度时,发出报警声。

知识点:

掌握A/D转换的方法。

掌握D/A转换的方法。

掌握正确选择A/D和D/A芯片的方法。

4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20学时。

(2)提高课堂质量,上课时要多启发学生,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理解记忆的技巧。

(3)采用项目教学,多做多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安排项目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5实践活动建议

(1)训练情境:人机接口设计与实现

(2)教学建议:6学时

(3)采用每组两人的分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4)集中安排实验

主题六综合训练

使用套件设计一个最小单片机系统,完成其设计、绘图、焊接、编程、调试工作并撰写实训报告。

1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20学时。

篇7

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崭新理念,但目前只是以一种缓慢的态势向全社会传播。不过,学术界对绿色营销的研究却是如火如荼,对绿色营销的内涵也还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绿色营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销观,强调绿色营销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应该负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另有学者基于企业的运作流程,从环保和健康两个层面诠释绿色营销的内涵。在环保方面,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生产到最终消费、报废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企业要担负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在健康层面,从选材、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等全过程,企业在每一环节都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还有学者则强调,企业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自身进行绿色营销的经营哲学思想,把绿色文化视为企业应有的价值观念,把绿色消费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由是观之,绿色营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观,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主旨是一致的,都强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当前与未来利益的协调统一,强调绿色营销要体现消费需求的全面性、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营销活动的连续性和价值传递性。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绿色营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即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简称5R)为行动原则,综合平衡企业、社会、消费者和环境的利益,多方参与,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营销观。这种营销观体现了自然、和谐、健康、持久的绿色理念。

二、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的综合作用

绿色营销理念要被企业和消费者接受,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代表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凭借公共权力充分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引导与监督作用。环保与健康是绿色营销的内在要求,而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一般会使企业产品的绿色成本较大幅度地增加,这些成本往往最终要消费者承担。因此,需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找到成本平衡点。只有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得当,企业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绿色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绿色营销才可能真正地顺利进行。这样,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就构成了绿色营销的三角关系,而成本控制是绿色营销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图1反映了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综合作用的过程。

图1表明,绿色营销将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关联到一起,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充分发挥绿色营销三角的协同效应。长期保持下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营销关系。

三、我国绿色营销中的成本管理问题

虽然国内关于绿色营销的学术探讨和舆论宣传越来越多,政府相关的法规也出台了不少,但是,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三高”式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表面上看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和消费者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属性使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

(一)宏观方面

1.绿色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随着《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水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规的出台,政府的绿色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从强调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转变,但行政性、计划性仍然较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也不足,突出表现在这些法律法规中缺乏给予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应有的成本补偿等激励措施。如有的政策执行不力,既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越权抢权的现象,又存在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大大地削弱了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加大了绿色营销的社会成本。

2.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抑制了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的形成。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消费者不愿意分担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同时,公众整体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够强,媒体宣传滞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这就促使消费者更青睐低成本的普通消费品,对绿色产品缺乏内在的消费需求。

(二)微观方面

1.较高的研发成本使企业很难确立绿色营销理念。绿色产品较高的研发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很多企业采取短期行为,追求近期的微观效益,被动地采取环保措施,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绿色营销中多方利益的统一性没有得到体现,绿色营销理念也难以真正在企业中确立。

2.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不会主动支出绿色成本。企业的经济人属性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低投入、高收益的原则。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保持价格不变让企业承受成本,还是提高价格让顾客承受成本,企业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企业既不愿意降低利润,也不愿意失去顾客,所以,企业缺乏主动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3.成本节约倾向阻碍绿色营销的展开。我国企业成本节约倾向很强,企业如果在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下能够生存运营,就不愿意投入资金改进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5R管理是与绿色营销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应地增加企业产品成本支出,企业自然都不愿意推行5R管理,绿色营销难以展开。如在产品研发策略中,企业普遍缺乏开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在开拓销售渠道策略中,企业的“路径依赖”现象也普遍存在;在产品的传递过程中,不重视包装材料的减量化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的传统营销模式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促销策略中,企业普遍忽视对促销场地的环境保护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等等。

