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5:11: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39-01
0 引言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已初步形成以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体、基本覆盖全区的回收体系,但是其废旧再生资源回收与再利用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旧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要求,而新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使得朝阳区的资源再生产业长期处在一种无序管理和无序竞争的状态下,市场结构呈现出小、散、乱、杂的局面,资源浪费严重,产生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北京朝阳区作为北京主要商务区,合理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关系到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朝阳区废旧资源再生产业健康发展,保证产业链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本文建立能够适应和保证朝阳区再生资源产业链健康运转的综合管理体系,从四个角度为北京市朝阳区废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废旧物资主要有废旧纸张,废塑料,废旧电器,木材,轮胎,玻璃,各类杂品,年再生资源回收量约80万吨。朝阳区共有废旧回收网点800多个,覆盖率达到93.5%,城乡结合部地区共有各类废品回收集散市场40余处,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但因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建设,整体发展层次不高,规范化建设的回收亭仅占20%,多数还是以临时摊位和流动摊贩为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体系主要涉及收集、储存、运输、处理4个环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废品回收集散市场亟待整顿和规范;其次,前端回收网络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再次,回收行业整体发展处于低谷期。更好地利用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正确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思路研究
2.1 回收利用网络和路径方面
对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路径进行合理设计和流程再造,在朝阳区每个街道选址3-5个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满足居民废品交售要求,促进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尽快退出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在不具备建设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地方,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原有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收集的废旧物品,经过分拣分类将使用再生资源专用车直接运送到利用厂家,不再运往本市回收市场,以促进北京市废品回收市场外迁或取缔、人口疏解。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定期开展环保、资源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定期对回收人员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消除缺金短两、偷盗、破坏市政设施、收脏销赃等隐患,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2 财政金融方面
(1)政府采购和投资支持。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同有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目录时,应优先考虑列入经认定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印有环保局统一制定的标识的产品。北京市朝阳区应当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政策扶持,将再生资源回收作为公共事业进行投资,可以要求受政府投资的企业每年将利润的一部分交给朝阳区政府。还可以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再生资源行业。
(2)税收政策和贷款优惠。
建立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免税减税退税机制,可以对朝阳区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行免税制,用低税率减轻企业压力。对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银行应当从利率、期限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银行可以从期限上给予优惠,延长还款年限。
(3)专项基金。
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成立“再生资源回收”财政专项基金,防止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风险。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基金,基金用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希望工程事业;另一部分用于防范金融风险,同财政专项基金共同作用。
2.3 相应法规设计方面
(1)生产责任制。
北京市应以国家法律为基础,要求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时使制造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承担起产品回收、再生、处置的责任。
(2)抵押金返还制。
通过对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该制度通过收取押金使不回收再生资源的行为付出丧失押金的代价,从而以经济利益驱使居民将再生资源交回制定部门,达到回收再生资源的目的。
(3)绿色采购和清洁生产制度。
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朝阳区政府应鼓励企业将清洁生产运用于制造过程,这样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而且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绿色标准,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
(4)其他针对性措施。
在朝阳区实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手机回收送话费政策;电池“以多换一”政策;学校旧书回收;塑料瓶换矿泉水活动等措施,通过这些鼓励性措施,为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规设计起到补充作用。
2.4 宣传教育方面
朝阳区环保局可以鼓励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宣传活动。对于中小学,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应将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范畴。朝阳区商务委员会每年举办一个以“再生资源回收”为主题的活动周,举办“再生资源回收”主题公益晚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影响力。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拓宽其下设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处的职能,将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废旧排放情况与企业信用挂钩,进而对企业形成更有约束力的监管。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应当在电视或流动媒体上插播公益广告,引导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废旧资源回收,唤醒公众的责任感。
3 总结
北京市朝阳区应当以建设“人文朝阳、科技朝阳、绿色朝阳”为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本文通过从政策机制、规划设计、技术管理和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能够适应和保证再生资源产业链健康运转的综合管理体系,为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促进污染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齐春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5):41-43.
[2]刘新民.大力发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J].中国金融,2006,(5):20-21.