四、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措施

产品成本发生在企业,但可以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而消费者则处于相对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下面主要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来探讨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措施,其中考虑消费者因素。绿色营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销观。本文认为,政府、企业、消费者分别代表了绿色营销中相关利益主体,并构成了绿色营销三角。绿色营销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绿色营销三角的协同作用,而成本控制是发挥绿色营销三角协同效用的中心环节。本文中,笔者拟以绿色营销三角理论为基础,提出绿色营销中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崭新理念,但目前只是以一种缓慢的态势向全社会传播。不过,学术界对绿色营销的研究却是如火如荼,对绿色营销的内涵也还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绿色营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销观,强调绿色营销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应该负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另有学者基于企业的运作流程,从环保和健康两个层面诠释绿色营销的内涵。在环保方面,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生产到最终消费、报废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企业要担负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在健康层面,从选材、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等全过程,企业在每一环节都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还有学者则强调,企业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自身进行绿色营销的经营哲学思想,把绿色文化视为企业应有的价值观念,把绿色消费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由是观之,绿色营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观,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主旨是一致的,都强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当前与未来利益的协调统一,强调绿色营销要体现消费需求的全面性、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营销活动的连续性和价值传递性。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绿色营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即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简称5R)为行动原则,综合平衡企业、社会、消费者和环境的利益,多方参与,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营销观。这种营销观体现了自然、和谐、健康、持久的绿色理念。

二、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的综合作用

绿色营销理念要被企业和消费者接受,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代表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凭借公共权力充分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引导与监督作用。环保与健康是绿色营销的内在要求,而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一般会使企业产品的绿色成本较大幅度地增加,这些成本往往最终要消费者承担。因此,需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找到成本平衡点。只有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得当,企业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绿色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绿色营销才可能真正地顺利进行。这样,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就构成了绿色营销的三角关系,而成本控制是绿色营销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图1反映了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综合作用的过程。

图1表明,绿色营销将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关联到一起,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充分发挥绿色营销三角的协同效应。长期保持下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营销关系。

三、我国绿色营销中的成本管理问题

虽然国内关于绿色营销的学术探讨和舆论宣传越来越多,政府相关的法规也出台了不少,但是,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三高”式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表面上看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和消费者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属性使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

(一)宏观方面

1.绿色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随着《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水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规的出台,政府的绿色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从强调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转变,但行政性、计划性仍然较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也不足,突出表现在这些法律法规中缺乏给予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应有的成本补偿等激励措施。如有的政策执行不力,既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越权抢权的现象,又存在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大大地削弱了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加大了绿色营销的社会成本。

2.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抑制了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的形成。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消费者不愿意分担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同时,公众整体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够强,媒体宣传滞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这就促使消费者更青睐低成本的普通消费品,对绿色产品缺乏内在的消费需求。

(二)微观方面

1.较高的研发成本使企业很难确立绿色营销理念。绿色产品较高的研发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很多企业采取短期行为,追求近期的微观效益,被动地采取环保措施,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绿色营销中多方利益的统一性没有得到体现,绿色营销理念也难以真正在企业中确立。

2.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不会主动支出绿色成本。企业的经济人属性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低投入、高收益的原则。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保持价格不变让企业承受成本,还是提高价格让顾客承受成本,企业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企业既不愿意降低利润,也不愿意失去顾客,所以,企业缺乏主动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篇8

二、对交通工程机械英语教学的几点想法

1.合理设置课程安排,专业英语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机械修理专业比赛中,也要求学生能操作国外进口的一些数控仪器设备,从事相关的维修检测工作。这些数控设备上的英文指令和专业术语及说明书等,就是对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最好考验。因此,为了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高职业能力打好基础,高职学校应更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在专业工种计划上合理地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情况,设置课程;2.合理巧妙地使用教材,本人所在的学校,正在努力编写《工程机械英语》教材。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涵盖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也体现了机械专业的时代特征,课后有丰富学生知识的阅读材料,且专业词汇丰富,还有与课文配套的练习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合理、巧妙地分配好课时,利用好教材中文章简洁、图文并茂的特点,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安排学生自学相关阅读材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课后,可通过做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首先,由于机械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以及大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本人认为,应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音教学的方法,从0(音标学习)开始,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利用一定的课时教会学生48个音素。通过掌握音标,使学生学会拼新单词,这使本来对英语一窍不通而现在却学会拼单词的学生,体会到自己能够用标准的英语发音并进行简单对话交流的乐趣和自豪感。这种神奇的感觉,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其次,对于某一专业领域的单词及词组,不但难以掌握,而且其数量也是巨大的,多的可至几十万之巨。但我们学习某一专业的英语单词,是不必掌握其全部,也不是其大部分,而是只需掌握该专业较常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单词就可以了。齐夫定律指出:若将某一专业领域的单词按其使用频率的高低从小到大依次排序,则某单词的使用频率与其所排序号之积为一常数。也就是说,专业单词虽多,但序号排列靠后的单词使用频率极低,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掌握它们,在偶尔用到时查词典就可以了。英国牛津大学词汇编纂专家经过统计发现,某一专业领域最常用的1000个单词,其使用次数占所有单词使用次数的82%,最常用的2000个单词占到91%,最常用的3000个单词占到95%。由此可见,学习某一专业的单词时,我们只需掌握1000-3000个常用单词,就能较顺利地用英语表达或获取专业知识了。因此,我们学习专业词汇时,应重点掌握常用的单词、词组。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专业英语的工作量,也为同学们学好专业英语树立了信心;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第一要做到到实训教室进行实地参观与教学,第二做到教学方式多样化,第三做到丰富教师的机械专业知识。

篇9

教学理念指导思想课程改革

张尧学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教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材本身,而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新。”(张尧学,2004:19)这次体育学院大学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改革以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语境和语言形式密切结合在一起,采用主题式和副加式课程模式,希望达到学生快乐、主动地习得语言的目的。CBI体现了从以语言形式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内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将语言学习融入内容学习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功能语言学的支持:语言是表达功能意义的途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语言的用法,也要学习如何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语言;并且符合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自然语言习得的规律:在有上下文的语境中,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语言输入后习得语言。20世纪6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学校开始引入CBI教学理念。之后,CBI教学理念作为提高学习者二语或外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Brinton等学者评价CBI为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Brinton,Snow&Wesche,1989)。Richards和Rodgers也给予CBI高度评价,两位学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了大量有趣或有用的资料,在完成一系列的交际活动后,他们能够同时拓展语言和专业学科知识及应用能力。(Richards&Rodgers,2001:204-205)在实际教学中,Brinton、Snow和Wesche(1989)提供了三种课程模式供高等教育背景下应用集成语言和内容的教学理念。

1)保护式教学课程(shelteredcourses)保护式教学课程采用内容驱动模式,由学科教师用二语教授内容,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掌握学科内容,学习评估以学科知识为主、语言学习为辅。

2)附加式课程(adjunctcourses)在附加式课程上,语言和内容并重。学习者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自动提高了学术语言能力,学业评估由学科教师和语言教师分别完成。

3)主题式课程(theme-basedcourses)主题式课程采用语言驱动模式,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发展二语技能,提高语言熟练运用程度。选择主题时,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需求、教育目标和社会需求。该课程由语言教师教授,学习评估只考虑学习者语言能力,内容学习具有偶然性。

考虑到我校体育生的英语水平不高,本次教改依托于附加式课程模式和主题式课程模式,但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语言和内容并重,但语言教师可以单独开展教学活动,无需求助于体育学科的教师来教授课程内容,并且内容学习也不是偶然获得的。虽然学科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是一种附带学习目标,但内容的选择必须参考国内高校体育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借助学科内容知识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接触基于英语的体育专业知识可以既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又丰富他们的思考维度。此外,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具备在日常生活中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本教改所指“内容”不限于体育专业知识,还包括日常生活内容,如旅游、交友、压力、饮食等,这些内容将以主题教学形式展开,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有意义地使用语言。综上所述,本教改在大学英语课程第一学期采用调整过的主题式课程,第二和第三学期采用调整过的主题式及附加式课程两种模式。

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3.1教材和课程设置改革

Richards和Rodgers指出,如果学习内容有趣、有用,那么学习者会更快地习得语言。(Richards&Rodgers,2001:204-205)“有趣、有用的学习内容”所指涉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严肃的专业主题内容,也可以是娱乐新闻或减轻生活压力的办法等话题(Met,1999)。依据上述论断,结合学生英语水平,2011年10月起,我校体育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启用新教材《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共三册,以下简称《综合教程》)和《大学体育英语》(南开大学出版社,全一册,以下简称《体育英语》)。

《综合教程》选用的材料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今后的工作,课程内容主题化、生活化,重视听说能力,阅读文章篇幅较短,所用语言比较基础。《体育英语》选用的材料围绕国内高校体育专业本科课程内容,主题专业化,重视阅读能力,每一个专题下包括篇幅、语言水平不同的三篇阅读材料。这两套教材在学习内容和锻炼的语言技能方面做到了互为补充。使用《综合教程》一周后,笔者利用课上时间在体育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学生对《综合教程》的看法,但为了避免学生猜测问卷意图,或刻意迎合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意间流露出的想法、态度,问卷内容还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看法。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