[3]赖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的思考[J].市场营销导刊,2007,(5):14-18.
[4]赵红,张国郁.垃圾资源化的思考[J].网络信息技术,2003,(6):37-38.
二、管理对象和工作目标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资,其中包括企事业单位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和非金属边角废料、报废的各种设备和运输工具,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出售的各种废品和旧物。主要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材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的工作目标是:从年起至年,通过三年的努力,构建起由社区回收点、初级加工分拣站和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使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集散交易加工中心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利用率达到80%,实现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逐步将再生资源产业培植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三、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各镇(街道、区)负责抓好辖区内废旧回收行业的调查摸底工作。要对辖区内所有废旧回收点和经营户进行全面排查登记,摸清掌握经营业态现状。并对辖区内废旧回收点和零散摊点的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无证无照经营户、违法经营户坚决取缔;对有经营证照得经营户要规范从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营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
(二)体系建设阶段。成立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重点扶持区再生资源回收骨干龙头企业实施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在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构建以城乡社区回收点为基础,初级加工分拣站为纽带,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为核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形成以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龙头,吸纳社会零散队伍和小规模回收企业整合参与的产业格局。
1、社区(村)回收点。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快捷、保护环境”的原则设置,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新建、改造和整合的模式,建设形成规范的社区(村)回收点,原则上每个社区(村)设立1个。回收点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施主体按照“七统一”规范新建、改造和整合,营业面积15~25平方米。主要采取定时上门与定点交售,固定设点与流动收购结合的办法开展回收。流动回收车每个社区(村)回收点配置1~2辆。
2、初级加工分拣站。根据“总量调控、统筹设置和方便回收”的原则,按行政区域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初级加工分拣站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直接经营管理。分拣站集中每天在社区回收点分散回收的再生资源,按分类标准、品质状况进行分拣整理和简单加工后,由专业封闭式运输车运送至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处理。原则上各镇(街道、区)辖区建1个面积为200平方米左右的初级加工分拣站。
3、集散交易加工中心。集散交易加工中心负责全区再生资源的回收整理、物流配送、加工利用、科研开发和再制造等工作,以实现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附加值,促进再生资源的产业升级。集散交易加工中心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前提下,选择建设1个集散交易加工中心。
(三)巩固完善阶段。进一步巩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成果,原则上全区所有回收企业、经营户必须进场交易,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形成覆盖全区城乡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四、规范管理
纳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社区(村)回收点和初级加工分拣站实行七个“统一”,即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计量工具、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着装、统一车辆。按照“五有三规范”要求进行建设。“五有”:即“有网点便于回收,有专人进行回收,有政策支持回收,有制度规范回收,有部门监管回收”;“三规范”:即“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回收点和初级加工分拣站要加强治安信息监控体系建设。
纳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流动回收车、封闭式回收专用汽车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登记、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车型,负责收购和运输工作。流动回收车、封闭式回收专用汽车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专项运输证件。
社区(村)回收站点经营者遵循行业规范自律,按照街道、社区的要求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村)回收站点从业人员必须实行上岗前培训,取得资格后方可上岗。
组建全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以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部门职责
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各自职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再生资源的宏观指导,做好再生资源试点城市的申报、验收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备案登记工作。负责全区再生资源行业的指导和管理,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的运行和有关项目的实施工作。
区委农办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协调工作。
区发改局负责再生资源项目的立项,以及项目前期的协调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对再生资源项目的资金支持。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和产业化示范工作。
区工商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市场的管理,查处固定门店的无照经营和违规经营行为。
区财政局负责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好财政的扶持政策;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增值税退税审核,强化再生资源企业退税管理。
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实施治安等方面的管理,负责废旧金属收购单位的备案登记,坚决打击收销赃犯罪;对回收专用车辆实行定向服务管理。
区城管局负责依法对收旧污染环境、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店外占道经营、无合法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经营、发出高噪声招揽顾客的违法行为予以查处。
区环保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根据关环保法律法规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规划分局、区住建局负责做好再生资源网点和项目的规划布点和建设审批工作。
国土分局负责做好再生资源网点和项目的建设用地的审批和报批工作,负责协调落实土地指标。
区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按有关规定在税收政策上对再生资源经营给予扶持和支持。
各镇(街道、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
六、政策扶持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面广量大、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产业功能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功能。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主体开展网点和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建设。区政府实行“以奖代补”方式,对新建的回收网点每个补贴3万元,对改造、整合的回收网点每个补贴1万元,对新建的初级加工分拣站每个补贴15万元,对集散交易加工中心的建设提供贷款担保和给予利息补贴。加强和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再生资源项目建设和公益性的收废、处废工作。财政部门对再生资源经营上交的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和按增值税金额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也给予适当奖励以扶持发展。各镇(街道、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具体制定应的扶持政策。
资源短缺是我国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研究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可开采金属矿产资源已变成各类产品和废物,每年生产的产品有70%进入废旧物资行列。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出钢8500吨,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0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千瓦时。由此可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缓解资源短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积极推进资源再生产业既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又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资源再生也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巨大潜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为资源再生产业打造一个产业化、市场化的平台,是资源再生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就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国际产业动态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瑞士每年回收废罐头盒1.2万吨,废电池的回收率为64%;德国每年回收包装材料599万吨,废物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达到400亿欧元。
1、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导向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资源再生问题,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对资源再生给予正确引导,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直接支持。
2、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化政策和配套产业布局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产业化政策及相应的产业布局调整。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
3、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健全的法律规范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的相关法律、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辅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强。
二、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的实践
根据大量的资料分析与总结,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体系构成 。
1、制造商一体化体系
制造商控制公司内部市场,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减轻制造商对原生材料的依赖,其也是废弃物转运体系、处理―加工商体系、零售―批发商体系和临时性体系的买方。
2、废弃物转运体系
通过和政府合作,优先获得规模、稳定的物资来源,保证持续获取大量稳定的可回收利用废弃物,为制造商一体化体系和处理―加工商体系提供货源。
3、处理―加工商体系
拥有专业的处理、加工、运输设备,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达到工业标准的要求,这个体系同时也是废弃物转运商、零售―批发商以及临时性体系的买主。
4、零售―批发商体系
该体系是“强制押金”法规的产物,其职能是完成分销任务,消费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把“产品”带给渠道成员后换回押金。
5、临时性体系
临时性的垃圾回收组织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资,卖给永久性的渠道成员。这些组织的活动具有间断性,是消费者和买方的中介。
从这个产业模式可以看出,各个体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与最终市场的物资需求联结起来的纽带,体现了市场的整合与调节。这些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该体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再生物资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资的回收利用必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化的有效渠道。
事实上,资源再生过程是一个循环流动的渠道体系,上述体系从对再生资源进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类开始,到与工业企业进行市场交易并为工业企业重新利用,其本质就是市场体系的运作,其运转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具备回收物资的高效处理技术;有可利用的物资或产品存在;有产品收购商和制造商;有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再生体系,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资源需求的层面考虑目标市场的性质、分销物资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要求、渠道成员作用及整个企业的赢利能力。
三、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
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比较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受到极大的重视。
1、我国再生体系的构成
当前,我国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回收网络、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重要环节组成。回收网络:由社区回收点和街道回收站组成,负责回收居民交售的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网络(区域性的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接收街道回收站及工厂、企事业单位回收的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拣、整理、加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便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以一定规模和加工能力的企业作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终端,利用高新技术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群,使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
2、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存在的不足