11级体育班一共46人,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调查结果显示57%的学生表示喜欢新教材,28%的学生说非常喜欢该教材,15%的学生认为教材还行,没有学生表示反感。表示(非常)喜欢教材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有趣、吸引人,且适合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持“还行”态度的学生中,个别学生是因为教材所用语言有点简单,不过内容趣味性强,所以依然愿意使用该教材;其他学生感觉语言难,不过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理解内容后,学生觉得所学东西有用,所以也愿意继续使用该教材。笔者的感受是,使用新教材后,课堂气氛不那么沉闷了,踊跃发言的学生多了。

《体育英语》由笔者和薛英老师主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和学习意愿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为时两年的调研、策划、选材、编写、试用和审校后,于2012年完成了这本《大学体育英语》,并在同年9月正式出版。《体育英语》涉及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理论、中国武术史、民间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力量训练法等多个体育本科专业。教材同时充分考虑了文章资料的语言难度,将之改写为适合体育生阅读的文章。并且,每个专题下提供三篇阅读材料,各材料之间也有难度区分,以适应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程度的基于外语层面的专业知识积累。体育学院11级大学英语课程共开设3个学期,第一学期使用《综合教程》(1),第二学期使用《综合教程》(2)和《体育英语》(前半册),第三学期使用《综合教程》(3)和《体育英语》(后半册)。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语言水平不高,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提供略高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语言材料,并仔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

3.2改革效果

每个学期期末,11级体育生参加校级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期末统一考试,试卷由师大外国语学院测试中心统一命题,题目的效度和信度有所保证。期末考核结果显示,11级体育班每个学期的班级及格率和优秀率都会比上一学期有所提高。虽然整体上全校11级艺体类学生每个学期也都有进步,但从考核结果看,体育专业学生的进步更为显著。

鉴于阅读项目为本校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期末考核历年固定考查内容,考查方式也固定,且阅读属于综合性水平测试项目,因此采用期末考试中的阅读项目的成绩(已核算为标准分)为例具体说明改革效果。11级体育生第一学期阅读项的班级及格率是20%,优秀率为零;到了第二学期,班级整体阅读水平有所进步,及格率比第一学期增加了15%,但优秀率仍为零;第三学期进步明显,班级及格率达到65%,比第二学期又高出30%,且开始出现优秀率。相比之下,11级艺体类学生整体上在第二、三学期的平均进步幅度较小,分别为1%和10%,远低于同年级体育生的表现。单项语言能力的提高会推动语言综合能力增强,这一点体现在体育生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及格率也呈持续上升状态。其班级及格率由第一学期的89%稳步上升到第三学期的96%。相比之下,本校全年级的整体水平则稳定在80%多,间有2%的下降或1%的上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体育生阅读单项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一直在稳步提高,而其期末总成绩是只有及格率在不断提高,优秀率在第三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最后一个学期)却有所下降。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发现一般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由大学新生成长为“老生”,他们专业课程、社会活动都开始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所放松,表现在课堂出勤上,请假的学生多了;表现在学习任务完成方面,作业质量下降,从而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学业优秀率在大学英语课程最后一个学期下降。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但还要注意,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甚或是他们的性格特点都可能对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持久性产生影响。在应用CBI教学模式时,教师一方面保持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与学生一起共创有利于外语习得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还应起到学习督导员的作用,做好学生学业评估工作。

篇10

2商务英语的特征

商务英语归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门类,属于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商务英语区别于其他英语之处,不但仅仅在于其单词的专属性特征、语式的商务性特征,更主要在于其用途上的独特性;商务英语的构成,不仅仅是局限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这么一个狭隘的范畴,它还包括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学习和使用者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决定了商务背景知识的内容及其在课程中所占的分量;而商务活动中所需要运用的交际技能和语言技能,则取决于商务活动的背景;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也有非语言方面的。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涉及词汇、句型、篇章及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能力。具体情景中使用的语言是由其商务背景的内容和交际技能决定的。商务内容决定专业词汇的选择;而交际技能则决定句型的选择、篇章结构、文体风格、语调、节奏的变化等,三个因素的统一,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商务英语的概念。