上述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一些大型废旧物资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级再生资源加工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但是,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
(1)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确立了产业基本规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较西方国家,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甚完善,还缺乏必要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办法,致使回收网点无序发展,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混乱。
(2)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资源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再生资源流失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3)行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资源再生行业技术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4)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弱,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个相对具体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产业发展缺乏实质性的产业化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布局。直接影响资源再生企业的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发挥行业整合优势,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第二,行业管理缺乏市场化手段,无法发挥市场的潜力。我国在市场定价、企业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市场化手段,导致资源再生企业鱼龙混杂、群雄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为争夺资源或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缺乏融资渠道,企业规模难以扩张,行业技术进展缓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难以顺利实现,再生资源产业调整经营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四、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可以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到1100亿美元,日本35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如何将这些庞大的资源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资源,为其构筑一条高效的转化渠道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示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发展道路。
首先,要着重开展对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制度建设、社会观念和技术角度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其次,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配套产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式,分析其产业辐射与带动能力,确立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为决策提供数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最后,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结合我国资源安全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依照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布局、运行模式、产业技术、成本效益、产业链条、配套设施等方面入手,研究市场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场化对策,明确提出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参考文献】
[1] Lindhqvlst,T.,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 [D].Lund University,Sweden,PhD,Dissertation,2000.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011-03
1 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现状
2002年,由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发起、再生资源从业人员加入的贵阳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成立,编制了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划。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为纽带,经过多年的发展,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1.1 回收站
在居民区内或者在企业聚集的地方建立了超过600家的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专门用于收集居民生活过程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建设标准为:在城市(含县市政府所在地)按每1000户设立一个回收站;对乡镇的废旧物资回收,依托贵阳市供销社已经实施的“万村千乡”农家店的村级综合服务(便利)店完成。在居民居住分散的区域以及不能设置回收站的区域配置流动收购车。每个绿色回收站不小于10平方米,工作人员平均定员3人。每3个回收站配置一辆微型货车。
对于生活性再生资源,在一般情况下,回收站对于生活性再生资源的处理方式是“日产日清”。而通常生产性再生资源的单次运输量都比较大,可以直接将其放入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上一层级,而不需要通过回收站,因此回收站的建立主要是针对生活性再生资源。
1.2 回收中心
按照贵阳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提法,回收中心也称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主要由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和报废汽车拆解中心组成。在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划中,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功能应当是负责区域内各回收站所回收到的再生资源的汇集、储存、整理等作业,同时也可将生产性再生资源在此汇总、整理、打包。通过对废旧物资的预处理,增加废旧物资的附加值。而对于报废汽车拆解中心来说,基建工作已经完成,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功能。
1.3 集散交易市场
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一般应设置在城郊且交通便利的位置。在回收中心将再生资源整理打包以后,统一将其运输到集散市场交易。完成后,再将其运输到深加工中心进一步加工,以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或者直接在集散市场出售给再生资源需求企业。
根据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划,贵阳市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由贵阳废旧金属市场和闲置设备调剂市场、旧货市场和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组成。
1.3.1 贵阳市废旧金属市场和闲置设备调剂市场
市场位于贵阳市花溪大道69号贵州柴油机厂内,就改造后的规模而言,市场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4600平方米,货场面积6200平方米,停车场3100平方米。同时,设置20吨地磅及吊装设备。市场经营户主要以经营废旧物资、残次钢材、闲置设备等为主。市场拟设财会、保卫、行政等部门提供协调、管理、监督等服务。
1.3.2 贵阳市旧货市场
贵阳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经过前期基础调查而进行筹建,位于贵阳市南明区解放西路,市场建设规模13762.46平方米。既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居民卖废、旧难的问题,又达到了城乡互补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可再生资源的良好回收。
1.3.3 贵阳市废旧物资交易市场
在贵阳水口寺红岩村筹建,建设规模为10800平方米,主要经营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和废旧物资分拣中心拆解进行预处理后的各类废旧物资。
1.4 加工中心
根据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划,贵阳市再生资源加工中心拟建在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设想的主要运营项目有:
①将回收后的大量废塑料、废纸、废旧电器、废铜等废旧物资采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使其变成具有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和生产原料,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产业发展。
②对回收的家用电器进行鉴别,将还具有使用价值的电器进行维修、清理等处理后,送到旧货市场出售。对无法再使用的废电器送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进行拆解,最大限度地回收有用资源。
1.5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信息系统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信息系统,可覆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回收管理、仓储管理、分拣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和查询决策等经营管理内容。可通过其开设行业自律、政策宣传、教育培训、信息资讯、合作交流、管理咨询、鉴定认证、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功能,搭建起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桥梁。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再生利用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目前,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信息系统,尚处于规划设想中,但在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划中,已经提出要建设一个适合贵阳市使用的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和适合该系统的运行环境,逐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2 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存在问题
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在总体看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很高的物流技术应用水平,简单拆解再生资源并进行分类销售是其主要的层面,深加工环节极为缺乏,资源资源的效益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无法实现成本利用的最大效益化,而且有可能会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整体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集中表现为如下问题:
2.1 对利用再生资源的意义认识不足
市民整体缺乏再生资源的利用意识,很少有人会自觉维护社会环境,主动参与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废旧物资经营者的社会地位不高,仍被当作“拾破烂的”,会在经济活动中受到市民的排斥。
2.2 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认识不足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作的大多数人员,因为对现代物流理念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认识上的缺乏,无法真正理解现代物流所具有的特征,如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等。类似于收集、分拣和处理等单个功能活动,是他们当前所停留的认识层面,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同时无法充分的认识到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特点以及运行规律,无法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系统的设想和构建。
2.3 回收利用率低
贵阳市总体再生资源有效回收利用的比例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废钢铁的回收量占整个社会回收量的65%,废纸、废塑料、废橡胶约占45%,其他可利用资源特别是新生的电子废弃物资源流失更加严重。目前,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完整,大多数经营者规模较小,经营分散,由于回收渠道多元化,加工利用手段落后,产生的附加值低,导致许多原本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塑料、橡胶、玻璃等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变成生活垃圾。
2.4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主体基础设施落后
从物流的角度而言,贵阳市相当一部分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及个人,普遍存在露天存储再生资源、全手工装卸搬运再生资源,以及道路运输的不规范等现象,落后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基础设施使得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效率低下,在整个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过程中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通常来讲,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是为了“二次资源”被更好的利用,但是,在其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一定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致使回收利用不当会产生大的负外部性。就目前贵阳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而言,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存在过多的追求回收数量,而忽视对回收物流整个过程的优化与整理的现象,因而在回收物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2.5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电子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也随着不断加快的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而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电子产品被列为污染环境的“危险物”,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机物。目前由它们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电子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规范的电子电器废弃物回收体系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在贵阳市建立,也没有具有相当规模的处理工厂。
2.6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不健全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是再生资源得以重新利用的保障和前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一般由点多面广、功能齐全的现代回收物流网络、集散交易市场和先进的综合利用加工中心三大部分组成。目前,无论是回收物流流网络中的回收网点、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或集散市场,还是综合利用加工中心,均尚未形成规范、有效、健全的系统。