3需求分析在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中的重大意义

需求是构成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需求市场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便毫无意义;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产生,也是基于经济活动的市场需求而出现的;基于此,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也必须是基于需求的基础上来规划;只有基于现实需求基础上的课程设计,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以贯通的目的,让学生的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形成良好的融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复合人才;脱离了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然是闭门造车的效果,反过来,立足于社会现实需求基础上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然会因其现实性而使得学生的商务英语实际使用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也必然会因为学生商务英语实际使用能力的切实提高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4如何做好商务英语需求分析

做好商务英语需求分析,必须立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了供应的意义,没有市场的需求,作为供应方的商务英语专业便没有存在价值;其二是学生自身于商务英语学习的需求,只有结合学生自身于商务英语学习的需求,才能找出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教授方法、课程设计方案。

4.1深入细致做好市场需求的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的兴起,本身源于市场需求;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促成了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也必须是基于现实经济活动中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课堂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先问道于市场,看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具体需求是什么?不同经济体、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的需求程度也必然是存在差异性的;针对这种差异性认真区别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既要着眼于学生对商务英语这一语言本身使用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对不同行业中商务英语使用背景和交际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使用商务英语方面具有全面性的能力,促成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国际商务人才;我们必须明白,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个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绝对不会仅仅是一个翻译机器;用人单位所追求的,也必然是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这个人才不但是商务英语的熟练使用者,还必须是一个国际商务活动规则的熟悉者;基于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必须立足于实践性基础上,以情景模拟为重要手段,强化学生于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适应性,历练学生的实际使用商务英语的综合能力。

篇11

(1)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学校与社会需求兼顾的原则;

(3)大纲制定、教材选择及教学实施要体现各种需求的原则。徐新宇提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对将来工作环境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分析及对授课环境的分析等。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论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但主要是研究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阮绩智建议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目的导向原则、需求分析原则、科学系统原则以及发展原则。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需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多,但从需求分析理论的角度对新设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拟从需求分析理论入手,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二、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一)用人单位招聘广告分析作者通过走访人才市场、深入企业等方式收集到一些典型企业的招聘广告,笔者主要对广告中的英语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行分析。

1.英语能力要求通过对企业招聘广告中的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和英语技能要求。对于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多数企业都要求英语良好,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也有不少企业要求英语流利,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在调查分析中还发现,尽管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会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专业四级考试,而且也有不少学生通过专业八级考试,但是企业招聘广告中对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要求很少。另外,在英语能力要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项是口语及写作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知名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在招聘广告上都明确写道“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者优先”。这其实就是对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要求。在海外留学或工作过的人由于在不同文化背景过得到过锻炼,往往被用人单位认为可能外语能力会高一些,关键是他们的海外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应该比没有这个经历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思维更灵活,沟通交际能力更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更需要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要求应当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提供英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灵活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对于招聘广告中提到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可将其视为工作态度,此外还提出了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以及在较强压力下工作的能力等要求,可以将上述要求归纳为综合素质要求。通过对招聘广告中对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事项之一。对于工作态度的引导虽然很难设置成一门课程,但是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和强化认真严谨的精神及学习态度,以便于学生在将来能将此种态度有效地延伸到工作岗位中。其次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比较注重的。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通过语言协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能力较为重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等课程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分析通过走访一些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将访谈记录整理分析后,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1.能够有效地交流能够与客户尤其是外国客户有效交流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成功的基础。很多情况下,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由于在传达产品信息或进行项目策划时没有做到有效的交流,或交际技能的欠缺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在这种跨文化的商务交际中,为了避免造成误解,语言的恰当使用及对双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理解,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

2.能够熟练运用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很多企业负责人在访谈的时候都强调英语口语在对外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在商务交际中口语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使用较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即便再擅长交际策略及技巧,也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在具有的商务交流中商务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对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如下:熟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如合同、报告、信函、备忘录等),并能用准确的商务术语和恰当的语言进行撰写,能够快速阅读并找到特定信息。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好,但在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技能就需要加强。

3.能够较全面且正确地掌握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和学生双方往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商务知识有所忽略。一些企业招聘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对于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这些商务知识在商务实践中使用很多,应加以重视,希望学校能系统开始这些课程。此外,一部分用人单位抱怨学生的实践经验太少,招聘的毕业生刚开始无法独立工作,必须培训3到6个月才能掌握商务操作流程,较耗费时间和资源。有的企业建议学校增加学生进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和学习。通过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和招聘广告的分析,可以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有以下几方面:

(1)能够在商务背景下正确地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2)熟悉基本的商务知识;

(3)熟练掌握商务操作技能;

(4)擅于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5)熟悉国际商务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能力;

(6)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通过前面的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以下能力:

(1)外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即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力;

(2)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即具有国际视野,能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处理各种关系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在外经、外贸、外事、管理、金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第二外语应用能力。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需求分析尤为重要。有效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和社会双方的需求,并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学校培养的学生视为面向市场的“商品”,将用人单位视为“消费者”。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商品取决于其自身的需要,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之前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此外,课程设计者如果对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动机及其主观需求有所了解,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相应的改进。

通过需求分析,笔者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现行的课程设置为例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各课程群开课时数的比例为:英语语言能力课程约占50%,商务知识课程(商务专业知识+商务技能)约占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约占15%,人文素养课程约占5%;

(2)建议调整的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可将商务英语口语、商务沟通等培养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课时数提高;

(3)增设商务交际、国际商务谈判等实践性课程;

(4)除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三门核心课程外,选修国际金融、会计学以及电子商务等商科专业课程;

(5)选修文秘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金融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6)开设有一定必修学分的暑期实习课程,并为学生配备实践指导老师。

篇12

[作者简介]缪道蓉(197.8-),女,四川双流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四川 成都 610039)陈渝(1974-),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重庆 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校级重点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39-01

目前CET4和CET6是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不少高校把通过四级或六级而不是培养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这样导致很多过了四级乃至六级的学生仍然难以用英语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立十分必要,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及其必要性,文化与交际等相关概念,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以及跨文化的感知、适应和跨文化能力等。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将分析在已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设置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等效学分课程,并将着重分析该课程设置应包含的内容和有效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跨国交流与合作以及跨文化交际愈加频繁,这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较少涉及交际能力,这导致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交际知识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另外,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很多高校和教师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注意对文化的导入,但是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跨文化交际一般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该课程一般在英语专业的大二或大三时候开设。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水平。在基于大学英语四级的分层教学下,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经过第一和二学期的语言基础的学习之后,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学生语言水平而言,设置跨文化交际等效学分课程是可行的。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设置

1 常规跨文化交际课程所含内容的摄入。在对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进行该门课程教学时,应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及--其必要性,文化与交际等相关概念,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以及跨文化的感知、适应和跨文化能力等。但在每部分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非英语专业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文化及相关概念的知识,对较难或那些离实际交际相对较偏的知识(如理论)做适当的删减或简化,而对于那些较重要或跨文化交际中常遇到的内容应当做适当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或扩充,做到由点到面,从而让学生对该部分有一个相对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2 语言能力的再培养。尽管在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可行的,但是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特点存在很多差异。有鉴于此,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作为等效学分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应该包含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再培养这一环节。首先,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听懂英语,能说英语;二是要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具备的听力策略和会话原则,策略以及相关言语行为。其次,在该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扩充学生相关词汇,使其掌握其外延和文化内涵。最后,有效地利用跨文化交际相关资料来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等语言技巧和能力。

3 融合更多的中西文化。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相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仍然比较肤浅。因此,在该课程的内容中应当融合更多的中西文化知识,从而使他们对中西文化有一个相对深入的认识。教师引入中西方文化上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如中西方的教育、宗教和政治、人际交往、对友谊以及年龄的认识等。二是语言层面上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中西方动植物词汇以及颜色词所带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来自历史文化典故以及宗教的习语表达、委婉语与禁忌语、含不同国家名称的习语表达等。另外,现在跨文化交际是多元文化的交际,因此在文化植入中,教师可适当涉及一些非英语发达国家的相关文化。

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交际者对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两方面的认识,有不少跨文化交际失败不是因为对他国文化不了解,而是因为对本国文化的缺失,因此教师不能只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而更应该同时注重中国相关文化的引入。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的有效策略

要使跨文化交际课程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有效实施,该课程的设置就必须从多方面人手并采取一定的策略,把相关内容有效地贯穿起来。

1 要使跨文化交际常规知识、中西文化比较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等相关内容有效、灵活地融合在课程中。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中西文化的介绍,课程可通过视听说,如英语影视、漫画以及图片等方式呈现。这样,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相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中西文化差异。另外,在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该课程还要采取多样化、具体和直观的策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Donn Snow在其跨文化交际教程中提出的critical incident exercise就是基于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这让学生在操练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过程中学会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具备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会话协商策略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