2.7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信息化程度低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主体逐渐已经开始采用信息技术,但究其发展而言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不确定性以及复杂形势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管理所具备的特点,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服务的资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必须保证再生资源回流物品信息准确并且充足,这可以极大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发展。
2.8 管理职能交叉,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以及供销社和物资局自身的改革,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准入许可制度取消,行业进入门槛降低,众多个人和企业纷纷涌入。而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相关的管理部门有商务、公安、工商、城管、环卫、街道、居委会等,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在管理上没有确定性,较多交杂,各种管理职能相互交叉,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根本难以形成。更何况,不健全的行业体系,不规范的经营模式,所造成的隐患严重影响着税收、治安、市容、公用设施安全。很多没有经营证件的商贩大行其道,乱收乱购。经常做出惊扰市民的行为,另外间接导致的恶有恶性竞争、地下收购、污染环境等,使得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协调体制的形成对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3 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优化
3.1 科学统筹,全力打造“三网三点”模型化结构体系
从循环经济思想的角度出发,可以设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由相互关联的三大系统组成。即社会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社会化的再生资源拆解及加工利用系统,社会化的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从而形成再生资源通畅、有序的物流平台;规模化的回收品种分类标准制订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平台;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规范管理平台;具有再生资源的市场交易网络特征的信息平台。推动再生资源行业从松散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型、产业效益型方向转化。
由此,可以设想贵阳市再生资源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的目标为:将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体系分解建设为三大网络和三大节点的模型化结构。
3.1.1 三大网络
3.1.1.1 覆盖城乡便民服务的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根据合理布局的原则,贵阳市未来可以利用3-5年时间将9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在90%以上的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开展:
①回收站点应符合相关标准。回收站点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文件下达的标准,这可以已建设的贵阳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为参照进行建设。一般而言,简易收购站点要配备绿色遮护栏、遮阳伞和必要的设备,并一律标注国际通用的再生资源无限循环标识。社区固定收购站点的营业面积不应低于10平方米,建筑设计及装饰装修要与社区环境相符,要突出绿色环保主题。流动收购车由各区、县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统一设计,统一管理。
②从业人员的组织与管理。首先是对本市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行优先招用,让其中符合条件的来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如果录用人员不足,可以组织具备资格的外来人员参加。进入工作岗位后,其日常业务管理由区、县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就业登记、社会保障与劳动事务管理则由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从业人员服务规范由市商委负责制定,并且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服务规范,由市劳动保障局进行统一的培训大纲教材的开发。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可由区、县劳动保障局会同区、县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及社区所在街道、居委会组织,并进行职业培训,相应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在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个人及收购站点,包括在各社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站点,均应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开展经营业务。
③收购品种。除国家、市政府法令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品种外,应尽可能多的开展回收物流种类,随着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模的扩大,配合垃圾减量,逐步增加收购品种,广开再生资源回收渠道。
3.1.1.2 工业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针对工业废旧物资回收组建专门化的网络,全面提升对工业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的组织化管理程度。具体实现的办法是通过专业的回收公司来进行工业废旧物资的收购、拆解和转卖,这样,通过专业设备和工艺流程,对集中后的工业废旧物资进行综合利用,提升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商业价值。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也可进入集散市场进行交易,或者直接流向利废企业。
3.1.1.3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管理信息网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架构一个完整的,覆盖城乡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可以对再生资源的供求信息进行和撮合成交,对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指导等。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建立准确快捷的信息采集系统,对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物流领域的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其次,建立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从入口到最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信息跟踪处理,显著缩短回收物流处理周期;最后应当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更新供需信息。
3.1.2 三大节点
3.1.2.1 回收中心 通常一个区域设置一个回收中心,主要负责对区域内各回收网络所收集的生活性再生资源进行汇集、储存、整理等作业,同时也可将工业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所收集的工业废旧物资在此进行汇总、整理、打包。
3.1.2.2 集散交易市场
①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的设立。集散市场应符合城市服务功能与环保要求,与居民区相对隔离,避开高等院校集中地区,且便于运输。再生资源市场须按规划设立,不符合规划的应及早迁移。申请开办再生资源市场的,要经有关部门审批,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取得《市场登记证》后方可开业。
②集散市场功能与设施。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应同时具有储存、集散、初级加工功能,必须配备污水、污油及固废处理系统,且备有合格、完善的消防设施。储存场地要相对固定,有围墙隔断,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为确保运输车辆出入通畅,市场内应有规划合理、符合公安消防要求且无障碍的通道;有可对再生资源进行初级加工的必要设备。场内每个摊位经营面积不应太低。再生资源市场必须实行服务区、经营区分离;摊位内实行储存区、工作区分离。服务区、经营区、工作区要有与各自职能相符的设施。
③市场管理。应由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负责集散市场的建设,继而由不同的经营户来分包。对集散市场的管理由各区、县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来负责同时进行一定的业务指导。各种管理制度如经营、治安、消防、外来人口、卫生及各工种岗位责任等,都应是市场应该具有的,区、县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可对其进行监督执行。依法对开办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进行登记,同时营业执照也是各个处于市场内的经营主体所应具有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市场分类管理的要求,对国家、政府的相关法律法律要严格遵守。
④再生资源加工。在集散市场完成再生资源的初级加工,对该环节各再生资源市场应充分利用,实现从一用到多用的改变,对再生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再利用。根据不同材质、用途对所收购的再生资源进行分类是各再生资源市场应该具备的能力,并是且能够实现初级加工,可能包括:
废旧玻璃类:实行分拣、加工粉碎后用做工业生产原料;
废旧易拉罐类:按不同材质进行分类,切割成瓶盖形状后用做生产原料;
废旧报纸书刊及纸包装类:实行分拣、分装后打包;
废旧橡胶制品类:分类分拣后按用途打包后用做生产原料。
废旧塑料制品类:实行分拣后加工粉碎成颗粒状,用做生产原料;
废旧金属类:分类分拣后按材质切割成型,按用途打包;
有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深加工基地,利用高新技术开展对不同种类和品质的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使其向最终产品的深加工方向延伸,逐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产业化,进而打造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3.1.2.3 深加工中心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单纯的“买废卖废”企业势必为市场经济所边缘化。所以,加工中心承担的职能一定是对再生资源的深加工。即对初加工后的再生资源产品进一步加工,以增加其附加价值,提高再生产品的售价。对贵阳市来说,再生资源深加工中心可考虑建设专属的工业园区或产业园区。这样,就能够方便建设比集散市场更完备的污水、污油、固废处理系统;且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提高企业效益、降低运营成本,这也是产业园区能够吸引再生资源深加工企业入驻的主要诱因。
关于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空间模式是产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企业分散经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由此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而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在阳市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的发展方面,也应尽快建立起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使得不同类型的再生资源得到有效的加工利用,并尽可能在循环经济园区内设置深加工中心,以改变区域内企业分布较为分散的局面使其向园区集中,使行业的集中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行业的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完整的产业链经济和行业配套体系能够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得到加快推进。
3.2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社会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必须有龙头企业做支撑。要推动再生资源企业规模扩张,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贵阳市应当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方式,组建新型的再生资源工贸公司,申请相应的商标,实施品牌建设,聚集起企业合力,进行有效市场扩张,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样,就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具体可以设想为以下做法:
3.2.1 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回收系统,以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为龙头,将社会零散收购队容纳其中,使得再生资源行业市场主体的自律引导作用得以发挥,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实现管理上的高效有序。所有收购的再生资源务必进行在制定场地的验收,从而统一再生资源回收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为确保货物的真实性,应在收购、整理加工、仓储和销售等基本环节进行收购政策关、品种关、安全关和质量关的严格把握。
3.2.2 对所有再生资源从业者和工厂均建立档案以备核查。推行从业者一人一档制度,档案包括身份证复印件、从业证明、近照等。
3.2.3 提高查验力度。再生资源类别要仔细甄别,拍照制成光盘存盘,特殊类别的再生资源附监测报告后再收购。
3.3 对接利废企业,建立社会化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系统,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再生资源行业是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骨干力量。贵阳市应当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以市场经济为手段,放大功能,广泛联合,构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互为依托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和尝试与利废企业的联合合作,延伸产业链,积极开拓终端市场。实现回收企业与利废企业的有效对接,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具体可实施如下做法:
3.3.1 对具有较新技术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提炼加工并利用复合材料的再生资源,流转单一质料的再生资源到相应的企业以实现再利用。
3.3.2 对销售对象实行总量和预警机制。利用由国税部门提供的利废工厂基本情况登记表,对其利废总量和废旧物资利用类别进行进一步核实,监督卸货时业务员应该随车到达利废工厂,比对当月销售量、合同以及登记标数量,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供货应立即停住,并向国税部门报告并核查。
3.3.3 废旧物资严格禁止向经营企业销售,原则上要将全部废旧物资就近销售给利废企业。
3.3.4 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是针对那些暂时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物,该处理由专门的废物无害化处理企业进行,要做到监管有效控制严格,以科学合理的拆解和加工处理废弃物,使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现象尽可能的减少。
3.4 实施项目拉动,增强发展后劲
从扩大经济总量,带动全系统再生资源行业整体规模效益提升的角度出发,贵阳市可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相应的再生资源建设重点项目。再生资源重点项目的建设,必将成为拉动再生资源产业经营规模和效益提升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万玉良,王岩.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模式探索[J].再生资源研究,2006(4).
[2]章和杰,张琦.构建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路径探索[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1).